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PPT

合集下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pt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pt

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
一.科技与综合国力和国家 地位 二.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 三.科学技术与生活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 因素和重要力量。
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 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 产生狄更斯在《双鹿记》中概括了英国工业革 命时代的矛盾:“这是最好的时代,这 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一百多年过去了。不幸的是,现在依然如此。
(1)使用过度, 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科学技术是 一把“双刃剑”
(2)用于人类发展, 可造福人类。
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 进入了核大国的行列。
伽玛刀治疗仪
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科学与化学、物 理学、数学和工程学等交叉综 基因工程是 合而成的新型技术系统。 生物工程的 核心。
世 界 上 第 一 只 克 隆 绵 羊 多 利 ”
——“
克隆技术的发展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算盘
机械计算机


科学技术
130604213
凌静
• 马克思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 的强大动力 • 邓小平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 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 江泽民和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 科教兴国的含义
•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 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 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 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 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 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 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 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PT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PT

辽宁号航母
科学技术与生活
粮食生产 交通运输 即时通 讯 现代医疗
特点:
劳动力投入大、粮食产量低
还可能因为天气原因错过生产时间
特点:
高效、高产、劳动力投入少 最大的利用资源、粮食产量高
随着社会科技发展我国粮食产量增长图
交通变化
特点:
缓慢、不方便安、全性差 天气影响大、运输能力低
特点:
• 方便、快捷、安全 • 运输能力强、时效性好 • 受时域、地域限制小

CK、CL、Ca分别为资本、劳动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科技提升国家地位
国家地位:
科技提升国家地位
国际热核聚变计划 伽利略计划
科技提升国家地位
全球对地观测系统
人类基因组计划
科技提升国家地位
国际间科技合作:
科技提升国家地位
科技外交:
科技提升国家地位
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
科技提升国家地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首社 先会 是劳 科动 学生 的产 力力 量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
论证
劳动者
科 学
生 产 力 劳动工具
劳动的生产力
技 术
物质的生产力
生 产 力
劳动对象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 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 一.在学校努力学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 运用知识 • 二.端正自己的思想,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为了 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科学技 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2018中考历史冲刺二轮复习 专题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18中考历史冲刺二轮复习 专题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专题三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是何含义?
答: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两例 “世界近代民主思想实践”的史实。
答: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3)阅读材料一,使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举例说明有哪些“硬 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 微型”,主要得益于什么的广泛运用?
① 计 算 机 技 术 的 广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极 20 世 纪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电 子 四五十 计 经济实 算 年代 力 大 增 ,机 的 (首先 政局稳 广 泛 从美国 定 使 开始) 用 二战后 泛 使 用 是 第 三 次 科 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 计算机时 技革命的核心。 ②引起了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经济 代 ② 生 物 工 程 的 核心 : 格局的变化,尤其是推动了世界经 信息时代 基 因 工 程 。 在 基 因 济的全球化。 网络时代 工 程 的 发 展 中 , 克 ③大大加快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 原子能时 隆 技 术 尤 为 引 人 注 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 代 目。 过程。
谈谈人类应如何应对科学“潜在的危险”。
答:①例如:火车的出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但煤炭的大量 使用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国协作应对环境、气候危机 (其它意思相近的表述即可)。
专题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材料四 卷土重来的PM2.5,不只是北京的烦恼。从华北到江浙再到四川盆地,普遍是一
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
名称 时间 主要条件 标 志 主要发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神 舟 二 号Biblioteka 神 舟 三 号神 舟 四 号
20122012-4-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8
东方红一号卫星
20122012-4-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
神舟5号 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杨利伟 中国航天第一人
20122012-4-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
运载火箭
20122012-4-14
20122012-4-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
神舟飞船
1999、11、20“神舟1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 1、10“神舟2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 3、25 “神舟3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12、30“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10、15“神舟5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3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20122012-4-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4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 “两平”,一靠邓小 平(责任制),二靠 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 是“东方魔稻”。他 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 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 吃饭问题,而且也被 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 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 宝。国际上甚至把杂 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 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 明,誉为“第二次绿 色革命”。
20122012-4-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
科学是历 史的有力 杠杆
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 产力!
20122012-4-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年 月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 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他提出 要实现农业、工业、 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 学技术现代化, 学技术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 科学技术现代化; 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游行彩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论证
生产力
发展
生产力
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 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 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1988年9月5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同年9 月12日,他在听取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再次强调: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出的重要论断
01 提出
目录
02 论证
基本信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出的重要论断。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 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卡尔·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 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发展
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这个论断,进一步科学的揭示了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对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谢谢观看
提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材4
第一组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他提出 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 学技术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 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 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体系及相关的活动。 技术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生 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是指生产技术。
大量汽车的生产,常常使 交通陷入瘫痪。尤其城市 上下班的高峰期,如果堵 车,更是寸步难行,这对 人们乘车的初衷无疑是种 讽刺。在古代,人们死于 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很小, 而今,我国每年死于交通 事故的人数就达十万人。
现代汽车越来越向精美、华丽的方向发展,这点跟明 星、超女的包装相类似,人们在拼命追求名车之外,似 乎忘记了汽车的基本用途。无怪乎商场展出的名车都要 配美女车模。本来已经够浮华的世界,因为这些额外的 追求更添了一份乱象。
火车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 断加快,飞机作为一种 新的快节奏交通工具被 人们开发出来。 由最早的满足人们好奇 心的滑翔机到以螺旋桨 为动力的老式飞机再到 现在的喷气式飞机和直 升飞机,这是科技的变 化带来的变革。
三个飞机
交通工具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益处,使人们在 生活和经济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方便,比如出行时人 们不必为路途的遥远而烦恼;运送贵重物品时不必担 心因为时间的问题而中间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众所周知所有工具都是为了方便人类生活而发明设 计的,而且最初是粗糙不讲究外观的。正如人类对衣 服的需求一样,最初只是为了遮羞避寒,但随着人类 质朴文明的消逝,人类开始关注其他基本需求以外的 东西。在交通工具发展史上也是如此,当人们满足了 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时候,交通工具的弊端就在社 会中蔓延开来,现代社会中明显是环境污染以和一系 列的交通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与国际问题。

编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十六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

编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十六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教兴国
3
1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 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 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 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 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 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 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 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11
劳动工具
劳动工具是人体的延伸。劳动工具不仅 能模拟人体的某部位并强化其功能,能 产生劳动者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劳动工 具的每次最大革新都给社会以巨大变化。 如蒸汽机的发明,电器的产生,计算机 的诞生等都把人类带入了新时代。
12
经济增长主要因素
20世纪初,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力、物 力和资金的投入,科学技术所占的比重 为5%-10%,到20世纪50-70年代,科技进 步所占比例在发达国家平均为49%,有些 高达60-70%,在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5%。
20
三个阶段
技术创新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实验室 研究、开发研究和产业化、商品化阶段。
21
实验室研究
实验室研究阶段:在调研的基础上,根 据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选择课题、 构思技术原理、设计具有新产品特性的 原始模型,在实验室进行试制样品、样 机。
22
开发研究
开发研究阶段: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 挑选产业化前景比较明朗的项目,集中 力量去解决生产中可能遇到的诸如工艺、 原料、环境场所等问题。进行中试生产 小批量产品,在一定市场范围内试销, 并取得可靠的经济数据。
28
基础研究主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技术创新的 源头。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其主体应该是企业。 而开发研究和商品化产业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商 品的关键。
世界上著名大企业一般要用销售额的5-10%作为 研究开发经费,如果从事高科技,这比例更大。 在美国、日本、德国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在8-13% 之间,高校为12-15%左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PT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PT
生物技术与人机融合技术的发展将引 发一系列伦理和法律问题,需要加强 监管和规范。
生物技术与人机融合技术将促进人机 交互方式的变革,为智能机器人和智 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
生物技术与人机融合技术的发展需要 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需要加强人才 培养和国际合作。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 护领域的应用将促进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人类创造
近代科技
总结词
工业革命,技术革新
详细描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如蒸汽机、电力 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
现代科技
总结词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详细描述
现代科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包括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 结构。
03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技术将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为解决一些经 典物理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4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克服一系列技术和工程上的挑战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生物技术与人机融合
生物技术与人机融合技术将推动医疗 、健康、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为 人类带来更高效、精准、个性化的医 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优化科技政策与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完善科技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科技创新的合 法性和权益。
政策支持
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税收、金融等政策。
政策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科技政策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相 关政策。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发 展将带来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 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关于古今中外科技对比的研究》
成员介绍
学校: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 班级:606C 组长:陈严 (负责组织组工作及督促并帮助组员完成任务) 组员:彭志安(课件制作及分析资料) 阳弘政(课件制作及分析资料) 廖清莹(活动全程记录) 罗心怡(活动全程的拍摄) 刘屹康(整理并分析资料) 刘力仪(活动过程描述) 刘糠清(整理并分析资料)
组员合影
课题背景与意义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早已熟悉了科技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科 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也让我们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科技是人类智慧 的结晶。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世界各地,西方思想引领世界走向开化。 科技总能引导历史的走向。在古代,中国一直以东方大国自居,而到了近代, 华夏大地却惨遭列强铁蹄的践踏。这不得不让我们疑惑——中外科技历史进 程是怎样的?科技实力到底孰强孰弱?它们的影响又是怎样的?我们将带着 这一系列问题,追寻国内国外科技发展的历史,领略科技的风采 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了解古今中外科技发展的历史,并做出结论。让 他人能更直观地了解世界科技。
C
近代科技成就。
D
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题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形式,在老师指导下, 结合自己已知的有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论文。
文献资料法
A
对比分析法
B
课题研究活动,开始!
Let's go!
第一阶段:
开开题会,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搜集资料
古代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
四大 发明
四大发明是中国汉族先民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迹,是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 ① 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 ② 雕版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③ 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
④ 火药:火药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第三阶段:整理并分析资料
15世纪前中西科技对比雷达图
天文历法成就
9 8 7 6 5 4 3 2 1 0
中国
西方
教育成就
地理成就
农业手工业成就
数学成就
医学成就
18世纪左右中西科技对比雷达图
天文历法成就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中国
西方
教育成就
地理成就
农业手工业成就
数学成就
医学成就
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
古代西方的重大科技成果
远古时期到公元前3世纪科技发展的中心在古希腊、罗马. 最早
认识到科学技术与道德有联系的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 他看到了科学技术中蕴含的善的意义.在泰勒斯的雕像上刻有这样的 铭文:“去寻求一种唯一的智慧.去选择一种唯一的善”.这里“寻求 智慧”与“选择善”是统一的“寻求智慧”也就是寻求知识,包括 寻求科学技术知识 .这即是说寻求科学技术知识与选择善是一致的 . 毕达哥拉斯的“数是道德的根源”、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的“善的理念是科学和真理的来源”、亚里士多德的“科学 技术以善为目的”、德漠克利特的“原子是决定人生怡然自得和幸 福的原因” 、伊壁鸿鲁的“自然科学是人获得快乐的根源”和卢克 莱修的“认识自然运动规律是理解幸福的前提”等观点,说明这一 时期的科技伦理思想至始至终都在探讨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古希腊、罗马的历法、萌芽状态的几何、进位制,青铜、铁器,雄伟 的巨石和泥砖建筑独领风骚,它们的科学技术登上了西方古典时代 的顶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 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 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 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蒸汽机车头的设计
以蒸汽机为动力
蒸汽机车
的大型机器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 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 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 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在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中 在近代历史上 国走向共和。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主张科学救国的先驱。但是,20前叶 的中国,动荡不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差,所以依然 ,积贫积弱的中国不 很缓慢,抗日战争(1937-1945)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及究所 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陈, 先后内迁至四川、广西和云南,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科学研究。 一批日后颇有成就的科学家,如李政道、杨振宁、黄昆、 而且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吴文俊 、朱光亚和林家翘等, 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都是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美籍华人李政道和杨振宁,一起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 国家。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 物理学奖
结题总结
(1).东西方科学 技术的差距从15 世纪开始;大约 15世后半期,近 代科学在西欧兴 起,我国的科学技 术不但被西方迅 速超越,而且日 益衰落。
(2).在15世纪之
前,中国科技远强 于外国,原因是中 国高度集权的封建 专制制度支撑着中 国科技发展,且多 以应用科学为主, 而西方则以理论科 学为主。
课题研究的目的
Destination1
了解古代中国及西方的 各项重大科研成果。
Destination4
锻炼组员们研究性学习 的能力
Destination2
充分拓展历史教材的内 容,扩张我们的知识面。
Destination3
培养组员的兴趣。
A
古代中国的各项重大科技成就。
课题 主成就。
(3).15世纪 后,西方近代科 学兴起科学发展 迅速; 而中国科学发展 停滞不前,且似 乎还有倒退的迹 象。
A
B
C
各种成就
纵观古代历史,有些技术和科学知识可能是多地起源的。不过,许多比较复杂的技术和知识很可能 通过传播而被不同的古文明分享。比如,中国人通过多种途径向世界贡献了水稻、大豆和茶等作物栽培 方法,以及丝织、瓷器、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方面的技术,也引种了小麦、棉花、玉米、马铃 薯和西红柿等作物。同时,有些发明创造是在传播基础上的二次创新,但其达到的成就依然堪称杰出。 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就不仅是中国与世界贸易交流的通道,同时也是技术与科学知识的传送带,更 可谓人类文明交流的大动脉。
洒下床前明月光,一杯清茶道汉唐。中汉文化走过五千 年滔滔汗青,从黄帝垂裳而治,无论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丝绸之路的辉煌流芳照旧盛唐时期的万国来朝,差异的阶段 都留下了富厚的文明成就。全球皆知的四大发现对天下帆海、
军事、制造、家产革命的成长做出了不行估计的孝顺。作为
汗青保存最完备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从未因朝代 的更迭而停下脚步。 妙笔丹青书文明,上下千年一梦长。在当代科技本领 尚未呈现,极大地受限于天然前提的环境下,中华民族的 精巧子女用伶俐对科学举办着孜孜不倦的试探。没有先辈 的技妙本领,却缔造出光辉光辉灿烂的中汉文明宝库,敦 促了后裔科技的成长,徜徉在汗青的洪水中,不得不为华 夏子孙的伶俐结晶而惊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