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技术与美国音乐产业演化

MP3技术与美国音乐产业演化
MP3技术与美国音乐产业演化

[收稿日期] 2005-01-10

[作者简介] 芮明杰(1954—),男,江苏宜兴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巫景飞(1975—),男,广

东普宁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何大军(1966—),男,吉林长春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2005年2月 中国工业经济 Feb 1,2005第2期(总203期) China I ndustrial Economy No 12

【案例分析】

M P3技术与美国音乐产业演化

芮明杰, 巫景飞,何大军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3)

[摘要] 近年来,MP3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兴盛对传统音乐产业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冲击。本文以美国音乐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研究与多个案研究等方法,从产

业与企业两个层面对信息技术冲击下的音乐产业变革过程做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并给出

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共同演化;MP3;音乐产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 (2005)02-0110-08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以及战略管理理论,往往倾向于把“产业”理解为企业所存在的一种静态外部环境,产业边界清晰,制度规则明了,企业战略不过就是在这种环境、规则中的被动适应行为与博弈。而事实上任何一个产业中的利益格局、组织模式、技术能力与企业的策略行为密不可分、共同演化(Co 2evoluti on ),“产业”本质上是企业策略行为的产物。从共同演化的视角研究产业组织模式的发展变迁,并以此为企业战略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越来越多成为学者的共识(Tushman,M 1L 1,E 1Romanelli,1985;Levinthal,D 1A 1,J 1Myatt ,1994;McKelvey,1997;王益民,2004)。本文以美国音乐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研究与多个案研究等方法,对MP3技术冲击下的音乐产业演化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我们发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兴盛,一种并不含有数字产权管理功能的数字压缩技术标准MP3的出现对传统音乐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新旧技术标准的竞争中,数字时代的音乐产业实现了企业战略、技术、产业组织与制度的共同演化,产业内新的利益均衡逐渐实现,“产权”边界重新得到了界定,新的产业格局与秩序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组织模式与企业盈利模式逐步浮现诞生。

一、传统音乐产业格局

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音乐作为一个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并让普通大众成为音乐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的历史并不长。据业界公认的史实,1877年大发明家爱迪生对留声机的发明创造可以说是音乐产业化的肇端,这样算来距今也不过130年的时间。最早音乐产业的商务模式是通过出售投币点唱机与会讲话的洋娃娃加以实现,大发明家爱迪生凭借专利垄断成为那个时期的产业霸主。0

11

其后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音乐版权的法律地位的确立,我们所熟悉的音乐产业价值生态逐步形成(见图1)。唱片公司尽管下属拥有不同风格的厂牌(Label)或者艺人(A rtists),但其商务模式基本一样:他们首先签下一大批具有前途的艺人,取得这些艺人创作歌曲的版权以及发行权,然后经过唱片的制作、包装,并利用自身高超的营销技巧以及完善的营销渠道将唱片送到消费者手中。在这个产业生态中,唱片公司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不仅因为唱片公司对于歌曲流行时尚的敏感与远见,更重要的是唱片公司对于市场的掌控力,这种掌控力体现在:①唱片公司往往通过垂直以一体化行为进入唱片分销、零售渠道,获得了唱片销售渠道的控制权;②这些唱片公司往往隶属于某个媒体集团,媒体集团可以运用其他下属各种宣传媒介来影响大众的音乐品位与偏好。

图1 传统音乐产业生态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经过20世纪90年代末的兼并浪潮,截至2002年,全球音乐市场出现了五家跨国音乐巨头(简称“五大”):威望迪环球公司的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 oup,UMG);索尼公司的索尼音乐娱乐(Sony Music Entertain ment I nc,S ME I);贝塔斯曼集团的贝塔斯曼娱乐(BMG Entertainment);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华纳音乐集团(W arnerMusic Gr oup,WMG);百代音乐工业集团(Electric&Music I ndustries Gr oup,E M I)。从市场份额上而言,“五大”几乎控制了世界市场70%以上的CD、磁带、LP 大碟(密纹唱片)的销售量,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市场份额甚至高达80%(美国、德国),乃至90%(法国)以上。

二、新技术对音乐产业的冲击

11新技术的出现

(1)MP3技术。MP3本意并不是某种音乐播放软件或是播放器。MP3是MPEG21Audi o Layer3的缩写,它是I S O(I nternati onal Standards O rganizati on,国际标准化组织)与I EC(I nternati onal Electr onic Co mm ittee,国际电工协会)共同发起的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 oup,运动图像专家组)开发的一种音频压缩技术。1987年,德国的研究机构Fraunhofer II S2A开始参与一项关于数

111

字音频广播(D igital Audi o B r oadcasting,DAB)的尤里卡计划子项目E U147。在与Erlangen大学D ieter Seitzer教授的合作过程中,他们发明设计了一种压缩能力超强的算法(A lgorithm),该算法采用了先进的“感知觉噪声建模”(Percep tual Noise Shap ing)技术。以标准方式(128kbp s4411kHz) MP3可以将CD音质的数字音频压缩至原尺寸的约1/11,却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失真。MP3技术为音乐数字化与网络化提供了可能。

(2)其他互补技术与产品的发展。MP3的兴起虽然与其自身技术性能的优越性有关,但是应该看到,任何一项技术所能具备的扩散能力并不仅仅依靠自身,而是与很多互补性的技术、产品相互结合、共同作用而成的。我们认为,在众多的技术与因素中,以下几方面与MP3技术的互补性最强,推动力最大:

第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近年来,美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大型机用了40年的时间生产了10万台,小型机用了20年的时间生产了100多万台。而个人计算机仅仅在10年间就生产了1000多万台。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所带来的巨大网络效应则更加快了计算机技术应用与普及速度,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全球的互联网用户已接近7亿。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为一个新兴的虚拟的网络社会提供了技术支撑,而这个社会中的人群———网民———正是MP3音乐消费的主力军。

第二,P2P技术的出现。P2P(Peer2t o2Peer)对等网络技术,是指以分散、分权思想为指导,为网络用户之间提供“端”到“端”直接联系的一种网络技术。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真正地消除中间环节,可以改变现在的I nternet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对于音乐产业而言,P2P技术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对内容搜索与文件共享领域的应用,它的出现使得音乐爱好者之间可以在不受中央服务器(W eb Server)的监控下实现音乐文件的快速传递、分享、搜索音乐文件,这使得希望利用中央服务器来监督音乐产品版权的能力大大降低。

第三,宽带技术的出现。所谓宽带,一般是以目前拨号上网速率的上限56Kbp s为分界,将56Kbp s及其以下的接入称为“窄带”,之上的接入方式则归类于“宽带”。宽带接入包括Cable mode、I S DN、DS L、ADS L等多种类型接入手段,它的应用使得网络出速度大大加快。

第四,便携式MP3播放器(Portable MP3Player)的出现。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MP3播放器是1998年由韩国的Seahan公司制造。而第一台广为人知的MP3播放器是美国D ia mond公司在1998年底推出的R i o300,因其引起的法律纠纷与胜诉而闻名。便携式MP3播放器使得对于网络音乐的欣赏不再限于端坐在计算机面前,而是可以随处随时、随心所欲,而且这种设备比起S ONY公司发明的便携式CD机要轻巧许多,价格也相对便宜,因此,很快收到大众的追捧,成为有效拉动MP3音乐消费的重要力量。

尽管MP3这一技术本身没有过多的宣传,传统的录音工作室也并不使用这种技术。但是,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为MP3的流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全新的应用平台;开放、透明、无加密的MP3技术使得音频文件数字化、浓缩化非常容易,大大降低了音频文件的转换、存储成本;P2P与宽带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MP3格式音频文件在网络上的传输成本;便携式MP3播放器更是为其快速扩散提供了大量的消费者基数(I nstall Base)。这些技术相互作用,互为动力,加速了正向反馈或者说花车效应的发生,一种新技术的锁定现象自发自然地发生在了MP3身上,MP3格式逐渐成为了网络(在线)音乐的事实标准(De Fact o Standards)。

21新商务模式的出现及其对音乐产业的冲击

围绕MP3标准,凭借互联网力量,20世纪90年代末期各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或是产品服务涌现出来,其中比较出名的包括:D ia mond公司的便携式MP3播放器(R i o300);提供音乐文件网上交换的Nap ster、Am ister;提供数字音乐综合服务的MP31COM与Good Noise以及提供MP3制作、播放软件的Nulls oft公司、Real N et w orks公司等。非常有趣的是D ia mond、Nap ster、MP31Com这三家公司由于创新经营侵害到了传统唱片公司的利益,都先后受到了传统唱片公司的利益直接代表美国唱片211

业协会(Recording I ndustry A ss ociate of American,R I A A)的法律诉讼,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些公司是新兴商业模式的代表,对它们的讨论研究是有典型性的。

(1)MP31COM。由M ichael Roberts on在1996年创建,并于1997年底开始营运,1999年11月在NAS DAQ公开上市。获得大量现金后MP31Com开始创新,发起了My1MP31Com,主要提供两项服务。一是所谓即时收听服务(I nstant L istening Service)。允许通过它的联盟网站购买了某张CD 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这张唱片的MP3格式曲目,并即时收听。这一项服务本质上是利用免费的MP3下载来促销CD唱片;另外一项服务称之为验证下载(Bea m2it Service),只要用户拥有某张CD 唱片,将其插入计算机光驱,登陆My1MP31Com网站经过版权注册后,就可以免费下载这张唱片的MP3格式文件。显然,这项服务可以为客户尤其是不熟悉如何将CD转录为MP3格式文件的客户提供了方便,使得MP3更为流行。MP31Co m有如下特点:①本质上是个音乐综合服务提供商(MSP),提供包括MP3歌曲免费下载、数字音乐发行、分销以及在线CD销售等多种增值服务;②还是利用传统互联网技术,没有利用P2P技术,公司自己的服务器面有大量音乐文档;③收入来源综合化,版权分享、广告、CD销售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2)Nap ster。由Fanning在1999年创建。其运作非常简单,就是为用户提供一种音乐文件分享的技术平台,用户只要登陆其公司的网站,注册并下载一个免费音乐分享软件,成为公司的客户,就可以与同时在线的其他用户互相交流音乐文件(主要是MP3文件)。而且Nap ster公司的用户无论在上传或下载任何MP3文件时,都不需向对方、Nap ster公司,或是音乐作品的版权所有者交费。Nap ster发展迅速,短短十几个月,全球注册用户很快突破5000万。Nap ster的特点如下:①本质上是个音乐爱好者的社区;②利用P2P技术,实现音乐文件的分布式存储、搜索与交换,公司自己的服务器上面没有音乐文档;③免费为客户服务,广告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无论是MP31Com或是Nap ster对传统音乐产业的最大挑战在于改变了音乐产品的生产、分销流通(D istributi on)乃至消费形式,使得音乐产品摆脱了以往用胶片、磁带或是光碟作为载体,并主要通过有形物理渠道进行分销流通的传统商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无形化的纯数字音乐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传递(见图2)。新技术的出现带来新的产品与服务形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全世界范围内传统的音乐产业生态产生了侵害,引起艺员人数减少,数千个工作机会流失,产片销售量下降。据美国唱片协会(R I A A)的统计指出,2000年美国唱片销售量出现7%的衰退,2001年与2002年分别呈现约10%—11%的衰退,唱片销售金额亦持续下滑。

三、传统唱片公司的应对策略

对于MP3以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主导产业的五大唱片公司刚开始表现得非常迟缓,认为这些不过是大学生或一小部分技术爱好者的“小把戏”,不可能对产业带来任何重大的影响。一个例证是,1998年以前,“五大”中没有一家的网站上具有MP3下载、网络广播等新型服务。1998年,当MP3已经成为网络音乐的主要技术标准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新型商业模式的企业时,“五大”才如梦方醒。早期,“五大”更多利用原有法律制度所赋予的合法性基础来回击新企业与新的商业模式。而后期则更多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充分利用、适应新技术的同时也不排除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

(1)法律诉讼策略。即唱片公司利用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于利用MP3、互联网进行大规模的复制、传播、改编的行为进行法律诉讼。因为,毕竟政府的“暴力潜能”使得对于产权保护的执行具有天然的优势(诺斯,1981)。1998年初,“五大”的直接利益代言人美国唱片协会(R I A A)不断出击,先后将多家与MP3相关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告上法庭,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有:1998年年底R I A A起诉D ia mond公司;1999年R I A A起诉Nap ster公司;2000年R I A A起诉MP31COM公司;2003年R I A A起诉500多名使用P2P技术从事文件分享的个人等。

311

图2MP3等技术对音乐产业生态的影响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2)院外活动策略。即通过利益集团的活动制定新的法律,为新技术带来的法律灰暗地带制定规则。如1997年12月17日,当任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反电子盗版法案》(No Electr onic Theft Act)。该法案修改了《版权法》506款,增加了对个人侵犯版权行为的责任;1998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 igital M illennium Copyright Act,DMCA),大幅度扩大了版权的保护范围;2002年7月,众议员伯尔曼和考贝尔向美国众议院提交了一项“点对点盗版防护”法案。

(3)认知修正与预期管理策略。除了技术与经济利益因素之外,影响在线音乐的分享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一种观念、一种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与理解。事实上绝大部分网民(尤其是年轻人)并不认为音乐文件的网络分享本身就是一种盗版侵权行为,相反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由生活方式。因此,改变社会这种认知结构可以说是遏制在线音乐盗版盛行的关键。各大唱片公司、艺人以及其他相关团体联合利用他们手里掌握的各种媒体资源对反盗版行为进行了有力的宣传、布道,试图从道德上、舆论上影响MP3、P2P等技术存在的社会合法性。例如,近期美国已有大学开始开办有关版权法的速成教育课程,并至少有1家大学已在新学期的开始提供合法音乐服务,以及有线电视、免费报纸等校园生活服务(I FP I,2002)。

(4)合作联盟策略。任何制度、秩序都是依靠组织来保证执行的,R I A A、I FP I等组织实际上代表了传统音乐产业的利益,维护的是旧有产业秩序与制度。但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仅仅依靠传统组织维护旧制度显然是不够的,新技术带来的利益平衡的丧失、产业生态空间扩张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增强都需要新的制度加以协调,新的组织也因此应运而生。对于数字化的音乐产业,需要协调的利益主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唱片公司、录音设备公司、艺人、零售商、消费者等,而是扩展到了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I S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 CP)、I T设备制造厂商、软件公司、消费类电器制造商等更广范围的产业主体。1998年由R I A A、I FP I、R I A J(日本唱片协会)倡导发起的安全数字音乐先锋论坛(S DM I,The Secure D igital Music I nitiative)宣布成立,并于1999年2月在美国洛杉矶召开了首次会议。该论坛成员不仅包括五大唱片公司、R I A A等,也包括了诸如消费类电器制造商、I SP、I CP以及软件公司等将近200多家组织机构。

411

(5)技术策略。一类是所谓防御性技术策略,即采用技术手段增加网络音乐的传递、复制的成本。例如,最早使用的人为设计的虚假或无效联结,迷惑非法下载用户;在下载联结中制造病毒,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利用软件跟踪非法用户的I P地址与物理地址,突击清查没收相关设备,严重者甚至控告起诉;利用所谓数字版权管理(D igital R ightsManage ment,DR M)的技术在数字化音乐过程中加入密码(Encryp ti on)或数字水印(W ater marking),人为制造不兼容。另一类是所谓主动进攻型技术,即通过研究开发提供比MP3更优秀的音频压缩技术、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服务,来主动争取消费者。例如,1998年初宝丽金、索尼与华纳等唱片公司首次建立零售网站,并尝试允许消费者下载部分歌曲的片断。

四、演化中的产业景框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音乐产业的产业格局尚不清晰,仍然处于秩序较为混乱的“前范式”阶段,各种利益团体的博弈均衡尚未实现。产业内新的动态不断涌现,表现在:

(1)P2P技术进一步发展。作为MP3标准的重要的互补技术,P2P在最近几年又获得了飞速发展。在Nap ster法律败诉之后,经营模式被迫转型,但一直不很成功。而以Mor pheus、Gnutella、Kazaa为代表的基于P2P技术的新“Nap ster”,立即填补了Nap ster所留下的市场空白并加以发扬光大———仅以上3家就拥有了700万同时在线用户,而Nap ster在它的鼎盛时期也不过200万而已。更让传统唱片公司们头痛的是,这些新秀接受了Nap ster的教训,更新了技术,完全采取分布式架构(纯P2P技术),避开了采用中央服务器储存用户文件资料的做法,把资料全放在了用户的计算机上。换句话说,它们只提供了P2P技术,至于说用户用这种技术做什么,与它们是没有关系的。新的下载、分享软件也应运而生,如Edonkey、E mule、Gnutella,这些软件不仅下载能力更强而且普遍具有匿名功能,使得网络间分享音乐的行为更加快速而隐蔽。

(2)消费者权益保护力量的组织化。例如,经济学家奥森所说,由于协调的困境,大多数人的利益往往易被组织协调起来的少数人所侵害。对此,音乐产业的历史就是很好的诠释。传统唱片市场处于高度寡头垄断,企业间通过诸如R I A A、I FP I等组织形式彼此勾结,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很难通过所谓“价格竞争”来保证自己的福利。但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协调与组织的成本逐渐降低,具有特殊偏好的某些人群很快可以聚集起来,一些为争取音乐消费权益的组织纷纷涌现。他们不仅为个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同时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宣传音乐分享的理念,驳斥R I A A等组织的知识产权“麦卡锡化”。值得说明的是他们其中的一些组织并不走极端路线,而是针对音乐产品分享与生产之间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操作方法。例如Electr onic Fr ontier Foundati on(EFF),其倡导的自愿性集体授权(Voluntary Collective L icensing)方案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之一。理性的分析、可操作化的建议以及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将使这些组织在音乐产业的演化方向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新兴的“合法”在线音乐经营模式不断涌现。由于在线音乐不仅涉及到内容———音乐,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数码技术,如何实现数码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不仅传统的唱片公司在努力探索,一大批I T背景的企业也逐渐加入到在线音乐商业经营模式的探索与开发的潮流中来。其中,苹果电脑公司推出的iPod+iTunes模式值得一提。所谓i pod是指一种由苹果公司研究开发的移动性数码音乐播放器,而iTunes则是指有苹果公司的在线音乐商店iTunes Music St ore。iTunes在线音乐商店是目前惟一经唱片公司授权、规模最大的数字音乐下载网站。每一个购买了iPod的消费者只需要为在线歌曲支付每首歌99美分,每张专辑9199美元的的费用就可以“合法”下载、播放以及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合理使用(Fair U se)这些经苹果公司技术处理过的音乐曲目。苹果这项软硬捆绑的服务模式一推出就收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据统计,2003年4月推出的iTunes音乐商店迄今已售出了超过7000万首歌曲,在线音乐下载市场上的占有率也超过了50%。

511

(4)S DM I标准设定组织的分化与新标准的出现。S DM I自从1999年公布了110版本的便携设备初步标准后,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相反由于利益的争夺,组织内部发生了分化。各家看好数字音乐的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数字音乐格式,希望可以在数字音乐市场里分一杯羹。主要有微软推出的W indowsMedia Technol ogy410,AT&T推出的a2b,Kobe Steel和NTT推出的Solid Audi o,Sony 的ATRAC3格式,以及L iquid Audi o,Real N et w orks和I B M等公司推出的音乐压缩和加密规格。这些技术标准尽管从音效保真上说,绝大部分已经超过MP3标准。但是,由于之间大部分不兼容,而且存在较多的使用限制,市场份额依然很少。据NP D集团旗下数字音乐观察部门统计,2003年, MP3格式的音乐在数字音乐中的比例仍然高达72%,而App le的Advanced Audi o Coding(AAC)格式和微软的WMA格式合计也仅为5%。

五、结论与启示

至此,我们回顾了美国音乐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受到新技术冲击而演化变革的历程。纵观这段历史,我们有如下结论与启示:

(1)没有超越时空的绝对“产权”,任何产权都是一定时空背景下、一定技术条件下的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均衡的产物。历史上看,由于音乐产品的无排他性或者说弱排他性,版权的保护问题一直就是该产业的重要关注对象。在传统的用磁带、光盘等作为音乐载体的时代,也曾经出现过消费者购买光碟后自行复制并流转的“侵权”现象。但是,一方面由于基于物理复制的技术对于个人而言成本很高,因此,只能限于家庭内部、朋友间,负面的影响或者说对音乐版权所有者的利益“侵害”并不是很大,相反由于试听效应,甚至有可能增加购买原版碟片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这种利益的损失经过音乐产业内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试错已经有一定的制度安排加以协调补偿。该制度安排集中表现为1992年在R I A A、ASCAP(美国歌手与作曲家协会)等利益团体的推动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对音乐作品的《家庭录制法案》(Audi o Home Recording Act)(即《DAT数码录音机和磁带法案》)。但随着新技术如MP3、互联网等的出现,传统制度受到了挑战。这些技术使得音乐完全虚拟化、数字化,复制成本、转移成本、扩散成本大大降低,任何一个消费者或者说家庭的使用都很难说局限于家庭。因此,对音乐版权所有者的产权“侵害”无疑是急剧扩大。再加上那些可以用来生产、复制、转移、播放复制产品的数码产品制造商并不在传统的补偿税征收范围内,音乐版权所有者的利益又无法通过政府税收加以补偿。产业原有利益均衡被打破,冲突难免发生,Nap ster等案件不过是这种利益冲突的个案表现。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升级———如第三代P2P技术的发展,新的文件分享方式不断涌现,监督、执行现有音乐产品“产权”保护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收益则越来越小,传统的制度与法律的不适应性因此进一步凸现,制度惯性势必会被打破,产业也必将在多方利益博弈过程中实现新的生态与均衡。音乐产品的“产权”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与范围,昨天的“盗版”侵权行为在今天很可能就是受法律保护的正当行为。

(2)技术标准竞争的背后是利益的竞争与博弈,技术标准的最终确定本质上是多方利益的博弈均衡,而这种博弈均衡我们称之为制度,产业内标准竞争过程是产业不断制度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产业生态重塑的过程,标准竞争过程中企业战略与产业共同演化。在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当中,我们倾向于把“产业”理解为企业所存在的一种静态外部环境,产业边界清晰,制度规则明了,企业战略不过就是在这种环境、规则中的被动适应行为与博弈。但应注意的是,当新技术、新制度等重大变革与冲击出现时,在创造性毁灭过程中,“产业”本身都面临着毁灭、重塑,如果企业还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实践,其结果就只能是被毁灭。正如我们在上文看到的,MP3、互联网络、P2P等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把传统音乐产业的范围大大扩展了,开辟了“新音乐产业”的空间、疆界与生态。在这种情景下,此时企业的战略更多的是一种“制度化战略”,一种为确定最有利于未来自身竞争位势而主动参与产业规则建构的行为,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被动性竞争战略。可以看出,传统的五611

大唱片公司,早期由于忽视了MP3可能带来的产业变局,因此,在后期与MP3技术进行“标准竞争”战中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前期没有积极实施参与制定产业“标准”的制度化战略,失去了控制、主导新产业的最佳时期。事实上,与音乐产业非常类似的电子出版业由于有了MP3的前车之鉴,传统的出版商很早就介入了电子图书版权管理系统的制定与研发,因此,目前来看,电子图书出版行业所受到的所谓“盗版”问题要远远小于音乐产业,传统图书出版商也没有遭遇新技术带来的危机。

〔参考文献〕

〔1〕Chi2Jen H sieh1Fr om the M P3Revoluti on t o Pay2t o2Play: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 igital M usic[D]1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D r’s D issertati on,20021

〔2〕Eric de Fontenay et al1MP3:D igital Music f or the M illenniu m[R]1W hite Paper on the I m pact of Downl oadable M usic D istributi on f or the M usic I ndustry Based on a MusicD ish/M P31com Co2B randed Survey,19991

〔3〕Frank Berg mann1Nap ster&The Music I ndustry[R]1GE M Working Paper,20011

〔4〕Fred v on Loh mann1Voluntary Collective L icensing f orMusic File Sharing[J]1Co mmunicati ons of the AC M Vol147,20041〔5〕Henders on,R1,and K1Clark1A rchitectural I nnovati on:The Reconfigurati on of Existing Pr oduct Technol ogies and the failure of existing fir m s[J]1Ad m 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1

〔6〕Recording I ndustry in Nu mbers2001[R]1I nternati onal Federati on of Phonographic I ndustry,20021

〔7〕Le win,A1Y1,and H1W1Volberda1Pr olegomena on Co2evoluti on:A Fra me work for Research on Strategy and Ne w O rganizati onal For m s[J]1O rganizati on Science,19991

〔8〕Levinthal,D1A1,and J1M yatt1Co2evoluti on of Capabilities and I ndustry:The Evoluti on of Mutual Fund Pr ocessing [J]1Strategic M anage ment Journal,19941

〔9〕M arc Huygens et al1Co2evoluti on of Fir m Capabilities and I ndustry Competiti on:I nvestigating the Music I ndustry 1877—1997[R]1Working Paper1www1eri m1eur1nl

〔10〕McKelvey,B1Quasi2Natural O rganizati on Science[J]1O rganizati on Science,19971

〔11〕Nels on,R1R1,and S1G1W inter1An Evoluti onary Theory of Econom ic Change[M]1Ca 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1

〔12〕The Recording I ndustry A ss ociati on of America’s2002,2003Year End Statistics[R]1R I A A2002,20031

〔13〕Tush man,M1L1,and E1Romanelli1O rganizati onal Evoluti on:A Meta mor phosis Model of Convergence and Reorientati on[J]1in Cu mm ings,L1L1and B1M1Sta w(eds1),Research in O rganizati onal Behavi or[M]1 Green wich,CT:JA I Press,19851

〔14〕[美]斯帕1从海盗船到黑色直升机:一部技术财富史[M]1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

〔15〕王益民1战略演变的制度基础观———制度转型期企业战略的生成、收敛与分化[D]1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1〔16〕诺斯1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981)[M]1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

M P3and the Evoluti on of Am er i can M usi c I ndustry

RU IM ing2jie,WU J ing2fei,HE Da2jun

(School of Manage ment,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W ith the occurrence of MP3and other comp lement technol ogy,traditi onal incu mbents in music market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challenges,such as music copyrights p irate behavi ors on the I nternet and competiti on p ressure fr om ne w enters。The paper takes a l ongitudinal case study on this changing and co2evoluti on p r ocess,and gives s ome suggesti on1

Key W ords: co2evoluti on;MP3;music industry;strategy

〔责任编辑:高粮〕

711

研究性学习——美国乡村音乐(论文)

美国乡村民谣 汕头市第一中学陈俊武高二(2)班 英语研究性学习指导老师:吴伊妮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美国乡村音乐的起源、发展,介绍了美国乡村音乐的类别,以及在乡村音乐的发展历程中,一些对乡村音乐有重大贡献、有重大影响力的歌手。 【关键词】乡村音乐、起源、发展、类别、歌手 一、前言 现在的社会正在飞速发展,音乐也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音乐,然而我们又对音乐了解多少。仅 仅局限于流行音乐的我们,无法领略到真正的音乐魅力。 二、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音乐发展中重要的阶段,音乐风格的不同转变,从而使我们对音乐这个唯美的艺术有着更加透彻地了解。在共同研究中,我们还可以对历史事件有了更 丰富的认识。研究音乐,也是一种提高个人修养的好方法,沉浸于浓香的音乐史, 给人更多的是震撼。 三、研究的方法 查阅资料、访问 四、研究成果 (一)美国乡村音乐的起源 这个名字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它的源流很广。那时歌曲的内容,除了表现劳动生活之外,厌恶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甜蜜 的爱情以及失恋的痛苦等都有。 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建立了一家广播电台。他们开办了一个"往昔的歌剧--老乡音"的专栏节目。邀请了一位名叫杰米·汤普森的81岁的民间歌手演唱, 节目受到听众们的热烈欢迎。从此,人们统称这种音乐为"乡村音乐"。乡村音乐成 为美国劳动人民最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在美国,"蓝领"指的是下层人,故这种音 乐又称"蓝领音乐"。

(二)美国乡村音乐的发展 纳西维尔电台自开办"往昔的歌剧--老乡音"节目之后,延续数十年,成为该台传统名牌节目。而纳西维尔市也被公认为"美国乡村音乐的白宫",所有乡村歌手都视之为"乡村音乐的圣地"。 四、五十年代,乡村音乐来到大的城市,受其它乐队的影响,加进了钢琴及其 它乐器和电声扩音,那时人们对这种音乐叫"纳什维尔"。由美国国家录音艺术学院举办的"格莱美奖"是其中最高奖项。 在唱法上,起先多用民间本嗓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或小合唱,用吉他、班卓琴、口琴、小提琴伴奏。 乡村音乐的曲调,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在服饰上也比较随意,即使是参加大赛及音乐厅重要场合演出,也不必穿演出服,牛仔裤、休闲装、皮草帽、旅游鞋都可以。 乡村音乐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弦乐伴奏(通常是吉他或是电吉他,还常常加上一把夏威夷吉他和小提琴)及歌手的声音。乡村音乐抛开了在流行乐中用得很广的“电子声”(效果器)。最重要的是,歌手的嗓音是乡村音乐的标志(民间本嗓),乡村音乐的歌手几乎总有美国南部的口音,至少会有乡村地区的口音。 (三)美国乡村音乐的叛逆时代 20世纪60年代是乡村音乐史上最辉煌的十年,这一时期出现了像乔治·琼斯(George Jones)、约翰尼·卡什(Johny Cash)、帕特兹·克琳(Patsy Cline)等顶级的乡村音乐家。但是由于乡村音乐的普及,使纳什维尔的乡村音乐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战。如加利福尼亚的贝克斯菲尔德(Backsfield)和德克萨斯的奥斯汀(Austin)等地,也因出现了著名歌手而成为日后乡村音乐中心之一。到了70年代,乡村音乐已经显得老态龙钟了,因此一场"叛逆运动"改变了乡村音乐的传统模式。原来由制作人挑选歌曲以及安排曲目的制作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自己选择歌曲,自己制作,以此来体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维护自己的出版权 力。威廉·奈尔逊(Willie Nelson)领导了这场"叛逆运动"。 1968年,纳什维尔地区的制作人们对奈尔逊那种新鲜的个人化音乐采取了强烈的排斥态度,因此威廉·奈尔逊离开了纳什维尔,来到了德克萨斯的奥斯汀。在那里他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音乐会,并吸引了一批有着同样爱好的年轻人。他们那种纯朴的、根源化的风格加上个性化的表现方式,使乡村音乐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局面。 当一个个新的概念融合到一起的时候,一个争论因此而生了,"到底什么是乡村音乐?" 著名乡村歌手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乡村音乐就是乡下人买的一切音乐。”"一句简单地回答完美的解释了全体乡村音乐家的心声,即:什么是乡村音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乡村听众感受到不同的、既新鲜又熟悉的乡村生活体验。

美国产业结构

美国产业结构 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吴蔚 在新经济时代高技术是最重要的资源高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高科 技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不仅推动了时代的变革而且前瞻性地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一国经济在取得持续增长的同时伴随着旧产业的逐步衰亡和新兴产业的产生产业 结构演变的内涵是经济资源不断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流动使资源配置优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1 产业结构的基本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变使经济得以实现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根据著名的配第 克拉克定理随着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劳动力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库兹涅茨进一步指出随着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转移农业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将不断下降而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份额将不断增加根据这一定理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的过程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现实经济中经济增长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取得的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能否顺 利地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是决定一国增长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重要的 2 技术进步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产出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取决于资源配置和使 用效率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通过将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从效率相对较低的传统产业转移向高生产率的新兴产业而实现的经济总生产率的提高包含了结构转变的成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变化提高了经济各部门的生产率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二是技术进步导致各部门的生产率水平出现差异促使资源从其他部门不断流入该部门从而推动总体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现代社会正处于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之中各国经济中更多的有形 投资流向高技术商品和服务在研究开发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无形投资越来越重要作为与劳动资本并列的一个生产要素知识对生产率水平提高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能以更快的速度传播技术创新推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出现使技术进步对世界变化越来越被人们感受到新增长理论认为从长期看技术进步 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服务业特别是其中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知识型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技术对产业结构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创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导致新产业的出现和迅速增长二是由于改良技术的使用导致现有产业改造更新和发展这两者的合力不仅会成为导致产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宏观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 美国是世界上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高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通讯产业的发展对于 90 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就可以把握美国经济增长的走势 二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的界定 1 1 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 从技术范畴考察高技术是高层次的核心的前缘的先进的尖端的技术 回顾科技发展史一般认为高技术领域的形成是在 20 世纪中叶高技术不等于高技术产

MP3技术与美国音乐产业演化

[收稿日期] 2005-01-10 [作者简介] 芮明杰(1954—),男,江苏宜兴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巫景飞(1975—),男,广 东普宁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何大军(1966—),男,吉林长春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2005年2月 中国工业经济 Feb 1,2005第2期(总203期) China I ndustrial Economy No 12 【案例分析】 M P3技术与美国音乐产业演化 芮明杰, 巫景飞,何大军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3) [摘要] 近年来,MP3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兴盛对传统音乐产业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冲击。本文以美国音乐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研究与多个案研究等方法,从产 业与企业两个层面对信息技术冲击下的音乐产业变革过程做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并给出 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共同演化;MP3;音乐产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 (2005)02-0110-08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以及战略管理理论,往往倾向于把“产业”理解为企业所存在的一种静态外部环境,产业边界清晰,制度规则明了,企业战略不过就是在这种环境、规则中的被动适应行为与博弈。而事实上任何一个产业中的利益格局、组织模式、技术能力与企业的策略行为密不可分、共同演化(Co 2evoluti on ),“产业”本质上是企业策略行为的产物。从共同演化的视角研究产业组织模式的发展变迁,并以此为企业战略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越来越多成为学者的共识(Tushman,M 1L 1,E 1Romanelli,1985;Levinthal,D 1A 1,J 1Myatt ,1994;McKelvey,1997;王益民,2004)。本文以美国音乐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研究与多个案研究等方法,对MP3技术冲击下的音乐产业演化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我们发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兴盛,一种并不含有数字产权管理功能的数字压缩技术标准MP3的出现对传统音乐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新旧技术标准的竞争中,数字时代的音乐产业实现了企业战略、技术、产业组织与制度的共同演化,产业内新的利益均衡逐渐实现,“产权”边界重新得到了界定,新的产业格局与秩序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组织模式与企业盈利模式逐步浮现诞生。 一、传统音乐产业格局 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音乐作为一个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并让普通大众成为音乐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的历史并不长。据业界公认的史实,1877年大发明家爱迪生对留声机的发明创造可以说是音乐产业化的肇端,这样算来距今也不过130年的时间。最早音乐产业的商务模式是通过出售投币点唱机与会讲话的洋娃娃加以实现,大发明家爱迪生凭借专利垄断成为那个时期的产业霸主。0 11

全球公认100首最好听的歌曲

全球公认100首最好听的歌曲.... 1. don't cry--guns n' roses这首歌曾唱哭了千万人。总是能够触痛了心底最软的地方,心抽痛着,眼圈红了,却没有眼泪渗出,每多听一次就多一次的依恋... 2. fade to black--METAllic金属乐队也有很经典歌曲,相信国内有好多人都是听了这 首歌的前奏才去学吉他的!METALLICA经典中的经典,也是METALLICA饱受争议 的作品,因为当时有乐迷自杀就是出于这首歌,胆小别听哦~ 3. dreaming my dream--cranberries有着王菲一样变幻倚俪的唱腔,高雅离开了原本 浩渺的苍穹来到人间,它带着冷漠的美艳,但又说着人身上的变动和永恒,爱尔兰的 卡百利乐队就这样汲取了精灵与传说的浩渺气质,沟通了人间和天空的美,把人的故事,爱情,历史,死亡,社会都融进那飘忽而真切的女声中...(卡百利,本是蔓声浆果的藤蔓) 4. dying in the sun--cranberries不断地重复着放这首歌,简短迂回的旋律,简短迂回的歌词。平躺在这样的歌里,晕乎乎的,渴望在阳光下睡死... 5. never grow old--cranberries 最近常听朋友们说时间过得好快~! 感觉自己在一天一 天的虚度光阴! 不由得想起了这支歌~! 6. far away from home--groove coverage德国新晋乐队,这首歌已被众多知名DJ誉为 当今舞曲最为精华的传世之作,听了不下几百遍了,旋律好的很,女声好的很... 7.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guns n' roses(“野蛮师姐”主题曲)艾薇儿翻唱的和qiang花版的都给人一种爽歪的感觉,当然女生版的更加恬静,睡觉之前是要听的奥。 8. imagine--john lennon约翰列侬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摇滚乐队“甲壳虫”(或叫披头士)(beatles)的灵魂人物,死于1980年12月8日,是被一名狂热的歌迷开qiang打 死的,他的死震惊了世界,他在六十年代,目无宗教和governme-nt,在七十年代致 力研究东方宗教和宣扬童话般的爱(有一颗小星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声音听来

西方音乐发展史及其代表人物

爵士乐 一、爵士乐的起源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布鲁斯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自从1917年第一张爵士唱片诞生以来,它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30 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汇成了一部爵士乐发展史。 1、爵士乐的来源--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布鲁斯(Blues) 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 拉格泰姆(Ragtime) 拉格泰姆是美国流行音乐中第一次出现真正有全国影响的音乐形式。它最初 是一种钢琴音乐,盛行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爵士乐的发源地 新奥尔良(New Orleans)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南部城市新奥尔良...... 二、早期爵士乐(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中期) 1、新奥尔良爵士乐 一般认为,新奥尔良爵士乐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但是历史上的第一张爵士 唱片问世于1917年,是由"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在新奥尔良录制的...... 2、芝加哥爵士乐 三、摇摆乐 20世纪30年代,一种由大乐队(Big Band)演奏的带有黑人风格,并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摇摆乐(Swing,例7)开始在纽约发展起来...... 四、比博普 ......比博普的旋律很不连贯,有时却又连续不断地往外迸射;节奏是支离破碎的;拍子是含

乡村音乐对美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乡村音乐对美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乡村音乐是土生土长的美国音乐,体现了浓郁的美国南方民间音乐的风格。传统的乡村音乐从19世纪的弦乐曲和传统叙事歌中发展而来,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把吉他,外加班卓琴和口琴乐器的伴奏,歌手便可以尽情抒发他们心中的快乐和忧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乡村音乐的歌手和歌迷几乎都是农民、牛仔、矿工和伐木工等生活在南部乡村的美国白人,歌手唱歌时也总是带着浓重的南方鼻音。大部分歌曲的内容都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乡土的眷恋之情,或者反映了生活的艰辛,贫困的煎熬以及家庭的温馨等。美国乡村音乐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对是美国的现实生活,人们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反映。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自由主义浓厚的国家,美国人讲求自由、民主,不受限制,这和乡村音乐的特点以及追求比较契合。美国的这种自由主义文化也许并不是单单由乡村音乐引起的,但不可否认,乡村音乐在其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电声乐器的发展,乡村音乐中逐渐加入了电子乐器、鼓、提琴、和号,声乐合唱也取代了先前音乐中“高亢、孤独”的歌声。这时期的乡村音乐已经慢慢失去原先醇厚的“乡土气息”,而呈现出更多的现代都市风味。借此契机,乡村音乐也在全美各地拓展了它的市场。田纳西州的首府纳什维尔是当时美国乡村音乐最大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商业中心,绝大部分的乡村音乐歌手都来到这里寻求发展的机会,绝大部分的乡村歌曲也都是在纳什维尔的录音棚里录制的,以至于人们将这一时期的乡村音乐称为“纳什维尔音乐”。此时,乡村音乐并不只是乡村地区的“特产”,它也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变得现代化。就像美国这个国家,虽然建立时间较短,但他能发展成现在的世界第一大国,而且不管在经济、军事还是文化方面都引领世界,它的成功是多方面影响的作用。乡村音乐就像美国,坚韧、坚强,像一颗青松,屹立不倒。 70年代中期,以威利.纳尔逊和维龙.詹宁斯为首,在美国乡村音乐界发起了一场称为“叛逆”的运动,旨在用一种更简单朴实的方法取代已经程式化的“纳什维尔音乐”。之后不久,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新传统派歌手”异军突起,成为美国乡村音乐中最走红的一派。这些新一代乡村歌手的音乐不再是纳什维

摇滚乐发展史

第一页:摇滚乐的历史 ——从50s到今天 配图片 第二页:美国的摇滚乐大概从50年代开始,最初是乡村音乐和黑人音乐布鲁斯转化过来的。这时候最著名的就是猫王,虽然现在听起来并不合口味。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Aron Presley,)美国摇滚乐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歌手,有摇滚乐之王的誉称。20世纪50年代,猫王的音乐开始风靡世界。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的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开始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 第三页: 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民谣摇滚的时代(FOLK ROCK)。Bob Dylan是代表人物,他们的歌现在仍然能听到不少,有些是很熟悉的。 民谣摇滚借鉴了民谣音乐简单直接的旋律以及摇滚乐强烈的节拍,以较通俗的手段表达哲理性的歌曲主题。民谣歌手对音乐传统的美学价值有很高的要求,鲍勃·迪伦就是以诗化的语言来吟唱时事和政治。民谣摇滚的鼎盛期十分短暂,1965年之后由于商业味道渐浓而令大众失去了兴趣。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获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迪伦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60年代,他对音乐的最主要的贡献是歌词的深刻寓意与音乐成为同等重要的一部分,他对工业国家整个一代人的敏感性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音乐对理解和分析60年代是至关重要的。纵观其音乐生涯,Bob Dylan 堪称赋予了摇滚乐以灵魂。 第四页: 60年代,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流行乐史上最重要的乐队之一,摇滚史上最有影响的乐队之一,现场演出表现最棒的乐队之一。他们狂野不羁的身体语言则几乎为后世所有的摇滚乐现场演出定出了规范,摇滚融合乡村摇滚的粗犷风格。“滚石”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叛逆色彩,他们对后来重型摇滚乐产生重要影响。 Hard Rock(硬摇滚),Hair Metal(微金属),Blues Sleaze Rock (Sleaze), (后期为Rock & Hard Rock & Industrial Rock) ,1988正是美国流行金属的黄金年代,枪炮玫瑰乐队的音乐是布鲁斯硬摇滚,是当时盛行的流行金属的一种,同时具有肮脏、暴力、颓废的SLEAZE ROCK特征。而他们的音乐则具有喧嚣出色的旋律,同时拥有旋律非常出色的乐器演奏 (滚石图片) 第五页: 70—80年代后重金属乐, 重金属(Heavy Metal)60年代,以“滚石”乐队为代表的硬摇滚以它的粗犷、猛烈为基础,发展了主流摇滚中的强劲风格。到了70年代,作为硬摇滚的延续,出现了一种更为流行的硬摇滚风格,便是从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更“硬”的硬摇滚,被称作“重金属”。而且这个时候熟悉的乐队就多了。 70年代最重要的两支重金属乐队是来自英国的“莱德·泽普林”和“黑色安息日”。

音乐专辑美国乡村民谣

【音乐专辑】美国乡村民谣 文章ID:163493作者: 琳儿发表日期: 2010-12-02 22:34 复制链接投1票 【美国乡村民谣】播放列表: 01. Love, Me/爱你的,我/Collin Raye 02.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乡村路带我回家/John Denver-约翰·丹佛 03. Eicondor Pasa/老鹰之歌/Andy Williams-安迪·威廉斯 04. Lady/女士/Kenny Rogers-肯尼·罗杰斯 05. Any manof mine/我钟意的男人/shania twain-仙妮亚·唐恩 06. No getting over me /不要离开我/Ronnie Milsap-罗尼·米萨普 07. Remember when/曾几何时/Alan Jackson-艾伦·杰克逊

08. 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一切尽在不言中/Alison Krauss-艾莉森·克劳斯 09. Rhyhm of the rain/雨的旋律/瀑布合唱团 10. Cotton fields/棉花田/Jimmie Rodgers-吉米·罗杰斯 11. 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雨点不断落在我头上/B.J.Thomas 12. Evergreen tree/常青树/Cliff Richa-克里夫·理查德 13. Blowing in the wind/随风飘去/Bob Dylan-鲍勃·迪伦 14. Diamonds And Rust/钻石与锈/民谣女皇Joan Baez的传世经典 15. Whiskey Lullaby/威士忌安魂曲/Brad Douglas Paisley-布拉德·道格拉斯·佩斯利 16. Love Me Tender/温柔地爱我/猫王 17. Me and you/我和你/Kenny Chesney-肯尼·切斯尼 18. Last Name/最后的名字/Carrie Underwood-凯丽·安德伍德 19. Everything Is Fine/一切都很好/Josh Turner-乔什·特纳 20. RStay here forever/永远留在这/Jewel Kilcher-珠儿 返回 琳儿 2010-12-28 15:09 [歌手及曲目介绍]: 歌曲:Love, Me/爱你的,我 歌手:Collin Raye Collin Raye是美国著名的乡村歌手,同时也是个出身于乡村音乐家庭的音乐人,出道时和弟弟组建了一个演唱组,在八十年代风行一时。 拥有五张白金唱片及九首乡村冠军单曲傲人纪录的Collin Raye,在许多方面都展现出迥异于其它乡村歌手的特殊魅力。Collin Raye的创作融合了乡村、流行、民谣及抒情摇滚等多样曲风,而他舒缓的歌声中夹带着沛盈的情感,甜而不腻,抒情而不滥情,带有些许诗意气质更是如影随形地随时从他的声音里透露出来。

解构 日本音乐产业繁荣的五大原因

解构日本音乐产业繁荣的五大原因 【导读】IFPI最近的报告称日本已追赶上美国并将取而代之成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音乐市场,这一结论在音乐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并让人们开始思考日本成功背后的原因。 据最新的人口数据显示,日本人口数量仅为美国的41%,但日本人为何能在音乐方面花费与美国人相当甚至更多的钱?一个可能的解释由《数字音乐新闻》的评论给出:日本反盗版法令中明确规定版权侵犯将会受到监禁的惩罚,而这是保证日本音乐业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 “日本在2012年将刑事监禁引入非法下载的惩罚条例之中”一名佚名评论者评论道,“而现在,我们看见了结果。这正如之前所预料的一样。”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2012年6月份才通过此法案,而且直到10月份才开始执行。因此我们不能将音乐界的上升趋势完全归因于反盗版法案。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又有哪些原因使得日本音乐业从每个人身上都赚取到了如此多的利润,甚至做得比美国还要成功? Evolver.fm就此访问了Alan Swarts——MTV日本台的前VJ,他在MTV日本工作了17年,近来刚升为其主管创意与内容的副总裁。 以下是AlanSwarts总结的几个原因: 1. 在日本一切都更加昂贵

出租车起步价为710日元(约44元人民币或7美元),看一场电影得要1800日元(约111元人民币或18美元),而一张CD专辑均价则在3000日元左右(约186元人民币或30美元)。 可以看到,CD等实体形式在日本卖的更加昂贵,而数字产品也是如此。iTunes 商店里歌曲的平均售价为250日元(约15.4元人民币或2.5美元)。虽然其歌曲销量也不可胜数,但真正造就如此庞大的市场的原因在于其居高不下的产品价格。如今,日本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音乐市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音乐市场。 2. 稳定的CD销售价格 日本的CD价格在十年甚至更长的阶段内都没有什么变化,尽管近来发行的CD 还包含诸如DVD或是写真别册一类的福利(这也许能部分说明唱片为什么卖得这么贵)。在日本,音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合法保护以避免其降价打折——价格总是被直接打印在产品身上,也因此一直以来都没发生过竞争降价的零售战争。日本的百思买或是沃尔玛也无法通过低价销售来吸引顾客。日本的书籍与DVD价格同样固定不变不打折,这也是我认为当今日本音乐界能够在实体销售方面取得强劲稳步增长的原因。 3. 狂热型收藏者促使市场持续通胀 如今许多CD都会额外赠送一些福利,如CD/DVD双套装。那些拥有狂热粉丝的艺人们(如男孩组合、女性偶像以及K-pop团体)会赠送得更多,或是为同一产品发行多种版本——例如,一张单曲也许会发行以下三个不同版本的实体专辑: ·CD以及演唱会DVD全长纪实 ·CD以及音乐录音带DVD与拍摄花絮 ·CD以及40页的写真别册 那些忠实粉丝们会为满足收藏而集齐三种不同版本的专辑,而每一个版本都至少要30美元或更多(宅男的战斗力在这里充分展现了)。有时,他们甚至只是为了另一版本的不同封面而花钱购买。所以说,在日本,做一个乐迷一点都不便宜。 像东方神起,这个在日本最受欢迎的K-pop团体,就为其2013年的专辑《Time》发行了三个不同的版本。而2011年,他们也为当年的专辑《Tone》发行了三个不同的版本。女子组合AKB48则包揽了日本2012年销量最高的五首单曲,她们的成功案例也很值得研究——她们的CD专辑不仅包含了音乐内容,同时包含一些其他无关音乐的资格券,例如艺人与粉丝见面会的入场券,或是为组合选出下一张单曲Center的年度投票券。 可以理解,日本的唱片业协会将会对日本成为全球唱片界龙头老大而感到高兴,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将不会出现危机。如今的市场规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数几个艺人拥有大量极度狂热粉丝导致的扩张——他们会愿意去购买1张专辑的3种

美国乡村音乐-Country Blues乡村布鲁斯-英文歌曲.doc

爱尔兰酋长乐队(The Chieftains)作为最着名的的传统爱尔兰音乐的阐述者而在国际 上被广为尊崇。 半个世纪的演艺生涯中,酋长乐队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不仅是葛莱美的常客,其唱片在公告牌杂志200张全球经典唱片榜上亦名列前茅。 《休斯顿邮报》曾宣称:“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一种比酋长乐队所做的音乐更美妙的声音,那我还从未耳闻。” 当我们谈到音乐史上的许多团体时,经常会叹息“天下事合久必分”,因为只要是成了名的团体,好像总是难逃分道扬镳、各自单飞,或者是改组的命运。可是,这个“定律”对于来自爱尔兰的“酋长乐团”(The Chieftains)来说,显然不成立。虽然他们也曾历经部分人事的变动,但那都是早期还没有固定的时候。从他们成名以后,始终都维持着相同的阵容,而今年他们已经迈入了第四十个年头。 由风笛大师派迪马隆尼(Paddy Moloney)领军的“酋长乐队”(The Chieftains),成员还包括擅长竖琴与钢琴的德瑞克贝尔(Derek Bell)、负责手鼓与主唱的凯文康耐夫(Kevin Conneff)、小提琴好手史恩纪安(Sean Keane)、以及长笛好手麦特莫洛伊(Matt Molloy)。说起该团的成立,要回溯到1962年。当时有一家爱尔

兰的唱片公司,邀请当年才二十三岁、已经活跃于都柏林传统音乐界的马隆尼,集合几个乐手,来为公司录制一些传统乐曲。对于发扬传统音乐非常有心的马隆尼立刻把握机会,结合了其他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这支乐队,亲自担任编曲,并且开始练习。1963年,公司正式公开了这支团体,立即获得热烈的回响,在爱尔兰几乎跟披头士、滚石等当红的热门合唱团一样的受欢迎。不过,当时他们的阵容还没有固定,从1968年起,现在的其于团员才陆续加入。他们先后推出几张评价很高的专集,并且在英美各地举行了成功的巡回演出。1983年,他们首度访问中国大陆,成为第一支跟中国民间传统乐团合作、同时也是第一支在长城演奏的西方乐队。 由于酋长乐团致力於传统爱尔兰音乐在国际上的推广,而且成效卓着,他们在1989年被爱尔兰政府正式任命为爱尔兰音乐大使,足迹遍及全世界,而且经常跟各国的民间与流行艺人合作,成功的扮演文化交流的角色,自从90年代以来,更是几乎年年都夺得民歌、或者「世界音乐」方面的葛莱美奖,获得举世的瞩目与喝采。 半个世纪的辉煌已经让酋长乐队站在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专辑甫一推出,便是至尊经典,这张大碟也毫无悬念的登上了Billboard世界音乐排行榜的冠军。不同的是在这张专辑里循着凯尔特音乐的独特气息对乡村音乐的寻根朔源让人不禁为这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一、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近况 与英国沿用的“创意产业”相比,美国则采用“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ies)的分类方法,按此新分类方法,英国所指的13项文化创意产业,几乎已全部列入美国所指的版权产业。 早在1990年,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简称IIPA)已利用“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计算这一特定产业对美国整体经济的贡献。 1990年,IIPA第一次调查与版权保护有关的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和在贸易中的地位,第一次将美国版权产业的不同组成部分归到了一起。1990年11月,IIPA委托有关机构首次发表《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报告;1992年9月,发表《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1977-1990年》;此后分别于1993年10月、1995年1月、1996年10月、1998年5月、2000年12月、2002年4月、2004年平均每一两年发表美国版权产业系列报告。这些报告从增值、就业和出口等方面反映了美国版权产业概况及对美国经济做出的贡献。 “2004年报告”与以前发布的9个系列报告不同的是,它采用了新的统计口径: 在以前关于版权产业的九个经济报告中,IIPA将版权产业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核心、部分、发行、版权关系。这是lIPA在1990年的首个报告中发展和界定的。 “2004年报告”与以前发布的9个系列报告不同的是,它采用了新的统计口径: 在以前关于版权产业的九个经济报告中,IIPA将版权产业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核心、部分、发行、版权关系。这是lIPA在1990年的首个报告中发展和界定的。 在“2004年报告”中,IIPA仍然使用这四种分类,但为了与国际标准相一致,IIPA采用由世界知识产业组织(WlPO)界定的四种版权产业分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其中: 分类项目定义主要产业群 核心版权产业(Core Copyright)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或 其它物品的创造、生产 出版与文学:音乐、剧场制作、歌剧、电影与 录影;广播电视;摄影;软体与数据库、视觉

试分析美国乡村音乐所反映的美国社会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3139184.html, 试分析美国乡村音乐所反映的美国社会现状作者:康佳敏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8期 美国乡村音乐是世界上最为广泛接受,且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音乐形式之一。众多中外学者围绕它进行了研究,然而很少有从研究不同时期的乡村音乐来分析美国社会现状。本论文旨在分析美国乡村音乐三个流派——早期乡村音乐,酒吧音乐和乡村摇滚乐,来解读当时的社会现状。由分析可以看出,美国乡村音乐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美国社会情况。发现有助于研究者和读者以新视角来理解析与解读美国社会现状。 1.引言 美国200多年建国史中,它独特的建立背景、浓缩的历史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为文学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作为典型美国特色的流行音乐,美国乡村音乐影响最广、也最为广泛接受。“真正能代表美国音乐精萃的……是美国土生土长的乡村音乐……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国风’,美利坚民族文化的精华。”(肖兴桂&瞿泽仁,1995)佘熙也认为乡村音乐是美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提到“邓小平在上世纪70年代访美时,东道主用最能代表美国的艺术款待客人,六个节目有两个与乡村音乐有关。”(佘熙,1983)可以看出乡村音乐在美国人民心中地位甚高,并仍保持强大活力。“乡村音乐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表达心意,这是其他音乐所不能做到的。”(张梓媛,2001)可以说,乡村音乐具有影响听众情感的力量。 正因为乡村音乐魅力巨大,使它在美国和世界经久不衰,还引起众多学者关注研究。哈里·斯通贝克详述了美国民歌的悠长历史和分类,以及民谣、民歌和乡村音乐三者关系。他还强调了乡村音乐在美国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乡村音乐表现了普通美国人的理想与抱负,表现了他们的挫折与信念,反映了普通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一种其他国家的人民也共同具有的价值观。”(斯通贝克,1987)因此,要描述美国社会和人民生活,乡村音乐是最合适的选择。这方面我国也有一定关注,孟奇玉对乡村音乐的起源、风格和特征进行了研究,她指出“乡村音乐……经过曲折发展……经历早期乡村音乐、山地音乐、纳什维尔之声……等不同时期、风格。”(孟奇玉,2011)本文选取其中三个阶段具体分析,来解读它们反映的美国社会现状。 2.早期乡村音乐与社会现状分析 作为早期音乐形式之一,乡村音乐源于18世纪末,它孕育于英国古代民谣,属于欧洲文化的一部分。卡罗尔·卡尔金斯就强调,“直到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化才开始独立于欧洲,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卡尔金斯,1984) 19世纪,早期乡村音乐起源阿巴拉契亚山脉,它没有广泛遍布全国,而是保留了区域特征,只流行于发源地。是因为那时山地地区未受到工业浪潮的影响,仍处于隔绝状态。因此早

美国乡村音乐-Mandy-英文歌曲.doc

英语歌词: Shane: I remember all my life Raining down as cold as ice A shadow of a man A face through a window crying in the night The night goes into Morning, just another day Happy people pass my way Looking in their eyes I see a memory I never realized How happy you made me

Oh Mandy Well, you came and you gave without taking But I sent you away Oh Mandy Well you kissed me and stopped me from shaking And I need you today Oh Mandy Mark: I'm standing on the edge of time I walked away when love was mine Caught up in a world Of uphill climbing The tears are in my mind And nothing is rhyming

Oh Mandy Well, you came and you gave without taking But I sent you away Oh Mandy Well you kissed me and stopped me from shaking And I need you today Oh Mandy Bryan: Yesterday's a dream I face the morning Crying on the breeze The pain is calling All, with Shane on lead: Oh Mandy

外国民族音乐(全)

1.什么是狭义民族音乐? 答: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2.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区划 东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南亚音乐文化区,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区,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欧洲音乐文化区,北美音乐文化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大洋洲音乐文化区 3.学习外国民族音乐的意义? ①是扩大视野学习人类音乐的多样性, 理解以使用乐音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理解音乐在温和中的特殊性 ②是知道人类音乐文化,音乐行为的普遍性.随人在音乐形态的各个方面会根据文化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可是在人类所创造的音响,制作的乐器中,也有许多超越于文化差异的共同因素. ③是应该掌握双重视角的方法 ④是只有在全面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明确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特点和位置. ⑤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世界上的他国,他民族音乐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作为我们的有益的参考,创作有中国特色的新音乐. 4.日本 雅乐概念:①狭义的”雅乐”指的是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器乐合奏曲,日本称之为唐乐,高丽乐②广义的”雅乐”是把日本古代以来的祭祀歌舞,以及受亚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影响而新创作的艺术歌曲也包括进雅乐之中. 雅乐的特色是:音乐更讲究旋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格调高雅,速度由慢渐快,旋律多类型化,调式固定,有绝对音高.其器乐以管乐器为主体.声乐旋律多直线条,发声近于本嗓.歌唱声部与器乐声部的旋律,节奏完全相同,很少有复音和复节奏. 能:是一种严肃的音乐剧,十年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狂言:是以滑稽为主的台词剧,音乐成分少,篇幅较短. 能的音乐特点①按类型化来进行作曲②定位方法的表现③旋律的单纯性与节奏的复杂性④即兴性的演奏 日本民谣特点:具有创作方式的集体性,口耳相传,易于传唱,易被集团成员接受等特点. 民谣音乐特点⑴多用不含半音的五声音阶.⑵多数是用同一段曲调歌唱多段歌词的分节歌.⑶多数曲子没有速度变化⑷曲子无过分夸张而显清淡,单纯.⑸伴奏技巧朴素,平易.⑹发声自然,多用本嗓. 日本的特色乐器有日本筝、尺八、三味线,太鼓 5朝鲜乐器:玄琴,伽倻琴,大笒,奚琴 6日本传统音乐的体裁:能乐,雅乐,筝乐,地歌,民谣. 7蒙古①长调是蒙古的一种民歌体裁形式,旋律具有悠长舒展的特点.词与曲的结合方式是字少腔多,一字多音.②短调是节奏节拍玄幻规律明确的蒙古民歌形式.词曲关系一字一音,较少拖腔,伴奏乐器除了马头琴外还常用扬琴.无论长调短调伴奏都有马头琴 8呼麦含义: 它是由一个人唱出两个声部的独特的复音演唱方法.按旋律发声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鼻腔呼麦,喉呼麦,腹腔呼麦等种类.

爵士乐对美国音乐产业的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BBC对华态度变化趋势:扫视年BBC有关中国的若干重要报道 2 The Struggle of Women—On the Image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3 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论网络流行语的可译与不可译 4 大众文化视角下的另类古典小说-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之畅销解读 5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of Modernism of Wuthering Heights 6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7 浅析水果类的习语翻译 8 Self-Discovery:An Analysis of Celie in The Color Purple 9 课堂管理对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影响 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1 Study on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 in Literature Works 12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and-Daughters-in-Law in China and the West 13 从《傲慢与偏见》两个汉译本看翻译策略的选择 14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15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 16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s Attitude towards War 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7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美国现代社会 18 中美大学生请求语策略对比研究 19 鲁迅对翻译理论的重大贡献 20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21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22 中英文名词性后缀的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23 Conversation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s——A Case Study of The Big Bang Theory 24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 25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开题报告+论) 26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 27 V 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 28 委婉语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应用 29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30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31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 32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33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化妆品商标词的翻译 34 由英语外来词谈中英文化 35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36 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 37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 38 On the Diversity and Unity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Feminism 39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 40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41 一位绝望的主妇——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林中之死》 42 《厄舍古屋之倒塌》的主题及其象征意义的分析

简述乡村音乐的艺术特征

简述乡村音乐的艺术特征 一.乡村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乡村音乐于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美国南方的农村,是土生土长的美国音乐,具有浓郁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它以小提琴和吉他作为主要乐器,偶尔也使用洋琴、口琴和曼陀铃,并在吉他和曼陀铃所弹奏的节奏基础上进行演奏和演唱。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随着美国流行音乐影响的扩大,乡村音乐慢慢融入流行音乐的主要行列,如今已经是西方流行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美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的结晶。作为流行音乐的一种,乡村音乐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分支。 二.乡村音乐的类型 1.山地音乐:也称为山地歌谣。它包括英国古老的民歌、北方伐木工人的 劳动歌曲、西部天然牧场的的牛仔歌、海边水手们的劳动号子、以及后来融化进来的美国黑人音乐、爵士乐、西班牙和拉丁美洲音乐。山地音乐是乡村音乐的前身,它的曲调简单、节奏平稳、描写家乡、流浪为主。 山地音乐有乐观、豁达的精神。 2.西部摇摆:是牛仔与摇摆乐的结合。是小提琴与吉他乐队在乡村跳舞场 合演奏边区的传统舞蹈音乐,乐队富有创新精神,西部摇摆乐把乡村乐的感觉嫁接在复杂的爵士节奏上,随意借鉴爵士土乐队的即兴演奏形式。采用不同于传统乡村乐而更接近大乐队的阵容。 3.蓝草音乐: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山区出现的乡村音乐的分支,主要来自当 地古老的民间风俗“玉米脱粒晚会”上的传统音乐形式,把田纳西州、肯塔基州等几个东南部州的民间宗教音乐、家庭歌曲及舞曲的音乐因素融合在一起,节奏硬而快、和声高而密集、强调乐队的作用。常使用的乐器:小提琴、班卓琴、曼陀铃。是一种精致的,纯正的,原汁原味的音乐,很容易辨识。折中音乐有两三部和声,激烈的节奏,不受约束的情感。 4.纳什维尔之声:主要以钢琴、弦乐和背景和声为配器,与传统的小 提琴和班卓琴的伴奏不同,这也是纳什维尔之声的为人所知的特色代表人物是汉克·威廉姆斯,他的风格既不像东南部的和声风格,也不接近西部流行的西部摇摆风格,创造了一种抑郁但却坚定的唱法。他的音乐结合了布鲁斯、南方宗教音乐和乡村音乐,抑郁的演出风格,具有独特的个性。 5.山地摇滚:乡村与摇滚的第一次结合,一种将乡村音乐中的弦乐音 响与“节奏与布鲁斯”音乐的曲式结构和歌词风格揉为一体的摇滚乐形式。主奏电吉他音响丰满而略带鼻音,低音提琴以手掌击弦,奏出活跃的低音线条,节奏吉他刮奏出清晰的节奏型,不时加入一些简单的打击乐节奏。演唱中常出现灵巧的尖声喊叫、时断时续的阻嗝声,并夹杂着椰榆、嘲讽的语气。 6.乡村摇滚:一种来源于加利福尼亚的音乐形式,后与嬉皮运动交互影响, 把他们那"回归自然"的感情带到了乡村音乐中。含有大量的布鲁斯的成分。将摇滚乐叛逆的特色凝聚到乡村乐之中,而摇滚乐在吸收了乡村乐冷淡、忧伤的气息后,也形成了一种新鲜独到的气质。 7.新传统主义:一种回归到艺术性和音乐性比形象更重要的时代的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