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齿轮例题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静载荷
机械设计-齿轮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中选一个答案)1 一般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C。
A. 齿面胶合B. 齿面疲劳点蚀C. 齿面磨损或轮齿疲劳折断D. 轮齿塑性变形2 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 A 。
A. 齿面胶合B. 齿面疲劳点蚀C. 齿面磨损D. 轮齿疲劳折断345钢齿轮,经调质处理后其硬度值约为B。
A. 45~50 HRCB. 220~270 HBSC. 160~180 HBSD. 320~350 HBS4 齿面硬度为56~62HRC的合金钢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为 C 。
A. 齿坯加工→淬火→磨齿→滚齿B. 齿坯加工→淬火→滚齿→磨齿C. 齿坯加工→滚齿→渗碳淬火→磨齿D. 齿坯加工→滚齿→磨齿→淬火5齿轮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则齿轮材料只可能是D。
A. 45钢B. ZG340-640C. 20CrD. 20CrMnTi6齿轮传动中齿面的非扩展性点蚀一般出现在 A 。
A. 跑合阶段B. 稳定性磨损阶段C. 剧烈磨损阶段D. 齿面磨料磨损阶段7 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D。
A. 按接触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弯曲强度B. 按弯曲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接触强度C. 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D. 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8 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若z1=18,z2=72,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A 。
A. σF1>σF2B. σF1<σF2C. σF1=σF2D. σF1≤σF29 对于齿面硬度≤350HBS的闭式钢制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为C。
A. 轮齿疲劳折断B. 齿面磨损C. 齿面疲劳点蚀D. 齿面胶合10 一减速齿轮传动,小齿轮1选用45钢调质;大齿轮选用45钢正火,它们的齿面接触应力C 。
A. σH1>σH2B. σH1<σH2C. σH1=σH2D. σH1≤σH211对于硬度≤350HBS的闭式齿轮传动,设计时一般 A 。
A. 先按接触强度计算B. 先按弯曲强度计算C. 先按磨损条件计算D. 先按胶合条件计算12 设计一对减速软齿面齿轮传动时,从等强度要求出发,大、小齿轮的硬度选择时,应使B。
汽车变速器齿轮的强度分析【毕业作品】

汽车变速器齿轮的强度分析摘要: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变速器结构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变速器关键部件的齿轮,工作环境恶劣,易损坏。
齿轮的质量关系着变速器能否平稳高效运转。
齿轮强度分析,是齿轮承载能力、振动、噪声、齿形优化等研究的基础。
变速器齿轮常见损坏形式有接触疲劳引起的齿面点蚀和弯曲疲劳引起的轮齿折断。
为判断是否发生损坏,需进行齿轮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分析。
运用经典方法分析齿轮强度,需要计算的系数很多,计算过程繁琐。
因此,有必要对其分析过程进行规范化总结归纳,并开发出带有专业特点的齿轮强度分析模块,使用户只需输入一些参数,按照一定的流程操作,即可完成齿轮强度分析。
变速器齿轮接触和弯曲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是齿轮结构设计与优化的有效手段。
建立有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准确求解齿轮的应力与变形有重要意义。
运用有限元法进行齿轮接触和弯曲问题仿真,在接触刚度、网格划分方法、网格疏密控制、载荷作用位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有限元软件中尚没有专门的齿轮应力建模与仿真模块,实现齿轮应力有限元分析模块的二次开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
关键词:变速器齿轮,接触强度,弯曲强度Auto ransmission gear strength analysis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the demand of the transmission structural strength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ncreasingly.A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transmission,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gears are poor and the gears are easy to damage.The quality of gears decides whether the transmission can operate smoothly and efficiently or not.The analysis of gear strength is the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gears carrying capacity,vibration,noise,profile optimization.The common forms of damage are tooth surface pitting caused by contact and tooth broken caused by bending fatigue.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damage occurred,the gear contact and bending strength need to ing classical method to calculate gear strength, many factors need to calculate,the process is very trouble.It is necessary to normalize and summarize the analysis process,and to develop the gear strength analysis professional module.The complete gear strength can be finished the certain input parameters are only provided.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gear contact and bending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gear structur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To establish the efficient and precise analysis of the gear contact and bending stress,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tact rigidity,mesh method,mesh density control,load lines.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in-depth study.There are so many gear pairs in transmission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analyze and calculate.At present, there is no application software having special module for gear stress simulation analysis.To develop professional modules of parametr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gear stress analysis can greatly improve efficiency and shorten the design cycle.目录1绪论------------------------------------------------------------------ 1 1.1变速器齿轮强度分析的研究背景---------------------------------------- 1 1.1.1变速器齿轮失效形式------------------------------------------------ 1 1.1.2变速器齿轮强度分析方法-------------------------------------------- 1 1.2变速器齿轮强度分析与评价的研究现状---------------------------------- 2 1.2.1变速器齿轮强度分析的经典方法-------------------------------------- 2 1.2.2变速器齿轮强度分析的有限元法-------------------------------------- 3 1.2.3变速器齿轮强度评价方法-------------------------------------------- 4 1.3有限元软件ANSYS概述------------------------------------------------ 5 1.3.1 ANSYS简介-------------------------------------------------------- 5 1.3.2 ANSYS内部语言简介------------------------------------------------ 5 1.3.3 ANSYS二次开发功能------------------------------------------------ 5 1.4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6 2齿轮强度经典分析方法-------------------------------------------------- 7 2.1齿轮接触应力和齿根应力分析的经典方法-------------------------------- 7 2.1.1齿轮接触应力分析经典方法------------------------------------------ 7 2.1.2齿根应力分析经典方法---------------------------------------------- 7 2.2齿轮许用接触应力分析经典方法---------------------------------------- 8 2.2.1齿轮许用接触应力-------------------------------------------------- 8 2. 2. 2接触寿命系数---------------------------------------------------- 9 2.2.3润滑剂系数------------------------------------------------------- 10 2.2.4速度系数--------------------------------------------------------- 10 2.2.5粗糙度系数------------------------------------------------------- 11 2.2.6工作硬化系数----------------------------------------------------- 11 2.2.7接触尺寸系数----------------------------------------------------- 12 2.3齿轮许用齿根应力分析经典方法--------------------------------------- 12 2.3.1齿轮许用齿根应力------------------------------------------------- 122.3.2弯曲寿命系数----------------------------------------------------- 12 2.3.3相对齿根圆角敏感系数--------------------------------------------- 14 2.3.4相对齿根表面状况系数--------------------------------------------- 15 2.3.5弯曲尺寸系数----------------------------------------------------- 16 2.4本章小结----------------------------------------------------------- 16 3齿轮应力分析有限元法------------------------------------------------- 16 3.1面-面接触有限元分析关键问题---------------------------------------- 17 3.1.1接触面和目标面确定----------------------------------------------- 17 3.1.2单元类型选择----------------------------------------------------- 17 3.1.3接触协调条件----------------------------------------------------- 19 3.2斜齿轮接触应力分析有限元法----------------------------------------- 20 3.2.1单元属性定义----------------------------------------------------- 20 3.2.2网格划分方法研究与应用------------------------------------------- 21 3.2.3接触单元和目标单元生成------------------------------------------- 25 3.2.4接触应力求解与结果分析------------------------------------------- 26 3.2.5接触应力仿真影响因素分析----------------------------------------- 27 3.3斜齿轮弯曲应力分析有限元法----------------------------------------- 30 3.3.2整体单元尺寸对仿真影响分析--------------------------------------- 32 3.3.3线网格细化对仿真影响分析----------------------------------------- 34 3.3.4面网格细化对仿真影响分析----------------------------------------- 37 3.3.5网格划分控制确定------------------------------------------------- 42 3.3.6不同载荷作用位置对仿真影响分析----------------------------------- 43 3.4本章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齿轮传动例题

a0
F
F
F
F
F
•
•
4.齿轮受力方向的判别 圆周力 F :主动轮 与转动方向相反 从动轮 与转动方向相同 径向力F :各自指向轮心 轴向力F :圆锥齿轮 从小端指向大端 圆柱齿轮:主动轮 应用左(右)手定则,拇指方向即为轴向力方向 从动轮 与 主动轮的轴向力相反 5.根据给定工况,正确设计齿轮传动 熟悉不同工况下可能产生的主要失效形式(轮齿的折断、齿面疲劳点蚀、齿面磨损、 齿面胶合、轮齿塑性变形等,参见表4.1 ) ,正确确定设计准则,结合工况需求选择材 料、热处理方式及加工精度,在强度计算中,合理地选择各相关参数,掌握参数选择 原则,正确解释设计过程。 6.载荷系数引人的目的及主要影响因素 载荷系数K(K = K K K K )综合考虑了齿轮由于工作特性、制造及安装误差、 齿轮及其支承变形等因素引起的外部及内部附加动载荷、偏载及载荷分配不均等因素 对轮齿受力及应力的影响,利用计算载荷对齿轮进行强度计算,可以使所设计的齿轮 更安全、更符合实际工况需求。关于各系数引人的意义、主要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等 可参见表4.2。 7.熟练分析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原则 1 a m z z d m z (1)模数m和齿数 z 的选择。因为 , 2 当d 1 或a一定时,齿轮的接触 应力与m 和z的组合无关,因此软齿面闭式传动时,在满足齿根弯曲强度条件的基础上, m 尽可能取小值,而z尽可能取大值,常取 18-30 -2 z (但要注意传递动力时m 1.5 mm) ,因为齿数z多,可增大重合度 ,使传动平稳, m 小,可减小滑动速度,增加 z z 与z 应互质为好。在硬齿面闭式传动中,按齿根弯曲 耐磨和抗胶合性能。 z 且 z 17-20 ,以免传动尺寸过大。在开式传动中,由弯曲强度求得m 后应再 强度条件, =
机械设计练习题_(6)

1、为什么轮齿的弯曲疲劳裂纹首先发生在齿根受拉伸一侧解题要点:(1)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时,将轮齿视为悬臂梁,受载荷后齿根处产生的弯曲应力最大。
(2)齿根过渡圆角处尺寸发生急剧变化,又由于沿齿宽方向留下加工刀痕产生应力集中。
(3)在反复变应力的作用下,由于齿轮材料对拉应力敏感,故疲劳裂纹首先发生在齿根受拉伸一侧。
2、有一闭式齿轮传动,满载工作几个月后,发现硬度为200~240HBS 的齿轮工作表面上出现小的凹坑。
试问:(1)这是什么现象(2)如何判断该齿轮是否可以继续使用(3)应采取什么措施解题要点:(1)已开始产生齿面疲劳点蚀,但因“出现小的凹坑”,故属于早期点蚀。
(2)若早期点蚀不再发展成破坏性点蚀,该齿轮仍可继续使用。
(3)采用高粘度的润滑油或加极压添加剂于没中,均可提高齿轮的抗疲劳点蚀的能力。
3、一对齿轮传动,如何判断大、小齿轮中哪个齿面不易产生疲劳点蚀哪个轮齿不易产生弯曲疲劳折断并简述其理由。
解题要点:(1) 大、小齿轮的材料与热处理硬度及循环次数N 不等,通常21HP HP σσ>, 而21H H σσ=,故小齿轮齿面接触强度较高,则不易出现疲劳点蚀。
(2)比较大、小齿轮的111Sa Fa FP Y Y σ与222Sa Fa FP Y Y σ,若111Sa Fa FP Y Y σ<222Sa Fa FP Y Y σ,则表明小齿的弯曲疲劳强底低于大齿轮,易产生弯曲疲劳折断;反之亦然。
4、图为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已知条件如图所示。
试问: (1) 低速级斜齿轮的螺旋线方向应如何选择才能使中间轴Ⅱ上两齿轮所受的轴向力相反(2) 低速级小齿轮的螺旋角β2应取多大值,才能使 轴Ⅱ轴上轴向力相互抵 解题要点:(1)轴Ⅱ上小齿轮为左旋;Ⅲ轴上大齿轮为左旋。
(2)若要求Ⅱ轴上轮1、2的轴向力能互相抵消,则必须满足下式: F a1=F a2即 12122211tan tan ,tan tan ββββt t t t F F F F == 由中间轴的力矩平衡,得222211d F d F t t = 则 1121211212tan cos /513cos /175tan tan tan ββββββ⨯⨯===d d F F t t 得1438.015sin 513175sin 2=︒⨯⨯=β 则 2161827.82'''︒=︒=β5、今有两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主动轴传递的功率P 1=13kW ,n 1=200r/min ,齿轮的法面模数m n =4mm ,齿数z 1=60均相同,仅螺旋角分别为9°与18°。
机械设计-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1-1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是什么?答:机械零件1-2什么是零件?什么是构件?什么是部件?试各举三个实例。
答:零件是组成机器的不可拆的基本单元,即制造的基本单元。
如齿轮、轴、螺钉等。
构件是组成机器的运动的单元,可以是单一整体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这些零件之间无相对运动。
如内燃机的连杆、凸缘式联轴器、机械手的某一关节等。
部件是由一组协同工作的零件所组成的独立制造或独立装配的组合体,如减速器、离合器、联轴器。
1-3什么是通用零件?什么是专用零件?答:通用零件在各种机器中经常都能用到的零件,如:齿轮、螺钉、轴等。
在特定类型的机器中才能用到的零件,如:涡轮机的叶片、内燃机曲轴、减速器的箱体等。
1-4机械设计课程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机械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一般尺寸和参数的通用零件设计方法。
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2-1答: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原动机、执行部分和传动部分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原动机是驱动整部机器以完成预定功能的动力源;执行部分用来完成机器的预定功能;传动部分是将原动机的运动形式、运动及动力参数转变为执行部分所需的运动形式、运动及动力参数。
2-2答:设计机器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经济性要求、劳动保护要求、可靠性要求及其它专用要求。
设计机械零件应满足避免在预定寿命期内失效的要求、结构工艺性要求、经济性要求、质量小的要求和可靠性要求。
2-3答: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整体断裂、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以及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
常用的计算准则主要有强度准则、刚度准则、寿命准则、振动稳定性准则和可靠性准则。
2-4答:强度要求为确保零件不发生断裂破坏或过大的塑性变形。
强度条件为[]σσ≤。
提高机械零件的强度,可以采取:a、采用强度高的材料,使零件具有足够的截面尺寸;b、合理地设计零件的截面形状,增大截面的惯性矩;c、采用热处理和化学处理方法,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d、提高运动零件的制造精度,降低工作时的动载荷;e、合理配置零件的位置,降低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等。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计算例题

一、计算图所示振动式输送机的自由度。
解:原动构件1绕A 轴转动、通过相互铰接的运动构件2、3、4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
构件2、3和4在C 处构成复合铰链。
此机构共有5个运动构件、6个转动副、1个移动副,即n =5,l p =7,h p =0。
则该机构的自由度为F =h lp p n --23=07253-⨯-⨯=1二、在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设分别以a 、b 、c 、d 表示机构中各构件的长度,且设a <d 。
如果构件AB为曲柄,则AB 能绕轴A 相对机架作整周转动。
为此构件AB 能占据与构件AD 拉直共线和重叠共线的两个位置B A '及B A ''。
由图可见,为了使构件AB 能够转至位置B A ',显然各构件的长度关系应满足c bd a +≤+ (3-1) 为了使构件AB 能够转至位置B A '',各构件的长度关系应满足c ad b +-≤)(或b a d c +-≤)(即c db a +≤+ (3-2)或b d c a +≤+ (3-3)将式(3-1)、(3-2)、(3-3)分别两两相加,则得 同理,当设a >d 时,亦可得出得c d≤b d ≤a d ≤分析以上诸式,即可得出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为:(1)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不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便不可能存在曲柄,因而只能是双摇杆机构。
通常可用以下方法来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1)若机构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则: ① 以最短杆为机架时,可得双曲柄机构。
② 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时,可得曲柄摇杆机构。
③ 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时,可得双摇杆机构。
(2)若机构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则只能获得双摇杆机构。
三、 k =12v v =121221t C C t C C =21t t =21ϕϕ=θθ-︒+︒180180即k =θθ-︒+︒180180 θ=11180+-︒k k式中k 称为急回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齿轮传动设计计算实例(114)

解:
cos
mn 2a
z1
z2
4 30 60
2 190
0.9474
所以
1840
tan t
tan n cos
tan 20 cos1840
0.3640 0.9474
0.3842
d1
mn cos
z1
4 30 0.9474
mm 126.662mm
F2
2KT1 bm 2 z 2
YFa2YSa2
F1
YFa 2 YSa 2 YFa1YSa1
82.76 2.2881.734 MPa 2.52 1.625
80.18MPa< F 2
故轮齿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足够。
(4)计算齿根传动的中心距 a
a
m 2
z1
z2
2 2
db2 d 2 cos t 253.325 0.9335mm 236.479mm
例 3 试设计带式运输机减速器的高速级圆柱齿轮传动。已知输入功率 P 40kW ,小齿轮转速 n1 970r / min ,传动比 i 2.5 ,使用寿命为 10a(年)(设每年工作 300d(天)),单班制,电动机驱动,
(3)校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由式(8.45)
H 3.17Z E
KT u 1
bd 12 u
H
确定有关参数和系数:
1)分度圆直径
d1
mn z1 cos
3 24 cos1415
mm 74.29mm
直齿锥齿轮传动计算例题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 ①由表 10-2 查得使用系数
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②根据 Vm=s、8 级精度(降低了一级精度),由图 10-8 查得动载系数 Kv=。 ③直齿锥齿轮精度较低,取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④由表 10-4 用插值法查得 7 级精度、小齿轮悬臂时,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3)计算齿轮宽度
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取
。
5.结构设计及绘制齿轮零件图(从略)
6.主要设计结论
齿轮
,压力角
分锥角
、
,齿宽
。小齿轮选用 40 Cr(调质),大齿轮
选用 45 钢(调质)。齿轮按 7 级精度设计。
6
②直齿锥齿轮精度较低,取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③由表 10-4 用插值法查得
,于是
。
则载荷系数为
2) 由式(10-13),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齿轮模数为
按照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就近选择标准模数 =2mm,按照接触疲劳强
度
算
得
的
分
度
圆
直
径
取
互质,取
。
4.几何尺寸计算
(1)计算分度圆直径
(2)计算分锥角
由式(10-15)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
1
由图 10-23 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取失效概率为 1%,安全系数 S=1,由式(10-14)得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取
和
中的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
2)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2)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①圆周速度
v1.0 可编辑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