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教案教案
完整版)《汽车构造》教案

完整版)《汽车构造》教案
教学重点:
1.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
2.配气相位和气门间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配气相位分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配气机构的功用和型式;
2.了解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3.了解配气相位的概念;
能力目标:
1.掌握气门间隙的检查与两次调整法;
2.掌握使用塞尺检查气门间隙的技巧;
3.掌握确定发动机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安全文明操作意识;
复旧课:
导入新课:
1.配气机构概述
1)配气机构的功用
2.配气机构的主要零部件
3.配气相位
1)进气门的配气相位2)排气门的配气相位
4.气门间隙
1)气门间隙的概念与作用
提问: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对发动机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气门间隙的技术标准
常见车型的气门间隙值mm
车型:
富康DC7140型轿车
捷达轿车
进气门:
热机:0.15~0.25
冷机:0.20
排气门:
热机:0.35~0.45
教学难点:
1.配气相位分析;
教学方法:。
20《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机械转向系统

《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机械转向系统教案章节:一、机械转向系统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机械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机械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一种,它通过机械连接实现转向操作,使汽车能够改变行驶方向。
2. 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机械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等组成。
3. 机械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转向操纵机构产生的转向力通过转向器放大,传递给转向传动机构,使车轮产生转向运动。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机械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教师通过图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
3. 教师通过动画和实际操作演示,向学生讲解机械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评估: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的理解。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记忆。
3.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检查学生对机械转向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教案章节:二、机械转向系统的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转向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不同类型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机械转向系统的分类:机械转向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式转向系统,另一类是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2. 机械式转向系统的特点:机械式转向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但转向助力较小,适用于小型车辆。
3.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特点: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具有较大的转向助力,适用于大型车辆和高速行驶。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机械转向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2. 教师通过图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教学评估: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机械转向系统分类及特点的理解。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不同类型机械转向系统组成和应用的记忆。
教案章节:三、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部件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转向系统各组成部件的功能。
教案汽车构造教案

教案-汽车构造教案教案内容:第一章:汽车概述1.1 汽车的概念1.2 汽车的发展历程1.3 汽车的分类与编号1.4 汽车的组成与功能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发动机的概述2.2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2.3 发动机的性能参数2.4 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传动系统的概述3.2 手动变速器3.3 自动变速器3.4 四轮驱动系统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制动系统的概述4.2 盘式制动器4.3 鼓式制动器4.4 电子制动系统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5.1 电气系统的概述5.2 电源系统5.3 启动系统5.4 点火系统5.5 照明与信号系统教案-汽车构造教案(续)第六章:汽车悬挂系统6.1 悬挂系统的概述6.2 麦弗逊式悬挂6.3 扭力梁式悬挂6.4 多连杆式悬挂6.5 悬挂系统的调整与维护第七章:汽车转向系统7.1 转向系统的概述7.2 机械转向系统7.3 液压转向系统7.4 电子转向系统7.5 转向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第八章:汽车冷却系统8.1 冷却系统的概述8.2 冷却液的作用与选择8.3 水冷系统8.4 风冷系统8.5 冷却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第九章:汽车润滑系统9.1 润滑系统的概述9.2 润滑油的作用与选择9.3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9.4 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9.5 润滑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第十章:汽车排气系统10.1 排气系统的概述10.2 排气系统的组成10.3 排气系统的工作原理10.4 排气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10.5 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教案-汽车构造教案(续)第十一章:汽车轮胎与车轮11.1 轮胎的概述11.2 轮胎的结构与分类11.3 轮胎的磨损与更换11.4 车轮的概述11.5 车轮的维护与更换第十二章:汽车车身与涂装12.1 汽车车身的概述12.2 车身的结构与材料12.3 车身的维修与保养12.4 涂装的概述12.5 涂装的工艺与保养第十三章:汽车空调系统13.1 空调系统的概述13.2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13.3 空调系统的组成部分13.4 空调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13.5 空调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技术第十四章:汽车安全系统14.1 安全系统的概述14.2 安全带与安全气囊14.3 刹车辅助系统14.4 电子稳定程序14.5 车辆防盗系统第十五章:新能源汽车概述15.1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与分类15.2 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15.3 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与结构15.4 燃料电池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15.5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汽车构造教案的内容涵盖了汽车的基本概念、发动机原理、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排气系统、轮胎与车轮、车身与涂装、空调系统、安全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十五个章节。
某汽车构造教案

某汽车构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 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车身结构等部分的构造和作用;3. 学习汽车构造相关的专业术语和知识;4. 培养学生对汽车构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构造的基本原理2. 汽车构造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车身结构)3. 汽车构造相关的专业术语和知识4. 汽车构造的实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汽车构造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汽车构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汽车是如何组成的。
2. 理论讲解(30分钟)通过PPT、教材等形式,讲解汽车构造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车身结构等内容,介绍相关的专业术语和知识。
3. 知识巩固与实践(6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通过图纸和模型等实物进行汽车构造的模拟和分析,让学生亲自动手,了解每个部分的构造和作用,并进行小组展示。
4. 案例分析(30分钟)以实际的汽车构造案例为例,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对汽车构造的理解。
5. 总结与讨论(15分钟)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讨论,回顾学生对汽车构造的学习成果,答疑解惑。
四、教学方式1. 理论讲解2. 图片展示3. 实物模拟4. 小组讨论5. 案例分析6. 总结讨论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汽车构造的知识;2. 对汽车结构进行个人分析和总结;3. 撰写一份关于汽车构造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辅助资源1. PPT课件2. 教材资料3. 图片和视频资源4. 实物模型七、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2. 课堂表现3. 课后作业成绩八、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模拟、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培养学生的汽车构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汽车工程、汽车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曲柄连杆机构

3《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曲柄连杆机构教案章节一:曲柄连杆机构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让学生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实现内燃机的做功。
2.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曲轴、连杆、活塞、气缸、轴承等。
3. 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通过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直线运动,驱动连杆旋转,从而实现曲轴的旋转。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动画演示。
2.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和组成。
2. 学生能理解并解释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教案章节二:曲轴的设计与制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曲轴的设计要求和制造工艺。
2. 让学生掌握曲轴的结构特点和强度计算。
教学内容:1. 曲轴的设计要求:满足力学性能、耐磨性、疲劳强度等要求。
2. 曲轴的制造工艺: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等。
3. 曲轴的结构特点:曲轴轴线、曲拐、曲柄等。
4. 曲轴的强度计算:扭转强度计算、弯曲强度计算。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图纸和实物图片。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曲轴的设计要求和制造工艺。
2. 学生能分析曲轴的结构特点和强度计算。
教案章节三:连杆的设计与制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连杆的设计要求和制造工艺。
2. 让学生掌握连杆的结构特点和强度计算。
教学内容:1. 连杆的设计要求:满足力学性能、耐磨性、疲劳强度等要求。
2. 连杆的制造工艺: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等。
3. 连杆的结构特点:连杆小头、连杆大头、连杆身等。
4. 连杆的强度计算:扭转强度计算、弯曲强度计算。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图纸和实物图片。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连杆的设计要求和制造工艺。
2. 学生能分析连杆的结构特点和强度计算。
1《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汽车总论

《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汽车总论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3. 熟悉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4. 理解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章:汽车概述1.1 汽车的基本概念1.2 汽车的分类1.3 汽车的发展历程1.4 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章: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2.1 发动机2.2 底盘2.3 车身2.4 电气系统第三章:汽车的功能与性能3.1 汽车的动力性能3.2 汽车的制动性能3.3 汽车的舒适性3.4 汽车的安全性能第四章:汽车行业的重要性4.1 汽车行业的经济影响4.2 汽车行业的社会影响4.3 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第五章:汽车文化的内涵与影响5.1 汽车文化的定义与内涵5.2 汽车文化的表现形式5.3 汽车文化的影响与价值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汽车案例,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功能与性能。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让学生研究汽车文化的影响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合作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提交的报告质量。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汽车总论的掌握情况。
《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汽车总论教学内容:第六章: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挑战6.1 汽车行业的发展机遇6.2 汽车行业的挑战与变革6.3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第七章:汽车生产流程与工艺7.1 汽车生产的基本流程7.2 汽车生产的关键工艺7.3 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第八章:汽车市场与营销策略8.1 汽车市场概述8.2 汽车市场营销策略8.3 汽车品牌的营销传播第九章:汽车使用与维护9.1 汽车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9.2 汽车的基本维护知识9.3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第十章:汽车安全与环境影响10.1 汽车安全的重要性与措施10.2 汽车与环境的关系10.3 汽车排放控制与环保技术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挑战、汽车生产流程与工艺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生产过程。
汽车的构造教案幼儿园中班

汽车的构造教案幼儿园中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汽车主题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四章《交通工具大集合》中的第三节《汽车的构造》。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汽车的基本构造,如车身、车轮、车灯、车窗等;了解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汽车构造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汽车的基本构造,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对交通工具的认知。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汽车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教学重点:认识汽车的基本构造,能够正确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汽车模型、图片、视频、挂图等。
学具:彩泥、画纸、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玩具汽车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汽车的构造,激发兴趣。
2. 知识讲解(5分钟)通过汽车模型、挂图等,向幼儿讲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如车身、车轮、车灯、车窗等,并介绍各部分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辆汽车图片,让幼儿指出图片中的汽车构造,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4. 实践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彩泥、画纸等材料制作汽车,加深对汽车构造的理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其他交通工具的图片,让幼儿尝试说出它们的构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汽车的构造:1. 车身2. 车轮3. 车灯4. 车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汽车,记录下汽车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答案示例:汽车的构造:车身:保护乘客,装载物品车轮:支撑车身,行驶作用车灯:照明,警示作用车窗:通风,观察外界2. 课后延伸:鼓励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汽车,并与同伴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对汽车的构造有了基本的了解。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汽车构造幼儿园教案

汽车构造幼儿园教案课程主题:汽车构造课程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个部件的功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程步骤:引入:1.在课堂前摆放一些玩具汽车,并让幼儿观察和描述他们的不同部分。
2.鼓励幼儿分享有关他们对汽车的想法和经验。
探索:3.引导幼儿分组观察一辆真实的小型汽车,并给予适度的关注和指导。
指导他们观察和描述汽车的外观、形状、颜色等方面的特征。
4.引导幼儿注意并观察汽车的不同部件,例如车轮、发动机盖、车门等。
5.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车轮和车胎之间的关系,并解释车胎在车辆行驶时的作用。
6.引导幼儿寻找并观察引擎盖,并与他们分享引擎盖下的发动机,并解释发动机是车辆的心脏。
7.引导幼儿体验打开和关闭车门的感觉,并解释车门作为乘客进出汽车的通道。
实践:8.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玩具汽车,并齐心协力将其拆解。
9.引导幼儿观察汽车内部的构造,例如座椅、方向盘、仪表盘等。
10.鼓励幼儿合作,讨论他们观察到的发现,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汽车中的这些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1.搜集一些汽车构造相关的图片和图表,并分发给小组,让他们将图片与汽车内部部件进行配对。
总结:12.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观察和体验,帮助他们总结并复习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个部件的功能。
13.鼓励幼儿提出更多关于汽车构造的问题,并尽力回答他们的疑惑。
延伸活动:1.玩具汽车拼图:提供一些汽车拼图,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汽车的构造。
2.科学小实验: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汽车模型,并观察模型车在斜面上滚动时的变化。
3.汽车绘画活动:提供颜料、纸张和海绵,让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绘制自己心目中的汽车。
评估:1.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描述的评估;2.幼儿完成的任务和小组合作的能力评估。
备注:幼儿教案为探索性学习活动,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10')汽车是指本身具有动力装置,可以单独行驶并完成运载任务的车辆。
随着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经历了蒸汽汽车—电动汽车–内燃机汽车三大阶段,当今的汽车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机械-电子一体化的综合系统。
本课程性质、主要内容、特点、学习要求:(略)二、讲授内容(65')绪论一、中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1.外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P1。
1796年:法国人居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用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时速3.5公里。
1830年:蒸汽机已用到公共汽车上。
1873年:英国人戴维逊已发明了铅锌蓄电池,并用于赛车上。
1900年:英国人哈特制造的电动汽车,每个轮上都有一个电机用来驱动,时速已达80公里。
1876年:德国人奥托将法国人罗歇1861年提出的吸气、压缩、膨胀、排气的基本概念具体化,发明了所谓奥托循环热机(即今天的四冲程内燃机),并在世界上得以广泛应用。
1883年:德国人代姆勒发明了化油器。
1886年:德国人本茨应用蓄电池和线圈感应产生高压电流点火方式,制成二行程单缸汽油机,装在三轮汽车上,并在1月29日申请获得了专利,所以1886-1-29公认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日。
1889年:法国人别儒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
1891年:法国人别儒又首先推出前置后驱。
1891年:法国人又研制了摩擦片式离合器。
1891年:法国人开始采用充气轮胎。
1926年:戴姆勒和本茨两家公司合并为今天的戴姆勒—本茨汽车公司,他们两人同被称为“汽车之父”。
目前主要的汽车公司有:通用、福特、丰田、大众、菲亚特、日产。
2.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1956年10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开始生产解放CA1090型载货汽车。
广州的汽车工业作为龙头产业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广州本田、花都风神、丰田汽车厂亦将在广州落户,中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二、汽车类型轿车、客车、货车、越野车、牵引车、专用车等。
微型轿车:排量1L以下,天津夏利TJ7100、重庆奥拓。
普通级轿车:排量1.0-1.6L。
一汽捷达、二汽富康。
中级轿车: 排量1.6-2.5L。
一汽奥迪100、上海桑塔纳。
中高级轿车: 排量2.5-4.0L。
日丰田皇冠、凌志300,德奔驰300。
高级轿车: 排量4.0L以上。
奔驰500、560、600。
豪华客车:走长途高速的大客车,带电视、洗手间,总价在一百五十万至二百万间。
货车:东风、解放车见得较多。
微型货车:总质量小于1.8T。
JL1010。
轻型货车:总质量1.8T-6T。
NJ1061、BJ1041、江铃JX1030DS。
中型货车:总质量6T-14T。
CA1091、EQ1092。
重型货车:总质量大于14T。
JN1181、斯太尔91系列。
越野车: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类车,选择此类车型的人是喜欢休闲生活的,此类车型最适合进长途旅行,现在较多人选择的是长城跟中兴,价格比较接近平民化。
三、课堂小结(10')我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现在国家加大了对汽车工业的扶持,1987年国务院确立了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方针。
在广州市,汽车工业已成为三大支柱产业,本田、日产、丰田都在广州落户,今年下半年,广州将加紧加紧推进本田轿车出基地、丰田汽车50万台发动机、丰田整车和花都汽车城等相关项目的建设,争取今年整车产量达40万台。
四、课外作业(5')1.哪一天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日?2.汽车如何分类?一、复习提问(10')1.什么是汽车?如何分类?2.如何识别汽车的类型?二、讲授内容(70')绪论(续)三、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企业代号车辆类别代号主参数代号产品序号企业自定代号企业代号:表示企业名称或其所在地。
车辆类别代号:数字表示。
主参数代号:货车-总质量;客车-长度或总质量;轿车-发动机排量。
排量:1/10L为单位。
车长:m。
小于10m时,1/10m为单位。
产品序号:数字表示。
企业自定代号:汉语拼音或数字表示。
多用在变形车上为了与基本型加以区别。
EQ1090——TJ7100——DN6440——1——表示货车,09——表示载重,0——表示第一代。
7——表示轿车,10——表示排量。
6——表示客车,44——表示车长。
*现在的越野车用6来表示,即为小型客车,因为车身较长。
四、汽车的总体构造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五、汽车的结构特征和技术参数1.质量参数2.主要尺寸参数*轮距:同一车轿左右轮胎面中心线间距离,双胎则为双胎中心线。
*最小离地间隙3.性能参数*最小转弯半径:转身盘至极限位置。
*最高车速:平直良好的路面上。
*最大爬坡度:满载时。
*平均燃油消耗量:L/100Km。
*驱动方式:例4×4三、课堂小结(10')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底盘是汽车装配与行驶的主体,车身安置驾驶员、乘客或装载货物,电气设备为汽车提供电能。
一、复习提问(10')1.汽车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汽车的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最小转变半径?二、讲授内容(65')绪论(续)六、汽车行驶基本原理要使汽车由静止-运动,则要外界对汽车施加一推力。
1.驱动力的产生发动机扭矩传到驱动轮上,驱动轮的旋转力矩M t对路面产生一个圆周力F0,则路面对轮胎产生一反作用力F t。
F t=M t/r。
M t =M e i g i0ηt。
2.汽车行驶的阻力*滚动阻力F f:产生原因是车轮运动时,轮胎与路面的变形。
路面变形-汽车所造的功不能收回。
轮胎变形-地面反力前移。
由平衡条件Tr=Ga,令f=a/r,则F f=Gf。
f—滚阻系数。
与路面种类、车速、轮胎的构造、材料、气压有关。
沥青、混凝土路f约0.015-0.02。
*空气阻力FW:产生原因是汽车运动时,空气作用在行驶方向的法向、切向力及前后的压力差。
F W=KAV2/21.15。
K—空阻系数;A—迎风面积=BH。
*上坡阻力Fi:产生原因是汽车上坡时,车重沿坡度的分力。
Fi=GSinα。
*加速阻力Fj:产生原因是汽车加速时,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的惯性力。
Fj=δGj/g。
δ—旋转质量换算系数,j—汽车加速度。
3.汽车运动状态分析汽车运动的驱动条件:驱动力与总阻力总相等ΣF ≤Ft。
4.附着力及其对驱动力的限制附着作用:轮胎与路面间的相互摩擦以及轮胎花纹与路面凸起部分的相互作用综合在一起。
附着力Fψ= G·ψ。
地面对轮胎切向反力的极值。
汽车的附着条件:附着力必须大于或等于汽车的牵引力,Fψ≥Ft。
汽车的行驶条件:Fψ≥Ft≥ΣF三、课堂小结(10')必须要满足汽车的驱动与附着条件,汽车才能行驶。
为增大汽车的附着力,可在轮胎的花纹、气压上改进,在冰雪、泥泞的路面上,可使用越野汽车。
四、课外作业(5')1.汽车驱动力如何产生?滚动阻力如何产生?2.汽车行驶要满足什么条件?一、复习提问(10')1.什么是附着力?为什么驱动力不能大于附着力?2.汽车驱动力是如何产生的?二、讲授内容(55')§1-1发动机分类、一般构造及常用术语一、发动机分类与一般构造1.汽油机和柴油机(各自的特点)2.四冲程发动机与二冲程发动机3.水冷式发动机和风冷式发动机4.转子发动机二、常用术语上止点、下止点、活塞行程、曲柄半径、燃烧室容积、气缸总容积三、主要结构参数1.排量的含义与计算公式气缸排量指的就是气缸工作容积,指活塞一个行程所扫过的容积,一个气缸的容积用V h来表示。
排量用V l表示。
V l = V h i =42DS t×10-6排量是指所有气缸的工作容积,i为气缸的数量。
2.短行程发动机和长行程发动机短行程发动机的优点:P20短行程发动机与长行程发动机的比较:P223.压缩比ε压缩比反映的是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的程度。
压缩比=气缸总容积/燃烧室容积三、课堂小结(10')发动机的排量取决于缸径和活塞行程,这是两个发动机的基本参数,两者的比值对发动机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缸径与行程相等的发动机叫等径发动机,如丰田3S发动机的缸径和行程均为86mm,BJ4920A型4缸汽油机缸径和行程均为92mm。
行程大于缸径叫长行程发动机,反之短行程发动机。
短行程:转速高、利于提高功率;缸径大,利于多气门布置、利于提高功率。
长行程:燃烧室紧凑、利于快速燃烧,能降低比油耗;同时作用在活塞上载荷较小,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和噪声。
一般经济型轿车多选用。
四、课堂练习(15')1.东风EQ140型汽车的6100B-1型发动机其活塞行程为115mm,试计算发动机排量。
2.已知某六缸发动机的排量为5.4L,压缩比为7,求燃烧室的容积。
一、复习提问(10')1.什么是发动机排量?如何计算?2.什么是压缩比?其大小对发动机工作有何影响?二、讲授内容(65')§1-2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要产生动力,先向气缸供入燃料和空气,经压缩燃烧后产生热能,再利用高温高压的气体膨胀而推动活塞,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依靠曲柄连杆机构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曲轴的回转运动。
最后还要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继续进气。
如此不断地反复进行。
在气缸内进行的每一次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系列连续过程,称为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按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在气缸中运动次数分为四冲程和二冲程发动机一、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1.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的工作过程。
进气行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下行压缩行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关闭活塞上行作功行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关闭活塞上——下行排气行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下——上行2.爆燃与表面点火现象爆燃:由于缸内可燃混合气压力和温度过高,燃烧室内远离点燃中心的某处在火焰前峰未传到之前发生自燃而造成的一种异常燃烧现象。
表面点火,分为早燃与后燃。
早燃(后燃):是在火花塞正常点火之前(之后),燃烧室内壁炽热表面提前点火引起的一种燃烧现象。
3.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特点。
P26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四冲程柴油机的每个工作循环也包括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
三、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1.四冲程汽油机与柴油机两者主要的区别混合气形成方式;着火方式。
2.汽油机与柴油机工作循环的不同:P273.汽油机与柴油机使用性能及特性方面的不同:P27三、课堂小结(10')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相似,由于燃料的不同,造成两者在结构上和性能上的差异。
活塞式发动机依靠曲柄连杆机构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曲轴的回转运动。
四冲程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曲轴转两周。
四、课外作业(5')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