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感应加热和中频感应加热有什么区别

合集下载

电磁感应式加热的分类与区别

电磁感应式加热的分类与区别
2)加热速度快,工件表面氧化和脱碳都比较轻,大多数被加工件无须进行气体保护。
3)可根据需要通过调整设备的工作频率和功率,对表面淬硬层进行控制。从而使淬硬层的 马氏体组织较细,硬度、强度、韧性都较高。
4)经感应加热方式热处理后的工件,表面硬层下有较厚的韧性区域,具有较好的压缩内应 力,使工件在抗疲劳和破断能力都更高。
4) 高频感应加热方式
频率范围:一般40KHZ至200KHZ左右,常用40KHZ至80KHZ。加热深度、厚度,约1-2mm。多用于小型工件的深层加热、红冲、煅压、退火、回火、调质,表面淬火,中等直径的管材加热和焊接、热装配,小齿轮淬火等。
5) 超高频感应加热方式
频率范围:一般1KHZ至20KHZ左右,典型值是8KHZ左右。加热深度、厚度约3-10mm。多用于较大工件,大直径轴类,大直径厚壁管材,大模数齿轮等工件的加热、退火、回火、调质和表面淬火及较小直径的棒材红冲、煅压等。
3) 超音频感应加热方式
频率范围:一般20KHZ至40KHZ左右(因为音频频率为20HZ至20KHZ,所以称它为超音频)。加热深度、厚度,约2-3mm。多用于中等直径的工件深层加热、退火、回火、调质,较大直径的薄壁管材加热、焊接、热装配,中等齿轮淬火等。
8)即可手动操作,也可半自动和全自动操作;即可长时间地连继工作,亦可即用即停随机使用。有利于设备在供电低谷电价优惠期的使用。
9)电能利用率高,环保节能,安全可靠,工人工作条件好,国家提倡。
虽然,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例如,设备比较复杂,一次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感应部件(感应圈)互换性和适应性较差,不宜于在一些形状复杂的工件上应用等。但它的综合指标好,优点明显多于缺点。所以,感应式加热是目前金属加工的一种主要工艺。是取代煤炭加热、油料加热、燃气加热,以及电炉加热、电烘箱加热等加热方式的理想选择。

高频淬火、中频淬火和超音频淬火设备的区别

高频淬火、中频淬火和超音频淬火设备的区别

金属工件都需要进行淬火加热,感应淬火设备是现在厂家选择较多的方式,根据设备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感应淬火设备、中频淬火设备和超音频淬火设备,在选购的时候,有人需要中频淬火设备,有人需要高频淬火设备,当然也有人需要超音频淬火设备,这要根据工件所需的淬火层厚度来决定。

虽然高频淬火设备、中频淬火设备和超音频淬火设备有很大不同,但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都使用了感应电流的频率,从而使钢迅速的表面加热和冷却的这一方法。

即通过交流电的一定频率感应线圈,线圈内外会产生相同的交流磁场的频率,如果工件被放置在线圈,工件会诱发由交流电,并加热工件。

感应工件表面深度的当前渗透取决于当前频率(每秒的周期),较高的频率,电流穿透深度越浅,则硬化层较薄,因此,它是可以选择不同的频率,以达到不同的深度硬化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选择中频淬火设备、有人选择高频淬火设备,而还有人选择超音频淬火设备。

郑州星川感应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有高频淬火设备、中频淬火设备和超音频淬火设备,下面跟大家聊一下高频淬火、中频淬火和超音频淬火设备。

1、高频淬火设备为50-500KHz,硬化层(1.5-2mm),硬度高的频率,工件不易氧化,变形,淬火的质量,生产效率高,此类设备适用于摩擦的条件下,如一般的小齿轮,轴型(用于45号钢,40Cr钢的材料)。

2、超音频淬火设备30~36kHz,硬度层(1.5-3mm)。

淬硬层能沿工件轮廓分中小模数齿轮表面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零件表层组织,以获得硬度很高的马氏体,而保留心部韧性和塑性(即表面淬火),或同时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以获得耐蚀、耐酸、耐碱性,及表面硬度比前者更高(即化学热处理)的方法。

3、中频淬火设备为1-10KHz,硬化层深度(3-5mm)的频率,此类设备适用于轴承部件,如曲轴,大齿轮的压力负荷,磨床主轴等(在材料为45号钢,40Cr钢,9Mn2V和球墨铸铁)。

选择哪个频段的淬火设备由客户自己决定,选择哪家产品也由客户决定,某一频段的淬火设备由淬火工件决定,产品质量好坏客户需要认真辨别,选择信得过的,可靠的厂家,优质的产品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更高。

高频淬火与中频淬火

高频淬火与中频淬火

高频淬火与中频淬火
高频淬火的频率高,淬火层浅。

如齿轮的轮齿表面淬火。

中频淬火频率低一些,淬火层要厚一些。

主要适用于轴类零件。

基本原理:工件放入感应器(线圈)内,当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周围即产生交变磁场。

交变磁场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工件内产生封闭的感应电流──涡流。

感应电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工件表层电流密度很高,向内逐渐减小, 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工件表层高密度电流的电能转变为热能,使表层的温度升高,即实现表面加热。

电流频率越高,工件表层与内部的电流密度差则越大,加热层越薄。

在加热层温度超过钢的临界点温度后迅速冷却,即可实现表面淬火。

三维网技术论坛0 {# r* ?* b# d; ^
根据交变电流的频率高低,可将感应加热热处理分为超高频、高频、超音频、中频、工频5类。

①超高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高达27兆赫,加热层极薄,仅约0.15毫米,可用于圆盘锯等形状复杂工件的薄层表面淬火。

②高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通常为200~300千赫,加热层深度为0.5~2毫米,可用于齿轮、汽缸套、凸轮、轴等零件的表面淬火。

③超音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一般为20~30千赫,用超音频感应电流对小模数齿轮加热,加热层大致沿齿廓分布,粹火后使用性能较好。

④中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一般为2.5~10千赫,加热层深度为2~8毫米,多用于大模数齿轮、直径较大的轴类和冷轧辊等工件的表面淬火。

⑤工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为50~60赫,加热层深度为10~15毫米,可用于大型工件的表面淬火。

中频加热原理

中频加热原理

中频加热原理
中频加热原理是一种将中等频率的电流通过导体传导产生热量的过程。

中频加热采用的频率范围一般在5kHz至10MHz之间,相较于高频加热和工频加热而言,中频加热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中频加热的原理基于涡流损耗效应,即在导体中通过中频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会引起导体内部的涡流产生,从而使导体产生局部加热。

这是因为当中频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内部的自感电流被电磁感应产生的交变磁场所激发,从而产生涡流。

涡流在导体内部流动时,会受到材料的电阻而转化为热能,导致导体加热。

中频加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加热均匀:与工频加热相比,中频加热的频率更高,涡流在导体内部传递更为迅速,导致导体内部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2. 加热速度快:中频加热的效率较高,由于涡流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导体内部局部区域,从而使导体迅速升温。

3. 可控性好:通过控制中频电流的频率、幅值和占空比等参数可以精确地控制加热温度和过程。

4. 适应性强:中频加热适用于各种导电材料的加热,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中频加热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如金属加热处理、熔融金属的加热和保温、塑料热合、玻璃淬火等。

同时,中频加热也在能源领域的燃煤、油田、核能等领域中得到应用。

中频加热的高效性、均匀性和可控性使其成为许多行业的首选加热方式。

中频感应加热炉与工频加热炉存在哪些区别

中频感应加热炉与工频加热炉存在哪些区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时候在选择热处理设备时,基本都在使用中频感应加热炉或者工频加热炉,但是仍然有许多的朋友对它们不太了解,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

来跟大家聊一聊中频感应加热炉与工频加热炉都存在哪些区别。

就目前情况来说,现在很多专业的热处理厂家,基本上都已经不再生产工频加热炉了,因为工频加热炉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不可自动进行调节,而且在用工频电流进行感应加热时,对电磁力有着严苛的要求,电磁力过轻使得毛坯振动,重者使毛坯跑离感应器,如果不能对毛坯进行控制,会导致毛坯加热温度不均匀,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而中频感应加热炉使用电磁感应原理,先将电池的直流电,通过中频升压电路升压为中频220伏脉冲电,经滤波得到300伏直流电压,然后将其变成220伏50赫兹的家用交流电,而且输出功率可以自动进行调节,节能省电,环保无污染,而且中频感应在加热时,对于毛坯的进出,基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很好的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工频、中频与高频感应炉的区别

工频、中频与高频感应炉的区别

比较高频炉、中频炉、工频炉的区别 【中频炉与高频炉的区别】感应炉按照所使用交流电的频率可以分为:工频电炉、中频电炉及高频电炉三种。

中频炉与高频炉的区别为:1、所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不同:中频炉是一种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变为中频(300HZ以上至10000HZ)的电源装置;高频炉通常清况下电流频率在一百到五百千赫之间;2、频率越高,透热能力越低;3、中频炉有效淬硬深度为2到10毫米,主要的应用范围是要求淬硬层要求较深的零件;高频炉有效淬硬深度为零点五到两毫米之间。

4、可以用中频炉熔炼五千克到六十吨的各种金属;高频感应加热适宜熔炼一到五千克的贵重金属。

5、中频炉体积较大,技术成熟;高频炉体积小,运作快,价格便宜。

【中频炉与工频炉的区别】(主要炼铸铁用)的最大区别在于以下几方面:1、使用灵活、适应性强中频炉在冶炼时,每炉都可以清洗干净而且在更换时也比较方便。

但是工频炉在冶炼时,每炉都不能清洗干净,还会保留一些钢液在炉内以便下次启动,而且更换起来也不方便。

因此可以确定工频炉的适应性是比较差的。

2、启动操作方便由于中频电流的集肤效应远大于工频电流,因此中频感应炉在启动时,对炉料没有特殊要求,装料后即可迅速加热升温;而工频感应炉则要求有专门制作的开炉料块才能启动加热,而且升温速度很慢。

因此,在周期作业的条件下大多使用中频感应炉。

3、电磁搅拌效果好中频电源的搅拌效果比较好。

工频电源过大的搅拌力使钢液对炉衬的冲刷力增大,不仅降低精炼效果而且会降低坩埚寿命。

4、熔化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中频炉配置的功率密度大,是工频炉的1.4~1.6倍。

在相同条件下中频炉的熔化速度比工频炉快。

中频炉热量损失小、电热效率高,其热效率比工频炉高8%,吨铸铁耗电量下降10%。

5、钢液被炉渣覆盖、减少大气对钢液的污染工频炉内钢液“驼峰”现象比中频炉严重,很难造渣覆盖液面。

中频炉冶炼时炉渣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覆盖能力,同时通过炉渣还可以进行脱氧和脱硫等精炼过程。

感应加热设备频率的选择

感应加热设备频率的选择

感应加热设备频率的选择
有很多客户在线咨询我们时,经常会问到高周波、超声波如何选择配置,在使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其实这些都会根据客户产品的要求而选择其适合的机器,至于在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都会对他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培训。

那么感应加热设备频率是如何选择的?今天在此与大家共享资源。

感应加热设备,根据输出频率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超音频感应加热设备、高频感应加热设备、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等。

不同的加热工艺要求需要的频率不同,如果频率选择错误不能满足加热要求,如加热时间慢、工作效率低、加热不均匀、温度达不到要求,容易造成工件的损坏。

正确选择频率,首先,要了解产品的加热工艺要求,大概来说有几种情况:
1、工件透热,例如:紧固件、标准间、汽配、五金工具、麻花钻的热镦热轧等,工件直径越大,频率应越低。

Φ4mm以下适用高频(100-500KHz)
Φ4-16mm适用高频(50-100KHz)
Φ16-40mm适用超音频(10-50KHz)
Φ40m m以上适用中频(0.5-10KHz)
热处理,轴类、齿轮、淬火及不锈钢制品退火等等,以淬火为例,工件要求淬火层越浅,频率应越高,淬火层越深,频率应越低。

淬火层为0.2-0.8mm适用100-250KHz高频
0-1.5mm适用40-50KHz高频、超音
1.5-2mm适用20-25KHz超音频
2.0-
3.0mm适用8-20KHz超音频、中频
3.0-5.0mm适用4-8KHz中频
5.0-8.0mm适用2.5-4KHz中频。

中频感应加热与高频感应加热的区别

中频感应加热与高频感应加热的区别

感应加热设备是可以使金属物体瞬间被加热到所需的任何温度,包括其熔点;不需要象其它加热方式那样,先产生高温后再去加热被它加热的金属物体,可以在金属物中直接产生高温;不但可以使金属物体整体加热,也可以选择性地对每个部位进行局部加热;是一种加热方式的革命,同样是电能加热,它却可以比电炉、电烘箱等节电百分之四十;这就是高频感应加热和中频感应加热的强大优势。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和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区别:中频感应加热的原理:工件放到感应线圈内,感应线圈一般是输入中频的空心铜管。

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集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000度,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多数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金属熔炼、棒料透热等多个领域,是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迅速加热零件表面,达到表面迅速加热,甚至透热融化的效果。

中频感应加热以其加热效率高、速度快,可控性好及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等优点,已在熔炼、铸造、弯管、热锻、焊接和表面热处理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优势:1. 加热温度高,而且是非接触式加热2. 加热效率高—节能3. 加热速度快—被加热物的表面氧化少4. 温度容易控制—产品质量稳定,省心5. 可以局部加热—产品质量好,节能6. 容易实现自动控制—省力7. 作业环境好—几乎没有热、噪声和灰尘8. 作业占地少—生产效率高9. 能加热形状复杂的工件、适用面广10.工件容易加热均匀—产品质量好高频感应加热的原理:利用导体在高频磁场作用下产生的感应电流(涡流损耗)、以及导体内磁场的作用磁滞损耗引起导体自身发热而进行加热的。

高频感应加热对金属五金件及工具热处理,各类五金件钎焊、焊接、熔接、钢管铜管焊制,机械零件和汽摩配件淬火,不锈钢退火退磁,棒料锻前烧红透热,推制弯头拉伸及一些特种加热以及小量贵金属和合金的熔化、熔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应加热分为:低频感应加热,中频感应加热,超音频感应加热,高频感应加热和超高频感应加热。

其中,中频感应加热方式多用于较大工件,大直径轴类,大直径厚壁管材,大模数齿轮等工件的加热、退火、回火、调质和表面淬火及较小直径的棒材红冲、煅压等。

高频感应加热方式多用于小型工件的深层加热、红冲、煅压、退火、回火、调质,表面淬火,中等直径的管材加热和焊接、热装配,小齿轮淬火等。

高频感应加热和中频感应加热的具体区别是:
1)高频适用于淬火或焊接,频率高,从外面加热到里面,应用于表面热处理设备。

2)中频适用于锻造透热用,频率低,从里面往外加热的,透热的更均匀。

3)选择中频加热或者高频加热方式应根据产品设计要求,温度控制是由合理的工艺参数决定,不存在那个更好,关键是能否满足产品要求。

中频:频率范围一般在1kHz至20kHz左右,典型值是8kHz左右。

加热厚度约3-10mm。

多用于较大工件,大直径轴类,大直径厚壁管材,大模数齿轮等工件的加热、退火、回火、调质和表面淬火及较小直径的棒材红冲、锻压等。

高频:频率范围为一般40kHz至200kHz左右,常用40kHz至80kHz。

加热深度或厚度约1-2mm。

多用于小型工件的深层加热、钎焊、红冲、锻压、退火、回火、调质,表面淬火,中等直径的管材加热和焊接、热装配,小齿轮淬火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高频感应加热和中频感应加热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购买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