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教案21转向系
20《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机械转向系统

《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机械转向系统教案章节:一、机械转向系统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机械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机械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一种,它通过机械连接实现转向操作,使汽车能够改变行驶方向。
2. 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机械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等组成。
3. 机械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转向操纵机构产生的转向力通过转向器放大,传递给转向传动机构,使车轮产生转向运动。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机械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教师通过图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
3. 教师通过动画和实际操作演示,向学生讲解机械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评估: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的理解。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记忆。
3.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检查学生对机械转向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教案章节:二、机械转向系统的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转向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不同类型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转向系统的分类:机械转向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式转向系统,另一类是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2. 机械式转向系统的特点:机械式转向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但转向助力较小,适用于小型车辆。
3.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特点: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具有较大的转向助力,适用于大型车辆和高速行驶。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机械转向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2. 教师通过图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教学评估: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转向系统分类及特点的理解。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不同类型机械转向系统组成和应用的记忆。
教案章节:三、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部件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转向系统各组成部件的功能。
《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汽车转向系

灵敏的要求。
▪ 选取 iw 时应适当兼顾转向省力和转向灵敏的要求。转向系角传动比
主要取决于转向器角传动比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第10页
第二节
2020/12/18
转向器及转向操纵机构
一、转向器的传动效率及转向盘自由行程 二、转向器
三、转向操纵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第11页
1、转向器传动效率
cot cot B
L 求出第一桥和第三桥两侧车轮偏转角之间的理想关系式,作为设
计上述两车桥的转向梯形的依据。对于利用第一、第二两车桥转
向的四轴车,可以第三、四两桥轴线之间平行线为基线,分别求
出这两转向桥两侧车轮偏转角的近似理想关系。
c ot1
c ot 1
B L1
c ot 2
c ot 2
B L2
2020/12/18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第28页
2020/12/18
3.转向轴和转向柱管的吸能装置
▪ 转向轴是连接转向盘和转向器 的传动件,并传递它们之间的转 矩。转向柱管安装在车身上,支 承着转向盘。转向轴从转向柱管 中穿过,支承在柱管内的轴承和 衬套上。
▪ 转向轴和转向柱管的吸能装置有 多种形式。其基本结构原理是, 当转向轴受到巨大冲击时,转向 轴产生轴向位移,使支架或某些 支承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吸收 冲击能量。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第12页
2、转向盘自由行程
2020/12/18
▪ 单从转向操纵灵敏而言,最好是转向盘和转向节的运动同步开始并同 步终止。然而,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整个转向系中,各传 动件之间都必然存在着装配间隙,并且这些间隙将随着零件的磨损而 增大。在转向盘转向过程的开始阶段。此后,才需要对转向盘施加更 大的转向力矩以克服经车轮传到转向节上的转向阻力矩,从而实现使 各种转向轮偏转的目的。转向盘在空转阶段中的角行程,称为转向盘 自由行程。转向盘自由行程对于缓和路面冲击及避免使驾驶员过度紧 张时有利的,但不宜过长,以免过分影响灵敏性。一般来说,转向盘 从相应于汽车直线行驶的中间位置向任一方向的自由行程最好不超过 10º—15º。当零件磨损严重到使转向盘自由行程超过25º—30º时, 必须进行调整。
汽车构造-课件-第21章汽车转向系

三段
与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
1-转向摇臂;2-转向直拉杆;3-左转向横拉杆;4-右转向横拉杆;5-左梯
形臂;6-右梯形臂;7-摇杆;8-悬架左摆臂;9-悬架右摆臂
2014-6-17
24
AUTOMOBILE STRUCTURE
机械转向系
一汽红旗CA7220型轿车转向传动机构
1-转向减振器;2-软管夹箍;3-支架;4-波形管(内含转向齿条);5-转向齿轮;
汽 车 转 向 示 意 图
2014-6-17
B cot cot L
B—轮距; L—轴距
8
AUTOMOBILE STRUCTURE
概述
(2)最小转弯半径
由转向中心O到外转向轮与地面接触点的距离R称为汽车的转弯半径。
汽 车 转 向 示 意 图
转弯半径越小,汽车转向所需场地越小,其机动性就越好。当前外转 向轮偏转角达到最大值时,转弯半径有最小值。
汽车构造
AUTOMOBILE STRUCTURE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工程系
主讲人:孔胜利 kongsl@
AUTOMOBILE STRUCTURE
第21章 汽车转向系
概述 机械转向系 动力转向系
2014-6-17
2
AUTOMOBILE STRUCTURE
21.1 概述
10
17
转向摇臂
AUTOMOBILE STRUCTURE
机械转向系
轴承 转向螺杆 转向螺母
轴承
调整螺母
滚珠
扇形齿轮轴 外壳
循环球式转向器齿轮机构示意图
2014-6-17
18
AUTOMOBILE STRUCTURE
20《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机械转向系统

《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机械转向系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转向系统的定义、作用和组成。
2. 使学生掌握机械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转向系统的概念及其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2. 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转向操纵机构、转向传动机构、转向器、转向助力装置等。
3. 机械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4. 机械转向系统的特点: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维护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展示机械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机械转向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作用。
3.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4.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拆解和组装机械转向系统部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转向动作,引发学生对机械转向系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机械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3. 分析系统组成:讲解各组成部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4. 讲解工作原理:通过动画演示机械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
5. 总结特点:强调机械转向系统的优点。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机械转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7.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机械转向系统的拆解和组装练习。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机械转向系统的结构简图。
3.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和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类型的转向系统:电子转向系统、液压转向系统等。
2. 分析不同转向系统的优缺点及其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
3. 探讨机械转向系统的未来发展及其潜在的创新点。
七、案例分析1. 选取几个典型的机械转向系统故障案例,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
2. 引导学生了解故障排查的方法和技巧。
3. 讨论如何预防和减少机械转向系统故障的发生。
《汽车构造》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授课教案整本书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课程导入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2.本课题学习及掌握的主要内容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相关知识
一、传动系统的功能、组成和种类
二、离合器
1.离合器的功用和种类
2. 离合器的构造
1)主动部分
2)从动部分(离合器从动盘)
5)加湿装置
6)操纵控制系统
2.空调制冷系统
1)制冷剂
2)压缩机
3)冷凝器
4)膨胀阀和膨胀管
5)蒸发器
6)储液干燥器或集液器
7)软管和管接头
8)压力开关
3.空调暖风系统
1)热水阀
2)加热器和鼓风机
4.空调调节和通风系统
1)空调调节系统
2)空调通风系统
5.自动空调控制系统
1)自动空调控制系统的组成
2)自动空调控制系统的功能
课程导入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整顿纪律、清点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5分钟)
1.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2.本课题学习及掌握的主要内容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相关知识
一、转向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1.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
1)转向操纵机构
2)转向器
3)转向传动机构
2.转向系统的类型
1)机械转向系统
2)充电方法:定流充电、定压充电、脉冲快速充电
3.保险装置
1)易熔线
2)熔断器
4.继电器
1)继电器的概念
2)继电器的类型
3)汽车继电器的典型应用
轿车转向系统课程设计

轿车转向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轿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轿车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2)了解轿车转向系统的各种类型及其工作原理;(3)熟悉轿车转向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描述轿车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2)具备分析轿车转向系统故障的能力;(3)掌握轿车转向系统的维修和保养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轿车转向系统重要性的认识;(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讨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轿车转向系统的概述:介绍轿车转向系统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汽车中的地位;2.轿车转向系统的组成:详细讲解转向系统各部件的结构、功能和作用;3.轿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各种类型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理解其运作机制;4.轿车转向系统的性能指标:介绍转向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检测方法;5.轿车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讲解转向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诊断方法及维修保养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轿车转向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轿车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4.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轿车转向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轿车转向系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jiaoche转向系课程设计

jiaoche转向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轿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掌握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了解转向系统在汽车安全行驶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正确判断转向系统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转向系统维护和保养。
3. 学生能运用工具和设备,参与转向系统的拆装和检查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转向系统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兴趣。
2.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提高对汽车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汽车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转向系统相关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转向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转向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转向器、转向柱、转向机、转向助力装置等)2.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类型- 转向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常见转向系统类型(齿轮齿条式、蜗轮蜗杆式、电动助力式等)3. 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结构与作用- 转向器的结构与作用- 转向柱的结构与作用- 转向机的结构与作用- 转向助力装置的结构与作用4.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 故障诊断方法与步骤- 转向系统维修工艺及注意事项5. 转向系统维护与保养- 转向系统日常检查与维护- 转向系统定期保养内容和方法- 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6. 转向系统拆装与检查- 转向系统拆装工具和设备- 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检查转向系统各部件的方法和技巧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汽车构造》教案

《汽车构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个部分;(2)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3)熟悉底盘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4)了解车身的基本构成,包括车身壳体、车门、车窗和车顶等;(5)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启动系统、点火系统和照明系统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分析汽车各部分的结构特点;(2)利用模型和示意图,讲解发动机和底盘的工作原理;(3)结合案例,分析汽车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4)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参与汽车设计和制造;(2)培养学生关注交通安全,提高他们的安全驾驶意识;(3)培养学生热爱汽车事业,激发他们对汽车行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发动机(1)汽油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柴油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3)发动机的保养与维修。
2. 第五章:底盘(1)传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行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底盘的保养与维修。
三、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构造》教材;2. 实物:汽车模型、发动机模型、底盘零部件等;3. 图片:汽车各部分的结构图片;4. 视频: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的视频资料;5. 网络资源:汽车行业资讯、新技术应用等相关资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 演示法: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汽车各部分的结构;3. 模型教学法:利用模型和示意图,讲解发动机和底盘的工作原理;4.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5. 小组讨论法:探讨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考试成绩:期末进行的笔试考核,测试学生对汽车构造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汽车构造模型的组装和调试,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