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理论史》思考题(修订)
《西方文学史》思考争鸣问题

第一章古代文学1 、关于“荷马史诗”的成书及作者,欧洲学界历来争论不休:集体、个人、二者兼有。
你支持那种观点?为什么?2 、《伊里亚特》中充斥着大量战争描写,而且许多不符合今天的人道主义观念,请找出差别(至少两个),并阐述原因。
3 、自从弗洛伊德理论流行后,“杀父娶母”就和俄狄浦斯情结紧密联系在一起,你支持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第二章中世纪文学1 、传统的观点认为;欧洲中世纪文学是“黑暗时期”。
但学界正逐渐修改这一看法,你的观点如何?2 、但丁的《神曲》历来被评为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品,独特的时代造就了独特的作品,请结合作品阐释。
3 、西方学界或认为《神曲》为政治而作,或认为其为文化而作,你的观点如何?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 、传统认为人文主义是对中世纪神学彻底的反叛,但最近的研究却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请查阅相关书目,并分组讨论。
2 、堂·吉诃德的形象有多重含义:可笑的、可悲的、伟大的。
你的观点如何?3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将夏洛克定位为犹太人,这在西欧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
请查阅相关资料,列出类似的作品。
4 、许多人认为哈姆雷特的形象和情节有悖于常理,你怎样看?第四章17世纪文学1 、有学者认为:巴洛克文学是文艺复兴的一支,富有野性的生命力。
你做何评价?2 、莫里哀的创作有多重倾向: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二者兼有,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3 、传统认为魔鬼撒旦是邪恶的化身,但弥尔顿却在《失乐园》中塑造了一个类似英雄的形象。
请对比分析二者形象。
第五章18世纪文学1 、启蒙主义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中有着重要的转折意义,它承文艺复兴之余绪,反古典主义之束缚,开浪漫主义之先河,请具体说明。
2 、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的旗帜,许多作品渗透着革命精神。
请结合其哲理小说具体谈谈。
3 、在社会思想上主张“返回自然”的卢梭在文学上主张“自然感情”,请结合具体作品阐释。
4 、《浮士德》被誉为“哲学的心灵剧”,关于作品主题的解释也有很多观点,你的看法如何?5 、有人说席勒的创作没有继承成名作《强盗》鲜明的“革命”风格,这是一种妥协,对此你怎样看?第六章19世纪文学(一)1 、高尔基曾将浪漫主义区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但学界正逐渐用前期和后期取代这一区分,你怎样看?2 、“拜伦式英雄”即是对诗人拜伦的评价,也是对其笔下人物的命名,请结合作家生平和具体人物形象,谈谈你的认识。
欧美文学史 第三章第四章思考题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一、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文艺复兴虽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标志,但实质上并不是为了恢复古代的旧文化,而是借此反对封建观念,摆脱中世纪宗教教义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对“人”的肯定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
主要内容:①用人性反对神权。
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③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④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3.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以城市中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作为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
4.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美学原则,即要求戏剧创作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二、问答:1.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
答:①人文主义者通过艺术形象的描绘,颂扬人的理性和力量、价值与尊严。
鲜明地提出“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口号,坚信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着力塑造无论在智力还是在体力上均具有“巨人”风采的崭新形象。
②着力描写现世生活,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对封建贵族和僧侣上层的恶德败行加以嘲讽,并积极传播人性、人权、现世幸福、科学知识和国家统一等新的思想观念,展现巨大的生命能量和强烈的生命激情,和中世纪文学的干瘪、僵化、苍白与死气沉沉形成鲜明对比。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资料辅助练习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资料辅助练习一、古希腊的文艺理念: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柏拉图的文艺理论分为“理式论摹仿说”“文艺的社会功用说”和“灵感说”三个部分。
①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理式”——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理式由神创造,这个精神的理式世界创造了现实世界,现实是和天上的理式世界相对应的。
;“最高理式”就是创世主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自然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把画家叫做“摹仿者”或者“影像制造者”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a、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再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b、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分的要求。
②文艺的社会功用说: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理想国》——柏拉图所设想的建立和治理公家的政治纲领,按照理式世界设计的人间理想国家的蓝图。
(人的灵魂——理智、意志和情欲,意志和情欲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
)B、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第一条: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第二条: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
第三条: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的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③灵感说:A、灵感的基本含义(热情的磅礴):柏拉图式古希腊早期“灵感说”之集大成者,把“灵感”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一个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在于它是否能获得灵感。
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柏拉图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
首先,柏拉图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第三,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阵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C、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首先,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是灵感的产物。
外国文学思考题

外国文学史思考题二、思考题:1.谈谈果戈理戏剧创作的创新和小说代表作的成就。
2.《高老头》的结构特点、拉斯蒂涅和高老头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3.《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成就。
4.《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形象意义小说,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
5.《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6.为什么说《复活》是托尔斯泰一生创作的结晶?其结构和人物形象。
7.福楼拜小说的风格特点。
8.陀思妥也夫斯基创作特点。
9.从《萌芽》看左拉创作的特点。
10.俄国19世纪文学中有哪三条著名的人物形象画廊?11.《父与子》中的新人巴扎洛夫形象的矛盾性?为什么说屠格涅夫是小说中的风景画大师?12.以一部作品为例谈谈哈代小说特点。
13.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
14.葛利高里形象。
15.娜拉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16.《百年孤独》书名的寓意及小说艺术特色。
二、思考题:1.谈谈果戈理戏剧创作的创新和小说代表作的成就。
戏剧创作的创新:《钦差大臣》1、作者抛弃了浅薄的滑稽噱头,致力于典型人物的内心揭示。
果戈里的人物不是某种概念的化身,而是靠喜剧人物的自我揭露。
人物各自按照自己的观念,习惯,围绕自己的利益活动着。
2、哑剧的收场。
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引起广泛思考。
3、无往而不在的正面人物的“笑”。
作者用人物和观众的笑来鞭挞剧中人和匡正观众。
4、明暗两条线索通过演员的舞台行动和内在的戏剧冲突来表现。
小说代表作的成就:《死魂灵》小说以骗子乞乞科夫收购死去农奴的户籍这一经历主线,广泛描绘了19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生活,深刻的批判了唯利是图的新资产者、腐朽没落的官僚阶层,以及作为农奴制支柱的贵族地主,揭示了农奴制的腐朽和行将崩溃的趋势。
首先,平实逼真的细节描写。
通过景物和人物环境的细致描写,小说真实地在现了现实生活,生动的凸显了几个地主的不同个性。
其次,高超的肖像描摹技术,塑造了典型化的地主群像。
在揭示贵族地主阶级属性和剥削本质的之外,小说还通过描写每一个的外貌特征、生活环境对乞乞科夫的接待,刻画了不同地主的个性。
西方文论思考题

西方文论思考题第三、简析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答:黑格尔悲剧理论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实质是伦理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
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
在黑格尔看来,冲突的悲剧性在于:这种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辩护的理由,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在自然的冲突、人与外界的冲突、心灵的自我冲突这三种冲突中,心灵的自我冲突是最高冲突。
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冲突双方在实现自己片面的伦理要求时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排除掉,因而双方都是有罪的。
悲剧冲突必然导致四种方式的“和解”,它体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和分裂了的伦理实体在更高程度上的和谐统一。
第二阶段思考题如何理解黑格尔与康德的不同立场?答案1:黑格尔并不是像康德那样从美感或审美判断的研究入手,或者从欣赏者或读者的方面考察艺术和美,而是侧重于创造者或艺术家的方面。
在黑格尔看来,创造者或者艺术家表达着特定的历史意识,表达着其时代的意识。
这样,艺术和个人的艺术创造不再是超越、或者外在于概念,而恰恰是历史意识和历史内容的表达。
黑格尔所谓的…形式非他,即内容回转到形式;内容非他,即形式回转到内容‟其实只是就此而言。
康德则是主张“形象大于思想”。
另外黑格尔强调所谓的“明晰性”,被后世批评家认为是在假定“能指”与“所指”、“表达层面”与“内容层面”的统一性或者一对一的关系。
答案2:答:康德关于概念认知与审美认知之关系的二元论看法的出发点是“审美认知不能被缩减为概念认知”,即美既不是由概念所决定,也不能被缩减为概念认知。
黑格尔对康德关于美的二元论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明确地否定了文学艺术中的“表达层面”的独立性。
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及二者的分歧,对于现代文学理论是极为重要的。
康德和黑格尔从来没有使用过语言学或者符号学的术语,但是现代文学理论中分别受到康德和黑格尔影响的学派,却都在使用这样的术语。
外国文学思考题参考答案(2)

1.梳理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体系,记忆其中主要思潮和流派。
一、上古文学的“和谐”;二、中古文学的“信仰”三、文艺复兴文学——从人性到理性;五、新古典主义——王权成为“上帝”;六、启蒙文学的理性“上帝”七、浪漫主义文学——从理性回归内心情感八、现实主义文学——道德“上帝”能拯救人吗?九、现代主义文学——非理性能够胜利吗?十、后现代主义文学——“戈多”还会来吗?2.简述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
(掌握)公元前12-前8世纪:“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
文学的主要成就:神话,史诗。
代表作家:《荷马史诗》赫希尔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前8-前6世纪:大移民时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抒情诗,寓言。
主要的抒情诗人有萨福,阿那克里翁,品达。
其中萨福最有名,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最有名的寓言:《伊索寓言》。
前6-前4初:“古典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代表诗人和作品:埃斯库罗斯《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阿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阿里斯托芬《鸟》前4末-公元2世纪:“希腊化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新喜剧和田园诗。
新喜剧的抗鼎者为米南德,《恨世者》为其代表作。
3.为什么说阿喀琉斯的“愤怒”是《伊利亚特》的主题?源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主题,以“怒而罢战”、“怒而参战”为主线,奠定了全诗的基础。
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无理夺走阿喀琉斯的一名女俘,引起了阿喀琉斯的愤怒,并退出战场,结果特洛伊人乘机进攻,希腊联军损失惨重。
无奈之下,阿喀琉斯的朋友帕特洛克洛斯借来阿喀琉斯的铠甲上战场,结果被特洛伊战将赫克托耳杀死。
阿喀琉斯再次愤怒不已,通失好友的他重新回到战场,扭转了战局,杀死了赫克托耳。
阿喀琉斯的愤怒构成了史诗《伊利亚特》的结构中心,也很好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4.简述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主要戏剧成就。
古希腊产生过许多悲剧作家,其中以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最具有代表性。
外国文学史思考题

外国文学史思考题(补充)古希腊神话的魅力①从神话和生产力的关系看,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
②从神话和时代特征的关系看,它是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
③从神话和希腊宗教的关系看,它也是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④希腊神话,丰富美丽,影响深远,反映了人类的童年时代,具有永久性的艺术魅力。
无论从事何种研究工作,都可从中发现所需要的原始经典资料。
研究文学的人,更应把每个神和英雄当作具体的艺术形象去思考,从那些原始意象中,悟出各种“母题”和道理。
分析特洛伊战争《伊》描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当时的特洛伊城叫“伊利昂城”,史诗名字由此而来,原意“伊利昂之歌”。
史诗的情节链: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
《伊利亚特》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51天的战事,重点描写只有4天,概括了10年战争的面貌和精神。
史诗以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为情节枢纽,第一次愤怒为我们拉开了战争的帷幕,第二次愤怒使战机急转直下,突出了阿喀琉斯在联军中的决定作用。
神的立场: 以赫拉、雅典娜为代表的神支持希腊人,以阿波罗、阿佛洛狄特为代表的神支持特洛伊人。
史诗结尾:赫克托耳之死。
特洛亚老王亲临阿喀琉斯帐下,要求归还儿子尸体。
阿喀琉斯同意。
最后全体特洛亚人为赫克托耳举哀下葬,史诗到此结束。
战争观念:以妇女为导火线的战争: 希腊神话记载的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希腊美女海伦被抢。
观念——史诗把战争当做既光荣又有利的事业,对战争双方都作了热情的歌颂,没有涉及今人关于战争的道义是非观念,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
史诗处处都洋溢着对战争双方的热情歌颂与肯定。
诗人对双方都采取称颂态度。
他称赞双方将领都是“伟大的”、“高贵的”、“最最优秀的”,阿喀琉斯像“刚刚上升的太阳”,赫克托耳“所向无敌,意气风发”。
诗人把双方的鏖战场面,描写得五光十色,没有半点贬责之词。
恩格斯认为战争是部落的事业。
原因——尚武精神:史诗对战争双方的肯定,与当时把战争当做既有利又光荣的事业有关。
一方面私有制开始萌芽,通过战争掠夺财富;另一方面时代风气崇尚勇敢,通过战争显示勇敢。
西方史学史思考题

一、古典时代1、古代希腊罗马史学的特点及其影响通常指古代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史学,也被称为西方古典史学,西方史学的母体。
特点是:以人文主义观念为主导;注重历史的垂训作用;认真探索的求真精神;宽宏的历史眼光;注重历史著作的文采。
影响:成为西方史学的母体。
奠立&范型&精神&写作方法2、希罗多德和俢昔底德的史学贡献希罗多德:西方的“史学之父”撰写了西方史学的开山之作《历史》(《希波战争史》)。
其中表明了希罗多德的著史目的:道德垂训,歌颂民主制度(符合道德,优于专制)著史态度:求真求实(广泛收集,参证,互证史料)著史立场:放眼世界;注重“文化”;突破“华夷”之辨《历史》的基本特点:取材广泛、规模宏大、史料充实、内容丰富,堪称“通史”和“文化史”之作。
开创了欧洲历史著述的正宗体裁——“叙述体。
”写作特点:以散文为写作形式,以爱奥尼亚方言为基本语言,词汇丰富、文笔华美,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历史》的自相矛盾之处:宿命论与批判精神;道德垂训与求真存疑原则修昔底德:传统范型的奠基人著史学则:求真求实的立场;坚持理智的批判态度;以叙述历史真实为最高目标。
政治叙事史的理论基础。
目的:试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寻找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人事活动的角度总结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用以垂训后世。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否定“命运”和“神意”对“人事”的干预;看到了某些个人的性格差异对历史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甚至关键性作用;注重经济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从哲学的高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和原则进行赞扬3、李维和塔西佗的史学成就李维(《罗马史》,全称《罗马字建成以来的历史》):创立了西方史学的通史体例(写作计划周密,涉历时间久远,内容广播、上下古今融于一体);编年史+纪事本末;重在道德教育,宣扬爱国注意、振奋民族精神。
李维著史贵在道德教育、坚持独立精神;文体精炼、叙事写人生动逼真。
塔西佗:古罗马的修昔底德其史学成就代表了罗马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A.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既是他史学成就的最高体现,也标志着西方史学本体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B.赏罚分明C.写作技巧高超,文字风格独特词汇丰富雅驯,文笔多变不繁,语言精练,结构紧凑,文约事丰,言简意远;擅长塑造个性人物D.塔西佗历史研究的最大主题:反对暴君统治,怀念共和制度其著作意在鞭笞、意在揭露、意在发泄一个怀念共和制度的人对专制制度蓄之已久的愤怒情绪4、波里比乌斯的史学贡献“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A.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独有的贡献)论述了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的领域、方法和目的(3个层次:排列处理文献档案;地质学;政治事务);2个基本任务提出了关于研究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历史的普遍联系性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思考题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陈文忠
绪论
1、西方文论的历史进程可分哪几个阶段?
2、西方文论的功能形态可分哪几种类型?
3、为什么说20世纪是“批评的时代”?
4、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文论史?
第一章古希腊文论
1、古希腊文论有那些特点?
2、古罗马文论的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3、简述柏拉图的美学观和文论观。
4、简述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基本内容。
5、简述亚氏“摹仿说”的理论内涵。
6、简述亚氏悲剧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古罗马文论
1、简述贺拉斯《诗艺》的理论框架。
2、简述贺拉斯《诗艺》的主要贡献。
3、谈谈中西艺术功能论的学理异同。
4、简述朗吉努斯《论崇高》的理论框架。
5、简述朗吉努斯《论崇高》的主要贡献。
6、简述“崇高”在西方文论史上的演变。
第三章中世纪文论
1、如何理解西方的“两个世界”和中国的“一个世界”?
2、简述中世纪文论的基本特点。
3、简述《圣经》的基本内容及“旧约”和“新约”的含义。
4、简述“教父哲学”教义和“经院哲学”特点。
5、简述普诺提诺的基本学说。
6、简述奥古斯丁《忏悔录》的内容及对西方忏悔体文学的影响。
7、简述奥古斯丁的文艺美学思想。
8、谈谈你对基督教哲学精神价值的理解。
9、简述厄里根纳的文艺思想。
10、简述阿伯拉尔的文艺思想。
11、谈谈但丁“诗的四义说”的含义和意义。
第四章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文论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观念。
2、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强调形式技巧原因何在?
3、为什么说“对艺术的欣赏是对克服了的困难的欣赏”?
4、简述西方古典文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5、简述新古典主义文论特点及发展。
6、简述达·芬奇的绘画美学思想。
7、简述布瓦洛的古典主义文论思想。
8、如何认识古典传统和文化保守主义?
9、谈谈“三一律”的理论内涵及现代意义。
第五章近代文论
1、简述近代文论的分期及派别。
2、简述近代文论的历史特点。
3、为什么说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是浪漫主义的宣言?
4、你是如何理解“诗是起于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个命题的?
5、简述康德“美的分析”的基本观点。
6、简述黑格尔“美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7、简述黑格尔关于“美学定义”及艺术美的特征。
8、黑格尔是如何论述人物性格和环境的辩证关系的?
9、简述黑格尔的人物性格论。
10、简述黑格尔的悲剧论。
11、简述丹纳的艺术哲学体系。
附录:比较诗学的若干话题
1、比较诗学的三种境界与中西艺术功能论的逻辑互补。
2、“诗”的地位与中西文化的发展路向。
3、悲剧的诞生与超越:中西悲剧意识之比较。
4、从亚氏《诗学》和李渔《曲话》看中西古典戏剧理论之异同。
5、西方“演说学”与中国“文章学”之比较。
6、西方的“崇高美”与中国的“阳刚美”之比较。
7、《圣经》与中西文学中的忏悔主题。
8、中世纪的“象征寓意”与古典诗学的“比兴寄托”。
9、中西文论“镜子”说之异同。
10、想象的命运与中西艺术理想的差异。
11、达·芬奇的“绘画科学”与谢赫的“绘画六法”之比较。
12、中西绘画关系异同观之比较。
13、中西美学的理论结构与功能地位之比较。
14、中西文论史上“以故为新”的诸种形态。
15、中西“透视学”的差异及其根源。
16、中西文学两大主题之比较:“忏悔”与“怨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