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冷藏运输现状及发展建议
铁路冷藏运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铁路冷藏运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在现代物流体系中,铁路冷藏运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对生鲜食品、药品等冷链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铁路冷藏运输的发展备受关注。
然而,当前铁路冷藏运输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现状,并探索有效的发展对策。
一、铁路冷藏运输的现状1、设备设施相对滞后铁路冷藏运输车辆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条件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部分车辆老旧,制冷效果不佳,保温性能难以满足长途运输的要求。
此外,冷藏仓储设施的规模和布局也不够合理,影响了货物的存储和中转效率。
2、运输组织不够灵活铁路运输的计划性较强,在冷藏运输方面,难以根据市场的实时变化快速调整运输方案。
与公路冷藏运输相比,在门到门服务、运输时效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3、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在冷链物流的全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至关重要。
但目前铁路冷藏运输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货物的温度、湿度、位置等关键信息难以实时监控和共享,增加了物流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4、市场份额较低在冷链运输市场中,公路运输占据主导地位,铁路冷藏运输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这主要是由于铁路冷藏运输在服务质量、灵活性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客户对其选择意愿不高。
5、运营成本较高铁路冷藏运输的设备购置、维护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加之能源消耗较大,使得铁路冷藏运输在价格竞争方面处于劣势。
二、铁路冷藏运输发展的制约因素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对铁路冷藏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相对较少,导致设备更新换代缓慢,无法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
2、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货物包装、装卸操作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影响了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
3、专业人才短缺铁路冷藏运输涉及制冷技术、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综合专业知识的人才。
但目前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不足,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4、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铁路冷藏运输与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多式联运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整个冷链物流的效率。
铁路冷链物流国内现状

铁路冷链物流国内现状铁路冷链物流是指在铁路运输过程中,采用低温、恒温或冷藏设备,保持货物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运输的一种物流模式。
它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货物的品质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铁路冷链物流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内铁路冷链物流的网络布局还不够完善。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铁路线网主要以货运为主,客运线路相对较少,导致铁路冷链物流的覆盖范围有限。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铁路冷链物流的网络还较为薄弱,无法满足当地物流需求。
因此,加强铁路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增加覆盖范围,提高服务能力势在必行。
国内铁路冷链物流的设施设备有待提升。
铁路冷链物流需要配备适用的冷藏车辆和冷藏设备,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稳定。
然而,目前国内铁路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相对滞后,存在老旧设备较多、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因此,加大对铁路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推动设备更新换代,提高运输效率和品质,对于提升铁路冷链物流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国内铁路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铁路冷链物流是一项综合性服务,需要从货物保鲜、温控、运输、分拣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然而,目前国内铁路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服务质量不稳定、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因此,加强对铁路冷链物流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协作,提升客户满意度,对于促进铁路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铁路冷链物流的成本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比于公路冷链物流,铁路冷链物流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铁路运输设备和设施的投资成本较大所致。
此外,铁路运输线路的限制性也增加了物流成本。
因此,为了提高铁路冷链物流的竞争力,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实现铁路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铁路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网络布局不完善、设施设备不足、服务水平不高和成本较高等问题。
铁路冷藏运输的现状和发展

铁路冷藏运输的现状和发展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运输所李绍荣我国铁路的易腐货物运输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肉、鱼、水果、蔬菜等易腐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在保障供给、调剂余缺、满足市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1年铁路鲜活易腐货物的运量到达了1689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易腐货物的运输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但铁路冷藏运输在冷链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变革的重大课题。
1 基本情况1.1运输装备铁路冷藏运输的运输工具和与之相关的地面配套设施。
铁路的冷藏运输工具一直以加冰冷藏车(以下简称“机冷车”)和机械冷藏车(以下简称“机冷车”)为主。
至2000年4月全路共有冰冷车5055辆,机冷车2339辆(其中发电车445辆)。
冰冷车都是单节式的,全部为B6型;机冷车间有B19、B20、B21、B22、B23等车型,均为成组式,除B20型为9辆一组外,其余均为5节式车组。
除上车种外,铁路近年来还相继研制、试验和开发了单节式机冷车、冷板冷藏车、机械和冷板式冷藏集装箱、液氮冷藏车和隔热车等新型运输工具。
单节机冷车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其他几种不未形成批量生产和运输能力。
目前能适应铁路快速运输的冷藏运输工具也正在积极研制和开发之中。
在研制新型冷藏运输工具的同时,铁路还注意了制冷机组的更新换代和制冷工质的环保问题。
如为B23型机冷车研制了新型的LFT50型制冷机组,该机组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较原有的FAL056/3(Z)型机组小30%和39.4%,同工况制冷量增加约8%;并在该机组和单节式机冷车的制冷机组中采用HCFC-22为制冷工质等。
铁路冷藏运输的地面配套设施主要有为机械冷藏车检修和乘务服务的5个机械冷藏车车辆段及为冰冷车中途加冰服务的23个加冰所(其中2个新近建好尚未正式投入运用)。
铁路年来在新建和扩建加冰所时采用了由国外引进的颗粒冰和壳壮冰等新型制冰设备。
1.2完成运输情况据统计和估算,目前我国易腐货物年动量约5000万吨,1999年铁路承担的动量不足1000万吨,市场份额不足20%,较改革开放前有明显下降。
我国冷藏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对策

我国冷藏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对策作者:匡敏来源:《集装箱化》2013年第01期冷藏集装箱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性能最先进的冷藏运输工具,其所运货物的污染损失相对较小且运价相对较低,能以最好的运输质量满足市场对冷藏货物的需求,并可实现“国到国”直达运输,被广泛应用于水路、公路及铁路运输。
目前我国冷藏集装箱海铁联运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加入国际海铁联运之列。
随着我国水果、冷冻食品等贸易的增长,未来我国冷藏集装箱运量将逐步增长,冷藏集装箱海铁联运将成为我国冷链运输的发展方向。
本文在介绍我国冷藏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发展冷藏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1我国冷藏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1.1冷藏集装箱运输整体发展态势在国际冷藏货物运输中,冷藏船和冷藏集装箱是最重要的运输工具。
由于冷藏船货物装卸在常温下进行,难免发生损耗;而冷藏集装箱运输不需要装卸货物,更能保证货物的品质。
近年来,以冷藏船运输为主的冷藏货物运输模式正迅速、稳定地转变为以冷藏集装箱运输为主的模式。
冷藏集装箱已对冷藏列车、冷藏汽车和冷藏舱等产生巨大冲击,形成传统的三大运输工具向冷藏集装箱运输方式集中的趋势。
据德鲁里航运咨询中心预计,到2012年,全球共有万t包括冷藏食品和其他产品在内的货物需要食品冷藏链服务,其中,需要冷藏船和冷藏集装箱运输的货物分别为万t和万t。
市场对冷藏集装箱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为冷藏集装箱海铁联运提供需求和发展空间。
1.2国外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发展状况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冷藏集装箱取代铁路冰冷车和机冷车,并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多元化及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各项技术标准的规范和成熟,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必将成为发达国家冷藏运输市场的主导力量。
长期以来,美国主要依靠冷藏集装箱卡车来完成新鲜水果、蔬菜、肉类、乳制品等冷藏货物的运输,铁路冷藏集装箱货物运输周转量在相关冷藏货物运输周转量中所占比例较低,其中,水果和蔬菜占5%,肉制品和禽蛋占2%,熟肉制品仅占1%,其他食品占13%。
铁路冷藏运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铁路冷藏运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铁路冷藏运输作为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易腐食品和药品的质量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铁路冷藏运输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铁路冷藏运输的现状(一)基础设施我国铁路冷藏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冷藏车数量不足,且部分车辆老化、技术性能落后,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冷藏运输的需求。
冷藏仓库等配套设施的分布也不够合理,一些地区缺乏足够的冷藏存储能力。
(二)运输组织铁路冷藏运输的组织管理不够灵活高效。
运输计划的制定往往不能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导致运输时效性难以保证。
此外,不同运输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增加了货物在途时间和损耗风险。
(三)技术水平在冷藏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例如,制冷设备的性能和节能效果有待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准度不够,影响了货物的保鲜效果。
同时,信息化技术在铁路冷藏运输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缺乏有效的货物跟踪和监控手段。
(四)市场份额在冷链物流市场中,铁路冷藏运输所占份额相对较小。
公路冷藏运输凭借其灵活性和门到门服务的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铁路冷藏运输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压力。
二、铁路冷藏运输面临的问题(一)成本较高铁路冷藏运输的设备购置、维护和运营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高昂的成本使得铁路部门在扩大冷藏运输规模时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客户对铁路冷藏运输的服务质量存在一些不满,如货物装卸效率低、运输途中的服务不到位等。
这不仅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也不利于市场拓展。
(三)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铁路冷藏运输与公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多式联运的发展尚不成熟。
这导致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延误和损耗。
(四)政策支持不足在政策层面,对于铁路冷藏运输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弱,缺乏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难以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2024年铁路冷链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铁路冷链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冷链服务逐渐成为保障食品和药品等商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铁路冷链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运输方式,发展迅猛,并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铁路冷链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2. 铁路冷链市场概述2.1 定义和特点铁路冷链是指利用铁路运输手段对冷链商品进行运输和保鲜的过程。
相比于其他运输方式,铁路冷链具有以下特点:•环保:铁路运输相对于公路运输,减少了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对环境影响较小。
•高效:铁路运输具有长途运输的优势,运输时间短,能够保证商品的新鲜度。
•安全性高:铁路运输具备较强的防盗防损能力,确保商品的安全性。
2.2 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铁路冷链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技术升级:冷链物流技术不断创新,使得铁路冷链服务能够满足不断提高的商品运输要求。
•区域整合:铁路冷链网络不断完善,不同区域之间的物流流通更加便利。
•物流服务多元化:由单一的运输服务向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冷链服务。
3. 铁路冷链市场面临的挑战铁路冷链市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3.1 供需不平衡目前铁路冷链市场的需求增长较快,但供应能力相对不足。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导致了市场的不平衡。
3.2 运输成本高铁路冷链运输的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设备投资、能源消耗等因素。
这使得铁路冷链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价格竞争的压力。
3.3 运营效率低铁路冷链市场的运营效率还有待提高,包括装卸效率、运输时间等方面。
提升运营效率将成为市场发展的关键。
4.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为了促进铁路冷链市场的发展,政府积极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铁路冷链设备的更新和建设。
•政策支持:对铁路冷链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其他政策支持,鼓励其发展和创新。
•建立监管机制:加强监管,保障市场的有序发展。
政策支持为铁路冷链市场发展带来了机遇:•市场扩大:政策推动下,铁路冷链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铁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挑战

焦点FOCUS REPORT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需求和市场规模快速发展,冷链物流运输需求不断增加。
在空运、水运、公路和铁路几种冷链物流运输方式中,铁路冷链物流运输因具有货物容量大、安全性高、运输距离长等优点,而成为我国冷链物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铁路冷链物流的起步及发展我国铁路建设起步较晚,真正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我国铁路冷链物流建设,也正是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
与国外相比,我国铁路冷链物流起步时间较晚,并且那时还没有“冷链”的概念,被称之为“冷藏运输”。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铁路运输占据着“冷藏运输”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占比约超过80%。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冷链物流服务需求发生变化,不仅仅需要冷藏干线运输,更多的甲方企业需要“门到门”全程不断链配送等服务;再加上公路、航空我国铁路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挑战铁路冷链物流具有货物容量大、安全性高、运输距离长等优点,但当前我国铁路冷链物流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阻碍因素,如信息化程度不高、冷链设备和“最后一公里”服务能力不完善等等。
本文将通过介绍我国铁路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对铁路冷链物流发展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铁路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借鉴。
文/本刊记者 喜崇彬运输服务方式不断发展,在整体冷链物流市场中,铁路冷链物流的市场占有量持续下滑。
目前,我国铁路冷链运输规模在冷链运输总体占比中份额较小,而系统开展铁路冷链运输的企业有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
其中,中铁特货是铁路主管冷链物流业务的专业运输企业,主要通过其专有配备的铁路冷藏专用车辆为客户服务;中铁集装箱物流有限公司的业务中包括集装箱国际、国内货运代理、接取送达、堆存保管等,也是中欧班列统一经营服务平台。
近些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长,从规模和总运输量上看,公路冷链运输是国内冷链运输的主角,我国90%左右的冷链物流货物量由公路冷链车运输完成。
我国铁路冷藏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铁路冷藏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铁路冷藏运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运输设施不足:中国铁路冷藏车辆数量有限,且大部分老旧设备。
由于设备不足,无法满足冷藏品的运输需求。
2. 运输成本高昂:铁路冷藏运输费用较高,包括车辆设备维护费用、能源消耗费用等,使得冷藏运输成本增加。
3. 运输效率低下:铁路冷藏运输的速度相对较慢,与航空运输相比,无法快速将冷藏品送达目的地,影响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大投资:增加铁路冷藏设施的投资,扩大冷藏车辆数量,提升设备的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以满足冷藏品运输需求。
2. 提高运输效率:优化线路设计,减少运输时间;加强作业管理,提高装卸效率。
同时,可以借鉴航空运输的管理经验,引入信息化技术,加强运输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3. 降低运输成本:采用节能减排的新型冷藏车辆,减少能源消耗费用。
同时,通过优化运输规划,提高装载率和运输效益,来降低运输成本。
4. 加强与配套服务的协调:加强与港口、仓储、物流企业的合
作,建立完善的运输配套服务体系,提供冷链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服务,提高整个冷链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5. 倡导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制定支持冷链运输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减免税收、补贴设备更新等,推动铁路冷藏运输的发展。
同时,加大对冷藏运输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改善我国铁路冷藏运输的问题,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冷链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