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通信大气信道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光通信中的信道建模与信道容量分析

光通信中的信道建模与信道容量分析

光通信中的信道建模与信道容量分析光通信是一项现代通信技术,它采用光作为信号传输介质,其速度快、带宽宽、并且不受电磁干扰的特点使得其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何对光通信中的信道进行建模和分析,是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阐述光通信中的信道建模和信道容量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光通信中的信道建模信道建模是对通信信道的特性进行描述和抽象的过程。

在光通信中,信道包含光纤、空气等传输介质。

光纤是光通信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之一。

根据信道的不同特点,光通信中的信道建模可以分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两种。

在光纤通信中,信道传输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影响,包括热噪声、自发噪声等。

为了对光纤通信中的信道进行建模,研究者通常采用线性模型。

线性模型是将光纤通信中的信号当成一个线性系统,其输入输出过程满足线性定理。

基于线性模型,研究者通常采用瑞利衰落模型或高斯白噪声模型进行分析,瑞利衰落模型适用于描述室内环境或者非常短距离的光纤传输,而高斯白噪声模型适用于描述长距离的光纤传输。

基于线性模型的推导,可以得到光强度和相位的三级统计特性,包括均值、方差和自相关函数等。

在某些情况下,非线性模型可能更适合描述光纤通信中的信道特性。

例如在光纤的高功率传输中,非线性效应会给信道带来一定影响。

非线性模型通常可以建立在薛定谔方程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常见的非线性效应,例如半波电流调制效应、自相位调制效应等,都可以采用非线性模型进行建模。

二、光通信中的信道容量分析信道容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可以传输的有效信息量。

在光通信中,信道容量分析是评估光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重要指标。

光通信中信道容量分析的方法包括香农容量计算法和基于信息论的分析方法。

香农容量是指在理想情况下,对于一定的信道带宽和信道传输速率,通信系统可以最大化信息传输速率的极大值。

在光通信中,香农容量可以通过奈奎斯特公式进行计算。

该公式指出,当信道带宽为B,信号的传输速率为R时,理论最大的信息传输率C为2B log2 (1+SNR)。

紫外光通信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

紫外光通信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
目前在紫外光信道仿真及关键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实现了高速业务通信的紫外光通信技术尤其是紫外光通信系统试验样机的制作成功这为实不但可发挥其抗干扰力强保密性能好可全向收发现紫外通信系统在工程化和使用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可跨越障碍物和通信传输速率高等技术优势同时可推动作用
a 叶技2 0 1 4 年 第 2 7 卷 第 8 期
Ke y w o r d s s o l a r b l i n d r e g i o n ;u l t r a v i o l e t l i g h t — e m i t t i n g d i o d e( U V E D ) ;s e n s o r n e t w o r k s
L I U Xi a o g ua n g .W U Zh o n g l i a n g
( 1 . R & D,N o . 7 0 1 F a c t o r y o f P L A( N )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5 ,C h i n a ; 2 . R & D B e i j i n g ,X i ’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p a c e R a d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S T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6 ,C h i n a )
在 复杂 战场 环境 中 , 无 线 电通 信设 备 不 仅 互 相 之 间 产
生 干扰 , 且会 受 敌方 的 强 电 磁 辐 射 干 扰 。 ( 2 ) 无 线 电
通 信 的保 密 性较 低 , 其 发 射 的 电磁 波 可在 较 远 的地 方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g o o d s e c u i r t y ,p o w e f r u l a n t i - j a mmi n g ,n o n — l i n e o f s i g h t( N L O S)a n d O mn i - d i r e c t i o n a l c a p a b i l i t y . D i ic f u l t t o b e d e t e c t e d a n d i n t e r c e p t e d ,t h e s y s t e m c a n b e u s e d i n v a r i o u s c l o s e - j a mmi n g mi l i t a y r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s

自由空间紫外光通信系统中LED光传输模型研究

自由空间紫外光通信系统中LED光传输模型研究

p o e t smo e st e eie y t e c mbn t n o ih — ac ig c r e Th e utwi r p ri d li h n d rv d b h o e iai f1 tm thn u v . o g ers l l l
提 出 了修 正方案 ; 在单 次散 射 原 理基 础 上 对 大 气 中直 射 和 斜射 散 射 光传 输 特 性 进 行 了详 细推
导, 结合 L D配光曲线得 出紫外 L D光的大气传输解析模 型。研 究结果为紫外 自由空间光通 E E
信 系统 的设 计提供 参考 。
关键 词 :紫外 通信 ; o g e 定律 ; 输特 性 ;单 次散 射 ; E B u ur 传 L D 中图分 类 号 : 2 . 2 文献标识 码 : TN 9 9 1 A d i 0 3 6 /. s 0 55 3. 0 2 0 . 1 o:1. 9 9ji r 10 —60 2 1 . 3 00 sL
p o a ain r p ris o V ED o tc l a it n t e fa o p i cp e o u u r s r p g t p o e t f U o e L p ia r da i , h lw f rn i l f Bo g e i o
a a y e a e o r d a i e r n f r h o y An t e mp o e m e h d a e r s n e n l z d b s d n a i t t a s e t e r . v d h i r v d t o s r p e e t d a tr r s fe wa d .Th r p g t n p o e t so ie ts a t r d l h n b i u n i e c c t e e e p o a a i r p r i f r c c te e i ta d o l e i cd n e s a t r d o e d g q l h r h o e ia l e u e n d t i b s d o h rn i l f sn l c t e . Pr p g to i t a e t e r tc l d d c d i e a l a e n t e p i cp e o i g e s a t r g y o a a in

探析紫外光通信技术原理及应用

探析紫外光通信技术原理及应用

探析紫外光通信技术原理及应用紫外光通信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手段,与常规的通信系统相比,有很多优势。

由于紫外线主要以散射方式传播,并且传播路径有限,采用紫外光通信系统具有一定的绕过障碍物的能力,非常适用于近距离抗干扰的通信环境。

紫外光通信具有灵活、低窃听、全方位、非视距通信的独特优势,主要应用于短距离的、保密的通信是常规通信的一种重要补充。

紫外光通信是以大气分子和子溶胶粒子的散射和吸收为基础的。

紫外光通信基于两个相互关联的物理现象:一是大气层中的臭氧对波长在200nm到280nm之间的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个区域被叫做日盲区,到达地面的日盲区紫外光辐射在海平面附近几乎衰减为零;另一现象是地球表面的日盲区紫外光被大气强烈散射。

日盲区的存在,为工作在该波段的紫外光通信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通信背景。

紫外光在大气中的散射作用使紫外光的能量传输方向发生改变,这为紫外光通信奠定了通信基础,但吸收作用带来的衰减使紫外光的传输限定在一定的距离内。

因此紫外光通信是基于大气散射和吸收的无线光通信技术。

选择紫外“日盲”波段光波进行传输信号时,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很少受到大气背景噪声干扰。

由于紫外辐射在大气中由瑞利散射所造成的光能损失是红外线的1000倍以上,使得工作于紫外波段的系统与红外系统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

它是信息传输实现非视距工作方式的基础,同时也克服了其他自由空间信息传输系统在视距方式工作时的弱点。

与常规通信方式相比,紫外光通信有其特有的优势:1、高保密的数据传输性和强抗干扰能力;紫外光通信主要基于大气对紫外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

紫外光信号在大气传输过程中会呈现指数倍的衰减,传输距离一般不超过10公里,信号难以监听和截获。

另外,紫外光通信系统的辐射功率可根据通信距离减至最小,无线电设备很难对其进行干扰和精确定位。

2、可用于非直视通讯;紫外光在大气传输过程中会发生散射现象,散射特性可以使紫外。

紫外LED散射通信信道特性与传输研究

紫外LED散射通信信道特性与传输研究
Gn O Qi u s h i , He Ni n g , He Zh i y i
( S c h o o 1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a n d Co mmu n i c a t i o n, Gu i l i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l e c t r o n i c Te c h n o l o g y ,Gu i l i n 5 4 1 0 0 4 ,C h i n a )

r a t o r y e nv i r o nm e nt ,t he s y s t e m i s t r a n s mi t t e d by u s i ng U V— LED wi t h a n a ng l e of vi e w 8 0 。a nd t he s c a t t e r t r a ns mi s s i o n of a na — l o g s i gn a l s t e s t e d i n t he r a nge of 5~ 8 m.Th e r e s ul t s s h ow t ha t whe n a s p e c i f i e d e f f e c t i ve s c a t t e r e r i s us e d a n d t h e t r a ns c e i v e r
郭求 实 。 何 宁。 何 志 毅
5 4 1 0 0 4 ) ( 桂 林 电 子科 技 大 学 信 息 与通 信 学 院 , 广西 桂林 摘要 : 利 用 mo d t r a n大 气传 输 模 型对 低 空信 道 紫外 光 传 输 特 性进 行 分析 , 研 究 了近 地 短 距 离传 输 的 大 气 吸 收 和散 射 的 数 学模 型 。在 实验 室环 境 下 , 系统 采 用视 场 角为 8 O 。 的 紫外 L E D ( 发光二极管) 发射 , 在 传 输 距 离为 5 ~8 m 的 情 况 下进 行 了模 拟 信 号

紫外光通信大气传输特性及理论模型探讨

紫外光通信大气传输特性及理论模型探讨

度和浓度[ 。紫外光的散射类型根据介质中粒子的尺寸对散射的影响可以归结为瑞利散射、 氏散射和 4 ] 米 非线性 散射 等三 种 。 1 2 1 瑞 利散 射 .. 当散射 粒子 尺寸 d远 小于 波长 时 的散射 即为瑞 利 散射 , 瑞利 散射 的散 射相 函数 P 为
P( )一 3( + 1
磁 振荡 并 向各 个 方 向传 播 , 由此形 成 光 的散 射 。正
是 由于大气对 紫外 光 的散 射作 用 , 使 得 紫外 光 能 才
够绕 过 障碍物 形成 非视 线传播 的特点 。

般来 说 , 尺度 与 光 波长 越 接 近 的大 气 粒 子 对
光 的散射 强度 越大 , 1给 出 了常 见 大气 粒 子 的 尺 表
图 3 传输距离 lr kn时不同臭氧浓度下 的传输衰减
Fi . Tr n miso te u t n i i e e to o e g3 a s s in a t n a i d f r n z n o n f c n e t a i n wi k d s a c r n m iso o c n r t t l m it n e ta s s i n o h
mao h oei l d l a drsac to s r i u sd jrte rt a mo es n eerhmeh d eds se .Th ot n c sa dtn e c f c a c eb tl ek n d nyo e e
t e U V o h c mm u ia i n i a s n e tg t d n c t s l o i v s i a e . o
撞, 故会发生非线性散射 , 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差别 。介质的光学不均匀性越强, 非线性散射

基于高度的紫外光NLOS单次散射链路模型的研究

基于高度的紫外光NLOS单次散射链路模型的研究

基于高度的紫外光NLOS单次散射链路模型的研究何华;柯熙政;赵太飞【摘要】为了更精确、更全面地研究紫外光的通信性能,使之更适合于实际空间中的3维应用,在2维紫外光单次散射链路模型的基础上融入高度信息,并利用仿真计算了在添加高度信息与否的两种情况下接收功率误差的大小.结果表明,高度对于发射仰角和接收仰角潜在的影响直接引起接收功率的改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行通信.高度信息的考虑对通信设备在实际空间中的应用给予了正确的指导.%In order to study the ultraviolet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ccurately and comprehensively so that it can be adopted in actual 3-D space application, with the height information synthesized in the single scattering link model, the error was computed with the height information or not.The result shows that potential interference of height on the transmitting angle and receiving angle will lead to receiving power changes, even lead to communication failure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Thus, it provides a good guideline to real application of the ultraviolet communication settings.【期刊名称】《激光技术》【年(卷),期】2011(035)004【总页数】4页(P495-498)【关键词】光通信;紫外光通信;单次散射;高度;非视距【作者】何华;柯熙政;赵太飞【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12引言无线光通信利用波长范围从红外光、可见光到紫外光范围内的光波进行信息传输。

基于单LED的无线紫外光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LED的无线紫外光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的散 射 称 为 Mi散 射 。这 种 散 射 主 要 由 大气 中 的微 粒 , 烟 、 e 如 尘 埃 、 水 滴 及 气 溶 胶 等 引 起 。在 复 杂 天 气 情 况 下 , 气 中气 小 大 溶 胶 微 粒 对 光 波 的 散 射 远 大 于 大 气 分 子 散 射 。此 时 需 要 用 Mi 射 理 论 处 理 。 因 此 , 对 复 杂 环 境 风 沙 天 气 、 雾 、 e散 针 海 雨 天 、 天 等 , 研 究 过程 中 主 要 考 虑 Mi散 射 。Mi 射 的辐 雪 在 e e散 射 强 度 与 波长 的 二 次 方 成 反 比 , 射 在 光线 向前 的 方 向 比 向 散 后 的方 向更 强 , 向性 比较 明 显 。 方
点 阵 作 为 光 源 , 在 样 机 上 实 现 通 信Ⅲ 重 庆 大 学 光 电研 究 试 并 ; 验 室 在 20 06年 也 完 成 了 基 于 紫 外 光 的 语 音 系 统 设 计 与 实
施 , 系统 在反 映灵 敏度 及抗 干 扰方 面都 有着 不 错 的表 现啊 与 该 。 收 稿 日期 :0 10 一 4 2 1 - 3 l 稿 件 编 号 :0 1 37 2 l0 0 5
32 调 制 方 式 .
调制 就 是 把 信 号 叠 加 到 载 波 上 。 紫 外 光 通 信 系 统 中 的 调
制 器 是 一 种 电光 转换 器 , 使 输 出光 束 的 某 个 参 数 ( 度 、 它 强 频
率 、 位 、 振 等 ) 电信 号 变 化 , 成 光 的调 制 过 程 。 制 方 相 偏 随 完 调 式 分 为 内调 制 和 外 调 制 2 。把 被 信 息 信 号 调 制 了 的 电信 号 类
Ab t a t sr c :T e c a a trsis o V o h h r ce t f U c mmu i ai n a d t e c mmu ia in c a n l a e i to u e n t i p p r i c nc t n h o o n c t h n e r n r d c d i h s a e .W e o d sg iee s U dg tlc mmu ia in s se e in a w rl s V ii o a n c t y tm t h V E s t e l h o r e a d t e p oo l p ir tb s o I t e U L Ds a i ts u c n h tmu t l u e a l h g h i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ξ=ct/r;tmin、tmax分别为到达交叉部分最小矢
径、最大矢径的时间。对g[φ(ξ, η)]积分,得到交叉
部分总散射体散射的能量。光源发射能量经衰减后
的能量与散射体散射能量的乘积在时间范围内积
分,可得到探测器探测到的总能量。
r a. βT=βR=90º
(考虑到实际系统,θT一般取小于45º)时,得到与前 面相同的结论。βR、βT取不同值时,仍可得到同样 的结论。理论上,根据非视距单散射模型、斜收发 情况下,最小矢径高度降低,信道容量增大,接收 能量增加,损耗降低,与仿真结果吻合。因此在紫 外光通信系统设计过程中,在保密通信距离内,应 采用斜收发的情况,减少系统传输损耗,降低对光 源与探测器的要求。
P(θs)为单散射相位函数;g[φ(ξ, η)]为有效散射信道
收稿日期:2006 − 09 − 06 作者简介:张 静(1982 − ),女,硕士生,主要从事紫外光通信方面的研究.
200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第 36 卷
容量。探测器接收到的总能量为:
∫ ER =
tmax
E(ct / r)dt
(2)
tmin
Abstract Ultraviolet (UV) communication bases on atmosphere scatter and absorption. 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system are important to UV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mitter, receiver apex angle, beam divergence, and the value of loss-time delay are simulated by model developed by Luegtten. Energy distributing is elicited in the fixed angles. The value of loss and time-delay is given by simulation calculating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θT在(1º, 45º)内间隔1º变化。通过仿真可得出损耗延 时与接收孔径角的关系如图3所示,损耗与接收孔径 角的关系如图4所示。
第2期
张 静 等: 紫外光通信大气信道模型研究
201
L/d B
τ/μs
由图中可以得出:接收孔径角固定,发射孔径 角增大时,延时、损耗都在减小。发射孔径角固定 时,接收孔径角与延时、损耗关系相同。理论上, 根据非视距单散射模型,当发射与接收孔径角增大 时,信道容量增大,最小矢径值减小;信道容量增 大时,接收能量增大,损耗减少。延时与最小矢径 大小有关,最小矢径值减小时,延时减小,与图3、 图4的仿真结果相一致。因此,紫外光系统设计过程 中,应选取大光束孔径进行传输,降低传输损耗, 减小延时。
202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第 36 卷
3 000 −192 38.60 6.5 −135 15.20 4.6 −123 11.5 2.2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仿真可以得出结论:为了减 小系统的传输损耗,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发射机和 接收机应采用斜收发(仰角取值均小于90º);光束孔 径角的选择应尽可能大,这样将减少系统传输损耗 和脉冲延时,便于探测器接收;距离的增大,将增 加传输损耗和脉冲延时,在实际通信过程中应根据 不同的传输距离选取结构参数。
以及传输距离等。其中,发射机和探测接收机的仰
角分别为βT、βR(0≤βT、βR≤ π );光束孔径角为θR、 θT (0≤θR≤ π ,0≤θT≤ π /2);传输距离为r。
探测接收机接收到的能量是通过计算位于交叉
部分经大气散射光信号的数量得出的。本文通过非
视距单散射模型[3]计算探测接收机接收到的能量。
1 紫外光通信大气信道理论分析
图1所示为三种不同单对单传输系统模式[2]。由
图可以看出,光信号只有通过发射仰角和接收仰角
交叉部分的散射体散射后,才能到达接收机。光信
号离开光源到达接收机的数量是由系统的几何结构
和大气散射因子(ks)、衰减因子(ke)决定的。几何结 构主要包括光束孔径角、发射机和探测接收机仰角
×10−6 12
10
8
6
4
2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θT/(º)
图3 时延与θT关系图(θR=15º)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θT/(º)
图4 损耗与θT关系图(θR=15º) 2.3 不同距离特定角度下能量分布图
(1.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成都 610054; 2. 电子科技大学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4)
【摘要】紫外光通信是一种新兴的基于大气散射和吸收的无线光通信技术,系统结构参数的选择对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
该文通过利用Luettgen提出的非视距单散射模型,比较了在不同仰角、光束孔径角情况下,损耗、延时、脉冲半宽展宽的变化
−100
−110
−120
L/d B
−130
−140
−150 0
−9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θR/(º)
a. βT=βR=90°
r b. βT=90º,βR<90º
L/d B
−105 −115
r
c. βT<90º,βR<90º
图1 非视距紫外光通信系统
2 仿真分析
在中紫外波段,λ=266 nm时,ks=0.157 km−1; ke=1.23 km−1;P(θS)=1(各向同性散射体)[4]。选取QT = 1 mJ;脉冲宽度为10 ns;探测天线直径为0.2 m。本 文通过改变系统结构参数βT、βR、θR、θT和传输距 离r,研究系统结构参数对传输损耗L、延时τ、脉冲半 宽展宽WP的影响。 2.1 对三种不同收发方式的比较
取θT=15º,r=500 m,θR在(1º,45º)范围内间隔1º 变化。通过仿真可得出,损耗与接收孔径角的关系 如图2(与图1系统分别对应)所示。
由图2可得出:发射孔径角固定时,图2c中损耗 最小。即斜收发情况下,传输损耗最小,垂直收发 损耗最大。接收孔径角固定,改变发射孔径角大小
−125 0
−90
Key words channel model; loss; non-line-of-sight; time-delay; ultraviolet communication
紫 外 光 通 信 主 要 采 用 中 紫 外 波 段 光 波 (200 ~ 280 nm)作为传输介质,由于分子(颗粒)对这一波段 的强吸收作用,使得在近地面太阳光谱中没有紫外 光波段,属于日盲区,减少了对紫外发射光源干涉 带来的干扰。与传统通信方式相比,紫外光通信具 有以下优点:(1) 数据传输的保密性高。由于大气的 强吸收作用,系统辐射的紫外光通信信号强度按指 数规律衰减,这种强度衰减是距离的函数。因此, 可根据通信距离的要求来调整系统的辐射功率,使 其在通信范围之外的辐射功率减至最小,提高传输 保密性[1]。(2) 系统抗干扰能力强。(3) 可用于非视 距通信。(4) 无需ATP跟踪。目前,国内外信道模型 研究主要采用Luettgen提出的非视距单散射信道模 型,对特定角度下能量分布进行了分析,但没有进 行信道结构参数对传输性能影响的研究。本文利用 非视距单散射模型,对紫外光通信大气信道模型进 行了研究。
第 36 卷 第 2 期 2007 年 4 月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Vol.36 No.2 Apr. 2007
紫外光通信大气信道模型研究
张 静1 ,廖 云1,武保剑2,史双瑾2,邱 琪1,2
1 000 −137 12.80 5.0 −109 5.06 2.3 −103 3.85 0.8
1 500 −152 19.30 5.6 −117 7.59 3.1 −109 5.77 1.2
2 000 −166 25.70 5.9 −123 10.10 3.6 −113 7.69 1.6
2 500 −179 32.20 6.3 −129 12.60 4.2 −118 9.62 1.9
小矢径值增大时,延时增大,脉冲展宽加宽。与图5、 图6和表1的仿真结果相吻合。
表1 传输距离与损耗、延时、脉冲半宽展宽关系表
距离
βR=βT=90º
βT=90º, βR=45º
βR=βT=45º
/km L/dB Τ/μs WP/μs L/dB Τ/μs WP/μs L/dB Τ/μs WP/μs
500 −119 6.44 4.0 −100 2.53 1.4 −96 1.92 0.3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θR/(º) b. βT=90°,βR<90°
−10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d B
−115
−12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θR/(º)
c. βT<90°,βR<90°
图2 损耗与θR关系图
2.2 光束孔径角选择对系统的影响 仿真中,βT=βR=90º时,取θR=15º,r=500 m,
假设发射机在t=0时刻,发射脉冲能量为QT;发射机
固有圆锥角为ΩT=4 π sin2(θT/2),则探测器接收到的
能量为:
∫ E(ξ
)
=
QTcks exp(−kerξ) 2πΩT r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