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知识点汇总
小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点,下面对一些常见的语文课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字词理解与运用在语文课文中,字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学习的基础,掌握好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同音字与多音字的辨析:课文中常出现同音字和多音字,学生需要准确理解它们的意思,并注意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2. 汉字的意思和构造:学生应该理解汉字的意思和构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的字词。
3. 词语的义项辨析:学生需要理解词语的多义性和语境的关系,运用正确的义项进行阅读和写作。
二、语句理解与运用语句的理解和运用是课文理解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主谓宾结构:学生需要准确理解主谓宾结构,理解句子中各个成分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
2. 句子的衔接与扩展:学生应该学会使用适当的连词和过渡词,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使文章更连贯。
3. 省略和照应:学生需要注意课文中可能出现的省略和照应现象,理解其意义,避免理解错误。
三、篇章结构与逻辑思维在课文中,篇章结构和逻辑思维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
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段落的组成和作用:学生需要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段落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词语,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2. 上下文的参照:学生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合理推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推理和归纳:学生要锻炼自己的推理和归纳能力,通过课文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和总结,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课文知识点的一个简单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读懂和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这份总结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课文《搭石》知识点汇总

小学课文《搭石》知识点汇总一、词语解释1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2汛期:指江河水位定时性的上涨时期。
3绾裤:“绾”指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
“绾裤”就是把裤子挽起来的意思。
二、句子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含义: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
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三、多音字处:chǔ(处理、处置)背:bēi(背着、背枪)chù(到处、四处)bèi(后背、背面)涨:zhǎng(涨价、涨水)当:dāng(当心、理所当然)zhàng(头昏脑涨)dàng(上当、当作)四、俗语1得饶人处且饶人。
2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搭石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hónɡ bào fā měnɡ zhǎnɡ kù zi lǎn duò()()()()pínɡ wěn sú yǔ pínɡ hénɡ shùn xù fù xià()()()()二、给汉字组词。
塔()据()沟()唯()搭()居()构()堆()稳()张()遣()协()隐()涨()遗()胁()三、为加点的字选择读音。
横:hènɡ hénɡ1、把石头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
2、他对这件事的态度蛮横()不讲理。
间:jiàn jiān3、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摆上石头。
4、他的房间()号是301。
句子理解1、《搭石》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第2自然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大一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一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语文课文是大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通过学习课文可以了解到各种知识点和技巧。
本文将对大一语文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课文主题与中心思想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对于理解整个文章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揭示出作者要传达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二、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塑造语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描写非常重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收集人物形象描写的关键词和句子,从而掌握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三、细节描写与意境塑造细节描写可以为文章增添生动感和真实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塑造文章的意境。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外貌、环境氛围、动作举止等,从而感受到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所创造出的意境。
四、修辞手法的应用修辞手法是语文课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技巧。
学生需要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留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其所带来的表达效果。
五、语言风格与气氛营造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同时也可以帮助营造出特定的气氛。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语文课文,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简练、优美、诙谐等,体会其中所营造出的气氛。
六、故事情节的结构与发展语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通常由开头、发展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学生需要了解故事情节的结构和发展,分析其中的起承转合,并能够理解故事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七、主题思想的鉴赏与评析在学习课文时,学生需要对课文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鉴赏和评析。
通过深入挖掘课文的哲理和情感,学生可以加深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意识。
八、课文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语文课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课文常见知识点总结

课文常见知识点总结一、语法知识点1. 名词:名词的种类、单复数、所有格、名词的构成规律、名词的用法等。
2. 冠词:不定冠词、定冠词的用法、零冠词的用法等。
3. 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等。
4. 动词:动词的分类、时态、语态、语气、情态等。
5. 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副词的种类及用法。
6. 介词:介词的种类、介词短语、介词的用法等。
7. 连词: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关联词等。
8.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9. 句型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疑问句、感叹句等。
二、词汇知识点1. 常见词汇:动物、植物、交通工具、食物、服饰、器具、家具等。
2. 同义词和反义词:词语的同义词、反义词及其辨析。
3. 词语搭配:常见的词语搭配、成语、谚语等。
三、阅读理解知识点1. 阅读题型:主旨大意题、细节归纳题、作用目的题、观点态度题、作者意图题等。
2. 阅读技巧:速读、精读、理解练习、推理判断、归纳总结、解题技巧等。
四、写作技巧知识点1. 写作基本要素:标题、中心思想、段落、结构、语言表达等。
2. 记叙文写作: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事件安排、时间顺序等。
3. 议论文写作:论点提出、支持论点、反驳观点、结论等。
4. 作文常见错误:逻辑不清、语句重复、语法错误、标点错误等。
五、修辞技巧知识点1.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2. 清新、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
3. 语气鲜明、意境深远、引人入胜的修辞效果。
六、阅读课文知识点1. 阅读课文的方法:预习、逐句理解、整体理解、综合分析、复述归纳等。
2. 课文鉴赏:了解作者、把握主旨、品味语言、感受情感、领悟道理等。
七、文学常识知识点1. 古诗词鉴赏:词牌、体裁、作者、作品等。
2. 名家作品:作者生平、作品概况、代表作品等。
3. 文学流派:古文、现代文、文言文、白话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八、修辞手法知识点1. 比喻:生动、形象地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1.是:例句出处释义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2.疾:例句出处释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3.止:例句出处释义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4.见:例句出处释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5.过:例句出处释义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第一课《白鹭》重点句段填空: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1.主题:《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本文描写了白鹭的颜色配合与身段大小精巧和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本文作者是郭沫若。
3.作者根据白鹭活动于水田等生活习性,巧妙地把它置于三幅优美的画中,这三幅画可命名为:白鹭钓鱼图、白鹭望哨图、白鹭低飞图。
4.课文开头用“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总起,结尾用“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来总结。
这样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落花生》重点句段填空:1.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2.父亲说:“花生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课文重点知识归纳:1.《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是许地山,笔名是落华生。
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学习花生的好处的品格的主旨。
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 课文以“落花生”为话题,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其中详写了议花生。
3.一家人在议花生时,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味道、作用、价钱这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赞美花生的品质。
六上语文课文内容知识点归纳

六上语文课文内容知识点归纳一、第一单元。
- 作者:老舍。
- 主要内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情景。
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 重点字词:“渲染”的“渲”读xuàn,“勾勒”的“勒”读lè。
文中“翠色欲流”形容绿得浓郁、富有生机;“襟飘带舞”写出了蒙古族人民迎接远客时的欢乐场景。
- 中心思想: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 作者:宗璞。
- 主要内容:从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状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花,又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 重点字词:“缀满”的“缀”读zhuì,“幽雅”注意与“优雅”区分,“幽雅”更多形容环境幽静雅致。
- 中心思想: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告诉我们生活中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二、第二单元。
- 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 重点字词:“日寇”的“寇”字,上面是“宀”,下面是“元”和“攴”。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
- 人物形象: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令人敬佩。
- 主要内容: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 重点字词:“擎着”的“擎”读qíng,“瞻仰”的“瞻”读zhān。
文中对典礼的描写场面宏大,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答司马谏议书》(解析版)

《答司马谏议书》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答司马谏议书》〔宋代〕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2、译文: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
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大概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就没人会去阻拦他了。
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
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作者:郑振铎】
2、《古诗两首》:《咏柳》贺知章赞美柳树和春风;《春日》朱熹赞美春风吹开了百花。
3、《荷花》荷叶的特点“多绿圆”;荷花“半开、全开、未开”的优美姿态;荷花千姿百态;
作者被迷住;【作者:叶圣陶】
5、《翠鸟》外形特点;动作特点;人与鸟和谐共处,保护鸟类
6、《燕子专列》:瑞士人民和贝蒂十分善良、勇敢,保护动物,具有博大的爱心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随意破坏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9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认准正确的方向再去行动,才会成功。
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地。
10 、《惊弓之鸟》: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是因为更羸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知道这是一只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惊弓之鸟本义是被弓箭吓怕了鸟;现在人们用“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害怕
11 、《画杨桃》:爸爸和老师告诉我做任何事,我们都应该实事求是。
当别人的看法跟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换一个角度,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这种科学方法能一生受益。
13、《和时间赛跑》作者在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体会到时间的珍贵,并在日后因为珍惜时间而获得无穷无尽的好处。
我们也要珍惜时间。
【作者:林清玄】
1、时间格言(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花有重日开,人无再少年。
(3)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宝贵)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快)
我收藏的时间的格言有: ①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②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③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14、《检阅》:博莱克自信、自尊、自强,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
所有儿童队员尊重残疾人,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
15、《争吵》安利科是个是非分明,好面子的人;克莱谛是个宽容朋友,珍惜友情的人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遇到事情要互相宽容、互相原谅。
如果同学之间有矛盾了,要勇于承认错误,请求对方的原谅。
【作者:亚米契斯】
17、《可贵的沉默》:父母之爱(亲情),我们要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孝顺他们
18、《她是我的朋友》:朋友之爱(友情),阮恒是个珍惜友情,愿为朋友牺牲自己的人
19、《七颗钻石》:对他人的关爱,小姑娘是个善良、有爱心、胸怀广博而无私的人
21、《太阳》:远、大、热;和人类关系密切;(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22、《月球之谜》:(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课外补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电脑网络含义;
25、《太阳是大家的》:太阳属于大家,各国儿童团结友爱生活在太阳下。
26、《一面五星红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是不能用来交换的,我宁愿饿死也不愿用国旗换面包。
“我”是个尊敬国旗,热爱祖国,自尊自爱的年轻人;面包店老板被我的这一种爱国精神所感动,给了“我”无私的帮助
27、《卖木雕的少年》:非洲少年质朴、善良;让我感觉到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友谊是多么深厚啊!
29、《古诗两首》:《乞巧》林杰:前两句牛郎织女传说、后两句对月穿针习俗
《嫦娥》李商隐:前两句指夜深了一直没睡,神话《嫦娥奔月》形容孤寂心情30、《西门豹》:西门豹是个有智慧、善谋略,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人
31《女娲补天》:女娲是个善良勇敢、不怕危险与困难,无私奉献的人。
32、《夸父追日》:夸父是个向往光明、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人
1.家乡的景物(位置、特点、赞美)
2.家乡的环境(前后对比,发生的变化)
3.说说我自己(描写自己外貌,再写一到两件事)
4.学本领(骑自行车、包饺子,干家务)
5.家人之爱(父母对我,或我对父母的孝顺)
6.想想未来生活(月球上生活、机器人等) 8.编故事:我会变
7.写景、记事、写物、写人、想象……
作文题目:直白、有新意,放入要求中的关键词
作文结构:总起---分述----总结,前后都要点题,中间写具体(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和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