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共25页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科学是第一生产力(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科学是第一生产力(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个发展阶段。

在这里,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曾提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呢?这是由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中所具有的功能决定的。

因为:1)科学技术具有提高劳动者能力的功能,即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劳动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产劳动能力。

2)科学技术具有创造新的生产工具,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

3)科学技术局有拓展领域的功能,及科学技术的力量还表现于扩大劳动对象,使原来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得到广泛的应用。

4)科学技术还具有组合与管理的功能。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渗透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个要素之中。

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或工艺过程,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各类要素中去,从而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在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依赖,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其中物质生产对科学归根结底地决定作用,科学对物质生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技术是连接科学和生产的中间环节;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有科技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使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不言而喻,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

“知识经济”已经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包括社会科学给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

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解放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劳动者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比较低,就连一般的自然灾害也不能预测和防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

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党中央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又进一步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正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009年春季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

大量的感染人数,死亡病例曾引起极大的恐慌。

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从4月26日拿到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标准毒株,到5月5日对外宣布中国能在6小时内进行甲流确诊;到甲流疫苗的问世,也仅仅只用了87天的时间,这的确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是一个中国式的奇迹。

而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什么东西创造了这个奇迹?那是100多个实验室和200多个医疗机构组成我们国家的传染病防控的网络。

而在这些网络下面又有子网络。

这300多个机构下面,又带了一大片。

所以它能够快速传播下去。

这个巨大的科研网络对我国整个的疫苗的研发,对药品的研发都有了超前的部署,都有了应对的准备。

最终在201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

而中国由于在众多的医疗科研者有效的科研创新,积极应对,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科技离不开…以人为本‟四个字。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既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又是一个目标。

科技部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围绕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科技人才、包括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

然而目前中国科技人才面临一些问题,正在严重制约着科技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牛刀小试
2011年4月20日,以“科技、创新、未来”为主题的济宁市首届青少年科
技节在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拉开序幕。青少年参加此项活动有利于 (C )
①激发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②培养创新精神和动 手动脑能力 ③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落后的局面 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 面提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响 时代,全面开创 原子能和航空航 智能化,科技转
以社会化大生产 天时代,现代化 化为生产力的能
为基础的近代工 大生产普遍发展。力加强。提高了
业文明。
社会生产力和劳
动生产率。
蒸汽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是“加数效应” 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是”乘数效应“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是”幂数效应“
国际竞经争的实 质是以经济和科 技为基础的综合 国力的竞争
(1)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世界各国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 争力。
请举列说明 我国的科技现状
补充材料
材料一:刚刚装备解放军的歼10战机比美国部署在日本的 F---22战机相差整整一代。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企 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大型民航客机完全依靠进口,高端医 疗设备,半导体以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也 基本来自国外。 材料二:截至2010年,中国产品的增加值率只有日本的 3.7%,美国的4.3%,德国的5.56%。许多产品标注为中国 制造,但研发设计,关键部件和市场营销都在国外,只有 加工整,封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在中国。
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末来科技的发展,必将对人 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pt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pt

通过加密算法、防火墙等技 术手段,保障网络安全和数 据隐私。
云计算技术
社交媒体应用
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 存储、计算和分析的云端化, 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资源利 用率。
社交媒体应用是通讯领域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微信、 微博等社交平台,人们可以 方便地交流和分享信息。
04
科学技术对未来的影响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
促进技术转移
推动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应对全球性问题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疾病传播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古代科技
01 02
农业技术
古代人类在农业生产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技术突破,如轮作、灌溉、 施肥等,这些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奠定 了基础。
医学技术
古代医学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如中医的针 灸、草药、推拿等,这些技术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03
科技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 生产率,增加企业利润和经济效益。
创造就业机会
科技创新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创 造更多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提高生活水平
改善生活质量
01
科技产品和服务方便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
提升健康水平
02
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
命。
丰富文化生活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将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推动劳动力向更高技能领域转移。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安全和隐私挑战,需要加强相关法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 准的制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所以科学技术能推动社会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和标志!但是科学技术也是把双刃剑。

就我所学的专业土壤学来说,化肥的施用,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它对环境的污染也是巨大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饮食安全问题。

化肥在人们生产中的作用化肥的产生几千年以前,中国的农民们就认识到,他们可以用肥料来改善土壤,使农作物长得更加茂盛。

早期的农民们给耕地施用动物和人的粪便。

他们虽然知道这样做有用,但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直到1840年的一天,德国化学家尤斯托斯•李比希合成了第一批人工合成的无机化肥,从而使化肥得以量产,大规模的用于农业生产中。

化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化肥的出现和发展为农业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营养元素,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据F A O估计,发展中国家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约达55%,我国50%以上,现代农业生产水平是物质和技术投入水平的综合反映。

(李宇轩,)在中国化肥的施用,不仅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用占世界9%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25%的农产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张万民,)。

化肥提高农产品质量人类消耗热量(包括糖和脂肪的88%)、蛋白质的80%是由植物直接提供的,其余的由动物提供。

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动物性食品比例较低,因而作物产品(包括产量和质量)对满足人们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的贡献更大。

合理施肥能显著提高作物的产品质量,其中以适当增施氮肥对提高作物蛋白质及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作用更加突出。

化肥对品质物质增产的贡献表现在增加收获物产量和提高品质物质含量两个方面。

研究表明,在合理施肥条件下,氮肥可使小麦产量提高33.9%,可使粗蛋白、面筋含量分别提高32.9、30.9m g/k g,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有相应提高。

(王兴仁,)合理施用化肥对环境和土壤均是有利的合理施用化肥通过保护环境和培肥土壤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指人类在实践中掌握的对自然界和社会运动规律的认识和应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物质产品,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发展需要。

科学技术使生产更加高效、精确和可靠,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掌握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充分利用水资源、肥料和农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工业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减少了人力劳动的投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创造了新的产业和行业,也改造了传统产业和行业。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效益的领域转型,提高了整个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信息技术为例,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催生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等新的产业,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也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智能化改造,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对社会治理、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政府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资源和服务民众,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能和透明度。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文化传承和保护。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文化遗产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传播,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内涵。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和手段,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环保技术的研发应用,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目录 / CONTENTS
-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 杆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 两重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01
02
0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 邓小平1988年9月5日提出的 重要论断。四个现代化,关 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现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 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 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 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
XX XX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 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 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由于人们对科学技术认识不够全面,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土壤板结、产生太湖蓝藻现象, 更严重的使人们遭受核辐射等不同程度的伤害。"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 然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应努力做到:改变观念,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尊重 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 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等等
-
XXX
感谢各位观看
xxxxxxxxx
演讲人:XXX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极大的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 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近代以 来,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 生产力
• 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和
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是首要生产力。
• 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影响
和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的总和。即劳 动工具。
• 劳动对象: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
的一切物质资料
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 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 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 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 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 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 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 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 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 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 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 素。
• 设置实际期望
– 罗马不是一日可以建成的
• 跟踪您的目标
– 指导计划
• <此处显示 Intranet 网站文字> <此处显示超链接>
• <此处显示附加阅读材料> <此处显示超链接>
• 此幻灯片平台和相关资源: <此处显示超链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邓小平于1988年9月5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 萨克时的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论断。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早在1975年邓小平主持各条战线的整顿,指导起草《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时, 针对“文化大革命”中对经济和科技的破坏,就以马克思“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论述为 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邓小平复出,立即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 要能上去。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论点,并阐 述道:“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 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 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 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 向。” 1988年他在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 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继承 了马克思,又发展了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概括,是从当代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及 其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个事实中概括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发现自然界许多新
的有用物质,或者物质的许多新的有用属性,使劳动对象的范 围进一步扩大,劳动对象更加多样化。当代新的材料革命和生 物工程的兴起,使人类可以选择性能更好的、廉价的劳动对象, 这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 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 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 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 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 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 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 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 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 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 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 素。
学技术去武装全体劳动者,使全体劳动者从体力型、半智力型 向全智力型发展,劳动者才能真正适应现代化大生产。
• 劳动资料: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比那些只是
充当劳动对象容器的劳动资料(如管、桶、篮、罐等)更能显 示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而科技的发展则 是创造那些机械的劳动工具必须具备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兴国
人才强国
• 法国为首的 北约军队, 发起了代号 为“奥德赛 黎明”的对 利比亚的侵 略战争。
• 继而又引来 了英美等多 国的军事干 预。
2019年3月11日13 时46分(北京时间 13时46分)发生在 西太平洋国际海域 的里氏9.0级地震 3月30日上午,日 本受灾的12都道县 确认遇难人数 11232人,警方接 到家属报失踪人数 16361人,共计 27593人。
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 生产力
• 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和
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是首要生产力。
• 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影响
和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的总和。即劳 动工具。
• 劳动对象: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
的一切物质资料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三要素之间的关 系
• 劳动者: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要靠科学技术去武装。只有用科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 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 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 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 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 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 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 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 来看,更是如此。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 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 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 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 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 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 力学理论。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 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 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 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 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 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 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 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 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 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 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2019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 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 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指出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 力的决定因素,强调迎接当今世界科学 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的 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成长在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多生产力的巨 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补充)
2019年7月1日,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 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补充)
2019年1月9日,胡锦涛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 步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邓小平于1988年9月5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 胡萨克时的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论断。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早在1975年邓小平主持各条战线的整顿,指导起草《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时, 针对“文化大革命”中对经济和科技的破坏,就以马克思“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论述为 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邓小平复出,立即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 要能上去。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论点,并阐 述道:“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 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 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 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 向。” 1988年他在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 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继承 了马克思,又发展了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概括,是从当代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及 其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个事实中概括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 中的作用的
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提出要学习先进的 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1956年初,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1958年,毛泽东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并要求把党的工作重点防 盗技术革命上来。(但由于“左”的思想的发展,中断了这一进程。补 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