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排序与归并排序算法及时间复杂度分析(C++)
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实验课程: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名称:归并分类与快速分类平均时间之比较(验证型实验)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比较归并分类与快速分类算法在平均情况下哪一个更快。
(2)加深对时间复杂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任务:(1)用C/C++语言编程实现归并分类算法6.3 和快速分类算法6.6。
对于快速分类,SPLIT 中的划分元素采用三者A(low),A(high),A((low+high)/2)中其值居中者。
(2)随机产生20组数据(比如n=5000i,1≤i≤20)。
数据均属于范围(0,105)内的整数。
对于同一组数据,运行快速分类和归并分类算法,并记录各自的运行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3)根据实验数据及其结果来比较快速分类和归并分类算法的平均时间,并得出结论。
实验设备及环境:PC;C/C++等编程语言。
实验主要步骤:(1)明确实验目标和具体任务;(2)理解实验所涉及的两个分类算法;(3)编写程序实现两个分类算法;(4)设计实验数据并运行程序、记录运行的结果;(5)根据实验数据及其结果得出结论;实验数据及运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一、实验数据1、在窗口中输入10,即产生10组数组,并选择手动输入数据,因为手动输入数据数组中数据量太小,运行时间都是0毫秒。
(1)234 45 56 343 656 23 56 7634 32 344(2)223 45 5657 546 78 67 34 56 84 578 687 9845(3)48 8 54 32 65 98 452 32(4)56 87 12 35 65(5)568 887 54 65 32 555(6)98 65 32 12 20 4 78(7)565 87 545 65 87 23 65 48 54 21(8)59 54 54 21 548 457 659 26 60(9)59 54 21 87 45 12 35 6588 877 451(10)584 87 12 35 9 15 772、在窗口中输入20,即将随机产生20组数据,每组有5000~100000个元素,元素均属于范围(0,105)内的整数。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数据结构排序实验报告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存储和操作方式。
排序是数据结构中的基本操作之一,它可以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排列,从而方便后续的查找和处理。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排序算法的实验比较,探讨它们的性能差异和适用场景。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不同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式,并通过对比它们的性能差异,选取合适的排序算法用于不同场景中。
二、实验环境和工具实验环境:Windows 10 操作系统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C++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先准备一组待排序的数据。
为了保证实验的公正性,我们选择了一组包含10000个随机整数的数据集。
这些数据将被用于对比各种排序算法的性能。
2. 实验步骤我们选择了常见的五种排序算法进行实验比较,分别是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 冒泡排序:该算法通过不断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将较大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末尾。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双重循环来遍历整个数组,并通过交换元素的方式进行排序。
- 选择排序:该算法通过不断选择数组中的最小元素,并将其放置在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双重循环来遍历整个数组,并通过交换元素的方式进行排序。
- 插入排序:该算法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然后逐个将未排序部分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合适位置。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循环和条件判断来找到插入位置,并通过移动元素的方式进行排序。
- 快速排序:该算法通过选取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两个子数组,并对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递归和分治的思想,将数组不断划分为更小的子数组进行排序。
- 归并排序:该算法通过将数组递归地划分为更小的子数组,并将子数组进行合并排序。
实现时,我们使用了递归和分治的思想,将数组不断划分为更小的子数组进行排序,然后再将子数组合并起来。
时间复杂度分析及常用算法复杂度排名

时间复杂度分析及常用算法复杂度排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算法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好的算法可以大大地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而坏的算法则会导致程序运行缓慢,浪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因此,在实际的开发中,需要对算法的效率进行评估和分析。
其中,时间复杂度是评估算法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时间复杂度分析及常用算法复杂度排名。
一、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简称时间复杂度,是指在算法中用来衡量算法运行时间大小的量。
通常情况下,时间复杂度用 O(n) 来表示,其中n 表示输入数据规模的大小。
由于常数系数和低次项不会对时间复杂度的大致表示产生影响,因此,时间复杂度的精确算法往往会被简化为最高次项的时间复杂度,即 O(n)。
二、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时间复杂度可以通过算法中的循环次数来分析。
一般来说,算法中的循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 for 循环,一种是 while 循环。
因为 for 循环的循环次数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可以通过循环次数来估算时间复杂度;而 while 循环的循环次数取决于输入数据的大小,因此时间复杂度的分析需要基于输入数据的规模进行分析和推导。
三、时间复杂度的常见表示法在实际的算法分析中,常常用到以下几种时间复杂度表示法:常数阶 O(1)、对数阶 O(logn)、线性阶 O(n)、线性对数阶 O(nlogn)、平方阶 O(n^2)、立方阶 O(n^3)、指数阶 O(2^n) 等。
常数阶 O(1):表示算法的时间不随着输入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即不论输入数据的大小,算法的运行时间都是固定的。
例如,最好的情况下,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即为 O(1)。
对数阶 O(logn):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随着输入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比较缓慢,即随着输入规模的每增加一倍,算法所需的运行时间大致增加一个常数。
例如,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即为 O(logn)。
线性阶 O(n):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随着输入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增长速度与输入规模成线性比例关系。
c++排序算法

当n较大,则应采用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归并排序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当待排序的关键字是随机分布时,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最短;1.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Straight Insertion Sort)基本思想: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序好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记录数增1的有序表。
即:先将序列的第1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从第2个记录逐个进行插入,直至整个序列有序为止。
要点:设立哨兵,作为临时存储和判断数组边界之用。
直接插入排序示例:如果碰见一个和插入元素相等的,那么插入元素把想插入的元素放在相等元素的后面。
所以,相等元素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从原无序序列出去的顺序就是排好序后的顺序,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
算法的实现:效率:时间复杂度:O(n^2).其他的插入排序有二分插入排序,2-路插入排序。
2. 插入排序—希尔排序(Shell`s Sort)希尔排序是1959 年由D.L.Shell 提出来的,相对直接排序有较大的改进。
希尔排序又叫缩小增量排序基本思想: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依次直接插入排序。
操作方法:1.选择一个增量序列t1,t2,…,tk,其中ti>tj,tk=1;2.按增量序列个数k,对序列进行k 趟排序;3.每趟排序,根据对应的增量ti,将待排序列分割成若干长度为m 的子序列,分别对各子表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仅增量因子为1 时,整个序列作为一个表来处理,表长度即为整个序列的长度。
希尔排序的示例:算法实现:我们简单处理增量序列:增量序列d = {n/2 ,n/4, n/8 .....1} n为要排序数的个数即:先将要排序的一组记录按某个增量d(n/2,n为要排序数的个数)分成若干组子序列,每组中记录的下标相差d.对每组中全部元素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再用一个较小的增量(d/2)对它进行分组,在每组中再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常用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常⽤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以上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不正确没有的参考图1,以图2为准(对,就是懒得重新画图了)排序法最差时间分析平均时间复杂度稳定度空间复杂度冒泡排序O(n2)O(n2)稳定O(1)快速排序O(n2)O(n*log2n)不稳定O(log2n)~O(n)选择排序O(n2)O(n2)稳定O(1)⼆叉树排O(n2)O(n*log2n)不稳定O(n)序插⼊排序O(n2)O(n2)稳定O(1)堆排序O(n*log2n)O(n*log2n)不稳定O(1)希尔排序O O不稳定O(1)1.插⼊排序由N-1趟排序组成,对于p=1到p=N-1趟,插⼊排序保证从位置0到位置p上的元素为已排序状态。
时间复杂度:O(N^2)代码void InsertionSort(ElementType A[],int N){int j,p;ElementType Tmp;for(p=1;p<N;p++){Tmp=A[j];//把A[j]保存下来,因为它要被插⼊到前⾯的某个位置去for(j=p;j>0&&A[j-1]>Tmp;j--)//⼤于A[j]的元素逐个后移{A[j]=A[j-1];}A[j]=Tmp;}}2.希尔排序希尔排序使⽤⼀个序列h1,h2,h3,ht,叫做增量排序。
在使⽤增量hk的⼀趟排序之后,对于每个i我们有A[i]<A[i+hk],所有相隔hk的元素被排序。
时间复杂度:O(N^(1+a)),其中0<a<1。
//代码不太好理解,使⽤了3层循环void ShellSort(ElementType A[],int N){int j,p,Increment;ElementType Tmp;for(Increment=N/2;Increment>0;Increment/=2){for(p=Increment;p<N;p++){Tmp=A[p];for(j=p;j>=Increment;j-=Increment){if(A[j]<A[j-Increment])A[j]=A[j-Increment];elsebreak;}A[j]=Tmp;}}}3. 堆排序思想:建⽴⼩顶堆,然后执⾏N次deleteMin操作。
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及优化方法

算法时间复杂度分析及优化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最坏情况下执行的时间。
因为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需要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
一、什么是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就是对算法执行时间的一种度量。
我们通常用Big O记号来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在计算时间复杂度的时候,我们会考虑算法的输入规模和算法的运行情况。
例如,当输入规模为n时,算法需要执行的次数就是我们需要分析的问题,我们将其标记为T(n)。
二、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分类在算法分析中,我们通常把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为以下几类:1. O(1)复杂度: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常数级别,在算法执行过程中不会受到输入规模的影响。
例如,取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无论数组元素的多少,执行时间都是相同的。
2. O(log n)复杂度:这种算法通常使用二分法,每次操作都将输入规模减小一半。
例如,在一个有序数组中查找一个元素,使用二分法比线性查找更快。
3. O(n)复杂度:这种算法的执行时间和输入规模成正比。
例如,在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中查找一个元素,最坏情况下需要查找n 次。
4. O(n^2)复杂度:这种算法的执行时间和输入规模的平方成正比。
例如,在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中查找两个数的和等于target,需要进行两重循环,最坏情况下需要执行n^2次。
5. O(n^3)复杂度:这种算法的执行时间和输入规模的立方成正比。
例如,在一个长度为n的三维数组中查找一个元素,最坏情况下需要执行n^3次。
三、算法时间复杂度的优化对于不同的算法,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优化方法来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1. 减少无效计算:对于重复计算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缓存或者记录的方式避免重复计算,从而减少无效计算。
2. 比较复杂度:对于不同的算法,我们可以根据时间复杂度来比较它们各自的执行效率,选择效率更高的算法。
3. 优化算法设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算法的设计,优化算法的执行效率。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中文答案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描述中文答案一、引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它们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以C语言描述中文的方式,介绍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数据结构1. 数组数组是在内存中连续存储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定义数组类型、声明数组变量以及对数组进行操作来实现。
2. 链表链表是一种动态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的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了数据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链表可以是单链表、双链表或循环链表等多种形式。
3. 栈栈是一种遵循“先进后出”(Last-In-First-Out,LIFO)原则的数据结构。
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数组或链表实现栈,同时实现入栈和出栈操作。
4. 队列队列是一种遵循“先进先出”(First-In-First-Out,FIFO)原则的数据结构。
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数组或链表实现队列,同时实现入队和出队操作。
5. 树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和边组成。
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其中一个节点被称为根节点。
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定义结构体和指针的方式来实现树的表示和操作。
6. 图图是由顶点和边组成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表示各种实际问题,如社交网络、路网等。
在C语言中,可以通过邻接矩阵或邻接表的方式来表示图,并实现图的遍历和查找等操作。
三、算法分析1. 时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是用来衡量算法的执行时间随着问题规模增长的趋势。
常见的时间复杂度有O(1)、O(log n)、O(n)、O(n^2)等,其中O表示“量级”。
2. 空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是用来衡量算法的执行所需的额外内存空间随着问题规模增长的趋势。
常见的空间复杂度有O(1)、O(n)等。
3. 排序算法排序算法是对一组数据按照特定规则进行排序的算法。
常见的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各不相同。
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阿里)

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阿⾥)⼆分查找法的时间复杂度:O(logn) redis,kafka,B+树的底层都采⽤了⼆分查找法参考:⼆分查找法 redis的索引底层的跳表原理实现参考:⼆分查找法参考:⼆分查找法:1.⼆分查找⼆分查找也称为折半查找,它是⼀种效率较⾼的查找⽅法。
⼆分查找的使⽤前提是线性表已经按照⼤⼩排好了序。
这种⽅法充分利⽤了元素间的次序关系,采⽤分治策略。
基本原理是:⾸先在有序的线性表中找到中值,将要查找的⽬标与中值进⾏⽐较,如果⽬标⼩于中值,则在前半部分找,如果⽬标⼩于中值,则在后半部分找;假设在前半部分找,则再与前半部分的中值相⽐较,如果⼩于中值,则在中值的前半部分找,如果⼤于中值,则在后半部分找。
以此类推,直到找到⽬标为⽌。
假设我们要在 2,6,11,13,16,17,22,30中查找22,上图所⽰,则查找步骤为:⾸先找到中值:中值为13(下标:int middle = (0+7)/2),将22与13进⾏⽐较,发现22⽐13⼤,则在13的后半部分找;在后半部分 16,17,22,30中查找22,⾸先找到中值,中值为17(下标:int middle=(0+3)/2),将22与17进⾏⽐较,发现22⽐17⼤,则继续在17的后半部分查找;在17的后半部分 22,30查找22,⾸先找到中值,中值为22(下标:int middle=(0+1)/2),将22与22进⾏⽐较,查找到结果。
⼆分查找⼤⼤降低了⽐较次数,⼆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即。
⽰例代码: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2, 6, 11, 13, 16, 17, 22, 30};System.out.println("⾮递归结果,22的位置为:" + binarySearch(arr, 22));System.out.println("递归结果,22的位置为:" + binarySearch(arr, 22, 0, 7));}//⾮递归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 int res) {int low = 0;int high = arr.length-1;while(low <= high) {int middle = (low + high)/2;if(res == arr[middle]) {return middle;}else if(res <arr[middle]) {high = middle - 1;}else {low = middle + 1;}}return -1;}//递归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int res,int low,int high){if(res < arr[low] || res > arr[high] || low > high){return -1;}int middle = (low+high)/2;if(res < arr[middle]){return binarySearch(arr, res, low, middle-1);}else if(res > arr[middle]){return binarySearch(arr, res, middle+1, high);}else {return middle;}}}其中冒泡排序加个标志,所以最好情况下是o(n)直接选择排序:排序过程:1 、⾸先在所有数据中经过 n-1次⽐较选出最⼩的数,把它与第 1个数据交换,2、然后在其余的数据内选出排序码最⼩的数,与第 2个数据交换...... 依次类推,直到所有数据排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ut<<input[i]<<" "; cout<<endl; system("pause"); /// finish=clock(); totaltime=(double)(finish-start)/CLOCKS_PER_SEC; //统计时间截止 cout<<"\n 此程序的运行时间为"<<totaltime<<"秒!"<<endl; return 0; } 操作结果截屏
cin>>a[i]; } clock_t start,finish; //typedef long clock_t; double totaltime; start=clock(); ////开始统计时间 Qsort(a,0,n-1);/*这里原文第三个参数要减 1 否则内存泄露*/ for(i=0;i<n;i++) { cout<<a[i]<<" "; } system("pause"); /// finish=clock();
mergeSort(a,0,n-1);
for(i=0; i<n; ++i){
cout<<a[i]<<" ";
if((i+1)%10==0) cout<<endl;
}
cout<<endl; cout<<count<<endl; return 0; }
统计当数组长度分别为 700,800,900,1000 时执行步数:结果分别见下 图:
n1 = q-p+1; n2 = r-q;
left = (int *)malloc(sizeof(int)*(n1)); right = (int *)malloc(sizeof(int)*(n2)); for(i=0; i<n1; i++){ //对左数组赋值
left[i] = data[p+i]; ++count; } for(j=0; j<n2; j++) { //对右数组赋值 right[j] = data[q+1+j]; ++count;
int first=low; int last=high; int key=a[first];/*用字表的第一个记录作为枢轴*/ while(first<last) { while(first<last&&a[last]>=key)
--last; ++count; a[first]=a[last];/*将比第一个小的移到低端*/ ++count; while(first<last&&a[first]<=key) ++first; ++count; a[last]=a[first];/*将比第一个大的移到高端*/ ++count; } a[first]=key;/*枢轴记录到位*/ Qsort(a,low,first-1); Qsort(a,first+1,high); } int main() { int const n(500);//生成 500 个随机数,并把其赋值给数组 a int a[n]; srand((int)time(NULL)); for(int i = 0; i < n;i++ ) a[i]=rand(); Qsort(a,0,n-1); for(i=0;i<n;i++) { cout<<a[i]<<" "; if((i+1)%10==0) cout<<endl; } cout<<"执行步数为"<<count<<endl; return(0); } 统计结果(截图)
int q;
if(p < r) //只有一个或无记录时不须排序
{
q = (int)((p+r)/2);
//将 data 数组分成两半
mergeSort(data, p, q); //递归拆分左数组
mergeSort(data, q+1, r); //递归拆分右数组
merge(data, p, q, r); //合并数组
}
for(; i<n1; i++) //如果左数组有元素剩余,则将剩余元素合并到 data 数组
data[k++] = left[i];
for(; j<n2; j++) //如果右数组有元素剩余,则将剩余元素合并到 data 数组
data[k++] = right[j];
}
void mergeSort(int *data, int p, int r) {
}
i = j = 0;
k = p;
while(i<n1 && j<n2) //将数组元素值两两比较,并合并到 data 数组
{
if(left[i] <= right[j]){
data[k++] = left[i++];
++count;
}
else {
data[k++] = right[j++];
++count;
n =700 时
n=800 时
n=900 时
n=1000 时
快速排序:(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time.h> #include<stdlib.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count=0;//定义一个全局变量 count 作为计数器 void Qsort(int a[],int low,int high) { if(low>=high) { return; }
totaltime=(double)(finish-start)/CLOCKS_PER_SEC; //统计时间截止 cout<<"\n 此程序的运行时间为"<<totaltime<<"秒!"<<endl; return(0); } 操作结果截屏:
答:对 1 题中程序稍作修改:调用随机函数产生随机数,并对其进行 排序,并利用执行步数代替运行时间(大于 700): 归并排序:(代码)
n=700 时 n=800 时 n=900 时
n=1000 时
结论:对所得结果绘图有
由图可知,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几乎就是 O(nlogn),而归 并排序时间复杂度大于 Nlog(N)。由于数字是随机生成的,所以基 本可代表一般性。
merge(data, p, q, r); //合并数组
}
}
int main()
{
int const n(500);//生成 500 个随机数,并把其赋值给数组 a
int a[n];
srand((int)time(NULL));
for(int i = 0; i < n;i++ )
a[i]=rand();
right[j] = data[q+1+j];
i = j = 0;
k = p;
while(i<n1 && j<n2) //将数组元素值两两比较,并合并到 data 数组
{
if(left[i] <= right[j])
data[k++] = left[i++];
else
data[k++] = right[j++];
}
}
int main()
{
int n;
int* input = NULL; //输入数据 cout<<"请输入数组的长度: "; cin>>n; input = (int *)malloc(sizeof(int)*(n)); cout<<"请对数组赋值: "; for(int i=0; i<n; ++i) {
(2)快速排序算法: #include<iostream> #include<time.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Qsort(int a[],int low,int high)
{ if(low>=high) { return; } int first=low; int last=high; int key=a[first];/*用字表的第一个记录作为枢轴*/ while(first<last) { while(first<last&&a[last]>=key)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time.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count=0; void merge(int *data, int p, int q, int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