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工艺流程陌生金属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工艺流程陌生金属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工艺流程陌生金属

1.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自然界中钨主要存在于黑钨矿中,其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FeWO4、MnWO4),还含少量Si、As的化合物。由黑钨矿冶炼钨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滤渣I的主要成份是Fe2O3、MnO2。

②上述流程中,钨的化合价只有在最后一步发生改变。

③常温下钨酸难溶于水。

(1)钨酸盐(FeWO4、MnWO4)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请写出MnWO4在熔融条件下发生碱分解反应生成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向粗钨酸钠溶液中加硫酸中和至pH=10后,溶液中的杂质阴离子确SiO32-、HAsO32-、HAsO42-等,则“净化”过程中,加入H2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____。

(3)已知氢氧化钙和钨酸钙(CaWO4)都是微溶电解质,两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下图为不同温度下Ca(OH)2、CaW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

①T1_____T2(填“>”或“<”)T1时Ksp(CaWO4)=____。

②将钨酸钠溶液加入石灰乳得到大量钨酸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2.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氟碳铈矿主要化学成分为CeFCO3,它是提取铈等稀土元素的重要矿物原料。氟碳铈矿的冶炼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Ⅰ.铈的常见化合价为+3、+4

Ⅱ.Ce4+可以与SO42-结合为[CeSO4]2+

Ⅲ.

焙烧时铈被氧化成四价,四价铈不易进入溶液,而三价稀土元素易进入溶液。在盐酸浸出时,有少量铈进入滤液,且产生黄绿色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氟碳铈矿焙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焙烧最适宜温度为______________(填标号)。a.350~ 4 50℃ b.550~650℃ C.750℃以上

步骤①中少量铈进入稀土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铈富集物用含硼酸的盐酸溶液处理,使氟转化为四氟硼酸根离子,然后用可溶性钾盐将四氟硼酸根离子转变为KBF4沉淀并过滤除去。写出生成KBF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此法处理铈富集物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云氟离子后向滤液中先加入NaOH 溶液,然后再加入NaHS除去铁与铅。加入NaOH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此流程中铈的碳酸盐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含镍(Ni)废催化剂中主要含有Ni,还含有Al、Al2O3、Fe及其它不溶于酸、碱的

现用含镍废催化剂制备NiSO4·7H2O晶体,其流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________________。(2)“酸浸”所使用的酸为_____________。

(3)“净化除杂”需加入H2O2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调节pH使溶液中铁元素恰好完全沉淀,列式计算此时的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A”为_____、过滤、洗涤、干燥,即得产品。

(5)NiSO4在强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iOOH,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6)NiOOH可作为镍氢电池的电极材料,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自然界中钨矿石主要有黑钨矿和白钨矿两种。其中,黑钨矿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FeWO4、MnWO4) 以及少量杂质(含

Si、P、As元素的化合物)。由黑钨矿冶炼钨的“黑钨精矿高压碱煮(烧破)一溶剂萃取一蒸发结晶法”工艺流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高压碱煮法中,“高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 滤渣1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为_______。

(3) 除最后一步外,流程中钨元素价态均未发生改变,则FeWO4中铁元素的价态为_____。第一步黑钨矿原料熔融时,FeW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 H2SO4中和后溶液中还有SiO32-、AsO33-、AsO43-、PO43-等离子,则加入H2O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5) 钨酸钠溶液还含有NaOH、NaCl 和_____杂质。为了得到纯净的钨酸,需要经过萃取和反萃取工业流程。该操作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向钨酸钠溶液中加入四辛基氧化铵有机萃取剂萃取分液,此时钨元素处于_____层中(填“有机”或“无机”)。然后加入氨水反萃取、结晶得到仲钨酸铵(NH4)6W7O2·7H2O,仲钨酸铵加热分解得到三氧化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硫化钼(MoS2)被誉为“固体润滑剂之王”,利用低品质的辉钼矿(含MoS2、SiO2以及CuFeS2等杂质) 制备高纯二硫化钼的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钼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MoO4,其中Mo的化合价为______。

(2)利用联合浸出除杂时,氢氟酸可除去的杂质化学式为______,如改用FeCl3溶液氧化浸出,CuFeS2杂质的浸出效果更好,写出氧化浸出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加入Na2S后,钼酸铵转化为硫代钼酸铵[(NH4)2MoS4],写出(NH4)2MoS4与盐酸生成MoS3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下图分析产生三硫化钼沉淀的流程中应选择的最优温度和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

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于或高于最优温度时,MoS3的产率均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oO3·H2O作为高能非水体系电池的正极材料优于一般新型材料,某电池反应为: MoO3·H2O+xA=AxMoO3·H2O (某文献记载:式中0+为Li+、H+、K+、Na+等。A+的注入使得部分Mo6+还原为MO5+),写出该电池以金属锂为负极,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Ksp(BaSO4)=1.1×10-10,Ksp(BaMoO4)=4.0×10-8)钼酸钠晶体(NaMoO4·2H20)是新型的金属缓蚀剂,不纯的钼酸钠溶液中若含少量可溶性硫酸盐杂质,可加入Ba(OH)2固体除去SO42-(溶液体积变化忽略),则当BaMo0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的c(MoO42-)/c(SO42-)____(結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6.三盐(3PbO·PbSO4·H2O,相对分子质量为990)可用作聚氯乙烯的热稳定剂,不溶于水。以200.0t铅泥(主要成分为PbO、Pb及PbSO4等)为原料制备三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Ksp(PbSO4)=1.82×l0-8;Ksp(PbCO3)=l.46×l0-13。

回答下列问题:

(1)加Na2CO3溶液转化的目的是_________.

(2)酸溶时,不直接使用H2SO4溶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铅与硝酸在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洗涤操作时,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

(4)当沉淀转化达平衡时,滤液l中c(SO42-)与c(CO32-)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

(5)50-60℃时合成三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得到纯净干燥的三盐99.0t,假设铅泥中的铅元素有80%转化为三盐,则铅泥中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7.镍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某矿渣的土要成分是NiFe2O4(铁酸镍)、NiO、FeO、CaO、SiO2等,如图是从该矿渣中回收NiSO4的工艺路线:

已知:(NH4)2SO4在350℃以上会分解生成NH3和H2SO4,NiFe2O4在焙烧过程中

生成NiSO4、Fe2(SO4)3。锡(Sn)位子第五周期第IVA族.

(1)焙烧前将矿渣与(NH4)2SO4混合研磨,混合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浸泡“过程中Fe2(SO4)3生成FeO(OH)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浸渣”的成分除Fe2O3、FeO(OH)外还含有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3)为保证产品纯度,要检测“浸出液”的总铁量:取一定体积的浸出液,用盐酸酸化后,加入SnCl2将 Fe3+还原为Fe2+,所需SnCl2的物质的量不少于Fe3+物质的量的_____倍;除去过量的SnCl2后,再用酸性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Fe2+,还原产物为Cr3+,滴定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⑷“浸出液”中c(Ca2+) =1.0×10-3mol·L-1,当除钙率达到99%时,溶液中c(F-)=______mol·L-1。[己知K sp(CaF2) > 4.0×10-11]

(5)本工艺中,萃取剂与溶液的体积比(V0/V A)对溶液中Ni2+、Fe2+的萃取率影响如图所示,V0/V A的最佳取值是__________。

(6)己知正十二烷可用作该工艺的萃取剂。用电化学制备正十二烷的方法为:向烧杯中加入50mL甲醇,不断搅拌加入少量金属钠,再加入11mL正庚酸搅拌均匀,装好铂电极,接通电源反应,当电流明显减小时切断电源,然后提纯正十二烷。己知电解总反应为:

2C6H13COONa + 2CH3OH C12H26 + 2CO2↑+H2↑+2CH3O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图中电源的A极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加入金属钠可以将酸转化为钠盐,提高离子浓度,增强导电性

C.阳极电极反应为:2C6H13COO--2e- =C12H26+2CO2↑

D.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电源正负极反接,会产生杂质影响正十二烷的制备

参考答案

1.

+6 4FeWO 4+O 2+8NaOH 2Fe 2O 3+4Na 2WO 4+4H 2O H 2O 2+HAsO 32-═HAsO 42-+H 2O ;MgSiO 3 MgHAsO 4 < 1×10-10 WO 42-+Ca (OH )

2=CaWO 4+2OH -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 】陕西省咸阳市2017届高三二模理综化学试题

【解析】由流程可知,钨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钨酸钠,钨酸锰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钨酸钠和氢氧化锰,水浸时,氧化铁和氢氧化锰不溶于水,钨酸钠溶于水,故过滤后得到的滤液含钨酸钠,滤渣I 的主要成份是Fe 2O 3、MnO 2,钨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钨酸和硫酸钠;加入过氧化氢,氧化+5价的钨为+6价,加入氯化镁,生成难溶于水的MgSiO 3、MgHAsO 4,过滤,滤液为钨酸钠,酸化,加热分解产生三氧化钨和水,用还原剂还原三氧化钨生成钨,据此分析解答。

(1)钨酸盐FeWO 4为钨酸亚铁,钨酸盐(FeWO 4、MnWO 4)中铁、锰的化合价都为+2价,设钨酸盐(FeWO 4、MnWO 4)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x ,因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2)×4=0,解得x=+6。根据流程图可知钨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钨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4FeWO 4+O 2+8NaOH

2Fe 2O 3+4Na 2WO 4+4H 2O ;(2)根据以上分析,加入H 2O 2的目的是将HAsO 32-氧化成HAsO 42-,离子方程式为H 2O 2+HAsO 32-═HAsO 42-+H 2O ,

滤液I 中存在SiO 32-、HAsO 32-、HAsO 42-等离子,经过调解pH 值后,加入氯化镁,Mg 2+沉淀SiO 32-、

HAsO 32-、HAsO 42-等离子,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MgSiO 3、MgHAsO 4

;(3)①根据图象可知,氢氧化钙和钨酸钙在钙离子浓度相同时,T 1温度下阴离子浓度大于T 2,说明T 1时的溶度积大于T 2,溶度积越大,则溶解度越大,所以T 1时溶解度较大,由于“已知氢氧化钙和钨酸钙(CaWO 4)都是微溶电解质,两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

T 1<T 2;T 1时K SP (CaWO 4)=c (Ca 2+)?c (WO 42-)=1×10-5×1×10-5=1×10-10;②将钨酸钠

溶液加入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钙和钨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钨酸钙沉淀,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WO 42-+Ca (OH )2=CaWO 4+2OH -。

点睛:本题以钨矿原料制备W 的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了制备方案的设计,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对工艺流程的理解、常用化学用语等知识,理解工艺流程是解题的关键,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类题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②然后整体浏览一下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③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2. 将铈氧化为四价便于与其他稀土元素分离 b 8H ++2Cl -+2CeO 2=2Ce 3++Cl 2↑+4H 2O

K ++BF 4-=KBF 4↓ 产生的氯气会腐蚀设备、污染环境 调节溶液pH Ce 2(CO 3)3

【来源】【全国校级联考word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4月)理综化学试题

【解析】(1) 焙烧时铈被氧化成四价,四价铈不易进入溶液,而三价稀土元素易进入溶液,所以

氟碳铈矿焙烧的目的是将铈氧化为四价便于与其他稀土元素分离。由图分析当温度在500-700之间四价铈的浸出率差不多最高,所以选择b.550~650℃. 步骤①中少量铈进入稀土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8H ++2Cl -+2CeO 2=2Ce 3++Cl 2↑+4H 2O 答案:将铈氧化为四价便于与其他稀土元素分离 b 8H ++2Cl -+2CeO 2=2Ce 3++Cl 2↑+4H 2O

(2)铈富集物用含硼酸的盐酸溶液处理,使氟转化为四氟硼酸根离子,然后用可溶性钾盐将四氟硼酸根离子转变为KBF 4沉淀并过滤除去。生成KBF 4的离子方程式:K ++BF 4-=KBF 4↓。

此法处理铈富集物和酸反应8H++2Cl-+2CeO2=2Ce3++Cl2↑+4H2O产生的氯气会腐蚀设备、污染环境。

(3)除云氟离子后向滤液中含有大量的H+先加入NaOH调节溶液的酸碱性,然后再加入NaHS 使铁与铅生成沉淀析出。所以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调节溶液pH。

(4)除去铁与铅后的滤液中含有大量的Ce3+,所以铈的碳酸盐沉淀的化学式:Ce2(CO3)3。

3.2A1+2OH-+2H2O=2AlO2-+3H2↑稀硫酸(或硫酸、H2SO4)将Fe2+氧化为Fe3+ c3(OH-)=K sp[Fe(OH)3] /c(Fe3+)= 10-39/10-5=10-34,c(OH-)=10-11.3mol/L,所以c(H+)=K w/c(OH-)=10-2.7mol/L,pH=2.7冷却结晶2Ni2++ClO-+4OH-=2NiOOH↓+Cl-+H2O NiOOH+H2O+e-= Ni(OH)2+OH-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解析】(1)“碱浸”时除了氧化铝与碱反应外,还会有金属铝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1+2OH-+2H2O=2AlO-2+3H2↑;正确答案:2A1+2OH-+2H2O=2AlO-2+3H2↑。(2)根据流程可知,最后产物为硫酸盐,所以“酸浸”所使用的酸为稀硫酸(或硫酸、H2SO4);正确答案:稀硫酸(或硫酸、H2SO4)。

(3)从图表信息可知,氢氧化亚铁的K sp较大,而氢氧化铁K sp相对较小,因此“净化除杂”需加入H2O2溶液,其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易与形成沉淀而除去;然后调节pH使溶液中铁元素恰好完全沉淀,c3(OH-)=K sp[Fe(OH)3] /c(Fe3+)= 10-39/10-5=10-34,c(OH-)=10-11.3mol/L,所以c(H+)=K w/c(OH-)=10-2.7mol/L, pH=2.7;正确答案:将Fe2+氧化为Fe3+;c3(OH-)=K sp[Fe(OH)3] /c(Fe3+)= 10-39/10-5=10-34, c(OH-)=10-11.3mol/L,所以c(H+)=K w/c(OH-)=10-2.7mol/L, pH=2.7。(4)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得产品;正确答案:冷却结晶。

(5)NiSO4在强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iOOH,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i2++ClO-+4OH-=2NiOOH↓+Cl-+H2O;正确答案:2Ni2++ClO-+4OH-=2NiOOH↓+Cl-+H2O。

(6)放电时为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NiOOH被还原为Ni(OH)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 Ni(OH)2+OH-;正确答案:NiOOH+H2O+e-= Ni(OH)2+OH-。

4.增大氧气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Fe、Mn。+24FeWO4+8NaOH+O2

4Na2WO4+2Fe2O3+4H2O(无加热符号不扣分)AsO33-+H2O2=AsO43-+H2O Na2SO4分液漏斗、烧杯有机(NH 4)6W7O24·7H2O6NH3↑+ 7WO3 + 10H2O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化学试题【解析】试题分析:(1)氧气是反应物,增大压强可以提高反应速率;(2)黑钨矿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高压碱煮,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钨酸钠,不含Fe、Mn元素;(3) 钨酸钠中W元素的化合价是+6,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计算FeW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FeWO4与NaOH、O2加热熔融生成Na2WO4、Fe2O3;(4) 根据流程图,加入H2O2时AsO33-被氧化为AsO43-;(5)根据流程图,钨酸钠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萃取分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向钨酸钠溶液中加入四辛基氧化铵有机萃取剂萃取分液,钨元素处于有机层;仲钨酸铵分解生成NH3、WO3、H2O;

解析:(1)高压碱煮法中,氧气是反应物,“高压”的目的是增大氧气的浓度,提高反应速率;(2)黑钨矿主要成分是铁和锰的钨酸盐,高压碱煮,过滤后的溶液是钨酸钠,不含Fe、Mn元素,所以滤渣1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金属元素为Fe、Mn;(3) 钨酸钠中W元素的化合价是+6,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FeW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2;FeWO4与NaOH、

O2加热熔融生成Na2WO4、Fe2O3,反应方程式是4FeWO4+8NaOH+O2

4Na2WO4+2Fe2O3+4H2O;(4) 根据流程图,加入H2O2时AsO33-被氧化为AsO43-,反应的话

离子方程式是AsO33-+H2O2=AsO43-+H2O;(5)根据流程图,钨酸钠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所以钨酸钠溶液还含有NaOH、NaCl和Na2SO4杂质;萃取分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根据题意,向钨酸钠溶液中加入四辛基氧化铵有机萃取剂萃取分液,钨元素处于有机层;仲钨酸铵分解生成WO 3的方程式是(NH4)6W7O24·7H2O6NH3↑+ 7WO3 + 10H2O;5.+6SiO2 4 FeCl3+CuFeS2=5FeCl2+CuCl2+2S↓MoS42-+2H+=MoS3↓+H2S↑40℃,30min温度太低不利于H2S 逸出;温度太高,盐酸挥发,溶液c(H+)下降,都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Li x MoO3·H2O-xe-=xLi++MoO3·H2O 3.6×102

【来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五次模拟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解析】(1)根据化合价原则,钼酸铵[(NH4)2MoO4]中Mo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2)氢氟酸可与酸性氧化物SiO2反应,所以联合浸出除杂时,用氢氟酸除去的是SiO2杂质;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氧化杂质CuFeS2中的-2价的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l3 +CuFeS2=5FeCl2+CuCl2+2S↓。

(3)根据题目所述,(NH4)2MoS4属于铵盐,易溶于水,所以与盐酸生成MoS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MoS42-+2H+= MoS3↓+H2S↑。

(4)由图象分析可知,在40℃时产率比其它温度下都高,反应进行到30min时产率达到最大值,所以产生三硫化钼沉淀的最优温度和时间是40℃、30min;如果温度太低不利于H2S 逸出,不利于沉淀的生成;温度太高,盐酸挥发,使溶液中c(H+)下降,都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5)该电池以金属锂为负极,则负极反应式为xLi-xe-=xLi+,正极反应式可由总反应式—负极反应式得到,即MoO3·H2O+ xLi++ xe-=LixMoO3·H2O,根据充放电原则,当对该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则为原电池的正极反应的逆反应,所以阳极反应式为Li x MoO3·H2O-xe- = xLi++MoO3·H2O。

(6)已知BaSO4和BaMoO4的组成比相同,结合其溶度积大小,当BaMo04开始沉淀时,c(MoO42-) = ,而此时溶液中c(SO42-) = ,所以c(MoO42-)/c(SO42-) =

4.0×10-8/1.1×10-10 = 3.6×102。

点睛:明确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氧化S2-,则(2)中的方程式即可写出;利用铵盐与酸的反应,结合题目信息即可写出(3)中方程式;第(5)问看似电极反应式很难写,其实很简单,金属Li作负极,为了配平可写为xLi-xe-=xLi+,由总反应式—负极反应式即得正极反应式,而充电时的阳极即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反应,这样就能写出充电时阳极的反应式,只是物质的化学式复杂些而已。

6.将PbSO4转化为PbCO3提高铅的利用率生成的PbSO4为难溶物,阻碍反应持续进行3Pb+8H++NO3-=3Pb2++2NO↑+4H2O HNO3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1.25×1054PbSO4+6NaOH

3Na2SO4+3PbO·PbSO4·H2O+2H2O51.7%

【来源】【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解析】(1)硫酸铅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由于碳酸铅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铅,所以向硫酸

铅溶液在加入碳酸铅后发生反应:PbSO4(s)+CO32-(aq)PbCO3(s)+SO42-(aq),将铅

膏中的硫酸铅转化为碳酸铅,加Na2CO3溶液转化的目的是将PbSO4转化为PbCO3提高铅的利用率;(2)酸溶时,不直接使用H2SO4溶液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PbSO4为难溶物,阻碍反应持续进行;铅与硝酸在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Pb+8H++NO3-=3Pb2++2NO↑+4H2O;(3)

分析流程可知,PbO 和PbCO 3在硝酸的作用下转化成Pb (NO 3),Pb (NO 3)中加稀H 2SO 4转化成

PbSO 4和硝酸,因此X 为HNO 3,可循环利用,故答案为:硝酸;洗涤操作时,洗涤液中有SO 42―,

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表明已洗涤干净;(4)当沉淀转化达平衡时,滤液l 中c(SO 42-)与c(CO 32-)的比值为()()()()()()()()222844413222333 1.820

1.460c SO c SO c Pb Ksp PbSO l Ksp PbCO l c CO c CO c Pb -

-----?===?++ =1.25×105

;(5) 50-60℃时合成三盐的化学方程式为4PbSO 4+6NaOH 3Na 2SO 4+3PbO·PbSO 4·H 2O+2H 2O ;若得到纯净干燥的三盐99.0t ,则其中铅元素的质量为:828/990×99.0t=82.8t,设铅泥中铅的质量分数为W ,则200.0t 铅泥中铅元素为200W ,铅泥中的铅元素有80%转化为三盐,有200W×80%=82.8,则铅泥中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W=51.7%。

点睛:本题考查了流程分析判断,实验基本操作,反应过程中的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解题关键:(3)本题利用废旧铅蓄电池阴、阳极填充物(铅膏)制备塑料加工热稳定剂三盐基硫酸铅实验流程.PbO 和PbCO 3在硝酸的作用下转化成Pb(NO 3)2 ,Pb(NO 3)2 中加稀H 2SO 4转化成PbSO 4和硝酸,因此X 为HNO 3,可循环利用。(4)沉淀的转化和(5)中的计算是本本题的难点。

7.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Fe 3++2H 2O

FeO(OH)↓+3H + SiO 2、CaSO 4 0.5 Cr 2O 72- +6Fe 2++14H + =2Cr 3++6Fe 3++7H 2O c (F + ) =2.0×10-3 mol·L -1 0.25 D

【来源】【全国百强校word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七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解析】(1)焙烧前将矿渣与(NH 4)2SO 4混合研磨,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使反应更充分;(2)放在95℃热水中浸泡,使Fe 3+发生水解,即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 3++2H 2O FeO(OH)↓+3H +,SiO 2不溶于水,Ca 2+和SO 42-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 4,因此浸渣中除Fe 2O 3、FeO(OH)外,还有SiO 2和CaSO 4;(3)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

恒n(Sn 2+)×2=n(Fe 3+)×1,解得n(Sn 2+):n(Fe 3+)=0.5,K 2Cr 2O 7→Cr 3+,化合价除

低3价,共降低6价,Fe 2+→Fe 3+,化合价升高1价,最小公倍数6,因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r 2O 72- +6Fe 2++14H + =2Cr 3++6Fe 3++7H 2O ;(4)除钙后溶液中c(Ca 2+)

=1%×1.0×10-3mol·L -1=1.0×10-5mol·L -1,由K sp (CaF 2)= c(Ca 2+)×c 2(F -),得

c(F -)=2.0×10-3mol·L -1;(5)要求Fe 2+萃取率最低,Ni 2+的萃取率最高,根据图像,最佳取值为0.25;(6)A 、A 连接的电极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则A 为负极,选项A 正确;B 、C6H13COONa 为强电解质,导电能力比正庚酸强,选项B 正确;C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C6H13COO--2e-=C12H26+2CO2↑,选项C 正确;D 、因C12H26为液体,而杂质为气体,不影响C12H26的制备,选项D 错误。答案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溶度积的计算等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中的守恒原理以及溶度积的表示式。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方法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方法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 1.回归教材,强化主干基础知识梳理记忆。二十几天有计划地以化学课本、配套练习用书、平时复习笔记和自己平时积累的错题档 案为蓝本,利用最佳记忆时间来梳理记忆最基本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反应规律、重要的方程式及实验原则等的知识,形成一 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备忘录上一定是自己总结出的最中心、最精辟、最重要、最能体现主题的结论。强化记忆,为高考(微博)取胜做好 基础保证。 2.抓住重点,查漏补缺,提升能力。了解自己知识弱点,针对这个知识点,突击一日多题训练,强调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有针对 性地解决知识缺漏,使知识结构优化。广东卷化学考题风格是考核 基础重视能力,内容主要体现在主干知识上。这二十几天要高度重 视选择题训练,稳拿基础分;四个大题中力争有机题、原理化学反应 题不失分,重视实验能力、新情境中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 问题能力,接受、吸收、整合信息能力的训练。实验探究和基本计 算能力是学生普遍比较薄弱的地方,在最后的阶段可重点做几个实 验(如摩尔盐的制备、物质分离、离子检验、食醋总酸量的测定), 全程完成实验报告,增加实验经验,答好实验题。 3.考前20天,天天做套卷。考前20天,天天计时做套卷(50分钟),目的是保持题感,熟悉题型,体会做题思路。学会把握时间, 控制解题速度,树立高考信心。特别是多练中等题,做一些难度适 中的化学高考套题,有利于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到了真 正考试的时候,可以立刻进入临战状态,取得应有的成绩。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 化学复习要把握学习的“序”

在化学复习中应该采用先分散后集中,先基础后能力,先个别后一般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学习,逐步加深,控制难度,适度练习,侧重习题的演变和扩展,锻炼灵活处理 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化学复习要把握几新 1.形式新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表现的形式新。化学复习如欣赏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了解故事情节,则看两三遍后就会索然无味, 若我们第二遍研究电影的表演艺术,第三遍研究电影的外景选择, 第四遍研究电影的服装设计,这样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同样,化学复习应在一个部分重点研究一个问题,把这部分内容学会、学透。如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要以氧化还原为主线,采用对比的方法, 并且以结构引出性质再带出用途和制备。另外应拓展和归纳,如能 净水的物质有哪些,延伸出ClO2、Na2FeO4等。 2.感悟新 复习中从“是什么”上升到“为什么”,最后落实到“怎么做”,学以致用,使死的化学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变活。如离子反应中,以(CH3COO)2Pb生成为例来理解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3.总结新 高三复习不是简单罗列,而应该通过勾画横纵线条,织成一张网。如: a.元素化合物复习:横向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线,从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纵向:结构→化学性质→存在、用途、制备。 b.有机化学:横向:卤代烃→醇→醛→酸→酯;纵向:如以浓 H2SO4加热为条件发生的反应有: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酯化反应、消去反应、分子间脱水反应等。 c.实验:如固液不加热装置制备哪些气体?可能的方法分别有哪些?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复习不论从形式、过程、结果都体现了创新。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题提能练(一)(含解析)

综合题提能练 综合题提能练(一) (分值:43分,建议用时:25~30分钟) 共3大题,共43分,每个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6.(15分)氮化镓(GaN)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应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已知: (ⅰ)氮化镓性质稳定,不与水、酸反应,只在加热时溶于浓碱。 (ⅱ)NiCl2溶液在加热时,先转化为Ni(OH)2,后分解为NiO。 (ⅲ)制备氮化镓的反应为2Ga+2NH32GaN+3H2。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氮化镓,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滴加几滴NiCl2溶液润湿金属镓粉末,置于反应器。 ②先通入一段时间的H2后,再加热。 ③停止通氢气,改通入氨气,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④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氨气,直至冷却。 ⑤将反应器内的固体转移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1)仪器X中的试剂是,仪器Y的名称是。 (2)指出该套装置中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3)步骤①中选择NiCl2溶液,不选择氧化镍的原因是。 a.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镍能均匀附着在镓粉的表面,提高催化效率 c.为了能更好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4)步骤③中制备氮化镓,则判断该反应接近完成时观察到的现象 是。 (5)请写出步骤⑤中检验产品氮化镓固体洗涤干净的操作 。(6)镓元素与铝同族,其性质与铝类似,请写出氮化镓溶于热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27.(14分)铜阳极泥是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重要的“二次资源”。其合理处理对于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一种从铜阳极泥中分离提取多种金属元素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分金液的主要成分为[AuCl4]-;分金渣的主要成分为AgCl和PbSO4;分银液中主要成分为[Ag(SO3)2]3-,且存在[Ag(SO3)2]3-Ag++2S。 (1)①“分铜”时,单质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需控制适当温度,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的原因为 。 的主要作用为 。(2)“分金”时,单质金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沉银”时,需加入硫酸调节溶液的p H=4。已知:δ(X)= ,其中X表示S、HS或H2SO3,δ(X)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分析能够析出AgCl的原因为 ; ②调节溶液的pH不能过低,理由为 。(4)“沉银液”加碱调至pH=8.0,Na2SO3可再生并循环利用,其再生原理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5)已知离子浓度≤10-5 mol/L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 全;K sp[Pb(OH)2]=2.5×10-16,K sp[Sb(OH)3]=10-41。浸取“分银渣”可得到含 0.025 mol/L Pb2+的溶液(含少量Sb3+杂质)。欲获得较纯净的Pb2+溶液,调节pH的范围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28.(14分)CO2既是温室气体,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CO2为原料可合成多种有机物。 (1)已知:2CO 2(g)+6H2(g)CH2CH2(g)+4H2O(g) ΔH=Q kJ/mol 一定条件下,按不同的投料比X[X=n(H2)/n(CO2)]向某容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CO2、H2,测得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探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的策略

探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5-01-14T11:03:01.383Z 来源:《教育学》2014年11月总第72期供稿作者:梁桂东[导读] 这样,学生在复习本专题内容时会很自然地用其所掌握的基本原理联系现实进行分析,为后面热点专题的复习打下基础。 梁桂东山东省济南中学250014 摘要:新课程下的试题主要特点有:平稳过渡,注重基础;减少虚拟,贴近真实;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那么新课标下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就应围绕以上特点进行有效复习。本文主要从“深入研究考纲”、“精心制定复习计划”、“注重双基,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加强实验教学”、“研究考题,把握高考的脉搏”、“规范答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课标二轮复习化学素养高考化学复习备考一般分为三轮,其中第二轮复习尤为重要:在第一轮以梳理知识为主的基础上,帮助考生对已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各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强化,倾向于浓缩记忆;对考生进行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培养;对考生进行主客观高考试题限时训练,以达到熟悉高考题型,把握高考题型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初步掌握应试技巧。如何搞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深入研究考纲及考试说明 经过第一轮的系统复习,学生对整个高中化学主干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做题能力也得到不小的提高,但综合能力还存在较大缺陷。纵观这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都非常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考察,体现了思维量和思维过程的考察,体现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考察,体现了探究性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中学化学知识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所以光有基本知识是达不到高考要求的。况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的高考试题都在变化中,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考纲及考试说明,尤其对样题和题型示例体现出来的知识点、能力点、方法和规律的关注,对有可能变化的命题趋势进行探讨,准确把握高考的脉搏,做到有的放矢。 二、精心设计,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注意主干知识的重新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再结合《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各主题和高考试题的构型,将高中化学合理分为各个专题,以便于学生和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学习与教学。专题确立后,组织本专题知识内容时,要突出主干知识的整合。把握主干知识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最基本的原理、方法和学科观念;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复习本专题内容时会很自然地用其所掌握的基本原理联系现实进行分析,为后面热点专题的复习打下基础。 三、注重双基,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 从历年高考所考内容来看,高考所涉足的主干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几种重要有机物及其性质、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及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等。具体来讲包括三大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热化学反应)、三大理论(结构理论、平衡理论、电离理论)、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抓住了主干知识,就等于控制了化学学科的主要得分点。离开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任何有关提高考生能力的方法都是徒劳的。因此在二轮复习时应以以上几个专题为主线,结合《考试大纲》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四、加强实验教学,有效提高探究能力 二轮复习要注重利用实验有效地进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题是考生区分度最大的一种题型,训练得当就会作为总分的增长点,否则只能望洋兴叹。在教学中要求精求实,从化学用语的准确到化学思维的严谨,要求学生善于整理自己的思路,能够清晰规范地描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明确命题的目的,准确作答。近几年化学高考题发展的重要规律是实验和探究整合题型逐步成熟,这类试题主要突出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三种能力,即“有复述、再现、辨认基础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加强这类题型的解题指导,重在引导学生推敲和挖掘显性和隐性信息,筛选价值数据,联系物质性质,寻找探究规律,形成解题思路, 五、研究考题,把握高考的脉搏 分析近两年来的高考试题,总的变化规律是变中求稳、变中求新,并且命题将会逐步与课程改革接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第1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等,试题也都是常规试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实验题、双基题、元素化合物题。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重点、能力层次要求要做细心研究。 六、规范答卷,减少无谓的失分 纵观多年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答题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考生的失分情况分析,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为“低级错误”而失分,主要表现在化学基本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这都是由于平时学习要求不严格、基础训练落实不到位所造成的。要强化审题:一是强化审题的态度,看完题再做题;二是强化审题的方法,抓重点词、标重点字、理解题意后再做题;三是抓审题的能力,备考要从细节入手,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提高运用化学用语的准确性,克服答非所问的现象,尽可能减少因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失分。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三轮复习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搞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工作,针对高三教学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考题为向导,围绕重点、考点抓主干,贯通“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综合,强化落实教育能力。 二、主要任务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承上启下,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提高应试实战能力。 1、构建知识网络。由一轮复习侧重于点转变为重连线和结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是使零碎知识结网成片,构建立体的知识大厦。 2、更加注重能力培养。通过专题复习,总结解题方法,指点解题技巧,敲打注意问题,指明应用方向。归类总结,搭桥过渡,形成有机整体,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 三、基本要求 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专题切入,辐射全书。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穿针引线,上串下联;整理体系,构筑框架;错题再现,归类总结;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1、坚持“六要六不要”。要创设高质量问题情景,不要照本宣科、机械罗列;要温故重在知新,不要机械重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要死记硬背;要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不要奉送现成答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独角戏”、“满堂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放羊式”教学。 2、坚持“两抓两重”。 (1)设置专题抓重点。对照20XX年考试大纲及安徽《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和20XX年安徽《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及题型示例,根据学情实际,设置专题训练,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2)精讲结构抓联系。二轮复习应避免繁杂图表的知识罗列,防止空洞分析知识结构着重通过例题分析抓住前串后联,对知识进行穿插综合。 (3)分析例题重能力。要选择新颖性、典型性、知识规律含量高,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题目为例题,同时要兼顾各种题型。讲评要深刻透彻,做到五抓,即抓联系、抓变化、抓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抓思路分析、抓方法技巧的总结,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跟踪补偿重落实。课堂和课后的跟踪练习要限时限量,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单元检测要全部及时批阅,同时做好考情分析,要舍得花时间,认真搞好试卷讲评,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跟踪补偿,真正把二轮复习的“练、批、测、评、补”几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 四、教学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时间上,要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一般是从3月初始至4月底第二轮复习,5月初左右至5月底为第三轮复习时间,最后几天为回归考试说明、回扣课本和考前辅导时间; 2.内容上,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向重点专题倾斜,如:①基本概念中的氧化还原、物质的量; ②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电化学、电离平衡;③物质结构;④无机推断;⑤有机推断以及⑥化学实验等。 3.教学上,应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特别是要抓好边缘生的工作,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计划上,要注意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当然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还要适当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 5.测练上,要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二、三轮复习中的考试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合理安排,化学单元考试根据复习专题进行。 <二>研究考情,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2011高考试题概貌预测 1.稳定性:保持10年高考试卷结构、题型的稳定性,继续注重学生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基本能力的考查。尽量加大力度考查学生实验能力。 2.系统性:知识点和基本方法覆盖率以及适度重复10年高考失分较多的知识内容的考查 3.基础性:三套教材的“交集”更可能是命题的重要素材,教材的权威和引领作用进一步体现。(公正性) 4.时代性:2011年高考题受各种形势的影响,总体难度不会升高。 针对以上高考试题概貌预测,我结合我校的复习备考方法,谈一下备考中的几点建议,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认清形势 2 明确方向 3 注重基础 4 突出核心 5 关注细节 6 强化训练 一、明确方向——我们首先加强了对《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研究,准确把握高考命题导向,指导我们的高三总复习,少做无用功,提高复习效果。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是时间紧任务重。距高考仅有9个周,36课时,而现实是我们的学生虽经过一轮复习,但是基础依然比较薄弱,能力欠缺,所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尤为重要。 首先《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高考命题者不会突破这一文件。 所以把《考试说明》作为我们后续复习的最重要的抓手。 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考试说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准确把握高考考点的范围和要求层次,少做无用功,提高实效。通过集体的研究,对每个知识点的考查要求和可能的考查方式要进行认真的剖析,每位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的二轮复习的单元划分完全可以根据说明中的划分进行专题复习提升。 二、注重基础—重视教材基础知识。

近年的高考试题有一个很好的导向就是突出教材中体现的重要基础知识的考查,引导学生在复习中以教材为依据,不要脱离教材,完全依赖于复习资料。 高考在坚持以能力立意为原则的同时特别注意紧扣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以教材为复习的依据,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的训练,做题选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代表性。另外复习中的拓宽、加深和延展都必须适度。 另外高考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能完全依赖课本。根据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考生在进行复习时,必须以课本、课标、考纲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能力。同时要注意,高考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守纲、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 于是在二轮、三轮复习中要注意坚决克服: (1)以复习用书替代教材。 (2)以大量的做题取代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不对复习资料进行整合、删减盲目使用(最好二轮资料组内分工整理成学案或复习资料)。 三、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化学学科知识体系 (1)以认识化学反应变化为主线的化学基本观念和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 (2)以物质的性质和制备为基础的,以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为重点的化学实验技能。 (3)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技能。 (4)以官能团结构特征和性质为重点的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分析近三年的高考题,我们应注意以下常考的重点、热点知识: 1.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定律★★ 2.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指导与制定备考策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指导与制定备考策略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指导与制定备考策略》的内容,具体内容: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吧!下面的我给你们带来了《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指导与制定备考策略》供考生们参考。高考化学根据《说明》...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吧!下面的我给你们带来了《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指导与制定备考策略》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化学根据《说明》制定备考策略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说明》明确指明了高考的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和内容,依据高中具体教学时间。现围绕《说明》总结出了备考策略。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为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一轮复习,主要参照的是2014年的考纲说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这一阶段时间长,内容多,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以课本为主,落实每个知识点

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或是备课组提前整理好的特色学案)作为主要参考书籍,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找到知识的规范表达形式,及产生知识点的思维过程,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打破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调序 根据需要,可以从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开始,然后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接下来进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将化学常规实验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最后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的特点,或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都复习,或选其一复习。也可以在双基中完成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后直接链接电化学知识,复习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推广到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轮复习侧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间的网络化关联。 3、及时进行限时小综合训练 每一段知识复习完毕,用心的将已复习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测试,增大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增大综合性,此时适当的渗透近三五年的高考原题,体会高考的思想,训练答题的常规模式,对比自己目前的学习成效与实际高考的差距。 4、初步形成复习的学习方式 本阶段不是简单的将知识按照原来的笔记重新进行,在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的综合素质,围绕学生的能力体现出知识的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从哪些角度去考虑解决问题,整理常规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把特色题要专门记录,化学在考试中不要求解题过程,比较在意巧解,训练学生怎样抓住关键信息,跳跃性找关联解决问题,也要训练学生从常识的角度来认识问题。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专题卷

[一本突破练] 单独成册 1.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前四周期元素,A元素的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 s n n p n;C元素基态原子s能级的电子总数比p能级的电子总数多1;D元素原子的M能层全满,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请回答: (1)A元素的单质为A2,不能形成A3或A4,这体现了共价键的________性;B 元素单质的一种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熔点>3 550 ℃,该单质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_;基态D原子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A与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该分子与 D2+、H2O以2∶1∶2的配比结合形成的配离子是________(填化学式),此配离子中的两种配体的不同之处为________(填标号)。 ①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②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的个数 ③中心原子的化学键类型 ④VSEPR模型 (3)1 mol BC-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__;写出与BC-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和离子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 (4)D2+的硫酸盐晶体的熔点比D2+的硝酸盐晶体的熔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5)D3C具有良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其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 所示,D+和C3-的半径分别为a pm、b pm,D+和C3-都是紧 密接触的刚性小球,则C3-的配位数为________,晶体的密 度为________g·cm-3。 解析:根据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 s n n p n,则n=2,即B为C(碳)元素;由A的原子序数小于6且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A为H元素;由基态C原子s能级电子总数比p能级的电子总数多1,可知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C为N元素;根据D元素原子的M能层全满可知,D元素M能层排布18个电子,且最外层有1个电子,即D原子核外电子个数为29,则D

高考化学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二轮模拟试题及答案 7.已知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它是由硫磺、木炭粉和硝石组成;②油条中铝含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 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和臭粉组成。下列关于硝石和臭粉的成份组合正 确的是 AKNO3、NH4HCO3 BKNO3、Na2CO3 CHNO3、(NH4)2CO3 DNH4NO3、Na2CO3 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 2 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浓中大量共存的是 ApH=l的溶液:Ba2+、Al3+、Cl-、SO42- 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K+、HCO3-、I- Cc(OH-)/c(H+)=10-12的溶液:NH4+、Cu2+、NO3-、Cl- D含有0.1mol/LFe(NO3)2的溶液:H+、Mg2+、SCN-、SO42- 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 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均属于加成反应 BCH3CH2CH3分子中的3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C聚氯乙烯、麦芽糖和蛋白质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等质量的乙烯和乙醇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相同 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 4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最合理的是 AABBCCDD 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 5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一种元素为金属元素。其中X、Z同主族.X、Y、 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Z、W一定同周期 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Z CX、Y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离子半径大小:Z>W>Y>X 分值: 6分查看题目解析> 6 13.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图甲是镁一次氯酸钠热料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g+ClO-+H2O=Cl-+Mg(OH)2↓,图乙是含Cr2O72-的工业废水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 一、二轮复习的常规要求及对策 1、复习目标 ●二轮复习总体目标是:“突出知识主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梳理主干知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努力做到“没有记住的记住了,不理解的理解了,记住的会用了,会用的用准了,用准的用熟了”, ●每位教师必须做到五个来:知识系统出来,规律总结出来,方法归纳出来,难点突破出来,技巧掌握下来。 2、复习方法:专题+模拟套题训练+周检测+模拟考试 3、复习环节 (1)专题设置:一是以知识为线索的系统专题,二是以学生解题所反映出的问题为线索的针对性问题专题。专题设置切忌面面俱到,集中全力寻求突破。始终不忘答题规范的指导和答题能力的培养, (2)集体备课:落实周三晚的教研活动。要精选功能典型的习题,处理好新题与常规题的关系,以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方法综合运用、典型的中档题为佳。要精选针对性的习题,加强学生的弱项(易混、易错、规范表达)训练。 学教案设计必须体现四个层次:自学能弄懂的(放手自学),讨论能解决的(充分讨论)、练习能清楚的(动笔去做)、需要讲解才明白的(巧妙引导);必须突出随堂检测和反思回顾两个环节。上述要求必须有明确的标识。

(3)课堂教学 ●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达到集中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恰当把握讲课起点,准确把握讲授时机,巧妙运用启发式。要特别随时关注课堂质量,确保实效。 ●教学各个环节:追求精细化、清晰化,力求精雕细琢,在学教案的设计、选题中高标准、严要求。在授课、作业、限时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操作。 ●课堂模式 复习课要充分体现知识的有序梳理,形成知识系统和网络。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热点,弥补弱点。 模式:问题引入---构建知识网络---题组训练(基础导引题组、强化训练题组、拓展提高题组) ---方法思路归纳---随堂检测---课堂反思 习题(试卷)讲评课要做好学生解题情况分析,确定讲评思路及重点,针对高考要求,明确为什么讲、什么时候讲、怎样去讲。讲试题编制意图和特点,评学生审题和理解能力;讲如何审题、如何表述、如何规范、如何采得分点、如何计算,评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优劣。重视学生“想不到”问题的处理,解决“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矛盾。要归类讲解、究因精讲,要变式讲、讲正解、讲它解、讲误区、讲方法、讲规律。 模式:免讲题目(直接展示答案)----略讲题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详讲题目(师生互动、以生为主)-----变式训练---方法思路归纳----课堂反思。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及重点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及重点 这些年高考化学的试题都比较重视基础,所以考生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应该重点进行基础重点的复习。 ? ?怎幺进行化学二轮复习? 有了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化学二轮复习重在把中学化学杂、乱、散、繁琐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化学二轮复习通常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有机化学》、《化学实验》五大块进行复习。立足基础重视化学教材现在的高考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 因为综合卷容量有限,无法追求考查知识的覆盖面。综合测试考查的知识点 随机性增大,今年的“热点”,不一定是明年的“热点”。这就意味着课本上的 知识,任何一处都将会是“热点”,无主次之分。为此,高考化学复习备考一 定要降低复习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大纲,踏踏实实地 完成教学任务,全面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跳出题海、突出方法由于化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复习掌握大量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就必须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复习 效率。若仍然用“时间加汗水”,一味追求大运动量的训练,追求新题、难题、偏题,让学生整天埋头于题海,那只能是对学生身心的摧残。作为教师,我 们的目标应是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在化学复习教学中, 我们注重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对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重视要求、指导学生通读课本,并留给学生思考 和通读课本的时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贯穿于高中 化学的每一章中,高三选修教材最后一单元还专门学习了《实验设计》。进入

2019高考化学二轮冲刺复习精讲第一部分必考部分第6讲电化学基础真题追踪含解析

1 / 17 第6讲电化学基础 考向一新型化学电源的分析与推断 1.(2018·全国卷Ⅱ)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 2二次电池。 将NaClO 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 2+4Na2Na 2CO 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 4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 2,放电时吸收CO 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 2+4e===2CO 3+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解析]高氯酸根离子是阴离子,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装置,阴离子向负极移动,A正确;由题图结合电池总反应知,充电时释放二氧化碳,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B正确;放电时,正极反应可以理解为“CO 2 / 17 2得到4e还原为C,余下的两个O进一步结合CO 2生成CO 3”:3CO 2+4e===2CO 3+C,C正确;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应为碳失电子生成CO

2,D错误。 [答案]D 2.(2017·全国卷Ⅱ)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 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 8===8Li 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 2S 6+2Li+2e===3Li 2S 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 3 / 17 2S 2的量越多 [解析]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发生一系列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Li 2S 8→Li 2S 6→Li 2S 4→Li 2S 2,其中可能有2Li 2S 6+2Li+2e===3Li 2S 4,A项正确;该电池工作时,每转移0.02 mol电子,负极有0.02 mol Li(质量为0.14 g)被氧化为Li,则负极质量减少0.14g,B项正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如何抓住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14/2/22 浏览人数:42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一模”考试时,化学的第一轮复习一般都还剩了点尾巴,现在各个学校都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二轮复习。都说“一轮复习重基础,二轮复习重提高”,都认为“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作业做不完”。怎么解决化学繁的问题?记得宋少卫老师就曾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写写怎么解决化学繁的问题。 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化学不如物理和数学那么有规律。学生的新课学习感觉化学知识杂、乱、散、繁琐,记不牢,听得懂课做不来题,及格容易高分难。高三第一轮复习往往还是沿袭教材顺序,逐章复习,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一轮复习和练习,学生捡回了遗忘的一些知识,或者对高一、高二吃了夹生饭的地方做了一些弥补,或者站在更高的角度对高一、高二的部分知识进行了重新认识。但是一轮复习后,仍没能解决或者较好解决化学繁的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二轮复习? 原来有老师和基础较差的同学认为,放慢复习节奏,扎扎实实复习一轮就行了,没必要复习二轮。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只复习一轮,化学知识的杂、乱、散根本无从解决,知识的系统性、网络关系无从搭建,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无从实现。而理科综合考试虽整体降低了难度但对考生能力的要求却更高了。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二轮复习中才能变成实现。 怎么进行二轮复习? 有了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化学二轮复习重在把中学化学杂、乱、散、繁琐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化学二轮复习通常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有机化学》、《化学实验》五大块进行复习。 下面就学生感觉最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实验》两大块谈谈怎样进行二轮复习。 高中化学,理科必修教材共15章,选修教材共6个单元,其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就占了必修教材的6章(不含有机化学),分散学习了第IA—第VIIA的全部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就是同一族内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它们还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呢,所以仅仅是通过第一轮的分章复习是远远不够的。进入二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时,我们就要去总结和归纳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共同的规律及其一些特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在抓《碱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在抓《卤素》。当然在《元素及其化合物》这块的复习中始终别忘了贯穿“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两条主线。只有通过不断的对比复习,才能帮助我们记忆准确,才能使杂、乱、散、繁琐的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能提高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II卷无机推断题的准确率和提高涉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试题的准确率。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总结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 一、加强研究,目标为先 目标:基础题不失分,中档题多拿分,压轴题争到分 策略:全面打实基础,着力训练思维,主攻薄弱环节,特别关注细节。 研究考试说明、研究命题趋势、研究教材内容、研究学生基础。 形成信息素养: (1)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等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的印象,并具有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2)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具有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实验探究: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能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并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探究方案、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并运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 解决化学问题: (1)能够将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分解,通过应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等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 (2)能够正确地表的表述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和图像等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作出解释。 题型示例: (06-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向沸水中滴加FeCl溶液制备Fe(OH)胶体: Fe+3HO =Fe(OH)↓+3H+ 3+ 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H=CO↑+HO 32333-+ B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反应制Cl:MnO+2H+2Cl=Cl↑+Mn+HO 22+-2+ C .用FeCl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 Fe+Cu=Fe+Cu 3△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8)下列222223+2+2+ D 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06△H△H (g)===CO(g);; C(s)+OO ①C(s)+(g)===CO(g)21222△H△H (g); S(g)+O(g)===SO ②S(s)+O(g)===SO(g);432222△H△H;(g)===2H(g)++③H2(g)O(g)===HO(l);OO(l) 2H 6222522△H△H O(l)===Ca(OH)(g)CO;(s);CaO(s)+H ④CaCO(s)===CaO(s)+822723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06-9)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计划.doc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对于高考化学的复习,做好每一个计划是很关键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 (一)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一般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按章节复习,时间从前一年的9月初到第二年的2月底,完成必修内容和规定的选修内容的复习,其中实验的复习融入到各章节的内容中去;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时间从3月初到5月初;第三轮主要进行高考适应性模拟测试和课本回归复习,两者穿插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一轮复习按照原计划,将要在二月底结束,从三月开始的第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 一、具体措施 1.组织教师加强对教纲、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学习,把考点分解到每节课,复习中重视知识的横向与纵向深入,把握高考复习的正确方向。 2.在备课组中加强全体教师对关键问题、内容的沟通与研究,引导全体同学探究化学复习方法,狠抓听课效率和训练质量两个关键点。 3.组织教师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体会新课改下高考的命题思想

及测试方向。 4.对例题、练习、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特别关注重点知识、热点知识的落实情况。平行班级统一进度、统一试题。 5.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训练内容和辅导的方式。 6.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7.每双周星期一为集体备课时间,讨论下周应讲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研究其学情与教法。 8.培尖工作采取导师制,从学习、备考、心理全方位指导学生。 二、复习安排 第一专题基本概念 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的书写 第2讲无机反应类型反应热 第二专题基本理论 第1讲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2讲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3讲电解质溶液 第4讲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1讲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2讲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四专题有机化学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A.煤炭、石油、沼气 B.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 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CO、 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更高 3、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4、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催化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 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5、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直接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最近,某企业利用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新技术,让煤变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及氢气总含量英≥90% ),把煤“吃干榨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②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③该技术实现了煤的清洁利用 ④该技术实现了煤的高效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0月17日开幕的党的十九大,继续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健康和谐美丽中国。下列错误的是( ) A.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或供热,从而充分地利用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 B.通过煤的液化、气化等物理方法可以将煤转化为CO、CH4等燃料,提高煤燃烧的热效率 C.推出共享单车,呼吁全民绿色出行,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D.推广使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清洁燃料,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7、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A.构成水的氢气和氧气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能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特殊化学物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8、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下列制氢方法最节能的是( ) A.电解水制氢:2H2O2H2↑+O2↑ B.天然气制氢:CH4+H2O CO+3H2 C.高温使水分解制氢:2H2O2H2↑+O2↑ D.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2H2↑+O2↑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10、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之比。在下列物质的制备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