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尘封的记忆_威廉_福克纳小说_莱巴嫩的玫瑰花_叙事研究_张文艳
从叙事视角析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从叙事视角析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作者:王静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从全知视角、内视角的叙事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其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度和突出主题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效果。
关键词:艾米丽;全知视角;内视角一、引言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具有哥特式神秘、恐怖意味的故事:艾米丽小姐出身于没落的南方贵族之家,由于父亲的专横,年届30仍未婚配。
其父死后,她与来自北方的筑路工荷默·伯隆相恋,却由于南北、新旧等各方面观念的差异而无法长久,结果艾米丽竟用鼠药毒死了荷默,并秘密地与他的尸体同眠了40多年,直至艾米丽的葬礼之日,人们才惊讶地发现真相。
许多年以来,这部主题隐晦、充满悬念的短篇小说一直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倍受关注。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以下简称《献》)虽是一篇短篇小说,但作者将其分成了五部分。
仔细审视这五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和彼此间的起承转合关系,可以发现作品叙述者的显著特征是:由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者向第一人称叙述者类型转换,并显现出时有交叉的复杂状态,最终在小说结尾处落实到第一人称叙述者形式。
福克纳巧妙地使用了“零聚焦”和“内聚焦”的叙事视角,并通过两类视角的转换取得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叙事视角小说的第一部分没有出现叙述者自称,从被叙述事件的发展情况来看,属于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者。
叙述者以高高在上俯瞰一切,洞悉所有灵魂的权威姿态和语言叙述了艾米丽小姐过世后全镇的人对她的感受和评价。
叙述者还回忆了她在世时打败试图要求她纳税的政府要员们的情景。
叙述者与叙述对象之间是非常直接的叙述与被叙述的关系。
艾米丽小姐长年蛰居在她那个令人生畏的阴森居室中,对于这样一个人,叙述者必须采用全知全能的方式才能由活跃纷杂的现实环境切换,进入到她那个拒绝别人造访的、毫无现实感的时空中。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意象表达:将客观事物赋予 主观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玫瑰的象征意义:爱情、美 丽、死亡
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或 符号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艾米丽的象征意义:南方淑 女、传统束缚、自由追求
叙事技巧与情节安排
叙事视角: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通过讲述者的回忆展现故事情节。
叙事时间: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时空交错的效果。
汇报人: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作 品 意 义 : 《 献 给 艾 米 丽 的 玫 瑰 》 是 威 廉 ·福 克 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主人公艾米丽的生活和 心理描绘,深刻反映了南方小镇的社会历史变迁。
文学地位:该作品被认为是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 小说之一,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 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象征手法:通过象征、暗示 等手法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直接描写:通过内心独白、对 话等形式直接展现人物心理活 动。
意识流技巧:通过意识流技巧 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
多变性。
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
历史背景: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 建时期的社会矛盾与冲突
福克纳的创作意图:通过《献给艾 米丽的玫瑰》反映南方社会的变迁 与矛盾
情节安排:小说情节紧凑,通过一系列戏剧性冲突和转折,使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强烈 的兴趣。
叙事节奏:小说叙事节奏把握得当,快慢有度,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艾米丽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
艾米丽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重性格特点 她既是一个传统南方淑女,又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决心 艾米丽在小说中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她的性格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福克纳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艾米丽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探析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探析作者:刘燕侠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8期摘要: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的著名文学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的代表短篇小说之一,本文将从艾米丽的个性形象,整篇小说的脉络架构、叙事手法、结构安排等方面探析这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福克纳;短篇小说;艾米丽的个性;叙事艺术一、引言威廉·福克纳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创作的小说对美国后来文学家的创作有着关键启示作用,他一生中创作了上百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和作品,其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文创作的背景正值南北战争阶段,美国南方封建的落后的贵族主义制度和北方已经如火如荼展开的工业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克纳写出了没落的闭塞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的悲剧的具有强烈哥特风格的故事,本文将对其叙事艺术进行分析。
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叙事艺术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篇风格瑰丽的短篇小说,全文总共五个部分,以艾米丽去世。
邻居乡亲蜂拥而至参加她的葬礼开篇,紧接着介绍了艾米丽的家族、她所处的思想碰撞的时代以及造成艾米丽古板执拗的性格的环境,接着讲述了由于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南北方文化不断融合后艾米丽与赫默·伯隆之间相恋的情节,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插入了一些艾米丽日常的生活片段,包括去药店买毒药、邻居闻到艾米丽的阁楼飘出异味、艾米丽满头银灰色的头发、赫默·伯隆再也没有出现过等等细节,最后作者流畅地过渡到开头邻居参加艾米丽的葬礼中,文中最后一句是:“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这时一股淡淡的干燥发臭的气味钻进了鼻孔——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1]作者并没有明确地说出艾米丽谋杀了她的情人,但是这样巧妙的叙事艺术让每一位读者都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福克纳将一个一个的片段结合在一起,给读者展现了一副美国南方贵族没落后的贵族小姐的悲惨人生,具体来说,运用了以下几种叙事艺术。
《2024年论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电影化叙事》范文

《论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电影化叙事》篇一一、引言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界的巨匠,他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篇典型的南方的悲剧,其中巧妙地结合了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描绘。
当我们考虑到这部作品如何能够以电影的形式展现出来时,我们必须承认电影叙事的能力已经能完美地展现出一部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将福克纳的这部经典小说通过电影化的叙事方式来呈现。
二、故事情节的电影化重构首先,电影的情节应该以小说的时间线为基础,保持其悲剧色彩的叙述。
从艾米丽的生活开始,逐渐引入小镇居民、历史背景和情感冲突。
电影应该通过场景转换和角色发展来呈现小说中的各种情节,例如艾米丽与荷马的爱情故事,她对荷马的执着和依赖,以及最后悲剧的结局。
三、角色塑造的电影化表达在电影中,角色是故事的核心。
对于艾米丽这个角色,演员需要通过表情、动作和台词来展现她的复杂性。
艾米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她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社会角色的牺牲品。
她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都需要通过电影化的方式来细致地展现。
同时,其他角色如小镇居民、荷马等也需要在电影中有所体现。
他们与艾米丽的关系,他们的态度和行为,都构成了故事的重要部分。
电影应该通过镜头语言和演员的表演来展现这些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四、视觉风格与电影语言电影的视觉风格对于故事的叙述至关重要。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电影应该采用一种暗淡而富有情感的色调,以反映南方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同时,电影应该运用各种电影语言,如镜头运动、剪辑和音效等,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五、音乐与配乐的辅助作用音乐和配乐在电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增强电影的情感表达,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感色彩。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音乐应该与画面的情感相呼应,通过悲伤的旋律和柔和的配乐来增强故事的悲剧色彩。
六、结论综上所述,《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深度的作品,其电影化的叙事方式需要细致地考虑情节重构、角色塑造、视觉风格、音乐与配乐等方面。
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文档

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一引言威廉?福克纳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堪称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他一生中创作了一百多部短篇小说,其中,《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短篇小说创作生涯中的开山之作。
事实上,它也是福克纳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最令人感到回味无穷。
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福克纳在该部小说中运用了几种独特的叙事艺术,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小说中所蕴藏的作家创作思路与情感,真正参透了主人公艾米丽一生中的真正悲惨命运。
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叙事艺术解析虽然威廉?福克纳一生中创作了上百部短篇小说,但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却是他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
该部小说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艾米丽?格里逊以往的家庭荣耀以及她的葬礼;第二部分讲述了她在腐败的房子里接受了自己的早期教育;第三部分则讲述了艾米丽与工头赫默?伯隆之间的美好相处日子,此后遭到了亲戚的强烈反对;第四部分是艾米丽用砒霜毒死了赫默?伯隆,并陪伴他的尸体在阁楼里度过了一个个日日夜夜,直到最终自己死亡;第五部分,人们通过黑奴打开房门才知悉了这个阁楼里所发生的恐怖事件。
这五个部分看似是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实际上,作家福克纳通过自己的叙事艺术技巧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
1 群体性的叙述者一般来说,小说中的叙述者分为作者型叙述者、个人叙述者以及集体叙述者三个类型。
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则属于集体叙述者的类型。
小说中所提及的叙述者“我们”并不是指代某一个人,而是指一群人,一个集体。
那么,这个群体和集体到底是哪些人呢?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故事主要讲述的是美国南方一个叫作杰斐逊的城镇,那里的居民,尤其是其中的男性居民对于该部小说故事的讲述有着自己的观点,他们对于小说主人公艾米丽的一举一动都极为关注,他们就是该部小说中集体叙述者的主要代表人物。
正如小说中所言,艾米丽的葬礼举行时,故事中的叙述者“我们”提到了,全镇的居民都去参加了她的葬礼。
福克纳的玫瑰之谜_解析_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_中的玫瑰寓意

福克纳的玫瑰之谜———解析《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玫瑰寓意张少娟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作家,其《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和《八月之光》等成名作构成了著名的“约克拿帕塔法世系”。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也毫不逊色,以其哥特式风格、精练至极的艺术手法成为读者和专家们爱不释手的书目。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纵观全文,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和玫瑰花有关的描写。
难道玫瑰花只是福克纳随意拟定的题目吗?如若不是,那么,玫瑰花作为一种神秘意象,究竟隐藏着作者的何种寓意呢?一、弥补爱米丽一生爱情缺失的遗憾爱米丽的一生无疑是悲惨的。
作为一名女性,她曾经努力追求过爱情,但最终没有享受到爱情的甜蜜和婚姻的幸福。
她的情感始终被家庭、世俗和命运所左右,不得自由和释放。
在诸多因素的羁绊中,爱米丽受缚于现实,蹉跎了岁月。
但是她却不甘心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极端的痛楚中作出了选择,即以毁灭他人和毁灭自己的方式来向世人证明高贵的格里尔森小姐得到了她想要的爱情和婚姻。
虽然这种方式是变态的、极端的和冷酷的,但是一颗极度缺乏爱情、渴求爱情的心也展露无余。
爱米丽精心布置的婚房里面有玫瑰色的窗帘、玫瑰色的灯罩和梳妆台,然而这些绚丽浓厚的色彩终因荷默的放弃而消退。
爱米丽耗尽一生都在追寻爱情却没有得到,福克纳献上一朵盛开的玫瑰花来填补她爱情缺失的遗憾。
(一)父权压制,蹉跎青春爱米丽自幼失去母亲,一直是在父亲的严格冷酷的管教下长大。
南方思想根深蒂固的父亲要求爱米丽拥有标准的淑女风范,在严厉和强势的父亲面前,爱米丽只能生活在父亲的影子中,无时无刻不受到这种势力的影响和左右,没有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权利。
在小说的经典画面中,父亲站在外面世界与自家封闭的大屋的连接处,外面是白昼,充满着阳光;然而屋内如同夜幕降临,一片阴森。
父亲牢牢地把守着爱米丽通向光明、自由和温暖的大门,爱米丽无力突破这道门槛,她与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无缘。
再读福克纳尘封的玫瑰花故事——《菜巴嫩的玫瑰花》叙事策略管窥

威 廉 ・ 克 纳 (87 16 ) 福 19 — 9 2 不但 是 美 国南 方杰 出
述 女 性存 在状 态 , 染男 性 作 者 、 性 叙事 者 和故 事 渲 男 女 主人 公 的南方情 结 等主题起 到 有利作 用 。 法 国叙 事 学 家 热奈 特 将叙 事 时 间 与故 事 时 间 的
不 一致 称 为 时 间的错 置 , 在 《 事话 语 》 他 叙 中强 调 , 研 究 叙 事 的时 间顺 序 是对 照 事件 或 时 间段 在 叙述 语 中
的小说 家 、 贝尔 文学 奖 获得 者 , 且 是 2 诺 而 O世 纪 “ 南
方 文学 ” 的代表 人物 。其尘 封 了 6 5年 的短篇 小说 《 莱
椅 上 的妇人 ( 无名 女性 ) 谈 到 露易 丝 要 回孟 菲 斯 , , 引 出玫 瑰花 故事 的线 索 。 第二 和第 三部分 是布 朗特 根据
支 撑起 这个 没有 男人 的家 。一天 , 闯 到厨房 的北 5个 方 佬打 破 了其 平静 的生 活 . 这位 贤 良的母 亲居 然诉 诸
间的 限制 , 意调度 书 中的人 物 , 果非 常成 功 , 随 结 至少
在 我看 来效 果极 好 。 ” ] 短篇 的故事 时 间与叙 事 时 [ 4 该 间体 现 了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 的嵌 入 式 框架 理 论 .显现 出汉 语 的
,
“ 书中 、 故事 中的情 形决定 其风 格 。 在我 看来 , 正 这
图 1时 间 倒错 的玫 瑰 花 故 事
J
日; 婚 第二 年露 易 丝 的父 亲 和母 亲 相继 去 世 ; 二 结 第 年做 了母 亲 , 婆婆却 在她 生产 的 当夜 摔下 楼梯 不能 自
解读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

解读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作者:解斌刘佳敏董习乐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3期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被视为美国南方哥特式小说的杰作。
这部作品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创作主题,而其将所有写作技巧熔于一炉的创作手法则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笔者希望通过从女性视角分析当时南方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状态,从社会学角度解析作者的南方情节,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主人公的变态心理及其原因,全方位地展现作品的多重主题。
关键词女性主义南方情节哥特式小说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威廉·福克纳,美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19部长篇小说以及3部短篇小说集。
由于深受家庭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他的小说多植根于“南方”,其中15部长篇小说与绝大多数短篇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一系列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南方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揭露了南方传统价值观念的罪恶和腐朽。
因此,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中夹杂着极度厌恶之感。
而今,福克纳已成为一位现代经典作家,他的作品被认为既深刻地反映社会历史,又充分体现了现代意识。
就其写作技巧而言,他是一位勇敢的试验小说家,与欧洲文学试验者乔伊斯、伍尔芙等人一起,大胆运用新的写作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受弗洛伊德等人影响,他在作品种大量运用了意识流、多视角叙述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
此外,福克纳善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表现时代精神。
他的小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沟通与疏远,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性扭曲与异化的问题。
一般认为他是20世纪30年代唯一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现代主义作家。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讲述了爱米丽小姐悲惨的一生,充满悬疑,耐人寻味。
许多批评家认为“它是美国哥特小说的一大杰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堪回首的故事。 他们的故事让所有的宾朋感到震惊,这一次, 露易丝成为了人们眼中的英雄,在离开宴会时,她不在坚持 要求坐马车,而是改变了自己长期形成的习惯,选择了乘坐 汽车,这也许就是女性在长期压抑之后获得释放之后的一种 真正解脱和放松。 露易丝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是,社 会会如何去对待她呢? 她的形象一度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 谈资,随着人们的传播和演绎,故事更加曲折离奇、栩栩如 生。 由男性制造出来的美丽光环在不断的演绎中成为了一个 套在女性头上的枷锁,牢牢地桎梏着她们。 小说《莱巴嫩的玫 瑰花》反复叙事特征也十分明显,这种反复性体现出了历史 的久远和沧桑。 尤其是在描些老妇人在老房子里的情形时, 将房子给人的印象是沉重、阴暗,没有生气。 犹如一个老态龙 钟的老人茫然地伫立在那里。 这座房子给人的感觉是弥留久 远、压抑沉重的。 房子的女主人露易丝正是那段历史的一个 见证者,在那个令人难忘的晚宴舞会上,女主人公露易丝为 一百多个男人献上了亲吻。 主人公布朗特在散步时总能看到 沿途每天发生的变化,那些陈旧的汽轮被人们无情地抛弃在 废弃的码头,锈迹斑斑散发着腐朽的味道。 那些新型的机车 发出欢快的声音,这种响亮的声音是对那些停泊在码头上旧 式轮船的嘲笑。 由这些描写我们能够感受到作家多少对旧式 生活有眷恋之意。 但是时代前进的步伐依然在前进,无法阻 挡,露易丝的老去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小说的前几部分,几乎看不到对露易丝的正面描写。 终 于在晚宴的时候,大家聚集在一起,有很多人开始对玫瑰花 的故事所有关心。 于是大家开始与露易丝面对面交流了。 叙 事者十分细致地对晚宴上的人和事进行了描写, 在晚宴中, 露易丝一开始还处于警觉、戒备的状态,人们从很多细小的 动作中隐隐约约体会到了她的拘谨。 交流中,一位男士提起 了关于战争的话题,主人公趁机诱导露易丝,以便唤醒他的 记忆。 在布朗特的引导下,昔日发生的与自己有关的故事突 然像冲开闸门的洪水一样,她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那段和 自己有关的故事,在布朗特的配合下她们重新演绎了一段不
布朗特与妇人的谈话中就体现出了这种特点:“老妇人 整个身体几乎全部被裹在一条厚毛巾被里,她的头发和脑后 的白枕巾一样”。 在谈话中,两个人由于内心所关心事物有差 异,因此就出现了布朗特在讲述往昔故事的时候,老妇人布 什敷衍应答就是不间断地和他提起现在的一些事情。 他们之 间的交流也就出现了断断续续的状态,这种交流状态让他对 这妇人产生了一丝情绪。 但是布朗特非常希望从这位老妇人 的口中获得一些之间需要的信息,尽管在他眼里:老妇人面 色如蜡,布满皱纹的脸是那么的不均匀。 更形象的描写是作 家在描述老人的两只眼睛时,将眼睛比喻成“雪茄燃着的烟 头 ”,只 需 轻 轻 一 吸 就 可 以 看 到 “耀 眼 的 闪 亮 ”,这 也 足 以 说 明 布朗特对这个不能觉醒的女人多少还心存着一丝希望,他希 望能够从老妇人的口中获得更多关于玫瑰花的故事, 但是, 他听来的故事完全是老人的道听途说。
20 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威 廉·福 克 纳 ,其 小 说 以 “永 不 雷 同 的 形 式 ”给 读 者 以 常 读 常 新之感。 其短篇小说《莱巴嫩的玫瑰花》尽管在 65 年之后与 读者见面,仍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文学体验,这足以说明作 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创作功力,同时也确立了短篇小 说在其整个文学创作中的突出地位 。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在 采用各种叙事策略上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在两性的关系表现 上体现的真实而富于生气,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成功地“揭示 了女性群体被压抑着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小说《莱巴嫩的 玫瑰花》所描述的女性多疑自欺以及她们敢于自由选择的生 存状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深思。
作 家 威 廉·福 克 纳 在 其 创 作 中 积 极 倡 导 文 学 作 品 内 容 与 形式的和谐统一。 其长篇小说《莱巴嫩的玫瑰花》主要以主人 公布朗特大夫在不同场景下讲诉故事的方式,而故事发生的 时间段却整整 65 年。 在讲诉中,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和现在的 事情融合在一起,将 60 多年的时间浓缩在现在时 ,是小说具 有了较强的时代感。 小说《莱巴嫩的玫瑰花》中的故事可以概 括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布朗特拜访正在睡椅上休息的妇 人,相互之间就露易丝要回孟菲斯谈了很多的话,为玫瑰花 故事埋下了伏笔。 接着的两个部分则是布朗特大夫按照自己 从祖母和好友兰那里得到的消息,并且又用自己富有感情色 彩的语言去买描述那段历史 。 从现实谈话中追溯到 65 年前 的一次军队里开办的舞会上发生的故事。 最后两部分中,小 说主人公布朗特终于见到了渴望见到的露易丝,他们的重逢 更是使小说具有了戏剧性,他们在一起共同回忆那段已经尘 封已久的故事。 玫瑰花故事实际上始终是贯穿小说的主线, 作家用蒙太奇的创作手法,在历史与现实、现实与历史之间 闪回。 《莱巴嫩的玫瑰花》的叙事从文学的角度来观察,其中 涵盖着两种不同的声音同时存在,一个故事中角色的声音和 故事之外人物的声音,两种声音交织着,为小说增添了不同
2001. [5] 尹志慧.福克 纳 《献 给 爱 米 丽 的 一 朵 玫 瑰 花 》的 存 在 主 义 解 读[J].重 庆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08(6)-108.
yū wén jiàn shè
6 语 文 建 设 2014.
·
学文文语教 术化学言学
36
纵
横
35
在小说中布朗特将故事的构建扩展到了露易丝的婚后 生活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但讲述故事的人兰,总会有些 颠倒词序,需要认真梳理才能清晰,小说故事一直在舞会和 婚礼的一些场景来回交替着。 阅阅读小说时人们会感受到兰 的微弱的声音:“我能够想象的到露易丝是一个十分淡定的 人,女人在自己开始有呼吸之前就已经存活了许久,而男人 们每时每刻都在获得新生。 ”这就是作者在小说阐明的一个 认识观点, 他认为女人对历史来说永远都是一个驻守者,而 男人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他们每时每刻都会看到最 新的东西,对于一个不断被新奇吸引的男人来说,他们显然 就是一个不在场者。 特别是在残酷的战争岁月里,有不计其 数的男人消失在战争的漩涡里, 他们的遗孤为此艰难度日。 作品中的女人露易丝就属于这样一个永远在场的女人。 在描 写露易丝公公死去的消息传回到家里时,已经饱尝了生活重 压的露易丝在听到“老爷没了”后,并没有任何的情绪反应, 她的手依旧不停滴地搅动着即将煮熟了的饭菜”从小说的描 写中我们不难看到,露易丝的家庭已经对男人的概念丧失怡 尽,他们习惯这种没有男人的生活,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个死 讯也并不感觉到惊讶和痛苦,他们的心灵已经麻木。 这就是 美国南方社会对女性歧视的结果, 他们没有任何的发言权, 有的只是满足男人的一切要求, 有的只是顺从和痛苦的忍 受。 布朗特与露易丝见面。 本来想很好的进行回忆和交流一 下过去的情感,但是,这次见面让他感到失望,因为露易丝只 会沉浸在自己感兴趣故事上,已经从历史中走出来的老人露 易丝,实在是不愿意再重提往事,因为过去的一切事情全部 充满了痛苦和酸楚, 现实的生活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孤独的、 贫困的老女人。 在布朗特看来“美国南方的女人们,无论是已 在地不的逝者,还是已经老态龙钟的老者,他们最终的摸样 都会是露易丝的这幅模样”作品主人公布朗特作为小说中的 人物也是一个故事的讲诉者, 他发出的声音是两者的融合: “我现在真正担心, 我还能够不能够为路易丝献上一束花”。 值得幸运的是,对于布朗特来说,生命并没有终结,生命的意 义会越来越丰富。
在小说中,关于玫瑰花的故事就成了一个无法真正能够 得到印证的事情。 像这种独角戏式的讲述在小说的第三部分 的补叙了也出现过: 布朗特不管别人愿意听还是不愿意听, 他依旧不停地讲诉着自己建构出来的历史,“老妇人一双混 沌 的 眼 睛 盯 着 他 ,依 在 枕 上 的 脸 显 得 肿 胀 不 堪 、面 色 泛 黄 ”, 故事的讲诉者由于不断被情绪驱使, 讲话的声音也不断提 高:“老夫人的眼睛一下子变得炯炯有神起来,那种眼神充满 了平静和坚定。 ” 在这里叙述者通过布朗特看到了老妇人孱 弱的身体和不健康的心理,似乎也找到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 之所以会地位卑微的根源,“病态的社会哺育了病态的女 孩”,这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唤醒尘封的记忆 —威廉·福克纳小说《莱巴嫩的玫瑰花》叙事研究
张文艳 常 磊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 福克纳的《莱巴嫩的玫瑰花》体现出明显的时间错置、零聚焦和内聚焦交互出现、反复叙事、审美心理时空等各 种叙事策略,将两性关系表现的惟妙惟肖,同时将女性的生存状态刻画的发人深省。 [关键词] 福克纳;《莱巴嫩的玫瑰花》;叙事策略;两性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映真.诺贝尔文学奖全集[M].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1. [2]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 福 克 纳.莱 巴 嫩 的 玫 瑰 花 、福 克 纳 短 篇 小 说 集[M].南 京 :译 林 出 版 社,
[作 者 简 介] 张 文 艳 (1979-),女 ,河 北 唐 山 ,讲 师 ,硕 士 ,外 国 语 言 学 及 应 用语言学方向。 常 磊 (1983-), 女 , 河 北 张 家 口 , 助 教 , 硕 士 , 计 算 机 信 息 管 理 竞 争 情 报 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