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合集下载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2.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目的: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证明.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2.能够在解题中适当地选择基底,使其它向量能够用选取的基底表示.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共线向量的基本定理,通过它们判定两个向量是否平行,而且共线向量可由该集合中的任一非零向量表示出来.这个非零向量叫基向量.那么平面上的任一向量是否也具有类似属性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对平面上任一向量的研究就可以化归为对基向量的研究了.二、新课:1.回顾:(1) 实数与向量的积: 实数λ与向量a r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r ,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1) |λa r | = |λ||a r |. (2) λ > 0时,λa r 的方向与a r 的方向相同;当λ < 0时,λa r 的方向与a r 的方向相反;特别地,当λ = 0或a r =0r 时,λa r =0r .(2) 共线向量的一个充要条件: 定理:向量b r 与非零向量a r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λ,使得b r = λa r . 例1 已知向量1e u r 、2e u r ,求作向量- 2.51e u r + 32e u r .推广:已知1e u r 、2e u r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对于给定的两个实数λ1、λ2,都可以在这个平面内作出唯一的一个向量a r 满足 1212.a e e λλ=+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1e u r 、2e u r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r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 a r = λ11e u r + λ22e u r . 例2 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 ,且AB uu u r =a r ,AD uuu r =b r ,用a r 、b r 表示MA uuu r 、MB uuu r 、MC uuu r 和MD uuu r ? 解:(略 )例3 如图,ABCD 中,E ,F 分别为BC ,DC 的中点,且AE uu u r =m u r ,AF uu u r =n r ,求AB uu u r ,AD uuu r .解:(略)例4 如图,OA uu r 、OB uu u r 不共线,AP uu u r = t AB uu u r (t ∈ R),用OA uu r 、OB uu u r 表示OP uu u r .解: (略)三、小结: 1.当平面内取定一组基底1e u r 、2e u r 后,任一向量a r 都被1e u r 、2e u r 唯一确定,其含义是存在唯一数对(λ1,λ2),使a r = λ11e u r + λ22e u r . 2.三点A 、B 、C 共线⇔AB uu u r = k AC uuu r ⇔PB uu r = λ1PA uu r + λ2PC uu u r (其中λ1,λ2 ∈ R 且λ1 + λ2 = 1).四、课后作业: 1.命题p :向量b r 与a r 共线;命题q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b r = λa r ;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不充分不必要条件2.如图,△ABC 中,点M 是BC 的中点,点N 在边AC 上,且AN = 2NC ,AM 与BN 相交于点P ,求AP :PM 的值.。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教案章节一:向量的概念回顾1.1 向量的定义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通常用箭头表示。

向量可以用坐标形式表示,例如在二维空间中,向量可以表示为(a, b)。

1.2 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向量首尾相接,形成的第三个向量。

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即a + b = b + a,(a + b) + c = a + (b + c)。

教案章节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2.1 定理的定义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是指在平面内,任何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可以作为平面的基底。

基底是线性无关的向量组,可以通过线性组合表示平面内的任意向量。

2.2 基底的性质基底是线性无关的,即不存在非零的线性组合使得向量组的和为零。

基底可以任意选择,但选择不同的基底会导致向量的坐标不同。

教案章节三:向量的线性组合3.1 线性组合的定义向量的线性组合是指将向量与实数相乘后相加的结果。

例如,a u + b v 表示将向量u 乘以实数a,向量v 乘以实数b,将两个结果相加。

3.2 线性组合的性质线性组合满足分配律,即(a u + b v) + c w = a (u + c w) + b v。

线性组合的系数可以是任意实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教案章节四:向量的坐标表示4.1 坐标系的建立坐标系是由两个或多个轴组成的,用于表示向量的位置和方向。

在二维空间中,通常使用x 轴和y 轴作为坐标轴。

4.2 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可以用坐标形式表示,即(x, y),其中x 表示向量在x 轴上的投影,y 表示向量在y 轴上的投影。

向量的长度可以用勾股定理计算,即|u| = √(x^2 + y^2)。

教案章节五:向量的线性相关性5.1 线性相关的定义向量组线性相关是指存在一组不全为零的实数,使得向量组的和为零。

例如,向量组(u, v, w) 线性相关,当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a, b, c,使得a u +b v +c w = 0。

5.2 线性相关性的性质如果向量组线性相关,其中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表示为其他向量的线性组合。

必修四2-3-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必修四2-3-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规范训练
【变式 1】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M、N 分别是 CD、BC 的中点, → → 设AM=a、AN=b.试以 a、b 为基底 → 和AD →. 表示向量AB 解 根据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有
→ +BN → =AN → 、AD → +DM → =AM →, AB → 1 → AB+2AD=b, 即 → +1AB → =a, AD 2 2 4 → AB=-3a+3b, 解得 → =4a-2b. AD 3 3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规范训练
(2)关于基底的一个结论 设 e1,e2 是平面内一组基底,当 λ1e1+λ2e2=0 时,恒有 λ1=λ2 =0.用反证法证明如下: λ2 假设 λ1≠0,则由 λ1e1+λ2e2=0 得 e1=-λ e2,所以 e1∥e2,与 1 已知 e1,e2 是平面内一组基底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λ1=0, 同理 λ2=0.综上 λ1=λ2=0,该结论的应用十分广泛. (3)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故不能作为基底.
1 5 1 1 1→ 1 → → → → → MN=MC+CN=(OC-OM)+3CD=2(a+b)-6a+6b+3×2(a
1 1 +b)=2a-6b.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活页规范训练
规律方法 (1)用基底表示平面向量,要充分利用向量加法、减 法的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 义,解题时要注意解题途径的优化与组合. (2)将向量 c 用 a,b 表示,常采用待定系数法,其基本思路是 设 c=xa+yb,其中 x,y∈R,然后得到关于 x,y 的方程组求 解.
90°
,则称 a 与 b 垂直,
课前探究学习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4)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1 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 理解平面上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由这个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21,e e 线性表示,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3 通过作图体会基底的不唯一性;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面内的任意向量可以由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表示2 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3 教学方法: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主体思维为主线,学生动手操作。

4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书本的图形“动”起来,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使用方格纸让学生画图,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三 教学过程1 复习以提问的方式复习旧知:求向量和的方法,向量的数乘运算;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两个问题,为这节课的内容做准备。

2 新课引入在学生复述了上述知识之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212,3e e ,并画出2123e e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图,再对向量的求和和数乘进行复习,加强学生对旧知的巩固;教师活动:动画演示刚刚所做的图,设计意图:从动画演示上可以让学生从直观上对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求向量的和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求两个向量的和向量也是这节课在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既然我们给定了212,3e e,那么很容易就可以画出1232e e a +=,如果我们给出a ,能否用21,e e 表示a 呢?”3 新课讲解教师活动:让学生在所给的方格上画出,a b ,,c d ,,f g ,并分别用21,e e 来表示,为了方便起见21,e e 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

学生活动:分小组来讨论并画出所给向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平面内的任意向量都可以分解成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教师活动:在幻灯片上打出两个不共线的向量21,e e ,和第三个向量a,让学生讨论怎样由21,e e 来表示向量a 。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学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学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一.教学目的:(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二、讲解新课: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给定平面内任意两个向量e 1,e 2.请同学作出向量3e 1+2e 2,e 1-2e 2. 引导学生分析向量e 1,e 2的可能位置关系,区分共线和不共线两种情况, 小结1。

:给定平面内任意两个向量e 1,e 2及实数λ1,λ2,则一定可以作出向量λ1e 1+λ2e 2。

(2)思考: 给定平面内任意两个向量e 1,e 2.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a ,是否可以将a 表示成λ1e 1+λ2e 2的形式?,既是否找到实数λ1,λ2,使a=λ1e 1+λ2e 2.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内任意两个向量e 1,e 2, a 是平面内任一向量,作图研究a 与e 1,e 2.之间的关系.(1) e 1,e 2.共线时.结论1 :不一定存在实数λ1,λ2,使a=λ1e 1+λ2e 2.(2) e 1,e 2.不共线时.如图,已知平面内任意两个向量e 1,e 2,a 是平面内任一向量,引导学生作图, 用e 1,e 2,表示a,小结2:任意向量a 都可以由这个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 1,e 2,表示成λ1e 1+λ2e 2的形式.即a=λ1e 1+λ2e 2.操作验证:当e 1,e 2, a 确定后,这样的实数λ1,λ2是唯一确定的.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使a =λ11e +λ22e .探究:(1) 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 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3) 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 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 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1,λ2是被a ,1e ,2e 唯一确定的数量4.向量的夹角和垂直 两个非零向量a,b,作→→=a OA ,→→=b OB ,则)0(,πθθ≤≤=∠AOB 叫做向量a,b 的夹角.当向量a,b 的夹角是 90时,称向量a,b 垂直,记作a ⊥b.当夹角为0°时,同向共线;当夹角为180°时,反向共线。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4(A版)第105-106页【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授课教师】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陈晓妹【教材分析】1.向量在数学中的地位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还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2.本节在教学中的地位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向量进行坐标表示,并由此进一步将向量运算转化为坐标运算的重要基础;该“定理”以二维向量空间为依托,可以推广到n维向量空间,是今后引出空间向量用三维坐标表示的基础。

因此本节知识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本节在教学思维方面的培养价值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蕴含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它是用基本要素用基本要素(基底、元)表达事物(向量空间、具有某种性质的对象的集合),并把对事物的研究转化为对事物基本要素研究的典型范例,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向量的基底的意义与作用,学会选择恰当的基底,将简单图形中的任一向量表示为一组基底的线性组合;2.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初步利用定理解决问题(如相交线交成线段比的问题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认识平面向量的“二维”性,并由此进一步体会“某一方向上的向量的一维性”,培养“维数”的基本观念;2.通过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定理的产生、形成过程,体验定理所蕴含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2.与物理学科之间的渗透,改善数学学习信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1.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特别是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都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知识准备;2.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已经清楚了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同时作图习惯已经养成,这为我们学习向量分解提供了认知准备。

高中数学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苏教版必修4

高中数学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苏教版必修4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通过定理用两个不共线向量来表示另一向量或将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向量; 3.能运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处理简单的几何问题.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非零向量表示.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问题1 研究火箭升空的某一时刻的速度. 问题2 物理中的力的分解. 二、学生活动1.火箭升空的某一时刻的速度可分解为在竖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分速度.2.l 1→,l 2→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是平面内的任一向量,如何将a 分解到l 1→,l 2→方向上去?三、构建数学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探索 (1)是不是每一个向量都可以分解成两个不共线向量?且分解是惟一的? (2)对于平面上两个不共线向量1e r ,2e r ,是不是平面上的所有向量都可以用它们来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设1e r ,2e r是不共线向量,a 是平面内任一向量.−→−OA =1e r −→−OM =1λ1e r −→−OC =a r =−→−OM +−→−ON =1λ1e r +2λ2e r−→−OB =2e r −→−ON =2λ2e r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r ,2e r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r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a r 1λ=1e r +2λ2e r .我们把不共线向量1e r 、2e r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这个定理也叫共面..向量定理. 注意:(1)1e r ,2e r均是非零向量,必须不共线...,则它是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基底不唯一,当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唯一;1λ,2λ是被a r ,1e r ,2e r唯一确定的实数.(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 r 在给出基底1e r 、2e r的条件下进行分解;同一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表示为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4)20λ=时,a r 与1e r 共线;10λ=时,a r 与2e r 共线;120λλ==时,0a =r r . 基底: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1e r ,2e r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正交分解:一个平面向量用一组基底1e r ,2e r 表示成a r 1λ=1e r +2λ2e r的形式,我们称它为向量a r 的分解,当1e r ,2e r 所在直线互相垂直时,这种分解也称为向量a r的正交分解.思考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向量共线定理,在内容和表述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数学运用 1. 例题.例 1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M ,=−→−AB a r ,=−→−AD b r ,试用向量a r ,b r 表示−→−MA ,−→−MB ,−→−MC ,−→−MD .1e r2e ra COBAP例2 如图2-3-4,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地放在斜面上,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求斜面对物体的磨擦力→f .例3 已知向量12,e e r r,求作向量-2.51e r +32e r作法:(1)取点O ,作−→−OA =-251e r −→−OB =32e r ;(2)作OACB ,−→−OC 即为所求-251e r +32e r.例4 设1e r ,2e r 是平面内的一组基底,如果−→−AB =31e r -22e r ,−→−BC =41e r +2e r ,−→−CD =81e r -92e r.求证:A ,B ,D 三点共线.变式 设12,e e r r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AB =21e r +k 2e r ,−→−CB =1e r +32e r ,−→−CD =21e r -2e r,若A ,B ,D 三点共线,求k 的值.解 −→−BD =−→−CD -=−→−CB (21e r -2e r )-(1e r +32e r )=1e r -42e r ,∵A ,B ,D三点共线,∴−→−AB 与−→−BD 共线,即存在实数λ,使得−→−AB =λ−→−BD , 即是12122(4)e ke e e λ+=-r r r r.由向量相等的条件,得24k λλ=⎧⎨=-⎩,∴8k =-.例5 如图,−→−OA 、−→−OB 不共线,t AP =−→−−→−AB )(R t ∈, 用−→−OA 、−→−OB 表示−→−OP .变式1 如图,−→−OA ,−→−OB 不共线,P 点在AB 上,求证:存在实数1.=+μλμλ且 使−→−−→−−→−+=OB OA OP μλ.变式2 设−→−OA ,−→−OB 不共线,点P 在O 、A 、B 所在的平面内,且−→−−→−−→−+-=OB t OA t OP )1()(R t ∈.求证:A 、B 、P 三点共线.2.巩固:教材P71练习. 五、小结f-fWθθ P1.熟练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及注意的问题;2.会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充分利用向量的加法、减法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几何表示.。

2017优质课《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2017优质课《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参赛号:70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共线向量定理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任一向量的表示,为今后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本节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揭示了平面向量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向量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学会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问题,掌握基向量表示平面上的任一向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实施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过程.三、教学过程1、情景创设七个音符谱出千支乐曲,26个字母写就百态文章! 在多样的向量中,我们能否找到它的基本音符呢问题1 给定一个非零向量a r,允许做线性运算,你能写出多少个向量a r a r问题2 给定两个非零向量12 ,e e u r u u r,允许做线性运算,写出尽量多的向量1、12 //e e u r u u r 通过线性运算会得到11221122 +e e e e λλλλu r u u r u r u u r的形式,本质上它们表示的都是1e u r的数乘。

2、12 e e u r u u r ,不共线 通过线性运算会得到1122+e e λλu r u u r ,它表示的是什么向量 1e 2e不妨我们作出几个向量12+e e u r u u r ,122+e e u r u u r , 12-e e u r u u r, 12-2e e u r u u r 来看看。

只要给定1λ和2λ的值,我们就可以作出向量1122+e e λλu r u u r ,本质上是1e u r 的数乘和2e u u r的数乘的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能用两个不共线向量表示一个向量;或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向量.
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向量的加法运算(平行四边形法则); 2.向量的减法运算; 3.实数与向量的积; 4.向量共线定理。

二、新课:
1.提出问题:由平行四边形想到:
(1)是不是每一个向量都可以分解成两个不共线向量?且分解是唯一? (2)对于平面上两个不共线向量1e ,2e 是不是平面上的所有向量都可以用它们来表示?
2.新课
1e ,2e 是不共线向量,a 是平面内任一向量,
=1e ,=λ1
2e ,=a =+=λ1
1e +λ2
2e , =2e ,=λ
2
2e .
1e
2e
a
C
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 1 ,λ2使a =λ
1
1e +λ2
2e .
注意几个问题:
(1)1e ,2e 必须不共线,且它是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这个定理也叫共面向量定理;
(3)λ1,λ2是被a ,1e ,2e 唯一确定的数量. 例1 已知向量1e ,2e ,求作向量-2.51e +32e . 作法:(1)取点O ,作=-2.51e ,=32e , (2)作平行四边形OACB ,即为所求.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作OA = a ,OB =
b ,则∠AOB =θ(0°≤θ≤180°),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
当θ=0°,a 与b 同向;当θ=180°时,a 与b 反向,如果a 与b 的夹角为90°,我们说a 与b 垂直,记作:a ⊥b .
三、小结: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其实质在于:同一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表示为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
1
e 2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