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9.06•【字号】苏政复〔2023〕30号•【施行日期】2023.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30号宿迁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宿政发〔2023〕92、93、9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沭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你市要指导各地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化实施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着力将沭阳县建成中国花木之都、江淮生态经济区重要支点城市,将泗阳县建成江淮生态经济区新兴增长极、大运河畔美丽生态宜居城市,将泗洪县建成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创新实践基地、洪泽湖畔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沭阳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35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4.2106万亩,其中,易地代保任务2.0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394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182倍;泗阳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0.961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4194万亩,其中,易地代保任务0.9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06.462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266倍;泗洪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97.397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5.8000万亩,其中,易地代保任务1.0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79.744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171倍。

泗阳县临河镇总体规划

泗阳县临河镇总体规划

泗阳县临河镇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一、临河镇建设特设魅力乡镇的需要在统筹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乡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魅力乡镇,结合本镇实际,打造魅力乡镇。

二、现代化城镇规划管理的需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城乡规划管理提出更高、更规范的要求,通过本次规划的编制,以便更好的引导,控制镇村发展,并将临河镇建设规划纳入现代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村镇规划标准》、《村镇编制办法》建村[2000]3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0]36号;5、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6、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二、规划年限本次规划的规划年限为:1、近期:2011-2015年2、远期:2016-2020年三、规划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提升乡镇辐射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因地制宜、突出乡镇风貌塑造和建筑风貌特色,乡镇环境优美的原则。

按照政府引导、依靠群众,试点示范,综合全面推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规划原则1、尊重自然,科学重建坚持尊重规律、科学重建。

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城乡布局,就近异地新建相结合,引导经济和人口合理布局,重塑主体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可持续发展。

2、整体规划与逐步实施的原则充分重视可持续发展和对开发时序的研究,既满足远期城市建设要求,又充分考虑近期实施的可行性,实现近远期有机结合、高效协调的持续发展。

3、城乡统筹、因地制宜村镇体系规划要和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的集中等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泗阳未来路道路规划

泗阳未来路道路规划

泗阳未来路道路规划
照xx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要求:围绕“北展”,年内启动xx 大道城市化道路改造,同步开展水系、管网和公共配套建设,高标准建成第二条“北京路”,推动城北片区与中心城市融合发展。

泗水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即将开始!
xx大道连接城北与主城区,是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通道。

为完善城市内环线建设,提高城市道路通达性,项目以城北片区控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为基础,依据精致、时尚、可进入原则,着力打造与城北片区高度融合发展的景观大道。

该项目东起xx路、西至xx国道连接处,全长6.036千米,实施范围道路红线约49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景观绿化、人行天桥、给水、雨污水管网、综合管沟、信号灯、路灯、公交站台等。

项目分两期建设
一期:完成xx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一期(xx路-343),长约5000米,道路红线约49米。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路面、给水、雨污水管网、桥涵、绿化景观、人行天桥、信号灯、护栏、公交站台等。

xxxx年x月启动苗木移植、方案设计、土地性质调整、征收等工作,计划xx月底进场施工,实施时间为12个月。

二期:xx大道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二期(xx路-xx河路),长约1000米,道路红线约49米。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路面、给水、雨污水管网、桥涵、绿化、信号灯、护栏、公交站台等。

待道路性质调整后实施。

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环境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跻身苏北第一方阵,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强农富民、生态立县、民生普惠、创新创优”六大战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加快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2.2亿元(预计,下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2%,高于同期全国及全省经济增长速度。

按常住人口计算,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23元;2010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年均增长57.7%、50.3%,2006-2009年连续4年被评为江苏省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全县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9.5:39.4:31.1调整至2010年的19.1:47.5:33.4,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80%以上;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投资在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提高到36.5%,其中工业投资五年累计超过350亿元。

纺织服装、木业加工、照明电器三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电气和绿色包装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初显。

(二)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城市功能得到新发挥,城市形象得到新提升,城区开发进入片区时代,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20.5平方公里扩展至2010年的41.5平方公里,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41.8%;城市规划工作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建总投资达410亿元,新建改造89条110公里城乡道路,建成城市森林公园、市民广场、生态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城市新增天然气管网建设80余公里;“四城同创”工程进展顺利,连续三次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进展顺利;运河新城、西康新区、城南生态科技新城“三个片区”建设整体启动,基础设施配套有序推进。

江苏省泗阳县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江苏省泗阳县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江苏省泗阳县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设计任务书为彰显“滨水城市、运河新城”的独特城市魅力,利用泗阳县丰富的水系自然条件和水资源优势,挖掘水的潜力,展示水的魅力,将泗阳水系环境打造成“流动的水、生态的水、繁荣的水”,早日将泗阳建设成为“以两河风光、楚汉文化为特色,以纺织服装、精深木业和电光源为支撑的新兴中等工贸生态城市”,故编制此次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一、项目概况泗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隶属于地级宿迁市。

泗阳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与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的结点,是黄河与长江“两水”文化交汇的中端区域,是南京与徐州两大都市圈的叠加地带,处于长三角经济带、沿江经济带和东陇海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

泗阳交通便利,水陆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是经长江出海的水运通道。

泗阳因水而兴衰,水是泗阳最突出的自然资源,也是泗阳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

泗阳水系丰富,水网纵横,京杭大运河、古黄河、南包河、中包河横贯东西,泗塘河、泗水河、葛东河沟通南北,共同构筑了泗阳城市独特的自然滨水生态系统。

二、规划内容编制要求㈠规划内容⒈规划背景及概况;⒉城市水环境现状及分析,在对城区水环境现状分析的同时,尤其要对滨水区的建筑与水系关系现状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⒊规划总论,包括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依据、目标、技术路线等方面;⒋城市水系规划总体框架;⒌城市水系沟通、疏通方案;⒍防灾减灾规划,主要包括水文分析、防灾规划、减灾规划以及实施措施等方面;⒎城市水环境保护与整治规划,包括水污染现状分析、水污染负荷预测及环境容量分析、生活垃圾治理规划等方面;⒏城市河道蓝线规划,包括水系的宽度,深度以及两侧防护绿地的宽度;⒐城市水环境生态景观恢复与建设规划,包括环境生态景观恢复规划、环境生态景观建设规划等方面;⒑土地开发利用与产业布局调整规划;⒒河流文化挖掘与景观游憩控制,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调查、景观功能分区开发与控制以及河流游憩分区控制等方面;⒓城市滨水用地功能分区,引导滨水地区功能的有序开发,提升滨水地带土地资源价值,满足市民亲水和休闲需求,促进水上旅游、滨水现代服务业等水经济发展;⒔城市滨水空间控制与引导,主要是对滨水建筑与水系的关系引导,包括对滨水建筑后退蓝线距离、建筑界面、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以及天际轮廓线等要素提出指导性意见;⒕城市滨水建筑控制与引导,主要是对沿河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平面布局、底层控制以及建筑的造型和风格等要素提出指导性意见;⒖可达性与综合效益分析,主要包括规划实施时序、近期建设工程、远期目标、工程预算和综合效益这几个方面。

泗阳县“名流新天地”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泗阳县“名流新天地”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泗阳县“名流新天地”规划建筑设计说明第一部分概况一、地理位置本方案位于泗阳县老城区东部,东临上海北路,南临淮海路,西临南京东路,运河大道,北至银河路,长春路,与规划上的泗阳黄金商圈相邻。

总用地面积345.6亩。

根据规划要求,东侧退上海北路绿化带10米,南侧退淮海东路红线20米,北侧和西侧退道路红线10米。

一、场地特征分析名流新天地居住区地块具有较好的自然地理优势。

其地形地貌以平坦的平原为主要特征。

现状主要是空地。

二、规划设计依据3.1业主提供的现状地形图及泗阳县“黄金商圈”西北角区域开发地块规划技术要求3.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3.5《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6《宿迁市中心城市规划八大刚性管理规定》三、优势与劣势4.1有利因素:4.1.1地域位置决定其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本基地位于泗阳县新城区的中心地段,升值潜力明显,规划中可充分挖掘这方面的优势。

4.1.2 经各方协调,基地地块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区域,有利于小区的规划建设。

4.1.3基地内高程变化较小,对小区各项建设有利。

4.1.4周边地区的配套设施规划得比较完备,新城区的景观轴穿越整个小区,给设计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景观的效益。

4.1.5周边已有多个楼盘在建设中,对本小区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2不利因素4.2.1容积率和环境质量是一对矛盾,如何能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是规划的重点。

4.2.2该地块周边的城市建设还未完全形成,因此开发虽具有前瞻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4.2.3泗阳的房地产市场虽经过多年开发,已达到一定的高度,但产品和营销还远未达到成熟的阶段。

4.2.4小区东南部为规划中的黄金商圈。

但淮海路南侧为河道,单面街带来好景观的同时也带来了商业氛围不浓的弊端。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理念与设计构思一、设计理念突破传统规划模式,强调总体空间构图的完整和自身特点,突出绿化景观环境这一空间的主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源,科技创新,创造出一种自然、祥和的居住氛围。

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TERRITORIALSPATIALMASTERPLANNINGOFSIYANG2022年9月2035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稿TERRITORIALSPATIALMASTERPLANNINGOFSIYANG(2021-2035年)01规划总则02目标定位及全域空间格局03城区优化,建设宜居城市04要素支撑,完善设施配套目录CONTENTS城区结构:格局谋划用地布局: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品质建设:绿地与开敞空间、两河四岸目标定位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生态保护总体格局产业空间格局魅力空间格局城镇体系格局全域镇村格局交通体系完善市政设施完善规划目的、规划原则规划范围与期限01规划总则PRINCIPLES OF PLANNING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TERRITORIAL SPATIAL MASTER PLANNING OF SIYANG 1.1 规划目的《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是实现全县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保障;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保障国土安全,建设“美丽泗阳”的重要举措;是县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行动纲领;是全力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创新活力、更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千里运河最美县”的空间蓝图;是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基础。

1.2 规划原则1 2 3 4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动泗阳县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

严守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国土安全和历史文化保护底线。

统筹优化城乡、区域国土空间,实现国土空间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优化城乡公共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急)泗阳县小城市三年建设项目计划[1]

(急)泗阳县小城市三年建设项目计划[1]
4月:土地清障结束。5月:10幢进场施工;6月:10幢基础出士0。
7月:10幢建至二层。8月:10幢建至四层;9月:10幢建至六层。
10月:10幢封顶。11月:完进行外墙粉刷;12月:门窗、水电安装。
城建办
胡茂喜
张茂喜
2014
土地整理
15
灯笼湖社区土地整理
原河埝村、坝头村和马厂村
1000
10500
10500
泗阳县小城市三年建设项目计划
新袁新城:新袁镇区联系方式:85621123
年份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位置
基本情况
总投资额
(万元)
当年完成投资额
(万元)
项目进度安排(按月排)
责任单位
分管领导
责任人
占地面积(亩)
建筑面积(万平米)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2013
小区
1
仁和花苑小区
镇区发展大道两侧
168
174722
10月:小区道路施工;11月:二期基础配套;12月:二期初步具备验收条件。
城建办
徐长军
林秋莲
2015
小区
27
灯笼湖社区二期
新众裴线
100
100000
15000
9000
1月:房屋征收、土地征用;2月:房屋拆除;3月:土地清障结束。小区方案定稿。
4月:20幢进场施工;5月:20幢基础出士0;6月:20幢建至二层。
7月:签约60%,拆除30%。8月,签约70%,拆除40%。9月,签约80%,拆除60%。已拆除地块进行复垦。
10月:签约95%,拆除80%。11月,签约100%,拆除完成。12月,土地复垦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目录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二节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规划第一节城镇空间组织第二节城镇等级规模第三节城镇职能结构第二部分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区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第二节行政区划第三节自然条件第四节资源条件第五节历史沿革第六节社会经济第三章城区建设现状分析第一节建设用地现状第二节主要存在问题第四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一节城市性质第二节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空间管制第二节布局原则第三节布局结构第六章土地使用规划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第二节居住用地第三节工业用地第四节仓储用地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说明泗阳县的现状表明泗阳城镇化水平与市域经济水平基本协调,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双重落后的特点。

城镇体系表现出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城镇功能趋同、城市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征。

因此,泗阳城镇体系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调整的目标是形成以泗阳为核心、镇乡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二、规划指导思想1、突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发展;2、握全球化背景,增强城市辐射力;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遵循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发展;5、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动态性和适应性。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泗阳县近四年来已批准实施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7、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8、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9、《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苏建规(2000)298号)10、《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2)35号)1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四、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30年规划范围:泗阳县域,泗阳县区、城市规划区、泗阳中心城区,本规划调整重点为中心城区高速公路环内的范围。

泗阳县域辖十六个乡镇,分别为众兴镇、王集镇、裴圩镇、爱园镇、里仁乡、庄圩乡、穿城镇、张家圩镇、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临河镇、卢集镇、李口镇、高渡镇和新袁镇,泗阳县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包含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GDP年均增长率、总量;人均GDP;三次产业比例。

二、县域人口控制目标县域现状、近期、远期总人口第二节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一、城镇体系发展总体目标形成以淮安为核心、县城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二、发展战略县域城镇发展采取“中心极化,择优发展”的总体战略。

坚持效率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非均衡发展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先导,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扶持培育重点城镇,推动各项制度的创新,加强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城市化的总体水平。

三、城市化途径一是要加大中心县城建设力度。

二是提高县城镇的建设水平,增强县城经济的辐射能力。

三要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全县小城镇均衡、有序、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重点规划建设好16个重点中心镇。

四、城市化水平泗阳现状、近期和远期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指标区域分配如下表。

泗阳县域、县城及各乡镇城市化水平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城镇第一节城镇空间组织1、城镇密度适当,且分布比较均衡经过几轮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调整,泗阳城镇密度基本适当,其城镇密度为10.5个/千平方公里。

有数据显示,长江三角洲城镇密度为15个/千平方公里,珠江三角洲为13个/千平方公里,江苏全省平均为13.3个/千平方公里,从市域城镇空间分布来看,比较均衡,相距大多在8-10公里。

2、城镇分布交通指向明显,城镇基本上分布在主要公路附近,区位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的发展水平。

城镇分布格局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经济的强烈影响,各城镇分布相对分散,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串联了主要城镇,形成交通指向特征,S245、泗斐公路等,成为城镇的主要集聚区。

此外,区位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的发展水平,如王集、新袁、李口等镇区位条件较好的城镇则发展较快。

3、城镇规模正形成一定的等级序列,中心城市与其在市域的中心地位基本相称,但乡镇规模总体仍然偏小。

按城镇人口规模,目前泗阳县已经形成大于1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1个(泗阳城区),1-2万人口的建制镇2个,1万人以下的建制镇12个。

泗阳中心城市首位度为 2.72,既不是规模偏小的弱中心,也不是规模很大的强中心,与其在市域中的中心地位基本相适应。

但目前乡镇规模总体仍然偏小,除中心城区外,乡镇中镇区人口基本不超过2万,从城镇的规模经济效应来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一般而言,只有当城镇人口达到2~5万人时,才能配套较完善的公共设施,这样规模的小城镇比较经济。

4、城镇多样化职能初步显现,但尚未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整体。

按城镇职能类型,目前除城区为综合型外,其它的基本可以分为工贸型、商贸型和农贸型三类。

反应在地域上,一般沿高速公路的城镇基本为工贸型;县域边缘各城镇由于具有边缘优势而多表现为商贸型;其余城镇尤其是西部和北部由于二、三产业欠发达,基本职能仍以农业生产和交换为主,多表现为农贸型城镇。

此外,以行政中心为主要职能的城镇较为普遍,各规模等级城镇间的联系以纵向行政管理和商业服务为主,横向的经济联系不密切,导致城镇的职能存在较大的趋同性,发展方向和分工不明确,城镇网络体系不健全。

第三节城镇等级规模一、城镇等级层次二、撤乡并镇的原则和目标原则:积极稳妥有序、整体规划布局、促进发展、提高小城镇素质。

撤乡并镇应有利于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市域城镇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行政管理,尊重地缘关系。

目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精简乡镇机构编制和人员,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

加强中心城市作用的同时,提升全市城镇的等级规模结构,使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形成数量的金字塔分布格局。

三、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第四节城镇职能结构一、城镇职能调整思路二、城镇职能结构第二部分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7、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二、规划区范围泗阳县城(众兴镇):为所辖3个乡和11个镇的行政范围,总面积262平方公里三、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第二章城区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泗阳,地处古泗水之阳。

位于江苏省北部,在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

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滨洪泽湖、北邻沭阳县,西南和西部与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接壤。

县境东西距50公里,南北距70公里,全县面积1418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62%。

县境平原广阔,无山脉丘陵,古黄河堤内滩地为河床高漫滩,自西北向东南,横亘于平原之上,成为县境自然河流分水岭。

总的地势以黄河故道为脊背形分别向北、向南倾斜,县境大部分地面高程在12~17米之间。

穿城、三庄附近及成子湖东侧有低矮的垄岗。

淮阴——响水断裂延伸至泗阳黄圩——高渡境内。

县境中部和北部属华北地台区,南部黄圩——高渡的部分地区属扬子准台地的北缘地带。

第二节行政区划泗阳全县总人口97万,辖11个镇、5个乡:众兴镇、爱园镇、王集镇、裴圩镇、新袁镇、李口镇、临河镇、穿城镇、张家圩镇、高渡镇、卢集镇、庄圩乡、里仁乡、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2个场:泗阳农场、棉花原种场;共有252个村(居)委会。

县人民政府驻众兴镇。

第三节自然条件泗阳境内无山丘,一片平原,只有个别地区有低矮垄岗。

总地势西高东低,属黄淮冲积平原。

地面相对高程大都介于12米~17米之间。

土壤分三个类型:潮土、砂礓土、黄棕壤土。

潮土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占总面积的83.2%。

土壤质量较差,四、五级占87.5%,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京杭大运河横穿泗阳东西50公里,成为天然的“分水岭”。

运河以南,北高南低,境内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

泗阳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9.62%。

目前,全县境内杨树活立木蓄积量已达500万立方米,年木材加工量突破100万立方米,年生长量100万立方米,速生杨树覆盖率42%;泗阳拥有保持纯自然生态的水面65万亩,年产甲鱼、螃蟹、青虾等绿色水产品10余万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畅销江浙沪等大中城市;泗阳棉花原种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泗阳大棉花享誉大江南北。

第四节资源条件1、交通条件宿淮高速公路的开通结束了泗阳县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交通条件得到大大的提升,宁连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改善了泗阳的外部交通环境,缩短了与南京等苏南地区的空间距离;新(沂)长(兴)铁路从县域东北角穿过,规划的两淮铁路从县城北部横贯县域,同时城区南部将规划建设宿淮高速公路与安徽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京杭大运河从城区穿过,泗阳西距徐州观音机场100公里,水陆空交通方便。

2、农副产品资源丰富(1)种植业发达。

泗阳是全国粮棉大县,盛产小麦,水稻,棉花,油菜,花生等,粮食年产50万吨,棉花1万吨,油料2万吨。

“泗阳棉花”称雄全国,“泗棉3号”优良品种遍植大江南北。

(2)林木资源丰富。

现有蓄积量50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50万立方米。

随着“意杨”的普遍推广种植,将建成著名的“意杨之乡”。

(3)水产资源丰富。

洪泽湖为全国第三大淡水湖,盛产鱼,虾,鳖,蟹,其60万亩水面属泗阳,具有极为重要的开发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