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合学
《牙合学》教学大纲

《牙合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Gnathology总学时:16 讲授学时:16学分:1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牙合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
它是以咬合为中心阐述咀嚼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功能、功能异常和临床应用等;也是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牙合学理论是口腔医务工作者处理咬合的准则和依据。
国外牙合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
是口腔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牙合(3学时)教学内容:1.1牙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1.2牙合的接触特征1.3牙合的分类1.4牙合紊乱1.5牙合的检查教学要求:1. 掌握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
2. 掌握颞下颌关节与咀嚼肌的关系。
3. 了解咀嚼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
4. 掌握静态咬合接触特征。
5. 掌握形态学分类及临床分类。
6. 了解功能分类。
7. 理解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二章颞下颌关节及其生物力学(1学时)教学内容:2.1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及其生物力学2.2颞下颌关节软骨2.3颞下颌关节盘、盘后组织及其生物力学2.4颞下颌关节囊、关节韧带及其生物力学2.5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教学要求:1.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及其生物力学。
2. 理解关节软骨的结构、成分和代谢。
3. 理解关节盘的形态、组成和结构。
4. 理解关节盘后组织的结构与生物力学。
5. 掌握关节硬、软组织的改建。
6. 了解颞下颌关节的形态改变和关节退行性变。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三章咀嚼肌(1学时)教学内容:3.1咀嚼肌的功能特点3.2牙合、颅面形态与咀嚼肌3.3咀嚼肌的肌电特征及肌电图的临床应用教学要求:1. 了解咀嚼肌纤维构成与分布。
对牙合学的认识和感悟

对牙合学的认识和感悟哎,牙合学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高深,其实它就是研究我们牙齿咬合的学问。
说白了,就是研究我们嘴巴里这群小家伙是怎么相互配合的。
想想吧,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咬东西,嘴巴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颗牙齿都在它的位置上默默地工作。
要是咬合不对劲,那可真是“闹心”了!想象一下,吃个苹果,结果一咬就咬到嘴巴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说到牙合,大家可能会想到那些整牙的朋友。
嘿,他们的那一口整齐的牙齿,真是让人羡慕啊!不过,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牙合学可是一门严肃的学问哦。
它能影响到我们的咀嚼、说话甚至是面部的美观。
咬合不正还会导致一些奇怪的声音。
比如,吃个东西,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旁边的人一脸疑惑,这就尴尬了。
牙合学的魅力在于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嘴巴。
大家可能不知道,牙齿其实就像一个大家庭,家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
如果有谁不乖,整个家庭的和谐就会受到影响。
牙齿之间的关系就像人际关系,有些牙齿“爱争吵”,这时候就得好好调整调整。
有的牙齿会咬得比较紧,有的则松松垮垮的,这样可不行,得让它们找到最佳的“默契”。
牙合学还告诉我们,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多么重要。
有些小伙伴可能觉得,刷牙就是为了好看,其实刷牙可不仅仅是为了美丽,更是为了健康。
想象一下,牙齿之间积聚的那些细菌,真是个不速之客,绝对让你肠子都悔青了。
别以为刷个牙就完事,牙缝里也得好好清理清理,不然小细菌可不客气。
提到牙合,肯定少不了正畸这块。
正畸医生简直是现代的“牙齿魔法师”。
他们能把那些歪歪扭扭的牙齿变得整整齐齐,像是画家的画笔在瓷砖上轻轻一划。
通过一系列的矫正器和牙套,牙齿就能乖乖地排成一行。
看到那种焕然一新的效果,真是让人心潮澎湃,忍不住想给他们竖个大拇指。
不过,整牙的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
有些小伙伴在整牙期间,嘴巴里的金属器件“咯吱咯吱”的声响,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吃东西的时候更是个技术活,咬东西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把自己的牙套弄坏。
牙合学 教案

牙合学教案教案标题:牙合学教案目标:1. 了解牙合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牙合学的相关术语和理论知识。
3. 能够识别和分析牙合学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培养学生对牙合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教具,引起学生对牙合学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咬合方式?为什么牙合学对我们的口腔健康很重要?”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他们对牙合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知识讲解:1. 介绍牙合学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口腔健康和咀嚼功能中的重要性。
2. 解释牙合学的基本术语,如中线、牙弓、咬合关系等,并通过示意图或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介绍牙合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牙合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内容。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典型的牙合学问题案例,如牙齿拥挤、错颌畸形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2.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3. 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供专业建议。
巩固练习:1. 提供一些牙合学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答案,加深对牙合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牙合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牙合学,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和资源。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其他牙合学相关的内容,如正畸学、口腔种植学等。
2. 提供一些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牙合学的前沿研究和应用领域。
教案评估:1. 设计一份简单的选择题或问答题作为教案评估工具,检验学生对牙合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牙合学的知识。
牙合学终极

1.牙弓:牙按照一定的顺序、位置和方向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或牙列。
2.牙合平面:是指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3.解剖学牙合平面:从下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最后一个磨牙远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象平面。
4.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5.上颌牙列的纵合曲线: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6.牙合关键其原因主要有:①第一恒磨牙是恒牙中最早萌出的牙,其面形态复杂,尖窝多,因而在上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达到接触以后,易于保持稳定。
②第一磨牙的牙根多、粗壮、长大。
上颌第一磨牙位于骨质致密的上颌骨颧弓根的颧牙槽嵴内,这也使得该牙萌出后位置比较恒定,可成为引导其余牙在正常位置萌出的引导因素。
③第一磨牙位丁牙列的前后方向的中段,接近咀嚼肌在颌骨上附丽部位,各肌的合力作用点与该牙很接近,使该牙承受的力最大。
而且由丁该牙的形态特征(面大、尖窝及斜面较多、牙根粗壮),使其成为牙列中承受咀嚼负荷的最重要的牙。
由于以上这些特点,第一磨牙的关系成为牙尖交错的最重要的标志。
7.覆牙合: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8.覆盖: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它是指上颌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前后水平距离。
9.牙尖交错牙合正常标志:(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当不存在牙列拥挤时),正对着上颌唇系带。
(2)除上颌最后一个磨牙及下颌中切牙外,每个牙都与对颌的两牙相对应接触。
(3)尖牙关系正常,即:上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下颌尖牙的远中唇斜面及唇侧远中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下颌尖牙的牙尖顶对应着上颌尖牙的近中舌斜面及舌侧近中缘。
(4).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即:上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磨牙的颊面沟,下颌磨牙的近颊尖对着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侧)楔状隙。
牙合学名词解释

牙合学名词解释
牙合学是牙齿形态学和牙髓功能学的综合性研究。
它是将牙齿形态学、牙龈分类学(俗称架构学)、牙齿测量学、牙侧状况学、特殊牙列学(即牙齿歪斜)、正畸学、口腔矫正学(即复杂口腔修复)和磨削学等研究领域中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地综合研究、整合、交叉应用的科学。
牙合学的主体任务是使牙齿及软组织的机构具有正常的生理正常性,使牙齿及软组织的组织形态具有正常的牙合特性,使牙齿及软组织的物理性质具有正常的牙合特性,以及使牙齿及口腔器官的医学功能具有正常的状态。
牙合学的具体内容是查明牙齿及软组织的形态变化,掌握硬、软组织牙合特性,发现不良牙合及软组织,采取相应的优化治疗措施,维持牙齿及软组织机构的稳定性及正常的功能。
牙合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牙齿几何形态及组织牙合特性、硬、软组织及牙齿的修复,口腔矫正术,牙齿的替换等。
牙合学的应用广泛的技术手段,如光学测量、超声波内部检查、电子磨牙机械、磨牙工具、电子磨牙等技术手段,可以从细微的牙合细节检查中发现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现代 牙合 学 第一章

第一章牙合牙合(occlusion)也称为咬合(articulation),是指上、下牙列间的接触关系。
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tion,ICO)也称正中牙合(centric occlusion,CO),是指上、下牙合达到其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牙合关系,是许多下颌运动的起始或终止点,常被作为检查、评价咬合以及个体间进行比较的基准,我们可称其为静态咬合(articulation),指在各种咬合运动中上下牙之间的接触关系,例如前伸、后退以及侧向咬合运动中的咬合接触关系。
顾名思义,动态咬合的特点是在咬合运动中上、下牙的接触部位在不断变化,其生理意义是通过咬合面之间的相对滑动运动捣碎或磨细食物。
本章将对静态咬合和动态咬合的接触特征及其功能意义作一系统介绍。
第一节牙尖交错牙合的基本形态特征牙尖交错牙合是上下牙列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咬合关系。
上、下牙列分别由牙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位置排列而成。
牙构成了牙列,进而构成了咬合。
本节主要叙述与牙尖交错牙合有关的牙、牙列及咬合的基本形态特征。
一、牙的基本形态特征与牙尖交错牙合有关的牙基本特征主要是切牙的切缘、舌面、尖牙的牙尖及后牙的牙合面形态特征。
在咀嚼功能中,前牙的主要作用是摄食,后牙的主要作用是嚼碎食物,因此在形态上,前牙牙冠呈楔型,有一个切缘(切牙)或牙尖(尖牙),后牙牙冠则呈立方体形,有一个宽大的牙合面。
牙合面不是平面,而是由许多规则的沟、窝、嵴、尖等凸凹结构构成。
二、牙列的基本形态特征牙并不是垂直地排列在牙槽骨中,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牙长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排列形成弓形,形成牙列(或称牙弓)。
㈠牙的近远中向倾斜排列规律从牙弓的唇侧或颊侧方向观察,前、后牙具有不同的倾斜表现,这种倾斜称为近远中向倾斜。
一般以牙冠的倾斜方向来表示牙长轴近远中倾斜情况,以牙长轴与垂线冠方交角的大小表示牙近远中倾斜程度的大小。
正常情况下,上颌侧切牙是上前牙中向近中倾斜最大者,上颌尖牙近中倾斜程度介于二者之间;下颌切牙和尖牙的近远中倾斜程度均比较小;上、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在近远中方向的倾斜度相对较小,牙长轴较正;上、下颌第二及第三磨牙向近中倾斜的程度依次增大。
牙合学知识点总结

牙合学知识点总结牙合学(occlusion)是牙齿在咀嚼和闭合时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它是口腔医学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学科,对于了解口腔颌面部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牙合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牙医进行正确的口腔诊断和治疗,避免不当的干预导致不良后果。
一、牙合学的基本概念1、牙合牙合是指牙齿在开口和闭合时的相互接触和咬合。
良好的牙合能够保持牙齿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同时也是口腔颌面部健康的基础。
2、牙合关系牙合关系是指牙齿之间在闭合时的相互关系,根据牙齿在闭合时的位置和接触情况,可以分为中性牙合、辅助牙合和无联系牙合。
3、牙合面牙合面是指牙齿在闭合时相互接触的表面,它对于牙合关系和咀嚼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牙合学的基本知识1、牙合的生理功能牙合在口腔颌面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咀嚼、发音和保持面部结构的稳定性。
2、牙合的异常问题牙合的异常问题包括错颌、反颌、开颌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牙齿的不正常接触和功能,进而影响口腔颌面部的健康。
3、牙合的调整方法牙合的调整方法包括牙齿矫正、牙合面修复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善牙合关系,恢复正常的牙合功能。
三、牙合学的临床应用1、牙合学在口腔诊断中的应用牙合学知识可以帮助牙医进行口腔诊断,判断牙合关系是否正常,对于牙齿矫正和牙合面修复等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牙合学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牙合学知识可以指导牙医进行口腔治疗,包括正畸治疗、修复治疗等,保证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和功能性。
3、牙合学在口腔预防中的应用牙合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口腔保健的重要性,采取正确的口腔保健措施,预防牙合问题的发生。
四、牙合学的研究进展1、牙合学基础研究目前,牙合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牙合关系的形成机制、咀嚼功能的生理机制等方面,提高了对于牙合学的理论认识和基础知识。
2、牙合学临床研究牙合学领域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牙合问题的治疗和预防,包括新型的牙合治疗方法、牙合面修复材料等方面。
牙合学

牙合学牙合学课件1合学occlusion殷新民绪论一、合学的定义合学是一门以咬合为研究中心的口颌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一门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基础学科。
合学与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正颌外科、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口腔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将之作为临床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二、合学研究的内容合与颌位颞下颌关节与下颌运动下颌静止及运动中咀嚼肌的活动特点颅颌系统的神经支配及调控机制咬合病的病因及治疗TMD的病因及治疗磨牙症的病因及治疗口腔临床学科中的合学问题三、合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的关系合学的诞生始于临床医学的需要,合学中纯基础的研究意义不大,其研究目的多是为临床服务的。
合学与修复合学与正畸、正颌外科合学与牙体修复合学与牙周合的基本理论一、定义:合(occlusion):上下颌牙静止的咬合接触关系。
咬合(articulation):下颌运动中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
二、口颌系统stomatognathic system口颌系统是包括口腔颌面部各种组织结构如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神经的总称,是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功能整体。
在中枢神经系统统一指挥下,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各司其责,共同完成复杂的功能运动。
口颌系统担负着发音、讲话、表情、咀嚼、吞咽等各种重要功能。
三、合的解剖生理牙列:上、下颌牙在牙槽骨内排列成的整体形态,称为牙列或牙弓(tooth arrangement or dental arch)。
1、牙列外形:呈抛物线形分三种形态:椭圆型,方圆型,尖圆型。
正常牙列:要求比较规则、整齐、无间隙、不拥挤,牙量与骨量相协调,每个牙都在合适的位置,无弓外牙,无异常倾斜的牙。
正常牙列的生理意义:牙列与衬托面部丰满度有关牙列为弓形,与舌、唇、颊的运动相协调,对保证咀嚼、发音、讲话及吞咽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作用利于咀嚼,各牙齿互相邻接、互相支持,利于分散合力防止食物嵌塞2、牙的倾斜近远中向的倾斜上颌 123倾斜度:2 > 3 > 1下颌123倾斜度:3 > 2 > 1倾斜度:较直上颌78倾斜度:微向远中下颌78倾斜度:仍向近中唇舌向及颊舌向倾斜唇倾约600唇倾约650较直456 较直颊倾舌倾牙齿倾斜的生理意义衬托面部丰满度便于舌的运动构成纵合、横合曲线,为咀嚼运动所必须3、合平面和合曲线合平面(occlusal plane):为一假想平面,实际上是曲面,该平面通过下中切牙近中切角与双侧第二磨牙远中颊尖顶这三个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合学课件1合学occlusion殷新民绪论一、合学的定义合学是一门以咬合为研究中心的口颌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一门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基础学科。
合学与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正颌外科、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口腔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将之作为临床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二、合学研究的内容合与颌位颞下颌关节与下颌运动下颌静止及运动中咀嚼肌的活动特点颅颌系统的神经支配及调控机制咬合病的病因及治疗TMD的病因及治疗磨牙症的病因及治疗口腔临床学科中的合学问题三、合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的关系合学的诞生始于临床医学的需要,合学中纯基础的研究意义不大,其研究目的多是为临床服务的。
合学与修复合学与正畸、正颌外科合学与牙体修复合学与牙周合的基本理论一、定义:合(occlusion):上下颌牙静止的咬合接触关系。
咬合(articulation):下颌运动中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
二、口颌系统stomatognathic system口颌系统是包括口腔颌面部各种组织结构如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神经的总称,是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功能整体。
在中枢神经系统统一指挥下,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各司其责,共同完成复杂的功能运动。
口颌系统担负着发音、讲话、表情、咀嚼、吞咽等各种重要功能。
三、合的解剖生理牙列:上、下颌牙在牙槽骨内排列成的整体形态,称为牙列或牙弓(tooth arrangement or dental arch)。
1、牙列外形:呈抛物线形分三种形态:椭圆型,方圆型,尖圆型。
正常牙列:要求比较规则、整齐、无间隙、不拥挤,牙量与骨量相协调,每个牙都在合适的位置,无弓外牙,无异常倾斜的牙。
正常牙列的生理意义:牙列与衬托面部丰满度有关牙列为弓形,与舌、唇、颊的运动相协调,对保证咀嚼、发音、讲话及吞咽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作用利于咀嚼,各牙齿互相邻接、互相支持,利于分散合力防止食物嵌塞2、牙的倾斜近远中向的倾斜上颌 123倾斜度:2 > 3 > 1下颌123倾斜度:3 > 2 > 1456倾斜度:较直上颌78倾斜度:微向远中下颌78倾斜度:仍向近中唇舌向及颊舌向倾斜12 唇倾约60012 唇倾约6503 较直456 较直78 颊倾45678 舌倾牙齿倾斜的生理意义衬托面部丰满度便于舌的运动构成纵合、横合曲线,为咀嚼运动所必须3、合平面和合曲线合平面(occlusal plane):为一假想平面,实际上是曲面,该平面通过下中切牙近中切角与双侧第二磨牙远中颊尖顶这三个点。
纵合曲线下颌—Spee’s曲线:通过下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和磨牙颊尖的连线,最低点在第一磨牙远颊尖。
上颌—补偿曲线(Compensating curve):通过上颌切牙切缘、尖牙牙尖、前磨牙和磨牙颊尖的连线,与Spee’s曲线相吻合。
横合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lusion):连接上下颌两侧同名磨牙颊舌尖所构成的凸向下的曲线。
Bonwill三角:从两侧髁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的连线,为一边长为4英寸(10.16cm)的等边三角形。
Monson球面学说:以眉间点为中心,4英寸为半径作一球面,Spee’s曲线与此球面的一部分吻合。
合曲线是球面的一部分,引伸为同心圆学说,有一假定圆心,牙尖斜度、髁道斜度、切道斜度等都是同心圆的一段弧。
颌面部的主要标志平面和标志线眶耳平面(Frankfort plane):眶下缘与外耳孔上缘构成的平面。
人坐正、头直立时,该平面与地平面平行,是重要的测量标志。
耳屏鼻翼线:鼻翼中央到耳屏中央的连线,与眶耳平面交角约15°,与合平面几近平行。
合的特征合的静态接触特征牙尖交错合 ICP:上下牙呈最广泛的牙尖交错接触关系的合,以前称正中合。
牙尖交错合特征一牙对两牙(除1、8外),上下同名牙前后相错,尖凹接触,有利于咀嚼和合的稳定覆合与覆盖:覆合(overbite):上牙覆盖下牙的垂直距离,正常1/3以内覆盖(overjet):上牙覆盖下牙的水平距离,正常3mm以内第一磨牙的合关系是牙尖交错合的重要标志,称occlusal key,安氏错合分类即以此为纲。
Ⅰ类—中性合关系Ⅱ类—远中合关系Ⅲ类—近中合关系咬合接触形式:尖—窝接触:三脚架式(鼎式)接触, tripod,稳定尖—嵴接触:不如尖—窝接触稳定斜面—斜面接触:不稳定尖—尖或尖—斜面接触:不稳定理想的咬合接触点约为138个合的动态接触特征前伸合下颌前伸运动中,前牙成组接触,后牙无接触。
如果后牙有接触,称前伸合干扰后退合从牙尖交错合后退至后退接触位,双侧后牙均匀、同时接触。
如一侧接触,一侧无接触,称为后退合干扰侧向合组牙功能合:工作侧后牙成组接触,非工作侧无接触。
尖牙保护合:工作侧仅有尖牙接触,其他牙无接触。
如果非工作侧有接触,称侧方合干扰尖牙的特点:尖牙具有适合作为制导的舌面窝,可导致合力趋于轴向位于牙弓转弯处,在咀嚼运动的第三类杠杆末端,重臂最长,故合力在尖牙处已显著减弱,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根长且粗大,支持合力的牙周膜面积最大,牙根位于尖牙嵴内,此处骨质致密,支持力强大,尖牙比上颌第二磨牙大16倍牙周韧带感受器丰富,对刺激敏感,能及时作出调整反应四、合的生长发育1、建合过程:龈垫→乳合(2.5—6岁)→替合(6—12岁)→恒合(12岁后)2、合发育阶段乳牙萌出前下颌只有铰链运动,Ⅰ萌出才有前后运动(1)乳合:2.5—6岁特征:①乳牙在颌骨上的位置较垂直,无近远中向倾斜,亦无唇舌向倾斜,无矢状合曲线,亦无横合曲线② 4—6岁时,在ⅡⅢ和ⅢⅣ间出现间隙,称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可见于50%的幼儿,待恒牙萌出,恢复正常③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称终末平面,对磨牙建合有重要影响垂直型→Ⅰ类,60—70%近中型→Ⅲ类或Ⅰ类远中型→Ⅱ类,10—25%(2)替合:6—12岁特征:暂时性牙列拥挤剩余间隙(leeway space):Ⅲ、Ⅳ、Ⅴ近远中径总和与3、4、5近远中径总和之差,上颌一侧0.9mm,下颌一侧1.7mm(3)恒合萌出顺序、萌出时的间隙、牙槽骨发育情况对恒合建立有较大影响3比4迟萌,萌出的路径最难,常形成错位六龄齿龋坏、早失可引起邻牙移位、倾斜、对合牙伸长等不良后果3、建合的动力平衡(1)前后的动力平衡向前的动力①牙长轴的近远中向及颊舌向的倾斜,合力作用使牙体向前倾斜移动。
一生中牙齿保持着向近中移动的倾向②颌间空隙呈楔形,前大后小,合力使上下牙弓向前移动③下颌张口轨迹为弧形,闭口时合力向上、向前,推动牙弓向前发育向后的动力唇颊肌—口轮匝肌、上下唇方肌、尖牙肌、颧肌、颊肌、颏肌等力量在上下前牙,力量远远不如向前的动力前后的动力平衡使上下牙弓适当向前发育,亦可促使牙弓侧方发育(2)内外的动力平衡向外—舌向内—唇颊促进宽度适当发育(3)上下的动力平衡咀嚼肌力作用至上、下牙弓,正常力量可完成咀嚼功能,异常力量可导致合磨耗、合磨损,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五、合的类型(一)正常合并非统一于一种标准形态,而是因人而异,有一定的生理范围。
没有咀嚼肌功能紊乱的表现,即使有一些合的异常因素存在,但为个人所适应,又称为个别正常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二)错合牙排列不整齐、错位或拥挤,可能导致口颌系统疾病,但也可能为个体所适应而不致病,成为生理合或适应性合(三)生理合physiologic occlusion健康的末经治疗过的牙列,无咀嚼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四)病理合 pathologic occlusion对口颌系统产生损伤的合(五)最适合(optimal occlusion)不仅无病症表现,而且无需神经肌肉适应,无咬合干扰,咀嚼系各部健康舒适,在吞咽、咀嚼、说话时各部关系协调(六)平衡合(balanced occlusion)前伸平衡合:前伸至对刃位,前牙接触,后牙也有接触侧方平衡合:侧方运动时,工作侧有合接触,非工作侧也有合接触平衡合为全口义齿稳定和固位所必须,但自然牙列中若出现平衡合,则为合干扰,是创伤因素(七)理想合(ideal occlusion)理想合的条件:ICP:安氏Ⅰ类合上下牙广泛均匀接触尖—凹、尖—嵴接触,尖—凹接触时尽可能呈鼎式前牙浅覆合,覆盖适中上下牙列邻接关系正常,无间隙RCP:前牙不接触,一或数对后牙双侧同时接触RCP→ICP无引起侧方偏斜的合干扰息止颌位(下颌姿势位):上下牙无接触,息止合间隙1—4mm,闭合至ICP 时上下牙同时接触,无早接触前伸合:前牙组牙接触,后牙不接触侧方合:工作侧尖牙保护合或组牙功能合,非工作侧无接触牙合学课件2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生理一、颞下颌关节的比较解剖学口颌系统的形态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颞下颌关节形态适应下颌运动,下颌运动又随牙形、合关系而异,而牙形、合关系又与各种动物的食性相适应。
不同动物的咀嚼器官因其食性和功能不同而形态各异。
1、肉食类如狮子,牙的作用主要为撕裂食物,其牙尖为尖锥形,上下切牙为对刃合,尖牙强大,突出于合平面上,上切牙与尖牙间有较大的牙间隙,用以容纳下尖牙,磨牙有三个尖锐的牙尖,颊尖大,形似刀刃,舌尖小,从牙尖及咬合关系来看,既不能前伸运动也不能作侧方运动,合关系为上下牙尖互相嵌入,下颌只能作上下铰链运动。
下颌关节是一种简单的铰链式结构,关节凹深,髁突呈横梭形,左右髁突横轴可连成一直线,关节凹前后突发达,整个关节凹面包裹着髁状突,这样的关节结构,使下颌只能作铰链运动,撕裂食物。
2、草食类如牛,在咀嚼运动中,需要幅度比较大的研磨运动,与此相适应,草食类动物的牙齿都很大,磨牙为高冠牙,咬合面宽大,切牙数目减少,牛上切牙缺如。
下颌关节与一般的结构相反,髁突呈凹形,关节凹反呈突形,适于大范围的侧向运动,以研磨食物。
3、啮齿类如鼠,靠切牙啃切,切牙发育好,切缘呈凿形,无尖牙,磨牙低冠,关节凹为前后沟状浅凹髁突的长轴呈矢状方向,利于髁突前后滑动,啃咬食物。
4、杂食类人即为杂食类。
牙的功能有咬切、捣碎、撕裂、研磨所以牙有多种分工,切牙用以切断,尖牙用以撕裂,前磨牙用以捣碎,磨牙用以研磨同时还需要下颌能作前后上下左右各种方向的运动,以完成复杂的咀嚼功能。
下颌关节的构造更趋完善而与复杂的功能相适应。
在关切凹和髁突之间有特殊形态的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同时两个髁状突的水平轴其延长线向后方辐辏,相交于枕骨大孔前构成145-160°的角,使下颌运动更加自如。
以上说明食性、牙形、合关系、牙颌运动和颞下颌关节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了形态与机能的高度适应和统一二、人类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1、关节凹深度7.35+1.16(5.36-9.56mm)自幼年至成年2.5-10mm,随生长发育而逐渐加深宽度10.65+1.57(8.28-14.18mm)前壁:斜度20—68°,平均60.93+9.35顶:上面为颅中凹2、髁突上面与关节盘接触颈部前内侧有翼外肌附丽关节凹比髁突大2—3倍3、关节盘上面前凹后凸,下面形凹分前、中、后三带前带:厚约2mm中带:厚约1mm,最薄,但纤维致密,坚韧后带:厚约3.4mm4、关节囊比较大,也比较松,其外侧形成外侧韧带(颞下颌韧带)5、关节腔关节上腔大而松,滑动运动关节下腔小而紧,铰链运动6、韧带外—颞下颌韧带内—蝶下颌韧带后—茎突下颌韧带三、人类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特点双关节:盘—颞关节:滑动关节盘—颌关节:铰链关节联动关节:颅骨—两个下颌关节:颅颌关节悬吊关节:由三对韧带悬吊于颅骨上: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