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

词类活用、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院中西医班)一、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名词活用作状语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动词的为动用法二、句式1、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2、被动句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不汗,后三日死。

(2)汗:发汗2、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2)下:使……下;下:产下。

3、翁以母病脾,於醫亦粗習。

(5)病:患病。

4、遂北面再拜以谒。

(5)面:朝向5、蓋得之病後酒且内。

(5)酒:饮酒6、少选,子宫上。

(5)上:上缩7、而孝友之行,实本乎天质。

(5)本:出;发。

8、事母夫人也,时其节宣以忠养之。

(5)时:按时调理9、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

(5)友:结交10、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

(5)下:下问11、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8)亚:次一等。

12、命(于)世奇杰,时时间出焉。

(11)命:闻名。

13、重《经合》而冠《针服》。

(11)冠:在前面加上。

14、别目以冠篇首。

(11)目:拟订篇名。

15、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

(11)序:作序。

16、知我罪我,一任当世。

(16)罪:怪罪;责怪。

17、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17)经:效法18、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17)先:先用后用19、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

(17)法、则:取法,效法20、先寒而衣,先热而解。

(19)衣:穿衣。

21、慎简群材,官而任之。

(23)官:委任官职22、先生至,既脉曰(23)脉:切脉23、宁食不鲜羞,衣不裼裘……宁士不鲁邹,客不公候(23)鲜羞:吃鲜美的食物。

裼裘:穿漂亮的皮衣。

鲁邹:做孔子孟子。

公候:当公候24、至有视不暇脉,脉不暇方(23)脉:切脉。

方:开方25、時朱彥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過視予,飲予藥。

(32)客:客居。

日:每天。

飲:使……饮26、子南晨诣,愠形於色。

(32)形:表现(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便断肠煎洗,缝腹膏摩。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动句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7、投以骨。 省略句
9、不拘于时。被动句
(屠夫)投(之)以骨
判断句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10、东阿者,汝之东阿也。 判断句
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XX是什么”。“XX不是什么。
2、省略句 翻译要点:要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被动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被XX”。 4、倒装句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5、直接判断(无标志判断句) 名+名
例: 刘豫州王室之胄。
小结:
1、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为”或“是”表判断
判 3、用“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断 句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
则又何羡乎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 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 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 词之后。 格式:主+否定词+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寡人至于国也》)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④渔人甚异之。 ⑤沛公欲王关中 ⑥有泉侧出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⑩外连横而斗诸侯 ⒒好游者不能穷也。 12、而其见愈奇。 13、乃我困汝。 14、头发上指。 15、吾得兄事之。 16、手巾掩口啼
马上练一练(请你指出活用的类型)

孙权劝学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孙权劝学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2)形容词:博学、多闻、聪明、智慧、刚毅、有志、有德、敬业、好学、温良、恭俭、有礼、正直、谦虚、勤劳、谨慎、好善、克己、自律、勤俭、守信、节制、谨节、勇毅。
2.特殊句式:
(1)排比句式:以“鼓励”、“提高自己”、“增长才干”等为主题,依次列举了一系列相:文章中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如“多读书犹如行万里路”、“慎言语如藏珍珠”、“修身犹如磨刀石”等,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孙权劝学》是中国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中的一则佳话。该文主要内容是孙权鼓励子孙后代勤学苦读,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在语言上运用了许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以下是该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1.词类活用:
(1)动词:鼓励、发愤、奋发、勤学、好问、自勉、持志、虚心、行谨、立诚、正己、修身、安命、笃志、致知、明辨、宽容、诚意、明达、笃行、事敬、言和、忍耐、谦让、尊敬、慎终、追远、洁身、修业。
(3)借代句式:如“祖述先聪,嗣守遗业”,其中“祖述”代指祖先的智慧,“嗣守”代指子孙后代继承和发扬先人的遗业,使文章更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感。
窗体顶端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斯用兵之效也。

⏹4、赵尝五战于秦⏹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9、暴霜露二、词类活用⏹1、非兵不利,战不善⏹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二、词类活用⏹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特殊句式⏹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4、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1、惟兄嫂是依2、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3、未可以为信也。

4、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5、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

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8、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9、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10、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二、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特殊句式⏹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

其类型有四:1.事物-—成为该事物:微禹,吾其鱼乎!《左传》则蚓而后可者也.《孟子》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从左右,皆肘之。

(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范曾数目项王.(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史记·留侯世家》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

《史记·项羽本纪》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候雁北。

《吕氏春秋》二、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

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

其类型主要有四:1.比喻动作的状态。

例如:豕人立而泣。

《左传·庄公八年》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

《战国策·秦策一》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贾谊《论积贮疏》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例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首功:谓以斩获敌首计功) 《战国策·赵策三》文史、星历……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教师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教师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词1. 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用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伤仲永)2. 故人不独亲其亲。

第一个“亲”,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亲。

3. 心乐之。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了(小石潭记)(二)名词活用为动词4. 鞭数十。

鞭,原意为鞭子,名词,此处意为“用鞭子打”。

(童趣)5.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策,原指记事的册子,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6.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口技)7.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狼)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陋室铭)9.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陋室铭)10. 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陋室铭)11. 不蔓不枝。

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桠。

(爱莲说)12. 石青糁之。

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核舟记)13. 巨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核舟记)14.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指结霜。

(三峡)15. 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三峡)16.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观潮)17.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也,客此。

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18. 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策,驱使。

(马说)19.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20.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送东阳马生序)21. 手自笔录。

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送东阳马生序)22.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用作动词,做……太守。

(岳阳楼记)23. 名之者谁?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醉翁亭记)24. 泉而茗者。

师说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师说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师说》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如下:词类活用:1.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名词做动词,求学的人。

2. 吾师道也:师,名词做动词,学习。

3.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名词做动词,道理。

4.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传,解,名词做动词。

5. 惑而不从师:从,跟随,动词做使动。

6.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医,乐师,工,名词做动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做代词,这些人。

7.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地位低,名词做动词。

特殊句式:1. 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省谓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者,吾从而师之。

3. 固定句式:古之学者必有师。

这部分内容出自韩愈的《师说》,主要讲述了求师的重要性。

其中涉及到学习者的态度、方法和途径,以及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接下来是对这些知识点和特殊句式的详细解析:1. 词类活用中的学者和师是名词做动词,表达“求学的人”和“学习”的意思。

这是因为在特定的语境中,名词被赋予了动词的性质和含义。

2. 特殊句式中的省谓句是指在某个句子中省略了一些成分,通过语法和语意的关系来推断省略的内容。

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者,吾从而师之”这句话中,“其”是第一人称代词,指代“生乎吾前”,后面的“固先乎吾”也是省略了主语和谓语的部分。

这种句式表达了一种更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方式。

3. 固定句式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是一个固定结构,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会有老师”。

这个结构表达了作者对于求学者的期望和要求,也体现了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差异。

综合来看,《师说》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的思想和价值。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宾语句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 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兰芝出还时,府吏见丁宁
这两句中的“见”不表示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一种 客气说法,相当于“我”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 结于君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倒装句(变式句)
现代汉语句式顺序:(定)主﹝状﹞谓﹤补﹥ (定)宾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
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 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在 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 置。
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
被动句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动词 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 施事者, 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
1、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 式,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时,可在动词后面加 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用介词“于” 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
(2006安徽)提问:这个君王到底圣明不圣明?
文言: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翻译:圣明的君王在位之上,而老百姓有不受冻挨饿的原因,并不是国君自己能耕种而吃老百姓,国君自己能织布而穿老百姓的衣服,关键是能为他们开辟获取财富的途径。

1.考纲要求:
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某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和语境相适合的意义,这就是词类活用现象。

高考应用重点:实词推断文言文翻译
识记: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用作使动;()名词用作意动;()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

()
2难点:区别判断:
(1)使动VS意动——看翻译:“使”vs“认为”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
舞幽壑之潜蛟舞:
且庸人尚羞之羞:
2名做状VS名做动——看动词:有动词,往往修饰动词做状语。

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东: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东:
练习一:
回顾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
1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完:
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急:
3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舍:
4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怀:
5卒庭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庭:
6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刃: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军: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
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从:
5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翼: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
练习二:解释词语
1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

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辇:
2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妻之。

奇:妻:
3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

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夜:
4众皆大笑。

李(李千户)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人名)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簘声。

窍:
5(六国)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亡:
6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日:)。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病:),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 狸狌:野猫。

练习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其疾病而死
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4六王毕,四海一
5泣孤舟之嫠妇6安能屈豪杰之流
7必固其根本8则思知止以安人
9故知一死生为虚诞10上食埃土
11草行露宿12秋水时至
13吾妻之手植也14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
15顺流而东行16则耻师焉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学案
导入:会分身术的弈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拴在剑上的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自相矛盾的翻译:……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有弈秋在听;……
考纲解读: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补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真题链接:
2012浙江虚词D 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断句唯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
要求一:能识别“标志”
2012浙江翻译: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

……
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

2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2011浙江翻译: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2010浙江翻译: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要求二:会准确翻译
练习一:请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指出标志(省略句补出省略的内容)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5今臣亡国贱俘。

(《陈情表》)
6不拘于时。

(《师说》)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
9犹记周公之被逮。

(《五人墓碑记》)
10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报任安书》)
11沛公安在?(《鸿门宴》)
1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1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14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15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16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
1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18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19读书轩中。

(《项脊轩志》)
参考积累:“3+2”附特殊句式表解
练习二:
1将句中省略内容填补进去,使句子完整。

嵇中散临刑(1 )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2 )为师,(3 )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指出划线句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征诸贾人。

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1 )使将
车之秦。

(2 )秦穆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
肥也?(3 )对曰:“臣饮食之以时,(4 )使之不以暴,
(5 )有险先后之以身,(6 )是以肥也。

(7 )穆
公知其君子也,(8 )令有司具沐浴,为衣冠,坐与语,(9 )公
大悦。

课堂小结:1牢记课内经典句式
2活学活用,迁移至考题(尤其是翻译)中
课后巩固练习:
1.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是:()
A、刘豫州,王室之胄 B、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是:()
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帝感其诚
3.指出下列选自《赤壁之战》的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2)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3)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4)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5)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划线句。

(2008广东卷)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

性谦虚,未尝论功伐。

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