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ppt 聊斋志异-香玉

合集下载

《香玉》课件

《香玉》课件

人物塑造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 生动的行为刻画,塑造 了立体的人物形象,使 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 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语言运用
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风 格,运用生动的比喻和 形象的描写,使故事更
加生动有趣。
03
《香玉》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推动爱情主题文学的发展
《香玉》作为爱情主题的代表作,对 后世爱情主题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影响,激发了众多作家在爱情主题上 的探索与创新。
$number {01}
《香玉》课件
目录
• 《香玉》的背景介绍 • 《香玉》的内容分析 • 《香玉》的影响与评价 • 《香玉》的版本与流传 • 《香玉》的改编与演绎 • 《香玉》的阅读与欣赏
01
《香玉》的背景介绍
创作背景
1 3
创作灵感来源
作者受到民间故事和传统文化的启发,决定以《香玉》为题 创作一出戏剧。
比较阅读
将《香玉》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 比较,发现其独特之处和借鉴之
处。
关注背景
了解《香玉》所处时代背景和社 会环境,探究其对作品的影响。
精彩段落赏析
1 2 3
段落一
这段文字描绘了香玉花园的美丽景色,运用丰富 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拟人等,表达了作者对花 园的热爱和赞美。
段落二
在这段文字中,主人公香玉的情感变化被生动地 展现出来,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让读者更加深 入地理解她的内心世界。
《豫剧皇后》
以豫剧大师常香玉为原型创作的话剧,通过讲述她的艺术生涯和人生故事,展现 了她在戏曲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人格魅力。
06
《香玉》的阅读与欣赏
阅读方法推荐
细读文本
仔细阅读《香玉》的每一个字句 ,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文学技巧。

《聊斋志异》之香玉、王六郎ppt课件

《聊斋志异》之香玉、王六郎ppt课件

人 形象

分析
见到黄生的题诗后,主动前往与黄生相 见,笑曰:“君汹汹似强寇,令人恐怖;不知 君乃骚雅士,无妨相见。”真是快人快语,爽 香 热情 直率真。“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 玉 开朗 上燕,栖处自成双。”“绛姐性殊落落,不似 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更见其 炽烈多情之性格。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小 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 川(今山东淄博)人。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 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 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以花妖狐 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 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 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经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
(3)对科举考试迷信和顶礼膜拜的癫狂书生 封建末代王朝对封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体制的极端狭隘 的限制,使读书人的生活重点只有“四书”“五经”,生活 情趣也只有“四书”“五经”。这些太重于说教和礼制的东 西像生锈的镣铐,捆绑住了原本自在的心灵。《王子安》中 对于秀才入闱的“七似”描写可谓将这种完全陷于科举考试 迷阵并被其控制了心志的癫狂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4)美丽:狐狸精的绝色不是天生的,而是她们多年修炼 得来的。
2.《聊斋志异》里的书生们 (1)重情重义的痴情书生 《青凤》里为了美人大胆而痴狂的耿生;为爱割去手 指,进而魂魄脱壳的孙子楚;《连城》里为了爱冲破种种阻 碍割去心头肉的乔生。这样的书生在书中比比皆是! (2)可歌可泣的英雄书生 《席方平》里的席方平为了获得正义,在残酷的刑罚面 前毫无惧色的胆识以及那种坚持不懈的品质是多么的伟大! 他的胜利代表了正义的胜利。

《香玉》PPT课件

《香玉》PPT课件

• 黄生邂逅香玉,“爱慕弥切”,感动了香玉, 两人往来情感日深,“一日之去,如千里之 别”。
• 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 穴涕夷”,“冷雨幽窗,苦怀香玉,辗转床头 ,泪凝枕席”。展现他对一往情深的至情。
• 此情感动了花神,使变为花鬼的香玉,回到
黄生身边,黄生细心培植和呵护,一年之后
香玉复生,“款洽一如从前”。
“更代不知何期”的痛苦煎熬。当该名妇
女“忽淋淋攀岸以出”之际,水面归于平
静,我们知道王六郎已经作出了自己合乎
道德的选择。
2021/6/7
30
• 作为一个溺死鬼,当有人做替身时,自己 本可以投胎复生,重新做人,然而在这“生 死攸关”,他却甘愿放弃这个机会,而是把 机会让给更需要生命的人——手抱婴儿的
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2021/6/7
6
《聊斋志异》
1、思想内容
•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 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 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
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 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 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2021/6/7
香玉
1
——郭沫若
蒲松龄书斋对联: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2021/6/7
2
学习目标
• 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小说的能力。 • 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
内容,熟悉精彩文章。 • 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
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 初步理解神鬼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的理解赋予新的内涵,但是“至情至性

《香玉》课件PPT课件

《香玉》课件PPT课件

花神终于感怀动容,便使香玉
复生。黄生死后变成牡丹花下
的一株赤芽,无意中被小道士
砍斫而去。白牡丹和山茶花于
是.也相继死去。
5
四、
1、理清情节
• 开 端 (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 发 展 (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 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 高 潮 (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 结 局 (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联袂mèi
曩昔nǎng
助èi 不堪复戕qiāng 相炙zhì 笃dǔ 殉情xùn
.
4
(四)《香玉》主要内容
一黄姓书生在下清宫附近
读书,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
玉与之相伴,后白牡丹被人偷
掘,香玉亦失踪,书生终日恸
哭,凭吊时幸有耐冬所化的红
衣女绛雪,与之一同哭吊香玉,
,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落第
后写了有名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
越甲可吞吴。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
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
18
(二)写作背景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入关
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康熙盛世”, 噤不:鸣从不叫皇作 。帝声 比到; 喻满寒 有族蝉 所大: 顾臣深虑,秋而对的不汉知敢族了说士。话子。像的深怀秋旧的情蝉绪那绝样对不能
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19岁成秀才,72岁补为岁贡生, 可谓饱受科举制度给自己带来的精神之苦。
蒲松龄生于明末,成长并生活于清初,当时社会急剧动荡。由 于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清军的烧杀掳掠,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城 市凋敝,田园荒芜,白骨蔽野,遍地疮痍。在蒲松龄出生前后,他的 家乡山东几乎年年发生水旱蝗灾,以至于“人相食”,有些省区甚 至“父子兄弟夫妻相食”。

【高中语文】聊斋志异之香玉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聊斋志异之香玉ppt精品课件

“花仙系列”概说
• 《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 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 狐鬼幻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 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其 中几篇写花仙的小说,包括写牡丹花的 《香玉》《葛巾》,写菊花的《黄英》和 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四篇,而《香 玉》和《黄英》是其中不朽的杰作。
《香玉》一文的内容是什么?
• 这是一个香艳而凄美的故事。一个姓黄的书生坐在崂山 下清宫里读书。院里有几棵耐冬和几株牡丹。一天,黄 生看见一穿白衣的女子在花丛中若隐若现,后来又看见 一个穿红衣的女子。于是他对白衣姑娘顿生爱慕之心。 并且作诗数首以寄相思之情。终于感动女郎并与其成其 好事。 • 女郎告诉他,自己叫香玉,红衣的叫绛雪。有一天, 园里的一株牡丹被买走,黄生方知香玉是花精。后来, 黄生得知牡丹枯萎死去,就作了50首情诗悼念香玉。 • 终于感动花神,让香玉重生。在香玉柔弱生长的时候, 绛雪就陪黄生读书。最终,香玉完全恢复,和黄生过上 了夫妻一样的生活。10年后,黄生死去。他死前说,我 死了会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红色花芽,长五瓣叶子。果 然如他所说。3年后,道士的徒弟把黄生化身的牡丹砍 掉,随后,园里的耐冬和牡丹相继徇情而死。
思考:
• 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 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体现的? • 参考: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 ①作者赋予香玉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 • 香玉的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 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 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妾忍风雨 以待君,君来何迟也!” • 绛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 寂寞耳。” “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 ②作者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 • 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 ”;花枝摇曳 多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 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即“妾忍风雨以待君”; 花香扑鼻,则“ 香风洋溢”。

课件6:第4课 《聊斋志异》——香玉 王六郎

课件6:第4课 《聊斋志异》——香玉 王六郎

《聊斋志异》的另一特色就是情节曲折。书中大多数 故事采取纪传体写法,然而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跌 宕起伏,曲折离奇,变化多端。读来引人入胜,使人 欲罢不能。《青凤》以怪异的情节开篇交替出现,故 事饱满,趣味横生。 《聊斋志异》语言精练,词汇丰富,句法更多变化。 作者既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又适当吸收和提 炼当代口语方言。在单行奇句中间用骈词俪语,典型 工丽而又生动活泼,极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
第4课 《聊斋志异》—— 香玉 王六郎
蒲松龄
走近作者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 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 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蒲 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 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 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后家 贫,应邀到李希梅家教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 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
3.《香玉》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技巧来表现人物? 一方面作者赋予妖鬼狐仙这类“异类”以人的优秀品 质。在本文中,香玉的热烈多情、绛雪的善解人意都 是其表现。另一方面善于捕捉对象的形貌特征,在作 品中巧妙地赋予这些化身为人的“异类”其固有的外 在标志与带有自身特点的语言。如香玉就是其中的代 表。这些描写使虚幻的故事读来顺乎情理,令人备感 亲切,而又增添了一些飘逸的美感。
4.《王六郎》中许姓渔夫这个人物出场很多,你是 如何看待这个人物形象的? 许姓渔夫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他在得知王六郎为 鬼后,并没有与王六郎绝交,仍一如既往,把六郎 当做好朋友。不顾人鬼之隔,不计地位高低贫穷富 贵,对六郎的友谊是人世真友谊。作者笔下的许姓 渔夫同王六郎都是仁厚之“人”,许姓渔夫得到王 六郎的报答,表现了作者“好人得好报”的思想。 许姓渔夫是对王六郎形象的有力补充。

聊斋志异之香玉ppt

聊斋志异之香玉ppt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 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 • • •
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
•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 《聊斋志异》的创作意图 • 《聊斋自志》说: “集腋为裘,妄续幽 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 蒲松龄假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 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 中的精神补偿,他不过是将这等自遣寂 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梳理文意,把握情节
• • • • • 开 端(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 展(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 潮(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 局(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作者简介
艺术鉴赏
• 1、《香玉》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 黄生——香玉(爱情) • 至情 “香玉吾爱妻,绛雪 吾 良友也。” • 黄生——绛雪(友情)

• •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这种“至深的爱情” 呢? (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忠贞 不渝 ①黄生邂逅香玉,“ 爱慕弥切 ”,感动了 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 ②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 日临穴涕 夷 ” 。 ③一年之后,香玉复生,“ 款洽一如从 前 ”。
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无限情深 • 作者对香玉复生的情景作了精心描绘:“次年四 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 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 坐蕊 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娇美的情态, 使香玉复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将两人情深意 浓的爱情刻画得摇曳多姿,升华到诗的境界,令 人为之心灵震撼,感慨不已! • 明伦对此评价:“ 种则情种,根则情根,苞则情 苞,蕊则情蕊……无限深情,一时全绽。”

《香玉》ppt教材课程

《香玉》ppt教材课程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3
艺术特色鉴赏
浪漫主义手法运用
强烈的情感表达
通过夸张、想象等手法,将情感推向 极致,使观众深刻感受到剧中人物的 情感波动。
理想化的艺术形象
优美的诗意语言
运用诗化的语言,营造出梦幻般的意 境,增强艺术感染力。
塑造出超越现实的、具有理想美的人 物形象,寄托了作者的审美理想。
象征主义元素解读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化语言
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富 有诗意,通过细腻的环境 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来展 现情感世界。
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黄生与香玉、绛雪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 真挚爱情的赞美和对人生美好追求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 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迫,体现了作者反封建的思想倾 向。
现实意义
作品所倡导的追求真爱、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仍 具有积极意义。它鼓励人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人生价 值,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 珍惜生命,追求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
香玉
美丽、善良、多情的花妖 形象,与黄生相互爱慕, 最终得以修成正果。
绛雪
忠贞不渝、冷静理智的花 妖形象,对黄生和香玉都 表现出深厚的情谊。
独特写作风格探讨
浪漫主义色彩
作品充满奇幻的想象和夸 张的情感表达,展现出浓 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象征手法运用
牡丹象征富贵荣华,耐冬 象征坚韧不拔,通过花卉 的象征意义来寓言人生的 追求和选择。
讨论内容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方式, 提出具体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措施和建议。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建礼教下的男女不能拥有黄生、香 玉及绛雪间真挚的爱情及友情,封建礼教 对这种人间至情是限制与压抑,甚至剿灭。 蒲松龄抒写“至情” 更是对整个封建 社会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对真情扼杀的一 种否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封建礼教的 一种不满与反抗。
对真情挚爱的讴歌与赞美 对孤愤幽情的慰藉与寄托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与否定
开 端( 1 ):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 展( 2 ):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 潮( 5 ):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 局( 6 ):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揣摩形象】
(2011·山东卷)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 分) (2010·山东) 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2012·全国新课标) 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

诗句:“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衰。” “家徒四壁妇愁贫,一人在外情孤苦。”

从蒲松龄的境遇看,他赞颂 “至情”,是在孤独寂寞中,抒 发自己个人对友情、爱情的渴望。
材料二:封建社会男女感情受到封建礼教的
种种束缚 战国《孟子· 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 也。” 《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 皆贱之。” 《礼记· 曲礼》:“男女不杂坐……不同巾栉, 不亲授……女子,已嫁而反(返),兄弟弗 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
《长恨歌》: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风行天下,万口传诵。”
学习目标 1.梳理至奇至幻的故事情节; 2.揣摩至善至美的人物形象; 3.探究蒲松龄的“孤愤”和 “幽情”。
【梳理情节】
请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 情节结构,仿照例子概述故事情节。 例: (1)开端: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另一篇叫《TheMaidintheMirror》(《镜中少女》)。邱勋说,它是从 《凤仙》(见上海古籍出版社“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1979年版下卷第 509页)中挖出一段重要情节,独立成篇。而美国出版物中,连人物名字也未 改。 这两文篇末都有一单词:Adapted(改编)。邱勋说:“改编的作品应该 注明原作者,否则即构成侵权。” 抛弃文化自卑感为古人维权 邱勋先生的发现引起中国学界高度重视。座谈会上,山东大学教授、博士 生导师、蒲松龄研究专家马瑞芳说,早在19世纪初,《聊斋志异》就有了美国 传教士卫三畏的翻译本。现在《聊斋志异》的外文读本有20余种。像美国这家 出版公司公开剽窃《聊斋志异》作品近百年的事实还很罕见。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萧东发则认为,中国 学者应该对美国大学学会提出版权要求。有作家认为,中国文学界存在着一种 文化自卑感,以致忽略了自身文化被伤害,甚至有作家对盗版还存有窃喜。蒲 松龄事件不是孤立的,某种程度上,文化自卑会引发这样的问题。 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说,我们在为古人维权时,也要反思 自己如何对待创造,因为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维护人的尊严的道德问题。 据了解,目前对FrancesCarpenter是何许人的调查已有了很大进展。蒲松 龄的后代也已知晓此事,相关维权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注: 孤愤:韩非所著的书篇名。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悲廉直 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 愤》。” 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
材料一: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 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 (今属淄博)人。 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他19岁初应童予试, 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一时文名 颇高。但自此,屡试不第,直到72高龄,才援例成 为贡生。康熙54年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夫人 去世两年后,依窗危坐逝世。 蒲松龄一生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为了生计, 做了45年的私塾先生,与妻子儿女长久分离,孤苦 无依,再加上他本人性格耿介,交际范围狭小,朋 友很少。
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 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 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香玉: 外貌美丽,秀外惠中,率直开朗, 感情挚烈,温顺妩媚,爱情至上; 绛雪: 矜持庄重,善解人意,友善清雅, 友情至上。
【走近作者,探讨主旨】
作者通过写人与花妖之间的“至情”,要 寄托什么?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 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聊斋自志》


蒲松龄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中 王广飞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作品被美一公司
中国青年报


蒲松龄作品被美国一家出版公司侵权近百年,我要为蒲松龄先生讨 一个公道。”9月13日,在济南召开的蒲松龄作品权益保障座谈会上, 山东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邱勋称,自己在赴美探亲期间,发现美国大学 学会出版公司出版的已畅销近百年的“少男少女丛书”,剽窃了蒲松龄 两篇作品。 他说,美国大学学会出版公司专门从事文化教育读物的出版,是美 国资深HELFFORBOYS&GIRLS”(“少男少女丛书”)。“我见到的 1970年版已是第20次印刷。美国一代代少男少女都读过此书,近百年畅 销不衰。” 邱勋在翻阅此丛书第三卷《FOLKAND鄄FAIRYTALES(童话故事卷)》 时发现了蒲松龄的两篇著作,其他各国著名童话故事均注明了原作者, 但这两篇配有华人形象插图的故事,著作者名字却是 “FrancesCarpenter”。 其中一篇是《TheWonderfulPearTree》(《奇妙的梨树》)。其故 事、人物、主要情节和细节,与蒲松龄的《种梨》(参看上海古籍出版 社“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1979年版上卷第15页)完全相同。只是 个别字句稍有不同。邱勋认为,这是由于译者对中国国情不够了解和文 学修养欠佳出现的翻译上的不足和失误。
问题探讨:
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 是“大团圆”,至少也是充满浪漫色彩 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 小说在结尾处却设计了一个凄婉的结局 “一去而两殉之” ,你认为这样安排 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我认为这样安排很好。(观点) ①文中完美的至真至诚的感情在现实中是不存在 的,作者安排这样一个无奈的结尾,留下无尽的 叹惋,更能引发世人对现实的思考。 ②对作者而言,也正是借此来表达“完美的爱情 在世俗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 ③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 “只要至情在, 死何异于生” ,很好的表达了对美好爱情赞颂, 也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