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花岗岩源区特征
新疆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屈讯)

哈萨克斯坦—准噶 尔 板块
青藏板块
华南板块
Ⅰ
西伯利亚板块
Ⅰ1 阿尔泰古生代陆缘活动带
哈 萨
斯 坦
Ⅰ 1 克 3 Ⅰ 1 5 Ⅰ 1
巴 哈 河 布 尔 津
4
Ⅰ 1 Ⅰ 1
3
2
蒙
阿 尔 泰 3 Ⅰ 1 Ⅰ 1 ZQT Ⅰ5 1 6 1 Ⅰ 1
准
古
富 蕴
Ⅱ
噶
尔
微
板 块
3 Ⅰ 1
新疆大地构造基本特征
二○一二年三月
提
一、基本概念
纲
二、新疆大地构造基本特征
三、新疆大地构造演化阶段
四、各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作用
一、基本概念
槽台观点:
阿尔泰地槽褶皱系
准噶尔地槽褶皱系
天山地槽褶皱系
塔里木地台
昆仑地槽褶皱系 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 冈底斯地槽褶皱系
一、基本概念
大构漂移及板块构造
大西洋两岸大陆之
Ⅱ18
准噶尔中央地块
地块为中新生代湖相碎屑物所覆盖。据阿 - 阿 地学断面和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袁学诚和彭希龄 等认为:准噶尔盆地古生界盖层下为元古界 —太古 界。航磁为块状正磁异常区,基底由太古界基性— 超基性变质火山岩系构成,周围为元古界变质火 山—沉积岩系,此后隆起。在石炭纪开始下沉,中 生代初演化成内陆盆地。 石油 - 天然气 - 煤 -Au-Cu-Fe-Pb-Zn-U- 盐类 - 膨润 土 - 泥炭成矿区:预测油气资源量 106.9 亿吨油当 量 ,已发现油气田 30 个 ;盆地煤矿资源总量在 5000亿吨以上,是我国最大的聚煤盆地,也是世界 十大聚煤盆地之一;乌兰英格-日月雷大型膨润土 矿 ;艾比湖、玛纳斯盐湖、达巴松诺尔盐湖等 。
花岗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与板块构造环境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岩浆岩石学又可分为岩类学和岩理学。
岩类学又称描述岩石学、岩相学,主要研究岩石的产状、分布、组成、分类、命名等方面的问题。
岩理学又称理论岩石学、成因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形成条件、成因机理等方面的问题。
(一)相关知识花岗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花岗岩是指石英含量>20%的侵入岩。
广义的花岗岩称花岗岩类,是空间上与狭义的花岗岩相伴生,成因上与狭义的花岗岩有联系,石英含量一般>5%的各类侵入岩。
花岗岩的成因分类主要有3种类型:S-I-M-A型、壳幔同熔型-陆壳改造型-幔源型、磁铁矿系列-钛铁矿系列。
这3种划分方案中,S-I-M-A型应用较广。
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一般划分为:火山弧花岗岩(V AG.)、板内花岗岩(WPG.)、同碰撞花岗岩(S-COLG.)、洋中脊花岗岩(ORG.)。
花岗岩的S-I-M-A成因类型划分与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构造背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表1)。
判别方法需采用地质产状、岩相学特征、岩石化学成分、含矿性等方面综合判断。
岩石化学成分的特征参数和判别图解较多。
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1)高秉璋,洪大卫,郑基俭,等。
花岗岩类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2)李昌年。
火成岩微量元素岩石学[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3)邱家骧,林景仟。
岩石化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4)陈德潜,陈刚。
实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二)成因类型与板块构造环境的判别图解岩石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岩石常量元素分析、岩石稀土元素分析、岩石微量元素分析、岩石同位素分析。
利用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进行特征参数计算与判别图解,是研究岩石成因的主要方法。
在化学成分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中,常量元素应用较广。
S型花岗岩与I型花岗岩的判别,是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在选用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中要注意3方面问题:①要同时选用岩石常量元素、岩石稀土元素、岩石微量元素、岩石同位素的特征参数与判别图解,避免单一图解导出的片面结论;②在选择判别图解中,不同成因类型和板块构造背景的投影区域不应有太多的重叠范围;③在选择特征参数中,各类参数要有明确的对比标准。
西昆仑陆内造山花岗岩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_以阿卡孜岩体为例_谢朝永

206. 5 ~ 278. 1,Rb / Sr = 0. 72 ~ 3. 83,Rb / Li = 10. 98 ~ 38. 98,均属同熔型花岗岩。综合判定其形成环境为板内同碰撞期—造山
晚期,岩体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
关键词 阿卡孜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西昆仑地区
中图法分类号 P617. 9: 45;
———以阿卡孜岩体为例
谢朝永1 张红强2 韩江伟1 巴 燕1
(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1 ; 河南省地质调查四队2 ,郑州 450001)
摘 要 阿卡孜岩体发育在西昆仑地区叶城县境内的阿卡孜大阪北侧。阿卡孜岩体不仅是西昆仑造山带构造演。通过对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其 SiO2 含量( 63. 68% ~ 74. 83% ) 较高,富钾( 碱 总量 8. 25% ~ 9. 02% ) 。里特曼指数 2. 14 ~ 3. 25,属钙碱性岩系。铝指数在 0. 97 ~ 1. 05 之间,为铝饱和型花岗岩。其 Rb、Th、 Ce、Sm 富集,Ba、Nb、Hf、Zr 及 Yb 亏损。稀土元素丰度总体偏高( ∑REE = ( 166. 14 ~ 992. 1) × 10 -6 ) ,斜率( La / Yb) N = 10. 85 ~ 30. 45,为轻稀土富集型具微弱-强烈 Eu 负异常( δEu = 0. 16 ~ 0. 77) 。该岩体的化学成分在 S 型花岗岩区,微量元素比值 K / Rb =
图 3 阿卡孜岩体微量元素标准化图
示了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Eu 负异常,与 岩 浆 混 合 花 岗 岩 有 所 不 同,岩 石 具 壳 源 型花岗岩特征,但源岩基性程度明显较高。图 4 显 示除了一个样品外,绝大数样品均具有明显的 Eu 负异常,表 明 该 岩 体 经 历 了 大 量 的 斜 长 石 的 分 离 结晶。
岩石学 英汉词汇短语

142 护壁:wall protection
143 韧性剪切带:ductile shear belt
144 岩石组合:rock association
145 古亚洲洋:Paleo-Asian Ocean
146 弧后盆地:back arc basin
152 新类型:new type
153 分离结晶: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154 次火山岩:subvolcanic rock
155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156 藏东:eastern Tibet
157 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
43 A型花岗岩:A-type granite
44 藏北:northern Tibet
45 澜沧江:Lancang River
46 广州地铁:Guangzhou Metro
47 中国东部:East China
48 同位素地球化学:isotope geochemistry
49 温度影响:temperature effect
158 早志留世:Early Silurian
159 结构水:Structural water
160 基性岩:basic rock
161 膏溶角砾岩:gypsum breccia
162 超高压变质作用:UHP metamorp
hism
173 红色风化壳:red weathering crust
174 矿物包裹体:Mineral inclusion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与地球化学图解判别综述

2019年第38卷 第 1 期28~37页
云南地质
C953-1041/P ISSN1004-1885
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与地球化学图解判别综述
王 国 辉 \王 志 忠 \严 城 民 2
( 1 . 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 南 昆 明 650200; 2 . 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大队,云 南 玉 溪 653100)
摘 要 :花岗岩是出露最广的侵人岩,是研究地壳运动的主要岩石类型。花 岗 岩 的 成 因 类 型 主 要 有 3 种 划 分 方 法 :S-I- M-A 型 、壳幔同瑢型-陆壳改造型-幔源型、磁 铁矿系列-钛 铁矿系列。花岗岩浆活动的板块 构造背景一般划分为%同 碰 撞 花 岗 岩 (S-COLG) 、火 山 弧 花 岗 岩 (VAG) 、洋 中 脊 花 岗 岩 (ORG) 、板内花岗 岩 (WPG) 。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板块构造环境可根据常量元素、稀 土 元 素 、微 量 元 素 进 行 图 解 判 别 ,常用 图 解 为 R1-R 2 图 解 、稀 土 元 素 分 配 型 式 图 、微 量 元 素 蛛 网 图 、非 活 动 性 元 素 (R b- Yb + T j Rb- Y + Y b 、 T a-Y b 、N b -Y ) 系列图解。
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板块构造环境有着较为明显的对应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同属成因岩 石学的范畴。
210978728_云南省麻栗坡地区多金属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云南省麻栗坡地区多金属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分析蒲兴明摘要:文章通过对云南省麻栗坡地区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微量元素测定,确定了岩石中各元素的含量,综合以上特征对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浅析,用以指导该地区找矿工作。
关键词:麻栗坡;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找矿方向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1.1 区域地质特征矿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之西南部,其北西和南西为扬子地台,与褶皱系呈过渡关系。
Ⅱ级构造单元属滇东南褶皱带,南部紧邻越北古陆。
勘查区则处于Ⅲ级文山—富宁断褶束西部,夹持于文山—麻栗坡和马关—都龙断裂间的老君山复背斜南侧。
1.2 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和频繁的岩浆活动的影响,使区域内各时代的岩层受到多期次不同程度的挤压、伸张、走滑和抬升,形成以南温河核杂岩构造、文山-麻栗坡断裂、马关-都龙断裂为代表的区域性的褶皱、断裂构造。
矿区内无论是褶皱、还是断裂等次级或更次级的构造均受其影响和控制。
1.3 岩浆活动及岩浆岩据有关同位素测定年龄:470Ma、411Ma、118.08Ma、106Ma、95.17Ma、75.90Ma、59.6Ma等,除南捞黑云二长片麻岩、团田单元斑状、片麻状细中粒花岗岩和老城坡单元(S3L)片麻状细粒花岗岩外,59.60Ma为喜马拉雅期产物,余者均为燕山期酸性岩,具多阶段、继承演化和同源分异性。
区域内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呈岩基、岩株状产出在老君山复式背斜的核部。
南北长17km,东西宽约9km,面积153km2,大致为椭圆状展布。
其余岩体呈岩枝、岩脉状产出,为石英脉(有的含矿),次生石英岩、伟晶岩(具钨、铍矿化)等。
微量元素特征:五个单元岩石中富含W6.11×10-6~74.2×10-6、Sn16.70×10-6~52.5×10-6、Pb97.4×10-6~112.5×10-6、Zn60.05×10-6~106.7×10-6。
西藏措勤早白垩世后碰撞花岗岩厘定及岩石成因_李湘玉

新疆地质XINJIANGGEOLOGY2013年3月Mar.2013第31卷第1期Vol.31No.1中图分类号:P534.53;P619.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845(2013)01-057-08项目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西藏措藏勤县南嘎仁错东部地区1∶5万地质矿产调查(1212010818037)项目资助收稿日期:2012-08-07;修订日期:2012-10-15;作者E-mail:49744072@ 第一作者简介:李湘玉(1987-),女,硕士研究生,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矿物学、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西藏措勤早白垩世后碰撞花岗岩厘定及岩石成因李湘玉,马润则,易立文,何显川,张巨,岳相元(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鞠耳雀热巴花岗岩体位于冈底斯中带北侧,呈近EW 向分布于嘎立穷-鞠耳雀热巴-孔弄一带。
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花岗岩SHRIMP 锆石U-Pb 年龄为129Ma ,表明鞠耳雀热巴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
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据岩石地球化学、Sr-Nd 同位素等特征,认为其属S 型花岗岩,花岗质岩浆起源于古老上地壳物质不同程度部分重熔,源区物质具富粘土泥质岩特征。
结合构造判别图解及区域类似岩体的研究,确定该岩体具后碰撞花岗岩性质,形成于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过渡的构造环境。
表明在早白垩世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已由先前挤压隆升碰撞阶段转为伸展后碰撞阶段。
关键词:西藏措勤;SHRIMP 测年;地球化学;Sr-Nd 同位素;后碰撞花岗岩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岩浆岩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和雅鲁藏布结合带之间,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岩浆岩带。
古生代以来该区经历复杂构造事件,晚三叠世时班公湖-怒江洋开始打开,侏罗纪达最大规模,大致于早白垩世关闭,完成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拼合[2]。
然而,该碰撞过程向后碰撞阶段的转换尚存在争议。
S型花岗岩源区特征

3.2.3-2源岩特征如前所述,党川花岗岩具典型的S型花岗岩特征,因而党川花岗岩的源区应为陆壳成分。
党川花岗岩Nb、Ta、Ti的亏损以及Zr的相对富集亦表明其源区中应以陆壳成分为主[34,35,36];而P的亏损及K的含量较高也反映出党川花岗岩具有大陆地壳的性质[9]。
党川花岗岩Yb含量低且Ho N与Yb N大体相当,暗示源区可能有石榴子石和角闪石残留[9];Eu的负异常及低的Sr含量则暗示源区可能有斜长石存在[9]。
因而,党川花岗岩的源岩可能是含斜长石、角闪石、石榴子石、辉石的高压麻粒岩。
前人研究可知,S型花岗岩部分熔融所产生熔体的CaO/Na2O值主要与源岩成分和成岩压力有关,而Al2O3/TiO2值则与成岩温度有关[43]。
根据实验研究发现,由泥岩生成的花岗岩所含的CaO/Na2O比一般小于0.3,而碎屑岩生成的花岗岩所含的CaO/Na2O比一般大于0.3[39,43];进一步研究显示,由碎屑岩部分熔融或玄武岩和泥岩的混融产生的S型过铝质花岗岩SiO2与TFeO+MgO+TiO2明显成反比,而泥质岩生成的花岗岩则没有这种现象[39]。
党川花岗岩的CaO/Na2O比值为0.18~0.53,平均0.36,大于0.3;Al2O3/TiO2比值47.28~155.27,平均83.89,Al2O3/TiO2比较高(大于60)。
在SiO2-(TFeO+MgO+TiO2)图解中(图3-8),党川花岗岩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分布于合成黑云母片麻岩线附近,表明党川花岗岩应是由地壳内富含黑云母或基性程度高的源岩部分熔融产生的[32];同时,党川花岗岩还具有较高的Al2O3/TiO2值,说明其形成温度相对较低。
本次研究所获得的党川花岗岩的εNd(t)值为-4.67~-2.32,显示明显的地壳组分参与的特征;而I Sr值0.7059~0.7087,Sr初始值远小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0.719)[45],已知下地壳麻粒岩贫Rb,其现代Sr初始比值可能与亏损地幔一样低87Sr/86Sr图解中(图3-9),党川花岗[27],因此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3-2源岩特征如前所述,党川花岗岩具典型的S型花岗岩特征,因而党川花岗岩的源区应为陆壳成分。
党川花岗岩Nb、Ta、Ti的亏损以及Zr的相对富集亦表明其源区中应以陆壳成分为主[34,35,36];而P的亏损及K的含量较高也反映出党川花岗岩具有大陆地壳的性质[9]。
党川花岗岩Yb含量低且HoN 与YbN大体相当,暗示源区可能有石榴子石和角闪石残留[9];Eu的负异常及低的Sr含量则暗示源区可能有斜长石存在[9]。
因而,党川花岗岩的源岩可能是含斜长石、角闪石、石榴子石、辉石的高压麻粒岩。
前人研究可知,S型花岗岩部分熔融所产生熔体的CaO/Na2O值主要与源岩成分和成岩压力有关,而Al2O3/TiO2值则与成岩温度有关[43]。
根据实验研究发现,由泥岩生成的花岗岩所含的CaO/Na2O比一般小于0.3,而碎屑岩生成的花岗岩所含的CaO/Na2O比一般大于0.3[39,43];进一步研究显示,由碎屑岩部分熔融或玄武岩和泥岩的混融产生的S型过铝质花岗岩SiO2与TFeO+MgO+TiO2明显成反比,而泥质岩生成的花岗岩则没有这种现象[39]。
党川花岗岩的CaO/Na2O比值为0.18~0.53,平均0.36,大于0.3;Al2O3/TiO2比值47.28~155.27,平均83.89,Al2O3/TiO2比较高(大于60)。
在SiO2-(TFeO+MgO+TiO2)图解中(图3-8),党川花岗岩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分布于合成黑云母片麻岩线附近,表明党川花岗岩应是由地壳内富含黑云母或基性程度高的源岩部分熔融产生的[32];同时,党川花岗岩还具有较高的Al2O3/TiO2值,说明其形成温度相对较低。
本次研究所获得的党川花岗岩的εNd(t)值为-4.67~-2.32,显示明显的地壳组分参与的特征;而ISr值0.7059~0.7087,Sr初始值远小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0.719)[45],已知下地壳麻粒岩贫Rb,其现代Sr初始比值可能与亏损地幔一样低[27],因此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
在εNd(t)-87Sr/86Sr图解中(图3-9),党川花岗岩基本落入了大陆玄武岩的范围内,而且εNd(t)与87Sr/86Sr线性关系不明显,说明并没有幔源物质加入[42]。
党川花岗岩的TDM为1103.3~1595.7Ma,说明其源岩应是在中元古代从地幔分异出来的。
因此,党川花岗岩的源岩应为中元古代从地幔分异出的下地壳麻粒岩相岩石,与前面所讨论的主、微量元素所显示的特征极为相符。
3.2.3-3岩石成因分析花岗岩的源区的特征对于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的判断是极为关键的。
如前文讨论,党川花岗岩是下地壳基性程度较高的高压麻粒岩相组分在高压和相对低温的环境下部分熔融形成的,其源岩贫粘土而富斜长石,说明他们形成于未成熟的板块边缘(岛弧或大陆弧)的海槽或海沟俯冲带环境。
而党川花岗岩亏损Nb,也反映其与成熟弧花岗岩相异,显示增生的大陆边缘的新地壳的特点[29]。
在Nb-Y、Rb-Y+Y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5,46](图3-15,图3-16)[5,46]和R1-R2图解中[47](图3-17),党川花岗岩均落入同碰撞花岗岩或火山弧花岗岩区域内。
党川花岗岩属于过铝质花岗岩,过铝质花岗岩大体分为两类: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和含堇青石过铝质花岗岩类[48]。
党川花岗岩富含白云母,属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
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与含水流体参与的“湿”深熔作用有关,水和其他流体可以由深部地壳断裂或剪切构造来提供[39]。
板块的俯冲碰撞,不仅能为党川花岗岩的形成提供所需的高压,而且板片的俯冲伴随着的变质过程将导致水流体的产生[49],也将为党川花岗岩的形成提供所需的含水流体。
在含水流体的参与下,下地壳麻粒岩相岩石在高压和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即会发生部分熔融作用(“湿”深熔作用),最终形成党川花岗岩体。
因此,党川花岗岩应是形成于板块俯冲过程中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3.3.4-2源岩特征如前所述,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的原岩具典型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因而其源区应以陆壳成分为主。
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富K的特征亦显示其原岩更具陆壳的性质。
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虽亏损重稀土元素但其低Sr(明显小于400×10-6)高Yb(明显大于2×10-6),说明其原岩的源区可能并无石榴子石残留,源区压力较低(可能<0.8GPa,30km左右);Eu的明显负异常则暗示其原岩源区有斜长石残留;而HoN <YbN则暗示其源区有角闪石残留。
因此,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原岩的源岩可能为角闪岩相(斜长石+角闪石+辉石)变质岩石。
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的CaO/Na2O比值为0.64~0.73,平均0.68,大于0.3;Al2O3/TiO2比值26.10~31.15,平均28.63,Al2O3/TiO2比较低(明显小于60)。
在SiO2-(TFeO+MgO+TiO2)图解中(图3-8),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的TFeO+MgO+TiO2与SiO2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分布于高温副片麻岩线附近,表明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的原岩应是由地壳内变质的碎屑岩部分熔融而成;同时,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还具有较低的Al2O3/TiO2值,说明其形成温度较高。
本次研究所获得的党川花岗岩的εNd(t)值为-5.00~-4.00,显示明显的壳源的特征;而I值0.7044~0.7100,Sr初始值变化较大,可能是后期变质作用所Sr(t)-87Sr/86Sr图解中(图3-9),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基本落入了大陆致。
在εNd为1845.5~1934.6Ma,说明其源地壳岩石的范围内。
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的TDM岩应是在古元古代从地幔分异出来的。
因此,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的源岩应为壳源的角闪岩相变质碎屑岩。
3.3.4-3岩石成因分析如前所述,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应是在大陆碰撞过程中陆壳组分部分熔融形成的。
在Nb-Y、Rb-Y+Y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5,46](图3-15,图3-16)和R1-R2图解中[47](图3-17),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也均落入同碰撞花岗岩区域内。
由此可以推断秦岭群黑云母片麻岩原岩应是在陆陆碰撞过程中,陆壳重熔的产物。
Faure (1986)用计算方法求得大陆壳平均的87Sr /86S r 比值为0. 719 , 与大陆地壳和水中同位素的观察值相符。
对代表上地幔同位素组成的大洋玄武岩87S r / 86 S r 初始比值测定结果表明, 87 Sr /86 Sr 初始比值在0. 704 ±0. 0002 范围内。
由于上地幔与大陆壳的87S r / 86Sr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人们可以利用这种差异来辨别岩浆岩是由上地幔玄武质源区分异而成还是地壳重熔而成的。
Faure 等根据87S r / 86Sr 比值的差异, 将花岗岩的成因划为3 种类型:①地幔型花岗岩或称幔生型花岗岩, 它们的87 Sr /86 Sr 初始比值在0. 702 ~ 0. 706 之间, 接近上地幔的比值。
②地壳型花岗岩或称壳生型花岗岩, 它们的87S r /86S r 初始比值大于0. 720 。
③过渡型花岗岩, 它们的87 Sr /86 Sr 初始比值介于0. 710 ~ 0. 720 之间。
早古生代岩浆活动是西秦岭北部乃至整个北秦岭造山带最为强烈的一期岩浆活动。
西秦岭北部发育有早古生代关子-武山镇蛇绿岩(534±9Ma,517±8Ma[69])、早古生代流水沟-百花岛弧型中基性杂岩(507.5±3Ma[12]和449.7±3.1Ma[55])、弧后-陆缘型熊山沟花岗岩体(430±15Ma[10])、后碰撞或造山晚期的火炎山岩体(375~399Ma[70])以及李子园群弧前-岛弧型火山岩、草滩沟群岛弧型火山岩等,说明早古生代西秦岭为一发育有沟-弧-盆体系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本文研究的花庙子闪长岩脉具有富Na、高Mg、Fe、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K而相对亏损Rb及高场强元素Nb、Ta、P、Ti、Y、Yb等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其Sr-Nd同位素亦显示明显的壳幔混合的特点,由此说明其形成于岛弧环境,是早古生代商丹洋壳向北秦岭块体下俯冲的佐证。
本文研究的早古生代党川花岗岩体具有与俯冲有关的岛弧型花岗岩的特点,但同时其亦具有同碰撞型或后碰撞型花岗岩的特点(如R1-R2图解中明显落入同碰撞花岗岩区域内,以及其高钾钙碱性的特点显示与后碰撞环境相关)。
王婧等[42]报道了党川花岗岩类似于C型埃达克岩,与增厚的地壳部分熔融有关;温志亮等[70]报道了党川花岗岩是形成于后造山阶段大陆抬升的构造环境,由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李永军等[10]亦报道了党川花岗岩是后碰撞造山型花岗岩。
众多的研究显示党川花岗岩应是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中,但本文所研究的党川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又明显显示其与俯冲消减相关。
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及众多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早古生代(早寒武世开始)北秦岭微陆块与华北南缘岛弧存在一次弧陆碰撞事件,至早志留世弧陆碰撞已进入碰撞后的抬升阶段,而此时商丹洋壳正向北秦岭陆块下俯冲(早古生代流水沟-百花岛弧型中基性杂岩及本文涉及的花庙子闪长岩脉即是此时形成),党川花岗岩即是弧陆后碰撞环境中有俯冲带流体的参与的条件下,由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所以其兼具岛弧和后碰撞的特点。
Ir第第型第第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