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下册《哺乳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哺乳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实施:学生观察图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如体表被毛、哺乳胎生等,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哺乳动物。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哺乳动物的定义、主要特征、分类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年级生物下册《哺乳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如体表被毛、体温恒定、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胎生等。
2.熟悉哺乳动物的分类,包括食肉目、偶蹄目、灵长目等常见类别。
3.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等系统。
4.学会观察和分析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及适应性。
2.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激发探究自然、保护生态的热情。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学习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和进化,使学生认识到生物进化的奥秘,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我国生物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生理功能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哺乳动物这一主题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哺乳动物的深入了解和系统掌握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6.情感教育: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哺乳动物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7.总结反思:在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总结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哺乳动物教案

哺乳动物教案

哺乳动物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理解哺乳动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发现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教学重点•哺乳动物的特点和形态•哺乳动物的分类和进化历程•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适应特征教学难点•哺乳动物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如何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深入了解哺乳动物的生活和生态环境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通过图表和生动的案例来讲解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态展现•实验教学:利用照相技术和现场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哺乳动物的生态环境及其重要性•讨论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等话题的思考和探讨教学内容一、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形态1.哺乳动物的起源和进化历史2.哺乳动物的普遍特征:哺乳腺、体内恒温、四肢末端有趾、有毛和皮肤腺3.哺乳动物分为三类:有袋类、食肉类、鲸类二、哺乳动物的分类和进化历程1.哺乳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思路2.哺乳动物进化的历程和趋势:从单孔类到现代哺乳动物3.哺乳动物的演化进行中,逐步形成3个极大的物种辐射三、哺乳动物的主要生态适应特征1.不同类型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境要求:从家养动物到野生动物2.哺乳动物的行为特点和生态地位:群居、繁殖、捕猎和保护3.哺乳动物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食物链、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教学评价•按照学生的掌握情况,采用小组讨论、报告汇报、个人答题等方式进行考核•注意发现和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加强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总结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

了解哺乳动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态适应,能够深入了解在当今生态系统中对于维持和平衡生态系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等热点话题,加强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案哺乳动物

幼儿园教案哺乳动物

幼儿园教案哺乳动物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幼儿园教案哺乳动物哺乳类动物(Mammal)哺乳类是一种恒温、脊椎动物,大部分都是胎生,并藉由乳腺哺育后代。

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

幼儿园教案哺乳动物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园教案哺乳动物一:活动目标:1.了解哺乳动物的种类和特征。

2.发展小朋友的辨别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小朋友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了解哺乳动物的种类和特征。

难点:知道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力很大。

活动准备:各种动物的挂图一幅,哺乳动物的图片许多,字卡。

活动过程:1.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1)小朋友到动物园看过什么动物(2)哪些小动物小时候吃奶2.讨论哺乳动物,出示图片提问。

(1)说出名称,在哪里生活,长大以后吃什么(2)小时候吃什么3.说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习性。

身上有毛,有四脚,恒温,有尾巴。

4.分一分:按食草、食肉、食鱼分类。

5.按水生、陆生、空生分类。

6.学一学。

把小朋友分组,放音乐做模仿操。

7.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画下来。

活动延伸:到动物角观察刚出生的小兔子。

评量:能说出哺乳动物的特征。

分析:通过观察想象,小朋友知道哺乳动物都是吃奶长大的,并了解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培养了小朋友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幼儿园教案哺乳动物二:活动目标:1、知道一些水生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2、知道要保护水的清洁环境。

活动准备:1、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图片。

2、纸、笔等。

活动过程:1、谈话,引入活动。

问:你知道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它们的名字叫什么2、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图片,幼儿认识水里的动物。

(河里的、池塘里的、海洋里的)3、布置三个环境(海洋、河、池塘),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水生动物,送它们回家。

4、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放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5、教师小结。

延伸活动:续继探索了解有关水生动物的知识。

哺乳动物教案及反思

哺乳动物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哺乳动物的特征与分类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够根据特征对哺乳动物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哺乳动物的分类方法。

4. 教学准备:图片、PPT、分类卡片等。

5. 教学过程:(1)引入:展示哺乳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哺乳动物的特征。

(2)讲解:讲解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哺乳、毛发、温血等。

(3)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特征对给定的动物进行分类。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哺乳动物的分类方法。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图片,进行家庭作业分类。

二、教案名称:哺乳动物的生殖与发育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

(2)使学生能够描述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

(3)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2. 教学重点: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

4. 教学准备:图片、PPT、生殖发育过程的动画等。

5. 教学过程:(1)引入:展示哺乳动物的亲子关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哺乳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2)讲解:讲解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如胎生、卵生等。

(3)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描述给定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哺乳动物的发育特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哺乳动物,记录其生殖与发育过程。

三、教案名称:哺乳动物的营养与消化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营养需求。

(2)使学生能够描述哺乳动物的消化过程。

(3)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2. 教学重点:哺乳动物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过程。

如何让学生理解哺乳动物的消化过程。

4. 教学准备:图片、PPT、消化系统的模型等。

5. 教学过程:(1)引入:展示哺乳动物的饮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哺乳动物的营养与消化。

(2)讲解:讲解哺乳动物的营养需求,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哺乳动物+精品教案

哺乳动物+精品教案
【提出问题】哺乳动物的体毛除了有保温作用外,还有别的作用吗?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季节的狐狸的毛色(保护色),豪猪的刚毛(防御),老虎的条纹(伪装),鹿的白尾(报警)……
环节四
讲授新课:
哺乳动物的特征——胎生、哺乳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图片。
在合作探究和互动中掌握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特征,及胎生哺乳的优越性。
【展示表格】展示脊椎动物类群对比表。
综合前面所学,分析、讨论脊椎动物类群间的关系。
建立前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生物进化观。
【提出问题】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5种脊椎动物类群。它们有哪些异同点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填写,并尝试概括5种脊椎动物的进化规律?
【总结】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从鱼类到哺乳动物,它们的生存环境呈现着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这5类脊椎动物进化出各自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从鱼类到哺乳动物,它们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陆生环境。所以从进化地位上,从鱼类到哺乳动物也呈现着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趋势。
1.除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
2.胎生哺乳的生殖方式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3.牙齿有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环节七
讲授新课:
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提出问题】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想一想,哺乳动物有哪些重要用途?
导入新课
【情境视频】播放情境视频《哺乳动物》。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步步诱导,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除此之外,你还认识哪些哺乳动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和这些动物一样,都属于哺乳动物?究竟怎样的动物才称为哺乳动物?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哺乳动物教案及反思

哺乳动物教案及反思

哺乳动物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常见的哺乳动物特征。

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哺乳动物的不同种类。

学生能够了解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的分类难点:哺乳动物的特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括哺乳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哺乳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哺乳动物的特征。

学生分享已知的哺乳动物知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2.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同哺乳动物的特征,总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哺乳动物,分析其特征,并向全班汇报。

3. 知识拓展教师通过PPT展示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哺乳动物的特征和生殖发育特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其特征,并尝试进行分类。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和观察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例如查阅资料了解哺乳动物的生态习性。

学生可以选择一种哺乳动物进行深入研究,制作研究报告或进行展示。

八、教学资源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哺乳动物》教案

《哺乳动物》教案

《哺乳动物》教案哺乳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部分常见的哺乳动物的名称和特征。

3. 了解哺乳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4. 培养学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和环保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点。

2. 哺乳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哺乳动物的形象。

2. 图示或模型展示哺乳动物的解剖结构。

3. 部分哺乳动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哺乳动物的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引导学生对哺乳动物进行初步认识。

展示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点2.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展示哺乳动物的定义和特点,如:哺乳动物是一类生活方式多样的动物,它们有乳腺可以分泌乳汁哺育幼崽。

哺乳动物身体有毛发、有四肢、有耳朵和眼睛等特征。

分别举例介绍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3.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哺乳动物的种类和特征,如:猫科动物、犬科动物、大象、长颈鹿等。

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了解和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哺乳动物。

探究哺乳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哺乳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生活习性对其所处环境的适应性。

教师可使用示意图或模型展示哺乳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根据食性、生活习性、栖息地等进行分类。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如:鲸鱼、袋鼠等的适应性结构和生活习性。

加强保护意识和环保观念5. 教师提醒学生哺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价值,强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现实中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如: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制定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如:参观动物园、志愿者活动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哺乳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哺乳动物的定义、特点,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哺乳动物并了解了它们的分类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和环保的观念。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哺乳动物种类。

哺乳动物初中教案

哺乳动物初中教案

哺乳动物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能够举例说明哺乳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 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性。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种哺乳动物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哺乳动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如: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温恒定、哺乳胎生等。

2. 举例说明哺乳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特点,如:沙漠中的骆驼、水中的海豚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哺乳动物在食品、医药、生态等方面的作用。

三、分组研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种哺乳动物进行研究。

2.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所选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性。

3. 各组汇报研究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强调哺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幅哺乳动物的特征示意图。

2. 写一篇关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使学生了解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分组研究中,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然而,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哺乳动物的了解较少,课堂参与度不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哺乳类》一节教学设计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万菁一、设计思想:本课选自《生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第二学期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第三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本课主要研究哺乳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种类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在学习了脊椎动物的其它类别之后,哺乳类作为最高类别,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方式都更复杂,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更强,学习这一内容,将有利于学生形成进化的观点。

正确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观,进一步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增强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本课教学的设计意图具体体现是:✧1、基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而科学的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研究性学习。

✧2、以八个“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心辐射于教学的全方位是本次教学的特色设计。

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辅导者,教师充分把教材中隐深的问题活动化、合作探究化,让学生在动口说、动手做、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的活动中,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符合现代生物教学理念;✧ 3、通过自主探究掌握课内的知识要点(如哺乳类的主要特征等),并延伸课外知识(如单孔类、有袋类分布的地理学原因及野生动物保护等),最终促进本次教学中核心概念“哺乳类——高度适应环境的脊椎动物”的发展性有效建构。

✧4、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本次教学中通过哺乳类的经济价值的探讨,结合各类传染病的爆发,引发我们人类该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情感教学,既拓展了课外知识,又可将其视作为一次做人教育、道德教育。

✧5、重点难点的选择基于以下考虑:通过对哺乳类特征的归纳,促使“哺乳类与环境高度适应以及生物进化”等概念的建构,这是本节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哺乳类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应该做好保护和控制工作,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哺乳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知道哺乳类的代表动物;➢了解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理解哺乳类形态结构特征的进步性表现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2.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哺乳动物信息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归纳、整理、利用,从而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学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环境意识➢通过各项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合作试探究教学,进一步完善学生有关于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生物与人类和谐发展的关系三、重点和难点➢哺乳类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哺乳类和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四、教学方式合作探究式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五、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六、学法指导:(导趣:引导学生“乐”学;导思:引导学生“活”学;导法:引导学生“会”学)七、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资料准备:网络资料(哺乳动物的视频、图片、文字)2、教师自制课件准备(哺乳动物的视频、图片、文字)3、教师教学知识反馈资料(目标达成训练题)4、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准备(哺乳动物视频、图片、文字)5、师生互动角色道具的准备探究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趣导思教师展示《狐假虎威》动画,激发学生情感进入教学情景。

凭已有的经验判断《动画》中,哪些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信息资源共享1、创设情境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料:(1)《狮子》视频短片等(2)“鸭嘴兽、北极熊、大熊猫”图片(3)“哺乳动物多样性”打印资料(4)自制课件《哺乳类》[ 探究活动1](见附表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认识哺乳动物,说出它们的名称,(2)阐述判断的理由。

(3)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与环境有着高度的适应性,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自然环境里。

1、创设情境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料:(1)“猫、狗、马、牛、兔、猴、黑猩猩、大猩猩、”等哺乳动物的图片(2)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文字资料(3)《动物世界》视频(4)自制课件《小白兔》完成[ 自主探究活动1 ](1)分析、归纳、整理信息资料(2)了解哺乳类的形态结构特征。

个体自主探究学习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海豚》、《猴》、《大猩猩》的视频和课件1、设问:哺乳类可分为哪些类型?2、[ 探究活动2](见附表2)(1)指导学生依据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完成“表格”的填写3、[ 探究活动3](见附表3)(1)辅导学生完成自选“活动”,并认识这些哺乳动物(2)帮助学生根据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区别哺乳动物1、创设情境学生个体自主探究:1、学生欣赏“视频”,自主完成探究活动2、独立回答问题3、完成[ 活动2 ]探究任务(1)学生从欣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认真填写“图表”,认识这些哺乳动物4、完成[ 活动3 ]探究任务(1)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资源共享,有目的地完成自主探究活动组体合作探究学习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蝙蝠》、《蓝鲸》、《黑猩猩》的视频和课件(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巧设问题情景。

(2)激发全体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行启发、点拨,进行分组探究[ 探究活动4 ](见附表4)(1)指导学生“角色扮演”,帮助学生选择动物角色(2)宣布游戏规则,并选出评委,指导评委进行游戏裁判(3)引导全组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4)指导学生选择游戏中各种哺乳动物的头饰或游戏道具1、创设情境学生组体自主探究(1)学生在欣赏“视频”的同时,合作思考、选择运用全组的智慧和才能,进行探究活动(2)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解难质疑尝试活动完成[ 活动4 ]探究任务(1)采用游戏形式完成自主探究活动4(2)自主选择哺乳动物的角色,自主选择组内合作伙伴(3)自愿选择各种哺乳动物的头饰或游戏道具,有无都可以(4)根据生活经验和课前的信息收集,各抒己见,(5)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班体合作探究学习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哺乳动物多样性》的视频和课件(1)指导学生利用哺乳动物的基本性特征与环境有着高度的适应性,认识广泛分布与地球上的自然环境里的哺乳动物。

(2)通过“视频”欣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朋友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3)激发全体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探究活动5 ](见附表5)(1)组织学生整理、分析、运用课前所收集的哺乳动物的资料,进行哺乳动物的经济价值探究活动(2)组织各小组的优秀人才,进行组间的交流展示(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的讨论、交流展示(4)引导学生进行哺乳动物的经济价值生活实例小竞赛(5)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和保护哺乳动1、创设情境学生班体自主探究(1)各小组选一名优秀组员,代表小组参加全班的汇报展示(2)学生自主进行组间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完成探究任务完成[ 活动5 ]探究任务(1)学生自发展开哺乳动物多样性的大讨论,充分展示各组的实力(2)充分展示各小组的特点和他们的活动方式及内容(3)学生根据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挑选出优秀组员一名,与其它组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任务(4)提出问题:a、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b、怎样理解哺乳动物的特征与环境有着高度的适应性?c哺乳动物有什么主要特间里,学习到更多的哺乳动物知识5、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展示哺乳动物的经济价生活实例小竞赛,并评选出优胜小组和优秀组员,纳《学生成长记录袋》征与环境有着高度的适应性?(3)哺乳动物有什么经济意义?设计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合理利用和保护哺乳动物,成为哺乳动物的朋友5、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智力、培养观察、分析、综合、推理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团队精神,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活动评价总结教师展示:课件(板书)1、师生共同讨论和交流:(1)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进步性特征(2)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进步性特征与环境高度的适应(3)哺乳动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2、分析总结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3、发展性评价作为基础,形成性评价作为过程进行教学,效果佳学生观察课件:(板书)1、根据课前所收集的“信息资料”和教师提供的“课件”,分析概括出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进步性特征2、依据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进步性特征,分析总结出哺乳动物高度适应环境的特征3、根据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总结出自己如何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保护动物4、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目标达成训练教师展示训练题1、动动手填一填(详见套题)2、动动眼选一选(详见套题)3、动动脑想一想(详见套题)4、比一比看谁快(详见套题)5、试一试做做看(详见套题)学生完成训练题1、合作分析、自由讨论2、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探究作业布置教师布置探究活动1、细菌的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2、真菌的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3、病毒的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4、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5、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学生设计探究活动1、设计一幅“漫画”一人类与生物和谐发展2、设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物质循环图教师布置“探究活动”题目1、显微镜观察酵母菌2、显微镜观察青霉菌3、显微镜观察曲霉菌4、显微镜观察病毒教师布置探究活动的设计,意义在于为下次课打基础有利于细菌的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真菌的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病毒的形态、结构与人类关系教学的开展通过课题布置,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师生合作收集课外读物1、“视频”资料2、“图片”资料3、“文字”资料1、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走访调查:参观自然保护区动物园,调查哺乳动物的种类2、各种网络收集,如“哺乳动物的分类”3、查阅校园网收集哺乳动物中有关“单孔类”和“有袋类”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八、板书设计:1、生活环境:水中、陆地、空中2、种类:全世界有4000多种,狮子虎、大猫熊、蝙蝠、兔3、用途:食用、皮毛、药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1)⏹活动1:✧在“视频”中,找出你所认为的哺乳类,哺乳类✧填写它们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