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毕业设计
隧道工程毕业设计

┊┊┊┊┊┊┊┊┊┊┊┊┊装┊┊┊┊┊订┊┊┊┊┊线┊┊┊┊┊┊┊┊┊┊┊┊┊静宁隧道综合设计专业:姓名:指导老师: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隧道无论是从结构计算,还是从施工方法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飞跃,本设计课题为公路隧道,注重的是结构计算,重点研究新奥法施工。
本设计按照“新奥法”施工的要求,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参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及其他各规范,对某山岭高速公路上的静宁隧道进行了综合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地质的概况理解,并根据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洞门设计、隧道横纵断面设计、隧道衬砌结构设计、路基路面防排水及管线沟槽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了初期支护结构计算与隧道二次衬砌的结构计算,同时还完成了隧道通风、照明的计算及设计。
最终达到内实外美、合理节约的原则完成本次静宁隧道的设计任务。
关键词:公路隧道, 新奥法, 防排水, 初期支护,衬砌结构, 通风照明, 监控量测, 结构计算ABSTRACT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es,the modern tunnel either from the structure calculation ,or from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have a greater than before,the design for tunnel project, focusing on the structure calculation , focus on 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NATM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 of the mission statement,Reference highway code for design of road tunnel and other desig n and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the comprehensive design is made for JingNing Tunnel which is included in a highway of the mountainous area .This design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 an overview of engineer geology to undeersrtand,according to geological conditions、according to geological conditions, hydrological conditions,and many other factors、portal design、tunnel cross-longthudinal┊┊┊┊┊┊┊┊┊┊┊┊┊装┊┊┊┊┊订┊┊┊┊┊线┊┊┊┊┊┊┊┊┊┊┊┊┊design、structural design of tunnel lining、PavementDrainage and pipelin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eshign groove and initial support for the tunnel structure calculation with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he lining, the paper and also completed the calculation and design of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system.Ultimately the reality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a reasonable principle of saving to complete the JingNing tunnel design of this task .Key Words:Highway Tunnel , NATM , Water proof and drainage system , Lining structure ,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Monitoring survey , Structural calculation;┊┊┊┊┊┊┊┊┊┊┊┊┊装┊┊┊┊┊订┊┊┊┊┊线┊┊┊┊┊┊┊┊┊┊┊┊┊目录绪论 (1)第一章设计背景资料 (2)1.1采用的技术标准及设计标准规范 (2)1.1.1 主要技术标准 (2)1.1.2 主要设计标准规范 (2)1.2工程概况 (2)1.3工程地质概况 (2)第二章总体设计 (4)2.1选址考虑 (4)2.2洞口选址及线型考虑 (4)2.3纵断面设计 (5)2.4横断面设计 (5)2.4.1 建筑限界 (5)2.4.2 紧急停车带及横向通道 (5)2.4.3 内轮廓设计 (6)第三章洞口设计 (7)3.1洞口段地质评价 (7)3.2洞口设计 (7)3.2.1 洞门类型选择 (7)┊┊┊┊┊┊┊┊┊┊┊┊┊装┊┊┊┊┊订┊┊┊┊┊线┊┊┊┊┊┊┊┊┊┊┊┊┊3.2.2 洞口设计 (7)第四章支护及衬砌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隧道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青花坪公路隧道综合设计学院(部)专业公路隧道与岩土工程长安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注:1、课题来源分为:国家重点、省部级重点、学校科研、校外协作、实验室建设和自选项目;课题类型分为:工程设计、专题研究、文献综述、综合实验。
2、此表由学生填写,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方可开题。
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交通设施建设的标准也越来越来高,在道路的修建中也越来越来重视行车的舒适性和环保,同时也要求提高其抵抗灾害的能力。
因此,为了顺应地形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满足线形要求,保证行车的安全经济,本设计根据陕西省蓝田县灞源乡地区的地质地貌情况,选定隧道方案。
隧道全长1800.00m。
在设计中,主要进行了隧道的结构、通风、照明、防排水及施工组织设计。
首先,选定隧道路线,确定洞口位置,然后进行合理的隧道几何设计和结构设计计算,并且通过计算分析说明其支护结构的合理性;通风照明方面,是在满足交通量和运营状况的条件下,通过计算结合施工的便利与否加以调整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中主要安排了监控量测、施工进度安排防排水等,并介绍了具体施工方法及其详细的施作过程。
关键词:隧道工程,设计,结构,通风,照明,防排水,施工组织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makes transport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more to high, built of the road is more and more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comfor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t also requires improving its ability to resist disasters. Therefore, in order to follow the terrain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damage meet alignment requirements, ensuring safe economic, thi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Shang Luo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village area of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conditions, selected the bored tunnel approach. 1800.00m tunnel length.In the design of the tunnel structure, ventilation, lighting, drainage and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First of all, the selected routes, determine the entrance location, and then make reasonable tunnel geometry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 analysis and its support structure of rationality;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is to meet traffic and operation conditions, by calculating the combined construction of convenience or not adapted design; coordinate major arranged supervision, construction schedule and drainage, and so on, and describes specific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detailed procedures for the application.KEY 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design, structure, ventilation, lighting, drainag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目录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9)1.1设计原则概述 (9)1.3隧道建设地区工程地质条件 (10)1.3.1区域地形、地貌 (10)1.3.2水文与气象 (10)1.3.3地质条件 (11)1.4横断面设计 (12)1.4.1建筑限界 (12)1.4.2隧道内轮廓 (12)1.5隧道衬砌结构 (13)1.5.1围岩划分 (13)1.7通风设计 (14)1.8照明设计 (15)1.9洞门设计 (15)1.9.1洞口位置选择 (15)1.9.2洞门选择 (15)1.10施工方案 (16)1.10.1 施工方案设计 (16)1.10.2施工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7)1.10.3弃渣方案 (17)1.10.4施工中注意事项 (17)1.11环境保护 (18)第二章路线方案比选 (19)第三章二次衬砌内力计算 (20)3.1基本资料 (20)3.2荷载确定 (20)3.3衬砌几何要素 (21)3.3.1衬砌几何尺寸 (21)3.3.2半拱轴线长度S及分段轴长△S (21)3.3.3各分块接缝(截面)中心几何要素 (22)3.4计算位移 (23)3.4.1单位位移 (23)3.4.2载位移—主动荷载在基本结构中引起的位移 (24)3.4.3载位移 (28)3.4.4墙底位移 (30)3.5解力法方程 (31)3.6计算主动荷载和被动荷载分别产生的衬砌内力 (31)3.8计算衬砌总内力 (33)3.9衬砌截面强度验算 (34)3.10内力图 (35)第四章通风计算 (36)4.1隧道需风量计算 (36)4.1.1CO排放量 (36)4.1.2稀释CO的需风量 (38)4.1.3烟雾排放量 (38)4.1.4稀释烟雾的需风量 (40)4.1.5稀释空气内异味的需风量 (40)4.1.6考虑火灾时排烟的需风量 (40)4.1.7结论 (40)4.2单向交通隧道射流风机纵向通风计算 (41)4.2.1计算条件 (41)4.2.2内所需升压力 (42)第五章照明计算 (45)5.1基本资料(近期) (45)5.2基本参数(近期) (45)5.3灯具布置(近期) (46)5.4基本资料(远期) (47)5.5基本参数(远期) (47)5.6灯具布置(远期) (49)5.7结论 (50)5.8调光 (50)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51)6.1概述 (51)6.1.1工程内容 (51)6.1.2施工安排 (51)6.1.3施工顺序 (52)6.2施工方法及工艺 (52)6.2.1工程特点及主要技术措施 (52)6.2.2进洞施工方法 (53)6.2.3明洞施工 (53)6.2.4主要工序的施工 (56)6.2.5施工通风 (62)6.2.6施工用风、水、电 (63)第七章总结 (64)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1设计原则概述拟建的高速公路位于陕西省蓝田县灞源乡,是连接将军岔和老庄沟的重要交通道路,该公路能有效解决当地交通问题,加强地区间交流,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输时间,促进经济发展。
《隧洞毕业设计》参考模板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 191-96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SL/T 205-97
《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 285-2003
引水建筑物布置在河道左岸,由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井及压力管道组成。进水口建筑物包括取水口、隧洞及竖井闸门段,进水口底板高程2045.00m,闸高20.00m,闸室顺水流方向长15.00m,宽27.00m。进水口后隧洞长81.50m,隧洞断面为圆形,内径8.60m,采用0.80m厚钢筋混凝土衬砌。在(引)0+81.5~0+96.5m处布置开放式竖井闸门段,井顶高程2138.00m,底板高程2045.00m,竖井高93.00m,宽12.00m,顺水流向长15.00m,竖井内设置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各一道,孔口尺寸8.00m×8.60m(宽×高)。引水隧洞全长约16.29km,纵坡1.58‰。隧洞断面型式为圆形,内径为8.60m,开挖断面为直径9.4~10.2m的圆形,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调压井采用开敞阻抗式结构,井筒为圆形断面,内径22.00m,下部隧洞底板高程为2015.00m,顶部高程为2186.00m,高为171.00m,阻抗孔直径为4.50m,井筒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厚2.0m。压力管道为地下埋藏式,采用联合供水的布置方式,由上平段、斜井段、下平段和岔支段组成,主管内径7.0m,支管内径为4.00m,总长422.50m,其中上平段长100m,斜井段长(含上、下弯段)214m,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5°,下平段长108.5m。
风向:NE
4
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本文是关于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重点介绍了隧道施工的组织设计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安全保证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隧道施工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隧道作为交通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然而,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地形条件的不同,施工难度与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成为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因此本次毕业设计选择了某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
二、选题意义本次设计的重点在于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从而保障施工过程及施工品质,具体意义如下:1、优化组织管理,提高施工效率与效益。
2、保证环境安全、防止施工事故发生。
3、科学控制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4、规范施工品质、保障施工质量。
5、为后期运营维护提供可靠保障。
三、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施工工艺按照隧道施工工艺的特点与所处地质地形条件,确定采用盾构法作为施工方式。
盾构法是一种基于隧道机械化施工的技术,在施工效率与质量方面均有着不错的表现。
2、施工方法具体施工采用三班倒,每班员工配备相应的技术操作人员,负责分别进行开挖、支护及设备维护等工作,以此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同时,为了控制施工进度,减少因无法预测的风险导致的工期延误,采取“早期工期保护”的措施,加强早期隧道支护及排水系统的建设,降低施工风险。
3、安全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较高,如何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是本次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
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落石防护系统,利用网、垫等方式避免落石对施工人员及设备的伤害。
2)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业。
3)加强现场安全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对水、气等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修整施工方案。
4)培养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双喜岭隧道毕业设计

双喜岭隧道毕业设计双喜岭隧道毕业设计一、引言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考验。
在工程类专业中,隧道工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以双喜岭隧道为例,探讨毕业设计中可能涉及的内容和挑战。
二、背景介绍双喜岭隧道位于某省的山区,是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
隧道全长约5公里,为双向四车道,是连接两个城市的主要道路之一。
由于地理条件复杂,该隧道的设计和施工面临着许多挑战。
三、地质勘察与设计在进行隧道设计之前,地质勘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对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位等因素的详细调查,可以为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在双喜岭隧道的毕业设计中,学生需要参与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质情况,并根据勘察结果进行隧道的设计。
四、结构设计与施工在隧道工程中,结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需要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确定隧道的结构类型、断面形状、支护措施等。
同时,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隧道的通风、照明、排水等方面的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隧道施工的各个环节,并参与实际的施工工作。
五、安全与环保在隧道工程中,安全和环保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学生需要了解隧道工程中的安全规范和环保要求,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加以考虑。
例如,在双喜岭隧道的设计中,学生需要合理安排紧急疏散通道,设置安全设施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考虑隧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六、隧道维护与管理隧道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隧道维护的常规工作和应急处理措施,并在设计中考虑这些因素。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隧道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了解隧道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七、技术创新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隧道工程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学生可以在毕业设计中提出一些技术创新的想法和方案,例如引入智能监测系统,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同时,学生还可以研究隧道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隧道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隧道病害整治方法探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隧道病害整治方法探讨毕业设计(论文)评议意见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隧道病害整治方法探讨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通过隧道病害方面的学习,认识到隧道病害的危害、影响,比如滑坡的危害,风沙对隧道的危害,钢轨接头对隧道的危害等等。
基于这些危害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施工单位应养成“边施工,边管护”的习惯,完成某一项目施工后随即进行养护处理。
监理人员在现场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发现质量问题立刻指出且要求返工维修。
施工单位所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建筑行业规定的标准,现场配制混凝土也要严格控制原始材料的比例。
只有材料质量优化改善,正常使用即可起到良好的抗寒抗冻效果,建筑物结构不易受损。
二、基本要求1.加没保温衬层在消除隧道渗、漏水的基础上,隧道衬砌加筑一层保温层,净空富裕地段修建在原衬砌的内侧,改建衬砌段可设在衬砌外侧。
适用于隧道的内衬保温材料有: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漂石)混凝土,多孔烧粘土陶粒混凝土。
这些材料可制成预测块砌筑,以便施工和更换、也可喷射混凝土。
2.降低水的冰点向围岩中注入丙二醇、氯化钙、氯化钠,使水的冰点降低,从而降低围岩的起始冻结温度,达到防冻目的。
3.采暖防冻在浅埋侧沟洞口段上下层水沟间铺设暖气管道,冬季每天以锅炉供热汽三次,保持气温+3 ℃~+4 ℃,不发生冰塞,或夏季白天机械送热风融化泄水洞内结冰。
三、重点研究问题1、线路爬行2、钢轨接头病害3、曲线钢轨病害四、主要技术指标1.新建和改建排水设备要求实测隧道内最大冻结深度,合理确定水沟埋深;严寒地区适当把主扩水沟(渗水沟、泄水洞)设在冻结圈以下,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冻结圈内围岩的含水量。
适用于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 ℃、当地粘性土冻深在1.5 m~2.5 m、水量小的条件。
防寒泻水洞见图3-5,适用于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25 ℃、当地粘性土冻深大干2.5 m、水量较大的条件2.保温水沟寒冷地区当设没埋侧沟时,必须采取可靠的保温防冻措施。
铁路隧道毕业设计-

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施工方法,经过一些国家的许多实践和理论研究,于60年代取得专利权并正式命名。
之后这个方法在西欧、北欧、美国和日本等许多地下工程中获得极为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隧道工程新技术标志之一。
六十年代NATM被介绍到我国,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
至今,可以说在所有重点难点的地下工程中都离不开NATM。
新奥法几乎成为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修筑隧道的一种基本方法。
新奥法理论要点新奥法与传统施工方法的区别:传统方法认为巷道围岩是一种荷载,应用厚壁混凝土加以支护松动围岩。
而新奥法认为围岩是一种承载机构,构筑薄壁、柔性、与围岩紧贴的支护结构(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手段)并使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形成支撑环,来承受压力,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稳定,而不致松动破坏。
新奥法将围岩视为巷道承载构件的一部分,因此,施工时应尽可能全断面掘进,以减少巷道周边围岩应力的扰动,并采用光面爆破、微差爆破等措施。
减少对围岩的震动,以保全其整体性。
同时注意巷道表面尽可能平滑,避免局部应力集中。
新奥法将锚杆、喷射混凝土适当进行组合,形成比较薄的衬砌层,即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来支护围岩,使喷射层与围岩紧密结合,形成围岩-支护系统,保持两者的共同变形,故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本身的承载力15、新奥法的缺点主要有:①实施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也要求技术人员和量测人员都十分熟练,没有这一点就易于发生错误;作业质量都与每一个人的仔细操作有关。
②开挖暴露出的地质会立即改变其状态,因此要求施工地质人员要亲临现场,以便发现问题;③用能控制的施工量测,往往给施工带来不便;④干喷射带来的灰尘以及由于易受化学药品的损害必须加强防护,尤其是对眼睛的防护,湿喷虽然可以避免此缺点,但在同样条件下,不如干喷那样有效的支护岩体新奥法施工是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又在不断实践经验中得以丰富其内容和进一步发展,新澳法施工在我国推广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科研、设计、施工三结合,在修建下坑、西坪、大瑶山、军都山等铁路隧道以及中梁山、二郎山、西山坪等多座公路隧道中,应用新奥法远离及其相应的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铁路隧道毕业设计

铁路隧道毕业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铁路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交通方式备受关注。
而在铁路建设中,隧道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顺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选择了铁路隧道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课题。
在进行铁路隧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隧道的功能和要求进行全面的了解。
隧道的主要功能是为列车提供通行的通道,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防灾、防洪、通风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根据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载重量,还需要对隧道的结构强度进行合理的设计。
隧道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隧道的位置和线路走向。
这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环境因素以及交通需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地质勘探是确定隧道位置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地质构造、岩层性质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隧道的最佳位置。
隧道的地质条件对于设计和施工来说至关重要。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岩石地层中,隧道的设计可以更加简单,但需要考虑到岩层的稳定性和固结等问题;而在软土地层中,隧道的设计则需要考虑到土体的沉降和变形等问题。
隧道的结构设计是保证隧道安全和可靠运行的关键。
隧道的结构主要包括洞口、洞身和洞顶等部分。
洞口设计需要考虑到洞口的宽度和高度,以及进出口的坡度等因素。
洞身设计需要考虑到隧道的净宽、净高和净距等参数,以及隧道的强度和稳定性等问题。
洞顶设计需要考虑到隧道的排水和通风等问题。
在进行隧道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隧道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隧道的施工工艺包括开挖、支护和衬砌等工序,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隧道的要求来确定。
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盾构法、爆破法和钻孔法等,需要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条件和施工周期等因素来选择。
隧道的运行和维护是保证隧道安全和可靠运行的关键。
隧道的运行需要考虑到列车的运行速度和频率等因素,以及隧道的通风和照明等设施。
隧道的维护需要定期进行巡检和维修,及时处理隧道内的故障和损坏。
总之,铁路隧道作为现代铁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顺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太平隧道方案比选
本设计主要从渝湘高速公路路线总图布置、公路设计规范、隧道洞口距四川省省内重要交通线的距离、地质条件等方面论述渝湘高速公路在最西段界石段至水江段采用隧道方案的有利条件何可行性。
重点比较分析在穿越该路段的各种修建方案中,采用隧道方案较敞挖方案的优越性。
拟建的渝湘高速公路需经过界石至水江段,其修建时考虑环保和行车舒适是规划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现穿越界石至水江段方案比选中,若采用隧道方案,可以避免破坏渝湘高速公路沿途环境何改善行车条件等问题,且采用隧道从山体内部通过,可以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做到互不干扰,两全其美。
太平隧道方案可以做到保护当地植被资源,也体现了国家建设不扰民、不破坏的宏观总体规划。
经过反复比较分析,认为采用隧道方案较为理想,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的优点,现分述如下:
1太平隧道方案在渝湘高速公路总图布置中具有巨大的优化作用
(附图渝湘高速公路路线图)
渝湘高速公路为交通部规划的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项目之一,其规划建设符合中央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是实施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渝湘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完善重庆市主骨架公路和地方道路网布局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区域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要,对加强主城区与渝东南地区的联系,充分发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作用,加快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实现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渝湘高速公路附图中可以看出,其沿途经重庆市巴南区南彭镇和接龙镇交界处,进口(长沙端)位于接龙镇青岗村以西省道渝道路陡崖处,出口(重庆端)位于南彭镇将军湾村石家沟东边斜坡地带,此处植物资源丰富,植物有430科、1884属、5099种。
自然植被有菌类、蕨类和裸子、被子植物种群。
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古稀植物,一级有银杉、珙桐、水杉、人参等4种;有中药材植物4180种,已形成种植规模的有黄柏、黄连、天麻、杜仲、云木香、五倍子,这样的环境是不忍破环的,因此采用隧道方案可以保护这些资源。
同时隧道出口距省道渝道路约1.3Km,交通较为方便。
为加大当地旅游开发提供了交通保障。
2 太平隧道方案能较好地适应高速公路的设置原则
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中规定,高速公路最大纵坡位4%,设计坡长不宜超过800m。
按照规定,界石段至水江段若采用敞挖方式开挖,由于右线进口设计标高为371.12m,出口设计标高为414.19m,隧址最高点海拔为687.6m。
因此最高点开挖深度为233.17m,这样的开挖方式及其土方开挖量将是相当大的工程,而且开挖后的土方与填方不能基本平衡,弃土场地地选择又是一个难题,这样造成了二次环境的破坏,对环境影响是目前难以计算的。
同时,两边边坡太高,且公路大致成东南——西北走向,采光条件不是很好,对修建后的行车危险性增大。
如果采用绕到而行,前后的路线都要进行调整,修建的高速公路路线增长,施工难度也是较大,技术要求高,这样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是一笔“不可再生”的。
采用隧道,虽然在最先设计施工时投入的资金与前面的方案预算基本持平,但是在修建正式通车后,隧道克服地形及高程障碍,改善线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采用隧道方案,其优越性就是在于改善了行车条件,保护了生态环境,这笔财富也将是目前我们难以估算的。
3 地质条件为修建太平隧道提供了有利条件
隧址位于川东弧形构造带明月峡背和桃子荡背斜之间的洛碛向斜近轴部,洛碛向斜轴向为N20~30E°,与之正交的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110~120°。
该向斜轴部宽缓,西翼岩层产状为110°∠10°~15°,东翼岩层产状285°~310°∠6°~9°,向斜内未发现次级褶皱和断层。
岩体主要受到原生层面裂隙切割多呈薄~厚层状,向斜东西翼砂岩体内还发育两组高角度X型构造裂隙,其特征分别为:向斜西翼第一组裂隙(A):产状285°∠73°,裂面平直,裂隙宽10~50mm,向深部多呈闭合状,竖直延伸长5.0~15.0m,间距2.0~5.0m,一般3.0m;第二组裂隙(B):产状200°∠75°,裂面锯齿状,结合良好,微闭无充填,竖直延伸长3.0~5.0m,裂隙间距3.0~5.0m。
向斜东翼第一组裂隙(C):产状165°∠75°,裂面平面,微闭无充填,竖直延伸长3.0~6.0m,间距3.0~5.0m;第二组裂隙(D):产状260°∠85°,裂面锯齿状,结合良好,多闭合,竖直延伸长度2.0~3.0m,间距4.0~6.0m。
隧道走向基本与岩层垂直,符合隧道开挖条件。
基于目前“新奥法”施工技术的完善,是施工的技术保证,弥补了对Ⅱ类围岩条件较差容易破碎造成塌方、落石等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若采用敞挖修建不但不能改善行车条件,而且对当地的山体将产生滑坡,可能破坏当地旅游资源,与加快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矛盾。
因此,为了充分解决渝湘高速公路行车条件舒适和保护环境的优点,避开敞挖方案引出的各种矛盾,采用修建隧道方案,才能使渝湘高速公路修建方案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
2 太平隧道设计总说明书
2.1 隧道设计概况
太平隧道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彭镇和接龙镇交界处的高速公路区段上,该地区属于低山地貌,局部有断崖何冲沟切割,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山脉大体成南——北走向,其中最低海拔337.2m,最高海拔687.6m。
该隧道拟采用上下行分离式设置,分离式路基设计线间距30m,隧道轴线间距41m受平曲线影响,出口段隧道轴线之间的距离由41m渐变为34.75m。
本设计选择右线隧道,其入桩号K66+104,出口桩号K68+111,全长2007m,单向终坡坡度为-2.258%。
隧道行车道宽度按照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考虑。
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衬砌结构设计采用“新奥法”复合式衬砌,并采用高压钠灯光电照明、射流风机机械通风;隧道洞门形式主要采用端墙式洞门。
隧道围岩以泥沙岩、泥岩及第四全新统坡残积层、崩坡积层,围岩级别为Ⅱ、Ⅲ、Ⅳ级为主。
2.2 隧道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2.2.1 设计依据
《隧道工程》王毅才主编(交通出版社)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公路隧道勘测技术规范》(JTJ063-85)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隧道勘察设计》(讲义)
《洞门》(铁路出版社)
2.2.2 隧道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2)设计交通量:2008年:10551辆/日(660辆/h)
2015年:23024辆/日(1440辆/h)
2027年:45191辆/日(2830辆/h)
(3)隧道建筑限界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规定确定
限界净宽:10.50m
行车道宽度:2×3.75m
限界净高:5.0m
(4)行驶方向:单向行驶。
(5)设计荷载
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
(6)隧道内卫生标准:
A、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274.8ppm;发生事故时,短时间(20min以内,阻滞段长度不大于1Km)为300ppm;
B、烟尘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0.0065m-1;当烟雾浓度达到0.012m-1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维修时,烟雾浓度不大于0.0035m-1。
2.3 隧道工程概况
2.3.1 自然地理概况
1 地形地貌
太平隧道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彭镇和接龙镇交界处,进口(长沙端)位于接龙镇青岗村以西省道渝道路陡崖处,出口(重庆端)位于南彭镇将军湾村石家沟东边斜坡地带,距省道渝道路约1.3Km,交通较为方便。
太平场隧址区属低山地貌,洛碛向斜由北向南从隧道区通过,在向斜近轴部形成一脊状岭,脊状岭的走向与岩层走向近一致,为北东35°,脊状岭东西两侧为梯形坡,东侧至隧道进口段,沿新湾和中咀一带分布着两个平台,西侧至隧道出口段沿方湾一带分布着一个平台;隧址区最高点位于中部脊顶马鞍山,海拔高度为687.6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段上拱桥沟沟底,海拔高度337.2m,相对高差350.4m。
地形坡角10~35°,局部段呈陡崖,西侧坡度稍陡,东侧坡度稍缓,平均坡角约14°。
隧址区主要受石家沟和大湾两条冲沟切割,两条沟在平面上以隧道中部脊状岭为分水岭。
石家沟横断面呈V字形,两壁宽缓对称,沟底平均坡度约20°,最大切割深度35m。
大湾沟横断面呈V字形,沟壁东陡西缓,沟底平均坡度约17°,最大切割深度60m。
2 气象、水文
隧址区属亚热带气候,年气候变化十分明显,境内气候垂直变化及四季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