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十二时辰对照表-生活类

十二时辰对照表-生活类关键信息项:1、十二时辰的名称2、每个时辰对应的现代时间范围3、每个时辰适合进行的主要生活活动4、每个时辰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1、十二时辰概述11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12 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子时(23:00 01:00)21 现代时间范围:23 点至凌晨 1 点。
22 生活活动:此时是胆经当令,宜睡眠养生,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利于胆汁的新陈代谢,让胆气得以生发。
23 特点与影响: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刻,睡眠质量对于身体的恢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3、丑时(01:00 03:00)31 现代时间范围:凌晨 1 点至 3 点。
32 生活活动:肝经当令,应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以养肝血。
33 特点与影响:丑时是肝脏排毒和修复的最佳时段,如果此时未睡,容易导致肝火旺盛,影响身体健康。
4、寅时(03:00 05:00)41 现代时间范围:凌晨 3 点至 5 点。
42 生活活动:肺经当令,此时人体处于深度睡眠,有助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43 特点与影响:寅时是呼吸系统功能最强的时候,若睡眠不足,易出现呼吸不畅等问题。
5、卯时(05:00 07:00)51 现代时间范围:早上 5 点至 7 点。
52 生活活动:大肠经当令,适合起床排便,然后喝一杯温水,开始适度的晨练。
53 特点与影响:卯时是大肠蠕动最活跃的时间,有利于排出体内的废物。
6、辰时(07:00 09:00)61 现代时间范围:早上 7 点至 9 点。
62 生活活动:胃经当令,此时应吃早餐,为身体提供能量。
63 特点与影响:辰时是胃消化能力最强的时候,早餐的营养吸收效果最佳。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二经络时辰表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二经络时辰表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代替,子时是凌晨23:00-1:00,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点.【子时】夜半,胆经当令,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肝经当令,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肺经当令,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大肠经当令,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胃经当令,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脾经当令,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心经当令,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小肠经当令,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膀胱经当令,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肾经当令,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心包经当令,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三焦经当令,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经络时辰表=================================================== =====================================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二经络时辰表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代替,子时是凌晨23:00-1:00,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点.【子时】夜半,胆经当令,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肝经当令,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肺经当令,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大肠经当令,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胃经当令,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脾经当令,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心经当令,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小肠经当令,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膀胱经当令,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肾经当令,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心包经当令,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三焦经当令,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经络时辰表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
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养经络,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们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时间-----对应的经络23:00-1:00===========子时:鼠:胆经当令胆经。
古代十二时辰对应表

古代十二时辰对应表
子时
23:00—01:00(三更)子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23时至1时,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
丑时
01:00—03:00(四更)丑时,十二时辰之一,又称鸡鸣,荒鸡。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时至凌晨3时。如《诗经·汝日鸡鸣》:“汝日鸡鸣,士日昧旦。”
辰时
07:00—09:00辰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两小时。
巳时
09:00—11:00巳时,十二时辰之一,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
11:00—13:00午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11时整至13时整,即日中、日正、中午等。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
未时
13:00—15:00未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13时至15时。此时太阳蹉跌而下,开始偏西,故又谓之日侧、日映。
申时
15:00—17:00申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15时正至17时正。别名哺时、日哺。
酉时
17:00—19:00酉时,十二时辰之一,酉时对应的时间是十七点至十九点。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
19:00—21:00(一更)戌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பைடு நூலகம்时间的19时至21时。别称黄昏。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二经络时辰表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个字代替,时是凌晨23:00—1:00,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点.【子时】夜半,胆经当令,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肝经当令,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肺经当令,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大肠经当令,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胃经当令,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脾经当令,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心经当令,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小肠经当令,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膀胱经当令,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肾经当令,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心包经当令,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三焦经当令,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经络时辰表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
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养经络,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们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时间-----对应的经络23: 00-1: 00 子时:鼠:胆经当令胆经。
十二时辰对应时间表完整版

十二时辰对应时间表完整版十二时辰对应时间表完整版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卯时(05:00-07:00)、辰时(07:00-09:00)、巳时(0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
时辰属相时间别名子时鼠午夜23时-1时 (23:00-01:00)夜半丑时牛凌晨1时-3时(01:00-03:00)鸡鸣寅时虎凌晨3时-5时(03:00-05:00)平旦卯时兔清晨5时-7时(05:00-07:00)日出辰时龙清晨7时-9时(07:00-09:00)食时巳时蛇上午9时-11时(09:00-11:00)隅中午时马上午11时-下午13时(11:00-13:00)日中未时羊下午13时-15时(13:00-15:00)日昳申时猴下午15时-17时(15:00-17:00)哺时酉时鸡下午17时-晚上19时(17:00-19:00)日入戌时狗晚上19时-21时(19:00-21:00)黄昏亥时猪晚上21时-午夜23时(21:00-23:00)人定时辰对应的时间1、23:00 ≤子时 01:00,旧时也称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01:00 ≤丑时 03:00,旧时也称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3、03:00 ≤寅时 05:00,旧时也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4、05:00 ≤卯时 07:00,旧时也称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07:00 ≤辰时 09:00,旧时也称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6、09:00 ≤巳时 11:00,旧时也称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
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划分方法,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个小时。
这种时间划分方法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天文学中和医学中都有使用。
下面是“十二时辰”以及与其对应的时间:
1.子时:夜半12点至凌晨1点
2.丑时:凌晨1点至2点
3.寅时:凌晨2点至4点
4.卯时:早晨4点至6点
5.辰时:早晨6点至8点
6.巳时:上午8点至10点
7.午时:上午10点至中午12点
8.未时:中午12点至下午2点
9.申时:下午2点至4点
10.酉时:下午4点至6点
11.戌时:晚上6点至8点
12.亥时:晚上8点至10点
每个时辰的名称和时间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划分方法是相同的。
在现代,这种时间划分方法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但在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中,例如春节、清明节等,仍然会使用“十二时辰”来安排活动时间。
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23--01 01--03 03--05 05--07 07--09 09--11 11--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子时】夜半 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鸡鸣 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平旦 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日出 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食时 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隅中 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日中 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日昳 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哺时 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日入 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黄昏 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人定 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1、【子时】---23时至01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丑时】---01时至03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3、【寅时】---03时至05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夜日的交替之际。
4、【卯时】---05时至07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指太阳初升之际。
5、【辰时】---07时至09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之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8、【未时】---13时至15时。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之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10、【酉时】---17时至19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阳落山之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天将黑未黑之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人定,又名定昏,夜色已深,人们安歇睡眠之时。
24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
“至”即到的意思。
夏至日、冬至日一
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知道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对你的日常生活会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