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敌对状态,红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形
成了民族统一战线。
27/ 51
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1936年5月、《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9月, “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蒋介石的政策
对蒋介石的政 策 “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 “联蒋抗日”
起止时间 1931年9月中旬—1936年5月初 1936年5月——同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整个抗日战争时期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40
日本的大陆政策
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 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
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
1927年 “东方会议”、 “对华政策纲领”
1927年7月 “田中奏折” ,宣称:“惟欲征服支那,
28/ 51
4.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46
“停止内战,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成为国内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结束
29/ 51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47
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 (后改18集团军) 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9.22 ,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
52/ 51
中国最后取得胜利,“亡国 论”是错误的
(2)毛泽东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战略防
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3)意义:阐明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 的发展规律,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华战争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
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 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 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 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 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 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 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 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
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 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 战方案。1931年5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 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 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 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 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 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 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 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中国方面: 国共对峙,中国国内蒋介 石集团正系破裂后,国民党虽逐步统一于南京 国民政府的旗帜下,但其内部派系林立,纷争不断, 国民政府对南方各省的统治力度薄弱。自1927年秋 至1930年夏,中共先后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百色起义等上百次起义和暴动,并多次击败国军一 省或多省联合的进剿和会剿。中原大战结束后,蒋 介石于1930年10月、1931年4月,先后两次对中共 领导的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均告失败。1931 年7月,蒋介石再次集中包括部分嫡系在内的30万 军队,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第三次围剿, 国军基本上能控制战场局面,虽有损失,也不足以 影响全局。而红军在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下, 却显得极为被动,甚至接连受到挫折。
事变后各方的态度: (1)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国联将东北变成国际共管的殖民地; (3)张学良的东北军实行不抵抗政策; (4)满洲贵族甘当日本的傀儡; (5)中共坚决抗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 策。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侵略战争

卢沟桥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1895年《马关条约》后,对台湾进行了50年的殖民
统治。1931年开始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随着日本入侵,大片国土为日军占领,占领区的殖
民地化迅速出现。 集中表现在日伪傀儡政权的建立、日本的殖民经济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 的侵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
道路,逐渐发展为军国主义国家。 1927年日本田中义一《对华政策要领》,欲
征服满蒙,日本成为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1929年日本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决心以侵
南 京 大 屠 杀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后来又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 仅在山东、苏皖等7个根据地,中国军民被 杀害达318万人。
日军还悍然使用细菌战、毒气战。到处残 害劳工,强征慰安妇。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
军事工业为主导的重工业急剧发展。 政治上,逐渐法西斯化。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经过长期的准备,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
7月公然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 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
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 奋起抵抗。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掠夺与殖民文化的推行。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侵华日军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
近代史纲要考点整理3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2、抗日战争的爆发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民党当局的基本政策“攘外必先安内”,采取不抵抗主义;与其形成鲜明对照是是,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1)华北事变:2)瓦窑堡会议为了实现在新的形势下政治策略的转变,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后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是解决政治路线问题。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1)经过: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置个人毁誉和集团的安危于脑后,于1936年12月12日,为了实行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杨两将军毅然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
2)和平解决经过深入的反复的讨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党中央应张杨的邀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组成中共代表团,骑马赶到延安机场,然后乘张派来的飞机飞往西安。
周恩来以国家民族大义的崇高精神和析理入微的恳切言词,终于说服了杨。
也使得蒋不得不改变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发表抗日通电,开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1、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次催促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1937年9月22日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
《中国近现代史》抗日战争

1935年开始,日本入侵华北, 让华北政权“特殊化”,策动华北 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 傀儡政权。并开始着手全面侵华的 准备。
3、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日本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济南、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 1938年10月后,日本侵华政策调整:
淞沪会战(1937.8.13—11.12)
中国兵力:70万 日本兵力:30万
中国伤亡:30万以上 日军伤亡:6万左右
美国报纸发表的图片《中国娃娃》 (被日军轰炸后的上海火车站)
忻口会战(1937.9.13—11.8)
中国兵力:28万 日本兵力:7万
中国伤亡:10万 日本伤亡:2万
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军长 郝梦龄
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以后,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
中国共产党提出三大口号: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和同顽固派作斗争的策略原则
发展进步势力
策略总方针 →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策略原则 → 有理 有利 有节
A . 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B. 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c. 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殖民统治
在中国的东北和其他占领区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生杀予夺、掠取资源和财富、奴化教育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1)民主主义革命 (2)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一节

南京大屠杀
最后,用一段视频来结 束今天的讲课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的轰炸
华北事变的经过
1935年1月中旬,日军首先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 东地区为“非武装区”。5至7月,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 (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又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 政府批准北平(今北京)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梅津达成的条件,即世人所称 的“何梅协定”,及察哈尔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定的“秦土协定”,接受日 军所提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 大部丧失。 10月20日,日军继“丰台夺城事件”后,再次收买汉奸、流氓发动“香河暴动事 件”,并同时加紧进行以平津卫戍司令宋哲元为重点对象的上层策变活动。 11月11日,土肥原贤二向宋提出《华北高度自治方案》,诱其出任华北共同防赤 委员会委员长,限20日前宣布。25日,土肥原见宋哲元未如期宣布“自治”,转 而先策动滦榆区兼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脱离南京中央政府的冀东 防共自治委员会(一月后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同时继续对宋及南京政府施加 压力。经过日军、宋哲元、南京政府之间一系列的讨价还价,12月18日,终于在 北平正式成立了既保存南京中央政府和宋的体面,又有一定“自治”之实的冀察政 务委员会,在日本侵略者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特派宋哲元为委员长,王揖唐、 王克敏等为委员。
国共对峙红军长征路线图
国共对战《塘沽协定》签订之后,日本暂时将对中国 “武力鲸吞”的露骨侵略方式转变为有序推进的“渐进蚕食” 方式,即企图一口一口啃噬掉中国。这样,继东北之后,华 北顺理成章地成为日本侵略的下一个目标。
《塘沽协定》
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 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 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 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 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 北敞开了大门。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18/11/14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16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 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6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中的地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 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 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2018/11/14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7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苏联是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
2018/11/14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事端,炮轰宛平城,攻
击卢沟桥,此即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 开始。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 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发起战略进攻。 日军在 1938 年 10 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 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
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总方针,发出了“自己
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2018/11/14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1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 进步文化工作
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
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
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 响应。 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
2014年自考近代史第六章

第六章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一节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1、九一八事变:1931年,占领东北,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
2、华北事变:1935年,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妄图吞并华北地区。
3、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日本殖民统治的灾难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中共中央先后选派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中共满洲省委及各级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力量。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1、1932年1月,驻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庭锴、蒋光鼐领导下抵抗日军,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支援十九路军作战。
2、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3、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
4、1934年,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面抗战的开始1、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抗日游行,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1)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为抗日救亡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共同抗战;(2)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提出与民族资产阶级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3)逼蒋抗日,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由反蒋抗日转向逼蒋抗日。
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的侵略权益,而向中国出兵亦在所不辞。
东方会议还讨论了对张作霖的处置办法。会议认为, 当前中国形式对张作霖不利,张应充实东三省的基 础,维持治安,安定人心,以便防止动乱的波及。 上述东方会议的内容表明,自华盛顿会议以来,日 本政府所宣布的,尽管是虚伪的不干涉中国内政的 方针,田中内阁也把他抛弃了。这次会议决定了对 中国的强硬的赤裸裸的侵略方针。根据这一方针, 后来导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和伪满洲国的建立。
总结:
一、日本为岛国,资源缺乏,有民族危机意识,崇尚武士 道精神。 二、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扩张需要能满足其经济资源 掠夺和商品倾销的殖民地。 三、当时全球环境驱使,特别是爆发在资本主义里的经济 危机。 四、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自身积弱,闭关锁国,统治阶级 不顾黎民百姓生死。而广阔的土地与丰富的资源更是资本 主义眼的肥肉。
全面抗战爆发!!
日本侵华的罪行
一 、1937年12月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战争相持阶段进行“三光”
政策。进行细菌战ٍٍٍٍٍٍٍٍٍ 毒气战,活体解剖以及残害劳工,强迫妇女 充二当慰、安疯妇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三 、推行奴化教育,企图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来维 护其殖民统治。
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比值折算,中国直接 经济 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 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 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 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 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 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 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 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侵略的发展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是日 本侵略中国特别是我国东北史上一次重要会议。这次 会议在侵华,特别是在侵略中国东北的策略上有两种 主张:山本条太郎等的内科方法,即以外交的、经济 的手段维护和扩大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特别是在东北 的利益;森恪等主张外科方法,即用军事手段进行侵 略。最后田中综合两种侵略手段,发表了《对华政策 纲领》。 这次会议所决定的各项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该纲领一开始就提到鉴于日本在远东的特殊地 位,对于中国本土和满蒙自然不能不加以区别对待。 这就表明了他的基本方针在于使东北蒙古脱离中国的 政策。 第二,镇压不逞分子(指抗日革命者)以维持秩序,帝国 的权利利益并在华日桥的生命财产遭受不法侵害时, 应该断然采取自卫的措施。这就是说,为了保护日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蒋介石1932年7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导致日本更所顾忌地 用武力大规模进攻中国。由此导致华北事变爆发。
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军侵略华北和南京国民政府在华北
继续妥协退让、丧权辱国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 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 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东方会议
田中义一
内阁首相田中义一生于长州藩 (今山口县),是长州派军阀和 官僚政治家。因参加中日甲午战 争(1894~1895)和日俄战争有功, 颇受大军阀、元老山县有朋的赏 识,进入陆军中枢机关。1918年 任原敬内阁陆军大臣。1921年晋 升陆军大将。1925年任立宪政友 会总裁。他担任首相期间,三次 派兵入侵中国山东省。在1927年 5 月第一次出兵山东不久,便加紧 策划制定武装侵略中国的方针。
他是侵华的政治推手,是残暴的恶魔!
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方针政策而召开的重要决策 会议。20世纪20年代,日本面临严重内外危机。继1920年经济危机 之后,1927年又爆发了金融危机,与此同时,国内工农运动蓬勃发 展,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浪潮日益高涨。为了摆脱危机,
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急于武装侵略中国,进而征服亚洲大陆。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
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 九一八事变
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 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 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 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 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 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 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 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 和殖民统治。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的野心
日本侵略的野心与计划的实施
开始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 道路 ,发展为军国主义国家,开始对外侵略 扩张。
发展海外殖民地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靠 资源掠夺和经济掠夺来支撑自身的发展。且 日本本是岛国,资源匮乏其民族危机意识强, 少壮派军国主义者更是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