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整理记叙文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整理记叙文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记叙文的描写方法有多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介绍一些常见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1. 视觉描写,通过描述人物、场景的外貌、颜色、形状等来使读者产生视觉上的感受。
这种描写方法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境,增强阅读的代入感和真实感。
2. 听觉描写,通过描述声音、音乐、自然声音等来使读者产生听觉上的感受。
这种描写方法可以让读者在脑海中自然地产生声音的联想,增强场景的真实感。
3. 触觉描写,通过描述触摸、温度、质地等来使读者产生触觉上的感受。
这种描写方法可以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故事中的场景,增强情感的共鸣。
4. 嗅觉描写,通过描述气味、香味等来使读者产生嗅觉上的感受。
这种描写方法可以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故事中的气味,增强细节的生动感。
5. 味觉描写,通过描述食物、口感等来使读者产生味觉上的感受。
这种描写方法可以让读者对故事中的味道产生共鸣,增强情感
的传达。
6. 心理描写,通过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思想等来使读
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种描写方法可以增强人物形象
的立体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7. 环境描写,通过描述自然环境、气候、季节等来使读者感受
到故事发生的环境氛围。
这种描写方法可以增强故事的氛围感,使
读者更容易融入故事情境。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记叙文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在写作记叙文时,作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描写方法,以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
描写来吸引读者,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产生共鸣,增强阅
读体验。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 含解析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解析版)描写方法一、考点讲解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环境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
我们今天主要学习有关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基本题型:选文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考点的变式题型示例:(1)下面句子是怎样传神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2)请用横线在③、④两段中画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段你认为精彩的人物描写的文字,摘录下来,然后分析这段描写的好处。
走远了再关门①QQ里,好友颇多。
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
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
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
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
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
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
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
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
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
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
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
”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
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
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
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
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
记叙文人物描写角度及分析

我,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看出来了,对他说:大哥,你有话就说呗。
他听了点点头,好像下了很大决心,然后才开口:“本来你爸再三叮嘱我不要告诉你,怕你担心,但是我想还是应该告诉你:你爸前几天上山采药的时候不小心把腿跌伤了,他舍不得到医院看病,就这么硬挺着,走路一拐一拐的,还硬撑着上山采药。
唉,也难怪他这么拼命,你弟弟上学,你妈妈看病,都得靠他的一双手啊!”⑤那位大哥叹息着走了,我的心颤抖起来,眼前浮现出头发花白的父亲一年到头佝偻着腰忙个不停的样子,我似乎听见父亲一声紧似一声的快要咳破胸膛的咳嗽声,父亲还不到五十岁啊!我的心一点点软化了,要不就寄点钱回家吧!⑥我撕开信,一看笔迹就知道是弟弟写的。
弟弟的字越写越好了,我这么一想,嘴角不禁自豪地弯了弯。
再看内容,是爸爸的口气:家里很好,一切都好,妈妈的身体有起色了;小弟的成绩越来越好;我自己的身体就更不用说了,很健康,天天都能爬上好高好高的山,能挖到好多好多的药,能卖好多好多的钱……你一个女孩子家孤身一人在外面,好多地方都要用钱,爸托人带给你一百元钱,你买点衣服什么的。
不要舍不得花钱,爸知道没让你重读,你心里很苦,可是爸真的没办法啊……⑦信纸上有一块块泪斑,那是写信的弟弟流下的眼泪吧?⑧我看不下去了,眼里一阵阵地起雾,连忙抬手擦拭,手一抖,信封里飘出一张百元大钞!⑨原来爸爸不是来向我要钱的,而是给我送钱的啊!.我忽然知道应该怎样“花掉”第一个月工资了。
⑩我含着泪飞快地跑到附近的邮局,二话不说就寄出了我身上所有的钱,包括爸爸托人带来的一百元。
而且,我还下定了决心,我以后要一直不停地寄下去。
7.感知深刻内容,提炼: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一感人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8.“爸爸”在家里跌伤了,家庭经济困难,为什么在爸爸的来信中还说“我自己的身体就更不用说了,很健康,天天都能爬上好高好高的山,能挖到好多好多的药,能卖好多好多的钱”呢?(3分)9.品读表现手法,赏析:文章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10.联系全文,体会文章用“爸爸的来信”作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记叙文阅读之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之描写的作用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它通过详细描述人物、场景、事件等元素的细节,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事物的形态、特征和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描写在记叙文中具有以下重要的作用。
描写可以丰富文章的细节。
通过描写的手法,作者可以将故事中的人物、场景、事件等元素形象化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这样一来,读者可以看到人物的外貌、行为特点以及内心世界;可以感受到场景的气氛、色彩、声音以及细微的变化;可以体验到事件的整个过程、细节的转折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描写细节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使故事更加生动鲜活。
描写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感。
描写是一种对事物的艺术再现,通过作者的笔触和语言的运用,将事物的美感、动人之处展示出来。
通过描写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色,读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宏伟;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和内心世界,读者可以了解到人物的个性和情感;通过描写细腻感人的情节,读者可以被故事的魅力所吸引。
描写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使文章具有艺术的价值。
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
记叙文通常通过描写展示事物的外貌和特点,这有助于读者建立起对故事背景和情节的认知。
当读者阅读描写细腻的文章时,他们可以根据细节来构建脑海中的场景,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各个要素和发展变化,从而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故事中去。
描写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逼真的故事世界,使读者更加投入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描写可以烘托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描写手法的运用,作者可以将故事中所要揭示的主题和情感通过细节展现出来。
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举止、表情和内心独白来表达主题时,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当作者通过描写场景的细节来烘托故事的情感氛围时,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情感和情绪。
描写可以在不明确交代的情况下,通过细腻的描述,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描写是记叙文中重要的一种写作手法,它通过丰富文章的细节、增加文章的艺术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以及烘托文章的主题和情感,使文章更加真实、生动、有感染力。
人物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人物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通过对人物容貌、姿态、服饰等的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并以此展现人物内心的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和动作,直接体现人物的性格,并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3.语言描写: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表达人物的感情和思想。
4.心理描写:深入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从而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5.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通常用于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等,而社会环境描写则涉及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用以交代故事的背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关系等。
6.细节描写:通过对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的描绘,丰富人物形象,使之更加立体和有血有肉。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例句:老师看了,微笑着道:“给我讲讲吧。
我相信,每件事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
”继母在床边坐了会儿,给他掖掖被,随后,轻轻地离开。
他觉得父亲果然变了心,心里更觉悲凉。
人物描写方法知识库:1.人物描写方法一般分为: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对人物进行描写的角度或途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在人物的各种描写方法中都可能存在细节描写。
4.人物描写方法作用(依次分析,有一个答一个):(1)生动形象地写出……(特点)(2)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 心理)(3)表达作者(有时是“我”)……(情感)(4)为下文……作铺垫(5)如果是侧面描写,应回答:从侧面烘托……答题公式:运用了xx描写,形象生动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谁xx性格特点或XX品质。
注意: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或写出了什么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女教师村里新来了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姓陈。
陈老师来报到的那天,正逢着下雪天,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村子遮掩住了。
陈老师是乘县教育局的小车子来的,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
陈老师想从车上下来走着进村,可去接陈老师的村里人不肯,硬是把她阻在了车里面。
村长说:陈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城里人不能受冻。
村里的人于是用肩膀把车子抬进了村里。
陈老师去的是村小,其实村里压根儿就这一所学校,村长说,在大山里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已经相当不错了。
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玩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村长说,村里只能给娃儿们围大操场,盖校舍根本就不敢想。
陈老师眼睛湿湿的,几天后她将寝室搬到操场边,陈老师对村长说:“我会看着新校舍建起来的。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的作用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的作用专题复习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的作用专题复习一、专题讲解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变化的具体状态做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人物描写分为: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猜猜看,上面图片中四位美人分别是谁呢?)肖像描写(包括外貌描写与神态描写)、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人的外貌写也叫肖像描写,就是对外貌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并通过外貌描写来传神,向读者揭示人物而且是为了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
它往往着重于人物以“形”传“神”17/ 1.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的作用专题复习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此处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拓展:中国传统上把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连读,并分别指代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沉鱼是春秋的西施,落雁是西汉的王昭君,闭月是后汉末的貂蝉,羞花是唐代的杨贵妃。
相传西施在溪边綄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所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传说昭君出塞时满腹愁怀,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
曲哀人艳,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落雁”故此而来;“闭月”指貂蝉的美貌把月亮比下;“羞花”指杨贵妃的颜容使得花儿害羞地低下头)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通过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
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记叙文阅读技法第五讲:考点4: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技法十二讲第五讲:考点4: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编辑、作者:崔学峰)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和小说)考点考点1:标题理解及赏析考点2:句段作用考点3:概括文章内容 1.概括全文内容 2.概括某一事件考点4: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考点5:分析人物形象考点6:揣摩人物心理考点7:词语赏析 + 含义理解 1. 词语的含义 2. 词语赏析——表达效果/作用考点8:句子赏析(描写句)考点9:句子含义理解考点10:情节梳理考点11:写作技巧赏析 1.记叙顺序赏析 2.表现手法赏析 3.记叙文人称作用考点12:主观拓展、开放性试题 1.结合文章谈感悟启示类 2.内容理解和心得类 3.补写题考点4: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中考语文试题中,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是个常考点。
常考设问如:1.选文第1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2、选文第10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描写】描是描绘(画出,描画),写是摹写(依样描画、描红)。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
【描写的分类】肖像(外貌)、人物描写语言、行动心理、神态描写按内容(对象)分,有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按宏观、微观分,有场面描写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包括①肖像(外貌)、②语言、③行动(动作)、④心理、⑤神态描写。
正面描写的作用:写出(或表现/表达)了人物***的特点(如:性格、心理、情感等)。
到“烘云托月”的效果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初中)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教学设计学校:陕西师范大学锦园中学**: **职称: 中教一级科目: 语文邮编:710016记叙文阅读之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判断描写手法。
2、能通过描写手法全面分析人物形象。
3、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教学重点:1、能全面分析人物形象,不要漏要点。
2、理清答题思路,规范分点答题。
教学难点:1、指导孩子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人物形象。
2、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答题思路进行取舍,切不可生搬硬套。
教学方法:从课本援引进行实战练习,提高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两段文字)文段(一)一进园门,就有个男孩子粘上我了。
他大约十一二岁,浑身是土,像个小土地爷。
他像飞蛾见了火似的,在我身前身后转悠,伸着脖子看我的镁光灯。
文段(二)一进园门,就有个男孩子粘上我了。
他大约十一、二岁,穿着红背心、蓝短裤,腰带耷拉着一截;浑身是土,像个小土地爷。
毛茸茸的小平头,衬着一张白皙的小圆脸儿,使我联想到蒲公英。
他像飞蛾见了火似的,在我身前身后转悠,伸着脖子看我的镁光灯。
(设计理念:通过两段文字的对比,引出新课,让学生初步认识描写方法的作用。
)二、明确《中考说明》要求1、要求:(1)准确判断描写方法。
(2)根据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及表达效果。
(3)规范答题。
2、中考出题形式:(1)下列语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出了什么?(2)结合一个具体语句简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3)文中划线句子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温故知新(设计理念:挑选五个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和一个试卷中的例子,让学生复习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由学生自己谈做题思路,进行答题,老师最后小结。
)1、《故乡》鲁迅“ 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教师明确:中年闰土:(1)外貌描写(2)写出闰土苍老颓唐、生活艰难贫穷的境况。
(3)体现闰土的麻木。
2、《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教师明确:菲利普夫人:(1)语言描写(2)写出梦想破灭时的暴怒。
(3)唯利是图,自私冷酷。
3、《背影》朱自清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教师明确:父亲:(1)动作描写(2)写出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艰难。
(3)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
4、《孔乙己》鲁迅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教师明确:孔乙己(1)神态描写(2)写出他的得意以及被戳要害的痛苦。
(3)自视清高、看不起劳动人民、热衷功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教师明确:大臣(1)心理描写(2)写出大臣看不到布料时的困惑和惊恐。
(3)自私、虚伪、愚蠢。
6、《属于自己的调门》选自2017预测卷黄老师再也听不下去了,她手在讲台上猛地一拍,大声喝斥道:“停,别拉了!你拉得是什么调?周杰伦的《双截棍》是像你这样调门吗?简直是莫名其妙的一种调门。
”——选自《预测卷》教师明确:(1)该句使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2)写出黄老师听到李小强唱京剧腔调的《双截棍》时十分气愤。
(3)为下文黄老师态度转变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调门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学生答题过程中,老师把学生总结的答题思路整理归纳,呈现在板书上,并进行补充。
)四、胸有成竹、小试牛刀(阅读老师印发的资料,完成习题。
按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互批互评,熟练答题技巧。
最后教师将规范的写法呈现在幻灯片上。
)(一)答题模式:运用了描写手法,写出了(表现了)心理变化,突出了(表现了)性格,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情感,推动了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取舍)(二)练习1、小姨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
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
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
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2、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3、在郎平排球生涯的头一次冬训里,教练们开始给郎平吃“小灶”。
长跑——郎平围着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向前跑……头好胀啊,胸口生疼,腿已经抬不起来了,停下吗?不!大脑清晰地发出指令,步子继续向前迈……汗水早把头发湿成一缕一缕,汗珠从额上流到嘴里又苦又涩。
多想一下子躺到跑道上,摊开四肢放松啊!突然,一丝奇怪的笑容爬上她的嘴角——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总盼着尝尝再跳不动皮筋的滋味,而今果真尝到了,又苦又涩。
4、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③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的特点,从中我们可以体会。
(2)语段中对鲁迅的头发、胡须和精神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5、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
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从这句对人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心中充满了的信念。
6、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
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
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问:文段中划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对展示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答:(三)教师明确答案:1、(1)该句运用了动作描写。
(2)写出小姨抓鱼的动作娴熟。
(3)表现小姨是个抓鱼能手2、(1)该句运用了动作描写。
(2)写出运动员的身手敏捷、遇事冷静。
(3)塑造了一个很有比赛经验的运动员形象。
3、(1)该句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
(2)写出郎平很想休息,但仍然坚持训练。
(3)表现郎平坚韧不屈的性格。
4、(1)瘦、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2)刚毅坚强。
5、法兰西必胜。
6、(1)该句运用心理描写。
(2)写出我的后悔、不安,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想要有所改变。
(3)表现我是一个善于反思,知错就改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答题思路:(根据情况取舍) 规范答题:1、判断描写方法。
1、句子答题,不能2、写出人物的(身份、境况、心理、感情)。
只写要点。
3、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2、分点答题。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由浅入深按顺序答题。
六、作业:《中考说明》1、27页《童年》3(2)小题。
2、29页《油条佬的棉袄》第2题。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掌握了以下技能:掌握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并能准确判断。
能够理清答题的思路。
并结合实际语段练习,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答题能力。
不足之处:本来设计的课外练习,本想让同桌之间互批互评,通过点评的方式加深答题技巧的印象。
可是有些孩子没有完成,导致课堂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互批互评,只能选择提前做的孩子进行回答,再由学生和老师点评,应有的效果没有出来。
以后课前布置的一定要进行检查,避免类似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