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物测定作业指导书
氯化物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物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氯气的甲基橙分光光度法3.1 原理空气中氯气用大型气泡吸收管采集,在酸性溶液中,氯置换出溴化钾中的溴,溴破坏甲基橙分子结构使褪色;根据褪色程度,于515nm 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定量测定。
3.2 仪器3.2.1 大型气泡吸收管。
3.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3.2.3 具塞比色管,10ml。
3.2.4 分光光度计。
3.3 试剂实验用水为无氯蒸馏水。
3.3.1 吸收液:称取0.1000g 甲基橙,溶于约100ml 40~50℃水中,冷却后加入20ml 95%(V/V)乙醇,用水定量转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1ml 此溶液约相当于24g氯。
标定方法:量取5.0ml 此溶液于100ml 锥形瓶中,加入0.1g 溴化钾,20ml 水和5ml 硫酸溶液(2.57mol/L);用5ml 微量滴定管逐滴加入氯标准溶液;在滴定至接近终点时,每加1 滴必须振摇5min,待颜色完全褪去后才能再加,滴加至甲基橙红色褪去为止。
根据标准溶液用量计算1ml 此溶液相当于氯的含量。
然后,取相当于1.25mg 氯的此溶液(约50ml),于500ml 容量瓶中,加入1g 溴化钾,加水至刻度。
1ml 此溶液相当于2.5g 氯。
再取400ml 此溶液与100ml 硫酸溶液(2.57mol/L)混合,为吸收液。
3.3.2 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3925g 溴酸钾(于105℃干燥2h),溶于水并定量转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氯化物检验操作规程

氯化物检验操作规程1.实验目的检测样品中的氯化物含量,以确定样品中的氯化物浓度。
2.实验器材与试剂-电子天平-烧杯-镊子-高温炉-石英坩埚-水浴-试剂瓶-玻璃棒-滤纸-纯水-盐酸(HCl)-溴酸亚铁(FeBr3)3.实验步骤步骤1:样品准备1.1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待测样品。
1.2将样品称量至电子天平上,记录样品的质量。
步骤2:氯化物提取2.1将样品转移到烧杯中,加入足够的纯水,使得样品完全溶解。
2.2在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HCl溶液,以促进氯离子的析出。
2.3将混合物置于热水浴中加热,加热时间约为30分钟。
2.4将混合物过滤,去除残余的固体。
步骤3:氯化物检测3.1取一定量的氯化物提取液,转移到石英坩埚中。
3.2将石英坩埚放入高温炉中,并加热至高温(约900℃)。
3.3加热后的石英坩埚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重,记录质量。
3.4将冷却后的石英坩埚中的残余物转移至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纯水,溶解残余物。
3.5加入FeBr3溶液,反应生成亚铁氯化物沉淀。
3.6沉淀经过滤纸过滤,收集沉淀。
3.7用纯水反复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中不再有氯离子溶出。
3.8将过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石英坩埚中,并放入高温炉中加热至高温(约900℃)。
3.9加热后的石英坩埚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重,记录质量。
步骤4:数据处理4.1根据步骤3中的质量记录,计算石英坩埚中的氯化物的质量。
4.2根据样品的质量及氯化物质量,计算样品中氯化物的浓度。
4.实验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试剂。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热源和高温炉,避免烫伤。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HCl溶液的加入量,以避免溅溶液及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溶液的挥发,避免挥发物的吸入。
-操作结束后,将实验器材及废液妥善处理。
5.结论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样品中氯化物的浓度。
同时可以根据实验中的操作情况和结果,讨论实验的可靠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有需要,还可以对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氯化物的测定

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1.仪器(1)150mL、250mL锥形瓶(2)25mL或10mL滴定管(3)移液管2.试剂及配制(1)10%铬酸钾指示剂:称取10g铬酸钾,溶于二级水中,并稀释至100mL。
(2)氯化钠(NaCI)标准溶液(1mL含1mg氯离子):取基准试剂或优级纯的氯化钠3~4g置于瓷坩埚内,于高温炉内升温至500℃灼烧10min,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1.648g氯化钠,先溶于少量蒸馏水,然后稀释至1000mL。
(3)硝酸银标准溶液(1mL含1mg氯离子):称取5.0g硝酸银溶于1000mL蒸馏水中,储存于棕色瓶中。
a.以氯化钠标准溶液标定:于三个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分别注入10.00mL氯化钠标准溶液,再各加入90mL 蒸馏水及1.0mL10%的铬酸钾指示剂,均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盛于棕色滴定管中)滴定至橙色,分别记录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V,以平均值计算,但三个平行试验数值间的相对误差应小于0.25%。
另取100mL蒸馏水作空白试验,除不加氯化钠标准溶液外,其他步骤同上,记录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V1。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滴定度(T:单位mg/mL)按下式:T=(10×1.0)/(V-V1)b.将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调整为1mL相当1.0mgCI-的标准溶液。
蒸馏水加入量:△L=L×(T-1.0)△L: 调整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所需加的蒸馏水量(单位mL)L:配制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经标定后剩余的体积(单位mL)T:硝酸银标准溶液标定的滴定度(单位mg/mL)(4)1%酚酞指示剂(以乙醇为溶剂)(5)c(1/2H2SO4)=0.10mol/L硫酸标准溶液(6)c(NaOH)=0.10mol/L氢氧化钠爆炸溶液3.测定方法(1)量取100ml水样于锥形瓶中,加2~3滴酚酞指示剂,若显红色,即用硫酸溶液中和至无色,若不显红色!则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微红色,然后以硫酸溶液滴回至无色,再加入1.0mL铬酸钾指示剂。
化验室测定氯化物含量操作规程

化验室测定氯化物含量操作规程一、方法提要在中性或弱碱性pH(5.0~9.5)的溶液中,氯化物与硝酸银作用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过量的硝酸银与铬酸钾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使溶液呈橙色,即为滴定终点。
Cl-+Ag+→AgCl↓(白色)2Ag++CrO42-→Ag2CrO4↓(砖红色)二、试剂和材料1、50g/L铬酸钾指示剂(配置完毕用硝酸银溶液滴至出现红色沉淀静置12小时后过滤收集滤液使用)。
2、硝酸溶液:1+300。
3、2g∕L氢氧化钠溶液。
4、酚酞指示剂:10g/L乙醇溶液。
5、0.01moL/L标准硝酸银溶液,配制:称取硝酸银1.698g用纯水溶于1000mL水中,摇匀保存于橙色瓶中。
标定:准确称取1.5~1.6gNaCl基准物质于250mL烧杯中,加100mL 水溶解,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准确移取25.00mLNaCl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25mL水,1mL5%K2CrO4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AgNO3溶液滴定至白色沉淀中出现砖红色沉淀为止。
平行测定4次。
CAgNO3=m×25×1000/(250×MV)=100m/M/V其中:m──氯化钠的质量,g;M──氯化钠摩尔质量分数,g/moL,M(NaCl)=58.442g/moL;V──实验消耗待标定的硝酸银的量,mL;三、分析步骤1、量取25mL试样A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2~3滴1%的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硝酸溶液调节水样pH,使红色刚好变成无色。
2、加入1mL50g∕L铬酸钾标定剂,在不断摇动的情况下,在白色背景下,用标准AgNO3溶液滴至砖红色沉淀出现,溶液呈橙色,记录AgNO3消耗量V。
同时做空白实验。
四、分析结果计算氯离子含量以质量浓度ρ1计,数值以%表示,按下式计算:ω3=35.45×C×(V1-V0)×4/m其中:V1──样品消耗硝酸银的体积,mL;V0──空白消耗AgNO3,mL;C──AgNO3标液浓度,moL/L;35.45-氯离子相对原子质量;m──氢氧化钾样品质量,g。
氯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

氯化物检测作业指导书1.试剂及配制1.1铬酸钾指示液(50g/l):称取50g铬酸钾溶于少量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生成明显的红色沉淀。
静置12h,过滤,并用水稀释至1L.1.2氯化钠标准溶液:称取824.0mg氯化钠(优级纯,经140℃干燥)置于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后全量转入1000ml量瓶,加水至标线。
此标准溶液1.00ml含500ug 氯。
1.3硝酸银标准滴定液:称取2.395g硝酸银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1.4氢氧化铝悬浮液:称取125g硫酸钾铝或硫酸铵铝溶于1L水中,加热至60℃,然后边搅拌边缓缓加入55ml 浓氨水。
放置约1h后,转移至具塞大瓶中,加水振摇洗涤沉淀物,放置澄清,倾出上清液。
如此反复洗涤沉淀物,知道不含氯离子为止。
可得悬浮液约1L,贮于试剂瓶中。
1.5氢氧化钠溶液;c=1mol/l.1.6硫酸溶液:c=0.5mol/l。
1.7过氧化氢:30%.2.分析步骤2.1样品的处理:量取100ml水样,或取适量水样稀释至100ml。
如果水样的颜色很深,加入3ml氢氧化铝悬浮液混匀,令其沉淀并过滤。
如果水样中含有硫化物,亚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则加入1ml过氧化氢,搅拌1min。
2.2样品的滴定:pH7~10范围内的水样可直接滴定。
若水样的pH不在此范围内,用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7~10。
加入1.0ml铬酸钾指示液,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液滴定至带粉色的黄色为终点。
辨别终点时要保持色调为一致。
2.3滴定100ml的蒸馏水,确定试剂空白值。
3.记录与计算按式(58)计算样品中氯化物的浓度,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ρ=(A-B)×c(AgNO3)×35.45×1000/V (58)式中:ρ——水样中氯化物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A——滴定水样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液体积,单位为毫升;B——滴定空白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液体积,单位为毫升;c(AgNO3)——硝酸银滴定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V——量取水样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化验室测定氯化物含量操作规程

化验室测定氯化物含量操作规程一、实验目的测定样品中氯化物的含量,以掌握样品中氯化物的质量浓度。
二、实验原理通过沉淀反应,将氯化物转化为无机盐沉淀,然后经过干燥和称量,最终计算出氯化物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恒温器、玻璃棒、聚乙烯烧杯等。
2. 试剂:硫酸银溶液0.1mol/L、硝酸盐溶液0.1mol/L、硝酸银溶液0.1mol/L。
四、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试样:取适量样品称重,来获得有效样品的质量。
2.处理样品:将试样转移到干净的25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硝酸盐溶液,加热至沸腾,使溶解完全。
3.沉淀生成:将硝酸溶液转移到20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硫酸银溶液,用硝酸铵标准溶液定容至刻度。
摇匀,保持一段时间静置。
4.沉淀分离: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使白色沉淀产生。
用聚乙烯烧杯过滤,将滤液收集。
5.沉淀洗涤: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沉淀,直至pH值约为76.沉淀转移:将洗涤后的沉淀转移到干净的铝纸上,干燥至恒重。
7.称量干燥沉淀:用电子天平将干燥沉淀称重,记录下质量。
8.计算氯化物质量浓度:根据称重数据和实际样品的初始质量,计算出氯化物的质量浓度。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中应注意安全,化学品接触眼睛或皮肤应及时冲洗。
2.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反应器的清洁,避免污染。
3.操作过程中应精确称量试剂和样品,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4.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和仪器设备。
5.实验前应尽量了解化学品的安全性质和存储要求。
六、实验结果记录及计算实验结果的记录应包括样品的初始质量、沉淀沉积后的质量、沉淀的质量差值等。
然后按照实验原理部分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氯化物的质量浓度。
七、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评估样品中氯化物含量的高低,进而对样品的性质进行分析。
八、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得出样品中氯化物的含量结论。
九、实验总结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操作不当或改进意见,以便今后实验的改进。
以上是化验室测定氯化物含量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的严格遵守和正确实施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氯化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氯化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2 原理: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浑浊液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在同样操作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检查供试品中的氯化物的限量。
反应式:Cl-+Ag+→AgCl↓3检验操作方法3.1 仪器及用具电子天平架盘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1000ml容量瓶1个100ml容量瓶1个100ml烧杯2个50ml纳氏比色管 2个50ml量筒1个20ml量筒1个10ml量筒1个10ml移液管1个1ml移液管1个3.2 化学试剂3.2.1 分析纯:硝酸、硝酸银、氯化钠3.2.2 稀硝酸(含HNO3应为9.5~10.5%):用20ml量筒取硝酸10.5ml置100ml容量瓶中,然后缓缓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3.2.3 硝酸银试液:用架盘天平称取硝酸银 17.5g,置100ml 烧杯中,先加少量水使溶解,然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即得。
3.2.4 标准氯化钠溶液:用电子天平精密称取在110℃干燥至恒重的氯化钠0.165g,置烧杯中,先加少量水使溶解,然后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用移液管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3.3操作方法3.3.1 供试品溶液:除另有规定外,用电子天平精密称取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显中性;再用10ml量筒量取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滤过,再加水制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3.3.2 对照品溶液:用移液管量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用10ml量筒量取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缓缓振摇,即得对照品溶液。
3.4 比浊:用1ml移液管吸取硝酸银试液1ml2次分别加入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中,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后,置黑色背景从上向下观察比较浑浊程度。
氯 化 物 测 定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氯化物测定法 ZB X 66035—87Determination of chloride (salinity)━━━━━━━━━━━━━━━━━━━━━━━━━━━━━━━━━━━━━━━本方法适用于酿造酱油的原料、半成品、副产品的氯化物(盐分)测定。
1 仪器a. 分析天平: 感量0.1mg;b. 滴定管: 100mL;c. 容量瓶: 1000mL, 移液管: 1mL、10mL;d. 刻度吸管:1mL。
2 试剂与溶液2.1 10%铬酸钾指示剂称取分析纯铬酸钾10g,加蒸馏水溶解至100mL。
2.2 0.1N硝酸银标准溶液称取分析纯硝酸银17g,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0mL。
标定:精确称取预先在120℃干燥至恒重的保证试剂氯化钠约0.12g左右,放入150mL 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30mL。
使氯化钠充分溶解,然后,加入铬酸钾指示液0.5mL,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刚显砖红色沉淀时为终点,记下耗用毫升数。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氯化钠要精确称量,称准至0.2mg。
计算: 硝酸银溶液的当量浓度N 计算如下:GN =━━━━━━━━━ (1)(V -Vo)× 0.0585式中:G——称取的氯化钠重量, g;N——硝酸银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N;V——样品滴定时的硝酸银溶液耗用量, mL;Vo——空白滴定时的硝酸银溶液耗用量, mL;0.0585——NaCl的毫克当量数, g。
3 操作方法吸取拌曲水或半成品酱油样品等0.5mL(也可吸取10%稀释液5mL),放入150mL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30mL,铬酸钾指示剂0.5mL,用0.1N硝酸银标准液滴定,至刚显砖红色沉淀时即为终点,记下耗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4 计算(V -Vo)×N×0.0585×100氯化物(以NaCl计,g/100mL或g)= ━━━━━━━━━━━━ (2)0.5式中: N——硝酸银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N;V——样品耗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数, mL;Vo——试剂空白耗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数, mL;0.0585——氯化钠的毫克当量, g;0.5——样品量, mL或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化物(银量法)测定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规定氯化物的测定方法。
2.0范围
不适用于深颜色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3.0实验原理
样品经处理后,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液中的氯化物。
根据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氯的含量。
4.0内容及要求
4.1 仪器和设备
4.1.1 食品组织捣碎机
4.1.2 恒温水浴锅
4.1.3 天平:感量0.1mg和1mg
4.1.4 超声波清洗机
4.1.5 粉碎机
4.1.6 马弗炉
4.2 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 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4.2.1 铬酸钾
4.2.2 氢氧化钠
4.2.3 酚酞
4.2.4 硝酸
4.2.5 乙醇:纯度≥95%
4.2.6 基准氯化钠:纯度≥99.8%
4.2.7 硝酸银
4.3 试剂配制
4.3.1铬酸钾溶液(5%):称取5g铬酸钾,加水溶解,并定容到100mL。
4.3.2 铬酸钾溶液(10%):称取10g铬酸钾,加水溶解,并定容到100mL。
4.3.3 氢氧化钠溶液(0.1%):称取0.1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定容到100mL。
4.3.4 硝酸溶液(1+3):将1体积的硝酸加入3体积水中,混匀。
4.3.5 酚酞乙醇溶液(1%):称取1g酚酞,溶于60mL乙醇中,用水稀释至100mL。
4.3.6 乙醇溶液(80%):84mL95%乙醇与15mL水混匀。
4.3.7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0.1mol/L):
4.3.7.1配制:称取17g硝酸银,溶于少量硝酸溶液(1+3)中,转移到100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转移到棕色试剂瓶中储存。
4.3.7.2标定:称取经500 ℃-600 ℃灼烧至恒重的基准试剂氯化钠0.05g-0.10g(精确至0.1mg),于250mL锥形瓶中。
用约70mL水溶解,加入1mL5%铬酸钾溶液,边摇动边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颜色由黄色变为橙黄色(保持1min不褪色)。
记录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
的体积(V
10
)。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按式(8)计算:
c 4 =m
/0.0585×V
10
(8)
式中:
c4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0.0585———与1.00m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1.000mol/L]相当的氯化钠的质量,单位为克(g);
V
10
———滴定试液时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
———氯化钠的质量,单位为克(g)。
4.4 操作步骤
4.4.1 试样制备
4.4.1.1 粉末状、糊状或液体样品: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至少200g,充分混匀,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
4.4.1.2 块状或颗粒状等固体样品: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至少200g,用粉碎机粉碎,置于密闭的
玻璃容器内。
4.4.1.3 半固体或半液体样品: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至少200g,用组织捣碎机捣碎,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
4.4.2 试样溶液制备
4.4.2.1 一般蔬菜制品、腌制品:
称取约10g试样(精确至1mg)于10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50mL70℃热水,振摇5min,超声处理20min,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滤纸过滤,弃去最初滤液,取部分滤液测定。
4.4.2.2 调味品:
称取约5g试样(精确至1mg)于10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50mL水,必要时,70℃热水浴中加热溶解10min,振摇分散,超声处理20min,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滤纸过滤,弃去最初滤液,取部分滤液测定。
4.4.3 测定
4.4.3.1 pH6.5-10.5的试液:移取50.00mL试液(4.4.2)(V
11
),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水和1mL铬酸钾溶液(5%)。
滴加1滴-2滴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此时,滴定液应变为棕红色,如不出现这一现象,应补加1mL铬酸钾溶液(10%),再边摇动边滴加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颜色由黄色
变为橙黄色(保持1min不褪色)。
记录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12
)。
4.4.3.2 pH小于6.5的试液:移取50.00mL试液(4.4.2)(V
11
),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50 mL 水和0.2mL 酚酞乙醇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加1mL铬酸钾溶液(10%),再边摇动边滴加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黄色(保持1min不褪色),记录消耗硝酸银标准滴
定溶液的体积(V
12)。
同时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
4.4.4 结果计算
食品中氯化物含量以质量分数 X
3
表示,按式(9)计算:
X 3 =0.0355×c
4
(V
12
-V″
)×V×100/m ×V
11
(9)
式中:
X
3
———食品中氯化物的含量(以氯计),%;
0.0355———与1.00m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1.000mol/L]相当的氯的质量,单位为
克(g);
c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4
———用于滴定的试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11
V
———滴定试液时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2
———空白试验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V ———样品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当氯化物含量≥1%时,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当氯化物含量<1%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4.5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4.4.6 其他
以称样量10g,定容至100mL计算,方法定量限(LOQ)为0.008%(以 Cl- 计)。
参照:GB5009.4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