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谈谈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

我今天谈谈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
我今天谈谈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

我今天谈谈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这是个从十五大、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更好地集中人力和财力,在重要的行业和重要的领,发挥国有经济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导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但改革开发以来,实践证明,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发展,一直是热点和难点问题,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企业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增强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我们国家要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引导和支持。

国有企业曾发挥重大的作用,这一点不容否定。计划经济时代造就了国有企业高技术、高投入、按高度地计划进行分配的这样一种单一的所有制和单一的资源配制的方式。在国有企业,每年大家都在那儿争项目,争资金,争的结果都是我少你多,缺资金,这个项目是永恒的。每次都是这样的,那么因此就形成了国有企业的依赖性,高度的集中性,这种体制,这种管理的方式,过去创造的利润,大部分国家拿去了,而企业自身还要背负诸如职工福利等包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在改制改造的过程当中不论是技术改造还是“二次创业”,出现的困难是由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原因所造成的,们不要用今天的看法,今天的体制,去看待昨天的计划,昨天的管理和昨天的国有企业。我们要实事求是对待这个问题。

经济发展是无情的,优胜劣汰,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资源配置,但是我们的国有企在这种发展面前显得比较无能为力。以东北三省、长江三角洲或者珠江三角洲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资料,东北三省国有企业总量是14万家,占企业总数的33.9%,占GDP总量大约60%;那么长江三角洲我们看,它是14万国有企业,占到企业总量总数的14万点1。它占到企业的总量是在14%,就是和东北相差一倍,国有企业的比重就比较少了,那么珠江三角洲的国有企业是71000家,占到企业总数的17%左右,那么相反过来国有企业占到本地区GDP总量来看,长江三角洲占到经济总量63%以上,63%到67%,这个我没来得及统计出来。有的出去长江三角洲占到80%以上,国有企业占到20%左右还不足。有的是占到2%,比如浙江永康,2002年底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国有参股占到2%。那么反过来这些地区的民营经济的总量,这三个地区相比,那么东三省只占到42%,经济总量占到30%左右,那么长江三角洲占到70%,珠江三角洲64%。

一种情况就形成了区域之间的在发展国有和民营上就出现了一个差距。那就是说现在看来民营企业越活跃的地区,这个地区经济总量攀升的比较快。这个地区的社会的稳定就业等等都比较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甚至科技体制改革,它反映这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从全国来看,到2000年因为国家统计局的同志在这儿,那么年价值,他的总收入、增加值叫做营业收入这几项叠加起来是741004,这个构成大体是这样的,我们通常讲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占到我们国家GDP总量的是23305亿,2002年底民营企业总收入是25959亿。乡镇企业这个总量是25000多亿,三项加起来74100亿。那么按照我们GDP统计模型的概念来换算,我大致换算了一下,少说在63%,就是占到我们国家GDP64000多亿,这是对我们经济的拉动,正因为今后发展速度对GDP,去年我们是10万2千3百亿,那么根据今年统计的情况来看,是11万5千8百亿,GDP增长8.5%。那么按照去年的推算,我想今年的民营经济的总量大约在67000亿到68000亿。从业人员来看,2002年民营经济的从业人员总数是1亿4千6百万人,可以说大部分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70%、80%安置到民营经济里面来,当年大学的毕业生硅谷的留学人员,基本加盟到民营企业里面来,更何况还有经济企业的一些人员,还有机关分流的一些人员加盟到民营企业里面来。那么对解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民营经济发

挥了一个主渠道的作用,那么按照我们2002年的统计情况来看,我们有待业还有1400万需要解决的,还不包括大学毕业生,那么今后我们的就业压力是相当大的,相当多的。

企业还在减,那么根据96年到2002年我们国有企业年平均递减职工10%左右,那么这一部分人,相当一部分人到民营企业,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财政方面。那么按照2002年我们统计的结果,民营企业的税收、税率总额在9300亿。占到我们国家税收总量大约是50%左右。因为国有企业这两年来调整以后税收增加值大约要占到51%左右,民营企业大约找到50%,因为这个不能说国有企业相比,虽然国有企业数量上,但是那些大的垄断企业行业,石化统统这些国有企业因此他纳税额虽然数量少,但是他纳税量很大。个体户他还没有税收的可能,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质量高。这是从税收来看,那么正因为如此,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制,它的发展或者从数量上从占GDP的总量上,他可能在互相转换。

相当多的进入到民营企业里面来,我过去讲20年河东,20年河西。这样是30年,我描绘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实际是一个从成功到消亡的时代。那是毛主席从1942年从陕北要发展民营经济。但是后来动摇了,到了1956年消灭了,在中国的大陆上彻底的消灭了民营经济,私营经济,那一共有14万家,从业人员也不超过16万,原来搞三条腿的共产主义的出行,那是公有制。又搞人民公社的大公有制,后来又搞全国公有制,没有私有了。历史上我们民营企业做的贡献,这个毛主席也肯定怪,1953年在一次谈话的时候谈到,包括56年也讲,中国消灭的资本主义还要发展资本主义,消灭了资本家还培养资本家,也讲过张之洞在制造业上,引进外国技术在中国建立了亚洲第一大行业。张之洞湖南人,后来镇压义和团,在四川北赔,还有一个是南通的张骞,纺织业。大家都知道永立化工厂生产的纯碱,那在世界上是一枝独秀。在世界博览会上获得近奖。当张骞1945年病势的时候毛主席还送去一个挽幛叫做民族工业的先导,后来我们国内也出现一批民族工商业者。

但是也有过消亡,那就是1956年以后,从1956年到1976年正好20年中国彻底的消灭,真正恢复是从1978年或者1981年开始,中国出现了第一个私营企业开始算起到2002年正好也是20多年,2001年。这20年刚才我谈到了是快速发展,也是给中国人的思想是大为解放。观念大为更新,看法大为改变的这20年,开始要叫做三不,不宣传,不鼓励,但是也不予基于取缔,这是后耀邦时代,成了今天这样的气侯。那么要不要发展呢?它的时间证明了发展是十个中部发展的一个发展,有利于共产党领导,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提高,中国人长期患的怕私症,真正说穿了我们还没有经过那个字,那么今天现在看来,中国的私营经济和旧社会的私营经济和外国私营经济有本质上的区别,有人说中国的私营经济和外国的民营企业都姓私不一样,他说中国什么叫做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就是特殊的社会主义,我和你不一样。为什么呢?你这个国家能宣传我西洋共产主义。你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吗?你那里能建共产党的党委会吗,从中我派去一个党委书记,你那里能不能成立工会、妇联共青团你那里还没有共产党领导,还请一个共产党领导,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做不到就是本质的区别。好善乐施等外国也有,这不是本质上的差异,那是企业一种道德,一种社会责任,外国资本家也有责任。大家叫比尔.盖茨,他的钱也是捐献,这是一种美德。

大家过去我们认为一种误区,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认为国有的就是共产主义的,起码社会主义的,总把习惯贴标签,我做了一辈子贴标签,结果一算帐都贴错了。最后弄出来是共产主义,最后弄的没有饭吃,小平的伟大是大家处在迷盲的过程当中指出一条路,他的理论没有多高深,你读资本论和读邓小平南京讲话,怎么算剩余价值,很难懂,一看小平很简单,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从中国的实践当中这么多的苦难当中过来的,大家都想说谁都不敢说,他就能说出来,就能指导。经验深,那是国家的,才行,最后都老

这个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现在无非是几种形式,一个是参股,第一个控股,第三个是并购或者是收购。那么民营企业往往在座的有多少民营企业家,都希望自己说了算,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的意志,不愿意和两种所有制之间产生摩擦。合并的时候高高兴兴,摩擦的时候大家是,最后不高兴。甚至会引出来其他的负面的影响。叫做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但这是一种方式叫做参股或者控股,还有并购。并购当中必须进行对国有企业原来的资产、人员,特别是管理体制进行改制。叫做改造或者叫做改组,什么事情都可以要原装的,就是国有企业不要原装的。我这个话说得可能在座的国有企业不愿意听,因为民营企业的实践,20年来证明,特别是近几年来吃苦头的事儿不少,举个例子湖北,有一个企业市长撮合说你把我三个国有企业兼并过来,这个人又是政协委员,又是全国人大的代表,他说好就兼并过来,说你兼并过来,你缺钱给你解决钱,银行可以给你贷三千万,三千万是一个诱惑。政治荣誉也是一个诱惑,兼并了,过来。怎么过来呢?当他要改制的时候,这个党委书记出面了,我们是来改造你们私营企业的,我们党的历史和理论也很清楚,全世界联合起来,共产党的理论就是消灭你们私营。结果不行最后两家打起来了,他要撤掉书记,这个书记就拿了马克思主义,玻璃砸碎了,这个是有名的玻璃公司,好车也不敢坐,什么奔驰就买个桑塔纳,结果什么都没了。三千万没拿来,最后一算算退回去,完璧归赵损失1500万,这是一个例子。

再有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叫科利华有限公司,兼并一家国有企业钢厂,兼并的时候整天过来,还算是一个上市的公司,当然我想象他也是包装、伪装、化装、原装。我不能说欺骗,因为他化装了,起码还有原形,伪装起码前面还有一个挡箭牌,上市以后,第二年就亏损了,科利华到那儿冷受抓面头,就抓不来了,再摔也摔不掉了,里里外外最后一算又增加了1亿5千万的债,在并购的时候,稍微没注意,会计没到转走资金大约是五六千万,里里外外两个多亿,结果现在大家知道处境是非常危险,拖死了。这是一种情况,就是说国家可以积极参与,但要进行改制、改造国有企业。不能够按照原来它计划经济那种模式进入到我们市场经济为主导占领民营企业里面。

因此我有体验,那么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因此民营企业在参股也好,控股也好,并购也好,一定要对它的资产,对它的技术,甚至对它的资产负债进行彻底的清盘。然后你才做出最后的决断。我这说的可能是部队,国有企业太刻薄了,有点太不尽人情了,我觉得帐摆在面前上,我看还好一点,不要产生后面的问题,拖累你的企业,甚至有的因为这个问题,因为政府的官员有些还带有色的眼睛看这个问题,你搞不好国有资产的流失,今年或者明年要查的大案要案,因此要进行彻底的清盘,然后进行改制。按照你的要求,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运作,同时还要注意第二个方面,就是产业。你不要去比较谨慎,要谨慎的对待,刚才纪委的同志讲到了,要进行调整,要适度的进行控制一些行业,比如钢铁,现在我们的钢铁是多了一倍,现在到处在建钢厂,首钢过两年要迁到河北,现在我们佩服这个民营企业,10个月从开工到出产。一个产业,第二水泥,第三是链接度,第四是传统的纺织业等等,大家要和政府的产业结构提倡印制或者调整这方面的情况,这是产业的政策性。第二点有的人看到这个技术很好,把这个技术就拿过来,这个技术的成熟性,虽然很多企业有很多的人才,也有一些成果,这些方面也要经过论证,一定要市场的技术的成熟性,市场的潜在性,价格的竞争性,和产业结构的政策性来衡量所要并购和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问题。

因为咱们民营企业,往往容易冲动,也容易激动,也容易感动,最后核心是你敢拿钱,拿完钱了,最后一看不行了,交学费了,如果向鄂州的那位企业家一次交学费1500万,我不知道你积累了多少个1500万,对民营企业来讲,发展到2000万到3000万这个规模的时

候,是最困难的时候,困难在什么地方呢?传统的不行,因此选择你的产业,当然现在选择其中一个是国有企业,因为既有地盘,今后土地也困难,国企还占了很大一部分地盘,现在今后我们的土地要严加控制,粮食产量继续下降,去年我们下降到1100亿吨,土地大概都在搞开发区,要严格的进行审查,和这次中央的会议再次强调,要看到这一面但是也要看到这个企业,它的技术情况、人员情况,企业的负债情况等等,诸多因素。那么我讲这是对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三条我要讲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引导,现在今非昔比人们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五放,叫做放心、放胆、放活、放开等彻底的放,放到底,反正该说的话都说到了。对国有企业今后主要是两大领域,这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大基本是一致,但是有差别,但是可以回去看一下,十六大提出六大领域,有国有企业,主要是督导。那么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今后的国有资金主要流向投向关心国家安全和重要领域和行业,而且不是全部独资的,不能像陕北搞个油田,敲锣打鼓的招商,请进来以后接着一看,赚钱了就宰,宰了不服就撞,而思想比较开放的杭州弯大桥,130多个亿,最近150个亿,52%是民间资本,是鼓励支持引导的,参与设施的改造和扩建,因此就采取摩擦,一摩擦的结果,找个什么理由,来否定民营企业来管公路的问题,因为省政府下了文件,当地政府也下了文件,从修路来讲抓不到,来抓他一个注册资本不实,注册资本应该是一千万,到了一千万就走了,帐面顶多留个几十万或者几百万,因此就触犯了注册资金不实法,这个在中国比比皆是。政府说话算不算,诚信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政府应当成为一种负责任的政府,应当成为一种法制的政府,应当成为一种服务性的政府,而不是成为一个衙门政府,想整谁就整谁。

这也是今后我们政府改制的一个,或者今后叫做加强也好,改善也好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民营企业是最怕政府干预,但是又离不开政府,我想政府这个东西有一个引号,就是不按照中央精神办事儿的政府,像我说的资本家,我管工商的,我要成为一个资本家,后来管制部门就来提意见,说你们怎么公开报宣传人们都要成为资本家,这话是三年前的事儿,现在说两年零九个月,最后我们这些人反正都检讨,我们这一辈子轻车熟路,落掉四个字,把那个引号去掉了,因此政府要引导民营企业更好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改造,真正按照中央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包括中央经济的会议精神,把这个事情办好,实际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造,就是对国有企业的贡献,也是对国有企业的贡献,对社会稳定的贡献。那么下面我讲的一些意见,就是个人的意见,说得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

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一个身份的问题,一个福利的问题,特别指控身份,因为在民营企业就是职工,技术员就是技术员,这里面按照优胜劣汰,择优选岗,上岗。按需设岗,你可以淘汰你的经理,经理也可以随时淘汰你,这就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很大的差异。第二个关于福利问题,中央经济明确规定了,医疗保险、社会退休保险金等按照国有企业一样,要求从新的一年开始,都要建立这样一个保险制度因此这个保险的问题,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今后进入到社会的保险,也可能进入到企业的医疗保险,退休金的问题也是一样,这是我想解决第二点。第三个说民营企业的产权不明,这个都有,现在民营企业里面,他是产权不明,而不是说国有跟国有企业,现在民营企业政策松松以后。现在这个问题出了好多的官司,地区越落后,这个问题越严重,而且官本位特别严重,买官卖官特别严重,那么因此你们大家不要怕,民营企业里面是政府,特别是全国工商联,因为接受中央15号文件的规定,对民营企业进行引导,特别制定这个产权问题,他不明就是不明在责任人,因为咱们有一个著名企业家。

(应与会代表要求,本届论坛会嘉宾的演讲内容不做过多修改。以上内容是现场速录后未加编辑,也没有经过主讲者审阅,某些语句还与实际内容有出入,望论坛嘉宾和读者谅解。)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按照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和发展壮大一批的思路,分类推进国企改革,到2020年完成改革目标。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实力、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多数企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机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规范。一大批国有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的股份有限公司。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明显提升。一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从中小企业、一般加工行业逐步退出,电力、电信、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迈出实质性步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初步建立。总体来看,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实施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一方面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发展、共同受益,促进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形成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总的方向是,大部分国有企业要通过股权多元化的改革,逐步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要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逐步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大力支持各种非公有制经济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分类研究,分类施策,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在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要通过明晰产权关系、规范公司治理、强化资产评估、规范产权流转、加强资产监管等多种措施,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损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国企改革思路与人力资源管理

我们都知道国企控制着我们国家一半的经济命脉,国企的发展也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同时一个企业中,人力资源也占据着巨大的地位,下面淄博管理咨询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国企改革思路与人力资源管理这方面的知识。 1.通过从单一的所有制到混合所有制,进一步激发国有资本的活力,提高国有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它的价值产出效率和效益。企业市场竞争环境从不公平竞争走向公平竞争。尤其是在民企跟国企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政策环境下,国企如何真正参与这种公平竞争,并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寻求和提升全球化、市场化的竞争能力。 2.逐步明确政府和国家在国企中扮演的角色。即要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从当家长到当股东。政府在国有企业的监管过程中,要从过去当家长、当婆婆真正转向当股东,这就说明国有企业监管部门的管理,更多要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市场机制来进行管理。 3.管理模式将从过去单一的监管到全新界定国企的功能,对国企分类监管。未来,对国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性质、功能要重新进行定位。这种定位就意味着对国企要进行分层分类的管理,从单一监管转变为分类监管。 4.企业经营者的角色和定位转变。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很重要一点,即国企要进行职业经理人建设,这对国企经营者的身份、领导力、素质模型,以及选拔评价机制和能力发展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5.人才配置从党政主导到市场化选聘。尤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当由政府任命转变为董事会选聘时,会面临着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究竟如何定位?干部谁来管?如果总经理不管干部的话,他如何行使独立的经营决策权?还有职工的身份转变及激励问题,都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要面临的操作性难题。 以上就是我们公司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国企改革以及公司的人力资源,希望对我们想要“大换血”的企业有所帮助。

国有企业改制的几种模式

国有企业改制的几种模式 1、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 2、国有企业—股份公司 1)国有企业与职工 2)国有企业与其职工及社会其它投资者 3)全体职工与其它社会投资者 1.成立改制工作小组 组建该工作小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负责办理改制所需手续,处理改制过程中 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改制中遇到的困难。该工作小组一般由原企业的 经营管理负责人、工会组织负责人、财务管理负责人、职工代表以及厂办负 责人等共同组成。 改制工作小组是一种临时性组织,在股份合作制改制成功、新的企业内部组 织结构建立起来后,其使命即告结束,应宣布解散。 2.进行企业清产核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出资额 查明并确认企业的实有资产,主要内容是: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各项应收款、存货、短期投资、待处理流动资产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等 ?固定资产:原值、净值折旧额等以及在用、出租、未使用、 不需用、封存和其他固定资产 ?长期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以及其他长期投资 ?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名称权、著作权以及特 许经营权 ?递延资产、在建工程等 清产核资是为资产评估作准备 同时清产核资也是设计、确定改制后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结构的依据和 基础 3.股权结构的设计与预测 股权结构的设计,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股权结构的设置与持股比 例。既要考虑国家的产业政策又要考虑对人力资本的激励效果。 ?国家股 ?法人股 ?个人股 根据企业资产的清查结果,预测企业职工应当出资的数额,如资产置换所需 资金数额、职工入股数额等,以供职工参考。应当充分考虑到企业职工的心 理和资金承受能力,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的话,职工的实际能力承受不起; 过低的话,职工可能产生不信任情绪。因此应当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实事求 是地作出股权结构的预测和设计。 4.提出改制申请报告和可行性方案 如果改制工作小组认为企业符合股份制改造的条件,可以向有关主管公司提 出申请报告和可行性方案。 改制申请报告主要有以下内容: ?改制的目的 ?改制的形式 ?改制的途径和方法等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 (2017年2月23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冀发〔2015〕21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坚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切实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突出问题导向,分类实施,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把握好改革的次序、节奏、力度,确保扎实进行、务效。 到2020年,全市国有企业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市情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全部完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积极进展。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及步骤概述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及步骤概述 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及步骤概述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此拉开了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序幕。作为律师事务所,作为律师,如何响应党中央的决定精神,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法律服务便成了一个应当积极思考的课题, 目前在我国,并没有一部专门、完整的法律或者法规对企业改制的各种形为进行规范。有关企业改制的规定除了较多运用《公司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外,还有一些是散见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更多的则是在党中央的有关决定、精神、会议纪要、讲话中体现。而在实际操作中,从政府、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各方均是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境地。因此,笔者认为在企业改制的法律服务领域,不应当考虑依据某一法律的规定进行改制,而应当以“没有重大法律障碍”作为制定和实施改制方案的指导思想。 在此,笔者从律师实务的角度通过研究分析并结合先行者的经验对国有企业改制的方案、步骤作了简要评述。 改制方案是企业进行改造的前提和指导原则,企业首先应当制订改制方案,然后有步骤地进行实施。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可行的改制方案。 一、企业公司制改造。主要适用于将非公司制的原国家控制支配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其他企业以及集体所有制企业按照《公司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规定的规范发行成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国有独资公司。其中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只能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 二、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主要适用于城乡集体企业和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小型企业改制时对公司形式的选择。这一方式既有人合又有资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结合在一起,股权可以是员工个人股、员工集体股和法人股等多种形式,比较灵活。经营方式与分配方式也较易于为员工等各方接受。但不利于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三、企业分立改造。主要适用于企业存在多种互不关联或者能够互相独立的经营项目,整体效益较差,分开经营竞争力较强而又为各方普遍接受的情况。此时可将一个企业分立成几个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 四、企业债权转股权。主要适用于企业负债严重,没有现实偿还能力但又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情况下,经与债权人协商一致将全部或部分债权人的全部或部分债权转成股权,从而债权人变成股东的情况。这一改造方式,可以降低改制企业的负债率,降低改制企业的财务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

改革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国企管理人员的作用

改革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国企管理人员的作用——读《国企改革新思路-如何把正确的事做对》的感想 国有企业能否在新形势下有新发展,成为中国入世后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因素。我认为,国企的改革与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政策,三靠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人员是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工程师,对于引导企业正确的文化导向发挥着重要作用。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好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地活跃起来。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起不到发挥作用,影响着企业的党建、群团工作,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发挥企业管理人员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一、管理人员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提起企业内部组织理论学习,从事过企业宣传和理论教育的同志可能有这样的同感,学习内容好找,但要组织人学习就有些困难。因此,一些企业每当组织干部和职工学习时,大不了念念报纸,读读文件,时间一长,参加学习的人也觉得没学到什么东西,想了解的又没人能讲,学习也就收效甚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其实,企业内部组织的理论学习,是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理论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定意义上,要依靠政工干部的策划、组织和引导。管理干部策划周密、组织

得力,才能使学习变得生动而有深度、有针对性,特别是起到了解决工作问题的实效作用。在学习策划方面,管理干部首先要准确把握学习定位,要明确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在企业党组织统一部署和要求的框架下,通过日常工作收集学习对象的工作难点和问题,掌握学习对象的动态和学习思维活动,策划学习时才能使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组织学习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的学习制度、多样化的形式及严格的学习纪律来达到目的。企业管理人员积极投入、争当学习党政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员、辅导员,并联系企业实际,精心举办各种形式的理论培训班,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极大地调动学习对象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在,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都有一批为数不少的政工师,在理论学习中起到“师”的作用,是管理干部的职能和职责所在。但有些企业让管理人员忙于事务性工作,以致他们很少自觉地去履行这一职能和职责。有的单位不重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作用,使得有的管理人员名不副实。实际上,企业内的各级管理人员,大都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文化修养,是一支很重要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理论学习和宣传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对于促进企业干部和职工的理论学习,创建学习型企业无疑会有很大的作用。

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

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印发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改制方案不完善、审批不严格,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产权转让不规范,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重视不够等问题。为确保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健康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现就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制订和审批企业改制方案 (一)认真制订企业改制方案。改制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改制的目的及必要性,改制后企业的资产、业务、股权设置和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改制的具体形式;改制后形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债权、债务落实情况;职工安置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和产权交易市场的选择等。 (二)改制方案必须明确保全金融债权,依法落实金融债务,并征得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同意。审批改制方案的单位(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所出资企业、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外有权审批改制方案的部门及其授权单位,下同)应认真审查,严格防止企业利用改制逃废金融债务,对未依法保全金融债权、落实金融债务的改制方案不予批准。 (三)企业改制中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78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规定执行。拟通过增资扩股实施改制的企业,应当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媒体或网络等公开企业改制有关情况、投资者条件等信息,择优选择投资者;情况特殊的,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通过向多个具备相关资质条件的潜在投资者提供信息等方式,选定投资者。企业改制涉及公开上市发行股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四)企业改制必须对改制方案出具法律意见书。法律意见书由审批改制方案的单位的法律顾问或该单位决定聘请的律师事务所出具,拟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且职工(包括管理层)不持有本企业股权的,可由审批改制方案的单位授权该企业法律顾问出具。 (五)国有企业改制方案需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履行决定或批准程序,否则不得实施改制。国有企业改制涉及财政、劳动保障等事项的,须预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审批;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国有股不控股及不参股的企业),改制方案须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六)审批改制方案的单位必须按照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建立有关审批的程序、权限、责任等制度。 (七)审批改制方案的单位必须就改制方案的审批及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进场交易、定价、转让价款、落实债权、职工安置方案等重要资料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改制企业的国有产权持有单位要妥善保管相关资料。 二、认真做好清产核资工作 (一)企业改制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要切实对企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盘点实物、核实账目,核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查,做好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清理工作,按照国家规定调整有关账务。 (二)清产核资结果经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审核认定,并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后,自清产核资基准日起2年内有效,在有效期内企业实施改制不再另行组织清产核资。

【财政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财政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 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的指导意见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广大职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是突出的。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

优做大国有企业。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坚持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坚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

国企改革新思路

国企改革新思路 从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方面入手深化国企改革,是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是从过去专门针对国企本身实施改革的“治标”,升级到直接改革国资监管体制的“治本” 国企改革越往后走难度越大,能否取得关键性突破,直接关系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的实现。也正因如此,三中全会亮出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一深化国企改革的利器。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国有资本体制改革包括两个层次,高层次的是国有资本配置机制的改革,低层次的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说,从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方面入手深化国企改革,是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是从过去专门针对国企本身实施改革的“治标”,升级到直接改革国资监管体制的“治本”。以此为发端,下一步将探索建立国资运营公司、产业投资公司、投资控股公司等国资管理平台,作为出资人的国资委,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管好国有资本的出入作为要务,然后把投资权等权力授予投资运营公司,让后者以市场化的手段运营管理国有企业。 国企改革这些年来进展缓慢,说到底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经过近年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全都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然而架构虽在,可实质上央企一把手甚至二把手的任命、薪酬的考核、员工收入的分配以及产权转让、股权流转,都是国资委说了算,不少企业经营者还保留行政级别,使经营者既像企业家又像政府官员,形成了主要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企业负责的事实。在市场竞争中除了拥有垄断形成的控制力,真实的竞争实力不言自明。 近日,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14年经济蓝皮书指出,垄断造成的效率损失十分巨大,据测算,仅仅电力、电信、石油、铁路四个行业的效率损失已经达到每年GDP的10%以上。不仅如此,“相比于生产劳 动效率的损失,国有企业更大的损失是创新劳动效率,在技术创新方面没有任何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现阶段启动的国资改革,即让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从简单的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实物形态的管理和产品生产经营的管理,转变为专心致志地做好对国有资本的管理,让企业经营完全与市场接轨,按市场规律办事,对于敲碎国有经济领域行业垄断、效率低下这块坚冰,有着全新而重大的意义。 国企改革这些年来的起伏跌宕表明,改革需要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不走样、不作秀、不喊口号,一步一个脚印将蓝图变成现实。而只有新一轮国资改革真正到位,央企才能由垄断型企业进化为适应公平竞争环境的投资型、市场型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大行其道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和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概括起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全国已有50%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48%进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有些还实现了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促进了机制转换和管理创新。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初步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 在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对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决定设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第一次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分离,使国有企业改革进入由出资人依法推进,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阶段。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在推动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建立、完善法规规章、加强业绩考核、规范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健全治理结构、加快结构调整、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是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国有企业户数不断减少,但资产总量和实现利润大幅度增加。1998年到2004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23.8万户减少到13.8万户,减少了42%;国有资产总额从13.5万亿元增加到22.3万亿元,增长了65.5%;净资产从5.21万亿元增加到9.33万亿元,增长了79.1%;实现利润从213.7亿元提高到7525.4亿元,增长了34.2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1998年至2005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3家增加到18家,其中内地的15家企业全都是国有企业。上海宝钢集团由2004年的第372位上升到第309位,成为我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第一家连续两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南方电网、一汽集团等两家中央企业首次进入2005年度世界500强。 国有大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电信TD-SCDMA技术已成为3G 的国际标准。四家大型中央冶金企业连铸比达到97%。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69家中央企业中,共有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476家。2002年至2004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646项,投产的新产品22943个,采用新工艺17204项,实现重大工艺改进7427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4年共申请专利989项,平均每天2.7项;获得授权专利760项,平均每天2.1项。上海宝钢目前累计获专利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9601315.html,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作者: 来源:《市场观察》2015年第09期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广大职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是突出的。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魏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 前言:2005年3月16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了部分人员听取了清华大学魏杰教授的讲座,题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几个问题》。根据建议,资讯分部整理了讲座的录音,通过OA与大家分享。因工作疏漏,原版本中出现错误,特此作出更正,并为此造成的大家理解上的误会表示歉意。 此外,为了读者更好的理解,根据原录音也增加了部分内容。感谢集团公司财务部、董事会工作部的领导和同事们的细致和关注。为方便大家识别,所有增加和修改的部分均以红色标出修订或添加的痕迹。敬请留意。 魏杰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1952年生人。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国务院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室主任等职,兼任全国13个省市经济顾问、15家企业经济顾问。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导之一,1993年在经济学界第一个提出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彻底分开的治理金融秩序建议,受到了有关方面“启发很大”的高度评价。 最近的研究方向企业制度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企业产权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内在结合及互动性,企业中货币资本与人力

资本内在结合的产权制度体现,宏观经济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约束性的体制表现等。 主要学术观点主张微观放开,注重产权制度建立,宏观调控走向科学化;强调市场制度及财产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适当缩小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强调思考和研究企业问题要着重于企业制度安排、企业战略选择和企业文化塑造。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 一、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问题 大家看到,温总理的报告中关于国有体制改革的第一个要点就是: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我们的国有经济之所以缺乏活力,是因为它进入了它不应该进入的领域。在某些领域,并非国有经济的强项。比如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中行优惠”“中航油”事件(注:指中航油在新加坡投资成品油期货市场失败造成巨额债务危机及巨额国有资产损失的事件——整理者注),像这种非常高风险,受市场波动非常快速的领域不适合国有经济的进入。而在某些领域,适合国有经济的介入,我们反而要进去。所以说,要解决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问题,解决国有经济进与退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重点。 怎么调整?我认为有两个要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5年09月14日来源:新华网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广大职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是突出的。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此,

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坚持权利、义

国企改革的新思路_对_模拟股份制_的探讨

2007年10月总第230期 行业 国企改革The industry 核心提示:模拟股份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分享制,是权责约束的运营机制,其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剩余索取率,如何控制剩余方式问题,国企改革要做到“自负盈亏”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搞模拟股份制不失为一种可取的中介模式。 国企改革的新思路 ——对“模拟股份制”的探讨

行业 国企改革The industry 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采用利润分享计划来达到公司、部门和个人的多赢。利润分享计划(profit sharing plan)是集体奖金计划的一种,是指用盈利状况的变动来作为对部门或整个企业业绩的衡量,超过目标利润的部分在整个企业的全体员工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把这一部分以现金的形式或将支付存入员工的某一信托账户让员工退休后领取的形式分配给员工。 模拟股份制实质是一种利润分享计划,让部门和员工能够参与企业盈利的分配。公司原有的工作形式是以团队为单位的,但激励却没有以团队的表现为标准。按照模拟股份制,以工程处主任或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团队在项目开始前划定股份比例并出资现金入股,在项目获得利润后,成员才能参与分配。项目利润的最大化主要依靠管理团队的自身努力实现。对部门而言,由于有了共同的、可见的目标——即实现部门的收益最大化,因此,项目成员不再是游兵散勇,让员工凝聚力空前高涨。 加强了对过程的控制。正如前文所述,建筑施工行业存在几个主要特点,首先,项目比较分散,公司难以完全控制资金、人员、产品质量等问题;其次,建筑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多在半年以上,原材料品种多,工序繁杂,造成管理的环节非常多,成本控制也很难。这些特点导致公司很难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因而在业务链条上(例如建筑材料的购买环节)常常发生收受回扣的现象也在所难免。 在建筑行业,施工过程存在着不可逆性,所购材料的优劣、施工过程的严谨程度等问题更是直接决定了建筑质量,但项目一旦竣工,即使发现了过程的问题,也很难纠正;即使纠正,也需要花费数倍的成本。因此,回扣等问题对建筑质量造成了无形的隐患,并且也大大削弱了项目的利润。 模拟股份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 题。由于模拟股份制以团队为考核单 位,团队的表现将决定员工的个体利益 的多少,因此员工之间自觉形成了互相 监督的局面。个人的不良行为很快能被 发现,管理漏洞也能被及时堵住,从而 保证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模拟股份制提高了对员工个体的 激励。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模拟 股份制之所以切实可行,是因为企业改 变了过去的看法,把员工看作是具有能 动性的主体。人的行为表现并非固有的 天性决定的,而是企业中的管理实践造 成的。因此,对于本企业来说,必须充 分肯定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人,企业职 工的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 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 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 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 种潜能和积极性发挥出来。就是在这样 的认识基础上,公司推行了模拟股份 制。模拟股份制在事前就能够对收益有 一个明确的估计,从而乐于付出努力。 改变了员工获得回报的时间。按照 公司原有的制度,员工拿到奖金的周期 一般在项目结束后的3~4年之后,按 照管理学中的强化理论(Enforcement theory)的说法,由于报酬和行为之间 的时间太长,因此激励作用非常弱。正 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 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 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 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 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 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在原来的承包制度下,由于项目 结束后才下发奖金,几乎起不到激励作 用。但在模拟股份制下,员工获得回报 的时间缩短为一年,大大激励了员工的 工作积极性。 在新的制度下,员工放弃了灰色 收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 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 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 要。这五种需要呈阶梯形分布。人们在 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去寻 找高层次的需求。在原有的制度下,由 于员工对绝对薪酬和相对薪酬都感到不 满,加之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着漏 洞,因此,很多员工为了提高物质收 入,满足生存需要,不惜铤而走险,并 且在工作过程中从中渔利。但在模拟股 份制下,由于人们的收入得到了保障, 生活水准有了较大提高,因此,人们开 始过渡到安全需求的满足,为了能够满 足安全需求而放弃了灰色收入,并且进 而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 组织的变革需要循序渐进。国有 企业的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会触及 到多方利益。由于国有企业承担着社会 稳定的职责,因此,改革具有“小步前 进”“稳定压倒一切”的特征。 实行模拟股份制之初,公司内部存 在着较大的争议,上级主管单位也持观 望态度,模拟股份制的改革一开始就面 临着很多阻力。因此,在实施模拟股份 制的过程中,某建筑工程公司领导层一 直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努力消除人们 的疑虑和反对。 对于某建筑工程公司来说,模拟股 份制充当了产权改革的先行兵,让员工 率先尝到了股权改革的好处,对公司在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树立了信心,增 强了对公司的信任和承诺感,员工的收 入大幅增加,实现了国家、企业、员工 利益的统一,从而为今后股份制公司的 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云南省第二建筑工程 公司) ——— 本栏目主持人:刘紫娟 ——— 59 2007年10月总第230期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3个阶段

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来看,改革的脉络呈现出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推进特征。本文通过透视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揭示推动每一阶段改革的基本因素和根本动力,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模式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以便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把握规律,掌握主动,尽快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1978~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 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国有企业改革起步于放权让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https://www.360docs.net/doc/0f9601315.html,开始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1979年7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打开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缺口。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约束机制难以规范,出现了企业为扩大自销比例而压低计划指标、不完成调拨任务和财政上缴任务等问题,结果是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和行为短期化问题。实践效果与改革预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中央推广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旨在解决放权让利中暴露的问题,处理好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解决大锅饭问题,在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收到了成效,尤其是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减少。但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平等,企业内部条件也千差万别,该政策很难找到可操作化的指标来规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企业激励不足问题十分严重。1983~1984年先后又两次推出利改税,但结果都很不理想。 2.国有企业改革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 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并在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并在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中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和企业集团化的改革试点。 到1987年底,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同年,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试点可以继续实行,到1988年底,全国共有3800家股份制企业,其中800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60家发行了股票,其余3000家原是集体企业。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将于9月13日(周日)晚18时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5年9月14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吹风会,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喜武、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介绍《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国企改革五大问题呈现新共识 对于市场关注的国企改革问题,如今业界基本形成了以下五大共识。 一是国企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仍然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国企改革的目标还是很清楚的,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方向的前提下来推进。过去大家争论很多的国企先做大还是先做强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应该说现在的主要目标首先是做强、做优,然后是做大,然后是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以及抗风险能力。这四个“力”实际上是国企改革下一步非常重要的目标。 二是国企分类问题。分类问题过去也是长期困扰国企改革的问题。我国有15万家国有企业,类型多样,既有公益性的,也有市场化程度很高的。 对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当前也逐步形成共识。第一类是借鉴OECD(即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 ,经合组织)的经验,叫商业性国企,这类企业要推进股份制改造,包括整体上市。第二类是公益性的国企,这类企业要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的方式,提高效率。第三类是自然垄断型国企,这类企业改革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 三是国有资本管理体制问题。这是前一段时间争议最大的地方,最近越来越形成共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