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建筑史宫殿资料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宫殿

目录
• 宫殿建筑概述 • 宫殿建筑的布局与结构 • 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 宫殿建筑的文化内涵 • 著名宫殿建筑介绍
01 宫殿建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宫殿建筑是指古代帝王居住和处 理朝政的建筑,是皇权的象征。
特点
宫殿建筑通常规模宏大、气势磅 礴,采用最高级的建筑材料和装 饰工艺,展现出皇家气派。
03 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装饰艺术
雕梁画栋
宫殿建筑的梁、柱、檐等部位都 经过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展现出
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图案寓意
宫殿装饰中常采用寓意吉祥的图 案,如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 以及牡丹、莲花等花卉,寓意富
贵、吉祥、幸福。
室内陈设
宫殿内部的家具、窗帘、地毯等 陈设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 映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
彩画艺术
和玺彩画
01
宫殿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彩画,以龙、凤、狮子等为主题,色彩
鲜艳,构图建筑中较为常见的彩画,以莲花、牡丹等花卉为主题,色
彩柔和,构图灵活,给人以优美、清新之感。
苏式彩画
03
宫殿建筑中较为自由的彩画,以山水、人物等为主题,色彩明
快,构图生动,给人以活泼、自然之感。
宫殿建筑的历史沿革
01
02
03
秦汉时期
宫殿建筑开始形成规模, 注重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轴 线对称,如秦始皇的阿房 宫和汉长安的未央宫。
唐宋时期
宫殿建筑达到鼎盛,结构 更加成熟,装饰也更加华 丽,如唐长安的大明宫和 宋汴京的皇宫。
明清时期
宫殿建筑进一步发展,形 成了完整的建筑体系和风 格,如北京的故宫和沈阳 的故宫。
建筑色彩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幻灯片PPT

PPT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明北京 城坛庙 分布
月坛 日坛
地坛
紫禁城
社稷坛
太庙
先农坛
天坛
一、坛庙的种类
寝殿 正殿 两庑
正殿门
元代岱庙
五镇: 中镇霍山(山西霍县) 东镇沂山(山东沂州) 西镇吴山(陕西陇州) 北镇医巫闾山(辽宁北镇) 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
寝殿 中殿 大殿 御香殿
二山门
山门 牌坊
四海: 东海(山东莱阳) 北海(山海关)望祭,无庙 南海(广东番禺) 西海(山西永济)望祭,无庙
·
四渎: – 江渎(四川成都) – 淮渎(河南唐县) – 河渎(山西永济) – 济渎(河南济源)
4)明堂 明堂辟雍
实测总平面
总平 面复 原想 象
中心建筑 实测平面
中心 建筑 复原 想象
2、祭祀祖先
– 1)太庙
立七庙或九庙 ; 同堂异室 奉先殿
– 2)官员家 庙
3、先贤祠
– 1)文庙 – 2)关帝庙等
二、实 例
1。北 京天坛
1)平面布局与重要建筑物
– 两重坛墙,四组建筑
1、祭祀自然神
– 1)天地日月, 风云雷雨
– 2)社稷坛 社:五土之神稷 地坛 :五谷之神
– 3)山川神—五岳、五镇、四海、
四渎
泰
五岳:
安
岱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
庙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庙)
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
【中国建筑史】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遗址M1享堂
二层回廊平面图
台掘遗址位置图
前殿
椒房
规划布局
整个前殿建于一座大台之上, 主体由三座宫殿组成,前 可能为外朝,中可能为内 朝(宣室),后可能是后 寝。(刘庆柱)
– 殿前 有五 门
明南京故宫复原平面
总结: 1.朝和寝:
– 前朝后寝 – 朝:东西堂制—三朝前后相重
2.宫殿和官署:
– 骈列制--中央官署从宫内移至宫外
3.宫殿和城市
– 从偏居一侧到位居中央,轴线贯穿城市轴线
二。实例
(一)唐大明宫
建筑群的处理:
– 突出主体建筑, 强调纵轴
(二)周
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
宫城居王城中央 左祖右社 朝位于宫室前部 宫内有九室以居 九嫔 三朝五门
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前朝:三朝
外朝(大朝)
内朝(日朝)
燕朝
燕朝(常朝)
路门
“路门之后为寝,分王寝和
治朝
应门
后寝,王的正寝即路寝, 前面的庭即燕朝。”(百
外朝
雉门
科)
五门: 皋门
库门
在“凹”字形城台上正面开三座门洞,两翼又各开一 掖门,形成明三暗五的五座门洞。城台上正面有一座九开 间重檐庑殿式城楼,左右两翼各设明廊十三间,四隅各设 重檐四角攒尖顶的角亭。
(2)外朝
太和门廊院——太和殿庭院的前奏 前三殿: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文华殿(后有文渊阁)——太子读书处。 武英殿——皇帝召见大臣商议政务处。
首次发现的前朝后寝分立的宫 殿遗存。
中国古代建筑史——宫殿

宫殿建筑实例——北京明、清故宫
总体布局:
紫禁城建筑大体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部分: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 文华殿 武英殿 内廷部分:中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东路— —东六宫;西路——西六宫。东西六宫后面对称地布置乾东五所 和乾西五所10组三进院,规划作为皇子居所。东六宫前方建奉先 殿(设在宫内地皇帝家庙)、斋宫(皇帝祭天地前的斋戒场所)。 西六宫前方建养心殿,从雍正开始,养心殿成为皇帝住寝和日常 理政的场所。西路以西,建慈宁宫、寿安宫、寿康宫和慈宁宫花 园、建福宫花园、英华殿佛堂等,供太后、太妃起居、礼佛,这 些建筑构成内廷的外西路。东路以东,在乾隆年间扩建一组宁寿 宫,作为乾隆归政后的太上皇宫。这组建筑由宫墙围合成完整的 独立组群,他的布局仿照前朝、内廷模式,分为前后两部。前部 以皇极殿、宁寿宫为主体,前方有九龙壁、皇极门、宁寿门铺垫, 后部也象内廷那样分为中、东、西三路。
宫殿建筑实例——北京明、清故宫
(5)技术设施
紫禁城有河道12000多米,供防卫,防火,排水 用。有完整的沟渠系统,组织各广庭的地面水排 入金水河最后入护城河。排水坡度适当,全城无 积水之患。 采暖方面,多数寝宫自明代起设有火道地坑。其 法是在地下砌火道,在室外台基边开口设焚炭处, 热空气进入分火道,使室内地面升温。 明清北京故宫材料征集来自全国各地,要求严格, 质量极高,如川滇的优质楠木,苏州“金砖”, 安徽太平的陶土,南方的彩画颜料等等。
宫殿建筑实例——北京明、清故宫
故宫建筑成就:
(1)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群基本采用沿轴线南北纵深发展, 对称布置的布局方式,北京故宫亦然。故宫中轴 线与城市中轴重合,地位更加突出。在轴线上的 建筑及其附属部分,采取严格对称的手法;主轴 两侧次要轴线上各建筑,采取大致对称而灵活变 通的手法。无对称就无以突出中心,所以对称是 居中而尊这一构图思想的必然结果。对称地纵深 发展,则形成轴线;各组建筑串联在同一轴线上, 形成统一而有主次地整体。
中国建筑史——宫殿分析

中国建筑史——宫殿分析中国建筑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而中国的宫殿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建筑样式、结构设计还是装饰艺术,中国宫殿建筑都有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中国宫殿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中国宫殿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重要阶段:古代宫殿和封建时期宫殿。
古代宫殿以商、周、秦汉时期为主,而封建时期宫殿的发展则包括六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古代宫殿建筑多以城墙、殿堂、台基、台阁等建筑形式为主。
其中商、周时期的宫殿多为方形布局,以及院落和门厅等构筑物。
古代宫殿的建筑材料大多以木、土和石为主,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风格。
而封建时期宫殿则更加注重宏伟壮观的建筑造型和繁复的装饰艺术。
其次,中国宫殿建筑在结构设计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中国历代宫殿建筑常采用"三进院"或"五进院"的布局,以及"朝殿"和"后宫"的分布。
这种布局方式使得整个宫殿看起来庞大而壮观,体现了尊贵和权威。
另外,中国宫殿建筑的装饰艺术非常丰富多样。
在古代宫殿建筑中,常采用彩画、彩塑、彩灯等艺术形式进行室内外装饰。
而在封建时期宫殿建筑中,经常使用琉璃、彩釉瓷砖、漆器等高级装饰材料,以及雕塑、彩绘和珐琅技法等工艺手法进行装饰。
最后,中国宫殿建筑在建筑样式方面也有显著特点。
在古代宫殿建筑中,多采用传统的硬山砖木结构,以及回廊、亭台等饰物。
而在封建时期宫殿建筑中,根据不同的朝代和地域特点,采用了多种建筑样式,如唐代的大型方形宫殿、宋代的悬山式建筑、明代的重檐歇山式建筑等。
总而言之,中国宫殿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历程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建筑样式、结构设计还是装饰艺术,中国宫殿建筑都融汇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中国宫殿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史04第四章宫殿PPT课件

13
一、北京故宫
太和殿剖面图(上) 平面图(下)
14
一、北京故宫
15
太和殿正立面图
一、北京故宫
从太和门看太和殿
16
一、北京故宫
17
太和殿
一、北京故宫
太和殿正面全景
18
一、北京故宫
太和殿正吻
19
一、北京故宫
太和殿前陈设
一、北京故宫
50午门
一、北京故宫
51
午门
一、北京故宫
52
从太和门望午门
一、北京故宫
午门及其后身的金水桥
53
一、北京故宫 午门城台下正面有三个门洞,左右城各有 一小门,正门中央的门洞是皇帝专用门道, 除皇帝外,皇后在完婚入宫时可进此门。
54
一、北京故宫
从午门进故宫,首先来到一个横向广场, 广场北面是太和门,太和门、午门和左右 两边门廊形成一个封闭性的广场,面积为 26000m2。在广场的中间,横列着一条金 水河,将广场分为南北两半。河上架着5座 有汉白玉栏杆的石桥,正对着太和门。
12
1.Beijing's Imperial Palace– the Forbidden City
前朝部分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文 华殿、英武殿。
三大殿位于中轴线的前部,他们是皇帝在重大礼仪和节日 召见朝廷文武百官,举行典礼的地方。殿前庭院长宽各 200多米,有8 米多高的白石台基将殿身高高托起。太和 殿后的中和殿是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再后是殿 试进士、宴会用的保和殿。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1)

第二章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宫殿•问题1:宫殿应该具备哪些功能?•问题2:对宫殿建筑有什么直接的感觉?佛堂、斋宫、藏书阁、骑射场等供皇帝及家族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与念书习武的场所3膳房、作坊、库房,大量服务人员的生活用房等辅助部分4包括皇帝、皇后、众多皇妃和太祖、太后生活、休息用的寝宫、园林、戏台生活起居2需要有举行各种礼仪和处理日常政务的殿堂、衙署、官府办理政务1对应的空间功能任何一幢或一组建筑,决定其规模和内容的自然首先是它们的功能需要。
宫殿建筑也是如此。
•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艺术价值最高的一种类型。
它们是历代奴隶主和封建帝王把大量的财富、最好的建筑材料、最高级的匠师、最精湛的技艺集中起来建造的,代表了当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水平。
王朝的权威需要“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本纪》)。
萧何劝说汉高祖刘邦建设壮丽宏大的宫殿以显示皇天之重威。
历代帝王均是如此。
重重的院落,构成了恢弘的气势中轴对称,彰显稳固雄伟宫殿建筑发展的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年代:夏商时代•特点:茅草盖顶、夯土筑基,结构已初步完整,轴线出现应用于群体组合。
•举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宫室遗址。
二里头宫殿复原总平面是目前所知中国最原始的宫殿建筑实例,堪称“华夏文明第一殿”。
回廊环绕,我国早期廊院建筑。
殿堂8开间,柱列整齐,前后左右相对应,开间统一,说明木构架技术有一定提高。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年代: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夯土高台,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 体,而不是庭院式建筑。
•举例:春秋时晋故都新田(山西侯马)、战国时齐故都临 淄(山东临淄)、赵故都邯郸(河北邯郸)、燕下 都(河北易县)、秦咸阳(陕西咸阳)等,都留有 高四五米至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复原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年代:秦汉•特点:前殿规模宏大,形式隆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 已定型化。
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 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 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 楼阁衬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 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 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 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大明宫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
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 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 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 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 之北,为禁苑区。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 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 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 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 一、规模渐小。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 层 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 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大明宫
唐大明宫是长安城三大宫之一。 从高宗时起,历朝皇帝多在此听政,
是二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 大明宫是中国盛唐时期世界上规模最
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 宫殿群,是大唐帝国国都的王宫,总面积 达4800亩。
大明宫位于高处,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 内街市。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 城的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 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宫墙周长约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 殿、台、楼、亭等基址有40余处。宫南部为前朝, 以自南而北的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 成。含元殿系大明宫正殿,重大庆典和朝会多在 此举行。殿基面阔十三间、近76米,进深六间、 40余米,现存高15米,充分体现了当年"九天阊闾 开宫殿"的磅礴气势。宫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周围有三清殿等多处建筑基址分布,内廷西部有 朝廷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麟德殿,殿基长130余 米,宽近80米。其上建有前、中、后毗连的三殿, 周围绕以回廊,规模十分宏伟。
绪论 认识一下中国古代建筑
一、建筑单体 二、建筑群体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本章要点
宫殿 坛庙 陵墓
宫殿、坛庙、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 筑物。历代朝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 用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建这些建 筑。这三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 的建筑成就。
同时宫殿、坛庙、陵墓又是帝王权威和统 治的象征,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社会的统 治思想和典章制度对它们的布局有着深刻 的影响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 二年(886年),存在 了220余年,其间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 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
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是宣政殿,为皇帝临 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殿基东西长 70米,南北宽40多米。殿前左右分别有中 书省、门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 等官署。在殿前130米处,有三门并列的宣 政门,左右是横贯式的宫墙,墙、殿之间 形成较大的院庭。
宫殿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茅茨土阶就是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其中二
里头与殷墟中区都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 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第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 杂的组合体,其台基很高,或用人工堆砌,或 因天然土阜裁切修筑。有两千年遗风。宏伟的 前殿和第三,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第四,纵向布置三朝阶段
明清北京宫殿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
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
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
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
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
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
林宫)。
北京宫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 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 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 72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 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 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 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 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 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 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 形成的。
清代则沿用明代旧宫,其间已有重建、 改建,而总体布局仍大体保持明代旧貌。
总体布局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 “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处,称为“内 朝”,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 阁”。
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 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 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这种格局 的体现。
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 形式多样。紫宸殿以北约200米处即为龙首 塬的北沿,其下有太液池,又名蓬莱池, 面积约16000平方米。水池的形状接近椭圆 形,在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高5米多,称 作蓬莱山。池的沿岸建有回廊,附近还有 多座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 形成宫与苑相 结合的起居游宴区。
4.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
5.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而 又开朗。现存的木建筑遗物反映了唐代建 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在建筑物上没 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 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 现象。这固然是我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点, 但在唐代建筑上表现得更为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