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版马王堆导引术
补充版马王堆导引术

1.两臂分落至水平,颈部肌肉放松。2.掌上举下落时,意 念从头面部(瞳子髎穴)经身体外侧(环跳穴)至脚趾端(足 窍阴穴)。
1.上步举臂时,尽量拉伸躯干。2.双掌沿下肢内侧上行时, 意念从脚趾端(大敦穴)经膝关节(曲泉穴)至腹侧(期门穴)。
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 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 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 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 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 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1.动作与呼吸配合,开吸合呼。2.沉肩与顶髋同时进行, 不可过分牵拉。3.伸臂时,意念从肩内侧(中府穴:p45),经 肘窝(尺泽穴:p46)注到拇指端(少商穴)。
1.伸臂拱背要充分,注意眼睛近观和远望的变化。2.拱背 时,意念从食指(商阳穴)经肘外侧(曲池穴)到鼻翼两侧(迎 香穴)。
1.摆臂动作幅度可由小逐渐加大,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2.两臂下落时,意念从面部(承泣穴)经腹侧(天枢穴)、胫骨 外侧(足三里穴)到脚趾端(厉兑穴)。
经 手阳明大肠 经 手阳明大肠
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阴陵 泉穴
大包 穴 极泉 穴 少海 穴 少冲 穴 臑俞 穴 少泽
小海
听宫
委中
至阴
涌泉
阴谷 俞府 天池
曲泽
中冲
关冲
天井 丝竹 空 瞳子 髎穴 环跳 足窍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带口令

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带口令:1. 马王堆导引术介绍马王堆导引术是一种以改善人体健康为目的的中国传统健身气功,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经络养生理论,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方式。
它以控制呼吸、放松肌肉为主要内容,通过改善人体气血循环,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达到调节机体的健康目的。
马王堆导引术的口令也是一种特殊的健身方式,它以口令的形式,结合呼吸、放松肌肉、拉伸身体等技巧,达到健身的效果。
,不少于100字。
2. 健身气功简介健身气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健身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呼吸来调节身体内部的气机,从而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目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状况,还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延长寿命,促进身体健康。
健身气功的基本动作包括站立、走路、拉伸、按摩、拳击、拳击、挥拳、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拳击、3. 带口令的操作步骤1. 先站直,双脚分开,膝盖微微弯曲;2. 双手向前伸直,手掌平放,指尖微微弯曲;3. 吸气,口令念出;4. 吐气,双手收回至腹部;5. 重复以上动作,每次口令都要念出。
4. 动作技巧指南• 保持身体稳定:身体要保持站立或坐姿,腰部要挺直,头部要抬高,肩部要放松。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终审稿)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预备式:起势第七式:鸱视第一式:挽弓第八式:引腰第二式:引背第九式:雁飞第三式:凫浴第十式:鹤舞第四式:龙登第十一式:仰呼第五式:鸟伸第十二式:折阴第六式:引腹收势马王堆导引术技术要领起势:两手上抬时意念在劳宫穴,同时吸气。
下按时(百会穴上顶,意念贯注下丹田,按掌时用力下压,同时呼气。
第一式:挽弓功效:疏肝、利肺,对医治支气管炎和慢性病有一定疗效。
技术要领:伸臂时,意念从肩内侧(中府穴)经肘窝(尺泽穴)贯注拇指端(少商穴)。
《手太阴肺经》第二式:引背功效:活络肩颈部,疏活胸肋。
技术要领:弓背时,意念从食指端(商阳穴)经肘外侧(曲池穴)到鼻翼两侧(迎香穴)。
《手阳明大肠经》第三式:凫浴功效:活动筋骨、腰胯,有利于防治颈椎病和腰胯病。
技术要领:两臂下落时,意念从面部(承泣穴)经腹侧(天枢穴)胫骨外侧(足三里)至脚趾端(历兑穴)。
《足阳明胃经》左右各做两次。
第四式:龙登功效:增强肺功能作用技术要领:两手上举时,意念从大脚趾(引白穴)上行,经膝关节内侧(阴陵泉穴)至腋下(大包穴)。
《足太阴脾经》正面做两次第五式:鸟伸功效:活腰明目技术要领:侧摆臂时,意念从腋下(极泉穴)经肘(少海穴)至小脚指端(少冲穴)。
《手少阴心经》正面做两次第六式:引腹功效:去除腹上胀满或腹中气结技术要领:1、上举时,上手小指对准肩部后侧(孺俞穴),下手拇指对准臀部(环跳穴) 2、两手侧撑时,意念从小拇指(少泽穴)经肘关节内侧(小海穴)至耳前(听宫穴)《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做两次第七式:鸱视功效:增脚力、利关节,疏胸肋等。
技术要领:勾脚时,意念从头经后背,帼窝(委中穴)至脚趾端(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经》第八式:引腰技术要领:两手上兴旺时,意念从脚底(涌泉穴)经膝关节内侧(阴谷穴)至锁骨下沿(俞府穴)。
补充版马王堆导引术

补充版马王堆导引术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动作名称与十二经络对照表动作顺序起势第一式第二式第三式第四式第五式第六式第七式第八式第九式第十式第十一式第十二式收势功法名称预备势挽弓引背凫浴龙登鸟伸引腹鸱视引腰雁飞鹤舞仰呼折阴收势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3:00-5:005:00-7:007:00-9:009:00-11:0011:00-13:0013:00-15:0015:00-17:0017:00-19:0019:00-21:0021:00-23:0023:00-1:001:00-03:00中府—少商商阳—迎香承泣—厉兑隐白—大包极泉—少冲少泽—听宫睛明—至阴涌泉—俞府天池—中冲关冲—丝竹空瞳子髎—足窍阴大敦—期门十二经络对应时辰起止穴位十二井穴位置对照表手部井穴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足部井穴隐白大敦厉兑足窍阴至阴涌泉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足大趾末节外侧,距指甲角0.1寸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指甲角0.1寸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足小趾末节外侧,距指甲角0.1寸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纹头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位置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练习注意事项动作顺序功法名称预备势起势注意事项 1.松静站立,自然呼吸。
2.面容安详,内心平静。
1.百会穴上领,身体保持中正安舒。
2.按掌与托掌转换时,注意旋腕。
3.抬掌时意念劳宫穴,按掌时意念下丹田。
马王堆导引术教学

马王堆导引术教学导引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独特的身体锻炼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医疗、保健和修身养性之中。
其中,马王堆导引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导引术流派,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王堆导引术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并探讨其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一、马王堆导引术概述马王堆导引术起源于中国汉代,得名于湖北省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董宝子夫书经籍》。
它通过调整呼吸与姿势,达到调整体内气血流通、平衡阴阳的目的。
马王堆导引术以其独特的操作方法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在保健养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马王堆导引术基本操作方法1. 姿势调整:首先,站立或端坐于舒适的位置。
然后,慢慢放松身体,注意姿势的舒展,以便更好地进行呼吸调控。
整个过程需要保持身体的舒适、放松和自然。
2. 呼吸调节:马王堆导引术非常注重呼吸的调整。
通过深呼吸、缓慢呼气的方式,增加氧气的摄入量,促进气血的流通和身体的舒展。
呼吸时要注意呼吸顺畅、均匀,尽量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
3. 精神调整:导引术不仅在于调节身体,也需要精神的平静。
放松心情,专注于自身感受,使精神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可以通过冥想、自我 suggestion等方式,使心境愉悦。
三、马王堆导引术的功效1. 强身健体:马王堆导引术通过调整呼吸和姿势,能够加强身体的耐力和力量,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 缓解压力:现代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
马王堆导引术可以通过调节呼吸和姿势,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身心,减轻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
3. 促进气血流通:导引术强调气血在体内的流通,通过呼吸调节和姿势调整,能够促进气血的流通,激活经络,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4. 修身养性:马王堆导引术注重精神调整和自我修养。
通过导引术的实践,可以让身心得到休息和放松,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四、马王堆导引术的教学实施1. 学习环境:教学场所应选择安静、清洁、通风的地方。
古代健身养生方法马王堆导引图集

古代健身养生方法马王堆导引图集
《马王堆导引图》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
为西汉早期作品,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
原帛画长约100厘米,高40厘米,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
“导引”是中国古代的健身、养生方法。
古人对导引的要求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即通过运动形体、调整呼吸等手段,使人的气机和缓通畅,形体柔软圆活。
《马王堆导引图》给我们如下提示:1.古人的健身方式比较全面,既有运动形体也有调整呼吸,而且不限于徒手,还有器械运动。
2.知道导引与治病的关系,图中有治病的文字,如“烦”、“痛明”、“引聋”、“引温病”等。
3.从人物的形态和服饰来看,图中人物主要是庶民阶层,说明早在秦汉时期,导引术已经在社会上流行。
4.为中国是医疗、健身体操的发源地提供了证据。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经认为,西方现代的医疗体操实际上是从中国早期的体操传入欧洲演变而成的。
马王堆出土的最古老的导引术

马王堆出土的最古老的导引术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乃是了解汉代导引发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导引图》中有彩绘的44个各种人物做各类导引的形象。
每个图象均为一独立的导引术式,图侧并有简单的文字标出名目。
这幅《导引图》充分反映了当时导引术式的多样性。
从导引的功能方面看,既有用于治病的.也有用于健身的。
从肢体运动的形式看,既有立式导引,也有步式和坐式导引;既有徒手的导引,也有使用器物的导引,既有配合呼吸运动的导引.也有纯属肢体运动的导引,此外,还有大量摹仿动物姿态的导引。
当今体操中的一些基本动作,在《导引图》中大抵也能见到;也可以说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体操图样。
马王堆导引图[手打文字清晰版]
![马王堆导引图[手打文字清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e6f5e66294dd88d0d26b47.png)
马王堆《导引图》《导引图》有44幅运动姿态各异的导引图像,其中男女大致各半,但无论男女性别,操练内容,还是服饰特点,都混杂相间而没有严格区分,这说明这幅珍贵的导引图谱具有资料汇编性质,较真实地反映了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人们锻炼身体、养生保健的情景。
以下逐一讲解每一幅图的内容,以便大家了解最古老的导引术。
弯腰:俯身弯腰,垂臂转颈。
嘻:捶背。
呬:闭气不息,引颈咽气。
引肾病。
挽弓:两臂分别向左右拉开,作扩胸运动,似挽弓状。
振手:沉肩垂肘,举两手于胸前。
折阴:迈右足,举右手,迈左足,落右手,向地面下插。
凫浴:两手并行向一侧拨,头向另一侧转颈。
翻腰:俯身垂臂,以腰为轴,举两臂随腰翻转,向后回首反顾。
蟾息:行气图。
引疝:直立,以肩为轴,举一臂作顺、逆时针方向旋转。
两手在腹前上下相合,两臂内旋,一手上举,反手亮掌,另一手扭臂下伸。
伸下肢踢脚,举上肢舒胁。
痛明,“呵”:一边迈步,一边将两手向胸腹前直臂伸出,手背朝前。
拱脊:手下伸,背上拱。
引颓:养气站桩。
摆臂:直立,双臂平行左右摆动。
以杖支地,前后往复轻摇身躯。
腹中:两臂侧平举,髋部轻摆,两臂拗式旋转。
胎息行气。
引聋:两手心按耳门数下,再突然把手松开,使耳鼓勃勃有声。
直立,两臂侧平举成一字形,随俯身转腰之势,右手直臂下伸,扭腰,直至右手向左足外侧尽力伸展。
引烦:右手单举,掌心向上,左手下垂,指尖向后。
引膝痛:屈膝半蹲,两手抚膝,以踝关节为轴,成圆周旋转两膝。
引月去积:双手持一袋状物。
直立,两臂随左转腰之势,向前后平举,右手覆掌伸展在前,左手仰掌伸展在后,眼看右手,然后向右转。
嘘:两臂侧平举,两手上仰,一臂向上,另一臂相应倾斜,两臂保持一字形。
(龙)登:两臂上举,两足向上颠立。
弯腰前扑,近似“饿虎扑食势”。
引颈:双臂微张,双足跳跃。
以杖通阴阳:以杖支地,借杖之助俯仰。
鹞背,“呵”:面南向北,拧腰,平举两臂。
鸟伸:两足开立,眼环顾四周,两手自后向前划弧,借势前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练习注意事项
动作顺序 起势 第一式 第二式 第三式
第四式 第五式
第六式
第七式 第八式 第九式 第十式 第十一式 第十二式 收势
功法名称
注意事项
预备势
挽弓 引背 凫浴
1.松静站立,自然呼吸。2.面容安详,内心平静。 1.百会穴上领,身体保持中正安舒。2.按掌与托掌转换时,注意 旋腕。3.抬掌时意念劳宫穴,按掌时意念下丹田。
1.动作与呼吸配合,开吸合呼。2.沉肩与顶髋同时进行,不可 过分牵拉。3.伸臂时,意念从肩内侧(中府穴:p45),经肘窝 (尺泽穴:p46)注到拇指端(少商穴)。 1.伸臂拱背要充分,注意眼睛近观和远望的变化。2.拱背时,意 念从食指(商阳穴)经肘外侧(曲池穴)到鼻翼两侧(迎香穴)。
1.摆臂动作幅度可由小逐渐加大,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2.两臂下落时,意念从面部(承泣穴)经腹侧(天枢穴)、胫骨 外侧(足三里穴)到脚趾端(厉兑穴)。
所属经络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 足大趾末节外侧,距指甲角 0.1 寸 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指甲角 0.1 寸 足第四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 足小趾末节外侧,距指甲角 0.1 寸 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 三趾趾纹头与足跟连线的前 1/3 与后 2/3 交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任脉 任脉 任脉
下丹田
气功学术语。三丹田之一,丹书中又常简称丹田,又别称气海(气海穴在 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 1.5 寸)。在脐下。具体部位说法不一。《抱 朴子内篇·地真》谓“在脐下二寸四分”,《医心方》卷二十七:“脐下 三寸为命门宫,此下丹田也。”内丹家历来重视下丹田,故有“五脏六腑 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等称。
涌泉
阴谷 俞府 天池 曲泽 中冲 关冲 天井 丝竹空 瞳子髎穴 环跳 足窍阴 大敦穴
位置 两耳尖连线与正中线的交点
握拳,中指尖处 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肘横纹桡侧凹陷 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 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
肘横纹外侧端 鼻翼中点旁开,在鼻唇沟中 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1.两臂内旋外展时,注意腹部放松。2.上举时,上面手
引腹 鸱视
naoshu
掌的小指对照肩部后侧(臑 俞穴),下面手掌的拇指对照臀部(环
跳穴)。3.两掌上撑时,意念从小指端(少泽穴)经肘关节内侧 (小海穴)至耳前(听宫穴)。 1.两臂上伸时,掌心向外;头微用力前探。2.勾脚尖时,意念从 头经后背、腘窝(委中穴)至脚趾端(至阴穴),勾脚后微停顿。
手部井穴 少商 商阳 中冲 关冲 少冲 少泽
足部井穴 隐白 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涌泉
十二井穴位置对照表
位置 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 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
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 0.1 寸 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 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 0.1 寸
3:00-5:00 5:00-7:00 7:00-9:00 9:00-11:00 11:00-13:00 13:00-15:00 15:00-17:00 17:00-19:00 19:00-21:00 21:00-23:00 23:00-1:00 1:00-03:00
起止穴位
中府—少商 商阳—迎香 承泣—厉兑 隐白—大包 极泉—少冲 少泽—听宫 睛明—至阴 涌泉—俞府 天池—中冲 关冲—丝竹空 瞳子髎—足窍阴 大敦—期门
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 《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 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 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 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 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耳屏前,张口凹陷处 腘窝横纹中点
足小趾末节外侧,距指甲角 0.1 寸 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纹
头与足跟连线的前 1/3 与后 2/3 交点上 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腊肌肌腱之间
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 2 寸 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5 寸
龙登 鸟伸
1.下蹲时,根据自身年龄及柔韧性状况,可选择全蹲或半蹲。 2.手掌外展提踵下看时,保持重心平衡,全身尽量伸展。3.两掌 上举时,意想从脚大趾(隐白穴)上行,经膝关节内侧(阴陵 泉穴)至腋下(大包穴)。
1.注意头颈与脊柱的运动要协调一致。2.侧摆臂时,意念从腋 下(极泉穴)经肘(少海穴)至小指端(少冲穴)。
鹤舞 仰呼
1.整个动作要求舒展圆活,上下协调。2.按推时,意念从手指 端(关冲穴)经肘外侧(天井穴)至头面部(丝竹空穴)。 1.两臂分落至水平,颈部肌肉放松。2.掌上举下落时,意念从头 面部(瞳子髎穴)经身体外侧(环跳穴)至脚趾端(足窍阴穴)。
折阴
1.上步举臂时,尽量拉伸躯干2.双掌沿下肢内侧上行时,意 念从脚趾端(大敦穴)经膝关节(曲泉穴)至腹侧(期门穴)。
脐旁开 2 寸 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指甲角 0.1 寸
足大趾末节内侧,距指甲角 0.1 寸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 腋窝顶点
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 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 0.1 寸
收势
1.两掌体前合拢时,身体重心随动微移。2.两掌心依次对照(膻 中穴)、上腹部(中脘穴)、下腹部(神阙穴),然后按掌。3.下 按时,意想涌泉穴。
有关穴位 .百会穴 劳宫穴 中府穴 尺泽穴 少商穴
商阳 曲池 迎香 承泣 天枢 足三里 厉兑 隐白穴 阴陵泉穴 大包穴 极泉穴 少海穴 少冲穴 臑俞穴 少泽 小海 听宫 委中 至阴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动作名称与十二经络对照表
动作顺序 起势 第一式 第二式 第三式 第四式 第五式 第六式 第七式 第八式 第九式 第十式
第十一式 第十二式
收势
功法名称 预备势 挽弓 引背 凫浴 龙登 鸟伸 引腹 鸱视 引腰 雁飞 鹤舞 仰呼 折阴 收势
十二经络
对应时辰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曲泉穴 期门穴 膻中穴 中脘穴 神阙穴
屈膝时,当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前正中线上,平第四内间隙 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前正中线之脐上 4 寸 脐正中
引腰
1.左肩上提,保持右掌不动,转腰抬肩方向与头转的方向要 一致。前俯时,头部不要低垂。2.两掌上举时,意念从脚底(涌 泉穴)经膝关节内侧(阴谷穴)至锁骨下沿(俞府穴)
雁飞
1.动作要徐缓自如,注意抬掌与转头的转换要协调。2.转头下视 时,意念从胸内(天池穴)经肘横纹中(曲泽穴)至中指端(中冲 穴)。
肘横纹,肱二头肌尺侧缘处 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环指末节尺侧缘,距指甲角 0.1 寸 屈肘时,肘尖直上 1 寸凹陷处 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在面部,目外眦旁,眶外侧缘处
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中外 1/3 处 足四趾末节外侧,距指甲角 0.1 寸 足大趾末节外侧,距指甲角 0.1 寸
所属经络 督脉
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