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恩斯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析

心智运动 学习领域目标
感知 准备 有指导的反 应 机械动作 复杂的外显 反应 适应
高
运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评价 组织 高
价值与价值 体系的性格 化
高
创新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态度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比较
两种认知学习分类系统对照
布卢姆关于认知教学目标的分类 加涅关于认知学习结果的分类
并加以论证
27
情感类教学目标的阐明方法----表现目标陈述法
情感类教学目标的阐明要通过思想意识的外在表 现来进行表述。
● 热爱集体:
★ 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 主动参加教室的卫生工作 ★ 准时参加有关会议 ★ 积极承担班委会布置的任务 ★ 支持有利于集体利益的建议 ★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 的情境。 条件包括下列因素: ◆环境因素:空间、气温、光线、噪音等。 ◆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图表]、词 典等。 ◆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问题明确性因素:为引起行为的产生, 提供什分,不能省略。
◆ 给“教学设计”下定义 ◆ 描述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史中的三大事件和重 要人物 ◆ 指出有关社会学的六种错误认识 ◆ 分析一项社会学研究的结果,并从该项研究中 总结出一条合适的结论 ◆ 就关于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陈述自己的见解,
主要用于言语信息类学习内容 确定信息的主要类别,然后,把需要 组合或组成图示 (分层, 或分簇), 或 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 者列提纲 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层次 分析法
(11)
◆范例
◆表达方式 任何整数的减法 ◆适用范围 ◆分析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答案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 .E isner)的观点,表现性目标是( )。
正确答案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即预先规定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必须获得某种行为形式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是:斯克里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
正确答案是:重视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讲和读在教学活动中是交叉进行的,同时可能还穿插着练习活动。
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和读,也有学生的讲、读、练习活动,是讲、读、练结合的教学活动。
这是( )。
正确答案是:讲读教学方法“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
正确答案是:学校“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正确答案是:帕克赫斯特奥苏伯尔认为,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是()。
正确答案是:附属驱力在布鲁纳所提出的内部动机中,()是指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
正确答案是:自居作用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
正确答案是:夸美纽斯“启发式教学”创始人是( )正确答案是:孔子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点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 )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程序, 方法, 形式, 媒体赫尔巴特学派将教学过程分为( )阶段。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清楚, 联合, 系统, 方法以下哪些阶段属于加涅的八个阶段学习过程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动机阶段, 获得阶段, 概括阶段, 反馈阶段以下哪些属于情感、态度有关的教学方法?The correct answers are: 间接强化法, 直接强化法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5个层次的目标。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获取, 同化, 适应, 施行, 达成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正确的答案是“错”。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
8 四层次目标理论

第二节教学目标四层次理论一传统理论如果不同领域学习的目标都归结到能力培养,那么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又应该如何确定呢?教育研究中相关的议题称为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或教育目标分类学1。
教育目标分类强调指导教学过程和对结果进行评价,其实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
在1948年的美国心理学年会上,由布鲁姆等人首次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影响最为广泛,至今仍然是这一议题的经典理论。
布鲁姆区分了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三个领域,不过他的主要工作是在认知领域,其它两个领域由后继的教育心理学家完成。
(一)布鲁姆的分类布鲁姆等人在1956年出版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中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
(1)知识:指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
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
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材料的领会。
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趋势或预期后果。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运用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部分的鉴别,分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认识其中的组织原理。
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
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
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6)评价:指对材料如论点、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
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相关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并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程序”。
2.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3.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的过程,以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4.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量的教学结果。
5.概念图就是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
知识可以被看作是由各种概念和这些概念所形成的种种关系的组合,其组合形式是一种等级结构。
6.起点水平:指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
7.ARCS动机模型:A为注意力、R为关联性、C为自信心、S为满足感。
教学系统设计者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去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8.学习者特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以及学习风格等。
9.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常见的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0.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
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11.认知结构是指每个人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积累在大脑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系统。
它由每个人能回想起来的事实、表象、概念、命题、观念等构成。
12.认知发展是人类个体的认知在婴儿至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它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
13.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
豪恩斯坦教育目标新分类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之比较

豪恩斯坦教育目标新分类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之比较作者:云玉芹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28期【摘要】豪恩斯坦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继布鲁姆等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概念框架已经受到国内外理论界的重视。
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作为另一种著名的目标分类系统也是目前教育界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那么其与豪恩斯坦的目标分类体系有什么异同呢?文中分别从领域划分、分类角度、着眼点以及适用性等多种角度对这两种分类体系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说明,以增强对这两种分类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学习结果;分类;比较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8-0243-003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28.1140 引言众所周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究历来是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及其教学设计实践关注的焦点。
进入20世纪50、60年代后,教育目标分类研究分别在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三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影响至今的就有著名的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系统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尤其是在认知领域,在布鲁姆之后又进行了多次修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有安德森等人对认知领域的修订(2001版)、豪恩斯坦的教育目标分类新架构(1998)等,尤其是豪恩斯坦的目标分类体系已经引起国内外理论界的关注。
豪恩斯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之利弊,同时还以其简洁明快、严谨统一、注重内化生成和外显表现的鲜明特点,运用教学系统观和知识分类观的方法对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重新修订,并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的新架构,开创性地用“行为领域”对教育目标予以统筹,受到理论界的重视。
豪恩斯坦的理论不仅在当代教育目标分类中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它对我国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处理好教育目标、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等关系均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教育目标分类所遵循的原则应试着由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转向新型的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新框架。
霍恩斯坦目标分类理论 ppt课件

霍恩斯坦目标分类理论
1)获取(Acquisition)。获取是在特殊的情境中接受、知觉并使一个概念、思想或 现象概念化的能力。它又包括以下3个亚类的目标:接
受(Receiving);知觉(perception);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 2)同化(Assimilation)。同化是在一种情境中理解作适当反应的能力,是将概
。它又包括以下2个亚类的目标:统整(Integration);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4)创作(Production)。创作是保持并调适能胜任的、有效的技术和技能以执 行指定的职责的能力。它暗示先前的信奉、评价和适应的能 力与技能。它又包括以下2个亚类的目标:保持 (Maintenance);调适 (Accommodation); 5)熟练(Mastery)。熟练是创始和完善能力与技能的能力和愿望·。这是追求 能力与技能的精纯化以达到出色。它意味着优越的举止、综
霍恩斯坦目标分类理论
(三)动作技能领域(The Psychomotor Domain) 动作技能领域是关于发展身 体的动作、能力和技能的,这个 领域的目标包括以下5个类别或
层次:
霍恩斯坦目标分类理论
1)知觉(Perception)。知觉是接受和认识到关于概念、思想(idea)、物体和现象的 详情的能力。它又包括以下4个亚类的目标:感觉
(Sensation);辨认(Recognition);观察(Observation);意向(Predisposition); 2)模仿(Simulation)。模仿是激活、模仿和协调(coordinate)自然能力以形成 一种符合一般模式或情境的行动或行为样式的能力。它 又包括以下3个亚类的目标:激活(Activation);模仿(Imitation);协调 (Coordination); 3)整合(Conformation)。适应是将适当动作整合起来并以达到技能认定的质 量和特征作出动作。它指明优先的评价、应用和模仿能力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美国教育家,早在1920年前后,鲍比特和查特斯就曾经试图通过对“成人社会”的“活动分析”来确定课程目标。
后来,经过查特斯的门生泰勒和泰勒的门生布卢姆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为他出版于1956年的著作所定的标题就是“教学目标分类学”(在英语中“教育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都是通用的),并于同年率先发展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1964年,克拉斯沃尔等人发表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鉴于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复杂性及研究成果不太丰富,远至1965年和1972年,才分别由辛普生和哈罗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提纲。
此外,还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梅瑞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1)识记。
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2)领会。
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3)运用。
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
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
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
学习目标分类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美国教育家,早在1920年前后,鲍比特和查特斯就曾经试图通过对“成人社会”的“活动分析”来确定课程目标。
后来,经过查特斯的门生泰勒和泰勒的门生布卢姆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为他出版于1956年的著作所定的标题就是“教学目标分类学”(在英语中“教育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都是通用的),并于同年率先发展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1964年,克拉斯沃尔等人发表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鉴于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复杂性及研究成果不太丰富,远至1965年和1972年,才分别由辛普生和哈罗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提纲。
此外,还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梅瑞尔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1)识记。
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2)领会。
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3)运用。
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
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
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998年,美国学者霍恩 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 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 目标分类体系,这个分 类体系是对布卢姆教学 目标分类的进一步发展。 这个分类体系将全部教 学目标划分为四个领域, 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 域,每个领域又包括五 个类别的目标。
(二)情感领域(The Affective Domain) 情感领域是关于情感、价值 和信仰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这个 领域的目标分为以下5个层次或 5 类别:
1)接受(Receiving)。接受是觉察、愿意和注意的意向。它包括以下3个亚类的 目标:觉察(Awareness);愿意(Willingness);注意 (Attentiveness); 2)反应(Responding)。反应是默认、遵从和评价一种反应情境的倾向。它包 括以下3个亚类的目标:默认(Acquiescing);遵从 (Complying);估价(Assessing); 3)价值评价(Valuing)。价值评价是认可(Accept)、更喜爱和证实 (Confirm)一 种价值的倾向。它又包括3个亚类的目标:认可 (Accepting);更喜爱(Preferring);确认(Confirming); 4)信奉(Believing)。信奉是相信并将一种价值作为指导原则的倾向。它又包 括2个亚类的目标:相信(Trusting);信奉(Committing) ; 5)举止(Behaving)。举止是遵照一种价值或信念显示和改变行为的倾向。它 又包括2个亚类的目标:显示(Demonstrating)和改变 (Modifying)。
(四)行为领域(The Behavioral Domain) 行为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领 域,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 作技能领域的综合。与前面3个 3 领域一样,行为领域也包括以下 5个层次或类 别的目标:
1)获取(Acquisition)。获取是在特殊的情境中接受、知觉并使一个概念、思想或 现象概念化的能力。它又包括以下3个亚类的目标:接 受(Receiving);知觉(perception);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 2)同化(Assimilation)。同化是在一种情境中理解作适当反应的能力,是将概 念、思想和观念改变或转换为类似情境的能力。它又包括 3个亚类的目标:反应(Responding);理解(Comprehension);模仿(Simulation) ; 3)适应 (Adaptation)。适应是改变与指定的质量、根据和标准相符合的知识 、技能和性格的能力。它又包括3个—亚类的目标:价值评 价(Valuing);应用(Application);整合(Conformation); 4)施行(Performance)。施行是对情境进行评价和产生结果的能力。它又包 括3个亚类的目标:信奉(Believing);评价(Evaluation) ;创作 (Production); 5)达成(Aspiration)。达成是综合知识和精通技能并将这些表现在行为中的能 力。它又包括3个亚类的目标:举止(Behaving);综合 (Synthesis);熟练(Mastery)。
(三)动作技能领域(The Psychomotor Domain) 动作技能领域是关于发展身 体的动作、能力和技能的,这个 领域的目标包括以下5个类别或 层次:
1)知觉(Perception)。知觉是接受和认识到关于概念、思想(idea)、物体和现象的 详情的能力。它又包括以下4个亚类的目标:感觉 (Sensation);辨认(Recognition);观察(Observation);意向(Predisposition); 2)模仿(Simulation)。模仿是激活、模仿和协调(coordinate)自然能力以形成 一种符合一般模式或情境的行动或行为样式的能力。它 又包括以下3个亚类的目标:激活(Activation);模仿(Imitation);协调 (Coordination); 3)整合(Conformation)。适应是将适当动作整合起来并以达到技能认定的质 量和特征作出动作。它指明优先的评价、应用和模仿能力 。它又包括以下2个亚类的目标:统整(Integration);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4)创作(Production)。创作是保持并调适能胜任的、有效的技术和技能以执 行指定的职责的能力。它暗示先前的信奉、评价和适应的能 力与技能。它又包括以下2个亚类的目标:保持 (Maintenance);调适 (Accommodation); 5)熟练(Mastery)。熟练是创始和完善能力与技能的能力和愿望·。这是追求 能力与技能的精纯化以达到出色。它意味着优越的举止、综 合和创作的能力与技能。它又包括以下2个亚类的目标:创始(Origination);完善 化(Perfection)。
认知 领域 目标
情感 领域 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
行gnitive Domain)
认知领域是关于知识和心智能力与技 能发展的过程的,它包括以下5个层 次或类别的目标:
1)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概念化是指在一个特殊的情境中认出、定 义、概括一个思想的能力。它又包括3个亚类的目标:认出 (Identification);定义(Definition);概括(Generalization); 2)理解(Comprehension)。理解是翻译和解释一个思想,以及推断内容信 息的能力。它又包含3个亚类的目标:翻译(Translation); 解释(Explanation);推断(Extrapolation); 3)应用(Application)。应用是澄清一个问题或一种情境,并用适当的原理 与程序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或情境的能力。它包含如下2个亚类 的目标:澄清(Clarification);解答(Solution); 4)评价(Evaluation)。评价是分析和描述信息和资料或情境以进行评判的 能力。它 包括以下2个亚类的目标:分析(Analysis);描述(Qualification); 5)综合(Synthesis)。综合是假设或解决产生新的办法或答案的复杂问题 的能力。它又包括以下2个亚类的目标:假设(Hypothesis); 解决 (Re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