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比较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比较

实现企 业 的战略 目标 。战 略 目标 是 企业最 高层 次 的
目标 , 导和 制约 战术 目标 。 指 企业 所有 的活 动应 该 围
美 国 内部控 制规 范 是非 官方 的职业 自律 组织 负
责制 定和 发 布 的 , 其性 质 相 当 于职 业 界 的 自我 管 理 绕 战略 目标 的实 现而进 行 , 内部控制 的建 立和 实施 如 企 和 自我规 范 , 一 种 自律 性 的标 准 。我 国 内部 会 计 也 不例 外 。 果企 业在 战略 制定 方面 出现 了真 空 , 是 企 控制 规 范 的主 要制 定者 为 财 政 部会 计 司 、 监 会和 业 的战 术就会 迷 失方 向, 业 的损失 会更 大 。 证 中注 协等 , 是一种 兼有 自律 和他 律双 重性 质 的标准 。
维普资讯
■■一 目际 比较 C M A I N O P RS O
内部控 制制 度 是 现 代 企业管 理制 度 的 重要 组成 部分 ,有效
的 内部控制 有助 于提 高 企 业 的运 营 效 果 ,
的领 导 对 内部控 制 认
识不 足 ,认 为 内部控
制定 过程 ; 专家 和教授 的影 响较 大 ; 最终 定稿 采取 的 定 义 中明确 指 出 内部控 制 可 以实现 各类 目标 ,各类 目标不 仅包 括 以前所提 到 的 3 目标 ,而 且还应 当 个 是征 求意 见而 非 民主 投票 的方 式 。
( ) 质 上 的 比 较 二 性
制 束 缚 了 自 己 的 手 脚 ,不 重视 内部控 制
保护企 业 资产 ,确保
财 务报 告 的可靠 性 以
制度 的建 设 。
二 是公 司 治理 结
及 企业 对法 律法 规 的 遵 循 。建立 现代 企业 制 度 的关 键 就是 要建 立 、 全 与企 业 内部 管 理和 经 健
中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比较研究

( )基 本规范》 二 《 颁布后我 国 内部控制 审计的发展 随着 《 企 业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的颁布与实施 , 国的 内部控制审计建设进 我 入不断完善 的阶段 。0 8 月颁 布的并要求上市公 司于2O 年7 2 0 年6 O9 月1 日实施 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7 和1项具体规范( 征求意见 稿 )进一步要求执行该 规范的上市公 司可聘请具有证券 、 , 期货业
的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 并有 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
( ) 一 萨班斯 法案颁布前 美 国内部控 制审计 的发展 一是 《 证
券法》 证券交易 法》12 年美 国爆发较 为严 重的经济危机 , 和《 。99 在 危机中前行的美 国 ,9 3 13 年制定 了《 证券法 》 1 3 年制定 了《 券 ,9 4 证
结论 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Y2 0 年9 9 0 7 月国务 院法制办发布 的 《 0 上市 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0 7 2 》2 0 年1月深交所发布的《 关于 做好上市公 司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及上交所2 0 年 1 0 8 月发布的
森・ 罗宾斯公 司破产事件 , 了审计程序及企业 内部控制 的严重 暴露 缺 陷。次年 1月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第一号 《 O 审计程序公
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不 必要 , 因此在制定中小企业 的披露原则时 ,
准则 , 时刻体现成本效益原则 。 删除 、 简化 、 新增等修 改应紧扣外部 信息使用者的需 求 , 力求准则制定的边际效益大 于边际成本。
[ 本文 系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 阶段性研 究成果 ]
中美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比较及差异分析

关键词:中美审计报告比较研究审计市场国际化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和美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中国和美国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加以比较研究。
中国和美国在独立审计规范性质、审计责任和职业关注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中国和美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差异的主要原因。
因此,合理地借鉴美国审计报告体系先进的做法,全面改革和完善中国审计报告体系和独立审计规范体系,将是我们积极迎接审计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措施。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来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编制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完成独立审计业务的标志。
由于中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审计模式内容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审计报告的比较和分析,探求改善和完善中国的审计报告体系和独立审计规范体系。
一、审计环境的比较1.美国。
在20世纪以前,美国独立审计的发展主要是在随资本一起涌入的英国职业会计师的帮助发展起来的。
进入20 世纪后,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颁布使美国的法定审计得以确立,独立审计得到飞速发展,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强调独立审计是自我管理的职业,政府不加干预。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一个实行自我管理的全国性职业组织,该协会制定出了具有重大世界影响的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已达30 多万人,其地位很高。
2.中国。
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财政部于1979年10月在上海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试点,并于1980年12月颁布《关于设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从此,我国正式恢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目前共有五千余家事务所,大多数仍属于中小型所事务,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偏小;目前我国参与对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监管的有审计署、证监会、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违纪行为,监管部门主要采取警告、暂停执业、撤销等行政方式,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很少、较轻。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比较研究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比较研究作者:王骥卓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14期【摘要】2011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为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引,这是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渐重视。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最值得我们借鉴。
故本文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定义、目标等几方面对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目标2010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正式发布,这标志我国内部控制已转为过程内控、由会计控制转为全面风险管理型内控,我国企业已进入全面建设内部控制的新时期。
2011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为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引。
这是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渐重视。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最值得我们借鉴。
故本文在对美国、中国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梳理基础上,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目标、构成要素等几方面对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好地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比较(一)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200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萨班斯-奥克利法案》,首次提出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的要求。
该法案的显著特征就是强制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除了定期的向公众提供财务报告以及相关的公司资料外,同时还要提供企业的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的经营者还要对其财务报告信息的真伪及其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进行评价,注册会计师要分别对经营者评价后所报告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体系比较研究

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体系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管体系的对比,研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在两国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得出造成我国内部控制监管现状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提出促进内部控制监管体系愈加完善的实质性建议。
关键词:萨班斯法案、内部控制监管、上市公司、COSO框架The comparison and research of listed companie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ory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differences on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between two countr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cause of the status of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ory system in China, and thus puts forward substantial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nternal control supervision system.Keywords: Sarbanes-Oxley, supervision, listed companies, the COSO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一、引言21世纪初,安然事件震惊全美,并且接踵而来的世通事件等等大型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无疑给美国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上强大的自信心狠狠的一击。
中美内部控制要素的比较

事项 识别 、 风险 评估 、 风险应 对 。我 国 的风 险评 估 中 虽 没 分 类 但 这 四个 方 面 的 内容 都 已被 包 含 在 内 , 就 是 说 也
在 “ 业 内 部 控 制 规 范 ” 有 以 下 相 企 中
首先 . 两 国制 定 内部 控制 制 度 从
控 制制 度 的 实施 机制 来 看 ,c s < o o框 < 架》 强调 每 个 员工 都 是 企业 内部 控 制
的 监管 。
险 的有效 控制 。 美 国 《 险 管理 —— 整合 框 架 》 风
中 将 内 部 控 制 划 分 为 八 要 素 ,其 中 目标 制 定 、 项 识 别 、 险 评 估 和 风 事 风 险 反 应 四项 都 是 与 风 险 相 关 .我 国 “ 业 内部 控 制 规 范 ” 虽 然 没 有 将 企 中
但《 险管理》 风 中详 细 分 析 如 何 识 别 各 种 风 险 并 举 例 说 明 内外 部 风 险 应 注意 的要 素 。 “ 业 内部控 制 规范 ” 而 企
年 颁 布 的 《 班 斯 法 案 》 就 要 求 所 萨 中
有 上 市 公 司对 内部 控 制 情 况 进 行 披 露 .虽 然 此 后 也 有 财 务 丑 闻 事 件 发
丽
中美 内部控制要 素 的比较
● 陈 明 李 阳/ 文
势 提要: 国 布 《 业 部 制 本 范 及 套 引 内 控 亵 我 颁 的企 内 控 基 规 》 配 指 将 部 制
内容 划分 为 五 个要 素 进 行 了阐述 , 与 美国< os 框 架》 分相 似 , 是 这 < c o 划 但
仅列 举说 明要 注 意 的要 素 。最 后 , 在 风 险应 对方 面 , 风 险管 理 》 明应 根 《 说
中美内部控制环境比较

方面 或具 备 两大 职能 ,即设定 一个 组 织 的基调 和 提供 内
一 ; 0 0年 , 国颁 布 的《 21 我 企业 内部 控 制应 用 指 引》 下 称 部 控制其 他 要素 建立 的基 础 。而 我 国基本 规 范没 有 强调 (
设定 一个 组 织 的基调 是 内部 控制 环境 的重 要 职能 ,也 没 有说 明内部 环境 是 内部 控制 其他 要素 的基 础 。应 用指 引 中虽然 比较全 面 认识 了内部 环境 的作 用 ,但 没有 厘 定控
wok I I ” 为 , r , F)认 C— 内部 控制 由控 制环境 、 险评 估 、 制 风 控
化 、 制意识 等 。” 用指 引指 出 , 法 应 内部 环境是 企业 实施 内
活 动 、信 息与沟通 、监 控五个相 互影 响 的要 素构成 ;0 4 部 控 制 的基础 , 2 0 支配 着企 业 全体 员工 的 内控 意识 , 影响 着 年 , OS 委 员 会 发 布 了 “ 业风 险 管 理—— 整体 框 架 全 体 员工 实施 控 制活 动和 履行 控 制责 任 的态度 、认 识 和 C 0 企
和 构 架 , 其 他 四 要 素 的 基 础 。控 制 环 境 对 企 业 行 为 架 构 、 是
务具有 间接影 响性之外 , 其他环境 因素都有直接影 响性 。 我
国 内部 控 制 规 范 中规 定 的 内部 环 境 因 素 较 多 ,对 其 划 分 参
目标设立和风 险评估 的方式有潜移默 化的影响 。控 制环境 包 括员工 的诚信 度 、职 业道德和能 力 ;管理哲学和经 营风 和 目标等。” E M框 架指 出 , R 内部环 境包含 一 个组 织 的基调 , 影响 其 员工的风险 意识 ,同时还 是企业风 险管理所有其 它组成 部分 的基石 , 提供 纪律和结构 。内部环境 影响企 业战略和 目 标 的制定 、 业务 活动 的组织 和风险 的识别 、 估和执 行 , 评 还 控活动。 内部 环境 因素包括 风险管理 哲学 、 险文化 、 风 董事
中美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

中美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收藏本文章摘要内部审计在各类组织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和迅速发展。
安然和世通的破产更让人们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对中美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中美在内部审计实务上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内部审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审计内部审计比较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史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内部审计阶段、近代内部审计阶段和现代内部审计阶段。
20世纪40年代起,由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和外部审计不足两方面的原因,管理者为了更好地管理庞大的企业,建立了公司专设的、独立于会计部门之外的内部审计机构,此时的内部审计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跨入了新的阶段——现代内部审计阶段。
1 中美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及比较 1.1 美国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 1941年,美国内部审计协会在约翰•瑟斯顿的领导下成立,20世纪50年代后,该协会发展成为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以下简称IIA),并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部审计职责说明》;发布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及《内部审计准则说明书》。
此外,IIA还出版了多种刊物:《内部审计师》、《今日内部审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教育者》等,以便学者对内部审计进行探讨。
1941年,维克托•布林克出版的《内部审计:性质、职能和程序方法》标志着内部审计的诞生。
1943年,约翰•瑟斯顿出版的《内部审计:一种新的管理技术》首次说明了内部审计的历史、职能和作用。
1948年,阿瑟•肯特发表的《经营管理审计》对内部审计理论发展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1958年,维克托•布林克和巴里•库欣合著的《内部审计学》反映了当时内部审计发展状况,是美国内部审计文献中最标准的著作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5期中旬刊(总第480期)时代金融Times FinanceNO.05,2012(CumulativetyNO.480)(下转第10页)中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比较研究王骥卓(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摘要】2011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为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引,这是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渐重视。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最值得我们借鉴。
故本文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定义、目标等几方面对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目标2010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正式发布,这标志我国内部控制已转为过程内控、由会计控制转为全面风险管理型内控,我国企业已进入全面建设内部控制的新时期。
2011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为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引。
这是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渐重视。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最值得我们借鉴。
故本文在对美国、中国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梳理基础上,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目标、构成要素等几方面对两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好地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比较(一)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200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萨班斯-奥克利法案》,首次提出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的要求。
该法案的显著特征就是强制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除了定期的向公众提供财务报告以及相关的公司资料外,同时还要提供企业的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的经营者还要对其财务报告信息的真伪及其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进行评价,注册会计师要分别对经营者评价后所报告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随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审计准则,对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进行了规范。
在当今美国,内部控制审计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其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测试阶段;内部控制审核及报告阶段;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为理清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发展脉络,并不意味着到了内部控制审计阶段,再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就不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了。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2002年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对注册会计师就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进而发表审核意见制定规范,正式确立了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2003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它是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而制定的。
基于COSO框架的评价方法,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监督五个方面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2005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同时要通过外部审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公司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核实评价。
2008年6月和2010年4月,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五部门分别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立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要求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
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
2011年12月3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中第十六条规定:“2011年1月1日起先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以下简称‘《规范》’)的A+H公司和内控试点企业(见附件1),应按《规范》的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由此可见,美国的内部控制制度起步较早,发展已趋于成熟,拥有了一套相对独立,相对完善的准则指导体系。
与之相比较,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起步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制度体系建设较为松散,仍然需要一个逐步适应、不断完善的过程。
比如,美国PCAOB颁布的AS5指出的审计对象为管理层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报告,而我国颁布的《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则是以企业内部控制为审计对象。
二、内部控制审计定义比较(一)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2002年6月,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SEC)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应包括一份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以及一份由审计人员对此评估出具的审核报告。
2004年美国PCAOB后续出台了AS2审计准则,这时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变为:公众公司的审计人员需要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具体来看,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定义在这两年中:对内部控制的保证程度从审核到审计在两年之间提高一个档次;评价内容由对评估报告转变为内部控制有效性。
(二)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对被审计单位在特定基准日的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审计意见。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指引提出的内部控制审计的涵义中特定基准日的概念。
这里所指的内部控制审计只是注册会计师基于特定基准日,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而不是对财务报表涵盖期间内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但由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不是时点性的,而是时段性的概念,因此注册会计师不是只需要对该基准日的内部控制发表意见,而是要考察以该基准日为时点的一段时期2012年第5期中旬刊(总第480期)时代金融Times FinanceNO.05,2012(CumulativetyNO.480)(上接第6页)内被审一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以及运行的情况。
其次,《指引》中还指出,被审计单位的董事会应当建立健全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这是企业的内控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审计程序,并对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也就是说,是否建立并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因此,审计对象是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即设计有效且运行有效。
三、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比较众所周知,国际上通常认为内部控制应实现三大目标即合理保证:一是财务报告(含相关信息)的可靠性;二是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一)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目标2004年美国PCAOB颁布的AS2指出,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对管理当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以下简称ICFR)的有效性评估报告发表意见,指出审计人员要合理保证被审计单位的ICFR,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COSO 报告或类似标准。
由于PCAOB审计准则要求实行“整合审计”,通过整合审计,可以同时实现两种审计目标,审计人员既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审计的发现来检查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也可通过ICFR审计得到的发现和结论,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表达。
这样,整合审计能改进两种审计的质量和公正性,有效节约成本。
美国PCAOB颁布的AS5的修订中进一步明确内控审计目标,在对财务报告内控和财务报表的综合审计中,审计师应该设计他的控制测试,以同时完成两项审计的目标:一是获取足够的证据,以支持审计师对截至年末财务报告内控的意见;二是获取足够的证据,以支持审计师为审计财务报表开展的控制风险评估。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根据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的定义,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就特定基准日内控的有效性获取合理保证。
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要同时实现两个目的: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意见;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
由此可见,美国强制必须实行整合审计,也必须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中国可以在整合审计时同时实现两个目标;在分开审计时各自的目标也非常明确。
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仅仅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会员组织的要求,也是其他国际组织的要求。
围绕着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我国进行了一系列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实现准则国际趋同,在我国职业界已经达成广泛的共识。
参考文献[1]李金栋,王建中.中美内部控制审计比较研究[J].财会研究,2010(21):65-67.[2]阚京华,曹俊.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变化解析[J].会计之友,2008(4):62-63.[3]普秀玲,王琳.中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1(1):139-140.创新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的必备法宝。
技术不断发展更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严格执行安全标准才能在贸易中有效避免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
提高技术和安全标准,有效提升自我品牌才是王道。
(七)针对贸易遭遇的严厉反倾销,我方应当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对外贸易遭到反倾销后,我方很少能胜诉,除了中国话语权不够之外,缺少清楚掌握反倾销法规的人才也是重要原因。
三、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欧债危机带给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尽量避免损失,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1]王林曦.欧债危机引发的欧元贬值对我国的挑战和有效应对[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01),20-23.[2]李明洋.浅析欧债危机对山东省外贸企业的影响及策略[J].中国商贸,2011,(02),229-230.[3]孔凡伟.欧债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途径与应对之策[J].国际融资,2011,(11),28-31.[4]王小卒.美国国债的伪危机和中国经济的真契机[J/OL].http: ///coverstory/662/2011/1115/1221.html.作者简介:亓蕊(1991-),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王文浩(1991-),男,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类;姜之易(1990-),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