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炊具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

中国饮食文化器具发展史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独特的饮食器具,这些器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到现代,概述中国饮食文化器具的发展史。

史前时期是中国饮食器具发展的起点。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石器制作简单的餐具,如石碗、石盆等。

这些器具主要用于加工食物和盛放食物,帮助人们更好地享受食物的美味。

进入古代,青铜器的出现使得饮食器具有了新的发展。

商代是中国青铜器制作的黄金时代,人们开始制作各种青铜餐具,如鼎、鬲、簋等。

这些餐具既是宴会用具,也是祭祀用具,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威和尊贵。

在周代,青铜器的制作更加精湛,出现了一些华丽的餐具,如羽觞、尊、卣等。

这些器具不仅表现了社会上层人群的优越身份,也体现了当时独特的礼制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瓷器的出现改变了饮食器具的面貌。

唐宋时期,中国瓷器制作达到了高峰,人们开始使用瓷器餐具取代青铜餐具。

瓷器餐具造型精美,釉色绚丽,给人带来了独特的美感。

宋代出现了徽窑、钧窑等各种名窑,为瓷器餐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同时,瓷器餐具的出现也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烹饪和享用变得更加讲究。

明清时期,饮食文化进一步繁荣,餐具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中国科技的发展使得炊具得到了革新。

明代发明的铁锅、铁饭煲等炊具使得烹饪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明代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餐具,筷子。

筷子的使用为中国饮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人用餐时的重要工具之一进入现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餐饮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餐饮器具更加注重实用和卫生方面的考虑,瓷器、玻璃器皿成为主流。

此外,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各种国际餐具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器具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科技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古代的青铜器、瓷器餐具以及现代的炊具和筷子等,都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中国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智慧。

从出土文物看中国炊具发展的历史

从出土文物看中国炊具发展的历史
之后的中国瓷制炊具的材质选择就更为精细伴随着炊具的发展与之而来的瓷器文化迅速发展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三从出土文物看炊具的艺术特点中国炊具的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使用本身生活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把炊具的创作于艺术的创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了精美的炊具制品
从 出土 文 物看 中国 炊 具 发展 的历 史


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述
关 于 炊具 《 说 文解字》 中说 “ 爨 也 。 爨 下 日 。炊 也 。 齑 炊也爨。 ”《 汉 语 大 辞 典 》 的定 义 是 :“ 做 饭 菜 用 的器 具 ” 。炊 具 是伴 随着 社 会 发 展 而 产 生 的 ,在 人 类 社 会 的 早 期 由 于 生 产 水 平 较为低下 、生产方 式较为 落后而缺 乏物质 条件 ,因此 ,炊具 的 历 史 演 变 不 仅 受 到 外 界 诸 多 因 素 的 影 响 ,更 重 要 的 是 来 自于 自 身 发 展 规 律 支 配 的 结 果 。人 类 对 炊 具 的发 明 和 使 用 与 火 的 出 现 有 着 必 然 的 联 系 ,从 最 开 始 树 叶 、泥 土 等 的 运 用 就 为 炊 具 的产 生创 造力 前提。伴随着 火 的发 明和使 用 ,人类在 偶然发 现泥 土 制 成 的器 具在 经 过 火 的 高 温 烧 制 后 会 变 得 非 常 牢 固 ,于 是 陶 器 便 由此产 生 ,人类 开始 制作 陶制 炊具 。而伴 随着 历史 的发 展 , 炊 具 的 种 类 、材 质 、形 式 都 由单 一 化 向 多 样 化 发 展 ,其 功 能 不 断 完 善 、形 态 不 断 变 化 、材 料 的 选 择 更 为 多 样 化 , 总 之 ,炊 具 的 发 展 在 不 断 地满 足着 人 类 发 展 的需 要 。 我 国 当前 对 于 炊 具 发 展 历 史 考 证 究 主要 是 来 自于 出 土 文 物 的 研 究 ,对 于 中 国 炊 具 的 研 究 一 方 面 来 自于 相 关 书 籍 和 散 见 资 料的记载 ,如 《 周 礼》 、《 史记》、《 红楼 梦》 等 中都有提及到相 关 的 炊 具 。 另 一 方 面来 自 于 出 土 文 物 的 考 证 , 两 者 都 为 为 炊 具 发 展 研 究 提供 了依 据 。 随 着 我 国考 古 T 作 的 发 展 ,很 多 新 的文 物相继出土 ,为炊具历 史 的研 究提供 了新 的资料 ,使得 炊具 的 研究更 为全面具体 。 二 、从 出 土 文 物 看 炊具 的种 类和 材 质

炊具行业市场分析

炊具行业市场分析

炊具行业市场分析
一、炊具行业简介
炊具行业是指以烹饪及烹调工具为主的行业,包括厨具、餐具、餐饮用品等,是我国中国最古老的行业之一、炊具行业的发展受到家庭收入水平、消费把握和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目前中国炊具行业的发展受到人口结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

二、市场现状
由于缺乏资本的投入和缺乏舆论影响力,炊具行业多年来发展较为缓慢,技术也没有得到较好的提升。

尽管消费者对品牌的意识日益加强,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压力过大,非品牌产品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此外,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进而加速了国内餐饮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炊具行业,不过,由于技术储备薄弱,无法持续吸引消费者,中国炊具行业却难以跟上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步伐。

三、市场发展趋势
1、品牌化发展。

现在,企业正在加强品牌的建设,这不仅是强调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而且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

2、技术改进。

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正在不断改进技术,以满足消费者对新型炊具的需求。

3、环保发展。

中国炊具的发展史ppt.(ppt)

中国炊具的发展史ppt.(ppt)

瓷器逐渐成為最普遍的餐具,也是这一时
期食具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瓷器不仅实 现了大量生產,并运销海内外。其质量及 其製作工艺也日趋精美。
近现代
这一时段内,人们根据功能等又将其分为 很多种类,呈现多元化发展。
小结
从最开始没有炊具到现在炊具的大繁荣, 这一过程既是炊具的发展历程,同时他也 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大发展。任何一样我们 现在看到的人类创造的东西,它都闪耀着 人类智慧的光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石器时代 马家浜文化 陶釜(约公元前4500前3900年) 高36.5、口径16.7厘米 1985年江 苏常州圩墩出土 夹砂红陶,侈口,深腹,
圜底,腹上部一周腰沿,既有实用性,有 具有装饰作用。造型浑朴,是马家浜文化 的典型器物
夏商周时期
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 了烹饪舞台。我国现已出土的商周青铜器 物有4000余件,其中多为炊餐具。青铜食 器的问世, 不仅抻于传热,提高了烹饪工 效和菜品质量,还显示礼仪,装饰筵席, 展现出奴隶主贵族饮食文化的特殊气质。
金代六耳铜釜
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加 速了对江南和岭南的进一步开发。随水陆 交通的发达,内地和边疆贸易以及中外贸 易也迅速发展。大批城市兴起,酒肆饭店 也随市场的兴盛而日趋发达,成為国内各 民族饮食文化大量交流、薈萃的场所。地 方菜系在各个地域的内外交流中形成并发 展。衍生出大量丰富而多样化的美饌佳餚 。
商周时期的釜和鼎
西周时期的铜釜
春秋战国时期
货号: S00137940年代: 战国时期规格: 耳对耳直径:22厘米 高:12厘米服务承诺: 包到代; 保证规格描述无误; 保证质地描 述无误; 保证缺陷已描述完整;备注: 口 有裂缝,腹部有几个小洞。

炊具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

炊具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
5其后炊饮器皿的出现,鼎新突出表现是,锅釜由厚重趋向轻薄。战国以来,铁的开采和冶炼技术逐步推广,铁制工具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汉实行盐铁专卖,说明盐与铁同国计民生关系密切。铁比铜价贱,耐烧,传热快,更便函于制菜,因此,铁制锅釜此时推广开来,如可供煎炒的小釜,多种用途的"五熟釜",大口宽腹的铜 ,以及"造饭少倾即熟"的"诸葛亮锅"(类似后来的行军灶,相传是诸葛亮发明的),都系锅具中的新秀,深受好评。与此同时,还广泛使用锋利轻巧的铁质刀具,改进了刀工刀法,使菜形日趋美观。
(2)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不能只在材质上,工艺上进行改进,而且产品的功能、造型、款式及售后服务等都将成为产品是否受市场关注的焦点,这都离不开“创新”这个主题。
(3) 规模化。以压力锅产品为例,尽管目前的品牌集中度较高,但和国际上同行相比,我们的企业普遍存在着时间短,资本积累的初期阶段,规模较小,最大的销售额也只有10亿左右的人民币。要想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去争取拥有更多的终端资源,扩大市场份额,增加规模
3、不粘锅是改革开放后引进国外技术开发的新产品,近几年发展很快,它以环保、健康、美观越来越被众多的中国消费者接受,市场前景非常看好,预计近期每年的增长速度在30%左右,但和欧美市场相比差距甚远。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在90%以上,而我国目前只有5%。近几年美国市场的销售额都在10亿美元以上,而我国只有十几亿的人民币,相差8-9倍。
今后的发展趋势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最大的有形市场和潜在市场,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目前中国已成为世贸成员国,借鉴中国的优势,中国完全有可成为全球五金制品的加工基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炊具行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国内的市场,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中国的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 品牌化。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越来越理性。因此,更为关注的是对品牌的选择。我们的企业应该把树品牌、做品牌、创名牌做为一个长期的带有战略性的任务去完成。因为WTO给我们带来的竞争是全球性的竞争,百年老字号的洋品牌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炊具的发展史(最新)

炊具的发展史(最新)
8
1679
间功发 食高
,能明 物压
节, 。 年 加锅
约 了 能 源 。
大 大 缩 短 了 做 饭 的 时
它 以 独 特 的 高 温 高 压
由 法 国 物 理 学 家 帕 平
100℃
热 到 以 上 , 于
用 它 可 以 将 被 蒸 煮 的
9
产电 物磁 ,炉 它又 无名 需电 明磁 火灶 或, 传是 导现 式代 加厨 热房 而革 让命 热的 。
10
电饭锅
11
厨具
12
煤气灶
13
时油 所烟 产机 生, 的系 油家 烟庭 之厨 类房 用为 电吸 器净 。烹

14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10.620.10.6Tuesday, October 06, 2020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2:58:4822:58:4822:5810/6/2020 10:58:48 PM
中国炊具的演变
1
罐是的世出炊新 和陶大史土具石 地制致籍文演器 灶的轮的物变时 、鼎廓追、的代 砖、是记神概由 灶甑:进话况于 、、那行传,没 石鬲时推说只有 灶、的断以能文
釜炊。及依字 、具它后靠,
2
釜Leabharlann 具展希易于由的历望就离陶发史得能人器
展,到反们到
认可一映生铝
识以些人活制

加 上
关 于
们 生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 下午10时58分 48秒22:58:4820.10.6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0年10月下午10时58分20.10.622:58October 6, 2020

中国烹饪发展史

中国烹饪发展史

中国烹饪发展史先秦时期(一)新石器时代的烹饪新石器时代由于没有文字,烹饪演变的概况,只能依靠出土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后世史籍的追记进行推断。

这个时代的烹饪好似初出娘胎的婴儿,既虚弱、幼稚,又充满生命活力,为夏商周三代饮食文明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二)夏商周三代的烹饪1、烹调原料显著增加,习惯于以"五"命名。

如"五谷"(稷、黍、麦、菽、麻籽), "五菜"(葵、藿、头、葱、韭), "五畜"(牛、羊、猪、犬、鸡),"五果"(枣、李、栗、杏、桃),"五味"(米醋、米酒、饴糖、姜、盐)之类。

"五谷"有时又写成"六谷"、"百谷"、总之,原料能够以"五"命名,说明了当时食物资源已比较丰富,人工栽培的原料成了主体,这些原料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及选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2、炊饮器皿革新,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了烹饪舞台。

我国现已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物有4000余件,其中多为炊餐具。

青铜食器的问世,不仅抻于传热,提高了烹饪工效和菜品质量,还显示礼仪,装饰筵席,展现出奴隶主贵族饮食文化的特殊气质。

3、菜品质量飞速提高,推出著名的"周代八珍"。

由于原料充实和炊具改进,这时的烹调技术有了长足进步。

一方面,饭、粥、糕、点等饭食品种初风雏型,肉酱制品和羹汤菜品多达百种,花色品种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较好运用烘、煨、烤、烧、煮、蒸、渍糟等10多种方法,烹出熊掌、乳猪、大龟、天鹅之类高档菜式,产生影响深远的"周代八珍"。

"周代八珍"又叫"珍用八物",是专为周天子准备的宴饮美食。

它由2饭6菜组成,具体名称是:"淳熬"(肉酱油浇大米饭)、"淳母"(肉酱油浇黍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母羊羔)、"捣珍"(合烧牛、羊、鹿的里脊肉)、"渍"(酒糟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肝"(烧烤肉油包狗肝)。

中国古代的炊具的称谓

中国古代的炊具的称谓

中国古代的炊具的称谓
中国古代的炊具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炊具及其称谓:
1.鼎:是一种古老的炊具,通常是用青铜或陶制作的。

鼎腹下的烧烤功能使
其常常用于烹煮动物。

鼎在古代常被作为传国之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

2.灶:一种固定的烹饪设施,早期多为粘土制灶,后来逐渐发展为用砖、石
等材料砌成。

灶是放置锅具的地方,可用来煮、炖、煎、炒等。

3.甑:古代的蒸食用具,类似于现代的蒸笼或笼屉。

甑通常用陶或青铜制作,
其底部有许多孔眼,放置在鬲或釜上,用于蒸食物。

4.鬲:一种炊具,形状与鼎相似,但足空且与腹相通。

鬲是用于烧煮加热食
物的,一般与甑合用,组成了“甗”。

5.鬶:中国新石器时期陶制炊事用具,形状像鸟。

6.斝: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

斝通常用青铜铸造,
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

7.釜:一种圆底无足的器物,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

釜的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

以上这些古代炊具在形状和用途上各不相同,但都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被广泛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炊具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国烹饪的特色,除了炒以外就是烤、煮、蒸、涮,同进饮食器具品种繁多,它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

炊具的演变,除可窥见不同烹调技法的问世,印证了中国的文明进程。


在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公元前3000年)中已出现陶土制的鼎,一般为圆腹环底,三足两耳。

殷周时,鼎以青铜铸造。

至春秋战国时,器身由厚转薄,由重转轻,外形渐趋圆整光泽,纹饰细密轻浅,花纹精致繁复,甚至以其他物质镶嵌于上,作为装饰。

在古代,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图谋王位为“问鼎”,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为“鼎革”;称贵族的豪奢生活为“鼎食”。

《周礼.天官.亨人》:“亨人共掌鼎镬,以给水火之齐。

”又《秋官.掌客》:“鼎簋十有二。

”郑玄注:“鼎。

牲器也。

”《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



形制多数为圆腹,侈口,圈足,有无耳、两耳、三耳或四耳者。

宋人误毁为敦,至清代钱坫,黄绍等才纠正了宋人之误。

商代簋多无盖,周代簋常带盖。

与鼎一样,簋村标志着贵族的等级。


亦写作“鬴”。

古代的一种炊器。

青铜制。

后多以铁制。

固腹,双耳,无足,即现代的“锅”。

《诗.召南.采库》:“于以湘之,维錡及釜。

”毛传:“有足曰錡,无足曰釜。

”《说文.鬲部》:“鬴,鍑属也。

”段玉裁注:“今经典多作釜,惟《周礼》作灶,衔其鬴六七枚置殿前。

”颜师古注:“晋灼曰:鬴,古文‘釜’字。

”明方孝孺《釜铭》:“勿纳非义,以取满盈。

非义多毒,满盈必倾。



相当于现在蒸锅。

形制有圆、有方;有上下合体,也有上下分体。

其上部为甑,下部为鬲;上置食物,下置水。

鬲形似鼎,三足,足间烧火。

甑、鬲之间有穿孔的铜“萆”。

商及西周的甗、甑、鬲合铸。


可用以煮饭烧水。

陶制的鬲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商代早期的青铜鬲系仿陶鬲制成。

其形似鼎,圆腹,两耳或无耳,三足。

足中空,炊煮时易于受热。

商、周时除陶鬲外,兼用青铜鬲,形式上亦有变化。

西周时又有一种方形的鬲,鬲体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有门可以开合,门内可放木炭。

到今天,厨房炊具品种越来越多。

比如汤锅、电饭锅、烤箱、微波炉、光波炉、紫砂系列等等。

科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各行各业均呼唤“智能化”,炊具也不例外。

市场上,炊具各品牌在智能化上的较量已趋白热化,这标志着厨房家电已走进智能时代。

只要拨通家里的电话,按语音提示输入指令,即使远在千里
之外,也能烹饪好一锅上好的米饭。

除此之外,智能厨具产品还能与电脑网络连接,可通过电脑操作控制烹饪全过程,并可通过电脑清晰观看烹饪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