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体上的尺子
2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 我们身体上的“尺”》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表象、能够用厘米和米为单位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尺”,量出“身体尺”的长度,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周围的物体长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身体尺”,了解“身体尺”的含义;2通过测量,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通过与1米的比较,加深对各个“身体尺”的理解;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并积极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身体尺”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一、激发兴趣,引入新知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呢?(米、厘米)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呢?但是生活中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子,是不是?那要测量物体的长度怎么办呢?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不用尺就可以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相信吗?(当场试一下)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式测量的吗?是的,这就是藏在我们身体上的尺。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体上都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尺子”,用这些“尺子”随时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方便,你们想试一试吗?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体上的‘尺’”。
(板书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猜一猜,认一认——初步感知“身体尺”师:请同学们找找看我们身上的尺在哪里?看谁找得快又多。
生:庹、身高、拃、指宽、手掌宽、臂长和步长。
(教师可以相机补充)师:是啊,这样的尺子我们叫“身体尺”。
今天我们就来先来研究这四种“尺子”,(板书:一拃、一庹、一步、一脚)你知道一拃、一庹、一步、一脚是怎么规定的吗?一拃: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间的距离。
我们身体上的”尺“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一拃、一庹、一步、一脚,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教学难点:经历认识各身体“尺”,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计。
教学准备:每6人1把米尺,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认识生活中的尺子。
出示图片:米尺,卷尺,三角尺,软尺等。
2、激发兴趣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这些测量工具,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不用测量工具就能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相信吗?(用一拃量一量课桌的长和宽)我是用什么方式测量的呢?(身体尺)3、导入课题。
小结:是的,我们人身体上都有很多“尺子”。
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可是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可以借助于自己身上的“尺”。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们身体上的“尺”,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
(板书课题)二、活动1:认识“身体尺”1.初步感知“身体尺”为什么老师要在“尺”字上加引号呢?这不是真正的尺子,却能像尺子一样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你们身体上有吗?找一找。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拃、一庹、一步、一脚引导:如果知道身体上一些长度,就能测量一些物体大约多长。
你想知道自己身体上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大约长多少厘米吗?现在我们就来量一量自己身体上的这些长度,记录下来。
2.讨论测量方法提问:小朋友先想一想,自己测量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作业题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作业题一、选择题1. 我们身体上的``⒀``表示的是我们手指的关节。
- A. 大指头- B. 小指头- C. 中指头- D. 无名指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测量食物的重量?- A. 尺子- B. 计算器- C. 秤- D. 温度计3. 下列哪个工具能够测量一个人的身高?- A. 血压计- B. 尺子- C. 体温计- D. 电子秤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 手指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2. 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线段的长度。
()3. 手腕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三、填空题1. 我们常用``⒂``测量温度。
2. 尺子常用来测量``⒀``。
3. 人们常用``⒃``来测量体重。
四、解答题1. 手指为什么可以被认为是我们身体上的“尺”?答:手指是我们身体上的“尺”因为我们可以用它们来估计和比较物体的相对长度,例如通过伸出手指缝隙的数量来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手指是我们身体上的“尺”因为我们可以用它们来估计和比较物体的相对长度,例如通过伸出手指缝隙的数量来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2. 你知道哪些其他的物体或器具可以用来测量长度和重量?答:其他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物体或器具有尺子、直尺、软尺等;可以用来测量重量的物体或器具有秤、磅等。
其他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物体或器具有尺子、直尺、软尺等;可以用来测量重量的物体或器具有秤、磅等。
以上是《我们身体上的“尺”》作业题的答案。
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教案标题: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人体各部位的基本位置和功能。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身体上的尺。
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对身体尺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身体各部位的基本位置和功能。
2. 身体尺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模型,展示人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
2. 卡片或图片,展示不同尺度的物体,如手指、手掌、脚等。
3. 活动材料,如绳子、尺子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提问并讨论身体上的各个部位以及它们的功能。
2. 展示图片或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并描述人体各部位的基本位置和功能。
探究活动:1. 分发卡片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尺度的物体,如手指、手掌、脚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身体部位可以用来测量不同尺度的物体。
3.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使用绳子或尺子来测量不同尺度的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4. 学生通过小组分享,讨论不同尺度的物体可以使用哪些身体部位来测量,并总结归纳。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物体,使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来测量它的尺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 学生互相交流并比较测量结果,讨论使用不同身体部位测量的差异。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身体部位的尺度会有差异,如手指和手掌的尺度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和讨论,总结不同身体部位的尺度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不同尺度的身体部位进行测量。
3.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使用合适的身体部位来测量不同尺度的物体。
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记录和总结,评估他们对身体尺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身体上的尺度差异,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测量活动,如使用身体部位测量房间的尺寸或其他物体的体积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 我们身体上的“尺”(4)

用拃测
身体上的 尺子
一拃( )
一步
一庹( )
活动一:用身上的尺子测量教室
学习要求:
1、分三大组,分别测量教室的长、宽和白板的长。 2、用三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5人用一种测量工具。 3、每个同学轮流进行测量,并记录自己的测量结果。
我用的测量工具是 测量结果
拃
步
庹
()拃、()步、()庹Leabharlann 活动二:用身边的尺子量身边的物体
学习要求:
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 2、同桌合作测量两种以上的物体 3、记录测量结果
测量工具
测量结果
测量工具
测量结果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曲别针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
我量的木条的长度 是3个曲别针的总长。
我量的木条的长度也 是3个曲别针的总长。
2、
你既认准这条路,又何必在意要走多久。 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复。 相信你行,你就活力无穷。 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 基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不可压倒一切,但你也不能被一切压倒。 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我从来没有招惹你,你为什么要来招惹我?既然招惹了,为什么半途而废?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大班数学活动身上的尺子教案及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身上的尺子教案及反思示例文章篇一:《大班数学活动身上的尺子教案及反思》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一场超级有趣的数学冒险,探索一下我们身上那些神奇的尺子!活动开始啦,我站在大家面前,神秘兮兮地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的身体上就藏着好多尺子呢!”小朋友们都瞪大眼睛,一脸疑惑地看着我,纷纷摇头说:“不知道呀!”我笑着说:“那咱们一起来找找看!”我先伸出自己的一拃,说:“看,这就是我的一拃,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大家也来量一量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呀!”小朋友们马上兴奋地伸出小手,认真地量起来。
“哎呀,我的一拃有15 厘米呢!”小明大声说道。
“我的才12 厘米!”小红着急地说。
我笑着问:“那为什么大家的一拃长度不一样呢?”小朋友们都皱着眉头想啊想。
接着,我又让大家用自己的步来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小朋友们像一群欢快的小兔子,在教室里蹦蹦跳跳地量着。
“我走了18 步!”小刚喊着。
“我走了20 步!”小芳也不甘示弱。
我又问:“那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呢?”小朋友们又陷入了沉思。
然后,我们还一起用胳膊来量黑板的宽度。
这时候,调皮的小辉说:“老师,我的胳膊太短啦,量不了!”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在活动中,小朋友们可积极啦,你一言我一语的。
“老师,我发现我的步长比一拃长好多呢!”“老师,我觉得用身上的尺子量东西好有趣呀!”活动结束后,我坐下来反思这次的数学活动。
我觉得小朋友们在活动中真的很投入,他们积极地探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比如,在让小朋友们测量的时候,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比较,有些小朋友可能还没完全明白。
我想,下次再进行这样的活动,我应该更有耐心,给小朋友们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他们不仅仅是知道身上有尺子,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怎么才能更准确地测量。
总之,这次的活动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小朋友们的心里种下了对数学探索的兴趣,我相信,以后它一定会发芽长大!示例文章篇二:《大班数学活动身上的尺子教案及反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身体可神奇啦,它藏着好多好多的尺子呢!今天呀,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探索探索我们身上的尺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4《我们身体上的“尺”》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4《我们身体上的“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身体上的“尺”》这一课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人体上的尺子,学会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子,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实际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身体上的尺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但是,学生对于身体上的尺子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子,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实际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生能够发现和利用身体上的尺子,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和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实际测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身体上的尺子的认识和运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观察法、实践法、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测量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身体测量游戏,引发学生对于身体上的尺子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身体上的尺子,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身体上的尺子。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
4.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体验,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身体上的尺子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6.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和教学内容的关键词,如身体尺子、测量等。
身体上的“尺子”三年级作文600字

身体上的“尺子”三年级作文600字身体上的“尺子”三年级作文600字我还记得在二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了《身体上的“尺”》。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身体上都有几把尺子呢。
当我们身边没有尺子的时候,就可以用身体上的“尺”来进行测量估算。
把手张开,你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叫做“一柞”。
如果你“一柞”的距离为8厘米,量一下你的课桌为几柞,就可以知道你的课桌长多少。
“一步”也是一把尺子。
如果你知道你每步长多少厘米,在学校里,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数数你走了多少步,就能知道我们的学校的面积大约有多大。
身高同样也是一把尺子,如果你的身高是150厘米,那么你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周长就大约是150厘米。
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
要是你想量树的身高,影子也可以帮助你。
你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了。
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身高÷人影长。
根据这个原理,我曾经就解决了很多难题。
如果你去游玩爬山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想知道对面的山离你有多远呢?这时声音就帮上忙了。
声音每秒能走331米,只要你对着山喊一声,看看几秒可以听到回声,用331乘听到回声的时间,再除以2就可以得到这座山离你有多远了。
你看,多神奇啊!如果你学会怎样使用身上的尺子,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我们要时刻想着它并学会使用身体上的“尺子”哦。
购物中的数学城东小学三(1)班卢铭烨今天爸爸妈妈和外婆带着我去买年货。
到了超市,我们各自分开行动,我和外婆推车爸爸妈妈负责找东西。
首先要找酒,爸爸看酒就不要命,一下子买了好几箱,算一算一共两箱,还买了六七条烟,他这个人呀,平时不怎么抽烟的,过年就疯狂的抽烟。
然后,我们又去买牛奶,这牛奶一下子买了八箱还送了一箱呢,爸爸可真小气,九箱牛奶都不给我吃一箱,真是抠门。
买好了,牛奶、烟和酒,妈妈问我:小卢,香烟200元一条,酒80元两瓶,牛奶50元一箱,那么每家两样,其中六家必须有香烟,那么请问怎么买最划算?我想了想,回答应该是六家送香烟加牛奶,两家送酒加牛奶是最划算的,算式应该是这样:(200+80)×6+2×(80+50)=280×6+2×130=1680+260=1940(元)妈妈说:正确,太棒了,算的比妈妈还快!然后我们又买了橘子,瓜子,饼干,糖果,巴旦木,葡萄干,香蕉,杏仁等好多水果、坚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抢答题
1、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 厘米 )
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cm );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般用( 单位用( 厘米 )作单位,
测量教室的长度用(
米
)作单位。
4、纸条长( 3 )厘米。蜡笔长( 5 )厘米。
7×9=63(人) 答:二年级参加体育小组的有63人。
(2)二年级参加这两项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再 见
三、选一选
教室宽6 练习本长18
小刚身高128 课本宽22
跑道长100 旗杆高15
米(√) 米( ) 米( ) 米( ) 米(√) 米(√)
厘米( ) 厘米(√) 厘米(√)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四、算一算 30厘米+70厘米=(100)厘米=( 1 )米
53米-27米=( 26 )米 35米+49米=(84 )米 1米-40厘米=( 60 )厘米
2)+(3)=( 5、(7)×( )(辆 17 )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座楼房大约高18(米), (2)小红的身高约145( 厘米) (3)一张木床长2(米) (4)教室长9(米)
5、小丽在图画本上画了☆☆☆和一
些○和△,其中○的个数是☆的5 倍。○有(15 )个,△的个数是☆ 的9倍,△有( 27 )个。
六、解决问题 一根旗杆高13米,一栋大楼高42米, 一棵大树高7米。 1、旗杆比大树矮多少米? 42—13=29(米) 答:旗杆比大楼矮29米。 2、大楼比大树高多少米?
42—7=35(米) 答:大楼比大树高35米。
2、二年级参加美术小组的有7人,参加体育小
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9倍。 (1)二年级参加体育小组的有几人?
二、连一连 :
跑道
教室门高
70厘米
2米
小明身高
课桌的高
100米
1米40厘米
新华字典厚
学生直尺的长
20厘米
3厘米
三、选一选
骆驼高2 桌子高70 台灯高40 一本书厚2 小明的床长2 一根粉笔长7 铅笔盒长25
米(√) 米( ) 米( ) 米( ) 米(√) 米( ) 米( )
厘米( ) 厘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 厘米(√) 厘米(√)
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cm)、米(m)
1米=100厘米
1厘米
5厘米
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以几就是想几的的乘法口诀
5乘9等于45 45除以5等于9
5×9 = 45
乘 数
乘 数
45÷5 = 9
被 除 数
除 数 商
积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100厘米=( 1 )米
26米+15米=( 41)米
22厘米+8厘米=( 30)厘米 95米-16米=( 79 )米 28米-19米=(9 )米 58厘米+17厘米=(75)厘米 4米+28米=( 32 )米
五、从小到大排一排
3米20厘米 48厘米 48厘米 17米 50厘米 45米 6米
<50厘米 <3米20厘米 < 6米 < 17米<4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