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模拟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一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一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两束单(江南博哥)色光a和b分别沿半径方向射入截面为半圆形的玻璃砖后,都由圆心O点沿OP射出,对于两束单色光来说()。

A.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B.C.D.两束单色光从射入玻璃砖到由O点射出的过程,在玻璃砖中传播时间相同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通过光路图可以看出,b光的偏折程度大,则b光的折射率较大,a 光的折射率较小,A项正确。

由光的色散可知,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a 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B、C两项错误。

两束单色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不等,所以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也不相同,D项错误。

[单选题]2.一小球装在边长略大于球直径的正方体容器内。

如图所示,当小球和容器一起在空中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过程中,()。

A.球对容器顶有压力B.球对容器底有压力,压力等于球重C.球对容器底有压力,压力小于球重D.球对容器上下底均无压力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后,若不计空气阻力,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容器加速度为g。

以容器为研究对象,若球与容器间存在压力,则容器的加速度不等于g,与题干不相符。

故本题选D。

[单选题]3.如图4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当r大于r1小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A项错误。

r小于r1时,r一定小于r2,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项错误。

由图可得,r 等于r2是分子之间的平衡位置,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C项正确。

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D项错误。

[单选题]4.初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中演示实验栏目安排的内容如图所示。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的是:A、控制变量法B、类比法C、实验法D、演绎法2、题干:关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时才具有惯性B、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C、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加速度来衡量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且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3、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6N的恒力作用,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

问经过3秒后,物体的速度是多少?A. 3 m/sB. 6 m/sC. 9 m/sD. 12 m/s4、关于简谐振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 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往复运动。

B. 在弹簧振子系统中,当振子位于平衡位置时,其加速度为零。

C. 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时,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D. 对于任何给定的弹簧振子系统,周期与振幅无关。

5、在下列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A、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B、掌握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熟练运用物理实验器材进行测量6、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A、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物理概念B、通过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C、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D、以上都是7、在简谐振动中,振子的质量为m,振幅为A,角频率为ω,下列哪个表达式代表了振子在位移为x处的势能?mω2x2)A.(12kA2)B.(12kx2)C.(12D.(mω2A2)8、一个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若仅考虑洛伦兹力的作用,则下列哪种情况下粒子的动能会改变?A. 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B. 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C. 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成45°角D. 上述情况都不会改变粒子的动能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物理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秒。

B、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单位是米/秒²。

C、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单位是焦耳。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2、下列关于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通过波的形式传递,但介质本身并不随波迁移。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D、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3、题干:在下列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属于三维目标范畴的是()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物理学科素养4、题干: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其中不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是()A.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机械能的转化过程B.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C. 仅仅展示公式和结论,让学生记忆并应用D. 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5、在以下哪个实验中,不能直接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A.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B. 闭合电路的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C. 闭合电路的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D.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不变,但方向随时间变化6、以下关于“波粒二象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B. 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C.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共有的属性D. 波粒二象性可以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观察到7、在下列关于光的衍射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衍射现象只能在光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B、只有波长大于障碍物尺寸的光波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衍射现象只发生在光波传播方向上D、光波发生衍射时,光波的能量会向四周扩散8、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B、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C、牛顿第三定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和情况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 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为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根据这个定律,如果一个物体的加速度是5m/s²,质量是2kg,那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多少?2.[2]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电磁感应现象描述的是当一个闭合电路放置在变化的磁场中时,会在电路中产生电动势和电流。

以下哪种设备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3.很多科学家致力于基础物理研究,他们的工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和验证。

下列哪位科学家的成就被公认为推动了整个世界的科技进步()A. 达尔文(Charles Darwin)B. 牛顿(Isaac Newton)C.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D. 居里夫人(Marie Curie)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最可能引入下列哪个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A. 法拉第线圈实验B. 滑动摩擦实验C. 傅科摆实验D. 光电效应实验5、下列关于力学中的功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物体运动都做功。

B.物体做功必须克服外力阻碍。

C.物体在力作用下有改变力的方向也做功。

D.物体的位移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时,物体做功为零。

6、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5 N的恒力作用下做7 m的位移,物体所受功为:A.35 JB.70 JC.10 JD.14 J7、下列关于时间与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是指物体运动所经历的过程,频率是指物体运动的次数B.时间是一个物理量,频率也是一个物理量,两者之间具有清晰的比例关系C.频率是指物体运动的次数,时间是指物体运动的持续时间,两者之间并非相互等价D.时间是物体的属性,频率是能量的多少8、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是一种机械波B.光是一种电磁波C.光是一种量子D.光是一种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的实体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问题:请简述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和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5年上半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5年上半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没有科学依据B.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所用到的方法是在可靠事实基础上进行的抽象思维C.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只有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外推才得出了理想实验的结论答案:B;C;D解析:A、在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成功地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他以实际的实验为依据,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因此,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实际实验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故A错误;B、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所用到的方法是在可靠事实基础上进行的抽象思维,故B正确;C、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正确;D、只有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外推才得出了理想实验的结论,故D正确。

2、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B.电阻率由导体的材料和温度决定C.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D.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答案:B解析:电阻率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无关,由导体的材料和温度决定,故A错误,B正确;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故C错误;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无关,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是原来的一半,但电阻率不变,故D错误。

3、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入射光由绿色光换成红光,衍射条纹间距变宽B.使单缝宽度变小,衍射条纹间距变窄C.换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衍射条纹间距变宽D.增大单缝到光屏的距离,衍射条纹间距变宽答案:A;C;Dλ知,将入射光由绿色光换成红光,解析:A、根据单缝衍射条纹的间距公式△x=Ld波长变长,则衍射条纹间距变宽,故A正确;λ知,使单缝宽度d变小,衍射条纹间距变B、根据单缝衍射条纹的间距公式△x=Ld宽,故B错误;λ知,换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衍射条纹C、根据单缝衍射条纹的间距公式△x=Ld间距变宽,故C正确;λ知,增大单缝到光屏的距离L,衍射条纹D、根据单缝衍射条纹的间距公式△x=Ld间距变宽,故D正确。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5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5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A、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B、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视线应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垂直C、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应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D、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应先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答案:D解析: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首先应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压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因此,选项D的操作顺序是错误的。

其他选项A、B、C描述的实验操作都是正确的。

2、下列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欧姆定律说明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I=U/RC、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D、在“光的反射”实验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答案:B解析:欧姆定律的确是说明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但正确的公式是I=U/R,而不是I=U*R。

因此,选项B中的公式错误。

其他选项A、C、D描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正确的。

3、在下列实验中,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以下哪个实验操作是错误的?A. 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化B. 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表示数变化C. 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观察电流表示数变化D. 同时改变电压和电阻,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答案:D解析: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保持其他变量不变。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通过斜面实验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D.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C解析:A选项,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不是牛顿,所以A错误。

B选项,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实验,所以B正确。

C选项,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与史实相符,所以C正确。

D选项,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伽利略的观点,与D选项中的“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相反,所以D错误。

2、下列关于机械能守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C.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机械能一定守恒D. 物体只受重力及弹力作用时,机械能一定守恒答案:C;D解析:A选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不一定守恒,比如:降落伞匀速下降,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

B选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不一定守恒,比如:在竖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机械能变化,故B错误。

C选项,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一定守恒,故C正确。

D选项,物体只受重力及弹力作用时,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机械能一定守恒,故D正确。

3、下列关于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可以这样测定:把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该点时受到的磁场力与该小段通电导线的长度和电流的乘积的比值即该点的磁感应强度B.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某点不受磁场力的作用,则该点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C. 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D. 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答案:C解析:A选项,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由磁场本身决定的,与放入其中的电流元无关,故A错误。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B.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C. 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也具有惯性D. 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答案:C解析:A选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到外力作用无关,也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所以宇宙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也具有惯性,C选项正确。

D选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到外力作用无关,所以D选项错误。

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B.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D. 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答案:B解析:A选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测出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法拉第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进一步研究了磁与电的关系,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是洛伦兹发现的,而不是安培,安培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即安培定则,所以C选项错误。

D选项,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但他并没有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所以D选项错误。

3、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 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 t 时刻和(t + Δt) 时刻振子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Δt 一定等于T 的整数倍B. 若 t 时刻和(t + Δt) 时刻振子运动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Δt 一定等于 (T/2) 的整数倍C. 若Δt = T,则在 t 时刻和(t + Δt) 时刻振子动能一定相等D. 若Δt = T/2,则在 t 时刻和(t + Δt) 时刻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A选项,若t时刻和(t+Δt)时刻振子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只能说明这两个时刻振子可能经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但并不能确定Δt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因为振子可能在一个周期内多次经过这两点,所以A选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真题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5分。

共40分)
1.下面是小张同学列举的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经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2.小球m用长为L的悬线固定在O点,在O点正下方处有一个光滑钉子C,如图所示,今把小球拉到悬线成水平后无初速度地释放.当悬线成竖直状态且与钉子相碰时()。

A.开关S断开时.a,b两点电势相等
B.开关S闭合后.a,b两点间的电流是3 A
C.开关S断开时,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闭合后C1带的电荷量大
D.不论开关S断开还是闭合,C1带的电荷量总比C2带的电荷量大
5.如图所示,均匀带正电的绝缘圆环a与金属圆环b同心共面放置,当a绕O点在其所在平面内旋转时,b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且具有收缩趋势,由此可知,圆环a()。

A.顺时针加速旋转
B.顺时针减速旋转
C.逆时针加速旋转
D.逆时针减速旋转
6.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0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①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②当F=5/2μmg时,A的加速度为1/3μg。

③当F>3μmg 时,A相对B滑动。

④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中,正确的选项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④
7.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由下至上移动时()。

A.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减小
B.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增大
C.伏特表V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的读数减小
D.伏特表V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的读数增大
8.已知厚度为d的无限大带电导体平板,两表面上电荷均匀分布,电荷面密度均为σ,如图所示,则板外两侧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9.简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讲授法怎样遵循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