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致病性真菌的实验诊断(实验课)2
常见病原性真菌鉴定—浅部感染真菌(微生物检验课件)

指(趾)甲 皮肤
+
+
+
+
-
+
毛发 + -
+
红色毛癣菌 儿童头癣:黄癣、白癣、黑点癣
脚气 灰指甲 皮肤癣
二、表面感染真菌
❖ 位置: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因不接触组织细胞, 很少引起宿主细胞反应
❖ 代表: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
❖ 症状: 皮肤表面出现花斑癣(汗斑)
浅部感染真肤癣真菌
❖ 引起皮肤浅部感染 ❖ 嗜角质蛋白,侵犯部位:角化的表皮,毛发,指(趾)甲 ❖ 病理变化:由真菌增殖及代谢产物刺激宿主引起
致病性
一种皮肤癣菌可在不同部位引起病变 相同部位的病变也可由不同的皮肤癣菌引起
毛癣菌 皮肤癣菌属
三、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 主要有着色真菌和孢子丝菌 ❖ 着色真菌感染发生在暴露部位,称着色真菌病。卡氏枝孢
霉和裴氏着色芽生菌。 ❖ 申克孢子丝菌,属腐生性真菌,常因外伤接触带菌的花草
等引起感染。此菌可引起孢子丝菌下疳。此菌也可引起深 部感染。是一种二相性真菌。
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真菌的观察实验报告一、引言真菌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它们既不属于植物界,也不属于动物界,而是独立成为一个界。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种类,如霉菌、酵母菌和蘑菇等。
本实验旨在观察真菌的生长过程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真菌培养基:包括蔗糖、琼脂和酵母粉等成分。
- 真菌菌种: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霉菌菌种。
- 培养皿、移液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准备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蔗糖、琼脂和酵母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倒入培养皿中。
- 接种真菌:用移液管将真菌菌种均匀地滴在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盖好。
- 观察生长过程:将培养皿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 显微镜观察:在适当的时间点,取出培养皿中的真菌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结构和特征。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开始实验后,我们观察到真菌在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形成了一片均匀的菌丝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菌丝网络逐渐扩展,形成了更大的菌落。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我们发现真菌的生长速度与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
在较高的温度下,真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则相对缓慢。
这表明真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
另外,适宜的湿度也对真菌的生长起到重要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抑制真菌的生长,而适宜的湿度则促进了其菌丝的扩展。
其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真菌的细胞结构。
真菌的细胞由菌丝组成,菌丝是一种细长的细胞结构,具有分枝和交叉的特点。
菌丝的末端通常会形成孢子或孢子团,这是真菌繁殖的一种方式。
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点的样本,我们发现孢子的数量逐渐增加,这说明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迅速繁殖。
最后,我们还观察到真菌对光线的敏感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一部分培养皿放置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而另一部分则放置在黑暗中。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和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接合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4. 霜霉属(Peronospora) 5. 假霜霉属
5
4
(Pseudoperonospora)
5.接合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甘薯软腐病:接合菌纲根霉属
三、作业
绘图 1.真菌有隔菌丝,无隔菌丝; 2.莴苣霜霉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3.根霉属真菌形态图; 4.番茄晚疫病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鉴定霜霉菌到属,并写出检索顺序。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二 真菌一般形态和根肿菌门、 壶菌门、卵菌门、接合菌
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了解真菌的一般形态。
了解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接合 菌门真菌形态特点及其所致病害类型。
学习使用病原分类检索表。
二、实验内容
1.真菌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菌 丝体、吸器、菌核、菌索及真菌 的有性和无性孢子等。
…………………………霜霉属(Peronospora)(白菜霜霉病) 4’. 孢囊梗先单轴分枝一次,然后不完全对称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有乳
状突起……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黄瓜霜霉病)
1
2
3
1. 指梗霉属(Sclerospora)
2. 盘梗霉属(Bremia)
3. 单轴霉属(Plasmopara)
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分生孢子等。
2.根肿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根肿菌属
白菜根肿病
典型症状:病株 根部肿大成瘤状, 地上部叶色变淡, 凋萎下垂。
3.壶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节壶菌属:玉米褐斑病
4.卵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腐霉属:瓜果腐霉。 黄瓜猝倒病:幼苗茎基呈黄褐色水渍
状腐烂,幼苗猝倒。
1’. 孢囊梗细长,并有规律的分枝 2. 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盘的边缘生小梗,梗上产生孢子囊
真菌的实验诊断PPT.

092
18
区分酵母样或霉样菌落
19
Aspergillus fumigatus - Colonial Morphology, 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烟曲霉菌
20
Aspergillus fumigatus - Microscopic Morphology, 100x Lactophenol cotton blue (单列) 分生孢子头、分生孢 子梗、顶囊、瓶梗、分生孢子
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中心静脉插管 尿道插管 广谱抗生素 气管插管 腹部外科 肠胃外营养 营养不良 住院时间
感染之前定殖
1
医学重要的酵母菌分类
Segal B, Bow EJ, Menichetti F: Infect Dis Clin N Am 2002;16:935-64
条件致病的酵母菌
21
Aspergillus flavus - 在Sabouraud葡萄糖琼脂黄曲霉菌 生长快黄色表面粉末状
22
Aspergillus flavus - Microscopic Morphology, 100x Lactophenol cotton blue 黄曲霉菌( 二列为主)分生孢子头、 分生孢子梗、顶囊、瓶梗、梗基、分生孢子
23
Penicillium species - Colonial Morphology, Sabouraud agar 青霉属 气生菌丝密毯状
24
1.6.1设定标准 1.5.3留心简历中的空白时间和前后矛盾之处 2.6.4感谢应聘者 (2)如果摔伤后,在四肢部位有大血管破裂,出血量很能多,应马上找些橡皮管、布带、绷带作为止血带在大腿根部上肢腋窝处勒紧 止血。 4、总结
6
园艺植物病虫草基础知识23-实验报告-实验五 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类群的形态识别_25

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真菌鞭毛菌和接合菌亚门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主要病原物的形态,明确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学会制片的一般方法,为诊断病害打好基础。
二、实验的材料和用具显微镜、切片、标本等。
三、实验的内容和方法1、采集当地园艺植物病害,自制切片观看病原菌的形态。
2、观看园艺植物病原真菌常见病原菌的切片。
四、作业1、绘根霉的形态特征图。
2、绘霜霉菌的形态特征图。
3、绘接合孢子形态特征图。
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真菌担子菌、子囊菌、半知菌亚门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主要病原物的形态,明确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学会制片的一般方法,为诊断病害打好基础。
二、实验的材料和用具显微镜、切片、标本等。
三、实验的内容和方法1、采集园艺植物病害,自制切片观看病原菌的形态。
2、观看园艺植物病原真菌常见病原菌的切片。
四、作业1、绘锈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图。
2、绘白粉病(或者煤污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图。
3、绘子囊盘(或分生孢子盘或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的形态特征图。
实验五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类群的形态识别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真菌五个亚门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主要病原物的形态,明确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学会制片的一般方法,为诊断病害打好基础。
二、实验的材料和用具显微镜、切片、标本等。
三、实验的内容和方法1、采集病害,自制切片观看病原菌的形态。
2、观看植物病原真菌常见病原菌的切片。
四、作业1、绘根霉的形态特征图。
2、绘霜霉菌的形态特征图。
3、绘接合孢子形态特征图。
4、绘锈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图。
5、绘白粉病(或者煤污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图。
6、绘子囊盘(或分生孢子盘或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的形态特征图。
护理专科《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的学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本课程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培养学生。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无菌观念和预防观念;使学生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对临床有关疾病的发病、传播、特异性防治及常见微生物与免疫现象做出解释。
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应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防治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相关性疾病打下基础。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以及对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进行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习临床医学、临床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助产及医学影像等专业有重要的意义。
为学习护理相关课程以及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该课程的开设以所学的《高中生物》为基础,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为基础,以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为导向、以护理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前提,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科学严谨态度。
(二)具体目标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掌握人体寄生虫的概念分类;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等概念;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
感染真菌的实验室诊断课件

大分生孢子形态 ( × 400)
19
皮肤癣菌的孢子形态
C.表皮癣菌 ⑤大分生孢子:侧生
或顶生,棍棒状, 壁薄 小分生孢子 :无
20
三、形态和培养特征
毛癣菌属
大分生孢子 :细长 、薄壁 、棒状 、两端钝圆
小分生孢子:侧生、散在, 呈葡萄状
毛癣菌的菌落
21
三、形态和培养特征
皮肤癣菌的孢子形态 A.毛癣菌 ①大分生孢子:细长 、 薄壁 、棒状 、两端钝圆 ②小分生孢子:侧生、 散在,呈葡萄状
二 临床意义 三 形态和培养特征 四 实验诊断
7
一、 分类
主要为皮肤丝状菌(Dermatophytes),侵犯皮肤、 毛发、指甲等角化组织引起癣症,又称癣菌 (Ringworm),分为三属,共37个种。
三个属 :表皮癣菌属 (Epidermophyton) 毛癣菌属 (Trichophyton) 小孢子癣菌属 (Microsporum)
69
(2)脲酶试验
新生隐球菌能产生脲酶,可分解尿素琼脂培养基 的尿素形成NH3和CO2 ,使培养基由黄色变为粉红色 白假丝酵母菌则为阴性。
70
(3)糖同化及发酵试验
新生隐球菌能同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和肌醇 不能发酵糖类、不同化硝酸盐 非致病性隐球菌则不能同化肌醇
71
(4)动物试验
将新生隐球菌悬液0.5ml接种小白鼠腹腔或0.2ml 接种小鼠脑内, 5~30d动物可死亡,尸检可见各 器官均发现菌体 以脑和肺多见
(三)标本的直接检查
• 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将假丝 酵母菌接种于玉米粉培养基, 仅白假丝酵母菌在菌丝顶端、 侧缘或中间形成厚膜孢子。
51
四、实验室诊断
实验三 植物病原菌物2

黄瓜霜霉病
指梗霉属 孢囊梗主轴粗短,顶端不规则二叉状分 枝(p.61)
代表种:禾生指梗霉(S. graminicola) 引起小米白发病
白锈菌属
孢囊梗短棍棒状,顶生一串孢子
囊,无限生长。在植物表面形成 孢子囊堆(白色)。
代表种
白锈菌(Albugo candida)
龙头
白锈病症状
一个卵球
多个卵球
重要病原菌
水霉目(Sprolegniales) 腐霉目(Pythiales) 霜霉目(Peronosporales)
代表属
霜霉属(Peronospora)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单轴霉属(Plasmopara) 盘梗霉属(Bremia) 指梗霉属(Sclerospora) 白锈菌属(Albugo)
实验三 植物病原菌物(二)
卵菌(霜霉目)
卵菌纲(Oomycetes)
营养体
多数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为二倍体
游 动 孢 子 囊 游 动 孢 子 囊 梗
无性繁殖
产生游动孢子囊(梗的分支、孢子囊形态、寄主)
产生游动孢子
直接萌发产生芽管
有性繁殖
产生卵孢子(异形配子囊配合=雄器+藏卵器)
葡萄霜霉病
植物表面着生
许多孢子囊梗
和游动孢子囊
盘梗霉属(Bremia)
孢囊梗二叉锐角分枝,末端膨大呈盘 状,孢子囊无乳状突起
莴 苣 霜 霉 病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孢囊梗主轴单轴分枝,然后呈2-3回不 完全对称二叉锐角分枝,末端尖细膨大呈盘 状,孢子囊有乳状突起(p.62) 代表种:古巴假霜霉菌(P. cubensis) 引起黄瓜霜霉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B FUNGUS 3 操作
制备浊度相当于2 McFarland的悬浮液。 转移20ul 该菌悬液到一ATB F2培养基的安瓿中。 每个杯状凹孔中加入135ul 的 ATB F2培养基 将一个盖子放在试条上。 把试条放入一个气密容器或是一个装有吸潮纸的密闭
罐里,在有氧条件下35°C (+ 2°C)的环境中培养。
小培养
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大致分为三种:玻片法,方块法 和钢圈法。
玻片法:在消毒的载玻片上,均匀地浇上熔化的培 养基,不宜太厚。接种后盖上消毒的盖玻片,30度 培养后,将盖玻片取下,加入棉酚兰以后直接在显微 镜下观察。
接种量 孵育条件 判读方法
念珠菌:0.5 McFarland 新生隐球菌:1 McFarland
念珠菌:35℃,24~48h(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需在 48h再次确认) 新生隐球菌: 35℃,48~72
两性霉素B:100%抑制 氟胞嘧啶:90%抑制 唑类:80%抑制 卡泊芬净:80%抑制
2019/9/28
试验条的准备
记录菌株资料于盘的延长边沿部分(不记在盖上,以 免错放)。
从包装中取出试验条,置试验条于培养盒中
接种物的制备
制成浊度2 McFarland.的均一菌悬液。菌悬液制备 好后应立即使用
打开一API C 培养基安瓿,转入250 l上述制备的菌 悬液。用吸管轻轻混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API鉴定结果判读
培养48或72小时后(如果测定,尤其葡萄糖结果在48 小时后仍不明确), 每个杯内生长状况与阴性对照的0 杯比较。比对照更混浊者为阳性反应。记录于报告 单。
API鉴定条补充实验
运用RAT 培养基[大米琼脂吐温]确认菌丝(菌丝体) 或假菌丝(假菌丝体)的存在。
芽管形成实验 将假丝酵母菌接种于0.2—0.5毫升 的人或者动物血清中,37度孵育1.5—4个小时,镜 检观察有无芽管形成。
常见致病性真菌的实验诊断
常用真菌染色方法
革兰染色(念珠菌) 乳酸酚棉蓝染色(丝状真菌) 墨汁负染(隐球菌)
1 菌落形态和镜下形态的观察(酵母样真菌)
菌落呈现白色,奶酪样的类酵母菌落; 菌体呈圆形或者卵圆形,革兰染色阳性 增殖过程中容易形成假菌丝
2 菌落形态和镜下形态的观察(隐球菌)
真菌鉴定常用方法
白假丝酵母菌(+) )
热带假丝酵母菌(-
ATBFUNGS3药敏结果判断
通过肉眼判读或是使用ATB仪器或mini API ®(参
考使用者手册)自动判读来观察生长情况。
ATBFUNGS3药敏结果判断
浊度下降80%为微弱生长;浊度下降50%左右为明显减少
酵母菌ETEST方法
培养基 RPMI+2%葡萄糖+MOPS+1.5% Bacto琼脂,pH 7.2~7.4
念珠菌显色培养 API鉴定试剂条 YST鉴定卡
念珠菌显色培养
白色念珠菌—绿色 热带念珠菌—蓝色 光滑念珠菌—粉红色
API鉴定试剂条
原理:API 32 C AUX 试验条是由32个含干燥碳水化 合物的试验杯组成。只有能以该底物为碳源的酵母菌 才能生长。
测定结果是以与对照生长物的比较而得;鉴定结果 参照分析图谱索引或鉴定软件。
17
白念珠菌Etest判读
2019/9/28 18
100%抑制
80%抑制
ATBFUNGS3药敏结果判断
对于氟康唑(FCA), 伊曲康唑(ITR)和伏立康唑( VRC),最小抑菌浓度(MIC)对应的测试杯得分可 以是“2”,“1”,或是“0”分。
对于两性霉素B(AMB),最小抑菌浓度(MIC)应 该判断为生长完全受抑制的测试杯的浓度(即得分为 “0”的测试杯)
将API C培养基中悬浮液吸取135 l注入杯内。 盒子盖上盖子,在29°C ± 2°C 孵育 24-48 小时
ATB FUNGUS 3真菌药敏检测试剂条
ATB FUNG何抗真菌药物,用作阳性生长对照。另外的15 对包含不同浓度的5种抗真菌药物,用于测定最小抑 菌浓度(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