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常见例子
词类活用、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一、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名词活用作状语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动词的为动用法二、句式1、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2、被动句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不汗,后三日死。
(2)汗:发汗2、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2)下:使……下;下:产下。
3、翁以母病脾,於醫亦粗習。
(5)病:患病。
4、遂北面再拜以谒。
(5)面:朝向5、蓋得之病後酒且内。
(5)酒:饮酒6、少选,子宫上。
(5)上:上缩7、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
(5)本:出;发。
8、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
(5)时:按时调理9、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
(5)友:结交10、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
(5)下:下问11、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8)亚:次一等。
12、命(于)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11)命:闻名。
13、重《经合》而冠《针服》。
(11)冠:在前面加上。
14、别目以冠篇首。
(11)目:拟订篇名。
15、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
(11)序:作序。
16、知我罪我,一任当世。
(16)罪:怪罪;责怪。
17、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17)经:效法18、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17)先:先用后用19、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
(17)法、则:取法,效法20、先寒而衣,先热而解。
(19)衣:穿衣。
21、慎简群材,官而任之。
(23)官:委任官职22、先生至,既脉曰(23)脉:切脉23、宁食不鲜羞,衣不裼裘……宁士不鲁邹,客不公候(23)鲜羞:吃鲜美的食物。
裼裘:穿漂亮的皮衣。
鲁邹:做孔子孟子。
公候:当公候24、至有视不暇脉,脉不暇方(23)脉:切脉。
方:开方25、時朱彥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過視予,飲予藥。
(32)客:客居。
日:每天。
飲:使……饮26、子南晨诣,愠形於色。
(32)形:表现(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便断肠煎洗,缝腹膏摩。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一、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1.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吾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吾未之见也。
莫我知也夫!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动词宾语的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吾谁欺?欺天乎?介词宾语一般也前置微斯人,吾谁与归?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国胡以馈之?3.通过“之”、“是”提前宾语: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为我们这些臣子担心)。
率师以来,惟敌是求(只寻找敌人)。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定语后置句——察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词类活用、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一、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名词活用作状语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动词的为动用法二、句式1、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2、被动句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不汗,后三日死。
(2)汗:发汗2、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2)下:使……下;下:产下。
3、翁以母病脾,於醫亦粗習。
(5)病:患病。
4、遂北面再拜以谒。
(5)面:朝向5、蓋得之病後酒且内。
(5)酒:饮酒6、少选,子宫上。
(5)上:上缩7、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
(5)本:出;发。
8、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
(5)时:按时调理9、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
(5)友:结交10、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
(5)下:下问11、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8)亚:次一等。
12、命(于)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11)命:闻名。
13、重《经合》而冠《针服》。
(11)冠:在前面加上。
14、别目以冠篇首。
(11)目:拟订篇名。
15、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
(11)序:作序。
16、知我罪我,一任当世。
(16)罪:怪罪;责怪。
17、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17)经:效法18、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17)先:先用后用19、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
(17)法、则:取法,效法20、先寒而衣,先热而解。
(19)衣:穿衣。
21、慎简群材,官而任之。
(23)官:委任官职22、先生至,既脉曰(23)脉:切脉23、宁食不鲜羞,衣不裼裘……宁士不鲁邹,客不公候(23)鲜羞:吃鲜美的食物。
裼裘:穿漂亮的皮衣。
鲁邹:做孔子孟子。
公候:当公候24、至有视不暇脉,脉不暇方(23)脉:切脉。
方:开方25、時朱彥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過視予,飲予藥。
(32)客:客居。
日:每天。
飲:使……饮26、子南晨诣,愠形於色。
(32)形:表现(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便断肠煎洗,缝腹膏摩。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
其类型有四:1.事物-—成为该事物:微禹,吾其鱼乎!《左传》则蚓而后可者也.《孟子》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从左右,皆肘之。
(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范曾数目项王.(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史记·留侯世家》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
《史记·项羽本纪》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候雁北。
《吕氏春秋》二、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
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
其类型主要有四:1.比喻动作的状态。
例如:豕人立而泣。
《左传·庄公八年》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
《战国策·秦策一》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贾谊《论积贮疏》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例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首功:谓以斩获敌首计功) 《战国策·赵策三》文史、星历……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教师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词1. 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用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伤仲永)2. 故人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亲。
3. 心乐之。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了(小石潭记)(二)名词活用为动词4. 鞭数十。
鞭,原意为鞭子,名词,此处意为“用鞭子打”。
(童趣)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策,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6.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口技)7.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狼)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陋室铭)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陋室铭)10. 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陋室铭)11. 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桠。
(爱莲说)12. 石青糁之。
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核舟记)13. 巨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核舟记)14.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
(三峡)15. 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三峡)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观潮)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
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18. 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策,驱使。
(马说)19.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20.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送东阳马生序)21. 手自笔录。
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送东阳马生序)2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用作动词,做……太守。
(岳阳楼记)23. 名之者谁?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醉翁亭记)24. 泉而茗者。
登泰山记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登泰山记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登泰山记词类活用:
1. 动词:攀登、登顶、俯瞰、穿行、颤抖、欣赏、降临、踏上、穿过、透过
2. 名词:山峰、山脉、云海、日出、日落、岩壁、峡谷、密林、阳光、清风
3. 形容词:崇山峻岭、陡峭、雄伟、壮观、幽深、清新、宽广、舒适、富饶、神秘
4. 副词:缓慢地、沉静地、翻滚地、渐渐地、柔和地、勇敢地、坚定地、一路上、顺利地、从容不迫
5. 连词:而且、然而、虽然、但是、或者、只是、不但、而是、所以、因此
特殊句式:
1.倒装句:山峰高耸入云,岩壁陡峭,错落有致,仿佛一幅壮观画卷展现在眼前。
2.并列句:阳光渐渐升起,万物沐浴在暖阳之中;清风拂过,带来了芬芳的气息。
3.比喻句:波涛汹涌的云海像是一片翻滚的蓝色海洋。
4.排比句:攀登泰山,需要的不仅是体力,更需要的是毅力、耐力、勇气和决心。
5.借代句:泰山峻拔,直插云霄,仿佛通过它,可以看到中国千年文化的深邃与宏伟。
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一、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返”。
2、胡瞻尔庭有县鹑兮!通“悬”。
3、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通“誓”。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
5、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通“擒”。
6、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
7、雷鼓大振。
通“擂”。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性”。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俱”。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
12、已得履,臵之其坐。
通“座”。
1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通“剂”。
14、距关,毋内诸侯。
通“拒”。
通“纳”。
15、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值”。
16、才美不外见。
通“现”。
17、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
通“诫”。
18、或隐弗章。
通“彰”。
1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授”。
20、齐与楚从亲。
通“纵”。
21、令壮者无取老妇。
通“娶”。
22、至莫夜月明。
通“暮”。
2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影”。
24、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
25、有者半贾而卖。
通“价”。
26、以偿责者矣。
通“债”。
28、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通“娩”。
29、束载,厉兵,秣马矣。
通“砺”。
30、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通“避”。
3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通“墟”。
32、姊妹兄弟皆列土。
通“裂”。
3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通“锲”。
34、故其畜积足恃。
通“蓄”。
35、少益耆食。
通“嗜”。
3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通“欤”。
37、道而弗牵。
通“导”。
38、拜送书于庭。
通“廷”。
3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通“旨”。
40、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通“非”。
41、操吴戈兮被犀甲。
通“披”。
42、公输盘不说。
通“悦”。
43、吾知所以距子矣。
通“拒”。
44、公输盘诎。
通“屈”。
45、屈平既绌。
通“黜”。
46、离骚者,犹离忧也。
通“罹”。
47、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通“谪”。
48、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常见例子
词类活用
名活用动,例(1)数目项王(2)非能水也
形活用名,例(1)此皆良实
形活用动,例(1)素善留侯张良(2)则好游者不能穷也
名活用状,例(1)斗折蛇行(2)吾得兄事之(3)南取汉中(4)日削月割
使动,例(1)项伯杀人,臣活之(2)宁许以负秦曲(3)会盟而弱秦
意动,例(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父利其然也
数活用动,例(1)四海一
特殊句式
(1)判断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省略例(1)一鼓作气,再而衰
(3)被动例(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2)徒见欺
(4)倒装
①定语前置,例(1)无丝竹之乱耳(2)蚓无爪牙之利
②宾语后置,例(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2)不余欺(3)不吾知(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状语(介词结构)后置,例(1)而寒于水(2)具告以事
④主谓倒装,例(1)甚矣,汝之不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