中国珠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长春市首届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知识竞赛题型

8 、 2 0 0 6 年9 月1 4 日, 中 国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保 护 中心 在( ) 挂牌 成立 。 A、 文化部
C、 财 政 部
B 、 中 国艺 术研 究 院
D、 国 家 博 物 馆
9 、 长春 市珠 算协 会 于 ( ) 在长 春成 立 。
A、 1 9 8 0 年6 月 B、 1 9 7 9 年9 月
3 、 请 说 出《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法 》 的
通过 时 间和实施 时 间 。
答: 2 0 1 1 年2 月2 5日通过 , ( 在 第 十一 届全 国人 民代
表大 会 常务 委员 会 第 十九 次会 议 通过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法》 ) ; 2 0 1 1 年6 月1 日起正式 施行 。 4 、 什 么是 清盘 器? 清盘 器有什 么作 用 ? 答 :清 盘器 就 是 清理 算珠 使 之全 部 离梁 靠 框 的机
3 、 珠 心算 教 育 教学 的最 终 目标 是 开发 儿 童智 力潜
1 、 请说 出北 周 数学 家甄 鸾在 《 数 术 记遗 》 著 作 中对
“ 珠算” 的注 释 。
4 、 我 国传 统 的 上二 下 五珠 算 盘 , 不 仅满 足 十进 制 ,
同时 也满 足十 六进 制 。 ( )
目 算知识问答Z H U S u A N Z H I S H I W E N D A
A、 周 年
C、 周 岁
B、 抓 周
D、 抓福
9 、 1 9 2 1 年 在河 北 省考 古 出 土 的 “ 巨鹿 算珠 ” , 是
我 国宋 代 的 月, 中国珠 算协 会 成立 大会 在 (
语文高考总复习第八章 专题四 核心突破一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连贯含答案

专题四语言连贯核心突破一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精做真题,研判方向1.(2014·新课标全国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
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②③⑥④⑤①B.⑤②③⑥④①C.⑤①②⑥③④D.②④⑥③①⑤答案 D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话题“中国珠算”,围绕“中国珠算”的特点及优点分别从不同方面来解说,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②句承接上句,总说算盘的结构;第④句紧接第②句,介绍算盘蕴含的原理;第⑥句承接上文,介绍珠算口诀;第③句紧接第⑥句说明口诀的作用;第①句进一步描述“中国珠算”的优点;第⑤句描述珠算可以与电子计算器相媲美。
试题评点该题是一道有语境客观排序题。
所给六个句子以“中国珠算”为中心,分别介绍了珠算算盘结构、珠算口诀和珠算数学三方面内容。
2.(2014·新课标全国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行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④作为六畜之首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A.③②④①⑤⑥B.③⑥①④⑤②C.⑤③②⑥①④D.⑤④②③①⑥答案 D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人教版】2020年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正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②正确。
答案选A。
3.(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的地位、中华文化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文言文阅读答案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君亦诈之而已。
”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
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
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
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赏重则民移之,民移之则成焉。
成乎诈,其成毁,其胜败。
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文公处其一,知胜之所成也。
胜而不知胜之所成,与无胜同。
秦胜于戎而败于崤。
楚胜于诸夏而败乎柏举,武王得之矣,故一胜而王天下。
众诈盈国,不可以为安,患非独外也。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奈何:怎么办[来B.焚薮而田,岂不获得田:打猎C.反而尊贤反:与诈术相反D.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乃:仅仅18.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在意义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繁战之君,不足于战③其成毁,其胜败②君亦诈之而已④文公处其一A.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B.两个“君”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C.两个“君”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D.两个“君”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19.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诈伪之道,今虽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河南省长葛市2014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预测(三模)语文试题 高清扫描版Word版答案

2014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宋代“筹算除法歌诀”已经出现并不能作为“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的证据)2.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时间错误。
从“方兴未艾”一词来看,韩、日、东南亚地区珠算早就比较盛行。
)3.D(“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绝对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A(坐:因为)5.B(②是说高俭受时任雍州牧的太宗亲近敬重;③是说高俭的建议很有分量;⑥是说皇上很关心高俭)6.D(不是他建议皇上修正姓氏,而是皇上下诏修正姓氏)7.(1)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
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北还的心情更加迫切。
译出大意给2分;“寻”(不久,随即)、“问”(音信,书信)、“弥”(更加)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高俭)还趁着闲暇之日荐举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儒生讲经论史,劝勉激励后辈学生。
译出大意给2分;“因”(趁着)、“汲引”(荐举,提拔)、“兼”(同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①运用叠词。
“扰扰”、“悠悠”,突出了世事的纷乱繁多,让人忧愁思虑不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②质朴(通俗易懂)。
全诗语言不事雕琢,近而不浅,质而不俗。
③率真。
全诗议论抒情自然率真,直截爽利,好恶分明。
[5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如答“对仗(或“对偶”)工整”,并能结合诗句进行简要赏析亦可]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的思想感情。
首联写人生百年世....(或“任情”)人生....、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事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颔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诗书”缚住“孔丘”,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
2020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第4课时 从题型技法入手,提高解连贯题的速度和准度

二、排列句序题解题 2 策略
排列句序题的方法较多,思路也较为灵活,我们下面所介 绍的“5 看法”和“3 步法”即是其中两种较为巧妙快捷之法。 这两种方法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相辅相成,互 相助力。
子的顺序。
三看 标志
词
这里的标志词指能够表明某种具体关系和顺序的特殊 词语,如指代词、关联词等。
四看 句子
这里的句子指的是给定的要求排序的句子。这些句子 本身或者句子之间就已经表明了彼此间的某种关系, 发现这种关系,确定部分句子的顺序。
五看 嵌入式排序,注意空格前后的文本内容,即上下文。
上下 上下文往往会对空格内要求填写的内容有一定关系上
析,人自离开母体,来到这个纷繁扰攘的世界,便有一种回归 母体的冲动,每当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便成为一 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因而,________________,而故乡则是这 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
A.母亲成了保护神的代名词 B.母亲永远意味着亲切与温暖 C.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D.母亲时常成为作家、艺术家歌颂的对象
④②句中都有“不再”一词,但④中“人们”在“不 三看 再”前面,作了句子的主语,而②缺少主语,所以只 标志 能是④②。再有,①中的“反而”是逆向递进,同时
词 主 语 也 应 是 “ 人 们 ” , 所 以 应 紧 跟 ④② 之 后 , 为 ④②①。 ③中“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是⑥中“这
四看 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的前提,应为③⑥。 句子 而且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是④②①的前提。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2014陕西中考《中国珠算》阅读答案

2014陕西中考《中国珠算》阅读答案中国珠算王渝生①2013 年12 月4 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丈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中因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 多年的漫长岁月。
它将廉价的制作材料、情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②珠算由筹算演变而来,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改进发明出了更为先进的珠算盘。
珠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 年,据说当时就有了“算板”。
到了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了一种珠算盘,每位有5 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 颗相当于5 ,下面4 颗每颗当作1 ,这是对珠算盘最早的确切的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对珠算盘的记录更加详细,如数学家徐心鲁的《盘珠算法》插图记载是上1 珠。
午荣的《鲁班经》是上2 珠,下5 珠,他还记述了算盘的尺寸。
③最常见的传统算盘,为上2 珠下5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
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 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 时便向前一档进位1 。
古代的珠算法,以手拨算珠进行运算。
为了快速掌握各种算法,人们将手指动作编成了口诀,开不断探索着如何优化算法和动作,让计算变得更加快捷。
④珠算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就已在筹算中应用了。
到了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九除者增一”“八除者增二”,后来浙渐演变为“九一下加一”“八一下加二”等口诀。
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4句“古括”上,添注了32句新口诀。
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载有九归口诀36句,之后丁巨的《算法八卷》,其中也有“撞归口诀”。
就这样,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
到了明代,各位有识之士纷纷努力,先后对古珠算法进行了总结、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算盘的应用领城。
⑤这些努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文言文阅读答案(二)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
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
王足之伐蜀文言文阅读答案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答案(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苗,字子宣,叔父畎。
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
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于涪,许其益州。
及足退,梁武遂改授。
畎怒,将有异图,事发被害。
苗年十五,有报雪志。
延昌中归魏,仍陈图蜀计。
大将军高肇西伐,诏苗假龙骧将军乡导。
次晋寿,宣武晏驾①,班师。
苗有文武才干,以大功不就,家耻未雪,常怀慷慨。
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
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
正光末,三秦反叛,侵及三辅。
时承平既久,人不习战。
苗以陇兵强悍,且群聚无资,乃上书以为:“食少兵精,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久。
今陇贼猖狂,非有素蓄,虽据两城,本无德义,其势在于疾攻,迟则人情离阻,坐受崩溃。
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
别命偏师,精卒数千,出麦积崖以袭兵后,群妖自散。
”于是诏苗为统军,隶行台魏子建。
子建以苗为郎中,仍领统军,深见知待。
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
及杀尔朱荣,荣从弟世隆粤部曲还逼都邑。
孝庄幸大夏门,集群臣博议,百僚计无所出。
苗独奋衣起日:“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时,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
”庄帝壮而许焉。
苗乃募人于马渚上流,以师夜下。
去桥数里,放火烧船,俄然桥绝,贼没水死者甚众。
官军不至,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
帝闻,哀伤久之,谥忠烈。
苗少有节操,志尚功名。
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
及览《周瑜传》,未曾不嗟咨绝倒。
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
死之日,朝野悲壮之。
(节选自《北史·李苗传》)[注]①晏驾:对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
4、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苗候假龙骧将军乡导假:代理B.次晋寿,宣武宴驾次:驻扎C.明帝幼冲,无远略之意,竟不能纳竟:竟然D.庄帝壮而许焉许:答应5.下列各句,能表现李苗有文武才干的一组是(3分)①苗年十五,有报雪志②乃上书陈平定江南之计,其文理甚切于时③今且宜勒大将,深沟高垒,坚守勿战④请以一旅之众,为陛下径断河梁⑤贼乃涉水与苗死斗,众寡不敌,苗浮河而没⑥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苗对叔父李畎被害一事耿耿于怀,归魏后仍陈说伐蜀之计,后朝廷曾出师西伐,但因皇帝驾崩而不得不班师回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珠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珠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珠算》阅读原文
①20xx 年12 月4 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丈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中因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 多年的漫长岁月。
它将廉价的制作材料、情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②珠算由筹算演变而来,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改进发明出了更为先进的珠算盘。
珠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 年,据说当时就有了“算板”。
到了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了一种珠算盘,每位有5 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 颗相当于5 ,下面4 颗每颗当作1 ,这是对珠算盘最早的确切的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对珠算盘的记录更加详细,如数学家徐心鲁的《盘珠算法》插图记载是上1 珠。
午荣的《鲁班经》是上2 珠,下5 珠,他还记述了算盘的尺寸。
③最常见的传统算盘,为上2 珠下5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
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 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 时便向前一档进位1 。
古代的珠算法,以手拨算珠进行运算。
为了快速掌握各种算法,人们将手指动作编成了口诀,开不断探索着如何优化算法和动作,让计算变得更加快捷。
④珠算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就已在筹算中应用了。
到了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九除者增一”“八除者
增二”,后来浙渐演变为“九一下加一”“八一下加二”等口诀。
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4句“古括”上,添注了32句新口诀。
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载有九归口诀36句,之后丁巨的《算法八卷》,其中也有“撞归口诀”。
就这样,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
到了明代,各位有识之士纷纷努力,先后对古珠算法进行了总结、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算盘的应用领城。
⑤这些努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借助珠算盘这个简单的工具,算术这门本来需要一定理解能力的学问在大众中迅速而空前地普及开来。
计算,已经不再是有知识的人才能掌握的高难动作了。
现在,只要能背下珠算法口诀并辅以一定时日的拔珠练习,即便是不懂算术原理的粗汉,照样也能完成加减甚至乘除等复杂的日常计算。
⑥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帐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比如,它被当做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
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豪不差。
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
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⑦简简单单一副算盘,背后竟有这么多学问,能被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就不奇怪了。
《中国珠算》阅读题目
8. 根据第①段内容,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珠算的特点。
( 2 分)
9. 文章第②③段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珠算,请依据文段内容填空。
(3
分)
第②段:珠算盘的来历,
第③段:珠算盘的构成,,
10.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4分)
(1)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
(具体说说,“慢慢“一词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 2 分)
(2)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为什么说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 2 分)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珠算盘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就是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 算术这门需要一定理解能力的学问,能在大众中迅速空前的普及,是因为珠算法口诀及拨珠练习易于掌握的缘故。
C. 介绍“九九”口诀时,用了沈括、杨辉、朱世杰、丁巨以及明代各位有识之士的资料,这些都是“引用”的说明方法。
D. 算盘可以作为象征富贵的吉祥物,形容在钱财方面的精明,昭示赏善罚恶的严明,这些是算盘计算功能的引申。
《中国珠算》阅读答案
8.珠算是将廉价的制作材料、精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而成的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
9.第②段:演变(珠算盘的演变) 第③段:算法(珠算算法),如何掌握算法
10.(1)说明珠算口诀的发展,是一个漫长、逐渐丰富的过程。
(2)这只是一个限定,指的是算盘只是在某些方面或某些领域,成为了
一种文化符号而已。
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