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口腔基础必学知识点

口腔基础必学知识点

口腔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牙齿结构和组成:牙齿由牙冠、牙根和牙髓组成。

牙冠是可见的牙
部分,牙根则嵌入牙槽骨中。

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和牙质组成。

2. 牙齿的发育过程:牙齿的发育过程分为牙胚期、牙床移行期、牙齿
萌出期和恒牙期。

3. 牙齿的生理功能:咀嚼食物、发音和美观。

4. 牙齿的种类和编号:人类的牙齿分为前牙、犬牙、前臼齿和后臼齿,分别编号为1-8、9-12、13-20和21-28。

5. 牙齿表面的解剖结构:牙齿的表面包括近中面、远中面、舌侧面、
颊侧面和咀嚼面。

6. 牙齿的病理变化:包括龋病、牙周病、牙齿畸形等。

7. 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真牙膜和根膜。

其功能包括支持牙齿、保护根面、感觉和营养。

8. 牙齿的牙槽骨吸收和再生:牙槽骨吸收指的是牙齿缺失后牙槽骨的
吸收过程,牙槽骨再生则是指通过种植牙等方法恢复缺失牙齿后的牙
槽骨。

9. 牙周炎的症状和治疗: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牙齿疾病,症状包括牙
龈红肿、牙龈出血、牙龈退缩等。

治疗牙周炎的方法包括口腔卫生和
局部药物治疗。

10. 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口腔卫生对于保持牙齿和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等。

执业医师口腔科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口腔科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口腔科学知识点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口腔科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作为执业医师,熟悉口腔科学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口腔科学知识点。

一、口腔解剖学知识点1. 牙齿结构:牙冠、牙根、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等。

2. 牙周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

3. 口腔黏膜:颊黏膜、舌黏膜、咽黏膜等。

4. 口腔肌肉:颊肌、舌肌、咽肌等。

二、口腔疾病知识点1. 龋齿:由于细菌作用引起的牙齿组织的破坏。

2. 牙周疾病:包括牙周炎、牙周脓肿等。

3. 口腔溃疡:常见的为阿弗他溃疡,症状为口腔黏膜的溃疡和疼痛。

4. 口腔癌:恶性肿瘤,常见的类型有唾液腺癌、舌癌等。

三、口腔诊断和治疗知识点1. 口腔检查:包括观察牙齿、黏膜、龈等的情况,使用器械进行排查。

2. X射线检查:常用于观察牙齿、牙根、牙槽骨等的情况。

3. 口腔洁治:包括洗牙、刮治、冲洗等手段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

4. 牙齿修复:包括补牙、根管治疗、牙齿矫正等手术操作。

5. 牙槽外科手术:包括拔牙、种植牙等手术操作。

四、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点1. 正确刷牙方法:使用牙刷和牙膏进行刷牙,注意刷牙时间和顺序。

2. 牙线和牙间刷的使用:用于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等。

3. 饮食调理:合理选择食物,避免高糖、高酸、高温刺激等对牙齿造成的伤害。

4.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

五、口腔科研知识点1. 口腔科研目的:改善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探索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2. 口腔科研方法: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

3. 口腔科研成果:研究新型口腔材料、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等。

综上所述,口腔科学是一门涉及口腔解剖学、口腔疾病、口腔诊断和治疗、口腔卫生保健以及口腔科研的综合性学科。

作为执业医师,深入了解并掌握口腔科学知识点对于提供优质的口腔健康服务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将不断提高口腔医学领域的技术水平,为人们的口腔健康贡献力量。

口腔知识点总结

口腔知识点总结

口腔知识点总结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不仅会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给全身带来危害。

因此,了解口腔知识,保护口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对口腔知识进行总结:一、口腔解剖学知识1. 口腔组成:口腔包括口腔腔膜、牙齿、舌、口腔黏膜等结构。

这些结构相互协作,完成食物摄取、咀嚼和言语表达等功能。

2. 牙齿结构:牙齿主要由牙冠、牙根和牙髓组成。

牙冠是可见的部分,牙根则潜藏在牙龈下面,与牙槽骨相连接,起到支撑作用。

牙髓位于牙髓腔内,是牙齿的神经和血管组织。

3. 口腔黏膜结构:口腔黏膜覆盖口腔内表面,具有抗菌、保护和感觉功能。

口腔黏膜分为颊黏膜、唇黏膜、舌黏膜、软腭和硬腭。

4. 咀嚼肌和舌肌:咀嚼肌主要用于咀嚼食物,舌肌则用于言语表达和吞咽。

这些肌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协调完成各种功能。

5. 涎腺:口腔中存在多个涎腺,分泌唾液,起到润滑口腔、抗菌和帮助消化的作用。

二、口腔疾病知识1. 龋齿:龋齿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细菌产生酸性物质损害牙齿组织。

预防龋齿的关键是定期刷牙、控制糖分摄入、定期口腔检查等。

2. 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主要是由于牙菌斑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问题。

3. 口腔肿瘤:口腔肿瘤多为恶性肿瘤,早期常常无症状,易被忽视。

因此,定期口腔检查是预防口腔肿瘤的重要手段。

4.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多由于黏膜损伤、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症状包括口腔内溃疡疼痛、瘙痒等,需要及时治疗。

5. 口腔感染:口腔感染包括口腔内和周围组织的感染,常见的有牙髓炎、牙周脓肿等。

及时治疗感染,预防病情扩散至全身。

6. 口腔异物:儿童和老年人容易因异物卡在口腔内而引起窒息、感染等问题。

要及时处理口腔内的异物,保护口腔健康。

三、口腔保健知识1. 刷牙:每天至少两次刷牙,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至少两分钟。

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正确使用刷牙工具,可以更好地清洁口腔,预防口腔疾病。

口腔医考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考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考知识点总结一、口腔解剖学1. 口腔的解剖结构口腔主要由口腔腔隙、口腔前庭、颌弓、舌、牙齿、牙龈等组成。

口腔前庭是指舌下、颊黏膜与颊部黏膜之间的腔隙。

颌弓又分为上颌弓和下颌弓,牙齿则是口腔中的重要结构之一。

2. 牙齿的结构牙齿主要由牙冠、牙根和牙髓组成。

牙冠是牙齿的可见部分,而牙根则位于牙龈下方,与牙槽骨相连。

牙髓是牙齿内的一种结缔组织,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3. 口腔的血供和神经支配口腔的血供主要来源于上颌动脉和下颌动脉。

而口腔的神经支配主要由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所提供。

二、口腔生理学1. 口腔消化口腔是人体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口腔的消化主要由唾液和牙齿的作用完成。

唾液主要含有水、电解质、酶和黏液等成分,可以软化食物并促进食物的咀嚼和吞咽。

2. 唾液分泌调节唾液的分泌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交感神经通过使唾腺分泌增加,而副交感神经通过使唾腺分泌减少。

唾液分泌还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影响。

3. 口腔的免疫功能口腔黏膜和唾液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和抗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它们可以阻止细菌和病毒侵入,并迅速清除侵入的微生物。

三、口腔病理学1. 口腔黏膜疾病口腔黏膜炎症是口腔最常见的病理变化。

常见的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

2. 牙体疾病牙体疾病一般是由于口腔细菌的侵袭所引起的。

龋齿是最常见的牙体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釉质的溶解和破坏。

3. 牙周疾病牙周疾病是口腔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炎和牙周病等。

牙周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口腔细菌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

四、口腔临床医学1. 口腔疾病的诊断口腔医生主要通过患者病史、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口腔疾病的诊断。

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因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2. 口腔疾病的治疗口腔医生主要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口腔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治疗包括洗牙、根管治疗、拔牙等。

3. 口腔疾病的预防口腔医生主要通过口腔卫生教育、定期口腔检查等手段,进行口腔疾病的预防。

口腔医学知识点

口腔医学知识点

口腔医学知识点口腔医学是一门涉及口腔及颌面区域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学科。

它不仅关注牙齿的健康,还包括口腔黏膜、舌头、唾液腺、上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等多个方面。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重要的口腔医学知识点。

一、牙齿的结构与功能牙齿由牙冠和牙根两部分组成。

牙冠是露在口腔里的部分,表面覆盖着坚硬的牙釉质,它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能够抵抗咀嚼时的磨损和酸蚀。

牙根则埋在牙槽骨中,通过牙周膜与牙槽骨相连。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帮助消化。

同时,牙齿对于发音和保持面部的美观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常见的口腔疾病(一)龋齿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是由于细菌产生的酸侵蚀牙齿硬组织而导致的。

龋齿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逐渐深入,感染牙髓,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导致牙齿的丧失。

(二)牙周病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会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最终牙齿松动脱落。

(三)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髓病是牙髓组织的炎症,常见的有牙髓炎。

根尖周病则是指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多由牙髓病发展而来。

(四)口腔黏膜病如口腔溃疡、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等,这些疾病的病因复杂,可能与免疫、感染、精神因素等有关。

三、口腔卫生与保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关键。

每天至少早晚刷牙两次,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能够有效去除牙菌斑。

同时,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可以进一步清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定期更换牙刷,一般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

此外,还可以使用漱口水辅助清洁口腔,但不能替代刷牙。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

四、口腔治疗技术(一)补牙当牙齿发生龋齿时,需要进行补牙治疗。

补牙的材料有多种,如银汞合金、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等,医生会根据龋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根管治疗对于牙髓病和根尖周病,通常需要进行根管治疗。

口腔医学大一知识点

口腔医学大一知识点

口腔医学大一知识点口腔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口腔美容的学科。

在大一阶段,学生将学习到口腔医学的基础知识,为将来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口腔医学大一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口腔医学的基础内容。

1. 口腔解剖学在学习口腔医学的过程中,了解口腔的解剖结构非常重要。

口腔解剖学主要包括口腔的外部形态、口腔腔内结构以及口腔的组织构成等。

理解口腔解剖学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定位疾病发生的部位,为治疗提供指导。

2. 口腔病理学口腔病理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与病因和病理机制的关系。

了解口腔病理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口腔疾病的病理过程,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 口腔病理生理学口腔病理生理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口腔病理与生理的相互关系。

通过学习口腔病理生理学,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疾病对口腔生理功能的影响,包括咀嚼、吞咽、言语等方面,从而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 口腔保健学口腔保健学是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学科。

大一学生将学习口腔保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正确的刷牙技巧、口腔卫生常识、口腔保健产品的选择等。

了解口腔保健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5. 口腔临床技术口腔临床技术包括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

在大一阶段,学生将学习口腔检查和观察、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断、基本的牙体牙髓病治疗技术等。

通过学习口腔临床技术,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6. 口腔放射学口腔放射学是运用X线技术进行口腔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在大一阶段,学生将学习口腔放射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口腔放射学检查方法以及放射学影像的解读。

了解口腔放射学对于准确诊断疾病的重要性,对于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口腔医学大一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口腔解剖学、口腔病理学、口腔病理生理学、口腔保健学、口腔临床技术和口腔放射学等。

口腔医学知识点总结

口腔医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分为五支1.颞支:出腮腺上缘—额肌(额纹消失)2.颧支:出腮腺前上缘—上、下眼轮匝肌(眼睑不能闭合)3.颊支:出腮腺前缘、腮腺导管上下—颊肌、上唇方肌、笑肌、口轮匝肌(鼻唇沟消失,鼓腮时漏气)4.下颌缘支:出腮腺下缘—下唇诸肌(下唇瘫痪,口角偏斜)5 颈支:出腮腺下缘—颈阔肌口腔组织器官—牙牙又称为牙体,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

由釉质覆盖,显露于口腔的部分为牙冠;由牙骨质所覆盖,埋于牙槽窝内的部分为牙冠;牙冠与牙根交界为牙颈部。

牙体内有含牙髓的腔,称牙髓腔1. 牙冠的形态5个面:唇(颊)面,舌(腭)面,近中面,远中面以及咬合面2.牙根数目与形态(p6)3牙齿的组织结构•牙釉质(enamel)•牙本质(dentin)•牙骨质(cementum)•牙髓(pulp)4牙周组织结构•牙槽骨(alveolar bone )•牙周膜(periodontal membrane)•牙龈(gum of gingival口腔组织器官—舌舌体部舌前2/3(舌尖;舌背;舌腹;舌缘)舌根部舌后1/3(舌盲孔)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舌的感觉神经:舌前2/3为舌神经; 舌后1/3为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舌的运动: 舌下神经舌的味觉: 面神经的鼓索支舌乳头: 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乳牙与恒牙正常乳牙有20个,左右侧各5个。

其名称从中线到两旁,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一般从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乳中切牙,然后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依次萌出。

2岁左右乳牙全部萌出。

恒牙共28-32个,名称分别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旧称第一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萌出时间,六岁左右开始,第二乳磨牙后方萌出第一恒磨牙(六龄牙)。

口腔检查常用的方法都有哪些,健康标准,社区口腔检查的目的,龋病牙周病资料整理分组。

口腔医学常考基础知识点

口腔医学常考基础知识点

口腔医学常考基础知识点1、在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周的口腔前庭两部分。

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

2、牙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

牙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

3、从萌出时间和次序来看,一般从6岁至12岁,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恒牙和乳牙发生交替,此时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这种乳、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成为混合牙列期。

4、上颌动脉(颌内动脉)位置较深。

自颈动脉分出,向内前方走行,经下颌骨髁突颈部内侧至颞下窝,分布于上、下颌骨和咀嚼肌。

行颞下颌关节区手术时易伤及该动脉,应特别小心。

5、口腔检查常用的器械为:口镜、镊子、探针及其他(如挖匙)。

6、牙髓活力测试:临床上常用牙髓对温度或电流的不同反应来协助诊断牙髓是否患病,病变的发展阶段,以及牙髓的活力是否存在。

正常情况下,牙髓对20℃~50℃之间的温度刺激不产生反应。

一旦发生炎症,则对温度刺激反应敏感;如发生变性或坏死,则反应迟钝或消失。

7、X线牙片检查又称根尖片,为临床最常用于牙影像检查的X线片,是口腔颌面部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

体层摄影检查技术分为平面体层摄影和曲面体层摄影,用于口腔颌面部检查的曲面体层摄影检查又称全景X线片检查,是体层摄影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检查的最主要方法。

8、口腔卫生保健的方法:刷牙、漱口、洁牙间隙、牙龈按摩、龈上洁治术。

9、龋齿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临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发生变化。

10、龋齿的病因:①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②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③敏感的宿主;④在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

这是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11、四环素牙初呈黄色,在阳光照射下呈现明亮的黄色荧光,以后逐渐由黄色变成棕褐色或深灰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混合牙列期:一般从6岁至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乳牙、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

2.危险三角区: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此处感染若处理不当,易逆行传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3.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方面均发生变化
4.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拔除,是我国成人丧失牙的
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10、口底由(舌系带)(舌下肉阜)组成。

11、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牙颈)组成。

12、牙的组织结构,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

牙周组织结构,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的(支持组织)。

13、舌的感觉神经,在舌前2/3为(舌神经)分布,舌后1/3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分布。

舌的运动系由(舌下神经)支配。

舌的味觉为(面神经的鼓索支)支配。

(舌尖部)对甜、辣、咸味敏
感;(舌缘)对酸味敏感,(舌根部)对苦味敏感。

14、舌乳头(舌背黏膜)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

20、口腔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运动神经主要是(面神经)。

21、三叉神经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面神经分为5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22、口腔颌面部的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24、口腔内检查常用器械(镊子)(探针)(口镜)。

25、龋病的临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
见,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口腔癌原发部位以(舌癌)为最多。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54、急性牙髓炎具有典型的(疼痛症状)
55、口腔的良性肿瘤(成釉细胞瘤)(血管瘤)(脉管畸形)(神经纤维瘤)(骨化纤维瘤);恶性肿瘤(舌癌)最常见。

56、舌癌早期可表现为(溃疡)(外生)(浸润),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发生(肺部)转移
57、成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

其典型X线表现(蜂房状)(多房性囊肿样阴影)
58.竖刷法:刷牙时先将牙刷头斜向牙龈,刷毛贴附在牙龈上,稍加压力,顺牙间隙刷向冠方。

刷上牙时,从上往下刷,刷下牙时,从下往上刷;牙的唇、颊面及舌,腭面要分别刷到。

在刷上、下颌前牙时,可将牙刷竖起;上前牙由上向下拉动,下前牙由下向上提拉。

刷上、下颌后牙秴面时,牙刷可压在秴面来回刷动。

59.口腔常用局部麻醉药物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碧兰麻。

局麻方法: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全身并发症:晕厥、过敏反应、中毒。

局部并发症:注射区疼痛和水肿、血肿、感染、注射针折断、暂时性面瘫、其他并发症。

按进展速度分:急性龋、慢性龋、继发龋
按解剖部位分类:牙合面窝沟龋和平滑面龋、根面龋、线性釉质龋
临表:
1)疼痛剧烈,疼痛性质有以下特点: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疼痛加剧;温度刺激疼痛加剧;疼痛不
能定位
2)发病急
3)患牙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龋、充填物、深牙周袋或外伤等
4)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
5)温度测验时,患牙的反应极其敏感
6)处于晚期炎症的患牙,可出现垂直方向的轻度叩痛
诊断:具有典型的疼痛症状,可见引起牙髓病变的牙体损害或其他病因。

牙髓活力测验、温度测验
物吸入气管,支气管甚至肺泡引起的窒息。

临床表现:前驱症状是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吸气长于呼气或出现喉鸣;严重时有三凹体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深陷;继之出现脉弱、血压下降、瞳孔散大。

2、止血
3、包扎
4、运送
5、预防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