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对照表讲解学习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1、【子时】---23时至01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丑时】---01时至03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3、【寅时】---03时至05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夜日的交替之际。
4、【卯时】---05时至07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指太阳初升之际。
5、【辰时】---07时至09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之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8、【未时】---13时至15时。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之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0、【酉时】---17时至19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阳落山之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天将黑未黑之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人定,又名定昏,夜色已深,人们安歇睡眠之时。
24节气的含义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
“至”即到的意思。
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分”即平分的意思。
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十二时辰来历资料讲解

十二时辰来历生肖属相版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
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
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
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
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
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
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
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
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
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
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
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
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
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
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
「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
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
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
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
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
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
12时晨对照表

12时晨对照表
12时辰对照表如下:
1.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2.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
3.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
4.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
5.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
6. 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
7.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8. 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
9. 申时(15时至17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10.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傍晚、日沉等。
11.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12. 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的12时辰对照表,希望对您有帮助。
十二时对应时刻+解释说明

十二时对应时刻+解释子时23~1点丑时1~3 点寅时3~5 点卯时5~7点辰时7~9 点巳时9~11 点午时11~13 点未时 13~15点申时15~17 点酉时17~19 点戌时 19~21点亥时21~23 点【困敦】子时(23:00-1:00) 宜睡眠忌熬夜子时名曰【困敦】--混沌万物之初萌,藏黄泉之下。
“子”是“兹”的意思,这时候,万物刚刚开始滋生和繁殖。
早春的午夜时分,高粱幼苗还在湿润的土地上沉睡,在芥芳的泥十中,汲取营养,滋生繁殖。
【赤奋若】丑时(1:00-3:00)宜|熟睡忌熬夜丑时名曰【赤奋若】--气运奋迅而起,万物无不若其性。
形容万物继续萌发,系于生长。
丑时鸡鸣时分,守时的公鸡发出清啼,棚户里的牛正在咀嚼着青草,高粱地里的幼苗仍在继续萌发嫩叶,逐渐成长。
【摄提格】寅时(3:00-5:00)宜熟睡忌熬夜寅时名曰【摄提格】--万物承阳而起。
植物芽刚刚吐露,要吸收阳气生长,然后全部露出地面。
太阳虽还未出地平线,但遥远的天际处早已显现一线生机,此时的高粱苗在慢慢成长,逐渐茁壮,直起纤细的腰杆,等候黎明的曙光。
【单阏】卯时(5:00-7:00)宜清醒、排毒忌赖床卯时名曰单阏 --阳气推万物而起:“卯”即“茂”,茂盛的样子。
这个时候,万物生长滋生繁茂。
日出时分,迎着朝阳,高粱在田野中舒展身姿,活动筋骨,体态也更加繁茂。
【执徐】辰时(7:00-9:00)宜吃早餐忌不吃早餐辰时名曰【执徐,一一伏蛰之物,而敷舒出。
万物都震动而生长,草木伸舒,萌芽而出。
经过漫长的夜晚,时光来到了清晨,高粱穗含苞欲放,展露头角,生机勃勃。
【大荒落】巳时(9:00-11:00)宜精神饱满忌久坐不动巳时名曰【大荒落】--万物炽盛而出,霍然落之。
万物到了这个时候,都全部长起来了,聚集在一起。
炽盛而有光泽的样子。
临近中午,艳阳当空,高粱保持着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努力生长,枝繁叶茂。
【敦牂】午时(11:00-13:00)宜午饭午睡忌疲劳作战午时名曰【敦牂】--万物壮盛也。
出生时辰对照表

出生时辰对照表
出生时辰,又称生辰八字,是指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
在八字算命学中,出生时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个出生时辰对照表,列出了二十四小时制与农历时辰的对照:
子时:23:00-00:59
丑时:01:00-02:59
寅时:03:00-04:59
卯时:05:00-06:59
辰时:07:00-08:59
巳时:09:00-10:59
午时:11:00-12:59
未时:13:00-14:59
申时:15:00-16:59
酉时:17:00-18:59
戌时:19:00-20:59
亥时:21:00-22:59
在八字算命学中,每个时辰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代表着不同的命运和性格特点。
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可以预测一个人的命运、事业、财运、婚姻等方面的信息。
但是,我们也要理性看待出生时辰算命,不可盲目迷信。
古时十二时辰对照表

古时十二时辰对照表
古时十二时辰对照表
传统中国采用24点制,又称“二十四节气”或“二十四点气”,将一天分为24小时,每一小时又称为一节,这种划分方式称为十二时辰制。
一个小时等于60分钟,60分钟等于3600秒,一天总共有86400秒。
一、古时十二时辰概念
古时十二时辰是指,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份,每份2小时,又称为“时辰”,每份2小时的节奏中文称作“辰”,古人用来划分和计算时间的民间习俗。
二、古时十二时辰对照表
古时十二时辰对照表如下:
子时:23:00~1:00
丑时:1:00~3:00
寅时:3:00~5:00
卯时:5:00~7:00
辰时:7:00~9:00
巳时: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三、古时十二时辰的意义
古时的中国人把一天的时间分成十二个时辰,一般来说,早上是从子时到亥时,晚上是从亥时到子时,意在表达养生之美,比如“忌子时起,宜亥时坐”,就是说夜间要做静功,避免早晨起来后太晚睡觉,希望大家能够得到良好的睡眠,从而避免失眠等疾病。
四、古时十二时辰对当今的意义
不管是十二时辰,还是24点制,都是时间的一种划分,古时十二时辰虽然不再使用,但它的价值思想却仍然存在,养生、滋润以及提高生活质量,都是古人及现今人们都关注的最主要问题,所以古时十二时辰对当今的意义仍然很重要。
十二时辰当令对照表

十二时辰当令对照表子时(23:00 - 01:00)这个时候呀,好多人都已经进入梦乡啦。
据说这是胆经当令呢。
就像是身体里的小卫士胆经开始上班巡逻啦,这个时候好好睡觉,对胆经的养护可好了,要是老是熬夜不睡觉,胆经可能就会不开心啦。
丑时(01:00 - 03:00)肝经当令喽。
肝脏这个时候可是在努力地排毒呢,就像一个勤劳的清洁工。
你想啊,要是这个时候还在喝酒或者生气啥的,那可就给肝脏添乱啦,它就没办法好好工作啦。
寅时(03:00 - 05:00)肺经当令呢。
这个时候啊,天还没亮,肺就像一个小鼓风机一样,在调节着我们的气息。
很多早起的鸟儿可能都还没开始活动呢,但是肺经已经在辛勤工作啦。
卯时(05:00 - 07:00)大肠经当令。
这时候啊,就该起床去上厕所啦,把一晚上身体里的垃圾排出去,大肠经就负责这个事儿呢。
要是这个时候还赖床,大肠经可能就会觉得你在耽误它的工作哦。
辰时(07:00 - 09:00)胃经当令。
这个时候吃早餐是最好不过啦,胃就像一个大口袋,在等着接收食物呢。
要是不吃早餐,胃经就会很委屈,它都准备好了,你却不给它东西。
巳时(09:00 - 11:00)脾经当令。
脾这个时候就开始运化食物啦,把胃里的食物转化成我们身体能吸收的营养。
就像一个小小的加工厂,要是前面积累的食物太多或者太少,脾经可能都会有点小脾气呢。
午时(11:00 - 13:00)心经当令。
这时候啊,心脏这个小发动机可是在高速运转呢。
最好能休息一下,让心脏也喘口气。
就像汽车开久了也得停下来检修一下一样。
未时(13:00 - 15:00)小肠经当令。
小肠开始分清泌浊啦,把营养吸收进来,把垃圾送到大肠去。
这个时候要是吃太多不好消化的东西,小肠经可能就会忙不过来啦。
申时(15:00 - 17:00)膀胱经当令。
膀胱就像一个小水库,开始储存尿液啦。
要是这个时候老是憋尿,膀胱经可就不乐意啦,对身体也不好哦。
酉时(17:00 - 19:00)肾经当令。
十二时辰与五脏六腑对照表的规律

十二时辰与五脏六腑对照表的规律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五脏:脾、肺、肾、肝、心。
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胆。
是人体的统称。
作为养生达人,你知道十二时辰与五脏六腑对照表的规律?下面就给大家讲解以下:
子时是胆经,睡觉保护阳气。
丑时是肝经,造血时间。
寅时是肺经,号脉的时机。
卯时是大肠经,喝水后。
辰时是胃经,早餐营养要均衡。
巳时是脾经,主消化和吸收营养。
午时心经脉运行,是午饭时间。
未时小肠经脉运行,睡午觉后可做小量缓和的健身运动。
申时经脉运行,记忆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很活跃性。
酉时脾经脉运行,是肾虚者补肾壮阳的是机会。
戌时心包经脉运行,临睡前要静下心养神。
亥时为三焦经脉运行,此时要有着好的睡眠质量。
人体24小时排时间表:
1、子时:(23点-次日1点)对应胆;
2、丑时:(1-3点)对应肝;睡眠时间对应的五脏六腑。
3、寅时:(3-5点)对应肺;
4、卯时:(5-7点)对应大肠经;
5、辰时:(7-9点)对应胃经;
6、巳时:(9点-11点)对应脾经;
7、午时:(11-)对应心经;
8、未时:(13-15点)对应小肠经;
9、申时(15-17点)对应经;
10、酉时:(17-19点)对应肾经;
11、戌时:(19-21点)对应心包经;
12、亥时:(21-23点)对应三焦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时辰对照表
十二时辰对应表
说明:
1、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2、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
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
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3、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
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4、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
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5、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
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
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6、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
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
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
7、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
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
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
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8、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
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9、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
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10、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农妇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
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11、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
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12、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
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
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