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丰田U340E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
1.倒挡动力传递路线
倒挡时,倒挡离合器C3接合,驱动后排太阳轮顺时针旋转,则后排行星轮逆时针旋转;低/倒挡制动器B3工作,固定后排行星架/前排齿圈,后排行星轮驱动后排内齿圈逆时针旋转,则前排行星架/后排齿圈反向减速输出。
2、D1挡动力传递路线
在D位1挡,前进离合器C1接合,驱动前排太阳轮顺时针旋转,前排行星轮逆时针旋转,前排行星架与车体相连,运动阻力较大,可暂时视为固定,则前排内齿圈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此时,低挡单向离合器F2锁止,防止前排内齿圈逆时针旋转,则行星轮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带动前行星架绕前排内齿圈顺时针旋转,即前行排星架/后排内齿圈同向减速输出。
3、 D2挡动力传递路线
在D2挡,前进离合器接合C,驱动前排太阳轮;2挡制动器B2工作,单向离合器F1锁止,单向固定后排太阳轮,则前排行星架/后排内齿圈同向减速输出。
4、D3挡动力传递路线
在D 3挡,前进离合器C1接合,驱动前排太阳轮;直接挡离合器C2
接合,驱动后排行星架/前排齿圈。
因行星齿轮机构中有两个部件被同时驱动,则整个行星齿轮机构以一个整体旋转,为直接传动挡。
在D3挡时,制动器B2仍处于接合状态,但因单向离合器F1处于超越(打滑)状态,它在此时不起作用。
在D3挡没有单向离合器参与动力传递,故有发动机制动。
5.D4挡动力传递路线
在D4挡时,直接挡离合器C2接合,驱动后排行星架/前排齿圈;超速/2挡制动器B1工作,固定排太阳轮,则前行排星架/后排内齿圈同向增速输出。
同理,D4挡有发动机制动。
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二十四)——5HP-24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万方数据
●●●●●●●●●●●●●●●●●●●●●●●●●●●●●●●●●●●●●●●●●●●●●●●●●●●●●●●●●●●●●●●●●
驱动行早排l内贞圈/行星排2行星架/行星排3内齿圈
离合器C
驱动行早排I太阳轮
制动器D
固定行早排1太阳轮
制动器E
固定行星排l行星架/行早排2内1灯圈
制动器F
固定行星排1内齿圈/行早排2行早架/行星排3内齿圈
单向岗合器 单向固定行星排l内凼圈/行单排2行单架/行星排3内由圈
莎…。 。+j’
挡位 传动比
P/N R Dl D2 D3 D4 D5
行星排3:离合器A工作。驱动行星排3太阳轮;内齿圈顺 时针减速旋转.则行星架顺时针减速旋转(输出)。因内齿圈在 1挡时固定,在2挡时是顺时针减速旋转,故2挡时行星架转速 比1挡时要快。
由以上分析可知,2挡时.只有行星排2和行星排3参与动 力传递。 3.3挡动力传递路线
行星排1:3挡动力传递路线如图5所示。2挡时行星架固 定.内齿圈顺时针减速旋转.行星轮顺时针旋转。太阳轮逆时 针旋转;在3挡时。太阳轮固定.因行星轮在顺时针旋转.于 是行星轮带动行星排1行星架/行星排2内齿圈顺时针旋转。
行星:J=-1}-2:2挡和3挡时,太阳轮的状态相同.即以输入轴 转速旋转;但内齿圈的状态不同。2挡时,内齿圈固定;3挡时 内齿圈变为顺时针减速旋转.则行星排2行星架/行星排3内齿 圈顺时针减速旋转,转速比2挡时要快。
行星排3:2挡和3挡时,太阳轮的状态相同.即以输入轴 转速旋转;但3挡时内齿圈转速比2挡时要快,故行星架为顺时 针减速旋转。转速比2挡时要快。 4.4挡动力传递路线
丰田A760761E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明如下:>前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C3工作。驱动前排行 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制动器B1工作。固定前排行星架, 由表3可知。前排齿圈为同向减速旋转。
>中间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C2接合。驱动中间排行星架 /后排齿圈以输入轴转速旋转;前排与中间排齿圈连接在 一起,与输入轴相比是同向减速旋转,则中
间排/后排共用太阳轮同向增速旋转。后排行星齿轮机构: 离合器C2接合,驱动中间排行星架/后排齿圈以输入轴转 速旋转;中间/后排共用太阳轮同向增速
旋转。则行星架为同向增速旋转(输出)。是超速挡。 由以上分析可知。5挡时前、中。后三个行星排都参与了 动力传递,且没有单向离合器参与动力传递,故
有发动机制动。六6挡动力传递路中间行星齿轮机构:离 合器C2接合。驱动中间排行星架/后排齿圈以输入轴转速 旋转:制动器B2工作,固定中间排齿圈。
则中间排/后排共用太阳轮同向增速旋转。后排行星齿轮 机构:离合器C2接合,驱动中间排行星架/后排齿圈以输 入轴转速旋转:中间排/后排共用太阳轮同
全文完!感谢关注和支持,谢谢!
高开低走 /zhuangjiashouduan/12065.html
慢。(2>后行星排:在5挡和6挡时,后排齿圈都是以输 入轴转速旋转。共用太阳轮同向增速旋转。但在6挡时共 用太阳轮转速比5挡时快,故6挡时行星架
(输出轴)转速比5挡时要快。七。倒挡动力传递路线如 0所示。为能表达清楚。现将各行星齿轮机构的状态分别 说明如下:0倒挡动力传递路线n)前行星齿
轮机构:离合器C3接合,驱动前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 轮;单向离合器F1锁止,单向固定前排行星架。由表3可 知,前排齿圈为同向减速旋转。中间行星齿
逆时针旋转2号制动器B2防1卜前齿圈和中心齿圈顺时针 及逆时针旋转3号制动器B3防止F2的外座圈顺时针及逆时 针旋转4号制动器B4防止后齿圈顺时
01M型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动力传递路线分析全解

D
3 4 手动1
R
P/N
手动1档
具有发动机制动功能
R 位倒挡
离合器K2 接合,驱动前排大太阳轮,制动器B1 制动行星架
动力传动路线为: 泵轮→涡轮→离合器K2→大太阳轮→长行星轮→输出齿圈
01M 型自动变速器各挡位执行元件的动作
变速杆 位置 挡位 1 2 离合器 K1 接合 接合 接合 接合 接合 接合 接合 所有离合器、制动器均不起作用 制动 制动 制动 制动 离合器 K2 离合器 K3 制动器 B1 制动器 B2 单向离 合器F 单向锁止
摩擦片片数 4 3 5 4 4
D 位l 挡
离合器K1 接合,驱动后排小太阳轮,单向离合器F 单向制动行星架
动力传动路线: 泵轮→涡轮→离合器K1→小太阳轮→短行星轮→长行星轮→输出齿圈
D 位2 挡
离合器K1 接合,驱动后排小太阳轮,制动器B2 制动前排大太阳轮
动力传动路线为: 泵轮→涡轮→离合器K1→小太阳轮→短行星轮→长行星轮( 此时绕 大太阳轮旋转) →输出齿圈
D 位3 挡
离合器K1 接合,驱动后排小太阳轮,离合器K3 接合,驱动行星架
其动力传动路线为: 泵轮→涡轮→离合器K1 和K3→小太阳轮和行星架→长行星轮 →齿圈
D 位4 挡
离合器K3 接合,驱动行星架,制动器B2制动大太阳轮
动力传动路线为: 泵轮→涡轮→离合器K3→行星架→长行星轮( 此时绕大太阳轮旋转) →输出齿圈
01M 型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动力 传递路线分析
双排,单、双级复合式行星齿轮机构
前、后排共用1 个齿圈和1 个行星架
离合器/制动器 离合器K1 离合器K2 离合器K3 制动器B1 制动器B2
片组间隙 0. 8 ~ 1. 5 0. 8 ~ 1. 5 1. 6 1. 12 ~ 1. 8 1. 12 ~ 1. 8
宝骏630GF6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技 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汽 车 电 气 、电 控 发 动 机 检 测 与 维 修 。
各档位时换挡执行元件的工作状况如表1 所 示 ,离合器
设计研究
韦耀华:宝 骏 630 GF6 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3 各挡位动力传递分析
快 ,后 排 行 星 轮 是 逆 转 ,带 动 后 太 顺 时 针 自 由 转 动 ,后 排 行 星
轮 形 成 空 档 ,不 与 前 两 排 行 星 齿 轮 的 动 力 传 递 相 干 涉 。
(1)
P 、N 档 动 力 传 递 。 P 、N 档 :中 太 输 人 、中 圈 后 架 制 动 。 ( 6 )
GF6 变速器是通用公司研发的全电子控制,前 驱 的 6 速
自动变速器,采用专用且简单的动力传动方案,结 构 简 单 ,性 能 可 靠 ,技 术 先 进 ,能够承载更高的发动机扭矩及功率,配备 上海通用大部份车型中,宝 骏 6 3 0 自动挡车型用的就是这款 变速器。
太 阳 轮 命 名 为 前 太 阳 轮 ,简 称 为 前 太 ;行 星 架 命 名 为 前 行 星 架 ,简称前架;齿圈命名为前齿圈,简 称 前 圈 。其它两排行星 齿轮命名同理。
第V
o4l.44卷4
第N 4o
期 .4
2017年 4 月
TIMES AGRICULTURAL M ACHINERY
A p r .201 7
宝 骏 630 G F 6 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韦耀华
(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广 西 柳 州 545005)
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2

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一)基本单级与双级行星齿轮机构传动分析内容简介:自动变速器得齿轮机构多数为行星齿轮机构,由两个到三个行星排,利用多个离合器与制动器,实现某些元件作为输入,制动某些元件,组合出不同得传动比,从而实现换档过程。
而行星齿轮机构因为有齿轮得公转与自转,配合不同行星排组合、不同离合器与制动器组合,传动过程复杂。
本站文章来源于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维修技师等杂志发表得自动变速器传动路线原理,其中加入了本站站长对自动变速器得理解与认知!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齿轮变速机构、液压控制系统与电子控制系统组成、其中齿轮变速机构分为固定平行轴式与行星齿轮式两种、除本田自动变速器采用固定平行轴式外,多数自动变速器齿轮变速机构采用行星齿轮式、行星齿轮机构利用两个到三个行星排,配合多个离合器、制动器与单身离合器,组合出不同得传动比,从而实现换档过程、行星齿轮机构可分为单级行星齿轮机构与双级行星齿轮机构。
ﻫ一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得传动规律分析:ﻫ最简单得行星齿轮机构由一个太阳轮、一个内齿圈与一个行星架与多个行星齿轮组成,但就是用于传递动力得有太阳轮、齿圈与行星架,也就就是说,行星齿轮机构得三个构件就是太阳轮、齿圈与行星架。
结构如图所示:1-太阳轮;2-行星齿轮;3-齿圈;4-行星架ﻫ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图1 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齿圈与行星架齿数得规律ﻫ在单级行星齿轮机构中,太阳轮与齿圈得齿数就是可以数出来得,而行星架得齿数就是多少呢?其中得原理计算我不写了,写了相信也没有人瞧得,我就直接说结论吧:行星架得齿数=太阳轮齿数+齿圈得齿数;也说就是说行星架齿数>行星架齿数>太阳轮齿数。
2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齿齿圈与行星架运动方向规律总结想想,如果让太阳轮顺转,将带动行星齿轮绕行星齿轮轴逆转,若此时将行星架固定不动,行星齿轮得逆转将带动齿圈逆转。
也就就是说,若将行星架固定,太阳轮与齿圈得运动方向相反。
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一)基本单级和双级行星齿轮机构传动分析内容简介:自动变速器的齿轮机构多数为行星齿轮机构,由两个到三个行星排,利用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实现某些元件作为输入,制动某些元件,组合出不同的传动比,从而实现换档过程。
而行星齿轮机构因为有齿轮的公转和自转,配合不同行星排组合、不同离合器和制动器组合,传动过程复杂。
本站文章来源于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维修技师等杂志发表的自动变速器传动路线原理,其中加入了本站站长对自动变速器的理解和认知!自动变速器液力变矩器、齿轮变速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
其中齿轮变速机构分为固定平行轴式和行星齿轮式两种。
除本田自动变速器采用固定平行轴式外,多数自动变速器齿轮变速机构采用行星齿轮式。
行星齿轮机构利用两个到三个行星排,配合多个离合器、制动器和单身离合器,组合出不同的传动比,从而实现换档过程。
行星齿轮机构可分为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级行星齿轮机构。
一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规律分析:最简单的行星齿轮机构由一个太阳轮、一个内齿圈和一个行星架和多个行星齿轮组成,但是用于传递动力的有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也就是说,行星齿轮机构的三个构件是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
结构如图所示:1-太阳轮;2-行星齿轮;3-齿圈;4-行星架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图1 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齿数的规律在单级行星齿轮机构中,太阳轮和齿圈的齿数是可以数出来的,而行星架的齿数是多少呢?其中的原理计算我不写了,写了相信也没有人看的,我就直接说结论吧:行星架的齿数=太阳轮齿数+齿圈的齿数;也说是说行星架齿数>行星架齿数>太阳轮齿数。
2 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太阳轮、齿齿圈和行星架运动方向规律总结想想,如果让太阳轮顺转,将带动行星齿轮绕行星齿轮轴逆转,若此时将行星架固定不动,行星齿轮的逆转将带动齿圈逆转。
也就是说,若将行星架固定,太阳轮和齿圈的运动方向相反。
还是太阳轮顺转带动行星齿轮绕行星齿轮轴逆转。
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二十四)——5HP-24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

不 同挡位执行元
各 挡 位 动 力传 递 路线 分 析
1
.
1 挡 动 力传 递 路 线 分 析
行星 排3
图3 所 示
。
:
1挡动 力传 递路线如
,
1
挡时
离合器A 工 作
。
,
驱动行星排3 太阳轮
太 阳轮顺时
5
.
数 据链 路 连 接 器 (D L C )
龟
.
表’
7
妒
吲
一
I陧
嘲
注
:
z
豳
4
5
6
隧翳 霸弱硝 黼
; ;
行星 排2
和 行 星 排 3 的太 阳 轮 相 连 的行 星 架是 动 力输 出端
。
行星 排3
变速 器 内
,
部共 有7
离合器
器
,
、
个换 挡执 行 元 件
3
包 括3 个
个 制 动 器 和 1 个 单 向离 合
各 换挡执 行元 件 的作 用 及 主 要
1
。
,
技术参数见 表 件 的状 态 见 表 2
挡位 传动比
A B
行星 排 3
单向 离合器
:
离合器A 工 作
,
,
驱 动 行星 排 3 太 阳 轮
。
;
内齿 圈 顺
时针减速旋 转
离合 器
C D
E
则 行 星 架 顺 时 针 减 速 旋 转 (输 出 )
,
因 内齿 圈在
1 挡 时 固定
,
在 2 挡 时 是 顺 时针 减 速 旋 转
。
故 2 挡 时 行 星 架 转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一)一.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概述自动变速器由液力元件、变速机构、控制系统、主传动部件等几大部分组成。
变速机构可分为固定平行轴式、行星齿轮式和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CVT)三种。
我国在用的车辆中,大多数自动变速器都采用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这也是本文重点分析的对象。
行星齿轮机构一般由2个或2个以上行星齿轮组按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其作用是通过对不同部件的驱动或制动,产生不同速比的前进挡、倒挡和空挡。
换挡执行元件的作用是约束行星齿轮机构的某些构件,包括固定并使其转速为0,或连接某部件使其按某一规定转速旋转。
通过适当选择行星齿轮机构被约束的基本元件和约束方式,就可以得到不同的传动比,形成不同的挡位。
换挡执行元件包括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3种不同的元件,离合器的作用是连接或驱动,以将变速机构的输入轴(主动部件)与行星齿轮机构的某个部件(被动部件)连接在一起,实现动力传递。
制动器的作用是固定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某基本元件,它工作时将被制动元件与变速器壳体连接在一起,使其固定不能转动。
单向离合器具有单向锁止的特点,当与之相连接的元件的旋转趋势使其受力方向与锁止方向相同时,该元件被固定(制动)或连接(驱动);当受力方向与锁止方向相反时,该元件被释放(脱离连接)。
由此可见,单向离合器在不同的状态下具有与离合器、制动器相同的作用。
由以上介绍可知,掌握不同组合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是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的基础。
二.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1.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最简单的行星齿轮机构由一个太阳轮、一个内齿圈和一个行星架组成,我们称之为一个单排单级行星排,如图1所示。
由于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具有两个自由度,为了获得固定的传动比,需将太阳轮、齿圈或行星架三者之一制动(转速为0)或约束(以某一固定的转速旋转),以获得我们所需的传动比;如果将三者中的任何两个连接为一体,则整个行星齿轮机构以同一速度旋转。
目前,在有关自动变速器的资料中,有关传动比的计算公式有以下几个:(n1-nH)/(n3-nH)=-Z3/Z1 式(1)式中:n1-太阳轮转速;nH-行星架转速;n3-内齿圈转速;Z1-太阳轮齿数;Z3-内齿圈齿数n1+αn2-(1+α)n3=0 式(2)式中:n1-太阳轮转速;n2-内齿圈转速;n3-行星架转速;α=内齿圈齿数/太阳轮齿数=Z2/Z1 Z2=Z1+Z3 式(3)式中:Z1-太阳轮齿数;Z2-行星架假想齿数;Z3-内齿圈齿数下面对这3个公式的原理与推导过程作以介绍,这也是本文后面对不同型号自动变速器速比计算方法的基础。
定轴轮系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为i=(-1)m(所有的从动齿轮数乘积)/(所有的主动齿轮数乘积)=(-1)mZn/Z1,它对行星齿轮机构是不适用的。
因为在行星齿轮机构中,星轮在自转的同时,还随着行星架的转动而公转,这使得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不再适用。
我们可以用“相对速度法”或“转化机构法”对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进行分析,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一个机构整体的绝对运动并不影响其内部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这就好象手表表针的相对运动并不随着人的行走而变化一样,这一理论是一位名叫Willes的科学家于1841年提出的。
假定给整个行星轮系加上一个绕支点O旋转的运动(-ω),这个运动的角速度与行星架转动的角速度(ω)相同,但方向相反,这时行星架静止不动,使星轮的几何轴线固定,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定轴轮系,这样就能用定轴轮系的方法进行计算了。
用转速n代替角速度ω,nbsp; 利用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有:i13H=n1H/n3H=(n1-nH)/(n3-nH)=(-1)1Z2Z3/Z1Z2=-Z3/Z1式(4)如果把α=Z2/Z1代入原公式(4)中,可得到式(2)或式(3)。
由此可见,这3个公式其实是同一个公式的不同表达方式。
2.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架的假想齿数在式(4)中,假设固定内齿圈,使n3=0,代入式(5)得式(6):n1/nH=(Z1+Z3)/Z1 式(5)又:i1H=n1/nH=ZH/Z1 式(6)联解式(5)、(6)可得出:ZH=Z1+Z3即“行星架的假想齿数是太阳轮齿数和内齿圈齿数之和”,注意,这一结论只适用于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在双级行星齿轮系就不适用了。
3.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运动状态分析(1)太阳轮固定(n1=0),行星架驱动,内齿圈输出:将n1=0代入式(4),有i=nH/n3=Z3/(Z1+Z3),传动比小于1,即为同向增速运动。
(2)太阳轮固定(n1=0),内齿圈驱动,行星架输出:将n1=0代入式(4),有i=n3/nH=(Z1+Z3)/Z3,传动比大于1,即为同向减速运动。
(3)齿圈固定(n3=0),行星架驱动,太阳轮输出:将n3=0代入式(4),有i=nH/n1=Z1/(Z1+Z3),传动比小于1,即为同向增速运动。
(4)齿圈固定(n3=0),太阳轮驱动,行星架输出:将n3=0代入式(4),有i=n1/nH=(Z1+Z3)/Z1,传动比大于1,即为同向减速运动。
(5)行星架固定(nH=0),齿圈驱动,太阳轮输出:将nH=0代入式(4),有i=n3/n1=-Z1/Z3,传动比小于1,且为负值,即为反向增速运动。
(6)行星架固定(nH=0),太阳轮驱动,齿圈输出:将nH=0代入式(4),有i=n1/n3=-Z3/Z1,传动比大于1,且为负值,即为反向减速运动。
现将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在不同状态下的旋转速度和方向总结于表2。
三.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1.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与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相比,多了一只啮合齿轮, 如图2所示。
同样根据转换法,对于多级啮行星齿轮系,我们通过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可以推出如下公式:iGKH=nGH/nKH=(nG-nH)/(nK-nH)=(-1)m(从G到K所有的从动齿轮数乘积)/(从G到K所有的主动齿轮数乘积),(式中m为从G到K啮合齿轮的对数)式(7)对于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m=2,从式(7)我们可以得出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方程式为:i13H=n1H/n3H=(nnH)/(n3-nH)=(-1)2Z2Z3/Z1Z2=Z3/Z1 式(8)2.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行星架的假想齿数在式(8)中,假设固定内齿圈,使n3=0,代入式(8)得式(9):n1/nH=(Z3-Z1)/Z1 式(9)又:i1H=n1/nH=ZH/Z1 式(10)联解式(9)、(10)可得出:ZH=Z3-Z1即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中,行星架的假想齿数是内齿圈齿数减去太阳轮齿数。
可见,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的速比计算公式和行星架的假想齿数与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是不同的,这一点在本文后面不同车型自动变速器复杂行星齿轮机构传动比的计算时非常重要。
3.单排双极行星齿轮机构运动状态分析对于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有Z3>Z1,(Z3-Z1)<Z3,但(Z3-Z1)与Z1的大小比较不确定,所以在下面的旋转规律分析中,有些条件不具备的情况没有列出增速还是减速。
(1)太阳轮固定(n1=0),行星架驱动,内齿圈输出:将n1=0代入式(8),有i=nH/n1=Z1/(Z1-Z1),传动比大于1且为正,即为同向减速运动。
(2)太阳轮固定(n1=0),内齿圈驱动,行星架输出:将n1=0代入式(8),有i=n1/nH=(Z3-Z1)/Z3,传动比小于1且为正,即为同向增速运动。
(3)齿圈固定(n3=0),行星架驱动,太阳轮输出:将n3=0代入式(8),有i=nH/n1=-Z1/(Z3-Z1),传动比为负,但是大于还是小于1不确定,故为反向运动。
(4)齿圈固定(n3=0),太阳轮驱动,行星架输出:将n3=0代入式(8),有i=n1/nH=-(Z3-Z1)/Z1,传动比为负,但是否大于或小于1不确定,故为反向运动。
(5)行星架固定(nH=0),齿圈驱动,太阳轮输出:将nH=0代入式(8),有i=n3/n1=Z1/Z3,传动比小于1,且为正值,即为同向增速运动。
(6)行星架固定(nH=0),太阳轮驱动,齿圈输出:将nH=0代入式(8),有i=n1/n3=Z3/Z1,传动比大于1,且为正值,即为同向减速运动。
现将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的旋转速度和方向总结于表3。
对于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有Z3>Z1,(Z3-Z1)<Z3,但(Z3-Z1)与Z1的大小比较不确定,所以在下表的旋转规律中,有些条件不具备的情况没有列出增速还是减速。
四.复杂行星齿轮机构由以上行星齿轮机构传动比分析可知,简单的行星齿轮机构不能满足汽车行驶时对不同速比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多个单排行星齿轮机构进行串、并联或换联主从动构件的方法组成更为复杂的行星齿轮机构,来满足汽车行驶挡位的需要。
将两个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组合起来形成的双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称为辛普森结构;将一个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和一个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或由两个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按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称为拉维那式行星齿轮机构。
以上介绍的是简单的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分析及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的复杂行星齿轮机构将在各车型动力传递分析中介绍。
赛欧AF13型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上海通用别克赛欧装备的AF13型自动变速器是日本Aisin AW公司生产的产品,该型自动变速器在Aisin AW公司内部的识别号为60-40LE。
AF13自动变速器的主要规格参数见表1。
AF13自动变速器采用拉维那式行星齿轮机构,它将一个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和一个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按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如图1所示。
AF13自动变速器换挡执行元件包括4个离合器、2个制动器和2个单向离合器,换挡执行元件名称及作用见表2。
因资料来源不同,AF13自动变速器同一换挡执行元件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本文都有采用,只要其英文缩写一致就是同一元件。
由图1可知,AF13自动变速器前端(右侧)是一个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后端(左侧)是一个单排单级行星齿轮机构,它们共用一个行星架。
其前、后排太阳轮相连为一体,齿数不同,但是转速相同。
行星齿轮机构共有4个可运动部件,分别为:后排(小)内齿圈、大/小太阳轮(前/后一体)、前排(大)内齿圈、输出行星架(前/后共用,为动力输出部件),因输出行星架是动力输出端,它既不能固定也不能驱动。
在不同挡位,各部件的状态见表3。
赛欧AF13型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AF13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示意图如图2所示;不同挡位时,各换挡执行元件的状态见表4。
利用单排单级和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传动比计算方程式,分别代入前、后排行星齿轮系,得出如下方程组:(n11-n1H)/(n1n1H)=-Z13/Z11.. 式(1)(n21-n2H)/(n2n2H)=Z23/Z21 式(2)式中:n11-前排太阳轮转速;n1H-前排行星架转速;n13-前排内齿圈转速;Z11=26-前排太阳轮齿数26;Z13=98-前排齿圈的齿数98;n21-后排太阳轮转速;n2H-后排行星架转速;n23-后排内齿圈转速;Z21=35-后排太阳轮齿数;Z23=73-后排齿圈的齿数赛欧AF13型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分析发布时间: 2009-12-02 11:59 | 编辑: 汽车乐 | 查看: 89次来源: 网络因前、后排行星齿轮机构共用一个行星架(动力输出端),故有:n1H=n2H因前/后行星排的太阳轮为一体,虽然齿数不同,但是转速相同,故有:n11=n21根据表3各部件状态及齿数,联解方程(1)和(2)即可求出不同挡位的传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