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高血压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_高血压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

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
基因 4.Adducin α亚单位基因
EH的相关基因研究
1、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 2、肾上腺素受体(AR基因) 3、G蛋白β3亚单位(GNB3)基因 4、Adducin α亚单位基因
1.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 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定位于1q42-43。研究表明,
过度表达该基因的转基因小鼠血浆血管紧张素原 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并诱发高血压,而敲 除该基因则出现低血压。1992年,有学者最先报 道该基因与EH相连锁。此后他们对该基因的15处 变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位于第2外显子的两处 突变(M235T和T174M)的检出率在白人EH组高于对 照组,其中M235T与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相关, 并与该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启动子的-6bp(G-6A) 突变呈连锁不平衡。迄今已有不同人群的多篇报 道显示该基因与EH相连锁或相关,因此该基因被 认为最有可能成为EH的相关基因。但目前仍有不 一致的研究报道。在中国汉族EH研究中亦为阴性 结果。该基因在EH发病中起多大作用尚需进一步 证实。
四、EH 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应 用, 其遗传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 一) EH 是 “基因--基因”与“基因--环境” 相互作用 的产物
( 二) EH 遗传机制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 (一)EH是“基因--基因”与“基因--环境” 相互作用的产物
人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定位于12p13。 研究显示,EH患者该基因的T825等位基因 频率明显增高,且与EH的左心室肥厚程度 有关。 虽然有一些不一致的报道,但目前认为 GNB3基因突变可以解释一部分EH的发病。
4.Adducin α亚单位基因
多项研究中均发现该基因Gly4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rp多态 性与EH相关,且影响肾排钠功能。但对不 同人群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抗高血压药物遗传学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遗传学研究进展

【 e od A tye ese gn ;G nts ee;Pl o h m K y r】 w nhprni et eec;Gns o m r i i t va s i y ps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 set lh pr n 化的影响 占所有影响 因素的 3 % 一5 %。 体对抗高血压药物 反应 的遗传基础 ,使 临 esni ye e — a t 0 0 s n H)是我 国最 常 见 的慢 性 疾 病 之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 划 的顺 利完 成 ,对 E 床 医生可 以根据患者 的遗传 背景来选择合 i ,E o H 目前临床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的个体 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有了更深 的认 识 ,国内 适 的药物和合理的剂量 。 反应差异较大 ,因此人们希望通过研究抗 外研究者已证 实基 因与高血压之 间存 在相 2 抗高血压 药物 遗传学临床试验 高血压药物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实现临 关性 ,并 发现了多个 E H候选 基因 ,如水 2 1 利尿剂 利尿 剂是抗 高血压 的一线 . 床个体化用药。近年来 ,由于人类基因组 盐代谢 相关基 因 ,肾素 一 血管 紧张素 系统 药 ,可有效 降低 E 患 者 的 血压 及 病 死 H
G n t ee rh P o rs o niy etn i gns Z A i— y n JA io H A G J n D p r e to e ei R sac r ges fA t p r s e A et H N Y c h e v ag,ING X a , U N u . eat n f m G r tc, epeS o i l Ja guP oic , aj g20 2 ,hn ei r sP o l s t in s rvneN n n 10 9 C ia ai H p a o f i

遗传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遗传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遗传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遗传物质的传递、变异、表达和继承规律等。

遗传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是直到19世纪末才得到了明确的定义和系统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遗传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也不断扩展和加深。

一、遗传学研究的历史1. 古希腊的遗传观念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对生物形态和性状的遗传现象进行探讨。

例如,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种子论”,认为生物的形态和性状由父亲和母亲的遗传物质共同决定。

2.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19世纪末,奥地利的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基本规律。

他提出了遗传物质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3. 遗传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遗传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也不断扩展和加深。

例如,20世纪初发现了染色体和基因,提出了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等概念;后来又出现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新技术和新领域,更加深入地研究了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和调控等问题。

二、遗传学研究的现状现代遗传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生物形态、生理、行为、繁殖等各个方面。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遗传学研究的现状。

1. 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物质分子结构、功能和调控等问题的学科。

分子遗传学的核心在于研究基因结构和表达,例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解答许多生物学问题,也为临床医学和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 人类遗传学人类遗传学是研究人类基因组、遗传性状和人类疾病遗传机制等问题的学科。

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对医学、生物学等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对诊断和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动植物遗传学动植物遗传学是研究动植物遗传物质的传递、变异和表达等问题的学科。

动植物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动植物的遗传机制,也可以为养殖、种植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高血压病患者的遗传与表观遗传学研究

高血压病患者的遗传与表观遗传学研究

高血压病患者的遗传与表观遗传学研究高血压病是目前世界上一大常见慢性病之一,其危害性难以忽视。

通过对高血压病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高血压病的发生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此之外,表观遗传学也在近些年来成为了高血压病研究的热点,成为了研究高血压病的新角度。

一、遗传学在高血压病研究中的重要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人体的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家们对高血压病的研究显示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受到了多个基因的共同影响。

其中,一些影响血管张力和容量调节的基因是影响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遗传因素。

同时,高血压病还与人体的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环境因素包括了饮食、生活习惯、社会经济地位等等。

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最终影响血压调节,进而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高血压病的遗传学研究已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因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例如,研究表明,人类内皮素1(endothelin-1)和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等因子可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而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表观遗传学在高血压病研究中的前景近些年来,表观遗传学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的研究中。

表观遗传学指的是非遗传性的基因表达和功能调控机制。

研究表明,人类内部环境的变化,包括食物、药物、环境压力等等,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基因表达和功能,从而调节体内多种功能,包括心血管功能。

具体来说,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涉及到多个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调控变化。

表观遗传学研究正是探究这些变化的新方法之一。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DNA甲基化(嘌呤醇甲基化)水平普遍偏高,而这一表观遗传学变化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

同时,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深入探究高血压病的病理过程和分子机制。

例如,研究表明在高血压病的发生中,非编码RNA(ncRNA)和长非编码RNA(lncRNA)的调控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实际应用前景与方向高血压病的病理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到多个基因和非遗传性机制的调控。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H型高血压是指高血压患者血压呈现出变异性和不稳定性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血压剧烈波动,常常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

与其他类型的高血压不同的是,H 型高血压不受常规降压药物的控制,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关于H型高血压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一些学者通过对大量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发现了H型高血压的一些特点。

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外界刺激有关,例如情绪波动、饮食结构的改变等。

H型高血压与神经系统的失调有关,可以通过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一些研究还发现,H型高血压患者血液中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水平异常,这些物质可能参与了H型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新兴学科的进展为H型高血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一些研究发现,H型高血压与基因的突变有关,这些突变可能导致H型高血压相关基因的功能改变,从而影响患者的血压调节能力。

这些研究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治疗方面,H型高血压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降压药物来控制患者的血压。

由于H型高血压的特殊性,常规的降压药物在H型高血压的治疗中效果不佳。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些学者通过对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具有神经调节功能的新药物在H型高血压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心理疏导、针灸等,也被应用于H 型高血压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H型高血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的研究重点可能是进一步明确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并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H型高血压的治疗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姓名:张西南指导老师:学号:201003021专业:药学班级:2010级药学(3)班实习单位:完成日期:2014 年 5 月 1 日目录1 前言 (5)2 高血压的研究历史 (6)3 高血压药物的现状 (7)3.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7)3.2 Ca2+通道阻滞剂 (7)3.3 利尿药 (8)3.4 交感神经抑制药 (8)3.5 血管扩张药 (9)3.5.1 直接扩血管药 (9)3.5.2 钾通道开放药 (9)4 高血压的治疗趋势 (10)5 总结 (11)参考文献 (12)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在高血压百年的认识过程中,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

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研究进展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in one hundred, suffered high blood pressure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limited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but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gether, genetic syndrome, can be call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for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drug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hypertension;anti hypertensive drugs;application status;research progress1 前言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将引发人体多个靶器官损伤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外周血管病以及肾脏损害,其危害更甚于高血压病本身,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治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的关键。

高原地区藏族人群高血压病的研究近况

高原地区藏族人群高血压病的研究近况

高原地区藏族人群高血压病的研究近况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导致的病死率占全球病死率的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高血压的发病率具有地域差异,高原地区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沿海高于内地。

对西藏患者外出就诊疾病谱的调查发现,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构成了西藏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通过检索近十年对高原地区藏族高血压的研究报道,对高原地区藏族高血压的主要特点和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标签:高原藏族;高血压;研究进展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因素,全球病死率的1/3都归因于高血压。

在高原藏族地区,由于长期处于低氧环境,机体会发生红细胞增多、血管数量和血容量增加以及血管收缩增强等适应性改变,而这些被认为是高原藏族人群更容易罹患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目前数据显示,高原地区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而高原藏族患者的高血压也具有不同于平原汉族高血压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率,知晓率,控制率,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等方面。

1.高原藏族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目前在高原地区藏族世居人群的研究中报道的高血压发病率为23%-56%[1],总体来说高原地区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但仍有地区差异。

而高原地区藏族世居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明显低于平原汉族地区。

综合所有对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的报道结果,西藏拉萨市居民对高血压具有最高的知晓率(70%),治疗率(59%)和控制率(31.8%)[2],而西藏羊八井镇(海拔4300m)居民则具有最低的知晓率(19%),治疗率(2.6%)和控制率(<0.3%)[3]。

农村地区显示出比城市地区更低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这可能与医疗卫生条件和健康教育水平有关。

2.高原藏族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据统计,世居藏族居民的平均寿命为67岁,比内陆地区平均少8岁。

虽然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条件可能对缩短的平均寿命有一定影响,但是目前研究尚不能确定影响高原藏族居民寿命的主要因素。

分子遗传学中复杂遗传现象的研究

分子遗传学中复杂遗传现象的研究

分子遗传学中复杂遗传现象的研究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复杂遗传现象。

在传统遗传学中,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但随着研究水平的提高,我们发现存在许多更加复杂的遗传现象。

一、复杂疾病的遗传复杂疾病是指不同基因之间互相作用导致的遗传疾病。

这些疾病的遗传方式和单基因遗传疾病有很大不同,而且往往更加难以研究。

尤其是对于不同人群之间的遗传差异,更加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复杂疾病的遗传机制包括多基因遗传、环境因素和基因与环境的互作。

多基因遗传是复杂疾病遗传的主要机制,其基因频率分布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复杂疾病的发生。

基因和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则进一步影响了复杂疾病的预测和防治。

二、基因多态性和复杂性基因多态性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基因类型的不同。

不同的基因型会影响个体的药物代谢、免疫反应和身体特征等。

因此,在药物研究和疾病防治中,基因多态性非常重要。

然而,基因多态性也使得复杂疾病的遗传更加复杂。

由于基因多态性,不同基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变得复杂起来。

此外,基因多态性还可以使一些疾病的遗传更加复杂,比如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三、表观遗传学的意义表观遗传学是指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遗传“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在个体生命周期中发生,也可以被传递给下一代。

表观遗传学是复杂遗传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复杂遗传现象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基因组中的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遗传修饰,我们可以了解某些遗传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而对复杂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更好的调控。

总的来说,复杂遗传现象已经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通过对复杂性疾病的研究,我们可以不断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园地·
高血压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
宋卫华,惠汝太
关键词高血压;基因
高血压的家族聚集性间接证明了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由家系研究从而引发了高血压遗传学的研究。

而遗传高血压动物模型的成功更进一步支持遗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依据目前国内外研究资料,公认高血压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遗传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占20% 55%[1]。

1单基因高血压
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是由某个基因突变造成的,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又称孟德尔型高血压。

目前明确为单基因高血压的至少有6种:糖皮质激素可治疗性醛固酮增多症(GRA)、Liddle氏综合征、类盐皮质激素增多征(AME)、盐皮质激素受体活性突变(MR mu-tations)、Gordon’s综合征(也称为假性低醛固酮血症Ⅱ型)、高血压伴短指畸形(也称Bilginturan综合征)。

单基因高血压较为少见,通过基因突变筛查可做出准确的基因诊断,指导治疗。

但是对单基因高血压致病基因的研究,拓新了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理和防治的认识,使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到肾脏离子通道基因水平,同时也为依据基因变异不同(基因诊断)个体化抗高血压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2原发性高血压易感基因
原发性高血压是复杂的多基因疾病。

基因研究已经表明不同人群间有多个共同的高血压相关基因定位区域,即人类血压相关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BP-QTLs)。

目前正在对定位于这些区域的基因功能以及影响血压变异的功能变异位点进行研究。

近年发展的全基因组扫描技术使人们认识到,多个高血压致病基因可能位于传统血压调节通路内外。

个体间血压差异约30%是遗传变异造成的,而70%由环境因素及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造成的。

目前关于原发高血压相关的易感基因的研究现状:1号染色体位于1p36.1的ECE1基因以及1q42-q43的AGT基因是人类血压调节的候选基因[2]。

2号染色体2p25-p24是原发高血压的易感位点[3]。

3号染色体位于3q21-q25的AGTR1A基因以及3p14.1-q12.3是与原发高血压相关。

4号染色体位于4p16.3的ADD1基因与盐敏感性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7号染色体位于7q22.1的CYP3A5基因与盐敏感性原发性高血压相关;位于7q36的NOS3基因与妊娠高血压相关。

11号染色体研究提示位于11q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与血压的调节相关[4]。

12号染色体位于12p13的GNB3基因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5]。

17号染色体位于17cen-q11的NOS2A基因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6]。

18号染色体位于18q21的MEX3C基因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7]。

20号染色体位于20q13的PTGIS基因是人类血压调节的候选基因[8]。

3继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继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比如: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病(PPNAD),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和嗜铬细胞瘤。

这些都是少见病,嗜铬细胞瘤只占新发高血压的0.1%。

但在难治性高血压和反复看病的高血压人群中,这些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假性嗜铬细胞瘤一种新的继发性高血压,特征是发作性和不稳定性血压升高。

目前已能成功对单基因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进行基因检测,清楚的表明基因研究的进展已有助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另外,家系筛选和基因筛查正逐渐成为新的临床手段。

继发性高血压的遗传研究进展令人鼓舞,有希望将分子生物学和标准临床诊断整合在一起。

4参考文献
[1]Jeanemaitre X,Gimenez-Roqueplo A,Disse-Nicodeme S,et al.Em-ery and rimoi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genetics e-dition
principles of medical genetics,5th ed.philadelphia:Churchill Liying-
ston Elsevier,2007,283-330.
[2]Caulfield M,Lavender P,Farrall M,et al.Linkage of the angio-tensinogen gene to essential hypertension.N Engl J Med,1994,330:
1629-1633.
[3]Angius A,Petretto E,Maestrale GB,et al.A new essential hyper-tension susceptibility locus on chromosome2p24-p25,detected by
genomewide search.Am J Hum Genet,2002,71:893-905.
[4]Rutherford S,Cai G,Lopez-Alvarenga JC,et al.A chromosome11q quantitative-trait locus influences change of blood-pressure measure-
ments over time in Mexican Americans of the San Antonio Family
Heart Study.Am J Hum Genet,2007,81:744-755.
[5]Siffert W,Rosskopf D,Siffert G,et al.Association of a human G-protein beta-3subunit variant with hypertension.Nat Genet,1998,18:45-48.
[6]Rutherford S,Johnson MP,Curtain RP,et al.Chromosome17and the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in human essential hyperten-
sion.Hum Genet,2001,109:408-415.
[7]Guzman B,Cormand B,Ribases M,et al.Implication of chromosome 18in hypertension by sibling pair and association analyses:putative in-
volvement of the RKHD2gene.Hypertension,2006,48:883-891.[8]Nakayama T,Soma M,Watanabe Y,et al.Splicing mutation of the prostacyclin synthase gene in a family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2,297:1135-1139.
(收稿日期:2012-02-07)
(编辑:常文静)
551
中国循环杂志2012年4月第27卷第2期(总第174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April,2012,Vol.27No.2(Serial No.174)
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作者简介:宋卫华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血压临床与基础研究Email:songweihua926@ 通讯作者:惠汝太hurutai@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3614(2012)02-0155-01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2.02.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