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现代化中的思考
浅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政治文化在当今政治体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中国这样一个历经千年,源远流长,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以其独特的形成过程与特点,影响着中国古代乃至当代政治体系的运作。
应清楚地认识到,古代传统的政治文化也有其两面性,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扬弃,使之与当代的世纪情况相契合,促使我国政治文化现代化,也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政治文化;历史样态;价值一、政治文化的内涵(一)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在国内外政治学界受到重视,但是,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定义存在明显的差别。
1.国内学者的定义(1)政治文化应包含三个层次。
政治文化在国内的一些学者看来政治文化应该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心理和政治制度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在20世纪80年代,朱日耀认为传统政治文化有三个层次:第一,支配和规范人的政治行为的政治思想,这是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精华部分;第二,在社会政治运行过程中起着潜在作用的社会政治心理;第三,传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方式。
①(2)政治文化包含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
与第一类观点不同,一些学者主张只有政治思想与政治心理两个层次的内容包含在政治文化之中。
这些学者认为政治文化的概念特指观念的政治文化,与政治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是政治和文化的简单组合。
(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内涵在封建社会中长久以来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包括从一个中心点(君主)出发的单项辐射型的政治意识形态;天、君、国、家合而为一体的政治认识;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之上的政治评价模式;丧失主体性的政治依附情感;小康、大同的千年政治思想;名教精神的政治思维内核,等等。
②对于传统的中国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是透视其内涵的窗口,传统的政治心理、政治体制都可以从政治思想中体现出来,要想全面的透析中国政治文化,就离不开古代的政治思想。
近现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变革的历史反思

近现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变革的历史反思
近现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这些变革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和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清朝末期,近代中国的开端,中国政治文化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清朝的统治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威胁,传统的政治文化和思想观念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在此时,诸如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等政治运动的出现,标志着传统政治文化的变革已经开始。
其次,在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运动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修改。
共产主义运动推行了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取消了传统的封建经济和私有制,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治文化再次面临了变革。
中国开始逐渐接纳西方先进的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并不断对传统的政治文化进行调整。
中国政府逐渐取消了许多传统的计划经济措施,转向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中国政府逐渐推动民主制度建设和社会自由主义,这也可以看作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变革。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政治文化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传统的政治文化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在当今世界,中国政治文化正在面临新一轮的变革和修正,希望这些变革能够带来更好的发展和成果。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影
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深深影响了我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中最
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中国传统思想中“仁”的概念。
仁者爱人、合群、仁者乐山乐水、仁者同物,传承至今。
这种思想推动着现代中国政府
的关注和关爱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和谐的举措和政策制定,使得我国
政治文化不单纯面向自我,也体现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关怀。
此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还倡导了“中庸之道”的思想。
这一思
想强调的是平衡和中间立场的重要性。
国家治理的实践中,这种思想
使得我国在面对国际事务中,不会轻易偏狭。
同时,这也能够使得我
们在国内政治斗争中能够更好地保持稳定和协调,使得政治生态更加
健康。
总之,在我国的现代政治发展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让我们的政治文化更有特色和独特的优势,也让我们在国际和国内政
治舞台上更具有个性和优势。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是指几千年来,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历史上,形成的一系列经典政治思想,包括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秦汉时期的:礼法学说、法家术语、玄学与后世的儒家宗教思想等各种思想流派。
由于历史发展和民族文化变化等原因,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天下为公”为宗旨的政权改革,对传统的封建体制提出了新的改造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从而取得了有效的社会发展。
但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有的经典政治思想缺乏现实的灵活性,其中的某些理念容易导致社会不平等。
此外,一些经典政治思想还会导致台阶精英主义,进而影响官位进入。
因此,为了能够及时调整传统政治思想,在当今社会实现丰富互利的社会发展,我们必须深入反思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探索其中的积极方面与潜在的威胁,及时调整和完善中国政治思想,把传统政治思想转化为更与时俱进、对社会有利的思维形式。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摘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但受其自身延续性的影响,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促进传统政治文化的良性发展,本文从介绍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转型的途径三个方面入手,争取为促进其自身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政治文化;存在问题;转型途径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概述(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涵其实在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界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观点。
以时间来界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是“过去时”。
刘泽华、葛荃等人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传统的政治系统相对,即中国古代君主政治赖以生成、运转的文化条件和背景。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已经消失,必须通过史料分析来展现历史人的政治心理、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而现代政治文化研究的主体是现实的人”。
他们强调“在研究传统政治文化问题是不能简单引用现代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必须根据对象特点进行改造和创新,才能对该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现在时”。
朱日耀认为:“政治文化应该含有与政治相关的各个层次的文化,其中主要是支配和规范人的政治行为的政治思想,代表社会政治运行过程中起着潜在作用的社会政治心理”。
总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中国所特有的、在过去产生、经过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至今仍在政治生活中活着的东西,是相对稳定地积淀在中国民众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是中国政治系统和政治运用层面的依托[1]。
由于中国所特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环境和地理条件等因素,使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表现出了所独有的特征。
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1、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中国古代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所决定,宗教神权始终不发达,在古代文明的初期,没有经历过神权国家阶段,进入中世纪以后,也没有出现像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基督教神权统治,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以神权为本的文化很不发达。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摘要: 伴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 当代的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在不懈努力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研究并认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我们构建先进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支配政治行为。
我们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客观地评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文化。
关键词: 传统政治文化道德伦常儒家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
政治文化是一种主观意识领域, 政治文化必然与社会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和价值有关, 具体讲, 则包括社会政治意识、民族气质、民族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概念、政治设想、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
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在历史上延续不断的传承, 离不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牢固支撑。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这批判的一面, 但同样也有应该坚持与传承学习的一面。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一)、重民的民本思想1.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先秦时期周武王伐纣时提出‘敬天保民’的口号。
管仲提出富以养民是治国为政者的首要任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王提出‘无民孰战, 无民孰农’的口号。
从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到唐朝魏征的载舟覆舟及唐太宗有感于君主的地位依赖于国家的存亡, 国家的盛衰系与民众的苦乐。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思想都体现了: ‘人心向背’是统治者政权存亡的基础。
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想取得长久的政治稳定, 一定要考虑到百姓的利益, 让人民休养生息。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历史上重民的君主, 其统治的时间内都是政治稳定, 社会繁荣的。
2、重民不是民主。
古代所倡导的重民与当代所说的民主是有所区别的, 重民只是强调君主重视百姓的疾苦, 只需要人民俯首帖耳。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探析

发, 从现成的条条框框出发去考虑思考现实问题。也凸现了马克思观 察问题 的视角是 日常的生活与现实社会 ,而不是什么虚假 的错误的 意识与原则 . 目的是把人们从迷乱的生活中引导出来 , 要通 过现象看 透事物的本质 。 因为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 出来 , 就算我 们看出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存在 ,也不能消解社会生活现实 中存在 的矛盾与问题 , 对于我们面对的各种问题与矛盾 , 都要灵活实际的运 用马克思意识形态论的方法 , 观点 , 随时随地提高我们 的审美辨别能 力 ,对作用。
参考文献: 1 .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卷 人民出版社 17 2 92 2 马克思和恩格斯 《 .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 卷 人 民出版社 《 3
1 60 9
3 . 马克思《 神圣家族》马克思 恩 《 格斯全集》 卷 人民出版社 15 2 97
随着我 国现代化建设 的深入 ,文化现 象已经引起 人们越来越多 的关注,人们对于文化现象的深层探究 也越来越热烈作 为社会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化 . 因其与政治现代化的密切关联 , 逐渐 成为人们关注和研 究的热点政治文化作为社会政 治体 系当中最深层
最稳定的部分 ,是一个国家实现政 治现代化的重要 内在 因素我国要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符合现 代精神和中国国情 特点的新型政 治文化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 必须对传统政 治文 化进行正确的反思 。 在结合当代 中国实际的基础 上, 吸收人类政 治文
明的一切 优秀成果 . 实现政治文化 由传统向现代 的转变 , 塑造我国新 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 小农经 济本身缺乏社 会的凝聚力 ,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体是以封建社 会中长期形成的 ,儒家思想
浅析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

浅析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模式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即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中国民众在不同时代的各种政治活动中产生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形成的反映客观政治过程的观念意识,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其所包容的各种政治态度、政治认同、政治共识、政治理想、政治作风和政治价值观等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同和遵循。
但在实际上,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的政治文化一直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主体,至今仍有着深厚的影响.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有“人治”思想“德治”思想、君主本位思想和权力本位思想。
1,“人治”、“德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主流是“人治”和“德治”为主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大力倡导贵族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他们认为政治的好坏主要取决与统治者,这就造就了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最高愿望就是盼望出现好皇帝、清官。
而且这种情节在中国民众的心中积淀很深,它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只能作为统治的辅助手段而不具备现代法治的原因。
2,君主本位即王权本位思想王权主义的主要内涵是王权至上和王权崇拜,王权主义作为传统政治文化价值系统的核心,决定着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质,制约着其他价值构成,并通过多种社会化渠道,对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选择施以强烈的影响。
所谓王权主义,其具体内容有:君主能参天地,是调节人与自然的中枢,君主体现着自然与社会的必然性,把握着必然之理,君主是政治治乱的枢机和决定力量,君主拥有全国一切的最高所有权,君主是认识的最高裁决者。
君主专制在中国源远流长,它的特点集中表现为集权制,国家权力为君主所有,由君主总揽国家立法、司法、行政、军事等大权,君主对臣下和民众享有生杀予夺得权力,伴随着政治专制体制,必然以言代行、权大于法,君主专制下的权利结构也决定了人们的相互关系,唯上、崇上意识的突出,形成了“官贵民轻”现象,培植了等级森严的官本位制和特权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现代化中的思考
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生存环境中形成各具特色和风格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从而哺育、积淀为一个民族特色的文化类型,经时代的洗礼,生生不息地延续和传递成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四大文化系统:中华传统文化、西欧文化、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文化。
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正是这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怎样一种文化呢?所谓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其主体是以封建社会中长期形成的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的政治文化。
可见,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同样是建立在儒学的基础之上,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因此,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围绕其展开。
“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准则,是一种个体人格所能到达的最高境界和全面修养的标志,是人类崇高的社会境界;“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即以血缘为根基,以等级为特征的统治体系,由此结合成主张以道德规范实现政治统治,把政治关系归结为个人道德修养,主张内省吾心,教化以正风,实现政治与道德人伦的一体化。
因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以“仁”“礼”结合为主体的伦理政治观为核心内容,可以说是其本质特征。
观之现今社会,中国虽说是一个发展中的法治社会,但是“法外乎人情”,法律在实际运行当中总是会受到具体人事的影响,这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以德治国”息息相关。
与刑政相比,传统政治更注重的是一种道德感化,以显其“仁”来笼络民心。
不可否认,注重道德教化与法制相比更具人性化,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
但是,缺少了法律准绳的教化缺少了一种威慑力,难免会失去其应有的功效,有时也难免有失公平。
因此,社会秩序的匡正还是需要具体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一定强制力的法律来执行,完全遵循法的规则来处人事,将伦理道德排除于执法过程之外。
即使要传承“德治”理念,也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中进行,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进行,而不是在执法过程中大肆干预,如此才能确保法律机制的良好运行,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社会公平有一个衡量的准绳。
君主专制体系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在传统政治认为,君主能参
天地,是调节人与自然的枢纽,把君主神圣化;君主拥有统属社会的一切权力,包括政治权力的独占权,最高决断权,拥有生、杀、予、夺的刑赏权和最高军事统辖权;君主是认识的最高权威和终极裁决权,也就是说君主享有对民众思想文化领域的独裁掌控权。
在国际社会都民主的旗帜高高扬起的当今,中国在现代化过程当中,民主进程与西方许多国家相比,无疑是缓慢的、滞后的。
空有民主的心,难以有民主的行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传统文化从时间上理解,首先是过去的,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其次,又是指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时,即过去一直绵延到现在的文化;其三,又可能是文化的将来式,即对未来文化构建产生影响的文化。
因此可以说,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是一个从前及后的过程。
因此,在我们现在社会当中,很难不受到传统政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由古观今,中国的民主进程如此艰难与缓慢就解释的通了——中国拥有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
君主专制体系除了对中国的民主进程造成巨大影响,还对中国现行的政权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比如中央集权的思想,至今的中国依然保有。
相较于美国联邦制相比,中国的单一制无疑具有很多的好处,比如决策的高效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
但是我们有不可忽略事物的两面性,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也为社会带来了毒瘤,最热门的要属官僚体制带来的墨守成规及系统化的腐败现象:首先,是墨守成规现象,具体体现在国家和政府一定程度地抵制、不敢尝试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并且严格控制社会思想领域,控制社会舆论,不敢告诉群众一些重大事项的真相,以维护社会稳定,唯恐社会动荡,于是“维稳论”在社会中大肆流行,就连民间企业也以维稳为理由来为其错误辩驳。
同时,众多的民众也是“墨守成规”。
中国古代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使广大民众在政治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往往政治被认为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事,与一般民众关系不大,由此造成了民众对政治的冷漠心态。
在如今社会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不要说大到国家政策了,即使村内的人大代表是谁都有很多人不知道呢。
其次,是系统化的腐败现象。
据报道,广东韶关的“8.14韶关系列腐败案”历时两年,牵涉出100多名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企业老总,包括31名厅级干部;沈阳“慕马案”涉及副省级干部1名、副厅级4名、正处级11名,县处级
7名,等等案件。
可见这套层层相扣的官僚体制为官场的腐败提供了怎样一种“良机”呢。
难怪有官员在回应“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时说“将造成混乱”“国将不国,党政机关、公安、金融企业首当其中处于瘫痪”。
面对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我们在愤怒指责的同时也应该对这个社会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腐败自古就已在中国生根,它就如同个人的不良习惯,它是社会的一种恶习,我们都知道要改掉日积月累形成的坏习惯的时间就如同它养成的时间那样长,甚至更加的艰难与漫长。
腐败是自权力产生的那一天开始,甚至于更早期时以其它形式就已存在与社会之中了,要想根除,很艰难,也许也不可能,只要人有贪欲,世上存有权力。
如今,党和国家也看到了腐败的严重性,开始采取措施致力于腐败问题的控制欲解决,这已是如今社会的一大进步,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个社会多一点信心,将腐败看成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一个屏障,只要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障碍总会被扫除。
还有就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民本”传统。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就是一句极富价值古训,中国历来的统治者都将之视为治国根本。
如今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以人为本”的理念无疑就是对这一传统的很好诠释。
还有就是中国的“大同”“平均”的理想,到如今发展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等。
总之,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以其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众人面前。
而且,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也离不开传统的根,虽然其中带来了许多危害社会正常发展运行的东西。
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在社会发展中逐步解决,对于传统政治中的毒瘤,能避免的,我们尽量避开;不能避开的,那么我们就接受它,在发展中将其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