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 民族团结 学案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摘要】:本教案的设计,开课运用歌曲,激情导入,既渲染气氛、创设特定的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在学文明理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采取学故事、讲故事、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等形式,使学生明白我国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努力的情感。
结尾又让学生在歌曲中加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多媒体激情明理导行教学设计理念:依纲靠本尊重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激情、明理、导行,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素质教育的落实;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体现教材教法同步改革,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教材对象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生大多十一、二岁,他们大多勤奋好学,活泼可爱,求知欲强。
针对我国目前少数地区仍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因而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尤为重要。
教学内容分析:《民族团结》是鄂教版思品十二册第十三课。
本课让学生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有优势,搜集有关民族团结故事,从而使学生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靠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教学目标:道德认知目标: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道德情感目标: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道德行为目标:1、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收集我国各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爱我中华》。
[来源:学优中考网]2、课件:①6位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图片。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案例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特点: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做主。
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学生根据地图指出,教师给学生区。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B.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课件展示“蒙牛”产品的商标,提问:蒙牛乳业集团在哪个省?教师介绍蒙牛集团的兴起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可分割关系。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除了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外,每年还派遣大量的干部和人才入藏。
孔繁森就是他们其中的杰出代表。
孔繁森是杰孔繁森辅导他收养的孤儿学习孔繁森照顾生病的藏族老人三、合作探究(10min)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民族节日时,向他们表示祝贺。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拉萨3.14暴力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歌词中“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理解。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在西藏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过程唐朝时,有两位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了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了卓越贡献。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经济文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民族团结”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民族团结”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民族团结”教学目标和“民族团结”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民族团结”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历史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请分析以下材料,阐述国家对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法规在保障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作用。
材料: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民族歧视法》等,以保障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
(3)请分析以下材料,论述青少年在维护民族团结中的责任和作用。
-民族团结: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
-历史背景: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现实意义: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
-政策法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保障民族团结
-青少年:肩负着维护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
板书设计示例:
```
民族团结
├──定义与重要性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背景(1)前提: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关系: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3)民族格局: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提出: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
3.实施: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4.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1.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表现(1)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今天西藏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2)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4)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3.意义(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问题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究:①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
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④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可以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问题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好处?探究:(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民族团结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2.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过渡: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讲授新课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
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1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2)掌握各民族共同发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重点难点】重点: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繁荣难点: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同学们,这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当那优美的旋律在运动场上回荡的时候,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这句话的含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教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
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汉族集中地区也有少数民族聚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汉族遍布全国,但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边疆地区和高原地区。
[学生回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怎样的政策?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民族团结》教案02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
)2 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二、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
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
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
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3组织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5页第1、2题。
三、各民族共同发展1学生阅读57页相关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994 年至 2001 年,中央政府向西藏投资达 48 亿元,极大地 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援助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繁荣的关键 B.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C.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材料补充: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1)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长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2)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 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3)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同御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 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 政治认同 2、新中国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基本政策: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政治制度,也 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 (2)解放后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实行分两步走的政策。第 一步:民主改革,第二步:社会主义改造 (3)新时期,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仅在农 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工业,实 行对外开放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民族问题上贯彻民 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_________
探究题: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亲如一家, C C_________________ 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是对祖国利益的最大侵害。 D (1)2008 年 3 月 14 日,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在西藏拉萨蓄 D_________________ 意制造了一起打砸抢少暴力事件, 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 2 、以上行政区域的划分与我国政府实行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有 大损失。这一事件对你有何触动?请表明你的态度。 关?你知道这一制度是何时提出来的吗?背景是什么? (2)长期以来,达赖集团不顾事实,编造谎言,大肆渲染所谓的 “西藏人权问题” 。挑拨民族关系,诋毁我国的民族政策。为澄清 事实真相, 请你说明我国在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基本 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一直坚持怎样的原则?
课
八年级历史学科学案 班级____ 主备教师________ 题: 第 11 课 《民族团结》导学案
学习目标:1、能简述:①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②各民族共同发展 的政策的背景及意义 2、能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意义 重大;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各民族 共同发展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___组___号 使用时间:_____年___月___日 总第___节 4、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党和政府制订了什么政策,又 实施了哪一战略?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前置性作业:1、下面是一张中国地图,请你指出图中 A、B、C、 D 各代表的是我国哪一省级行政区。 6、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A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这一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当堂训练: 1、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 A.大杂居、小聚居 B.小杂居、大聚居 C.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 D.按民族划分居住区域 2、全国目前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 A.10 个 B.5 个 C.6 个 D.8 个 3、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 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 表现在( )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 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5、“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 温暖,多么慈祥,把我们农奴的心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 幸福的大道上!”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吗?( ) A.蒙古族 B.回族 C.藏族 D.壮族 6、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 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 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② 少数民族 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 个公民的义务 ④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 ①促进民族团结 ②缩小东西差距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 ④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