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6(题后含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4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在中国,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B.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D.凯洛夫的《教育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关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不正确的是A.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B.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C.认为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D.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20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派别的掌握程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
认为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是文化教育学的观点。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3.《大教学论》是教育家( )的代表作。
A.培根B.夸美纽斯C.孟禄D.柏拉图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在教育的本质问题上,传统派的观点是()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的产生与发展5.某特定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程度称为( )。
A.内容效度B.结构效度C.内部效度D.外部效度正确答案:C解析:内在效度即指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表明因变量Y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X。
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就没有价值。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6.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
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 )。
A.学科中心课程B.学生中心课程C.社会中心课程D.活动中心课程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7.我国确定的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可以概括为“两基”、“两全”、“两重”,其中“两全”是指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确答案:C解析:同上题解析。
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

《教育学》王道俊版笔记绪论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2.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孔子《论语》、柏拉图《理想国》。
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性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他提出:①普与初等教育②主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③论证了班级授课制④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2)法国的卢梭《爱弥尔》,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说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容、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促进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3)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德之道德力量(德育)四部分。
但还未达到真正的科学化。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反对思辨,主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人类的生活分为: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③目的在于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还特别重视体育。
主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教育的本质

教育本质本质特性即反映事物规律的稳定的、普遍的特性。
教育本质,即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只要教育活动存在就永远起作用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动物界,尤其是高等动物界的代与代之间虽存在着类似于人类的“教育”和“教”与“学”现象,但这两种表面类似的现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1.所谓动物的“教育”和“教学”完全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不是后天的习得行为。
2.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经验积累起来向他人传递的能力。
3.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教育的结果远远不止于此。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动物只拥有有生命物质最基本的反映形式—刺激感应性和动物的心理,只有人才是有意识的。
人能通过抽象的理性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类教育中无论是生产经验的传授,还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教导,都不是产生于人的本能需要,而是人们意识到的社会需要,在明确意识的驱动下产生的有目的行为。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人类有语言和文字。
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载体功能,不仅可使人类的经验存在于个体系统之中,也可以存在于个体意识之外,脱离每个个体而独立存在;不仅可使人类获悉感官所及范围之内的经验,而且可超越时间限制和空间地域的阻隔,从过去到现在,从宏观到微观,全社会全人类的所有财富都可以为人类所掌握,人类传递经验的这一特点也证明了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它不同于其他以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
教育与其他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活动还有区别,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的。
这样就把教育活动和以保护人的身心健康、抵御疾病对人的身心危害的医疗活动,以及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为目标的社会服务活动区别开来了。
《教育学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一章

《教育学基础》(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_第一章1、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解。
答: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
对教育的定义始终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一核心,将教育的范围扩大或者缩小,从不同的聚焦角度形成了教育的不同概念。
(1)社会: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外在客体对个体产生的影响。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②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将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③更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2)个体:从个体角度定义教育,将教育看作是个体内在的发展历程,看重个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教育是指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3)综合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教育的社会性特征。
总之,教育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和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结合在一起的。
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
答: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这个系统应该包括三种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①从广义上说,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②从教育综合性的定义出发,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人。
(2)学习者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以其接受教育影响后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来体现教育过程的完成。
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均不同。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与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社会活动的基本特征之间的根本联系。
它与“教育现象”是对立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自从人类社会开始,就有了教育。
它的功能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传递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这一基本特征存在于各种社会教育活动中,使之区别于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
概念解释编辑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反映事物规律的稳定的普遍性特征。
教育的本质是贯穿一切教育的特征,从古到今,甚至将来,只要教育活动存在,就一定会发挥作用。
教育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在动物界,特别是高等动物界,存在着与人类相似的“教育”、“教”和“学”现象,但这两种看似相似的现象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1所谓动物的“教育”和“教学”,完全是基于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不是后天习得的行为。
2动物没有语言,也没有能力积累个人经验并将其传递给他人。
三。
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就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命、独立生存,而人类教育的结果远远不止于此。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自觉活动。
动物对生命物质只有最基本的反映形式——刺激敏感性和动物心理。
只有人类有意识。
人们可以通过抽象的理性思维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人的教育中,生产经验的传授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教学,都不是从人的本能需求中产生的,而是从人们意识到并由清醒的意识驱动的社会需要中产生的。
*教育是人类社会传递经验的一种独特形式。
人类有语言和文字。
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载体功能,人类的经验不仅可以存在于个体系统中,还可以存在于个体意识之外,独立于个体个体而存在,不仅可以在感官范围内感知经验,而且可以跨越障碍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从过去到现在,从宏观到微观,整个社会和全人类的一切财富都可以被人类掌握。
人类传递经验的这一特点也证明了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基本原理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为指导,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对教育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教育活动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的社会属性、历史作用和教育问题的主要矛盾几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一、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下,教育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是在特定社会形态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教育的社会属性源于阶级对立,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表现。
根据社会主义原则,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其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和公民。
二、教育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教育对于个体的生理和智力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财富的传承和创造的来源。
教育通过对个体的言传身教和知识的传授,使其具备社会交往和生活自理的能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育的历史作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繁荣。
三、教育问题的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问题的主要矛盾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基础的矛盾、社会主义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矛盾以及教育的质量与公平的矛盾。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剥削关系的存在,教育往往沦为培养劳动力的工具,忽视了个体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社会主义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矛盾。
社会主义教育学认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促进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塑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传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陈旧观念和功利主义倾向,与社会主义教育的要求不完全吻合,因此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广东教师考编教育学练习题(五)

1.教育目的对整体教育活动努力方向的指向性和结果要求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定向功能B.调节功能C.评价功能D.控制功能答案解析:A。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定向功能,任何社会的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教育目的才得以定向的。
教育目的及其所具有的层次性,不仅内含对整体教育活动努力方向的指向性和结果要求,而且还含有对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规定性。
2.“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应映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答案解析:A。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意思是书读好了,功名利禄自然就有了,体现了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3.下列观点不能体现教育平等观念的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学不躐等D.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答案解析:C。
袁振国的《当代教育学》把教育平等的理论划分为三类:(1)古代朴素的教育平等观点,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2)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如夸美纽斯的“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等;(3)“民主主义学派”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个人自由”是人类的最高理念,而教育平等是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民主的基本途径。
故A、B、D三项均是教育平等观念的体现。
“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故C项不能体现教育平等观念。
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孔子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答案解析:C。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
5.赫尔巴特认为,应把心理学和()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
A.化学B.伦理学C.管理学D.生物学答案解析:B。
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他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企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大题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二、简答题1、请联系实际,评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2、试述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
三、分析论述题试述教育学包含了哪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简答题1、试述80 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说明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何重要意义。
2、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3、试列举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并谈一下你对这些不同教育定义的看法。
三、分析论述题试论述教育的起源并谈一下你对各种不同教育起源说的认识。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二、简答题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三、分析论述题运用现代教育功能的原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2、试述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并说明对此我们所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三、分析论述题1、论述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何作用。
2、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说明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重要启示?3、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文中所述事例: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第五章教育目的二、简答题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三、分析论述题1、试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谈一下你对我国当代教育实践的认识。
2、试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布的教育目的,说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应如何去实施教育目的?第六章教育制度二、辨析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所指称的就是学校教育制度三、简答题简述学制确立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马迎辉
一名中学教师率领学校的少年艺术团出国访问演出。
到了访问的城市,组织者安排艺术团成员去餐厅就餐,用餐的方式是自助餐。
在用餐前,面对一群十几岁的孩子,这名带团的老师事先做了必要的教育。
她告诉学生们,吃自助餐应该吃多少拿多少,浪费粮食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被视为可耻的行为。
我们是在国外,此刻代表着中国中学生的素质。
用餐时,每次一定只取少量食物,等吃完后再取,宁可多跑几次,也不要一次取得太多。
孩子们都答应着,开始用餐。
这位老师只是坐
在一旁看着,自己一直没有取食物。
学生们问她怎么不吃饭,她只是说,你们先吃吧,不用管我。
学生们开始也都能按照老师教育的去做,每次只取少量的食物。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吃了一会儿,孩子们逐渐发现了哪些是自己喜欢的食物,就开始把握不住自己,取回的食物量也开始增加。
等到最后,孩子们尽管很努力地吃,餐盘里还是剩下了许多食物。
孩子们守着剩饭,不安地看着老师,似乎在等待着老师发火。
那位女老师一句话也没有说,而是把学生们的餐盘都端到自己面前,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了剩饭。
一盘又一盘,直到吃不下了,还硬往嘴里送。
孩子们在一旁愧疚地劝,老师,吃不下就别吃了,是我们错了,我们来吃吧。
老师依然不停地吃,到最后,有的孩子竟然难过得哭了。
从第二顿饭开始,孩子们的餐盘里再也没有看到剩饭。
回国后,一名艺术团的学生把这件事写成一篇通讯稿在学校的广播站播出。
之后,令学校领导一直头疼的食堂餐桌上的剩饭现象竟奇迹般地好转了。
发生在一对母子身上。
有一个孩子,从小聪明又自尊。
有一次,他和伙伴们看到别人骑自行车非常羡慕。
孩子们分别回去向家长索要。
在那个年代,自行车简直就是奢侈品。
几个小伙伴又哭又闹地乞求,没有一个人达到目的,唯有他成功了。
他回到家中,趁母亲经过房间时,对着去世父亲的灵位说,爸爸,如果您在就好了,那我就一定会拥有一辆自行车的。
母亲听到后,一句话也没有说。
第二天,男孩如愿地得到一辆自行车。
哥哥姐姐看到母亲居然花钱为他买一辆自行车,都来责怪他。
几天之
后,母亲让他去代母亲领工资。
那是他第一次替母亲领工资,接过母亲四十元的工资时,他惊呆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费,还有他们姐弟的学费全指着这四十元钱啊!可是自己却让母亲给他买了一辆价值不菲的自行车,他顿时为自己的虚荣和不懂事羞愧难当。
事后,他了解到母亲是故意让他去领工资的,是想让他知道为满足虚荣心而买自行车所花的钱对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于是,他将自行车卖掉,把钱如数交给了母亲。
日后,在谈到这段经历时,他说,那四十元钱对他的刺激远远比母亲的打骂更强烈。
这件事不仅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让他懂得要为这个贫穷的家庭去打拼的责任。
几年后,他接拍了一部电影并一举成名。
他就是著名武打影星李连杰。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雅尔贝斯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