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词《江雪》原文及对照翻译

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词《江雪》原文及对照翻译

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词《江雪》原文及对照翻译
原文: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照翻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节奏划分及断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赏析 原文及翻译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赏析 原文及翻译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赏析原文及翻

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哪里?
这两句诗出自柳宗元的《江雪》,全诗如下: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思及赏析
意思是:一条孤单的小船上,有一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全诗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

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意思翻译赏析《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

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

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词语解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千山:虚指所有的山。

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踪: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suō lì屁眼儿黑【诗文解释】一: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赏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唐诗三百首之《江雪》

唐诗三百首之《江雪》

《江雪》《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及注释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
意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江雪古诗词的意思

江雪古诗词的意思

江雪古诗词的意思
《江雪》古诗词的意思是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古诗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赏析:
《江雪》这首诗中,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诗人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江雪柳宗元原文翻译

江雪柳宗元原文翻译

江雪柳宗元原文翻译《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江雪柳宗元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是出自柳宗元的代表作《江雪》。

《江雪》描写的是山水景物,抒发了诗人柳宗元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 独:独自。

创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柳宗元《江雪》原文赏析: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东人。

曾参与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永贞革新失败后,贬永州司马。

其一生好为民代言,好为君王分忧。

著名的如《捕蛇者说》,是中学课本常选的篇目。

还有绝句《江雪》,在小学各个版本的语文书中已是屡见不鲜。

这里就《江雪》的立意予以探讨。

笔者认为,本诗贵在“虚实相生”的意境,造句在此,而立意在彼,有写实境的可能,但更重要的是写一种心境,所谓寄意深远是也。

要认识(解读)该诗,首先应该先了解一下柳宗元写作《江雪》的时代背景,可谓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一般来说,对于语文教师这是必须的。

理解透彻了的作品,总会有一种更深刻的体会。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在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贬为永州司马,满怀政治失意的孤愤,僻居荒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村微雨图
所写景物:长桥,乌篷小船,细雨, 所写景物:长桥,乌篷小船,细雨,灯晕 景物特点:作者以想象代替描述 淡雅,朦胧, 以想象代替描述, 景物特点:作者以想象代替描述,淡雅,朦胧,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江南雪景图
所写景物: 所写景物: 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 犬吠、行人投宿, 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 犬吠、行人投宿, 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高雅, 景物特点:高雅,宁静 描写对比: 描写对比: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 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 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 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老舍
思考:你对江南的冬景的整体感觉是什 么?
晴、暖、温、润ຫໍສະໝຸດ 选点突破,局部赏析四人小组选取你们认为最精彩的画面, 四人小组选取你们认为最精彩的画面,并 作赏析: 作赏析: 1、写了哪些景物 、 2、景物有何特点 、 说一说你选取的画面:美在什么地方? 说一说你选取的画面:美在什么地方?精彩 在何处? 在何处?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别有一番另外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郁达夫( ),原名郁文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 ~ ),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代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 年考入嘉兴一中。 代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1911年考入嘉兴一中。 年考入嘉兴一中 1913年随长兄郁华留学日本。1922年回国后与郭沫若、 年随长兄郁华留学日本。 年回国后与郭沫若、 年随长兄郁华留学日本 年回国后与郭沫若 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 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用了相当大的精力从事左翼 文艺活动,并坚持文学创作。代表作有《沉沦》《 》《春风 文艺活动,并坚持文学创作。代表作有《沉沦》《春风 沉醉的晚上》。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 沉醉的晚上》 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 任教。后从事编辑和文学创作。 月后, 任教。后从事编辑和文学创作。1933年4月后,由于反 年 月后 动派的白色恐怖,他居无定所,四处避难, 动派的白色恐怖,他居无定所,四处避难,思想十分苦 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他的精神才为之一振,毅 年抗战爆发, 闷。直到 年抗战爆发 他的精神才为之一振, 然投入了战斗的洪流之中。 然投入了战斗的洪流之中。后被派到南洋从事抗战报刊 的编辑工作。 的编辑工作。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 年 月 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 门答腊岛(现印尼西部)。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 门答腊岛(现印尼西部)。 年 认他为革命烈士。 认他为革命烈士。
作者采用的是间接写景, 作者采用的是间接写景,优美的诗句给我们 间接写景 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 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 能饮一杯无” 夜深人静后, 是“能饮一杯无”,夜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 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 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 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 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 是夜归的路人;到得早晨, 是夜归的路人;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 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 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好一幅清丽的 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 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 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引用诗句的写法 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 的写法, 引用诗句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 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诗句,以诗句代替描写, 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诗句,以诗句代替描写, 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会欣赏、表达描述自然的美
谛听天籁
诵读涵咏 读准字音
涮羊肉shuàn 蛰居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 涮羊肉 乌桕 zhě 槎桠chá yā 给予jǐ 剥花生米bāo 剥削 槎桠 给予 yǔ 剥花生米 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 用不着zháo 夹衣 拿出纱衫来着 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夹克 泊船 湖泊pō 月晕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湖泊 晕头转向 搁笔(gē) 搁不住gé 搁笔 搁不住
午后郊游图
所写景物: 所写景物: 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 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 带点绿意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带点绿意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 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 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 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 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 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 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 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 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景物特点:色彩亮丽,蕴含生机。 景物特点:色彩亮丽,蕴含生机。
默读课文 细细思考
1、文本有哪些段落没有直 接写江南的冬景? 2、直接写江南冬景的段落 中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 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 天气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蓄生机的大地, 天气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蓄生机的大地,雨 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 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热 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