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四种境界
读书有四种境界

读书有四种境界-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乃第一境也。
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
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乃第二境也。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
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
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乃第三境也。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
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乃第四境也。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读书只读一流书。
我有一个看法——读书和吃饭一样,不能偏食,要有一个balanced diet(均衡饮食),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读书的四种境界和三种层次

读书的四种境界和三种层次读书的境界有很多种,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目前大家认同的有和三个层次。
四种境界,是北宋大儒张载(字子厚)所说,这四句话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和周敦颐,二程先生(程颢,程颐),邵雍(字康节)并称为北宋五子。
在儒学的发展上,发展出了“关学”,他的学说思想,对后世的陕西的文化民风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其义多有前贤今人解读。
当代学者冯友兰将其称之为“横渠四句”(因张夫子长住横渠镇)。
笔者对这四句话的理解是:首先,为天地立心就是发现宇宙自然的规律,还原天地的本来面目,属于现代科学中的自然科学;这个属于第一种治学的层次。
其次,为生民立命,就是为生民,也即广大人民群众发现安身立命之学,既包含技术应用学科,也包含社会科学;其中包罗万象,包含了对第一层次的成果的运用与实践总结。
再次,为往圣继绝学,是指将第一第二层次的学说传承下来,使之能够的以传与发扬,这自然是做学问的第三个层次。
最后,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将人类文明的所有知识成果加以运用,造福全人类的一部分至全部,当然太平只是略指,它指的是所有的美好事物。
笔者认为,这四个层次是有小大之别的。
最大的境界就是第一层的为天地立心。
天地本无心,无非就是有其本来的,自生的一些规律。
而能够发现认识这些规律,而不是违逆其中,是需要极高的智慧和认识的。
而人与世间万物生于天地之间,唯有首先发现天地之心,进而达到为天地立心,才能够在现实中敬畏天地,敬畏自然,在社会生活中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做到安守本分。
实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理想境界。
进而实现世界大同。
这种智慧是发现宇宙中,也即天地间的本来样貌,所以一经获得,即可使的自己的身心取得极大的改变。
先圣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通玄,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读书的四个境界

读书的四个境界
一、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读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层。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掌握书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
在基础阅读中,我们需要耐心地一字一句地读,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通过这个阶段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书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二、解析阅读
解析阅读是在基础阅读之上的一个层次。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书籍的内容,弄清楚作者的观点和思路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以及这些观点和思路的内在逻辑关系。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提问,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的内容。
三、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在解析阅读基础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阅读方式。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围绕着某一主题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相关书籍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主题阅读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思维能力和
广泛的知识储备,能够从不同的书籍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整合,从而得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方式。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将不同书籍、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对照,从而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比较阅读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对不同观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总结起来,读书的四个境界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从基础阅读到解析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的内容。
通过不断地读书和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读书的四种境界

读书的四种境界读书没有止境,却有境界。
所谓境界,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
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读书有四种境界。
1、第一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
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2、第二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
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
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3、第三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
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4、第四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读书的四种境界

读书的四种境界(一)古人说,凡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三境,是晚清大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句话。
这里他引用古人词句,形象地道破了“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境界。
由此让人想到,读书虽无止境,然而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充盈内心的方式,读书是有境界的,,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乃第一境也。
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
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乃第二境也。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
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
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乃第三境也。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
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乃第四境也。
罗翔谈读书的四种境界

罗翔谈读书的四种境界读书也许有四个维度,或者说四种境界。
1、在书籍中逃避世界这个世界并不美好,我们经常看到令人伤心、愤怒的新闻。
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也不尽愉快,甚至十分厌倦,职场不如意,情感也没有着落。
很多人用读书来逃避现实,当我们沉浸在书籍中时,现实似乎已经不存在。
我也经常用读书来逃避现实,暂时忘记现实世界的蝇营狗苟,“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书’海寄馀生。
”我很喜欢《纳尼亚传奇》的作者C.S. 路易斯,他小时候就沉迷阅读,自认为书中的世界比外面的世界更真实。
路易斯自称家里的书都从书房溢了出来,他把书籍当作这个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避难所,能够保护自己的心智,远离生活的种种凄苦。
但是,路易斯在书中搭建的美好世界,随着母亲的病逝轰然倒塌。
书籍并没有为他提供真正的庇护,当他从想象的世界中走出来,他依然要面对这个满目创伤、令人痛苦、令人心碎的世界。
如果书籍只是我们逃避世界的工具,那么,当你在书房的时候,似乎就拥有了对抗整个世界的力量。
但是当你走出书房,会发现自己还是那个无能为力的懦弱之辈,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我欺骗吗?如果读书只是逃避,那又与吸毒和放纵有何区别呢?不都是为了逃避庸碌、空虚的生活吗?一个在购物节通宵购物的人,和一个读一夜书的人,难道不都是带着暂时的兴奋,和事后的疲倦,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逃避可能有用,但现实世界的困境并不会因为逃避而消失。
2、在书籍中营造世界这个世界不完美,但是人类喜欢追求完美。
我们会用想象去描绘完美,让我们暂时可以忽略世界的不完美。
当我们看到一个半圆,脑海中一定会补出完整的圆。
人类对于完美的追求,也许根植于灵魂的深处。
落日余晖、云卷云舒,只有人类会因此思考和感动。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武侠小说,因为这迎合了我行侠仗义的想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被欺负,因为长得又高又瘦,就被同学看成是异类,还被说患有“巨人症”。
虽然长得高,但不会打篮球,于是更加被瞧不起。
读书的几个境界

读书的几个境界
第一境界:比喻做学问之前,先要有思想准备,看到学海无边、知识无涯,从而激发有志青年奋斗并为之献身的精神和勇气,同时又感慨自己的学问之不足。
第二境界:比喻开始读书做学问为有所收获,要刻苦攻读,不怕艰苦,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最高目标,孜孜不倦,毫不懈怠,纵然是身心交瘁,殚精竭虑,也矢志不渝,在所不惜。
第三境界:比喻经苦读钻研,一旦你历经艰辛,九死而未悔之后,突然有所发现有所得的时候,就会体会到人生莫大的幸福和快乐,其乐融融。
读书的四大境界

读书的四大境界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拓展思维、培养情操的重要途径。
然而,读书不仅仅是简单的翻阅书籍,它包含着更为深远的内涵。
在读书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逐渐体验到四个不同的境界,即知识境界、思考境界、情感境界和生活境界。
本文将对这四个境界进行详细探讨。
一、知识境界知识境界是读书的最基础,也是最为直观的境界。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了解到世界的广阔和复杂。
在这个境界中,我们可以学到科学知识、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等。
知识的积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拓宽我们的视野。
同时,它也是我们进行思考、判断和表达的基础。
二、思考境界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
思考境界是读书的进一步延伸,它要求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对书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消化,将其与自身的经验、观点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见解。
思考境界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敏锐,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境界除了知识和思考,读书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启迪。
情感境界是读书的一种高级境界,它要求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中的人物、故事产生共鸣。
通过翻阅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进入小说的世界,与人物共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情感波动。
这种情感的体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体察社会风情,进而提升自己的情商和人文素养。
四、生活境界最高级的境界是将读书融入到生活中去,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生活境界要求读者通过读书对自己进行修身养性,改善思维和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得启发,得到明智的指引,使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懂得如何选择和取舍。
同时,读书也可以为我们的人际交往、事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读书的四大境界即知识境界、思考境界、情感境界和生活境界,在我们的读书之路中逐渐展现。
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读书境界,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思考问题,感受情感,更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成就更加丰富与充实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乃第一境也。
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
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就是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就是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
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乃第二境也。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
书间如梦,一尊还酹明月。
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可谓时光现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人与书就会融为一体。
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乃第三境也。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
这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
让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升华自由之境。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乃第四境也。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
“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读书只读一流书。
我有一个看法——读书和吃饭一样,不能偏食,要有一个balanced diet(均衡饮食),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首先,是不是要读读宗教、神学?我觉得一定要。
读神学著作我们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东西,才能获得一种上帝般的眼界,才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
我时不时会翻出《大藏经》来没有目的地读,还有《圣经》《古兰经》及其他宗教、神学理论著作。
读完神学,我觉得我理解了宇宙的神秘(如果这神秘往往被称之为上帝的话);反观宇宙,我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了人的渺小,这使我不得不变得谦卑。
不要把宗教、神学等同为迷信。
第二,一定要读哲学。
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
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
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
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
像弗洛依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的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人是情感的动物。
那些穿透情感层面,展示情感宇宙奇景的一定是好诗。
所以为了情感成长的丰富,一定要读诗。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是接近上帝的,一种是诗,一种是音乐。
所以我读诗,读诗话,读乐话,“读”音乐。
第五,文学不可不读。
作家通过语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战,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
比如村上春树,他的题材和写法奇诡诱人,有人把他视为通俗作家中的摇滚乐手,但我认为他一点都不缺乏深刻性——实际上他是在试图捕捉现代文明里飘浮的现代人的存在本质和表征。
我喜欢的作家有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雷蒙·卡佛,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接下来就算得上村上春树了。
我有村上的日文原版,英译本,台湾赖明珠译本和国内的林少华译本。
我是村上春树迷。
为读懂村上,我发誓开始学习日文这东西。
第六,科学领域的一流读物也要读。
我坚信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着某种意义上平行发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