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研讨课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研讨课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研讨课《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1研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课文《钱学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钱学森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听听.2、我们都知道课文描写了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和漫长的归国之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那坎坷的归国之路和他那份感人的爱国之心.[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非常的不容易,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2`~6自然段,看看钱学森他想什么?说什么 ?又怎样做?然后把自己最有感触的句子画出来好好的体会文字中所蕴含的感情.2、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学习钱学森说的两段话。

3、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学生朗读句子后。

师提问: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第一句话的?联系课文请同学说说。

(1)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是有怎样的条件吗?(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引导。

(2)小结:是啊,面对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能有几个人抵挡得了,可是钱学森却不为之动摇回祖国的决心。

板书:(一刻)这词告诉我们什么?4、出示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该回去的。

”(1)学生齐的读这句话。

(2)交流。

联系第3、4自然段,了解钱学森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3)抽读这句子,让学生谈谈在读句子中懂得了什么?(4)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5)小结:是啊,家再穷也是自己的家,祖国再穷也是自己的祖国。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本文是关于《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适度拓展,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借助语言文字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钱学森》,钱学森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热爱祖国)二、新受:师:1、这节课,让我们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言行一致,感受他的拳拳爱国心。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师:2、请打开课本,细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钱学森的爱国心,请在适当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上批注。

(学生自学,有目的地巡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师:3、接下来,请你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我们首先可以从哪儿感受到钱学森的爱国心?(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能体现钱当时的心情?画上横线(魂牵梦绕)能帮“魂牵梦绕”找个近义词吗?指名回答。

(朝思暮想、日思夜想)师:正因为对祖国魂牵梦绕,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心急如焚、)(2)请同学以朗读来表达他此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指名读: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4)所以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师:是啊,对于一个在磨难中等待了5年,又海上漂了15天的游子来说正因为归心似箭所以这脚下的轮船太慢了,他多么希望脚下是——一飞冲天,转瞬即达的火箭啊!对于一个在国外学习工作20年的火箭专家来说,他多么希望——早日飞回祖国,造出属于中国的火箭啊!所以我们一起把这希望读出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过渡:是什么原因让钱学森如此归心似箭呢?早日回国的想法是由来已久还是突发其想?哪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出示小黑板指名读:我是中国人。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板块:回读颁奖词,感受民族脊梁
现在,我们回到2007感动中国的晚会现场。在座的各位就是颁奖的嘉宾,我们再一起来给钱学森颁奖。
第四板块:总结学法
1.整堂课,我们都浸润在浓浓的爱国之情中。回想一下,这堂课我们抓住了哪些内容来感受钱学森的圈圈爱国之心?
2.教师进行学法总结。
作业设计
★ 1.完成《补充习题》二、三(二);《练习与测试》六
2.让我们一起走进2007感动中国的晚会现场。(出示颁奖词)
3.这一课,我们进一步走进课文,走近钱学森,一起来感受一下他的爱国之心。
第二板块:品评语言,感受拳拳爱国之心
1.出示学程单1
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导学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是指做的什么?
2.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钱学森这一等,就是五年啊,这五年的漫长等待,对一心回国的钱学森来说,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望眼欲穿啊!
预习设计
1.认真读课文,与书中的文字对话。
2.搜集钱学森的故事读读。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回顾课文(5分钟)
1.预设
杰出的爱国科学家
2.读颁奖词
钱学森(民族脊梁)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9.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走近钱学森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2、看一组图片(国家四代领导人会见钱学森的图片)通过这一组图片,你们觉得钱学森是个什么样的人?3、课文是怎样把他的人物特点传递给我们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走近钱学森。

过渡:古语说的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二.融情品读,感悟钱学森1、交流学生画的句子。

课件出示:“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指名读,齐读。

2、理解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⑴指名读⑵你从钱学森的话中读出了什么?⑶钱学森说这段话时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事业分别是怎样的?⑷再读这段话,此时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的?3、理解第二句话课件出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了解钱学森的这句话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2)教师描述: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火,刚刚成立,一切都非常破旧,然而钱学森毫不嫌祖国贫穷,毅然决定要回去改变祖国的面貌,这就是——贫贱不能移(板书)(3)再读这段话,此时你又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的?4、齐读这两段话三、五年归国路过渡:回国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很容易,可对于钱学森容易吗?课件出示美国将领的话1.从美国将领的话中你能读出了什么?2.补充介绍一段钱学森在美国生活的资料3.小结:虽然这五年钱学森在美国饱受迫害,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这就叫——威武不能屈(板书)4.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5.课件出示归国的图片他深情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会想些什么呢?6.课件出示第一小节你能读出钱学森什么样的心情?7.如果按照时间的顺序,这一小节应该放在哪里?这是采用一种倒叙的手法,增强悬念。

《钱学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钱学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钱学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江苏丹阳新区实验小学夏玲红执教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体会钱学森赤诚、坚定的爱国深情。

2、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能运用文章词句。

●课前渲染老师知道同学们喜欢诗歌,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诗,我们共同来欣赏吧!老师范读。

(赶车,赶船,一回到花城,就满眼春天……无语,无言,一扑进娘怀,就泪湿衣衫……留影,留连,一跨上故乡,就恢复了童年……)诗中的人该是什么身份?你体会到一种什么感情?(思念,对故乡的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轻声齐读这首诗。

一、第一段导入:过渡: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

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之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

你看,在外漂泊多年的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出示)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向香港。

钱学森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眺望着远方。

“啊,我就要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了!”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1.朗诵。

你觉得这段话最能体现钱学森对祖国深情的词语是哪个?(板书:魂牵梦绕)2.魂牵梦绕”理解吗?文中指什么?二、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爱国深情。

1、哪些地方让你感到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深情?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找到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出示两句。

大家发现这两段都是抓住人物语言来描写。

有句俗语说:言为心声。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品味钱学森的语言,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

第一层:体会“富贵不能淫”1、交流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出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2、读了钱学森的话有什么想法?【板书:爱国】评价:看来,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评价:你已经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

点拔:“一刻也没有忘记”,他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忘记?评价: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

创设情景感受蕴含的“赤子之心”。

①1936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感受并理解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浓浓爱国情。

3、体会围绕“拳拳报国心、浓浓爱国情”作者是如何选材及用人物语言烘托人物品质的。

教学重点:感受并理解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浓浓爱国情。

教学难点:体会围绕“拳拳报国心、浓浓爱国情”作者是如何选材及用人物语言烘托人物品质的。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搜集资料,第一课时读通课文、学习字词、厘清层次,初步感受钱学森。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揭题、读题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钱学森,知道他热爱祖国,今天我们将再次感受并深入理解他的拳拳爱国心、浓浓爱国情。

(板书:拳拳报国心、浓浓爱国情)二、研读“拳拳爱国心、浓浓爱国情”1、默读,思: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浓浓爱国情”的?划出这些语句并写写批注。

2、师:有没有发现这些语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板书:人物语言)谁先来读读这段话?3、体悟“不能回勤作准备”“我是中国人……为人民多做点事。

”①指名读师: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②师:读好人物语言,必须要看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A读读前文出示“钱学森1934年……优越的工作条件”B 默读出示“最得意的学生最得力的助手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等资料”③师:此时再来读读钱学森说的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指导读A 师:这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引导:自己的感受、假如你是钱学森心里会想什么)指名读、齐读B 师:这是他内心深处最坚定的想法、最深情的愿望,然而,现在学业未成,虽有心报国,但能回去吗?(板书:不能回)于是,他努力学习、钻研,为将来的回国勤作准备,因为他知道,只有学好本领,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

(板书:勤作准备)C 师:默读出示“勤作准备的资料”④师:同学们,钱学森身在异国他乡,虽有优越的条件,虽暂时不能回国,但他朴素的语言,朴实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这就是“拳拳报国心浓浓爱国情”。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7篇)《钱学森》第二课时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2、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位,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齐读课题)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

2 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些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画)二精读感悟1 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指名读。

出示:(我是中国人。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2 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

引导: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可以看出什么?(受重用)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

(出示资料)如果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什么?(金钱、财富、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地获得成功……)可钱学森是怎么说的?谁来读?(出示:我是中国人。

……)他想要干什么?(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放弃这一切,)是的,当时的中国连年的战争,中国落后、贫穷,中国人是被人看不起的,钱学森能成为如此杰出科学家的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觉得他通过什么做到的?(不懈努力,付出了无数心血。

)假如你是钱学森,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做呢?师:尽管在美国有着恩师的器重,过着安逸的生活,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齐读)你能否猜测到当时钱学森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请选用以下一组关联词,说说当时钱学森心里的想法。

(出示关联词)评价:看来,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评价:你已经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

评价: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虽远隔万里,却心系祖国。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1.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学生读题)回忆课文内容,你能用“虽然……但是……”说句话吗?2.读了课文,你觉得钱学森是个具有什么品质的人呢?(板书:爱国)3. 俗话说得好,识其人,就得听其言,观其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钱学森说的话,想一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中你感受到些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1. (出示)“我是中国人。

……我们日夜盼望着?┑?,……”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这说话的呢?(1) 你从“最得意”和“最得力”中体会到了什么?(他时刻想到,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报效祖国。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成绩优异,36岁就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

)(2) 如果钱学森一心留在冯•卡门身边,将意味着什么?(启发学生联想享受的优厚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会使他更加杰出。

)(3) 可钱学森是怎么说的呢?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我是中国人”?(感受钱学森的心中所想,自己是中国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效祖国。

)2. 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虽然远隔万里,他却心系祖国。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

(板书:我是中国人)3. 钱学森报效祖国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师引读第3~4自然段。

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1)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他多么希望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可当时祖国刚解放,情况怎样?(很穷)这意味着什么?你对劝说他的留学生怎么看待?(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时中国刚解放,百废待兴,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回国搞科学研究,困难确实大。

)(2) 可钱学森却诚恳地说(出示:我们日夜盼望……)从他的话语中,你读出了什么?(再多的困难也不怕,只要祖国需要我们,我愿意放弃一切,为祖国建设出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3、练习想象说话、写话。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出国又回国。

难点: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读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集体创作了一首童谣,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一下:钱学森海外求学时,出类又拔萃。

生活待遇高,名利抛身后。

心中抱一念,我是中国人。

得知国诞生,报国心更切。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贡献之卓越,誉为导弹父。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1935年出国留学,却又在1955年有重新回国,他为什么出国?又为什么回国呢?(板书:出国、回国)3、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观其行。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用上自己喜欢的符号,从钱学森说的话中去找到答案。

二、学生快速地浏览全文,划出钱学森所说的两句话,交流。

三、精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

1、钱学森说的这两句话简单而朴实,有非常重要,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两句话,(出示自读要求)2、学生围绕要求展开自学3、交流句一媒体出示: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指名读,交流。

2)补充资料:钱学森做任何事都是为报效祖国作准备,正如他在1935年离开祖国时,他就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正因为钱学森心系祖国,所以他这样说齐读句一3)言为心声,那么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段话,当时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事业分别是怎么样的?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

4)我们来交流一下A、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是怎样的?①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

②你能想象他在美国有哪些富裕的生活?(汽车、洋房、钱财)③这就是一个词富裕④可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火,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得不到保障,也用一个词贫穷⑤但是钱学森放弃了,毅然他选择了回国,选择了。

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齐读句一。

B、他在美国的生活是富裕的,那么在美国的工作条件怎样呢?①书上用了一个词优越②你又能想象他工作时又有哪些优越的条件?(一流的实验室、先进的实验器材、与同行一起研究的氛围)③而此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与优越相对应就是简陋。

④但是钱学森放弃了,毅然选择了回国,选择了。

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齐读句一。

C、他在美国能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都是因为他在事业上的成功。

从哪里看出他事业是成功的?①他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②介绍冯卡门:冯卡门是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被称为现代宇航科技之父超音速飞行之父。

③理解最得意最得力:由于当时中国贫穷、落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是被人瞧不起的。

而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这两个最字,意味着钱学森出类拔萃、异常勤奋,意味着钱学森深受冯卡门教授的器重,意味着钱学森在冯卡门教授身边前途无量。

④但是钱学森放弃了,毅然选择了回国,选择了。

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齐读句一。

5)尽管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厚的待遇,拥有富裕的生活,拥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拥有恩师的器重,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齐读句一6)根据说话的内容想象一下,钱学森当时会怎样说这句话?媒体出示:他( )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可以加入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齐读这句话7)小结:他出国就是为了回国,他这么做就是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

4、过渡: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一心想回到祖国去。

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这种愿望变得更加强烈起来。

交流句二媒体出示、: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自由读读这句话,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

日夜盼望:钱学森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终于:钱学森盼望新中国成立已经很久了,他等待回国施展抱负已经很久了。

应当:应当是什么意思?(理所应当、天经地义) 应当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

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

引读:正因为我们日夜盼望着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所以我们是中国人,是应当回去的;正因为祖国现在很穷,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2)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诚恳是什么意思?用拆词法来理解。

谁来诚恳地读好这份沉甸甸的情感。

指名读、齐读。

4)、钱学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留学生是怎样劝说的?指名读一读①刚成立的新中国是什么情况?是呀,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钱学森这时候回去搞科研,不是只怕有困难,而是一定有困难。

然而钱学森却诚恳地说齐读句二②如果你是当时在场的留学生,听了钱学森的话,你还劝他留下来吗?你会回去吗?为什么?(据资料记载,跟钱学森一起回国的有三十多位留学生。

)③他的这份爱国情并没有因为祖国贫穷而动摇,他这么做就是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

四、学习五、六自然段过渡:回国对于一般的留学生来说,可能是件容易的事,而对于钱学森呢?容易吗?默读五、六自然段,找一找从哪里看出钱学森回国的艰难?出示句三: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①从美国将领的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②你知道一个师有多少人吗?猜猜看。

③我来告诉你们吧,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相当于多少人?④是呀,钱学森一个人可以抵得上25000人50000人啊!可以说是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你们说,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像神仙一样的人!)(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⑤就是这样一个人,海军将领能放他吗?美国能放他吗?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绝)那么,美国会怎样把他留下来呢?6是呀,一个绝字变成了种种诱惑,种种阻挠。

而钱学森当时所遭受的迫害远不止这些。

这样的日子整整五年哪!对钱学森来说,这是一个怎样的五年?7介绍当时背景。

正当钱学森准备回国时,1950年9月7日美国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钱学森被关在一个小岛上,只有几平方米的牢房,不准与人接触,不准与人说话,夜里每隔十分钟,狱警就啪的一声打开电灯,折磨得他整夜不能入眠,短短十五天时间,钱学森的体重整整减了三十磅。

后来经冯卡门教授和美国一些友好人士交了1万5千美金才把钱学森保释出来。

从此,钱学森的行动处处收到限制和监视。

就这样,钱学森失去了5年的自由,但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

8五年,整整262,8000分钟啊,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于一心想回国的钱学森来说可真是(度日如年、望眼欲穿、倍受煎熬)10可是,为了生命中最深情的回归,虽然这五年钱学森饱受迫害,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五年的等待没有白费,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这段话中有一个词最能概括钱学森对祖国的日思夜想同学们一起说(魂牵梦绕)这该是怎样的一份深情?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里哪些词句表达了他那种感情,请同学们再默读一下,这次老师不打算让同学们说,老师想听同学们的朗读。

谁来?2、一个专注的眺望,一个刻意的屈指一算,一个发自内心的希望,无不体现着魂牵梦绕,大声地读课文。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3、如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这一小节应放在哪里?为什么放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倒叙的写法,引起读者的阅读的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钱学森回国后,正如他说的那样,引读最后一段)2、他作出了怎样卓越的贡献呢?请看视频介绍(点击媒体)或出示: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

1958年钱学森部署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的制造工作。

1960年钱学森在我国酒泉发射场成功地组织了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试验。

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1966年钱学森在酒泉发射场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1980年钱学森在酒泉发射基地指挥发射了我国第一颗震惊世界的洲际导弹。

1985年钱学森因对我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威拉德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的称号。

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这么多巨大的贡献,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做卓越!3、对于这些卓越的贡献,钱学森自己是怎么看的呢?(点击出示钱老名言)4、课文学到这儿,你最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呢?(练习说话、写话)5、钱学森爷爷还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想听听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对钱学森的评价吗?请同学读、齐读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就是( )的钱学森。

七、总结全课1、同学们,他面对美国富裕的生活,他依然回国,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他面对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依然回国,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他面对美国当局的威胁恐吓,他依然回国,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2、同学们,钱学森作为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他身上流淌着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这是他精神的根,这是他爱国的魂,就让我们把钱学森爱国的情操铭刻在心里,因为我们也是中国人。

3、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钱学森海外求学时,出类又拔萃。

生活待遇高,名利抛身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