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评分细则
2010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综合化学科试卷评价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试题 以能力立意 , 在考查 结构 、 氧化还 原反 应 、 子反 应 、 离 电解 质 溶液 、 电化 学、 常见 元素化 合物性 质 、 有机 官 能团结 构与性质 、 基 础知识 、 基本 技能 和 基 本 方法 的 同 时 , 面 检 测 全 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试题 注重考生的学以致用 ; 化学计 算 、 学实 验 等 主 干 知识 等 , 重 对基 础 知 化 注
在 周期表 中 的位 置 与 性 质 的关 系 、 斯定 律 等 知 盖 识, 内容涉 及必修 1必修 2 选 修 3 物 质结 构与性 、 、 ( 质 ) 选修 4 化 学反应 原理 )模 块界 限模糊 。五 大 、 ( , 版块 内容知 识点 分配 比例为 : 基本 概念 和基本 理论 部分 比去年 略低 ; 素及其 化合 物略有 提高 ; 机 元 有
中 图分 类 号 :6 2 44 C 3 .7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416 (00 0 -0 10 10 — 9 2卷评 价共 分三个 部 00年 分, 即总体评价 、 卷特 点 、 学启 示 。 试 教
图表等 ; 如 : 例 考题 中的第 1 1题要求 考生 通过 阅读
达, 并做 出解 释 的能力是 化学 学 习不 可或缺 的能力 要素 。非选择题 中凸显对 考生 规范 书写化学用语 、 准确使 用化学 术 语 的要求 , 如第 2 、6 2 涉及 5 2 、7题 对分子 式 、 构 简式 、 学 方程 式 、 结 化 离子 方程 式 、 热 化学方 程式等 的准 确书写 ; 2 ( ) 要求 考生用 第 73题
2010年高考山东省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评析

2010年高考山东省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评析(1)突出考查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如第15题着力于考查考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新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对新问题的解决能力,思维容量较大;第28题以廉价制氢为素材,以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影响因素等重要内容,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原理并有较高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第29题以金属防腐为载体,考查铝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电解原理与应用、原电池原理与应用、水解平衡等,对学生迁移应用、综合计算等能力有较高要求;第30题以工业生产聚铁为背景,将工业生产的大背景浓缩到实验环境中,将SO2性质、气体制备与检验、气体除杂与尾气处理、仪器装配、Fe3+与Fe2+的转化、离子除杂、过滤、pH测定的操作方法、逻辑推理与计算等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有机融合,考查面广、综合性强,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
(2)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通过题给素材的阅读,敏捷、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结合已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的一项重要要求。
今年的高考试题十分重视这一点。
如第15题,沉淀溶解平衡与pH变化的曲线,对试题的正确解答既具有重要的提示又具有较强的干扰作用,只有理解了图中曲线的变化规律和溶液中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解答;第30(4),pH对聚铁质量的影响,将化学原理、逻辑分析、计算结合到一起,设计新颖,思维容量较大;第33题,要求考生正确提取合成路线提供的有效信息,整合所学有机化学基本知识,正确迁移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总之,试卷中信息的呈现方式相当丰富,包括文字、方程式、关系曲线、实验装置图、工业(或实验)流程图、物质合成路线等,这些呈现形式也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中普遍采用的,可以说,试题对学生多途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检验。
2010年山东高考理综题型赋分全面解析版

2010年山东高考理综题型赋分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240分,第Ⅰ卷为必做题,全部为选择题。
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化学、物理各7个题,生物8个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88分。
其中化学、生物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全部为非选择题。
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共120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共8个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8分。
考生从中选2个物理、1个化学、1个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2分。
理科综合试卷的基本结构必做题 (120分)物理1、物理2、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生物1、生物2、生物3第Ⅰ卷:选择题,必做(共88分)物理题7题28分,化学题7题28分,生物题8题32分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52分)必做题(共120分):物理3题45分化学3题42分生物2题33分选做题8选4(32分):其中化学生物各选一题,物理选择两题作答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生物选修1;生物选修3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2010年山东高考理综物理部分仍沿用了2009年高考物理命题的“7123”模式,即7个多项选择题,1个实验题,2个计算题,3个选做题(选2个模块作答),总共占分89分。
◆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考察力学部分40分,占45%;电学部分33分,占37%;再加上选修中振动和波的部分力电占总分比重的84.3%。
◆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注重考察了2个观点:力和运动的观点(占了59分)和能量的观点。
◆2010年高考物理题型及赋分:一、选择题(7个*4分=28分,不定项选择)16题:考查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图像的基本概念。
容易。
2010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版)

2010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WORD文档)第I卷(共66分)一.(本题共10分/2分)1.D 2.C3.B4.A5.C二.(本题共36分)6.D7.B8.A9.D10.C11.C12.A13.B14.C15.A16.C17.B三.(本题共20分)18.B19.AD20.D21.BD22.BC第II卷(共84分)四.本题共24分23.本题共8分1)2Mg O·3S i O2·nH2O 1s²2s¹ 2)13 53)大 Al(OH)3 + OH¯→ AlO2 + 2H2O 4)a d24.本题共8分1)I2 + 5Cl2 + 6H2O → 2HIO3 + 10HCl 2)KI ,I23)红棕 HBrO3>Cl2>HIO3 4)10.58L25)本题共8分1)五氧化二矾(V2O5)大于2)在450℃时,2molSO2气体和1molO2气体完全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190KJ3)b d4)0.036 向正反应方向 0.36 0.40五.本题共24分26)本题共12分1)a b c 2)CuSO4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吸收HCl气体或吸收酸性气体3)无水CaCl2偏低 4)b d5)石蜡 CaCO3 6)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差不超过(或小于)0.001g27)本题共12分1)Ca(OH)2或CaO Na2CO32)溶解过滤蒸发过滤3)有晶体析出或出现混浊碳酸钠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4)NH4Cl取样,加硝酸酸化,加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该阴离子是氯离子5)NH4﹢ + OH¯→ NH3↑+ H2O 防止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6)ωNaHCO3 = 121 31)( 84m mm六.本题共20分28)本题共8分1);2);3)A属于烯烃,其通入溴水:红棕色褪去且溶液分层;其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4)3种。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评分细则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评分细则(湖北卷)枣阳一中彭军试题27、(1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
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
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3)该反应的△H___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②:B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c第27题评分细则:(1)分两空②分值设定:【0,1,2】改变条件:加催化剂或催化剂或正催化剂(1分)判断理由: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1分)注意:1、改变条件错误,扣2分,得0分;2、注意判断理由的用词可能有多种叙述,只要与标准答案含义一致,皆可给分。
如:反应(速率)加快与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的含义相同。
平衡不移动与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的含义相同。
③分值设定:【0,1,2】改变条件:温度升高(1分)判断理由: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I理综第27-30题评分细则(河北省考生必看,很实用哦!)

理综第27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本题共15分,4个得分点分别对应(1)~(4)小题得分点(1): 加催化剂 (1分) 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 的浓度未变 (1分)答“反应速率增大(提高、加快),平衡未移动、平衡位置不变”均可得分 温度升高 (1分)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 的浓度减小 (1分)答“反应速率增大(提高、加快),平衡向正方向(向右)移动或A 的转化率升高或产率升高” 均可得分。
只要判断理由合理均可得分。
本得分点可能分值:0、1、2、3、4得分点(2):40%(或0.4) (2分)0.060 mol/L (2分)答“0.06 mol/L 或6x10-2 mol/L ”均可得分,不写单位不扣分。
本得分点可能分值:0、2、3、4得分点(3):> (1分) 答“大于、高于”均可得分,答“<、小于、低于”的本得分点得分为0。
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2分)答“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或反应物转化率升高或产物产率升高” 或未写“温度升高”条件但平衡移动方向描述正确的均可得分。
只要判断理由合理均可得分。
本得分点可能分值:0、1、3 得分点(4):v B =2v A =-min0.4/mol 100.0072.0L )(- 2⨯=0.014min)(mol ⋅L (2分) v C =v A =-min0.4L /mol 100.0064.0)(-= 0.009min)(mol ⋅L (2分) 数值和单位各1分,数值和单位以其它形式表达正确的均可得分;不要求计算过程;两个单位均写错的扣1分;若计算式正确合理的按数值正确处理;v B 数值在0.013~0.015 之间,v C 数值在0.0085~0.0095 之间的均可得分。
本得分点可能分值:0、1、2、3、4理综第28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基本原则1.本题总分值区间:0-15;总分误差阈值:2 。
2.化学式必须正确,且书写规范。
2010年山东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评价

2010年山东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评价2010-08-23 10:46:20 来源:网络上传资源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坚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引领课改。
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稳中有变,难度适中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求新求变。
试题形式与样题保持一致,命题知识和能力主线与以往考题保持相对稳定。
整卷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化学基础实验、有机化学基础等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Ⅰ卷客观题主要以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Ⅱ卷旨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在稳定的前提下,试题与以往考题相比也有明显的变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比例有所增大,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加强,对化学原理的考查更注重理解和应用,把化学与生活和社会相结合的理念融合在考题中;在设问上增加了简答性填空,要求考生不仅对原理充分理解,而且能正确表述,从而减少投机性得分,增强了选拔功能。
考题在情境和问题设置上贴近考生的思维习惯,不偏、不怪,难度适中。
第一,层次鲜明,难易比例得当。
必做题中的选择题,侧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大,难易搭配合理。
第9、11、13、14题相对简单,第10、12题属中等难度,第15题题图结合,思维容量较大,相对较难。
必做题中的填空简答题侧重于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每一题都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
第28题(1)(2)、29题(3)、30题(1)(2)等较易,28题(3)(4)、29题(1)①、29题(2)、30题(3)等难度中等,29题(1)②、30题(4)等难度较大,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突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2010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

2010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Ⅰ.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单选),第II卷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三、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试卷按题型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统一学额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II.考试内容及要求生物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考核目标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
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考试的能力与要求(1)理解能力①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②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③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①能独立完成生物学教材所规定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②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③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④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①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②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评分细则试题27、(1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 及c(C)=0mol/L。
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
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3)该反应的△H___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实验②: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实验③: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第27题评分细则:(1)分两空②分值设定:【0,1,2】改变条件:加催化剂或催化剂或正催化剂(1分)判断理由: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1分)注意:1、改变条件错误,扣2分,得0分;2、注意判断理由的用词可能有多种叙述,只要与标准答案含义一致,皆可给分。
如:反应(速率)加快与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的含义相同。
平衡不移动与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的含义相同。
③分值设定:【0,1,2】改变条件:温度升高(1分)判断理由: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1分)注意:1、改变条件错误,扣2分,得0分;2、注意改变条件和判断理由也可能有多种叙述,只要与标准答案含义一致,皆可给分。
如:加热、升温等于温度升高的含义相同。
反应速率加快与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的含义相同。
平衡向右(或正反应方向、或C方向等)移动与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的含义相同3、平衡移动必须指明方向,浓度减小必须指明生成物或反应物或具体物质,否则得0分。
(2)分值设定:【0,2,4】40%(或0.4)(2分)0.060mol/L (2分)注意:1、0.060mol/L的数字和单位必须都正确,才能给2分。
其中一个有错或无单位,均为0分。
2、单位为mol·L-1、mol/dm3、mol·dm-3都正确。
3、若写成60mol/m3也正确。
4、0.060mol/L中的单位“升”写成小写“l”,为0分。
注意:本大题中涉及化学术语若有错别字,均视为错误,不得分。
试题28、(15分)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
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
现进行如下实验: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种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确定的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第28题评分细则:(1)分值设定:【0,2,4,6】A、NH3E、H2SO4F、AgNO3 (各2分共6分)C、BaCl2(3分)若C—BaCl2写在(2)中,且有Ba2+、Cl-均检验正确。
(3分)若C—Ba Cl2写在(2)中,无检验或只检验Ba2+或只检验Cl-(2分)(2)两部分第一部分分值设定:【0,2,3】B为Na2CO3或K2 CO3 ,检验写为“颜色反应鉴别Na+、K+”或“用颜色反应来鉴别Na+、K+”。
(3分)B 只要有Na2CO3、K2 CO3之外的物质(0分)B 写为Na2CO3或K2 CO3无检验(2分)B 写为Na2CO3或K2 CO3,只检验一种离子(2分)第二部分分值设定:【0,1,2,3】D只要有Al2(SO4)3或MgSO4之外的物质【除KAl(SO4)2】(0分)D写为Al2(SO4)3或MgSO4,无检验(2分)D写为Al2(SO4)3或MgSO4,只检验一种离子(2分)D写为KAl(SO4)2或MgSO4,且检验正确完整(3分)试题29题、(15分)请设计CO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2(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 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它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下表管中。
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验证CO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9题评分细则:(1)分值设定:【0,1,2,3,4】①4个装置每个1分;②试管须为长方形,玻璃导管须画为长进短出,试管上须画出胶塞,否则不给分。
(2)注意:①每一行3空完全正确给1分,有一处错误则不给分。
②B中强调“饱和”,C中强调“浓”,没有则扣分。
③B中填碳酸氢铵,碳酸钠(钾)不给分,C中填固体干燥剂(如CaCl2,P2O5硅胶)不给分。
B和E中须为溶液。
④E中填氢氧化钠(钾)溶液等可以吸收CO2的物质给分。
⑤制备出CO气体后,只对吸收CO2的说法给分,若仅填吸收水而没有涉及到CO2的吸收则不给分。
对验证CO2是否吸收完全,吸收水与验证水是否吸收完全本题不作考虑。
⑥答题中涉及到的化学物质名称中出现错别字不给分,如木“碳”粉。
(3)分值设定:【0,1,3,4】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1分】;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作用,防止反应激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3分】。
(4)分值设定:【0,1,3】解答1: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1分】,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2分】。
评分细则:没有点燃气体则为0分。
解答2:先将气体通入有CuO的反应器中,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色【1分】;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含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
最后必须证明产生了CO2否则此步0分。
试题30题、(15分) 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链径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lnolA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
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
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链径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氧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0题评分细则:第30题评分标准以国家标准答案为原则,补充如下细则:(1)分值设定:【0,1,2,3】将结构简式写成键线式得分,写成分子式不得分。
除标答外,化合物的名称写“3-甲基丁炔”也为正确,得分。
名称中有中文文字错误不得分。
(2)分值设定:【0,1,2】①缺少任何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结构式有错误均不得分。
将Br2写在箭头上不得分,“→”写成“”或“”不得分;②反应溶剂未写CCl4不扣分;③反应溶剂写其他溶剂(如水等)、“→”写成“=”统一扣1分。
(3)分值设定:【0,1,2】①缺少任何反应物及生成物、反应式未配平、结构式有错误以及不合理的催化剂(如氢氧化钠等)均不得分。
②反应条件不完全,如:未写加热符号“△”及“H+”,、将“H+”写成“硫酸”或“催化剂”、“→”写成“=”或“”等统一扣1分。
③“→”写成“”、“H+”催化剂写成“浓H2SO4”或“浓硫酸”不扣分。
(4)分值设定:【0,1,2】将“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写成“氢化反应”或“加氢反应”、“取代反应”写成“水解反应”均得分,以上各反应类型只写类型名称漏写“反应”二字不扣分。
(5)分值设定:[0,2,4]正确写出CH3CH=CHCH=CH2或其顺式和反式异构体中的任何一个均得2分。
除标答外,如另正确写出CH2=CHCH2CH=CH2结构不给分,多写其他结构式每个扣2分,最多扣4分。
(6)分值设定:【0,2】将结构简式写成不扣分。
注意:以上各小题中涉及的所有结构式和分子式中元素符号、上下标、括号等书写不规范导致所表示的结构错误,结构式及与此相关的反应式均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