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 说课稿(2

合集下载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说课稿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说课稿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说课稿武山县城关镇第四小学赵斌斌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慈母情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作家梁晓声的名作。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顾同事的劝说,毫不犹豫地拿钱给“我”买课外书的故事,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舐犊情深”,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经验,而且前面已经学习的一篇有关父爱的精读课,对于这篇略读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但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裕,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了解,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是难点。

本文是略读课,但篇幅较长,我事先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能初步抓住人物描写的重点语句,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课文内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感受“慈母情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鼻子一酸”的经历。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感受“慈母情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慈母情深》教学说课稿

《慈母情深》教学说课稿

《慈母情深》教学说课稿《慈母情深》教学说课稿1敬重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大家好!上午我上了一节粗陋的《慈母情深》,盼望能给各位行家例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真诚地感谢您提出珍贵的改良意见。

下面是我对这篇课文教学的说课内容。

一、说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弘扬阅读教学的人文精神,注意情感体验。

其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我从“情感”个字动身,充分表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实现文本、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感悟母爱的肤浅和宏大,唤起学生喜爱母亲的情感。

二、说教材母爱是最无私、肤浅与宏大的,她是人性中最温馨、最光芒的一面,作为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母爱她经常消失在文人雅士的诗词駢赋里。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正是站在一个贫困、辛苦的一般母亲的角度,从不顾同事的劝阻给钱给儿子买闲书这件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表现出无私、肤浅的母爱,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学习这篇课文,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母爱的宏大。

在此根底上,我结合课文内容和新课标的理念要求,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熟悉3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体会平凡母亲的宏大,母爱的肤浅,唤起学生喜爱母亲的情感。

三、说教法、教学过程《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我遵循了略读课文“详中有略,略中有精”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2、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3、品读语言,感受母爱。

4、联系实际,感悟母爱。

5、升华情感,歌颂母爱。

6、课后作业,回报母亲。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目标有一个很明确的熟悉,削减很多细枝末节给学生造成精力松散,我实行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导入方式,从上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直接过渡到一个平凡母亲的爱——《慈母情深》这一课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阅读课文的教学,首先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对所学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这一篇课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又要求“长文短教”,怎样在初读后让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呢?我设计了以重点词语的填写和朗读,让学生想象画面的教学环节。

慈母情深说课稿(精选7篇)

慈母情深说课稿(精选7篇)

慈母情深说课稿(精选7篇)慈母情深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慈母情深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慈母情深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特点《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以“感受亲情”为人文主题,以“有感情的朗读和琢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

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文本,边读边悟,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做好理解和品味赏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我紧扣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导入,揭示课题“孩子们,在上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们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迸发出父爱巨大的力量,作者是如何表现父爱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世界,用同样的方法,感悟母爱的力量。

《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正文:《慈母情深》说课稿《慈母情深》说课稿15篇《慈母情深》说课稿1一、说教材《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亲情小说《母亲》。

作家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首先勾勒了“我”――一个贫寒家庭的孩子对于书的渴望,继而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向母亲要钱的过程,最后则平中见奇――用母亲给我的钱为母亲买水果罐头,行文之中透露出一股朴素而又浓烈的“母子情”。

作家对母亲的描写并没有浓笔重彩,只是抓住母亲的形:极其瘦弱的脊背,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龟裂的手指;抓住了母亲的行: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抓住了母亲的情: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母亲的形象就诉诸于作家笔端――那是个瘦小羸弱,为生计疲于奔命的母亲,但她在坚守着家庭的温暖,坚守着对儿女的希望。

这是多么博大而深沉、朴素而崇高的母爱!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性的最美光辉。

尤其像“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些句子字字见情,如黄钟大吕震撼心灵。

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单元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父母之爱。

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体会人物的情与爱;难点则是如何引领孩子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

基于上述考虑,针对本文是略读课文的这一特点,结合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我把本课的目标设定为:1、掌握文中三个生字,区别多音字“龟”的读音,理解“失魂落魄”等词的意思。

2、能深入文本,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通过品析人物的言行,感受母亲的辛劳,进而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及对儿女希望的坚守,同时也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尊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一些重点句段要多次诵读,感受作者谴词运句方面的精妙。

二、设计理念以“情”为经,以“言”为纬,紧扣语言,入情、悟情、抒情、融情,让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和谐共振中诠释“慈母情深”,建构“有意义的课堂”。

《慈母情深》说课稿(2)

《慈母情深》说课稿(2)

《慈母情深》讲课稿一、教材剖析《慈母情深》是有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述了母亲在极其困难的生活条件下,节衣缩食,支持和鼓舞“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尊敬之情。

课文篇幅较长,共有35 小节。

1-3 节,交代了少年时的“我”因为家庭经济窘迫,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潦倒。

4-28节,写了“我”到达母亲工作的地方,问母亲要钱买书,也是平生第一次目击了母亲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辛苦劳累地挣钱,“我”的心为之揪紧了。

29-35 节,写了“我”不忍心拿母亲的血汗钱买书,而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母亲数落了“我”后,又为“我”凑钱买书。

《青年近卫军》就是这样来的,它是“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包括着慈母深情,也成为“我”此后踏入文学殿堂的动力。

本文是新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单元教课目的是学会品尝作品的语言,领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批文以入情”。

《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怀为主,字里行间表露出浓浓的亲情。

此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感情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读一读,品一品。

镜头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小的人,脊背曲折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此中的“极其瘦小”、“脊背曲折”、“头凑近”将一位蒙受生活重任,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呼之欲出。

镜头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倦的眼睛惊讶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倒装的排比句式重申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她疲倦、劳累。

母亲惊讶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惊讶地望着母亲,假如“我”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或许永久不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

镜头三:“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马上又曲折了背,马上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马上又堕入了繁忙”四个“马上”写出了母亲抓紧工作,不辞辛勤。

作家用朴素的语言抒写人间真情,三个镜头是课文的要点,只有经过认真品尝、朗诵,方能领会作家笔下贱淌着的诚挚感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第二课时说课稿《慈母情深》说课稿(第二课时)本节课说课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课《慈母情深》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这篇课文是原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而现在被编在了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在新教材中,它除了让我们感受到“舐犊情深”这一人文主题外,还需要我们落实“抓住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去感受蕴含在其中的感情”这一语文要素。

在《慈母情深》这一课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细读、细品。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渥,往往忽略了对生活场景、细节的关注和感动,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活动内容和学情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感受“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其中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能结合具体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感受‘慈母情深’”作为教学重点,把“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语文教学应注重“以生为本”。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指导点拨等方法,放手让学生阅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3.通过对比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体会聚焦细微之处表达爱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说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说教学难点:理解《慈母情深》和《背影》中“我”的情感。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去看看他是如何表达爱的。

板书课题,板书“爱”。

2.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

当知道我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塞给我,立刻又限入了忙碌。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和“鼻子一酸”。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让学生对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了初步了解,以问题“鼻子一酸”的感觉开启学习的过程,让整节课线索更加清晰。

二、体会慈母情深作者究竟看到了什么,鼻子一酸,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请在有关的句子底下画上波浪线。

生自由读。

交流: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说说你为什么找到这句话?生说明原因。

板书:环境(2)理解“震耳欲聋”。

(反复引读)你们听(播放音频)这仅仅是一台缝纫机的声音,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可想而知,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小结:梁晓声就说这几句话都要喊出来,而母亲的工作环境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整整十来个年头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向母亲要钱的他怎能不鼻子一酸?过渡:仅仅如此吗?还有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第1篇】《慈母情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母亲》,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着力要表现的是母亲工作的辛苦,赚钱的艰难和为子女、为家庭毫无怨言地付出全部。

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尤其是课文中三处细节描写,三个镜头,既是丰盈学生心灵,使学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的铺垫,进而理解文章立意;又是丰富学生语言表达,使学生初步理解和习得文本语言表达方式的铺垫,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使用这些规律性的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

这是本文文本的教学价值所在,也是编者的编写意图所在。

二、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情,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主题是“父母之爱”,单元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父母之爱。

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体会人物的情与爱;难点则是引领孩子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

三、教法学法1、教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文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所以我主要采用情景创设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代悟性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本课是略读课文,利用教材这个载体,将运用在前面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母情深》说课稿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是作家梁晓声的名作。

是原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而现在被编在了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在新教材中,它除了让我们感受到“慈母情深”外,还需要我们能够抓住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去感受蕴含在期中的感情。

课文为读者展现的是母亲在家庭极端贫困、生活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对孩子读书的大力支持,体现了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三个课时,今天我要讲授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有四个:
1 .会认“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

理解“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表达效果。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

同时抓住重点句子,紧扣重点词语,感受“慈母情深”。

四、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
效率,根据高段精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指导点拨等教法,放手让
学生自主阅读。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我的教学流程为: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先从一首家喻户晓的歌咏母爱的古诗《游子吟》开始,引发学
生的共鸣。

到2008年汶川地震中,那令人震撼的母爱的画面……将
学生带入情境中去,为接下来课文的学习垫下感情基础。

第二环节:课文回顾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描写了哪两个场景?
本环节从整体上回顾课文,让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有简要的回顾。

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景?为本节课的学习构建起整体框架。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体会情深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
的感情,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本环节中,通过对场景中的细节
描写,感受母亲挣钱的不易。

体会母亲虽然挣钱不易,但给我钱买
书时却毫不犹豫。

让学生对重点场景、细节进行反复朗读。

来引导
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从中受到感染,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本环节通过填空的形式,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了解掌握的更系统更全面。

第五节:拓展延伸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的生活中其实也处处隐藏着亲人、老师、朋友对我们的爱,自己是在爱的氛围中幸福的生活着,只是平时可能缺少对生活的的观察与思考。

于此同时鼓励学生动笔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最终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最高层次“表达”。

也为第三节课感受作者的“孝”埋下伏笔。

“慈母情深”深的不仅是母亲对作者的情感,还有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与爱!为下节课的小练笔打基础。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1.把你生活中鼻子一酸的经历写下来,改一改。

读给妈妈听。

2.推荐阅读梁晓声的《母亲》。

完成小练笔的同时,希望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同时进一步了解梁晓声笔下的母亲形象,于是推荐学生阅读《母亲》。

六、说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副板书:
联系上下
这个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紧扣本单元主题与本课学习要点。

说到板书设计,就意味着说课结束了,以下环节可要可不要
七、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的基调是深沉的,情感是浓郁的。

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握内容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并通过练笔,来表达这种情感。

期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