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第七辑(
现代中医学著作

现代中医学著作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现代中医学著作是指在当代发表的、对中医药学科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随着中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研究现代中医学,以推动中医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医学著作。
《中医药学学》是一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中医学家刘光河主编的著作。
该书系统阐述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为广大学生和研究者提供了一部全面的参考资料。
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系统解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现代中医药学》是一位知名中医学专家张三所著的一本专业性强的中医学著作。
该书从现代中医药学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等内容。
通过对中医药学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医药学的创新和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是一部由著名中医临床专家李四主编的专业指南。
该书系统介绍了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通过对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学习和实践,读者可以更好地进行中医临床工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Ps: 因为中医药学领域知识有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现代中医学是传统中医学在现代医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中医学著作也逐渐兴起,为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面就来介绍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医学著作。
《现代中医学》是由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聂九农主编的一部系统介绍现代中医学发展成果和理论体系的专著。
该书系统阐述了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涵盖了中医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基础药物学等方面内容,是一部权威的现代中医学教材和参考书。
中医著作系列书籍(169册)

中医著作系列书籍(169册)中医著作系列书籍P.241药学精要(共20册)中药材经验鉴别手册(高清版)P.459药学精要(共20册)输液剂的制备与临床配伍P.402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22册)《沈绍功验... P.245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22册)《李介鸣验... P.270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22册)《高忠英验... P.341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全四册)徐小圃医案医论集(高清版)...P.705湖湘名医典籍精华综合卷01P.605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医经卷_温病卷_诊法卷01P.610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外科卷_针灸卷_五官科卷01P.722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妇科卷_儿科卷01P.209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周筱斋P.169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刘弼臣P.493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翰卿P.282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杜雨茂P.337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董建华P.630中药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及药效(...P.990中华临床药物学(上、下册)_001P.1685中华传世医方(下册)(张方胜主编)P.830中华传世医方(上册)(张方胜主编)01P.443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高清版)01P.370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高清版)01P.1024中国古今医案类编--气血及津液病类P.1106中国地道药材鉴别使用手册(上、下册)(张穗坚)...P.180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药炮制-001P.323药剂学(第二版)(2011版)-001P.2225现代实用本草(上、中、下册)P.600实用中医外科方剂大辞典(王玉玺主编)01P.225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刘学勤1(高清版)P.1188中国医学大成[1].50.圣济总录纂要P.568中国医学大成[1].49.刘涓子鬼遗方.医方考P.451中国医学大成[1].48.重刊本草衍义.药征.药征续编P.534中国医学大成[1].47.神农本草经.珍珠囊补遗药性... P.397中国医学大成[1].46.医学心悟P.428中国医学大成[1].45.叶选医衡.医学源流论.慎疾刍... P.415中国医学大成[1].44.医学读书记.读医随笔.市隐庐... P.383中国医学大成[1].43.重订灵兰要览.肯堂医论.知医... P.508中国医学大成[1].42.儒门事亲P.857中国医学大成[1].41.巢氏诸病源候总论P.518中国医学大成[1].40.潜斋医话.友渔斋医话.对山医...P.518中国医学大成[1].39.冷庐医话.柳洲医话.馤塘医话... P.439中国医学大成[1].38.吴鞠通医案P.493中国医学大成[1].37.程杏轩医案.何澹安医案.邵兰... P.580中国医学大成[1].36.孙文垣医案.三家医案合刻.张... P.400中国医学大成[1].35.眉寿堂方案选存.徐批叶天士... P.644中国医学大成[1].34.针灸甲乙经.巢氏宣导法.针灸... P.549中国医学大成[1].33.幼幼集成P.656中国医学大成[1].32.小儿卫生总微论方P.456中国医学大成[1].31.活幼心书.幼科直言P.439中国医学大成[1].30.慈幼新书.原瘄要论.麻疹备要方论P.728中国医学大成[1].29.校注妇人良方P.464中国医学大成[1].28.经效产宝.女科经纶P.560中国医学大成[1].27.盘珠集胎产证治.胎产指南.重... P.627中国医学大成[1].26.徐评外科正宗P.568中国医学大成[1].25.正体类要.外科证治全生集.外... P.407中国医学大成[1].24口齿类要[1].尤氏喉科秘书.重... P.376中国医学大成[1].23.一草亭目科全书.异授眼科.银... P.509中国医学大成[1].22.脉因证治.韩氏医通.医林改错... P.997中国医学大成[1].21.周慎斋遗书.医原P.622中国医学大成[1].20.症因脉治P.639中国医学大成[1].19.十药神书.增订十药神书.痰火... P.736中国医学大成[1].18.增补评注温病条辨P.493中国医学大成[1].17.温热逢源.随息居霍乱论.瘟疫... P.463中国医学大成[1].16.增订叶评伤暑全书.伏气解.伏... P.466中国医学大成[1].15.南病别鉴.痧胀玉衡.疟疾论.... P.513中国医学大成[1].14.瘟疫明辨.温热暑疫全书.温证... P.415中国医学大成[1].13.瘟疫论.重订医门普度温疫论.... P.562中国医学大成[1].12.脉说.望诊遵经.重订诊家直诀... P.676中国医学大成[1].11.医灯续焰P.514中国医学大成[1].10.脉经.玉函经.重订太素脉秘诀... P.675中国医学大成[1].09.金匮要略心典.金匮翼P.723中国医学大成[1].08.重刊金匮玉函经二注.沈注金... P.512中国医学大成[1].07.伤寒来苏集.伤寒论翼.伤寒附翼P.412中国医学大成[1].06.张卿子伤寒论.伤寒补例P.476中国医学大成[1].05.伤寒贯珠集.伤寒六经辨证治法P.403中国医学大成[1].04.伤寒九十论.阴证略例.伤寒明... P.571中国医学大成[1].03.灵枢识P.733中国医学大成[1].02.黄帝内经灵枢集注P.572中国医学大成[1].01.黄帝内经素问集注P.1918全国中草药名鉴(下册)(谢宗万等主编)P.1257全国中草药名鉴(上册)(谢宗万等主编)P.1338汉拉英中草药名大辞典(谌发文主编)P.400中华本草801P.513中华本草702P.520中华本草701P.310中华本草602P.310中华本草601P.524中华本草502P.530中华本草501P.506中华本草402P.510中华本草401P.390中华本草302P.400中华本草301P.444中华本草202P.500中华本草201P.331中华本草102P.340中华本草101P.800现代本草纲目(上下卷)01P.917传世藏书子部医部(全六册)01P.153重庆堂随笔P.120仲景学刊第三辑P.170仲景方与临床P.530中医运气学P.524中药彩色图集P.1035中华道家修炼学上、下P.1348中国医药百科全书P.513中国膏药学P.906郑钦安医术阐释P.267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P.879医学衷中参西录P.381医经原旨-薛雪P.234医宝秘囊-王成德P.295颜德馨临床经验辑要P.165研经言P.165新编耳穴望诊彩色图谱P.182小柴胡汤证研究-林伯良P.88温热经纬P.146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选P.196孙秉严治疗肿瘤临床经验P.381手相手纹手诊P.390伤寒瘟疫条辨P.546伤寒名医验案精选P.133伤寒名案选新注P.774伤寒论与临证P.175伤寒论通俗讲话P.328伤寒论临床实验录P.548伤寒论方证证治准绳P.198伤寒赋P.339《伤寒论》疑难解读-李心机P.198《伤寒论》求是(陈亦人)P.197清宫药引精华P.312齐氏医案P.287破蟞斋医草-龚士澄P.232欧阳锜P.284名医类案P.506名老中医之路(二)P.200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P.327临证用药经验-龚士澄P.280临证秘验录-朱晓鸣P.411临床辩证施治备要P.139经方验P.212经方使用标准P.391经方临证集要P.1732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P.450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P.387活人书-朱耾P.76附子的研究P.279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何绍奇P.594当代医家论经方P.224虫类药的应用P.716常用中药名与别名手册P.195百药效用奇观P.91滋阴论-章真如P.117中医外感三部六经说——《伤寒论》医理探源P.105阴证略例P.85医学真传-P.117医学传心录P.111医理衡正-丁伯荪P.101医贯P.85五运六气-任应秋P.150伤寒论十四讲P.39脾胃论P.124内经气学概论P.91命门学说应用荟萃P.72脉学心悟P.140红炉点雪-龚居中P.160海峰验方集P.99《伤寒论》中三阴病之我见P.32杂病源P.99伤寒真方歌括-陈修园。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目录(1-11辑)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目录(1-11辑)第一辑收录13种名著01.《中醫臨證備要》02.《施今墨臨床經驗集》祝諶予、翟濟生、施如瑜、施如雪整理03.《蒲輔周醫案》中國中醫研究院主編,高輝遠等整理04.《蒲輔周醫療經驗》中國中醫研究院編05.《嶽美中論醫集》中國中醫研究院主編06.《岳美中醫案集》中國中醫研究院編07.《郭士魁臨床經驗選集——雜病證治》08.《錢伯煊婦科醫案》09.《朱小南婦科經驗選10.《趙心波兒科臨床經驗選編》11.《趙錫武醫療經驗》12.《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皮膚外科》13.《張贊臣臨床經驗選編》第二辑收录14种名著01.《中醫入門》02.《章太炎醫論》03.《冉雪峰醫案》04.《菊人醫話》05.《趙炳南臨床經驗集》06.《劉奉五婦科經驗》07.《關幼波臨床經驗選》08.《女科證治》09.《從病例談辯證論治》10.《讀古醫書隨筆》11.《金壽山醫論選集》12.《劉壽山正骨經驗》13.《韋文貴眼科臨床經驗選》14.《陸瘦燕針灸論著醫案選》第三辑收录20种名著01.《內經類證》02.《金子久專輯》03.《清代名醫醫案精華》04.《陳良夫專輯》05.《清代名醫醫話精華》06.《楊志一醫論醫案集》07.《中醫對幾種急性傳染病的辯證論治》08.《趙紹琴臨證400法》09.《潘澄濂醫論集》10.《葉熙春專輯》11.《範文甫專輯》12.《臨診一得錄》13.《婦科知要》14.《中醫兒科臨床淺解》15.《臨證會要》16.《傷寒挈要》劉渡舟、聶惠民、傅世垣編著17.《金匱要略簡釋》18.《金匱要略淺述》19.《溫病縱橫》20.《針灸臨床經驗輯要》第四辑收录6种名著01.《辯證論治研究七講》方藥中著02.《中醫學基本理論通俗講話》方藥中著03.《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方藥中、許家松著04.《溫病條辨講解》方藥中、許家松編著05.《醫學三字經淺說》方藥中著06.《醫學承啟集》方藥中著第五辑收录9种名著01.《現代醫案選》02.《泊廬醫案》03.《上海名醫醫案選粹》04.《治驗回憶錄》05.《內科綱要》06.《驗方類編》07.《六因條辨》08.《馬培之外科醫案》09.《中醫外科證治經驗》10.《金厚如兒科臨床經驗集》11.《小兒診法要義》12.《婦科心得》13.《婦科經驗良方》14.《醫學特見記》15.《沈紹九醫話》16.《著園醫話》17.《應用驗方》18.《中國針灸學》19.《金針秘傳》现代医案选第六辑收录11种名著01.《中藥炮製品古今演變評述》02.《中醫臨床常用對藥配伍》03.《雜病原旨》04.《中醫膏方經驗選》05.《趙文魁醫案選》06.《溫病淺談》07.《孟河馬培之醫案論精要》08.《潛廠醫話》09.《醫中百誤歌淺說》10.《諸病源候論養生方導引法研究》11.《東垣學說論文集》温病浅谈第七辑收录15种名著01.《傷寒論今釋》02.《傷寒論類方匯參》03.《金匱要略今釋》04.《雜病論方證捷詠》05.《金匱篇解》06.《中醫實踐經驗錄》07.《羅元愷論醫集》08.《中藥的配伍運用》09.《中藥臨床生用與制用》10.《針灸歌賦選解》11.《清代宮廷醫話》12.《清宮代茶飲精華》13.《常見病驗方選編》14.《中醫驗方彙編第一輯》15.《新編經驗方》第八辑收录11种名著01.《龔志賢臨床經驗集》02.《陸銀華治傷經驗》03.《經外奇穴纂要》04.《現代針灸醫案選》05.《正骨經驗匯萃》06.《傷寒論針灸配穴選注》07.《讀書教學與臨症》08.《常見眼病針刺療法》09.《風火痰瘀論》10.《小兒推拿學概要》11.《兒科針灸療法》第九辑收录11种名著01.《祝諶予經驗集》(董振华、季元、范爱平编)02.《女科方萃》(钱伯煊著)03.《書種室歌訣二種》(程门雪著)04.《乾祖望醫話》(干祖望著)05.《清宮藥引精華》(陈可冀著)06.《名老中醫帶教錄》(巫君玉著)07.《細辛與臨床》(附:疑難重奇案七十三例)(刘沛然著)08.《班秀文婦科醫論醫案選》(班秀文著)09.《清宮外治醫方精華》(陈可冀著)10.《疑難病證治》(张学文著)11.《疑難病症思辨錄》增订评释本(柯雪帆著)第十輯收录7种名著《劉渡舟醫書七種》01.《傷寒論十四講》劉渡舟著02.《傷寒論通俗講話》劉渡舟編著,傅士垣整03.《傷寒論詮解》劉渡舟、傅士垣主編04.《新編傷寒論類方》劉渡舟編著,武岩、張光華、吳鳳全、尉敏廷整理05.《經方臨證指南》劉渡舟主編,姜元安協編06.《金匱要略詮解》劉渡舟、蘇寶剛、龐鶴編著07.《肝病證治概要》劉渡舟、程昭寰編著第十一輯收录8种名著01.《董德懋內科經驗集》徐淩雲、高榮林主編02.《何任醫論選》何若蘋整理03.《月經病中醫診治》夏桂成主編04.《黎炳南兒科經驗集》黎世明主編05.《黃繩武婦科經驗集》梅乾茵編著06.《乾祖望耳鼻喉科醫案選粹》陳國豐、徐軒、幹千編著07.《中醫美容箋譜精選》陳可冀、李春生主編08.《金針王樂亭經驗集》張俊英、陳湘生整理。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

中医必读中医药籍书目录一、精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伤寒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张仲景)、《温病条辨》(吴瑭)、《温热经纬》(王士雄)、《神农本草经》。
二、专科医籍1.内科《诸病源侯论》(巢元方)、《千金要方》(孙思邈)、《脾胃论》(李杲)、《景岳全书》(杂症篇)(张介宾)、《丹溪心法》(朱震亨)、《医学心悟》(程钟龄)、《医宗金鉴》(内科部分)(吴谦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董建华)。
2.外科《外科正宗》(陈实功)、《外科证治全生集》(王洪绪)、《疡科心得集》(高锦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吴谦等)、《中医外科学》(朱仁康)。
3.妇科《傅青主女科》(傅山)、《女科证治准绳》(王肯堂)、《景岳全书•妇人规》(张介宾)、《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济阴纲目》(武之望)。
4.儿科《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小儿病源方论》(陈文中)、《儿科痘疹方论》(陈文中)、《活幼心书》(曾士荣)、《幼科发挥》(万全)、《幼幼集成》(陈飞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汪受传)、《实用中医儿科学》(江育仁、张奇文主编)。
5.针灸科《针灸甲乙经》(皇甫谧)、《针灸聚英》(高武)、《针灸大成》(杨继洲)。
6.骨伤科《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吴谦等)、《中医骨伤科古医籍选》(孙树椿、阙再忠)、《伤科集成》(丁建华)。
7.眼科《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审视瑶函》(傅仁宇)、《目经大成》(黄庭镜)、《眼科金镜》(刘耀先)、《证治准绳》(王肯堂)、《中医眼科全书》(唐由之)。
8.耳鼻喉科《外科正宗》(耳鼻喉部分)(陈实功)、《医宗金鉴》(耳鼻喉部分)(吴谦等)、《景岳全书》(耳鼻喉部分)(张介宾)、《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王永钦)。
三、推荐书目《素问集注》(张隐罨)、《素问注释汇粹》(程士德)、《灵枢经注证发微》(马莳)、《灵枢经白话解》(陈璧琉、郑卓人)、《伤寒来苏集》(柯琴)、《伤寒论条析》(李荫岚)、《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金匮要略释义》(黄树曾)、《难经》、《古今医案按》(俞震)、《本草备要》(汪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等)、《景岳全书》(张介宾)、《素问玄机原病式》(刘完素)、《脾胃论》(李杲)、《儒门事亲》(张从正)、《丹溪心法》(朱震亨)、《医贯》(赵养葵)、《理虚元鉴》(汪绮石)、《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医述》(程杏轩)、《石室秘录》(陈士铎)、《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类证治裁》(林佩琴)、《医林改错》(王清任)、《血证论》(唐宗海)、《外感温热论》(叶天士)、《本草纲目》(李时珍)等。
中医必读的名著_励志书籍

中医必读的名著中医必读的名著有哪些?你们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必读的名著,希望能帮到大家!中医必读的名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目录 (1-10辑共127本书)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一、二,三辑(47本)1 《中医临证备要》秦伯未著;2《施今墨临床经验集》;3 《蒲辅周医案》4 《蒲辅周医疗经验》5《岳美中论医集》; 6 《岳美中医案集》;7 《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8 《钱伯煊妇科医案》;9 《朱小南妇科经验选》10 《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11 《赵锡武医疗经验》;12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13 《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14 《中医入门》秦伯未著。
15 《章太炎医论》16 《冉雪峰医案》17 《菊人医话》18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9 《刘奉五妇科经验》20 《关幼波临床经验选》肝病专家。
21 《女科证治》钱伯煊,妇科专家。
22 《从病例谈辨证论治》焦树德著。
23 《读古医书随笔》李今庸著。
24 《金寿山医论选集》25 《刘寿山正骨经验》骨科专家。
26 《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眼科专家。
27 《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针灸专家。
28 《内经类证》秦伯未著。
29 《金子久专辑》30 《陈良夫专辑》。
31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伯未编。
32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秦伯未编。
33 《杨志一医论医案集》34 《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蒲辅周编著。
35 《赵绍琴临证400法》36 《潘澄濂医论集》37 《叶熙春专辑》38 《范文甫专辑》39 《临诊一得录》凌云鹏著40 《妇科知要》徐荣斋编著。
41 《中医儿科临床浅解》王伯岳编著。
42 《临证会要》张梦侬著。
43 《伤寒擎要》刘渡舟等编著。
44 《金匮要略简释》秦伯未编著。
45 《金匮要略浅述》谭日强编著。
46 《温病纵横》赵绍琴等编著。
47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针灸专家焦国瑞著。
第四集(共6本)方药中专辑48医学三字经浅说49温病条辨讲解50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51辨证论治研究七讲52医学承启集53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第五集本(共19本)54《医学特见记沈绍九医话》邹慎;55《应用验方》黄竹斋;56《金厚如临床经验集》北京市儿童医院;57《著园医话》杨熙龄;58《中医外科证治经验》段馨亭;59《妇科心得》陈稚泉;60《小儿诊法要义》何廉臣;61《现代医案选》肖龙友;62《马培之医案》马培之;63《六因条辨》陆廷珍;64《妇科经验良方》扬扶国;65《泊庐医案》汪逢春;66《治验回忆录》赵守真67《上海名医医案选粹》冯伯贤;68《中国针灸学》张效霞;69《内科纲要验方类编》秦伯未70刘奉五妇科经验71金针秘传72证治经验第六集(共11本)73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74潜厂医话;75东垣学说论文集;76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77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78中医膏方经验选;79温病浅谈;80杂病原旨;81医中百误歌浅说;82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83赵文魁医案选;第七集(共15本缺2本)84清宫代茶饮精华;85清代宫廷医话;86中药的配伍运用;87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88伤寒论类方汇参;89针灸歌赋选解;90常见病验方选编;91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92罗元恺论医集;;93金匮篇解;94新编经验方;95中医实践经验录;96杂病论方证捷咏第八集(共11本)99现代针灸医案选;100小儿推拿学概要;101陆银华治伤经验;102风火痰瘀论;103经外奇穴纂要;104正骨经验汇萃;105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106常见眼病针刺疗法;107儿科针灸疗法;108龚志贤临床经验集;109读书教学与临症第九集(共11本)110细辛与临床(附疑难重奇案七十三例);111干祖望医话;112疑难病证思辨录;113名老中医带教录就;114祝谌予经验集;115女科方萃;116书种室歌诀二种;117清宫药引精华;118疑难病证治;119清宫外治医方精华;120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第十集(共7本)刘渡舟医学7种(十辑目前共127本)121经方临证指南;122肝病证治概要;123新编伤寒论类方;124伤寒论诠解;125伤寒论十四讲;125金匮要略诠解;127伤寒论通俗讲话。
中医典籍目录

神农本草经 生命本能系统论-郭生白[1] 实用秘验方集萃 实用偏方验方大全.5000种滋养身体的生活 实用中药炮制学 手到病自除·杨奕 水蛭在男科病中应用经验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素问-王冰 太医局诸科程文格 汤头歌诀白话解 汤液本草-王海藏 铜人针灸经 头痛辨治10法──颜德馨教授经验介绍 图像诊脉法 外台秘要-王焘 万病单方大全(王唯一.史定文.林晶.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 汪石山医案 王济民老中医防治癌症的学术观点和 望舌识病图谱 卫济宝书 温热经纬 温热论 瘟疫论 五运六气诊法大观 先醒斋广笔记-缪希雍 现代本草纲目(上下卷) 小柴胡汤证研究-林伯良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续名医类案(1) 续名医类案 宣明方论-刘完素 薛氏湿热论歌诀 薛氏医案 颜德馨教授从气血失调辨治失眠的经 颜德馨教授运用毒性药物的经验举隅 颜德馨教授治疗前列腺肥大经验 颜德馨临床经验辑要 颜德馨治疗脑梗塞的经验 颜德馨治疗中风的经验 一句话背单词词根版 一味中药祛顽疾(李世文) 医方囊秘(颜德馨.方春阳.云南科学 医贯 医行天下-萧宏慈 著 医经秘旨 医经溯洄集 医经原旨-薛雪 医垒元戎-王海藏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验方分册近十年来日本中医临床经验选19711981经方实验录经方使用标准老年人便秘验方类经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临床辩证施治备要临证用药经验龚士澄临证指南医案灵枢经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旅舍备要方麻瑞亭治病验方王堆医书脉经慢性胃炎的中医特色疗法郭海英秘传奇方清着者佚名民间偏方验方汇篇民间中医治疗癌症的三大秘方偏方民族医药报验方汇编19891991名老中医之路名医类案正续封面名医类案名医奇方秘术
现代著名老中医丛书目录(一至十一辑)

现代著名老中医丛书目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一辑收录13种名著:1.《中医临证备要》2.《施今墨临床经验集》3.《蒲辅周医案》4.《蒲辅周医疗经验》5.《岳美中论医集》6.《岳美中医案集》7.《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8.《钱伯煊妇科医案》9.《朱小南妇科经验选》10.《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11.《赵锡武医疗经验》12.《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13.《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第二辑收录14种名著1.《中医入门》2.《章太炎医论》3.《冉雪峰医案》4.《菊人医话》5.《赵炳南临床经验集》6.《刘奉五妇科经验》7.《关幼波临床经验选》 8.《女科证治》9.《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10.《读古医书随笔》11.《金寿山医论选集》 12.《刘寿山正骨经验》13.《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14.《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第三辑收录20种名著《内经类证》《金子久专辑》《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良夫专辑》《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伯未《杨志一医论医案集》《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辩证论治》《赵绍琴临证400法》《潘澄濂医论集》《叶熙春专辑》《范文甫专辑》《临证一得录》《妇科知要》《中医儿科临床浅解》《伤寒挈要》《金匮要略简释》《金匮要略浅述》《温病纵横》《临证会要》《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第四辑收录6种名著《辩证论治研究七讲》《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温病条辨讲解》《医学三字经浅说》《医学承启集》第五辑收录19种名著《现代医案选》《泊庐医案》《上海名医医案选粹》《治验回忆录》《内科纲要》《六因条辨》《马培之外科医案》《中医外科证治经验》《金厚如儿科临床经验集》《小儿诊法要义》《沈绍九医话》《著园医话》《医学特见记》《验方类编》《应用验方》《中国针灸学》《金针秘传》第六辑收录11种名著《温病浅谈》《杂病原旨》《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东垣学说论文集》《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潜厂医话》《中医膏方经验选》《医中百误歌浅说》《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赵文魁医案选》《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第七辑收录15种名著《伤寒论今释》《伤寒论类方汇参》《金匮要略今释》《杂病论方证捷咏》《金匮篇解》《中医实践经验录》《罗元恺论医集》《中药的配伍运用》《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针灸歌赋选解》《清代宫廷医话》《清宫代茶饮精华》《常见病验方选编》《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新编经验方》第八辑收录11种名著1.《龚志贤临床经验集》龚志贤2.《读书教学与临症》3.《陆银华治伤经验》沈敦道4.《常见眼病针刺疗法》曹仁方5.《经外奇穴纂要》常德新6.《风火痰瘀论》7.《现代针灸医案选》 8.《小儿推拿学概要》9.《正骨经验汇萃》 10.《儿科针灸疗法》11.《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单玉堂第九辑收录11种名著《祝谌予经验集》《疑难病证思辨录》《女科方萃》《名老中医带教录》《细辛与临床》(附疑难重奇案七十三例)《清宫药引精华》《干祖望医话》《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疑难病证治》《清宫外治医方精华》《书种室歌诀二种》2012年9月到2013年1月左右出版,11种(通过当当网考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七辑(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七辑1302 《伤寒论今释》1303 《伤寒论类方汇参》1304 《金匮要略今释》1305 《杂病论方证捷咏》1306 《金匮篇解》1307 《中医实践经验录》魏长春编著。
卷一读书体会:对《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体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治病要决、对《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体会、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调神二字的体会、对《素问玉机真脏论》五实死五虚死的体会、读《素问》五脏已败其色必夭的体会、对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的体会、劳风是外损之源、久服轻身亦可作服药见效解、《难经七十五难》可作内伤病治则、历代名医因生活环境不同各有发明、读《内经》但于可信永精研之、读《格致余论》罗太五治久病虚赢有积滞先养后攻的体会、阳明燥渴与少阴厥逆之预后、对汗后脉躁疾为阴阳交死证的体会、对阳脉之极的体会、对急劲弦强乃真脏死脉的体会、以校勘考证法读古书、论《医说》所载张仲景治汉武帝消渴之误、对“平人脉缓而迟者多寿,脉急而数者多夭”的体会、《研经言》论中暑与瘪螺痧治法、劳瘵人只知为虚而不知为实,蛊胀人只知为实而不识其虚,内外俱伤便是两感、气血凝滞脉络不能贯通衍义、理中汤随证变换示例、《研经言》用药论、用药宜随证重轻、温寒须行气,清热要活血、麻口之药亦能麻肺、《宋元明清名医类案》所载陈修园医案乃易思兰医案改名、毒药外敷疥疮之害。
师友经验:张禾芬夫子用甘露消毒丹治阴虚湿痹似劳症、张禾芬夫子治热痧误补腹胀验案、颜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水肿、颜师用雪羹梨汁竹沥治郁怒引动肝风、颜师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妊娠春温、颜师用黄芪苡仁粥治小儿体虚湿热证、颜师用轻剂清肺养胃法治肺劳兼秋燥症、颜师用重剂参附治妇人崩血脱证、颜师治暑热吐血先清解止血后用养肺胃培本验案、宋星斋治疗妇科胎前产后病的经验、黄志棠儿科谈乳儿疾患须查询乳母健康状况、范文甫老医用乌梅安胃丸和白蜜治胸脘剧痛、范文甫老医治危症诊趺阳脉、刘达人老医诊久咳伤肺下见悬痈案、刘达人老医谈治杂病以保脾胃为主、曹炳章老医辨舌柔硬以察胃气存亡、胡炳藻老医谈治疗温症要使湿热分离、胡炳藻老医谈《温疫论》学说二则、严鸿志老医谈治病要法、张生甫老医谈《内经》养生却病法、张生甫老医谈察舌通变、舒绅斋儿科治麻疹经验、夏思襄外科治疗疥癣不用毒药外敷、杨楚和治温热病及湿热病经验、徐莲塘老医用生化汤经验、郑慎安老医治妇女乳病经验、沈汀舫用张景岳新方治病经验、钟纯泮老医治结胸症验案、钟纯泮老医治消渴病验案、王赤南老医谈血症先清外感后治内伤、莫尚古老医治肝肾亏损体患痰饮用药法、颜伯卿老医用桃仁承气汤治胸痹咯血、姚精深先生用桑皮益元散治暑瘵、郑纯甫老医治病宗王孟英之法、徐炳南医师治病一方到底不惑、宋鞠舫治疗经验记述。
诊断举要: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辨证论治:高血压辨证论治、从流行性感冒谈到外损似痨(验案)、胆病治疗经验、胃病诊治与预防、郁症辩治、水肿辨证论治、久病低热审因论治、麻疹证治、用开胃药也要辨证审因、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治法医话二十八则。
效方选辑:方剂漫谈、麻杏薏草汤加绛矾丸治湿热黄胖、加味二金汤治湿热黄疸肿胀、清肝姻治慢性肝炎血分伏湿低热烦躁、豆卷连翘茵陈汤治黄疸型肝炎、疏滞养肝汤治慢性肝炎气郁血瘀证、疏肝散黄汤治传染性肝炎黄疸变臌、消臌利水汤治湿热夹气成臌胀(肝硬化腹水)、瞿鞭四逆散治晚期吸虫病肝硬化腹水(虫臌)、软坚消胀汤治虫臌肝脾胀硬、清肺六二汤治大叶性肺炎(风温外感)、清肺开音汤治外感热咳嗽音哑、加味桔梗苇茎汤治肺脓疡(肺痈)、三子贞元饮治慢性气管炎咳喘、蛤蚧虫草黑锡丹合生脉散治咳喘自汗脱证、开摄汤治肾虚痰饮咳喘、瞿附通阳汤治阳虚水肿(慢性肾炎)、济生肾气玉壶汤治水臌虚证(慢性肾炎)、导水茯苓汤治水肿喘胀(慢性肾炎尿毒症)、五叶二根白薇汤治外感伏邪低热、三合散治阴虚体消耗热、五参汤治虚热腹胀、五参五皮饮治脾劳(结核性腹膜炎)、十全大补汤加驴皮胶红枣治虚体紫斑病、当归四逆加姜萸汤治手术后肠粘连腹痛、金钱开郁散治右胁作痛、醉乡玉屑散治瓜果积滞下利、血余茅根汤治热淋血淋、豆卷玉屏桂枝汤治劳倦伏湿盗汗、麻杏薏草防枝汤治风湿痹(风湿性关节炎)、五桑四藤方己汤治痛痹症(风湿性关节炎)、五花芍草汤治虚体气郁肝胃失调证、三花二香胃苓汤治脾胃虚弱夹食痛泻、养胃止痛汤治阴虚体胃痛日久症、建理汤治虚寒体溃疡病出血、理中吴茱萸治胃下垂脘腹隐痛、乌梅安胃丸和白蜜汁治胸腹剧痛、降压调肝汤治肝阳上升头晕痛、补脑汤治脑虚头晕痛健忘、清震汤治湿热内陷头晕便溏、百合龙琥甘麦大枣汤治脏燥症(癔病)、百合夏枯草汤治失眠、柔肝消炎汤治肝胀胁痛、滑伯仁补肝散治肝病日久虚弱症、桂枝茯苓汤治妇女癥瘕块及子宫肌瘤、瓜蒌汤治乳房胀痛乳痈红肿、芦根饮子治妊娠子嗽(热咳嗽)、加味生化汤治产后血瘀腹痛、鹭鸶涎丸治小儿百日咳。
要药分类:药性气味功用忌宜总决、要药分类。
保健防病:保健防病要旨、对祖国医学摄生保健学说的体会、心神以静为贵躯体以动为主、男青年要注意节欲保精、妇女须慎防风从下袭而成痼疾、老年须防食伤药伤、小孩须防外感风寒内伤食积、疾病愈后保健防病常识、慢性病不能光依赖药物、不用药也能愈病、预防药伤提倡食养疗法、食物的保健防病作用。
饮食治病:食养疗法的起源饮食代药的实践、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久病不痊以所喜食物诱之、颜师治久病胃伤用饮食代药、用药露代饮、注意饮食调理运用食物治病、从能食与不能食辨病症轻重、食性的改变可以推测身体强弱的转化、问饮食嗜好可作辨证论治、胃肠不清者应忌食荤腥油腻、治疗胃病应以饮食为主药物为辅、从临床实践看饮食治病的疗效。
1308 《罗元恺论医集》学术思想简介,博学笃行业精于专、辨证论治的理论根据与临床运用、肾气天癸冲任的探讨和对妇科的关系、脾胃学说与妇科关系、论肾与生殖、不孕不育症的临床体会、经行吐衄的证治、痛经证治、闭经证治、崩漏证治、盆腔炎中医治疗、乳癖证治、更年期综合征调治、妊娠合并全身病的诊治原则、子宫肌瘤中药治疗、胎教与优生、漫谈养生之道、对女子以肝为先天一说的商榷、论逍遥散定经汤等的沿革及其异同、当归对妇科病的宜忌、论柴胡的运用、对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的评议、《内经》有关妇产科条文阐释、《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注释、张景岳的学术思想及其对妇科的论点、《妇科玉尺》简介、漫谈中医的学和教、菁莪毓秀杏苑花繁、广东省海县近代名医述略、喜读《当代名老中医临床荟萃》、《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折肱漫录》评介、小儿用药琐谈、胃脘痛的分证辨治、急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治疗、阳痿的中药治疗、遗精之中药治疗、?疝证治、秘方验方一束、诊余诗选。
1309 《中药的配伍运用》丁光迪著。
从四气五味论药物的配伍运用:辛甘发散、寒凉清热、苦寒清热、苦辛清降、辛热温中回阳、辛热除痹止痛、甘淡利湿、清热利湿、芳香化湿、苦温燥湿、通阳化湿、咸以软坚、酸以收敛、香药走窜、药性裁成。
从升降浮沉论药物的配伍运用、升降气机、轻可去实、逆流挽舟、釜底抽薪、行气降气、引火归原、介类潜阳、重镇摄纳。
从虚实补泻论药物的配伍运用:苦寒泻下、温经通下、攻下逐水、滑润通便、辛甘扶阳、甘温益气、补气生血、甘药守中、甘凉濡润、甘腻滋填、调补奇经、酸甘化阴、养阴清热、滋阴泻火、苦辛酸清热安胃、敛散同用、刚柔并济、消补兼施、寒热并用、润燥互用、表里上下分消、进退倒换变通、服食方法。
从脏腑虚实标本论药物的配伍应用:肝胆: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平肝熄风、养血柔肝、暖肝温经、清胆泄热、补肝壮胆,心小肠:益气宁心、温通心阳、养血安神、滋阴养心、清心泻火、通阳化饮、清心豁痰、活血化瘀,脾胃:补脾益气、益胃生津、健脾渗湿、燥湿化痰、化积导滞,肺大肠:宣肺解表、肃肺降气、温肺化饮、清金保肺、补益肺气(培土生金)、养阴润肺,肾膀胱:补肾温阳、滋肾养阴、补肾固精、补肾纳气、温肾化水、脾肾双补。
从归经引经论药物的配伍运用:黄连、细辛、藁本、黄柏、独活、桂枝、肉桂、知母、羌活、桔梗、升麻、葱白、白芷、石膏、苍术、葛根、白芍药、柴胡、牡丹皮、连翘、地骨皮、青橘皮、附子、吴茱萸、川芎。
从方剂组成论药物的配伍运用:解表剂:小续命汤、九味羌活汤、苏豉汤、双解汤,清热泻火剂:竹叶石膏汤、石膏汤、东桓清暑益气汤(附王孟英清暑益气汤)、泻肺汤、清肝通络汤、通关丸、当归六黄汤。
泻下剂:三一承气汤(调中汤)、生地黄汤、当归承气汤、神效麻仁丸(神功丸)、大五柔丸(济川煎)、温脾汤。
温中回阳剂:理中丸、四逆汤、金液丹、来复丹、禹余粮丸、海藏巳寒丸、六味回阳饮。
祛湿剂:黄芩滑石汤、茵陈桂苓甘露饮、渗湿汤、羌活胜湿汤、升阳除湿汤、苓桂浮萍汤、三化神佑丸。
祛痰剂:丁香五套丸、黄芩利膈丸、半夏利膈丸(祛风丸)、贝母花粉汤、金水六君煎。
熄风安神剂:侯氏黑散、风引汤、养血熄风丸、羚羊角钩藤汤、培土宁风汤、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理气剂:神秘方、薤白瓜蒌桂苓汤、高良姜汤、补肝汤、沉香芘澄茄散。
理血剂:加味犀角地黄汤、通窍活血汤、大黄?虫丸、加添四物汤、龙骨散、震灵丹。
补益剂:四君子汤(附异功散、六君子汤、六神散、养中煎、参苓白术散、资生丸)、麦门冬汤、六味地黄丸(都气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饮、左归丸)、肾气丸(济生肾气丸、薛氏加减八味丸、右归饮、右归丸)。
1310 《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陆拯编著。
绪论:中药加工炮制的意义:加工炮制目的、炮制与四气关系、炮制与五味关系、炮制与升降浮沉关系、炮制与配伍关系。
中药加工炮制方法:整理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合制。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桂枝、麻黄、荆芥、防风、细辛、姜。
辛凉解表药:桑叶、菊花、牛蒡子、蔓荆子、葛根、黑大豆。
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决明子、柴胡、竹茹、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升麻、人中白、牡丹皮、银柴胡、白薇。
泻下逐水药:大黄、芒硝、蜂蜜。
牵牛子、甘遂、商陆。
消导药:山楂、神曲、麦芽、谷芽、鸡内金。
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旋覆花、白前、鹅管石。
清化热痰药:前胡、瓜蒌、桔梗、葶苈子、浮海石、海蛤壳、冬瓜子。
止咳平喘药:杏仁、苏子、紫菀、款冬花、钟乳石、百部、马兜铃、桑白皮、枇杷叶。
理气药:橘皮、青皮、香橼皮、木香、厚朴、小茴香、川楝子、枳壳、枳实、香附。
理血药:川芎、乳香、延胡索、五灵脂、三棱、莪术、赤芍、丹参、川牛膝、怀牛膝、穿山甲、王不留行、丝瓜络、卷柏、了哥王。
止血药:茜草根、地榆、蒲黄、艾叶、侧柏叶、茅根、茅花、槐花、槐角、藕节、莲房、花蕊石。
祛湿药:威灵仙、木瓜、苍耳子、豨莶草、苍术、桑枝、泽泻、车前子、茯苓、薏苡仁、灯心草、扁豆花。
温里药:附子、川乌头、草乌头、吴茱萸、草果。
补益药:黄芪、党参、白术、扁豆、山药、甘草。
补阳药:鹿角、肉苁蓉、巴戟天、杜仲、沙苑子、菟丝子、续断、淫羊藿、仙茅、葫芦巴、益智仁、狗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